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中秋節各地的風俗習慣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7W

2021中秋節各地的風俗習慣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大家對於中秋節瞭解多嗎?相關知識你都知道哪些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1中秋節各地的風俗習慣介紹”,歡迎閲讀與借鑑!

中秋節的習俗和來歷介紹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它不同於元宵節的大型燈會,而主要是在家庭、兒童中進行。南方民間還有燃燈習俗,燃的是寶塔形狀的寶塔燈。清代蘇州村民在曠野用瓦疊成七級寶塔,中間供地藏王,四周燃燈,稱為“塔燈”。廣州兒童燃“番塔燈”,用碎瓦搭成;還有柚皮燈,用紅柚皮雕刻各種人物花草,中間安放一個琉璃盞,紅光四射。另外一種是素馨茉莉燈,這種燈香氣四溢。在安徽、江西、湖南等地都有砌寶塔燈的習俗。江西清江,中秋多鏤瓜作燈,其形似月。兒童堆砌瓦礫作浮屠(佛塔)狀,中置薪柴,點燃後,“四面玲瓏,如火樹”。湖南寧鄉兒童堆寶塔,中間焚燒,“以紅透為吉兆”。這些燃燒塔燈或鬧寶塔的民俗,都有着求取生活平安的意義。

明清時期人們同樣賞月,但似乎注入更多月神的神性意義和現實社會的倫理意義。從時令上説,中秋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秋天該收穫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祭祀月亮時的時令果品,既是對月亮的獻祭,更是對勞動果實的享用。

明清時期,祭月、拜月成為全國通行的習俗。清代俗諺有:“八月十五月兒圓,西瓜月餅供神前。”清代有特製的祭月月餅,這種月餅較其他月餅為“圓而且大”,“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兔之形。”特製月餅一般在祭月之後就由家人分享,也有的留到除夕再來享用。在明代,北京人八月十五日祭月的方式是,在市場上買一種特製的“月光紙”,上面繪有月光菩薩像,月光菩薩端坐在蓮花座上,旁邊有玉兔持杵在臼中搗藥。這種月光菩薩像小的三寸,大的一丈多長,畫像金碧輝煌,非常精緻。當時,家家設月光菩薩神位,供圓形的果、餅與西瓜,西瓜要切成蓮花狀。晚上,在月出之方,向月供祭、叩拜,叩拜之後,將月光紙焚化,一家人共享撤下來的供品。

明清以後,北京中秋節新添了一個節令物件——彩兔,清人暱稱玉兔為“兔兒爺”。人們用黃沙土做玉兔,裝飾以五彩顏色。兔兒爺的製作工藝精美,造型千奇百狀、滑稽有趣,京城人“齊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兔兒爺給市井生活增添了許多情趣。20世紀初,民間索性將祭月稱為“供兔兒爺”。名稱的變化,包含着豐富的文化信息,高懸的明月,在近代百姓那裏已俗化為可觸摸甚至可以把玩的物件。雖然人們依舊供奉它,但它已失去神聖的品性,成為一種世俗觀念的表達。

中秋節各地的風俗習慣

福建中秋節的習俗

福建浦上杭縣的女子在拜月時要請月姑:在月光下,擺好香案,上面放着月餅、芋頭、水果、花生、茶酒等物。然後拿出一個紗笠,外面披上衣服,中間橫穿一根木棍,代表月姑的雙手。請月姑時,兩個女孩子抬着紗笠站在香案前,唱起“月姑歌”:“月亮姑,月亮娘,請你下來逛一場。請一姑,請二孃,請三姑話就長,請四姑花就開,請五姑上夫台,請六姑姑就到,請七姑姑就來。一來就來。勿使在河邊企呆呆,勿使在深山詐酒醉,勿使在路邊詐頑睡,就地備有青茶共綠酒,亦有月餅共芋頭,亦有竹篙你曬布,亦有簸箕你篩米,亦有長麻你來撕,亦有短麻你來搓,長麻長衫袖,短麻短衫衣。”據説,月姑請下來時。

紗笠會自動搖擺,抬者會感到有重量。此時,人們就向月姑詢問愛情、婚姻、兒女等,月姑用點頭的方式回答,直到深夜為止。最後,還要唱起“送月姑歌”:“一更深,二更深,腳底無鞋涼到心,十月清江沒點水,鵝爬鴨叫送你上天雲。”請月姑時,不準男人在場觀看

江蘇中秋節的習俗

在一些地方盛行中秋夜燒塔的活動。用碎瓦片砌成的高一米左右的塔,頂端留一個供投放燃料用的塔口。中秋夜時,點燃穀殼、木或竹等燃料,等火旺時潑松香粉,火焰會突的爆開,場面極為壯觀。

江蘇無錫縣中秋夜要燒香斗。香斗四周糊着繪有月宮景色的紗絹,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族旗。

江西中秋節的習俗

江西吉安縣,中秋節傍晚,每個村都要用稻草將瓦罐燒紅,然後放些醋,便會有香味溢滿夜空;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到八月十七日,一直要懸掛通草燈。

安徽中秋節的習俗

安徽婺源地區,中秋節時,兒童用磚瓦堆起中空寶塔,然後掛上帳慢、匾額等裝飾品,並在塔前放一桌子,上面放置各種器具用來敬“塔神”。晚上,在寶塔內點亮燈燭。

四川中秋節的習俗

四川,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殺鴨子,打耙,吃麻餅、蜜餅等。一些地方還把點亮的橘燈懸掛在門口。有的兒童會沿街舞動插滿香的橘子,稱為“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要祭土地神,表演雜劇等,俗稱“看會”。

一些地方還形成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如香港地區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門刊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奸IF湖的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

山東中秋節的習俗

在山東一些地方流行“中秋唱月”,用來祈求五穀豐登。當中秋明月升起之時,孩子們端着月餅,或在街上,或在村頭唱,“唱月餅,賽月餅,來年更盼好年景”,以此寄託對來年的美好願望。

廣西中秋節的習俗

廣西一些地方,每逢中秋之夜時,有“歌舞鬧月”的風俗。在銀色的月光下,青年男女在吹響悠揚的蘆笙、跳起歡快的民族舞蹈的同時,尋找自己的意中人。

貴州中秋節的習俗

貴州一些地方,中秋有“對歌賞月”的習俗。傳説貴州某地一位老人有三個聰慧美麗的女兒,為應對眾多的求親者,便與他們約定在中秋之夜賞月時對歌訂婚。從此,每到中秋時青年男女都要相互對歌,互訴衷腸。

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1、觀潮: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2、燃燈: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3、猜謎: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着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4、吃月餅: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説:“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5、燒塔:南方廣泛流傳着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遊戲。

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樣盛行“拜月”風俗。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蹟。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鍾,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徵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