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莫扎特名人故事【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42K

莫扎特名人故事【新版多篇】

外國名人莫扎特的故事 篇一

如果可以,想要邂逅古代的君子,高冠博帶飄逸出塵的那種,莫扎特,是真正的“思無邪”,宛若詩經裏的君子一樣。這個音樂神童,幼時成名,只活了36歲就回到了上帝那裏。

這個世界從來就不缺聰明人,但缺乏真正的智者,那種真正懂得人們心底悲傷的智者。

而莫扎特,他比普通的智者得到上帝更多的恩寵,不需要生活的歷練他就能領悟諸多的道理,他的天賦與愛,與生俱來,永無止境。

與貝多芬共鳴的人,必然要有鬥爭的慾望,意志軟弱逆來順受的人他基本不搭理;瓦格納,則是非偏執狂不可與之為伍;舒伯特,如果你不是流浪者很難愛上《冬之旅》;門德爾鬆,想象力便不會喜歡《仲夏夜之夢》,説實話,我聽不懂也看不懂。

唯有莫扎特,能夠無條件地愛每一個人,只要你歡笑,只要你流淚,只要你對生活有着一丁點的興趣,他都會張開臂膀給你温暖。

像音樂這種與上帝對話的語言,沒有天賦還真是學不來。

莫扎特充滿了天賦,是像陽光一樣炙熱而永無止境的天賦,人們都被他温暖,人們都從他這裏獲益,人們紛紛模仿他,然而沒有人可以將他超越,沒有人可以將他代替。

莫扎特是所有人的,無論你來自那個地方,多麼貧困和無知,多麼懶惰和愚笨,多麼膚淺和天真,他都是你最真誠的朋友。

人都説杜甫是莫扎特,而貝多芬是李白,其實有時候莫扎特也是李白。

杜甫在黃四孃家花滿溪時還是可讀的,可是他的詩句讀多了,人也跟着悲涼蒼老起來,有人説,“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帶了濃濃的李白的味道,但李白的輕靈流暢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那一葉小舟,順長江而下,千載而下,一直飄在我們的思緒裏。

當時的李白,已經六十多了,遭遇了半生的起伏顛簸之後,仍可以寫這樣輕悦的詩。

而三十歲那年的莫扎特,宮廷樂團將他掃地出門,薩爾斯堡拒絕接受他,父親去世,孩子夭殤,他自己更是貧病交加,去日苦多。

為何人人都愛莫扎特可就在這一年,他依然可以寫出《費加羅的婚禮》,那麼平易近人,小孩子都能聽懂,都會微笑,旋律不難,清澈明朗,我們都可以跟着哼唱,故事簡單,無關政治、英雄、或理想。或許,36歲對他也許已經足夠。

“讓人不禁要想,他轉身的時候,背上究竟有沒有天使的翅膀?”

莫扎特小時候的故事 篇二

莫扎特被公認為音樂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顯露出了在音樂方面的非凡天賦和卓絕才能。從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個孩子對待音樂的積極心態,對藝術事業的執著追求。雖然不能人人皆為天才,但對廣大孩子來説,“神童莫扎特”絕對是具有傳奇色彩、又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小時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鋼琴前面,按着琴鍵細聽,並努力彈出他曾經聽到過的音樂。—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起回家,看到4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幹什麼,莫扎特説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看,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説:“你看,他寫的這些又正確又富有意義啊!”天資加上勤奮和用心,這就是神童莫扎特!

莫扎特性格是怎麼樣的 篇三

莫扎特性格里面其實有着大多數音樂家或者藝術家的共同之處,比如對自己的作品很嚴苛,對生活又有點漫不經心。但是莫扎特之所以為成為一位了不起的藝術家跟他獨特的性格魅力是分不開的。莫扎特一直在世人眼中的音樂天才,之所以會成為天才這跟他快速的創作速度和令人驚訝的創作才華是分不開的。

莫扎特性格很大部分是踏實型性格,縱觀莫扎特的人生,除了在年幼的時候接受過他父親的教誨,他在其他任何時候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音樂訓練。所以他之所以成為天才,一方面是他確實天賦稟異,但是更多的時候還是因為他足夠勤奮,足夠努力。在莫扎特的傳記裏面。曾經表達過他自己對音樂對藝術的執着。就是因為這份執着,莫扎特成為了享譽世界的偉大的音樂家作曲家很藝術家。

除了勤奮之外,莫扎特還表現出了典型的藝術家的性格特徵,莫扎特的性格熱情,富有活力,充滿着奇思妙想,充滿着詩情畫意。很多時候藝術家之所以成為藝術家,肯定是跟他的性格分不開的,莫扎特身上所表現得就是藝術家或者説是作曲家的典型性格,他熱情開朗充滿活力,富於想象,富有同情心。這種性格對於莫扎特的創作還是非常有利的,因為藝術源於生活,但是也願於創造,而想象力給藝術一種特別神奇的魔力。

外國名人莫扎特的故事 篇四

在鮮花、掌聲和歡呼的背後,是艱苦的勞動、苛刻的條件和可怕的考驗。為了金錢與榮譽,奧波里德要求小莫扎特無論旅途多麼勞累,都要隨時可以當眾表演。為了宣揚兒子的天才,他讓孩子必須習慣聽從突如其來、異想天開的種種刁難性提議。如:當場演奏從未接觸過的技巧艱深的樂曲;按照聽眾臨時設想的幾個低音即興作曲,並根據指定的調性當即演奏用多條手帕將鍵盤全部矇住而不影響彈琴;在一場音樂會上從頭至尾全部演奏自己的作品,等等。並且,這樣的演出每每長達四五個小時之久。

1772年,16歲的莫扎特終於結束了長達10年之久的漫遊生活,回到自己的家鄉薩爾斯堡,在大主教的宮廷樂隊裏擔任首席樂師。

這10年對莫扎特來説,無論是藝術還是生活都是極為重要的鍛鍊、積累和學習的階段。他8歲就寫了三首交響樂和幾首奏鳴曲;12歲就為維也納歌劇院寫了歌劇《假傻姑娘》;14歲為意大利米蘭歌劇院寫了歌劇,並親自指揮演出,連演20場,場場爆滿。這轟動歐洲的出色的成績使得莫扎特14歲就獲得了意大利音樂中心——鮑倫亞學院院士的稱號,被羅馬教皇授予了“金距輪”獎章。

父親在教小莫扎特音樂時本着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始時只教點簡單的曲子,但莫扎特接受能力很強,許多曲子聽了一遍就能毫不費力地記住了。父親怕兒子負擔過重,所以沒有過早地教他作曲,可是5歲的莫扎特在旁邊看着父親書寫樂譜,也開始學着作曲。有一次,父親和朋友走進莫扎特的房間,見孩子正在五線紙上專心地寫東西。“莫扎特你寫什麼呀!”他隨手拿起兒子寫的東西一看,不禁吃了一驚,原來兒子在寫鋼琴協奏曲,而且寫得完全符合規則。他故意逗兒子説:“你可知道,你這個曲子不能演奏啊!”小莫扎特生氣地回答説:“我知道,哪個曲子在演奏前不要修改呀!”父親竟然被反問得説不出話來。

父親很驚異於兒子的音樂天賦,此後也開始教他一些難度較大的作曲練習。小莫扎特非常聰明,而且勤奮好學,別的小孩子在玩的時候,他卻成天待在家裏不是練琴就是作曲,五六歲的孩子就像一個大人一樣埋頭於音樂。老莫扎特為了讓兒子開闊眼界,少年時就有所成就,從1761年秋起,他就帶着6歲的兒子小莫扎特和女兒安娜,到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演出。這次演出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接着,父親又帶他們到德國、法國、英國、荷蘭和瑞士演出,每到一個地方,都獲得觀眾的好評。但在這次旅行演出中,老莫扎特也清楚地看到了兒子身上的缺點:他雖然有出色的音樂天賦,但是由於沒有受過正規的普通教育,所以文化基礎很差。旅行回來後,父親為兒子進行系統的補課,教他學習拉丁文,學習音樂家必修的意大利文,還學法文和英文。

正是在老莫扎特的嚴格要求下,再加上小莫扎特自己的刻苦努力,最後莫扎特終於成為一位世界著名音樂家,對世界音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