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家庭教育方法(精選8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33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8篇《家庭教育方法》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家庭教育方法》相關的範文。

家庭教育方法(精選8篇)

篇1:家庭教育方法

一:批評孩子應注意:

1:説話要低聲。

2:適時保持沉默。

3:學會暗示。

4:有時換個立場考慮下。

5:批評要適時適度。

二:1:注重維護家校關係。

2:注重家長的榜樣作用。

3:注重傾聽孩子心聲,尊重孩子,促進主動發展。

三:1:注重幫孩子創造成就感。

2:注重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激發潛能。

3:注重創造學習型家庭。

四:如何與孩子溝通:

1:瞭解孩子的想法。

2:真正“聽”孩子講話。

3: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

4:對孩子表達你無條件的愛。

五:好習慣是培養出來的,國小生必須養成的習慣:

閲讀習慣,生活習慣,道德習慣,溝通習慣,學習習慣,應試習慣。

六: 解放孩子的大腦,讓他們敢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 孩子的嘴巴,讓他們善談。

七:1:耐心聽孩子把話講完。

2:言出必行,對孩子承諾過的事務必做到。

3: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4: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八: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1:積少成多,逐步獨立。

2:教授必要方法,培養自我決策,自我服務,自我解決困難的能力。

九:1:暗示教育法。

2:孩子互換法。

3:家庭角色互換法。

4:雙向反思法。

5:提高標準法。

6:心理換位法。

十:1:要適時適度地給孩子一點壓力。

2:讓孩子承擔一些責任。

3:讓孩子瞭解別人的感受。

十一:1:多讚賞孩子。

2:抽時間和孩子單獨在一起。

3:允許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4:珍視孩子的物品。

篇2:家庭教育方法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專家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説更為健康有益。

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2、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瞭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

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

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

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

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

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緩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説説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

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説:“很好”。

讚美要具體一些,説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動跟警衞伯伯説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

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

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

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

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着畫筆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

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

研究發現温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

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

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説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

要耐心聽孩子説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着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説完,即使他所説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

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牀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

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

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着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篇3:家庭教育方法

一、在家庭教育中,最常用的方式是交談。

交談的質量,跟交談的藝術有密切關係。

交談,是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娓娓談心。

交談的時機應該是恰當的,交談的話題應該是有益的、孩子是感興趣的。

交談之前,家長應該誘導孩子無拘無束地把心裏話傾吐出來,然後,再把自己高於孩子的見解作為一份禮物回贈給孩子。

通過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思想交流,使孩子受到教誨和啟迪。

單純的家長講、孩子聽,沒有反饋切磋,不能算是真正的交流。

至於家長借交談對孩子進行挖苦訓斥,抓住一件小事嘮叨不休,使孩子反感生厭,則更是不可取的了。

交談的藝術,主要體現在交談時機的捕捉和交談方式的運用上。

一般地説,家長和孩子雙方在情緒不佳時,特別是在氣頭上,不要交談;在事情的原委還沒有搞清楚時,不要交談;有局外人特別是有客人在場時,請不要做批評性的交談;在飯桌上,在孩子睡覺前,也不宜做批評性的交談。

家庭教育的特點是“遇物則誨”,所以教育的.時機要靈活掌握,一切從教育的需要,特別是教育的效果出發,以孩子能接受為準則。

交談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漫談式、調查式、激勵式、嚴肅批評教育式等都可採用。

其中的漫談式,即不拘時間、地點、內容,海闊天空、輕鬆愉快地交談,常常是孩子歡迎交談方式。

成功的交談,似春風化雨,孩子是會受到教益的。

二、跟孩子一同活動的藝術

家庭氣氛是實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動,就是創造家庭良好氣氛的有效做法之一。

在生活中,家長跟孩子共同活動的機會是很多的。

跟孩子一起去野外遊玩。

大自然是美的:春天的百花,夏日的蟬鳴,秋季的落葉,寒冬的白雪,對孩子都會有無窮的吸引力。

家長掐着時令帶孩子郊遊,賞心悦目的自然景色會帶給孩子美好的遐想和憧憬,喚回家長對童年趣事的回憶。

共同的心境和語言,使長幼之間的距離一下子消失了,多少教育內容都可以在此時此刻進行。

跟孩子一起去參觀遊覽。

假期若能帶孩子到外地旅遊,孩子是最開心的。

那些名勝古蹟和各種展覽都值得去看一看。

遊覽時,若家長能做精闢的講解,孩子是最為佩服;如顯知識不足,則會迫使家長去翻書查資料,這更能贏得孩子的心。

跟孩子一起上街購物。

孩子小的時候喜歡跟家長逛商店,順便要點民愛之物,家長可乘機介紹商品知識,灌輸勤儉持家的道理。

孩子長大一點了,可以為家、為自己購物,家長陪着當參謀,邊買邊談,邊看邊談,邊走邊談,兩代人之間相互沒有戒備,是教育的好機會。

跟孩子一起娛樂。

晚飯後,節假日,一家人各展特長,吹拉彈唱,談天説地,讓家庭充滿歡樂的氣氛,增強了家庭的凝聚力和生活的情趣。

家長和孩子共同活動的內容很多,共同活動的目的是要消除代溝,融洽感情,寓教於樂活動之中,讓家庭教育在歡樂、親切、無拘無束的活動中進行。

三、表揚、獎勵的藝術

對孩子進行表揚、獎勵也是很有學問的。

表揚、獎勵孩子,可以鼓勵孩子重複良好習慣形成;在表揚和獎勵中可以激發孩子的上進心,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培養孩子自我約束的能力,還可以增強孩子的是非感,有助於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的加深。

孩子改選履行了父母的要求、希望,可以給予表揚、獎勵;孩子有了良好的行為表現,雖只是苗頭,也可給予表揚、獎勵;孩子完成了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表現了勇敢的品質或一定的毅力,也可得到父母的表揚、獎勵;孩子獲得了光榮稱號,父母要給予表揚、獎勵。

表揚、獎勵孩子的方式很多,應以精神獎勵為主。

比如:誇獎、讚許、點頭、微笑、親暱等,都能達到激勵孩子上進的目的。

物質獎勵也要有,對年紀小的孩子,必要的物質獎勵也是很好的教育手段。

可以贈送書籍、衣物、玩具、學習用品等,但要慎用金錢,更不能讓孩子小小的年紀,純淨的心靈過早地染上銅臭氣。

家長要把握住表揚、獎勵的時機。

孩子興奮起來,來得快,去得也快,家長要把握孩子的心理脈搏,該表揚、獎勵的時候要及時,使他們良好的表現得以強化,得以鞏固。

如果是馬後炮,就會削弱激勵作用。

再有,表揚也好,獎勵也好,都要實事求是,因為這是對孩子的一種評價,要讓孩子在表揚和獎勵中去認識自己。

過高,容易讓孩子盲目滿足;過低,又不容易達到到激勵的目的。

另外,表揚、獎勵,家長的態度要真誠,最好不要事先許諾,一旦許諾就要守信;絕不能在獎勵的程度上與孩子討價還價。

近幾年,有些“學者”把“賞識教育”稱為“萬能的教育”,並且説:“賞識孩子時,可以無中生有。

”這種説法是值得商榷的,想用一種教育方法取代所有的教育手段是不科學的。

四、向孩子道歉的藝術

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説錯了話,辦錯了事,甚至冤枉了孩子的事,是常會發生的,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實在也是家教的藝術之一。

家長和孩子在家庭中應當是民主和平等的關係,家長做了錯事或錯怪了孩子,是應該主動道歉的。

這不會影響家長的威信,更不會有損父母的尊嚴;相反,會給孩子樹立有錯就改的榜樣,會使孩子由衷地敬佩父母的品質與修養,從而更加信任父母,親近父母;父母的威嚴不僅不會降低,反而會更高,還會使家庭中形成一個寬鬆、和諧、民主的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氣氛。

當然,家長道歉、認錯,特別是向孩子道歉、認錯,態度必須是誠懇的,不敷衍,不找客觀原因,真誠地去求得諒解。

五、寬容的藝術

寬容是指孩子做錯了事之後,家長以寬大的胸懷接納了孩子的過失,他們沒有過激語言的斥責,也沒有窮追不捨的追究,這都會使孩子的內心受到深深的自責,並在悔恨、內疚中對自己的過去進行冷靜的思考,促其在父母的大度中去痛改前非。

舉兩個例子來説明:

列寧8歲時,隨母親去姑媽家做客。

他不小心打破了一隻花瓶,當時無人看見,查問原因時他害怕也沒承認。

細心的姑媽猜着準是淘氣的列寧打的,不過媽媽一直保持沉默,等待着兒子民中萌發羞愧感。

三個月後,媽媽親暱地撫摸着兒子的頭,欲有所言,不料列寧失聲大哭,講出了打花瓶的事。

媽媽安慰兒子,並寬容了他。

媽媽知道兒子在這場內心的道德鬥爭中,美的、誠實的品質取得了勝利。

印度聖雄甘地,少年時染上了吸煙的壞習慣,進而發展到偷錢買煙的地步。

他深感痛苦和悔恨,便把自己墮落的過程詳細地寫在一個筆記本上,並鼓足勇氣把它交給了父親,渴望得到父親的教誨和懲罰。

父親沒有責備他,只是久久地凝視着甘地,兩行熱淚滾滾落下。

父親的寬容使甘地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從那以後,甘地痛改前非,走上了正路。

可見,寬容的確是效果很好的教育手段。

應用時,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實施寬容教育的前提,必須是孩子對自己的錯誤已經有了認識,並深感內疚、悔恨時方可運用寬容手段。

家長準備原諒孩子的過失時,應該從表情上、語氣上使孩子感到家長對孩子所犯的錯誤很痛心,並相信自己能夠悔改。

如列寧母親對列寧的撫摸,甘地父親的熱淚,都是對他們極好的教育。

家長不可取無所謂的態度,使孩子如釋重負,沒有壓力,缺乏改正的決心。

寬容,是為了讓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品德,而這種習慣和品德只有在實踐的鍛鍊中才能產生和鞏固。

家長不要因為孩子某件事沒有幹好,就再不讓孩子動手參與了,允許孩子去幹好的事情,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寬容。

寬容,絕不等於放任、撒手不管。

寬容是積極的教育,旅途是家長失職的表現。

六、批評的藝術

批評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種手段,家長批評孩子是為了對孩子不良思想、行為、品質給以否定的評價,並予以警示,從而引起他們的內疚、痛苦、悔恨,從缺點、錯誤中吸取教訓,不再重犯。

運用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

有了一點錯,就全盤否定孩子;批評今天錯,還帶着以前的錯;一分的錯,總是當十分的錯來批評,這些估做法都是不合適的。

所以,家長遇到孩子的缺點,要弄清情節,弄清原因,恰當估計錯誤程度,不能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對孩子橫加指責,亂上綱,亂扣帽子,亂分析危害。

如果這樣,不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很不利於問題解決。

在批評方式上應是先肯定對的,再指出錯的;先表揚以前的,再指出今天的;甚至可先做自我批評,再批評孩子。

批評孩子可以嚴肅,甚至可以嚴厲,但這不等於粗暴,更不等於諷刺挖苦、奚落謾罵。

否則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勢必會引起對立的情緒。

我們常説“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是説在教育孩子時,以正面激勵為主,但不是否認對錯誤、缺點和過失的批評,甚至懲罰。

批評是可以採用的,但不要過多、過濫,不要把批評當成家長的教育手段。

另外,批評、懲罰是一種否定、一種壓力,但同樣也可以成為一種激勵、一種動力。

作為家長,一定要理智地面對孩子的問題,努力剋制自己無益的感情衝動,增強教育意識,講究批評的藝術。

七、樹立榜樣的藝術

我們常説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家庭教育中用榜樣的言行,使教育的內容具體化、人格化,使孩子受到形象的感染和教育,增強教育的吸引性和有效性,激勵孩子去模仿、學習高尚的品德行為,自學矯正自己的不良言行。

孩子年齡越小,榜樣的感染力就越大。

小時候受到榜樣的影響,印象會極為深刻,甚至會終生難忘。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學習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師表,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學習的最直觀的教材,父母以身作則的示範,不僅可以增強説理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也能像春風潤物一樣起着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父母應時刻檢點自己,以自己良好的首先行為,為子女的品德修養做出示範。

當然,在家庭教育中,榜樣的示範作用不是自發產生的,需要家長正確地給予引導。

父母該如何在生活中為子女選擇、樹立榜樣呢?要通過講故事、看電視、讀書等方式宣傳並樹立革命領袖、英雄模範、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和文藝作品中的正面典型形象,影響教育孩子,使他們成為孩子心中的楷模。

因為在他們身上凝聚着中華民族的優秀品德,應成為孩子學做人的準則。

要使孩子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家長必須首先對這些人物的思想境界有深刻的理解,有深厚的感情才能以此去影響、感化、引導孩子。

家長還要注意在孩子的同齡人中,在班上的同學中,為孩子尋找學習的榜樣,這樣可以增加學習的親切感。

這些人都是孩子的同齡夥伴,有着比較相近的的生活經歷,同伴中所表現出來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風,孩子比較熟悉,容易理解、接受,更能激起學習的勁頭。

但是家長切記,不能專揀同學的優點、長處去和自己孩子的缺點、短處相比,更不能借機去諷刺、挖苦孩子。

家長如果常説:“你瞧人家那孩子,你再瞧瞧你,你太讓我傷心了!”這樣的教育方式只能起消極作用,讓孩子產生反感。

正確的做法是,抓住時機,啟發自學,增強自信,樂於學習。

篇4:家庭教育方法

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

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説,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教導孩子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能感受得到自己與別人建立連結的意義,更能瞭解到自身對於別人又怎樣的意義,家長想要發展孩子這方面的感覺,就可以鼓勵孩子與他人多接觸。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玩具,帶孩子一起捐給慈善團體,鼓勵孩子在學校多多參與義工活動,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即使很小年齡的幼兒,都能夠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這利於他們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鼓勵孩子多運動

作為家長要多陪伴孩子,陪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鏈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們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篇5:家庭教育方法

笑口常開

家長要常和孩子説説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笑會讓人養成樂觀的心態,利於孩子身心發育,而且,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簡單的説‘很好’一類的詞語,家長的讚美語言要具體一些,説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讚美時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因為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關注的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明白,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激發孩子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活動,是絕對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的。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着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的認可感增加。

篇6:家庭教育方法

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是傳達內心無限情感與關懷的方式,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温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愛。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説話時,家長請儘量停下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孩子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説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着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説完,即使他所説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也請不要不耐煩。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睡覺時,是的傾聽時刻。

給孩子表現的舞台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比如孩子如果喜歡説故事,作為家長可鼓勵孩子説故事給大人聽。如果孩子對數字很擅長,那麼家長可以帶着孩子去逛街,讓他幫大人挑選合適的東西做決定。當家長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一定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其實孩子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他們需要大人的陪伴,陪着他們去經歷他們的成長過程。

篇7:家庭教育方法

第一句: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

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我接觸過這麼多的傑出父母,沒有一個是輕易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母親甚至説:很多人都認為我很輕鬆,説你的孩子那麼優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連晚上睡覺其實都有一個眼睛是睜着的!好母親防患於未然,而不合格的母親是,孩子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甚至教師都已經找孩子談話了,她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全國首屆傑出母親沈麗萍是個畫家。她為了學畫,不僅上了大學,而且還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不僅買了書籍,而且還參觀了數不盡的畫展,聽了數不盡的學術報告。可是卻從來沒有意識到培養孩子也應該花時間,直到孩子因為空難導致身體嚴重殘疾之後,她才開始真正學做母親,並且由於自己的努力,最終幫助孩子戰勝殘疾,成為被挪威人民讚譽的“中國英雄“。

進入21世紀,信息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任何崗位都要求培訓、考核,但似乎只有生養、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訓,好象自動就會上崗而且永遠不會下崗,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每一個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學習相關的知識,關於怎樣做父母的意識和知識準備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第二句: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

我接觸過數百位優秀父母,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就像沈麗萍所做的那樣,如果還是由她親口所説,人們是不會想到她在兒子王嘉鵬的成長背後付出了那麼多的心血。她的同事朋友們都説:你除了當時飛機掉下來沒有辦法外,其他的你都做到了極致,你沒有耽誤這孩子。可是要做到這一點又是多麼不容易啊!

有些人可能會説,有那麼多的父母大字不識一個,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嗎?其實,文盲並非不會教育,這些父母同樣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點訪談》節目曾介紹過世界中學生奧數金牌獲得者安金鵬的事蹟。他家裏極窮,考取了重點中學,卻沒有錢上,父親説:讓孩子去打工,人家上了大學還沒有工作呢,更何況能不能考上大學還不知道。但母親堅決不同意,將家裏唯一的一頭驢賣了。孩子在中學裏是唯一一位連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連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這樣來説,孩子全靠自己了吧?當面一問才知道,雖然這位母親連國小都沒有畢業,但她卻讓自己的孩子在國小之前就把四則運算做得滾瓜爛熟。僅此一點,又有幾個大學畢業的父母能夠做到呢?

篇8:家庭教育方法

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

很多父母將孩子的不好的習慣怪罪到學校身上,怪罪到教師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獨沒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實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我們父母在有意無意間培養出來的。

就像上海人説上海話吃上海菜,四川人説四川話吃四川菜一樣,彷彿生來就會不需要培養,而事實並非如此,父母每時每刻都在教,以至於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教,這就是“潛教育”,比“顯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質教育。

優秀的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問題的最大製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

當務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沒有父母的改變就沒有孩子的改變。沒有不想學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學好的孩子,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因此,在罵孩子的之前罵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地改變自己。

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

關於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全社會都要有正確認識。應試教育是學校和家長都回避不了的問題,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適應。應試能力教育與素質教育並不矛盾,沒有應試能力的素質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據統計,我國有近1000萬“閒散”的未成年人。所謂閒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應在學校讀書而不願讀書,選擇輟學的孩子,這其中94%是學業失敗的結果,學業落後、厭學、逃學、離家出走成為當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幫助孩子適應應試教育也就成了我們父母的一份應盡的義務,而幫助孩子減負的最好辦法是我們父母增負,就是我們父母能夠成為孩子的導師。

好成績當然是學校老師帶出來的,但在應試教育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這些好成績正越來越多地浸透着父母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