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秋節的飲食習俗【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6W

中秋節的飲食習俗【精品多篇】

中秋節的飲食習俗 篇一

1、食養

秋季氣候稍涼,空氣中普遍缺乏水氣,食養應以妨燥攝陰,滋腎潤肺,在飲食上,以少量椒、葱、韭菜、蒜等辛散食物,配合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鴨肉、乳品等柔潤食品。至於老人,還可以多吃一些米粥來益胃生津。

2、形養

秋天的氣候乾燥,很易感到口乾舌燥,皮膚水份也易流失。所以要特別注意水份的補充,多喝水、多吃含膠質與水份的水果,避免太激烈的運動。並應早睡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機率,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

3、預防秋季感冒

秋初暑氣由盛而降,朝涼夜熱,日夜温差變化大,到了十月左右,暑氣漸退,但逢秋老虎發威時,天氣又悶又熱,這種涼熱不定的天候,最容易感冒。

4、中秋養生的幾個偏方

1)、生青楊桃五個榨汁,加入一錢人蔘粉共服。

2)、酸楊桃切片,加點鹽,可防感冒聲啞、喉嚨病痛。

3)、香蕉一條,加檸檬數片及砂糖,醃半小時後時用。

5、藥養

藥養重點放在滋補津液方面,平時可服用人蔘、沙蔘、麥冬、百合、冬蟲夏草、核桃仁、杏仁、川貝、澎大海等益氣滋陰、宣肺化痰的中藥來保養。若容易發燥病,則用生地、百合、黨蔘、麥冬、甘草來預防。

6、情緒

秋季養生仍請培養樂觀的情緒,靜想收穫累累碩果的喜悦,或以哲人眼光判斷自然季節交替所表現的春秋涼,保持內心寧靜,收神斂氣,為陽氣潛藏作好準備。除日常生活調攝外,還要進行耐寒鍛鍊,增強機體適應多變氣候的能力。

中秋養生小常識:

1、節後最好多喝粥和湯

在所有節後綜合徵中,腸胃問題是人們最大困擾。一方面大魚大肉、開懷暢飲,讓腸胃大受刺激。另一方面,晚睡晚起,飲食不規律,又讓腸胃飽經摧殘,所以很多人在年後,會出現各種腸胃問題,比如消化不良、肚脹噁心還有神經性厭食等。營養學家提醒大家,中秋之後,都市人首先要調養腸胃,通過飲食讓身體儘快恢復狀態。

中秋節之後的早晨最好都能喝粥和湯,因為現在的大部分粥裏面必不可少的就是蔬菜,蔬菜中含有着大量的維生素,所以早晨喝粥對我們的身體很有好處。粥也分為很多種,但無論是哪種粥,不僅能補充我們身體內的營養,在早晨還都能讓我們神清氣爽,舒心一上午。

2、晨飲淡鹽水,晚飲蜂蜜水

養生專家提出,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光喝白開水,水分易流失,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情況就大不同了,這種方法,與補充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

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因此,當秋天來臨之際,最好“晨飲淡鹽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體健康!

3、早睡早起,增加午睡

對於渴望秋季養生的朋友,入秋之後就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了。例如,就是比以往早睡10分鐘,20分鐘,也會對秋季養生起到很大幫助。秋季養生對於女性朋友尤其重要,更應注重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氣愈重,寒氣很容易入侵體內,給以後腰腿疼痛埋下隱患,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

許多人因為工作忙的原因,都把中午休息的時間拿出來進行工作,然而這樣卻讓一個下午都感覺睏乏,即使是在工作也感覺沒有精神,工作效率並不高。所以在中午的時候,我們最好都能午睡一個小時,雖然耽誤了點是工作時間,但可以在下午餘下的時間裏拿出百倍的精力進行工作,工作效率也會提高很多。

4、適時添衣,適應天氣轉涼

穿衣講究“春捂秋凍”,這裏的“凍”是指應該適當的凍一凍,以“略感涼而不感寒”為標準,不過暖也不過寒,有助於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在身體素質能夠承受的情況下,不要一冷就把自己包得嚴嚴實實,那樣的話冬天不知道還要給身體裹幾層呢。

兒童和老年人體質較弱,對冷的敏感性較高,在秋季尤其要注意衣服的增減,早、晚應多穿些衣服,避免受涼感冒。當然要避免天一涼就加厚衣,這樣有利於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力。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寶寶來説,秋季穿衣除了要穿透氣、吸濕的純棉衣服外,還應注意防止秋季中暑,因為很多父母早上給寶寶穿了較厚的衣服,等到了中午氣温升高時,往往又忘記給寶寶減衣服,導致寶寶被捂得中暑。

5、少吃辣,多吃酸

“少辛增酸”是中醫養生保健醫學對於秋冬交替時飲食的一個重要原則。這段時間的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要多吃清潤甘酸的食物,不宜多吃麻辣類的火鍋食物。

秋冬交替時節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這個時候適當吃些酸性食物(比如醋)能起到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病發生的作用。酸性食物除了醋外,還包括富含維生素C的蘋果、檸檬等偏酸性食物。特別是在流感高發的季節,吃較多蘋果的人遠比不吃或少吃蘋果的人發病機率要低。檸檬的有機酸含量比橘子、橙子等水果高出十幾倍。有機酸是維生素C的“安全衞士”,秋冬季時多吃檸檬或喝檸檬水能有效預防皮膚乾燥和上火。

6、多吃蔬果,預防上火

秋季是一年中比較乾燥的季節,從中醫角度上講,這個季節燥邪旺盛很容易侵犯人體。“一旦燥邪入侵,會導致人體津液耗損,出現咽喉幹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乾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狀,即中醫所説的上火。”

專家建議人們應儘量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同時,應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喜歡喝茶的人,可以多喝綠茶,有清火的功效。需特別提醒的是,預防上火或者已經上火,都應該多喝水。以白開水為佳,也可以衝調蜂蜜水、淡鹽水等飲用,成年人每天以8杯水為基本飲水量。

中秋節的飲食習俗 篇二

1、吃月餅

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

2、吃芋頭

中秋食芋頭,在不少地方民間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芋而食之,倒還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呢。

3、食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認為,藕經過煮熟以後,性由涼變温,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4、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着明月,聞着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眼下正值中山陵舉辦桂花節,市民不妨與家人踏東郊,賞時花,度佳節。

中秋節的飲食習俗 篇三

1、月餅

提起中秋節的應節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餅。其實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要遲至明朝才盛行。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應節的瓜果為主。至於月餅的起 源,再民間有一項流傳甚傳説:在元朝末年,漢人想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温便想出一條計策。説是今年要有冬瘟,除非家家户户 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回到家中,咬開月餅,發覺裏面藏張條子,上面寫着:“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這個中秋 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留下來。

2、菱角

中秋節吃菱角,據説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數吃法是將菱角用清水(或鹽水)煮熟,然後剝殼當零食吃;也可以將剝了殼的菱角加米煮成鹹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膩的月餅後,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膩當場去除不少。

3、栗子

秋涼乍起,街頭就開始飄起了糖炒慄的香氣。板栗,原先與芋頭、菱角一樣,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栗性味甘寒,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作用。最適合秋天食用,而且栗子富含柔軟的膳食纖維,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適量品嚐,對老齡體弱者最為適宜。板栗除了可以做零食,也可以入饌,著名的菜餚就有板栗鴨,板栗燒雞,板栗燉雞湯等,美味的同時,又可以完全的將板栗的美味發揮,中秋節要吃的健康,板栗菜式必不可少的。

4、柚子

除了月餅 你不知道的16種中秋節美食

柚子是中秋節的必備品之一,因為“柚”與“佑”諧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餅,再吃點甜酸的柚子,既開胃,又解油膩,讓口腔有清爽感。柚子味道酸甜,略帶苦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大量其他營養素,是醫學界公認的最具食療效益的水果,有降血糖、降血脂、減肥、美膚養容等功效,經常食用,對糖尿病、血管硬化等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對肥胖者有健體養顏功能。

5、團圓饃

陝西西安一帶,每到中秋節,當地每家做饃,全家共吃一饃,稱“團圓饃”。饃有頂、底兩層,中間加芝麻。饃上層用大碗拓一個圓圈,象徵中秋之夜,圓中 刻“石頭”一塊,上站一個吃蟠桃的“小猴子”。饃在鍋裏烙熟後,切成尖牙狀,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則留下一牙。出嫁的姑娘,孃家則送饃上門,以示 全家團圓不忘。

6、餈粑

中秋吃餈粑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通常人們把過中秋看成僅次於春節的農曆節日, 素有“小年”之稱。中秋節這一天天還未亮,家裏的婦女就早早地起牀開始忙活了,把清洗乾淨的糯米倒進木甑裏蒸熟。糯米飯蒸好後,由家庭的男主人把木甑抬到 院壩裏,將香噴噴的糯米飯倒進石碓窩裏,由兩個人一組開始用粑捶或木杵搗爛它,家裏的小孩們則興高采烈地圍着石碓窩觀看大人們一拉一杵搗糯米,期待着能吃上香甜的餈粑。

7、山東麥箭

説到山東中秋美食,麥箭乃是即墨中秋節吃的一種應節食品。它先用白麪攤成煎餅,再加上肉餡或素餡,然後用秫秸捲成筒狀蒸熟,吃時加上調料,味道十分 鮮美。據説,中秋節當天,青島人除了要吃好中秋晚宴外,早餐、午餐也作了改善,一般都蒸餑餑、包子,給一家人改善伙食。麥箭就是其中一種。

8、南瓜

除了月餅 你不知道的16種中秋節美食

江南各地過中秋節,有錢人家吃月餅,窮苦人家有吃南瓜的風俗。“八月半吃南瓜”的風俗是怎樣來的呢?傳説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腳下住着一户窮苦人家, 雙親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黃花。那時連年災荒,黃花的父母病在牀上,八月十五那天,黃花在南山雜草叢中,發現兩隻扁圓形野瓜。她採了回來,煮給父母 吃。兩老吃了後食慾大增,病體也好了。黃花姑娘就把瓜子種在地裏,第二年果然生根發芽,長出許多圓圓的瓜來,因為這是從南山採來的,就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這一天,江南家家户户流傳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9、西瓜

中秋佳節,陝西人不論貧富,必食西瓜,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它作為解暑良品,性寒涼,糖多,能清熱瀉火,具有寬中下氣、利尿、治血痢、解酒毒的功效。在中秋月圓之時,一邊乘涼賞月,一邊吃着解暑的西瓜,涼意宜人,更增一家團聚的天倫之樂。而且,吃月餅之餘吃上塊西瓜,清熱解膩。久而久之,吃西瓜成為了陝西人過中秋的習慣,所以當今陝西人中秋都會吃西瓜。而西瓜切成蓮花狀,只是為了配合中秋的節日氣氛,增加喜慶吉祥。

10、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 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 中醫認為,藕經過煮熟以後,性由涼變温,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11、螃蟹

秋天也是盛產螃蟹的季節,是很多喜愛海鮮的饕客嚐鮮的好時機。早在明代的中秋宴上,螃蟹便成為了充場的主角,《酌中志》一書中寫道:“蒸熟五六成, 羣攢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臍蓋,將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當時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坐吃蟹,佐以酒醋,很是流行。螃蟹性冷,吃螃蟹最好趁熱吃,並多沾 些姜酒類食品,以去其寒。

12、田螺

至於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誌》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但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特別熱衷於 食之呢?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肉質特別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13、芋頭

在台灣,也流行在中秋節吃芋頭。有俗語説:“吃米粉芋,有好頭路”。取芋、路的諧音來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的工作。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 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14、鴨子

對於南京人 而言,不得不吃的東西還有鴨子。中秋節吃鴨子,還有一段歷史傳説。元末時期,蒙古統治者欺壓漢人,漢人決定推翻元人。但當時統治嚴厲,不能明着組織鬥爭, 就用暗語。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中秋節吃鴨子,就是中秋節大家一起採取行動,推翻元人統治。從時令來説,每年中秋前 後,鹽水鴨色味最佳,這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制作,鴨肉會帶有桂花的香氣,所以美名曰“桂花鴨”。在《白門食譜》中曾有這樣的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 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

15、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着月中丹桂,聞着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 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也是相當久遠。

16、菜餅

宜蘭地區在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外,還吃一種菜餅。菜餅以麪粉為材料,中間抹上黑糖烘培而成,味道香脆爽口。

除了月餅 你不知道的16種中秋節美食

17、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時。因其紅似瑪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漿,石榴便成為桌上供品之一,象徵長壽、團圓和吉祥。黃色品種較甜。很多人都認為越紅的水果越甜,但這在選石榴方面並不適用。石榴品種很多,按表皮分有紅色、黃色等,一般黃色的品種比較甜。甜石榴果嘴合攏,皮色粗糙,葉片短寬;而酸石榴果嘴多張開,果形規整,皮色光亮,葉片狹長。

中秋節的飲食習俗 篇四

過去廣州人賀中秋非常隆重,十四為“迎月”、十五是“賞月”、十六叫“追月”。中秋之日,宰雞殺鴨,製成菜餚,奉神祭祖之後,共吃團圓飯。晚上要“豎中秋”。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廣州中秋節習俗。

1、吃團圓飯

老廣州人的中秋從“吃團圓飯”開始。這一天,所有在外的家人都儘量趕回來,已經分家單過的成年兒子也要和妻兒一同回到父母家,在月亮初升之時,合坐共吃團圓飯,以示“月光團圓”。所吃菜式除了年節當令的蔬菜、肉類之外,還必有一道“圓蹄”——即是用髮菜、冬菇之類的作料燜燒豬蹄,也是取個團圓的好意頭。

2、樹中秋

舊時的廣州,每逢中秋節,各家要用竹條扎燈籠。到了夜裏,在燈內燃燭,下面再聯結許多小燈,用繩系在竹竿上,掛到房屋的高處,如平台、屋頂或高樹之上。入夜,滿城燈火,如繁星點點,以此慶賀中秋,羊城人也叫“豎中秋”,又叫“樹中秋”。誰家的燈籠掛得越高就越吉利,以往老人家都會給小孫子送燈籠,還要加上一支七星旗,希望子孫聰明伶俐,快高長大。

3、耍祿仔

“耍祿仔” 是過去中秋節十分流行的兒童遊戲,以柚子殼刻通花,中可懸燈,兒童提着成羣結隊遊樂,或提着各種動物、瓜果形狀的燈色,沿街踏歌而行,一邊唱着“耍祿歌”:“耍祿仔,耍祿兒,點明燈。識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讀書為第一,莫謂文章無用處,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書中出貴人……”兒童們在盡情遊樂之後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餅果品之類。

4、拜月光

在以廣州為中心的廣府地區,中秋節俗稱“月光誕”。中秋節當晚,一家人吃完團圓飯後,必須擺上各式果品進行“拜月光”的儀式。有天台的人家在天台,沒天台的人家在家門前,擺開供桌,焚香禮拜,貢品除月餅外還有柚子、柿子、香蕉、楊桃、油甘子、芋頭等。

5、炒田螺

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關於中秋食田螺,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誌》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且此時最肥美。中秋當晚一家人聚在一起,拿着田螺,對月一舉,再送到嘴邊一啜,就是“對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

6、吃芋頭

廣東有個傳統習俗:中秋吃芋頭。老人家認為,吃芋頭寓意辟邪消災。不僅是因為芋頭長至中秋時節最為肥美,更重要的是芋頭是多子的生物,而且母芋頭總是和一窩小芋頭同生在一處,象徵母子團圓。粵語“芋頭”又與“護頭”諧音,一家人一起吃芋頭表示閤家團圓平安的意思。

7、吃柚子

柚子外形渾圓象徵團圓之意,同時,“柚”與“佑”諧音,代表希望月亮護佑的美好意願,再加上中秋節前後又適逢盛產期,柚子便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中秋節的應節食物。或者是“意頭”夠好,使得柚子成為中秋節一個必不可少的主角,在廣東中秋吃柚子依然是一個傳統。

8、吃菱角

如果家裏有小孩,還要備上菱角。中秋節給小孩吃菱角,寄託大人希望他們“聰明伶俐”的祝福。菱角可以去殼後切成粒狀煲粥,賞月吃過月餅之後食用,可減少油膩感;用鹽水煮熟後撈起,一邊賞月一邊食用也很有趣。

9、舞葉龍

還須一提的是,過去在廣州西村、增步、南岸一帶,中秋節晚上有舞葉龍的習俗。用榕樹枝葉紮成一條三四丈長的青龍,用兩個芋頭作龍眼,再斬兩條樹丫作龍角,由十幾個後生仔舉着它舞,穿大街、過小巷,邊舞邊唱:“龍來到,揾錢揾無數;籤錢買草繩,今年又太平;籤錢買蠟燭,年年起大屋;籤錢買元寶,明年娶新抱(媳婦)!”兒童挽着彩燈,尾隨後面跟着唱。眾人爭着拜龍,把點着的香燭插在龍葉身上,這條青龍漸漸變成了一條流光溢彩的火龍了。

中秋節的傳統美食有哪些 篇五

中秋時節,正是柿子成熟的時候這個時候的柿子又大又甜,新鮮柿子只能當季用,不宜存放,只有中秋前後才能吃到新鮮的柿子,過季後,只能吃到柿餅。中秋柿子正是豐收之時,所以中秋吃柿子。

古人認為桂花富貴吉祥,而飲用桂花酒可以長壽,同時桂花通常是在八月成熟,因此在南方,桂花酒也是中秋節的傳統食品之一。

中秋節吃螃蟹也是從古人開始的習俗,中秋節肘螃蟹是最鮮美的時候,中秋吃螃蟹。但。是螃蟹要注意不能吃死蟹,吃螃蟹的時候不能吃柿子。

八月中秋吃餈粑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餈粑是一種信物,聖潔的食品,八月中秋舂餈粑,吃餈粑賞月活動即喻示家家團結幸福丶吉祥如意。餈粑的黏結成團,喻示着全家和睦團結,餈粑的香甜,喻示着生活甜蜜幸福就連清早打餈粑,起得越早也代表來年豐收越大;餈粑成大小圓形,喻示着人們"有緣"、喜慶丶吉祥和團圓。

中秋節也是石榴成熟的時候,因為石榴紅紅的樣子形似瑪瑙,果實象水晶,晶瑩剔透,所以在古代的時候,就成為桌上的供品之一,意味着長壽丶團圓丶吉祥。所以在中秋節這一天選擇吃石榴,也有着不錯的寓意。

蓮藕盒夾是中秋節的特意美食,中秋前後正是吃蓮藕的季節,中秋當無吃盒夾寓意闔家歡樂,困團圓圓,幸福圓滿,所以一些地區的人們把它當作中秋美食。

中秋節的飲食習俗 篇六

1、浙江

杭州的蓴菜鱸魚燴之所以成為中秋家宴上的菜餚,不僅僅是因為這一時節的蓴菜鱸魚好吃,更是因為晉代張翰借思鄉的“蓴菜、鱸魚”,棄官返回故里的史實,這一故事不僅成為千古美談,並使蓴菜成為思鄉的象徵。蓴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時令菜羹。蓴菜又稱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葉草植物。蓴菜的根、莖、葉不僅碧綠清香,鮮嫩可口,而且營養豐富。

2、北京

老北京的傳統月餅有自來紅、自來白和提漿月餅。提漿月餅是指月餅皮面的一種製作方法,説通俗點“提漿”就是熬糖漿,另外在皮面中還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鬆的作用。有回民購買時,就把大油換成黃油。這種月餅的特點是皮酥、餡香,“老北京”中秋特愛吃。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嚐螃蟹的時節,北京尤其講究品嚐醉蟹。

3、陝西

陝西西安一帶,每到中秋節,當地每家做饃,全家共吃一饃,稱“團圓饃”。饃有頂、底兩層,中間加芝麻。饃上層用大碗拓一個圓圈,象徵中秋之夜,圓中刻“石頭”一塊,上站一個吃蟠桃的“小猴子”。饃在鍋裏烙熟後,切成尖牙狀,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則留下一牙。出嫁的姑娘,孃家則送饃上門,以示全家團圓不忘。

中秋佳節,陝西人不論貧富,必食西瓜,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它作為解暑良品,性寒涼,糖多,能清熱瀉火,具有寬中下氣、利尿、治血痢、解酒毒的功效。在中秋月圓之時,一邊乘涼賞月,一邊吃着解暑的西瓜,涼意宜人,更增一家團聚的天倫之樂。而且,吃月餅之餘吃上塊西瓜,清熱解膩。久而久之,吃西瓜成為了陝西人過中秋的習慣,所以當今陝西人中秋都會吃西瓜。而西瓜切成蓮花狀,只是為了配合中秋的節日氣氛,增加喜慶吉祥。

4、山西

山西三晉的月牙月餅。山西月餅多以油和麪,餡子有紅棗、核桃、豆類、柿子、果脯、紅糖等種類。其中,繁峙縣有一種特殊的球形月餅,是當地農家的獨特創造。一般農家打月餅時,還專門為孩子們打製一些兔形小月餅,希望他們將來能夠“蟾宮折桂”,步入仕途。

5、江蘇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則必食桂花鴨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又叫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在江蘇東台一帶,每逢中秋節,則以藕橫斷為餅,包以碎肉,敷以小麥屑,入油鍋炸熟,謂之藕餅,俗稱“荷花”,寓意和睦團圓。

6、四川

四川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吃麻餅、蜜餅等,四川人也在中秋節殺鴨子。在川西地區,煙燻鴨子是中秋節必備佳品,因那時當年生鴨已長大,肥瘦適宜。師傅選當年生的仔鴨,宰殺後褪盡羽毛,開膛取出內臟,洗淨後,去翅尖、鴨腳,加鹽碼味醃漬一夜後,入沸水中略燙至皮緊,撈出抹乾水分,置薰爐中,用稻草煙燻至呈茶色,出爐放入滷鍋中滷熟,食時改刀裝盤,色澤金紅、肉質細嫩、煙香濃郁的煙燻鴨即成。

7、廣東

潮汕中秋美食品種頗多,主要可分為三大類:一是糕餅類,潮汕各地月餅,甜的、鹹的、葷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樣種類繁多。還有面餅、軟糕、雲片糕均為中秋節糕餅,為潮人送親戚之佳品,可説潮人送月餅是睦親的習俗;二是潮地中秋節季,天高氣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時,柚、柿、楊桃、菠蘿、石榴、橄欖、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一類美食;三是農產的芋頭、南瓜,潮人用其製作芋泥、瓜漿也是潮人喜歡的。芋頭、餈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菱角:

在很多六七十歲的老人記憶中,每到中秋節,街市上到處是賣菱角的人,和家家户户買菱角的人。賣菱角分為兩種,一種是煮熟的,一種是剛採摘下的特別地新鮮。給小孩吃菱角就寄託着大人們希望他們“聰明伶俐”的祝福,菱角可以去殼後切成粒狀煲粥,賞月吃過月餅之後食用,可減少油膩感;用鹽水煮熟後撈起,一邊賞月一邊食用也很有趣。

推薦:菱角煮粥解油膩

菱角的大多數吃法是將菱角用清水(或鹽水)煮熟,然後剝殼當零食吃;也可以將剝了殼的菱角加米煮成鹹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膩的月餅後,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膩當場去除不少。

柚子:

柚子外形渾象徵團圓之意,同時,“柚”與“佑”諧音,代表希望月亮護佑的美好意願,再加上中秋節前後又適逢盛產期,柚子便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中秋節的應節食物。或者是“意頭”夠好,使得柚子成為中秋節一個必不可少的主角,在廣東中秋吃柚子依然是一個傳統。不過現在儘管廣州人依然保持着中秋吃柚子的習慣,不過就未必有上一代人吃柚子的那種情懷,而是更看柚子的消膩作用。

推薦:柚子配月餅口腔爽

中秋節習俗 篇七

中秋賞月,最盛是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族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天,東京的所有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扎綢彩的牌樓,出售新啟封的好酒。鋪子堆滿新鮮佳果,夜市之熱鬧,一年之中少見。顯官和豪門,都在自己的樓台亭榭中賞月,琴瑟鏗鏘,至曉不絕。一般市民則爭先佔住酒樓,以先睹月色為快,並且安排家宴,團圓子女。“此夕浙江放‘一點紅’羊皮小冰燈數十萬盞,浮滿水面,燦如繁星”(見《武林舊事》)。而“京師賞月之會,異於他郡。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常娥,圓如浩月。”(見《新編醉翁談錄》)

明清以來,民間更重視中秋節。《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雲:“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

中秋節,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