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5W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新版多篇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説課稿 篇一

説教材

1. 教材單元定位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被收入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一的第三單元,這一單元主要學習三篇記敍散文(另有魯迅《紀念劉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它們都是寫人敍事的佳作。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是“透過對人與事的描寫,仔細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寫中體現對人物品性的評價,如何在敍事中表現或隱或顯的情感傾向”。

2. 教學三位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跟據語文新課標“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培養初步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從而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個性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的要求,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三維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定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1、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表達交流能力。2、學會“寫人凸顯人物個性”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學會圈點批註主要段落語句,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1、感知大師的人格魅力2、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塑造自我美好心靈。

教學重點:分析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敍事來表現人物性情。

教學難點:作者如何在記敍中加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説教法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探究感悟”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作為閲讀主體的作用,運用啟發式教學法,藉助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感知,探索求真,以達到“讀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瞭解梁實秋的高超寫作技法。

説學法

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時,採用默讀法和圈點勾畫法,之後採用問答法,由學生髮言、總結;針對教學重難點,立足課文,討論探究,用情景激勵法,分析法、點撥引導法,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點評誦讀,體味文章情感,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佈置小作文,遷移拓展所學的白描技巧。

説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由提問七匹狼雙面夾克廣告詞導入,七匹狼雙面夾克的廣告詞是:“男人不會只有一面。” “今天,你要‘秀’哪一面?”,學生都知道梁啟超先生是清末民初政界明星,而不知道他是學術大師,由此引導學生了解他的另“一面”,走進文本讓梁實秋先生“秀”這“一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崇敬之情及閲讀興趣。

2. 品人

a. 學生與作品作者交流:讓學生自己閲讀課文並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閲讀課文,引導學生圈點、勾畫、思考,結合課後研討與練習一,圍繞“文章主要記敍了梁啟超講演時的哪些情況”引導學生了解梁啟超的形象特點。

b. 學生與學生交流:讓學生帶着獨立思考後的結果,在小組內互相交流,展開討論,最後拿出小組的意見,通過探究,認識課文於記敍中描寫了人物出場,肖像,開場白語言,聲音,內容,講演時的神態、動作。從而認識他是個有文采有學問有熱心腸的學者。學會分析與概括

c. 教師與學生交流:藉助何蕙珍對他的戀情、為康有為披麻戴孝、為協和醫院撰文等故事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梁任公是個熱心腸的人。

3. 品文

結合課後研討與練習二,啟發學生明白一件事情:寫人如果能凸顯人物個性,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懂得一個道理:一個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將對人產生深遠的影響。探究人物的寫法,認識寫人如果能凸顯人物個性,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學會表達與交流。

4. 作業佈置

用從本課中學到的寫人技巧,結合[表達與交流]第三單元:人性光輝 “寫人要凸顯個性”,任選一題作文。(設計目的與思想:能力的遷移,將課內所學知識與技能作課外的延伸與拓展。

説板書設計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品人:肖像: 短小精悍;開場白語言:獨特; 聲音:沉着有力 內容:豐富有趣

講演時的神態動作: 生動有趣——有文采有學問有熱心腸的學者 品文:凸顯人物個性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説課稿 篇二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這是在學習第二單元的講演稿之後,又接觸的一篇講演稿。它在內容和體裁上都不同於前兩篇,它屬記敍文,偏重於記述講演的過程,突出講演者的形象。而《最後一次講演》和《未有天才之前》則主要記錄人物語言,重在體現講演者的思想。因而教授《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講演》也要進行人物形象地分析,看作者到底給我們刻畫出怎樣一個名人畫像。

文章篇介紹梁啟超,結尾評論梁啟超,中間按梁啟超講演的先後順序進行敍述,還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評論。結構層次清晰,語言風趣而又帶感情,這些都可作為教學的內容,設計小問題,加以瞭解和體會。

梁啟超的名氣在於他的政治維新運動——戊戌變法,可文章並未從政治活動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現梁啟超,而是從他的學者身份,通過外貌,尤其是他講演時的神態語言表現其學識淵博、自由灑脱的真性情。

2、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

①引導學生學習敍事中表現人物的方法,重點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②適當補充課外資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和性格。

③從課外蒐集梁啟超事蹟,讓學生講述,以全面瞭解他的人格魅力。

(備註:寬宏大量重友情等為人傳頌,同時增大課容量,講出語文課的文學性也是教改的一個趨勢。)

⑵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蒐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教學重點:

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敍事來表現人物性情的。

4、學習難點:

學習記敍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評論和感受的寫法。

二、説教法和學法

本文雖説語言風趣而又帶情感地刻畫出了梁任公的個性,但要讓學生有深切體會必須細細品讀,抓住細節分析文章所以我想先讓學生默讀感知人物形象,再圈點篩選主要段落語句,進行討論評析,瞭解梁啟超的講演特點及其性格特徵最後讓學生表演性範讀,以淋漓盡致地表現人物的性情。講授結束後,讓學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教師只起一個導讀和歸納總結的作用。本文共安排兩課時。

三、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從政治革命角度談起,設問“同學們學過歷史,對梁啟超肯定不陌生了,誰為大家介紹一下他政壇上的功績?”

學生查到的資料:戊戌變法、雲南起義、康梁

2、同學們大多瞭解的他是政界上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那你們知道他在文學界也是一位難得的才子。同學們找到的大多是轉述或評論,要想看到一個真實而又活生生的梁任公,就要讀讀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板書課題

(二)新課:

1、默讀,解決生字詞問題。瞭解本文記敍的主要內容,即:梁任公演講時的音容笑貌、學者風度。可設如下問題:文章主要記敍了梁啟超講演時的哪些情況?

2、梁啟超的這次講演給聽眾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回答:深刻的印象。感染影響了讀者。

追問:何以見得?

依據:第一段和第八、九段。讓學生讀出有關句子,並用線劃出。(“過去也有不少顯官,以及叱吒風雲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巾了。”“不少人從此對於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3、接着的一個問題是抓梁啟超講演的特點。要求細讀課文。過渡語及提問:可以説,到清華大學這所名校講演做報告的人數不勝數,但他們卻沒給作者留下什麼印象。為什麼梁啟超的一次講演給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並筆而記之?

(提示:梁任公演講時有什麼特點?或問梁任公這個人怎麼樣?)

這是需要小組討論後推薦代表發言,教師歸納整理板書。如下:

演講特點:開場白——獨特

聲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內容——豐富而有趣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

人物特點: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穩健)氣質(風神瀟灑)眼神(光芒四射)

講演時的神態、語言、動作——生動有趣,旁徵博引,手舞足蹈,(自負、謙遜、博聞強識、自由灑脱)

總之,他是個有文采有學問的學者。

通過結尾段的“熱心腸”轉入對其人格的分析。

(三)補充材料:

過渡語:説梁任公是個熱心腸的人,你同意嗎?

1、一夫一妻少風流——自古道:才子風流本一家,但在才情恣肆的梁任公身上,那風流之情懷還是可以遏制的。他對華僑小姐何蕙珍的斷然割愛便是明證。

那是在他帶着"漁陽三疊魂慘傷,欲語不語懷故鄉"的心境首途檀香山時,"學問見識皆甚好"的何蕙珍被這位流亡者的文采與演講才華深深打動着。年僅20歲的蕙珍明知梁氏已家室在堂,便主動提出,只求以偏房身份走進他的生活空間,無怨無悔。任公先是為之感動,由敬重而生愛戀,終夕難寐,數日如之;嗣而思忖:出身名門的髮妻李蕙仙有恩於自己甚多,加之自己曾與摯友譚嗣同創設"一夫一妻世界會",總不能自食其言,愧對良知與亡友。再説,自己乃朝廷懸賞通緝之要犯,生死未卜,怎能再去連累他人?權衡再三後,他就謝絕了這份稀世真情。清朝垮台後,常年飄落異域的梁啟超得以回國效力,舊情難忘的蕙珍專程趕往北京,找到梁啟超,希望還夙願,時任司法總長的梁啟超依然婉辭謝絕,而且只在總長客廳接待故友,拿出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使抱興而來的蕙珍掃興而歸。李蕙仙病逝後,蕙珍又專程從檀島趕來,舊話重提,梁啟超則沉浸在失妻的悲痛中,別無他念,連飯也沒留蕙珍吃一頓。

2、大義滅親,披麻戴孝——為了實現自己報效國家的政治抱負,梁啟超從風風雨雨中走過56個春秋,應付過各種場面,甚至不惜同魔鬼打交道。難能可貴的是,他始終恪守一份書生本色,以情誼為上,磊落其身,他是地道的性情中人。君不見,每當有人提起亡友譚嗣同,他總是眼噙淚花,俯首低迴。在康梁師徒之間,由於梁啟超頗有主見,對乃師並不完全惟命是從,康有為對他很惱火,尤其是梁啟超違揹他的意願,暗中與孫中山協商合作方案,事雖未成,康氏卻耿耿於懷。尤其是面對乃師違背民國曆史發展潮流,為帝制復辟大造輿論,甚至追隨張勛之流,為宣統帝草擬"詔書",梁氏大義滅親,在討伐復辟逆流時,也拿乃師陪榜,康氏恨之入骨,大罵"樑賊"。

梁氏身為弟子,事後依然心繫師門,胸無城府。康氏謝世時,是他帶頭募捐,主持身後,而且披麻戴孝,痛哭失聲率清華國學研究院眾弟子在法源寺開弔3日。每當來人行禮,又是他始終站在孝子位置,答禮不疲。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3、不同尋常的寬容——最能開人眼界的當首推任公為北京協和醫院辯護之舉。1926年初,任公患有尿血癥,協和醫師診斷為右腎有腫瘤,建議割除。挨刀之後,方知右腎完好無損,割除之後,尿血依然未止。梁氏家屬為之氣憤,輿論矛頭直逼協和。但在任公看來,醫師並非有意為之,醫療事故無法絕對避免,加之協和乃美國人創辦之醫院,那是科學的象徵,不能因為自己的手術失誤而使國人懷疑科學,讓守舊者找到口實。是他坦然忍受事故,勸慰家人,還以《我的病與協和醫院》為題撰文,站在協和一邊,"敬告相愛的親友們,千萬不必為我憂慮",一場非同小可的醫療事故所引起的**得以化解為零。

他割掉的是一個好腎,但他以生命的名義留下一方寧靜,托起一份寬容,一份足以使任何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人間爭鬥都黯然失色的寬容,讓生命個體由此超越和昇華,這未嘗不是一個奇蹟,未嘗不是全屬他個人的一份傑作。

手術之後才過3年,腎的主人就撒手塵寰了。身體素質原本不差的梁啟超走得如此匆忙,顯然與協和醫院的那個醫療事故有關,怎不令人扼腕,一個56歲的學術大師畢竟還是正當時候啊!

(四)教師總結: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難歲月,梁任公的政治主張屢屢因時而變,但為人處世的原則始終未變,他不是馮自由等人所描述的那種變色龍。他重感情,輕名利,嚴於律己,坦誠待人。無論是做兒子、做丈夫、做學生,還是做父親、做師長、做同事,他都能營造一個磁場,亮出一道風景。明鏡似水,善解人意是他的常態,在某些關鍵時刻,則以大手筆寫實愛的海洋,讓海洋為寬容而定格,人間為之增色。我敢斷言,在風雲際會和星光燦爛的中國近代人才羣體中,特別是在遐邇有知的重量級歷史人物中,能在做人的問題上與梁啟超比試者是不大容易找到的。

(五)作業:記敍一位老師上課時的言談舉止等突出其人物風貌。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説課稿 篇三

一、説教材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一的第9課。本文是一篇寫人記事性的散文,也是略讀課文,它圍繞樑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選取了幾個給作者深刻印象的片段,從正、反兩個方面表現了梁啟超先生平凡之中的不平凡,語言簡練風趣,篇幅短小精悍,感情真摯自然。學習本文,有助於學生掌握散文的寫作技巧,提高散文的鑑賞能力。

二、説學情

高一的學生對梁啟超已相當熟悉,所表現的生活中的梁任公形象以及風趣的語言無疑會引起他們極大地閲讀興趣。與之前的《紀念劉和珍君》、《小狗包弟》相比,本文篇幅短小、線索清晰,也更易於學生把握和理解。但是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是,對開掘不深,淺嘗輒止。

三、説目標

根據教材、學情及課標要求,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表達交流能力。

2、學會從多角度描寫人物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讓學生學會圈點批註,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知大師的人格魅力,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塑造自我美好心靈。

四、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①揣摩語言,把握梁啟超在性格、氣質和修養上表現出的特點;

②從字裏行間的敍述中,把握作者對梁啟超的感情。

難點:學習本文選取典型片段,從正反兩個方面表現人物的描寫方法。

五.説教法和學法

教法:1、問題引導法; 2、交流討論法; 3、點撥法。

學法:1、自主學習法——蒐集資料、自主思考、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2、勾畫圈點法——勾出文中的重點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3、合作探究研討法——交流討論,共同研讀。

六、説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看過央視的《百家講壇》嗎?許多優秀學者在節目中通過精彩的演講,展示了深厚的學術修養和儒雅的學者風範,聞名全國。而今天我們要認識的也是一位演講高手,就讓我們跟着梁實秋一起走進清華,去領略梁任公的風采。(板書課題)

(二)誦讀感知

閲讀課文,品味並思考:梁實秋先生印象中的梁任公是個什麼樣的人?(“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

(三)問題探究

(“有學問”,“有文采”這兩個問題比較容易解決。重點分析“有熱心腸”)

1、先生講到《桃花扇》,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桃花扇》“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禎的死,大明王朝的滅亡。梁啟超想到變法的失敗,光緒帝被囚。他為國家悲,為民族悲,為百姓悲。

2、為何講到杜甫的詩,“先生又張口大笑了”?

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結束,久久壓抑在杜甫心頭的陰霾終於煙消雲散,他自然喜極而泣。任公也處於亂世之中,杜甫的喜與憂他感同身受。

3、先生為何開篇講到《箜篌引》這首古詩?

明確:有一狂夫,披髮提壺,涉河而過,被水沖走,其妻緊追阻止不及,悲痛欲絕,對江彈箜篌,一曲終,遂投河。這種瘋狂的人格力量就是為理想而忘我追求的勇往直前,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義無反顧,是“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視死如歸。

戊戌變法的領導者們明知變法會流血,會犧牲卻依然堅定地實施變法的執着與狂夫的赴死是相似的。任公演講時的哀痛可想而知。他為犧牲的戰友而哀,為百姓而哀,為國家而哀。

(四)拓展提升

説説本文從哪些方面寫出了人物的什麼特點?模仿這些寫人手法,描寫你最熟悉的一位老師。

要求:1、抓住細節,突出特徵;2、語言簡潔,描寫生動;3、不出現老師姓名、學科。

(五)總結

梁任公為革命奔走呼號,直面生死;為學術嘔心瀝血,筆耕不輟。斯人雖逝,精神長存。先生的諄諄教誨依然如黃鐘大呂般響徹耳畔。讓我們一起來誦讀《少年中國説》中的片段(投影顯示《少年中國説》,學生齊讀)

七、説作業:

記敍一位老師上課時的言談舉止等,突出其人物風貌。

八、説板書設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梁實秋

形象: 特點 手法

肖像 短小精悍

氣質 風神瀟灑 白描

語言 生動有趣,旁徵博引

動作 手舞足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篇四

第9課

一、整體把握

1.全文可分幾部分,各部分內容是什麼?

點讀 課文大致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簡述演講的一些背景,為寫演講作鋪墊。

第二部分(第2~9段):描寫這次演講的主要情況。這是文章的主體,佔了大量篇幅。

第三部分(第10段):點明梁任公作為學者的主要特點,結束全文。

二、細部探微

2.本文寫梁任公為什麼只談其學術造詣不談其政治作為?

點撥 梁任公在政治領域和學術領域都有很高的威望,兩方面都可大書特書。但作者畢竟是一個文人學者,關心學術有甚於關心政治,寫學術人物比寫政治人物更得心應手;再説梁任公在中國現代政治史上也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而他的學術地位卻是一致公認的,不可動搖的。也許梁任公的政治作為已廣為世人見識,而學術造詣為政治聲名所掩,正值得為之專文彰顯。

3.本文中的梁任公有什麼性格特點?

點撥 作者對梁任公的性格特點不是抽象的概説,而是具體化為各種表現,有形貌特點、表情特點、聲音特點、動作特點、氣質特點、講稿特點等,可以籠而統之概括為:才華橫溢,博聞強記,修養良好,開朗直爽,認真細緻,風趣幽默,謙遜而自負,穩健而瀟灑。

4.文中提到梁任公先生演講時講到《桃花扇》時,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梁任公先生為什麼會如此動情?

點撥 《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戲曲作品,內容是悲歎明朝滅亡。崇禎帝雖勵精圖治,勤勉辛勞,但終因明王朝積重難返大勢已去而亡國。梁任公先生由明亡聯想到自己曾追隨光緒帝變法圖強,終因慈禧等頑固派的扼殺而失敗。國家貧弱,列強瓜分,生靈塗炭,而自己救國壯志難酬,自然也就悲從中來,“痛哭流涕”了。

5.本文的情感表達有什麼特點?

點撥 本文是敍事散文,既有充分的敍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對梁任公的情感有敬仰之情、欣賞之情、讚美之情。本文的情感表達有如下特點:

一是直接的表達。如開篇“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先生懷着無限的景仰”,説的是當時青年學生對先生的景仰之情,其實也是代表作者的心情。

二是半直接半含蓄的表達。如開篇“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着他歡喜”中的“幸運”“歡喜”都是表達心情之詞,也就是説文章既敍事又寫心情,表達了一個聽課學生對訓課老師的崇拜之心。

三是完全含蓄的表達。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純粹是動作描寫,沒有表露作者心情,但讀者仍能從這樣的描寫中體會到作者的一種心情、一種感情。

一、中心主旨

這篇課文題為“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好像是記事,其實是寫人,通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梁任公的一些特點,並表達對梁任公的崇敬之情。本文擷取作者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片段構思成文,篇幅短小,語言簡練,意味深長,對梁任公的真摯情感藴含在敍述描寫中。

二、寫作特色

1.全文佈局工穩。

從結構佈局看,彷彿是信手寫來,隨意性很強,但仔細閲讀,才覺得佈局相當工穩。文章起筆點題,簡潔明瞭,並以“動人”一詞作為文眼,統領下文。結尾一段則呼應開頭,總結全文,使全篇前後一致,文理貫通。

2.精彩紛呈,高潮迭起。

開篇寫梁任公的政治和學術的影響,寫梁任公的演講稿,都是為着渲染氣氛,為後面人物出場鋪設背景,為後面的精彩紛呈蓄勢。人物登場亮相,氣勢不凡,已經頗顯描寫之精彩了;而全文最精彩的一段,是梁氏獨特的開場白,堪稱文章的小高潮;接下來直接描寫梁任公的演講,由《箜篌引》過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誦時用手指敲打禿頭,也是精彩的一段;再往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又張口大笑,大汗淋漓,狀極愉快,都是精彩的描寫,表明當時的課堂氛圍達到高潮,文章本身也自然達到高潮;精彩呈現過後,文章戛然而止,留下一些餘味,梁任公的生動表現還留在讀者的腦子裏。

3.選材很講究。

寫片段的記憶、片段的印象,如同攝像,只選取幾個精彩的鏡頭,集中表現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節的全面、完整、連續,也沒有拖泥帶水的敍述和描寫。這種寫法可以稱為白描。白描看似簡易,其實不然,能達到本文這樣的效果,只有高手能輕巧為之。

4.虛實相生。

比如7~9三段,先寫先生博聞強記,“敲打他的禿頭”,酣暢地背誦,足見其“動人”;次寫講到緊張處,演講變成表演之“動人”;再寫講完以後,“大汗淋漓,狀極愉快”,就更為動人了。作者緊緊抓住梁任公演講時的感情投入,細緻入微地刻畫他的性格氣質,令讀者如晤其面,如聞其聲。這是實寫。而第6段説20年後“我”觸景生情,“頓時”憶起先生的演講,看似平鋪直敍,實乃曲筆,辭約理微地道出先生“動人的演講”對人有怎樣深刻的影響。又如具體描寫演講過程中聽者的反應——時而“屏息以待”,時而“跟着他歡喜”,時而又不自覺地“淚下沾襟”;甚至聽過演講後,“從此對於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這些顯然屬於虛寫,從側面烘托了這次演講所具有的強烈的感召力。虛實結合得如此完美,把學人本色狀寫得如此深透,體現出了作者豐厚的文化底藴和運筆自如的功力。

5.描寫精當,形象傳神。

文章多處穿插簡潔而又富有表現力的文字為樑先生繪形,且極為傳神。例如寫他出場,“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短短四十餘字,梁任公的肖像、神采已躍然紙上,如刻如畫,讓人過目不忘。再如“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於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幾處描寫,既是繪形,更是對樑先生豐富的情感世界的渲染,將人物立體化。

三、結構圖解

(45分鐘,90分)

一、基礎知識(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景仰 戊戌 啟迪 風神瀟灑

b.謙遜  洪亮  箜篌  公競渡河

c.瀰漫  蒼茫  引證  起承轉合

d.機緣  酣暢  沾襟  博聞強記

答案 b

解析 “競”應為“竟”。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1)梁啟超先生早年極力________革命,戊戌變法失敗後便埋頭於學術研究和文化傳播中。

(2)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先生懷着無限的景仰,是因為他的學術文章對於青年確有________領導的作用。

(3)三百多年的歷史,六十多個人物,僅僅拍了12集。劇情處理之________,不能不讓那些動輒三十集五十集的“大手筆”汗顏。

a.鼓吹  啟迪  洗練

b.宣傳  啟迪  簡練

c.鼓吹  啟發  簡練

c.宣傳  啟發  洗練

答案 a

解析 “鼓吹”,宣傳提倡;“宣傳”沒有提倡的意思。“啟迪”,開導,啟發;“啟發”沒有開導的意思。“洗練”,(語言、文字、技藝等)簡練利落;“簡練”,(措辭)簡要,精練。

3.下列加點的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高等科樓上大教堂裏坐滿了聽眾,隨後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

b.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翻雲覆雨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c.他的講演是預先寫好的,整整齊齊地寫在寬大的宣紙製的稿紙上面,他的書法很是秀麗,用濃墨寫在宣紙上,十分美觀。

d.但是讀他這篇文章和聽他這篇講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猶之乎讀劇本與看戲之迥乎不同。

答案 b

解析 “翻雲覆雨”為貶義,不合語義。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在北京、天津、上海舉辦的前3屆世乒賽鑑於均由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並宣佈開幕和閉幕,因此,XX年廣州第49屆世乒賽也邀請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開幕式和閉幕式。

b.商業戰爭大片《集結號》塑造了很多英雄的形象都是十分感人的。

c.易建聯在雄鹿隊遇到困難的時候,並沒有消沉,而是在主教練和球迷的信賴和關懷中汲取力量,樹立了克服困難的信心。

d.美國國防部XX年度《中國軍事力量報告》在缺乏事實證據的情況下,猜測XX年美國國防部和聯邦政府其他部門受到的黑客攻擊“似乎來自於中國”,並推斷中國於去年10月發射“嫦娥一號”探月衞星有利於提升中國“太空軍事作戰能力”。

答案 d

解析 a項“鑑於”應該放在“在北京、天津”之前,不能置於句中;b項句式雜糅,應將“了”改為“的”;c項搭配不當,應將第二個“在”改為“從”。

二、文本閲讀(20分)

閲讀下面幾段文字,回答5~8題。

先生的講演,到緊張處,便成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聽他講到他最喜愛的《桃花扇》,講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襟了!又聽他講杜氏講到“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先生又真是於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

這一篇講演分三次講完,每次講過,先生大汗淋漓,狀極愉快。聽過這講演的人,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於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更強烈多少倍!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於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歷,筆而記之。

5.第一段文字中,作者用了“表演”一詞,聯繫課文,談一談你對該詞的理解。(4分)

答案 “表演”一詞是對樑先生演講的外在表現而言的,讚揚他的演講不枯燥,不呆板,形象生動,有感染力;而並非説他只要形式而缺少真情實感。

6.文章描寫樑先生的演講,特別提到《桃花扇》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用意何在?(5分)

答案 用意有兩點:一是他演講的“緊張處”,是最精彩的部分;一是用這兩部作品來表明樑先生思想感情所在。

7.閲讀整個節選部分文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不超過20字)(5分)

答案 樑先生是有學問、有文采,激情澎湃、有愛國心的人。

8.這幾段文字中,有兩處文字節奏感特別明顯,請找出並分析其效果。(6分)

答案 一處是“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一處是“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前者句式整齊,氣勢磅礴;後者字數逐漸增多,節奏逐漸增強,如江河奔騰。

三、課堂延伸(22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

梁實秋

①我愛鳥。

②從前我常見提籠架鳥的人,清早在街上溜達。我感覺興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閒,卻是那鳥的苦悶。胳膊上架着的鷹,有時頭上蒙着一塊皮子,羽翮不整地蜷伏着不動,哪裏有半點瞵視昂藏的神氣?籠子裏的鳥更不用説,常年地關在柵欄裏,飲啄倒是方便,冬天還有遮風的棉罩,十分地“優待”,但是如果想要“摶扶搖而直上”,便要撞頭碰壁。鳥到了這種地步,我想它的苦悶,大概是僅次於粘在膠紙上的蒼蠅,它的快樂,大概是僅優於在標本室裏住着罷?

③我開始欣賞鳥,是在四川。黎明時,窗外是一片鳥囀,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烏鴉,那一片聲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聲長叫,包括着六七個音階,有的只是一個聲音,圓潤而不覺其單調,有時候是獨奏,有時候是合唱,簡直是一派和諧的交響樂。不知有多少個春天的早晨,這樣的鳥聲把我從夢境喚起。等到旭日高升,市聲鼎沸,鳥就沉默了,不知到哪裏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聽到杜鵑叫,由遠叫到近,由近叫到遠,一聲急似一聲,竟是悽絕的哀樂。客夜聞此,説不出的酸楚!

④在白晝,聽不到鳥鳴,但是看得見鳥的形體。世界上的生物,沒有比鳥更俊俏的。多少樣不知名的小鳥,在枝頭跳躍,有的曳着長長的尾巴,有的翹着尖尖的長喙,有的是胸襟上帶着一塊照眼的顏色,有的是飛起來的時候才閃露一下斑斕的花彩。幾乎沒有例外的,鳥的身軀都是玲瓏飽滿的,細瘦而不幹癟,豐腴而不臃腫,真是減一分則太瘦,增一分則太肥那樣的穠纖合度,跳蕩得那樣輕靈,腳上像是有彈簧。看它高踞枝頭,臨風顧盼——好鋭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頭。不知是什麼東西驚動它了,它倏地振翅飛去,它不回顧,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無限的迷惘。有時候稻田裏佇立着一隻白鷺,拳着一條腿,縮着頸子,有時候“一行白鷺上青天”,背後還襯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綠的梯田。就是抓不到小雞的鳶鷹,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盤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種雄姿。

⑤我愛鳥的聲音鳥的形體,這愛好是很單純的,我對鳥並不存任何幻想。有人初聞杜鵑,興奮得一夜不能睡,一時想到“杜宇”“望帝”,一時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覺得有無限詩意。我曾告訴他事實上全不是這樣的。杜鵑原是很健壯的一種鳥,比一般的鳥魁梧得多,扁嘴大口,並不特別美,而且自己不知構巢,依仗體壯力大,硬把卵下在別個的巢裏,如果巢裏已有了夠多的卵,便不客氣地給擠落下去,孵育的責任則由別個代負了,孵出來之後,羽毛漸豐,就可把巢據為己有。那人聽了我的話之後,對於這豪橫無情的鳥,再也不能幻出什麼詩意出來了。我想濟慈的《夜鶯》,雪萊的《雲雀》,還不都是詩人自我的幻想,與鳥何干?

⑥鳥並不永久地給人喜悦,有時也給人悲苦。我有過一次經驗,在東北的一間雙重玻璃窗的屋裏,忽然看見枝頭有一隻麻雀,戰慄地跳動抖擻着,在啄食一塊乾枯的葉子。但是我發現那麻雀的羽毛特別的長,而且是蓬鬆戟張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聯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羣襤褸而臃腫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樣的。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⑦自從離開四川以後,不再容易看見那樣多類型的鳥的跳蕩,也不再容易聽到那樣悦耳的鳥鳴。只是清早遇到煙突冒煙的時候,一羣麻雀擠在檐下的煙突旁邊取暖,隔着窗紙有時還能看見伏在窗櫺上的雀兒的映影,喜鵲不知逃到哪裏去了,帶哨子的鴿子也很少看見在天空打旋。黃昏時偶爾還聽見寒鴉在古木上鼓譟,入夜也還能聽見那像哭又像笑的鴟梟的怪叫。再令人觸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見的囚在籠裏的小鳥兒了,但是我不忍看。

注 作者二戰時曾居住在四川,1949年後長期旅居中國台灣。本文有刪節。

9.第⑤段中,“我對鳥並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是什麼?“幻想”的含義是什麼?(6分)

答案 原因:作者愛鳥只愛其聲音和形體,並非受人們賦予鳥的各種文化意藴的影響。

含義:指歷代詩文在杜鵑、夜鶯、雲雀等身上長期渲染而成的象徵意藴。

10.本文在第②段和第⑥段中分別描寫“籠中鳥”和“給人悲苦”的麻雀,在文中起什麼作用?(6分)

答案 用籠中鳥、給人悲苦的麻雀反襯生活在自由的天地中那些好鳥的可愛,表達了對束縛鳥類自由的人的不滿,對處於悲苦環境中的鳥類及人類的同情。(意思對即可)

11.第⑦段説“自從離開四川以後”,再也看不到那些“跳蕩”的鳥兒,聽不到“悦耳的鳥鳴”了,字裏行間藴含着什麼思想感情?(6分)

答案 在盡情讚美鳥類的自由、活潑、俊俏的同時,表達出作者對自由、平等、幸福、美好人生的嚮往,以及對故土的深深眷戀。(意思對即可)

12.綜觀全文,本文的感情基調是什麼?(4分)

答案 文中既有輕快的喜悦(集中體現在③、④段),也有深沉的感喟(⑥、⑦段)。

四、語言運用(16分)

13.下面一段話中有不夠簡明、不合事理的地方,在不影響原意的情況下,必須刪除的有哪四處?把刪除部分的序號填入下面橫線上。(4分)

internet已經成為①當今信息社會中最繁忙、最富有挑戰性、最具活力的②信息系統。它跨越時空③的限制,把世界各地的④有用信息快速地送到你的面前,⑤不僅能傳送文字、圖形、圖像,還能傳送聲音、動畫和視頻。它將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種族、⑥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⑦和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們聯繫在一起。人們可以在internet上討論⑧他們關心的問題,查閲所需的資料,還可以在網上聽音樂、看電影、交友⑨聊天,甚至⑩還可以在網上觀光旅遊、購物。

必須刪除的四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 ④ ⑥ ⑩

解析 刪②,因為前面有“信息社會”;刪④,因為無用的信息用不着傳遞;刪⑥,因為“不同膚色”與“不同種族”重複;刪⑩,因為“還可以”與“甚至”重複。

14.下面是著名主持人楊瀾對著名的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一段訪談,請你根據季老的回答補充出楊瀾的兩處提問語。(6分)

楊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羨林:那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改西服、改西裝,我本身是不贊成的,那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歐美之所以經濟那麼發達,並不是因為它的穿着,我們老學人家的皮毛,所以本身我就反對,後來另外一種現象非常有意思,就是農民鋤地,穿上西裝打上領帶,我覺得這是開玩笑。

楊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羨林:後悔……這看怎麼説,我説那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我就講一箇中國知識分子,“人生識字憂患始”,不識字沒有憂患,一識字就有憂患,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一種特點。而且我最近又寫了一篇短文,叫《走運與倒黴》,走運跟倒黴,這兩個是密切聯繫的。知識分子,他這樣在社會上有地位,特別是過去封建時代,中了秀才,這就有地位,在農村裏面就是一號人物了。

答案 (1)我的第一個問題可能是比較私人的一個問題,我就想知道為什麼您一直都是穿中山裝?

(2)您現在有沒有後悔當年學了文化,做了教授呢?

解析 這是一道考查語言得體的題目,能根據後文推知所提問的問題。

15.請根據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話準確概括“文人的清高”的含義,要求不超過35個字。(6分)

文人的清高源自於文人對理想人格的企盼。理想人格是人類精神的高度凝聚,歷代思想家肩負着理想人格設計的使命,身體力行之,在人類精神的發展進程中,樹起了一塊塊界碑。理想人格以“雖不能至然人心嚮往之”“朝聞道,夕死可矣”的特殊功力提升和矯正着現實人格。中國文人從小就讀經史子集,耳濡目染的均是“聖人之言”,久而久

之,便不自覺地以書本所描繪的理想人格自居。但環顧左右,都是活生生有慾望、汲汲自營少管他人、且情感日趨功利化的感性人,心靈便受到重創,心境便大失衡。然自身修養的慣性,使文人不甘“淪落”,便滿懷憂怨自我恪守。於是,清高就成了文人操守的最後一塊盾牌,可憐可歎,但悲壯。

文人的清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理想人格與現實人格發生隔膜和衝突的產物。(或:文人在理想和現實的衝突中對自我的恪守〈堅持〉。)

解析 這段文字有兩個層次,前一層次闡述文人的“理想人格”,但“環顧左右”開始的第二層次闡述“理想人格”與現實的衝突。把握住這兩個層次的意思,即可對“文人的清高”作出準確的概括。

五、隨堂練筆(20分)

16.以“感悟高中”為題,寫一篇講演稿。要求:(1)有激情活力,展示高中生活風采;(2)恰當運用修辭手法,以增強語言表現力;(3)不少於800字。

答案 略。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説課稿 篇五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一、説教材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是高中語文必修1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從學者身份的角度形象地描繪了梁啟超先生的一次演講,表現其學識淵博、自由灑脱的真性情。雖然是略讀課文,但是,這一篇偏重於記述講演的課文,突出了講演者的形象,語言風趣而帶感情,能夠給人以強烈的感染,有助於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二、教學目標

新課標強調了要全面提升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熟悉字音,熟記字形。瞭解作者的寫作手法。

2、過程與方法: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閲讀和創造性的解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學會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引導學生學習敍事中表現人物的方法,感知偉人的人格魅力,塑造自我美好心靈。

4、針對明確的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

1、誦讀課文,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閲讀和創造性的解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作者通過敍事來表現人物性情方法。

而教學難點在於如何學會在記敍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評論和感受的寫法。

三、説學生情況

1、在心理上,青年初期的學生正是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時候,心理像成年人接近,道德感、理智感與美感都有了深刻的發展,所以,應抓住這些因素,注意給學生樹立榜樣,用文學中的美好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來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在生理上,他們的智力接近成熟,所以要積極採用生動形象、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的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四、教學方法

散文教學應重視感悟和薰陶。在誦讀的過程中去感悟,並初步把握文章詞句、內容以及情感脈絡,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據此,本課教學我會採用朗讀法、質疑法、討論法、情景教學法來教學。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使學生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在課改精神指導下,作為教師應該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收穫自學成功的樂趣,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五、教學過程

①導入新課。我會先進行背景導入法。既可以讓學生了解文章的背景,讓學生們看到一個真實的梁啟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②閲讀全文,理清思路。圍繞“文章主要記敍了梁啟超講演時的哪些情況”引導學生了解梁啟超的形象特點。通過探究,認識課文於記敍中描寫了人物出場的描寫,從而認識他是個有文采有學問有熱心腸的學者。以此突破教學重點。

③引導學生思考“梁啟超的這次講演給聽眾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通過尋找文中抒情的語句,包括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含蓄抒情的語句,來體會作者對梁啟超的敬仰、欣賞、讚美之情,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④探究人物的寫法,認識寫人如果能凸顯人物個性,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⑤課堂小結。針對今天所講的內容進行一個知識總結。學習本課使學生明白一件事情,寫人如果能凸顯人物個性,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懂得一個道理,一個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將對人產生深遠的影響。最後,運用從本課中學到的寫人技巧,刻畫同學的形象或者寫某一位老師的講課等。

六、在板書設計方面,我力爭簡潔明瞭,採用語詞式板書,既點名本課的教學要點,又方便學生理解、識記,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的結合起來。

總之,在教學中,我會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力求將語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結合起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每一個學生在每節課上都有所進步、有所收穫。

我的説課結束,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指正,謝謝!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梁實秋

一.課文背景及作者簡介

二.重點詞音、詞句

三.本文的情感特點

四.作者對梁啟超的描寫,突出其特點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篇六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其一

【教學目標】

⒈探索作品主旨,瞭解“文革”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災難,體會本文的思想內容。

⒉品味作家勇於自我解剖的精神,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

⒊學習文章以小見大的寫法及記敍與抒情相結合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

⒈發掘文章的思想價值。

⒉借鑑寫法特徵。

【教學設想】

本文故事雖小,意義卻很深廣。讓人看到“文革”風雲之一角,連狗都難以倖免。讓人看到“文革”對人的精神的傷害之深,真切地體會到所謂“浩劫”的含義;讓人看到一個只名作家,一個經歷了幾十年的社會動盪、社會變遷而執著地保持一顆清醒頭腦的老人,

真誠地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讀者;看到一個不合理的時代的結束,一個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時代的到來。這些思想價值學生未必都能想到,這需要教師循循善誘的啟發也需要設置重點問題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體會探究、發現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仔細閲讀課文,梳理文章內容。

①品讀全文,用自己的話概述文章內容

(一位藝術家和他的小狗的故事,以此帶出作者的朋友—小狗包弟;包弟的來歷;包弟的聰明伶俐與家人的親密關係;包弟慘遭厄運;包弟之死給作者永久的心靈傷痛。)

②小狗包弟是怎樣的一條小狗,你喜歡它嗎?(聰明伶俐、善解人意)

三、探討文章的思想價值

①本文寫一位藝術家與狗的故事,有何意義?

(對下文包弟故事起鋪墊、啟發作用;給散文定下傷痛的感情基調;與包弟故事形成對照)

②包弟遭遇和藝術家的小狗的遭遇有何異同?

(同樣死於那個荒唐、殘酷的年代;不同的是藝術家的小狗為主人悲憤而死,它信任人類和人類的友誼生死不渝,包弟是被出於自我保全的人類放棄而死)

③個殘酷的時代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放棄一隻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的小狗這在今天看來是未可厚非的,而作者卻為此歉疚、懺悔。對此你如何理解?

(作者的自我反省、自我解剖的勇氣,這喚起人們的良心、良知)

④作者旨在寫這樣的一條小狗旨在反映什麼?如何理解這種寫法?

(寫小狗反映文革,那個時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寫小狗為了反映自己的一段心靈歷程。以小見大的寫法;敍事、抒情想結合的手法。)

四、小結。

其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及側面烘托的人物寫作方法

2、學習加旁批的閲讀方法

3、學習在記敍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教學重點】

作者怎樣通過敍事來表現人物性情。

【教學難點】

作者如何在記敍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方法】賞析法討論法朗讀法

【教學用具】生字詞卡片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同學們有聽演講的經歷嗎?大家能從演講中看出演講者的性格特點嗎?梁實秋就可以做到,他從梁任公在清華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活畫出梁任公的性格特點。同學們學過歷史一定知道梁啟超是個在政界叱吒風雲的人物,有哪位同學能為老師介紹以下他的政績呢?(戊戌變法雲南起義與康有為並稱“康梁”公車上書)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壇上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認識一個真實而活生生的學者梁啟超的話,就要讀讀梁實秋寫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板書課題)

2、作者簡介(學生應明確記憶作家時從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時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原名:樑治華

成就: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

作品:《雅舍小品》(續集)《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秋室雜文》《莎士比亞全集》《遠東英漢大辭典》

風格:風趣幽默樸實雋永

3、七分鐘的時間默讀課文,查字典解決不確定的字詞讀音,並思考:

a文章記敍了梁啟超的哪些情況?

b他的演講給聽眾留下怎樣的印象?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1)齊讀生字詞

戊(wù)戌(xū)叱吒(zhà)蒞(lì)臨迥(jiǒng)異

精悍(hàn)激亢(kàng)箜(kōng)篌(hóu)酣(hān)暢

薊(jì)北

(2)回答思考問題

a明確:音容笑貌學者風度

b明確:深刻印象從課文中找原句

①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吒風雲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高等科樓上大教堂裏坐滿了聽眾,隨後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

④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於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⑤於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歷,筆而記之。

4、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麼印象,為什麼梁啟超卻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説他在演講時有什麼特點?請同學們討論他的特點,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並參照課後練習一給這些語句加旁批。討論結束後,每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學發佈討論結果。發佈內容包括特點及旁批。需要注意的是,每組每位代表限説最多兩個特點。最後特點+代表人數最多的一組為勝。勝出者可要求任何一位同學或老師朗誦課文。

5、朗誦課文

6、補充《箜篌引》、《桃花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內容

八、課後作業:

找出文中細節及側面描寫的地方,想一想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

九、板書設計:

梁任公演講特點

開場白:獨特(謙遜、自負)

聲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穩睿智)

內容:豐富有趣(博聞強識學識豐富)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感情豐沛)

肖像特點:身材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肥大長袍

步履穩健

氣質風神瀟灑(瀟灑自信)

眼神光芒四射

神態:生動有趣(自負、謙遜)

語言:旁徵博引(風趣、博聞強識)

動作:手舞足蹈(自由灑脱)

第二課時

1、導入:上節課我們討論了梁啟超在演講中表現出來的性格特點,也以新聞發佈會的形式總結了這些特點,這節課我們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樣在行文中展現這些特點,刻畫人物形象的?

2、首先,我們來根據上節課的學習總結一下樑的形象。

明確:撇開政壇上的樑不説,在文壇上,樑是一個有思想,有個性,感情豐沛,沉穩睿智瀟灑,熱心腸而又謙遜的學者形象。

3、樑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確:在對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等的細節描寫,在細節和側面描寫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徵。(舉例:課文原句)

4、本文是敍事散文,既有充分的敍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對樑的敬仰、欣賞、讚美之情是怎樣抒發的?

①直接表達

a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懷着無限的景仰

b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強烈多少倍。

c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達

a我很幸運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

b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着他歡喜。

c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對此於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③完全含蓄的表達

a描寫外貌,着重於表現神采,展現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範。

b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純粹是動作描寫,但讀者仍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標題“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以學生的輩分稱呼樑,已是一種尊敬和愛戴。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説課稿 篇七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是一篇生動風趣而又飽含深情的寫人記事的回憶性散文,借一次演講來表現梁任公崇高的品質,並表達對老師崇敬之情。本文是梁實秋擷取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片段構思成文,如同攝像,只選取幾個精彩的鏡頭,集中表現人物獨特魅力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節的全面、完整和連續。篇幅短小,語言簡練,意味深長,精彩紛呈,對老師的真摯情感融化在敍述描寫中。文章開篇介紹梁啟超,結尾評論梁啟超,中間按梁啟超講演的先後順序進行敍述,還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評論,讀後餘味無窮,梁任公的生動形象深深留在讀者的腦海中。

2.單元目標與課文目標:

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學習寫人記事的散文,該單元教學目標是透過對人與事的細節描寫,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寫中體現對人物品行的評價,如何在敍事中表現或隱或顯的情感傾向。據此,我把《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和白描的寫作方法。

方法與過程目標:品味文章典雅有趣、雋永樸實的語言特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懷,體會作者對梁啟超先生的崇敬之情。

3.教學重難點安排:

本文重點放在對先生演講稿中旁徵博引的詩句的理解上,以此來體會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感。

難點在《箜篌引》的賞析。同學們對這首詩較為陌生,在處理上,我引導學生先學習《桃花扇》、杜詩,初步領會任公的愛國情懷後再來理解《箜篌引》,就相對容易了。

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難點,要濃墨重彩,因為這是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的關鍵,也是使學生通過文本受到人文薰陶的關鍵。

4.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説教法和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學方法要力求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特徵,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交給學生,以達到“讀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

本文言簡意賅又生動豐富,我先運用情境設置法,激發學生興趣;閲讀法和圈點勾畫法,熟悉文本;之後採用問答法,使學生主動感知,探索求真;針對教學重難點,我立足文本,點撥引導、討論探究,在賞析語言、體味情感中,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佈置小作文,遷移拓展所學的白描和細節寫作手法。

三、説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詩經》中有一句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行。梁任公先生正是那高山,那景行。今天,我們就跟隨梁實秋先生一起走進清華,去領略梁任公的風采。(板書課題)

(二)以線穿珠,見微知著——為梁任公先生畫像

師:許多優秀學者在央視十套的《百家講壇》節目中,通過精彩的演講,展示了深厚的學術修養和儒雅的學者風範,閲讀課文,找出梁啟超的這一次講演給作者、給我們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

(學生圈點勾畫發言,教師歸納投影顯示)

線──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

珠── 演講前:背景(對比、襯托)

演講稿(對比──“文稿不如講稿”)

演講中:開場白——獨特 聲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內容——豐富而有趣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

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穩健)氣質(風神瀟灑)眼神(光芒四射)

神態、語言、動作——生動有趣,旁徵博引,手舞足蹈,

(自負、謙遜、博聞強識、自由灑脱)

演講後:演講效果(茅津渡候船渡河,強烈愛好中國文學)

微── 人物的白描刻畫。

著── 個性人物魅力風貌。

總結拓展:梁任公不是一位照搬講義的教授,而是用心靈來教書的教師,是在教育中滲透着自己的喜怒哀樂的真人!有學問,才能有文采,有赤子之心,即“熱心腸”,三方面,相輔相成。刻畫梁任公形象成功地運用了白描手法,白描原指中國畫的傳統畫法,即“純用線條勾畫,不加彩色渲染”,引入寫作中,就是文字簡練單純,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徵。我們寫作,也要抓住人物特點,譬如寫某人的幽默,寫他幽默中藴藏人生的曠達,或寫某人的認真,認真之中是對生命的嚴肅。有特點的人,有性格的人,才能給讀者深刻的印象,給讀者人生的啟發。

(三)傳神寫照多餘韻——細節賞析

師:“梁任公先生學識淵博又滿懷熱情,晚年拖着病體,仍然培育青年學生,實踐了自己所説的‘戰士死於沙場,學者死於講座’,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來這些先生信手拈來、旁徵博引的影響一代人的詩句。”

細節1:先生的講演,講到他最喜愛的“桃花扇”,講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師:“作者記得先生在演講《桃花扇》時‘不能自已’,《桃花扇》是孔尚任借離合之情,歎明朝興亡之感的清代戲曲,其中所説的皇帝是崇禎皇帝,《五人墓碑記》稱頌他為‘聖人’,只是時運不濟,他接手時國家是內外交困,他力圖挽狂瀾於既倒,然而‘所用非人,卒至寇亂,身殉社稷’。”

師:“崇禎帝死時1644年,距先生生活年代近300年,先生卻是‘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先生為何這樣的悲傷流淚?”

師(引導):“先生如此痛哭定是觸動了內心最悲痛的地方,如此之悲痛是因為自盡殉國的崇禎帝,還是由崇禎帝想到了哪位皇帝?”

預設回答:“先生想到了他敬重的光緒帝。光緒帝是一位年輕發奮的君主,以社稷為重,推行變法,但由於慈禧太后的干涉,光緒帝政治生涯的結束,導致戊戌變法失敗。 ”

預設回答:“梁任公先生想到得是‘救世主’光緒帝,先生悲的是光緒帝被軟禁,悲的是維新變法的失敗,悲在他空有一腔愛國情懷卻無法實現。”

師:“光緒帝雖然名義上仍保持着皇帝的名位,但實際已沒有了皇帝的權力,被慈禧囚禁荷花池中央一座四開間的平房中,斷絕了和外邊的一切接觸,寫下‘欲飛無羽翼,欲渡無舟楫’的詩句。”

師:“變法失敗,梁啟超逃亡到日本,他為什麼給自己的書齋取名為‘飲冰室’,筆名為‘飲冰室主人’?”

預設回答:“逃亡到日本後的先生,為國擔憂,心焦如焚,反用‘飲冰室’寫出內心之熱的赤子情懷。”

師:“是這樣的。《莊子人間世》有一句話‘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先生的書齋名錶明瞭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細節2:聽他講杜氏講到“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先生又真是於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

師:“哪位同學知道杜甫這首詩的題目?詩人此時心情是怎樣的?”

預設回答:“杜甫的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人的心情是喜悦的。”

師:“可詩中為什麼説是‘初聞涕淚滿衣裳’。”

預設回答:“那是因為杜甫聽到叛亂已平的捷報,驚喜的情感洪流湧起的淚水。”

預設回答:“那一剎那所激發的感情波濤,是喜極而悲的呈現。”

(投影出示全詩,學生讀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師:“‘初聞’緊承‘忽傳’。‘忽傳’表現戰亂將息捷報來得太突然,真如春雷乍響,黎元疾苦,都將得到療救,這位視百姓苦難如己的憂國憂民的詩聖怎能不喜!‘淚’是杜甫悲喜交集的複雜心情的逼真表現。”

師:“先生講到此詩時‘於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先生一定是與杜甫有了默契,(引導)先生所處的時代與杜甫所處的時代有何相似之處?先生與杜甫之心又有何相通之處呢?”

預設回答:“杜甫年邁時國家叛軍四起,後戰亂平定,梁任公演講時國家軍閥混戰、動盪不安,這是時代的相似。”

預設回答:“是國家動盪讓先生涕泗交流,是戰亂平定讓先生張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樣是憂國憂民的,希望國家國富民強,從他的一涕一笑中我們看出任公先生崇高的愛國情懷。”

細節3:箜篌引: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師:“先生演講的內容還講了《箜篌引》,箜篌是什麼樣的樂器?”

預設回答:“是一種古老的樂器,這種樂器聲音悲涼悽愴,讓人心傷。”

師:“這是音樂的背景。我們看這首詩,詩中出現了哪兩個人物?”

預設回答:“一個拼命要渡河的人,一個力求勸他不要渡河的人。”

師:“他渡河了嗎?”

預設回答:“渡了。”

師:“結果呢?”

預設回答:“死了。”

師:“《箜篌引》出自《漢樂府詩》,記敍了一個悲慘壯烈的故事。渡河的是一個白髮狂夫,被水沖走。勸他的是他的妻子悲痛欲絕,取出箜篌對着江水反覆吟唱。一曲終了,她也投河隨夫而去。王國維曾評價‘這十六字構成中國詩壇最悲壯悽慘的一幕,是用血寫成的’。它的主題,乃是瘋狂與死亡,在講求中庸的中國文化裏,如此明確地以瘋狂與死亡為審美對象,格外使人顫慄。這種直面死亡的勇氣讓你想到了‘戊戌六君子’中的誰呢?”

預設回答:“譚嗣同,變法失敗,譚嗣同被殺,其實他本可以不死,但他堅決不肯逃離,這種勇氣就是渡河之人。”

師:“譚嗣同有一首題在監獄牆壁上的絕命詩,其中有兩句是?”

預設回答:“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師:“先生是由《箜篌引》中渡河人想到了甘願犧牲以救國民的譚嗣同,他的勇氣與愛國情操讓先生為之敬仰,為之感慨,他臨刑前説‘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為先生的滿腔愛國情懷!”

細節4:文章開篇説“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談政治,專心學術”。

師:“這是不是説梁任公先生鑽進學問的象牙塔,不再過問窗外之事了呢?”

(學生討論)

預設回答:“我認為不是的,‘聽過這講演的人,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於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預設回答:“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難歲月裏,先生重感情,輕名利,清華大學的這次演講激勵了關大的青年學生。”

師:“任公先生是在用傳統文化來教育鼓舞着年輕一代。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是任公集《易經》中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來勉勵學子樹立“完整人格”的警言。他還有一篇《少年中國説》,其中有一段話跟着老師背誦。” (投影顯示)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鬱郁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四)課堂小結

師:“我們應該感謝作者梁實秋先生,他是20世紀華語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師。本文讓我們彷彿看到了八十多年前如火如荼的歲月裏,第一個使用‘神話’一詞的中國學者,第一個提出建立中國圖書館學,‘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使人讀其文,如觀其人,聽其聲,難以忘懷。

(五)拓展提升

寫人如果能凸顯人物個性,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一個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將對人產生深遠的影響。豐子愷寫弘一法師,“寬廣得可以走馬的前額,細長的鳳眼,隆正的鼻樑,形成威嚴的表情。扁平而闊的嘴脣兩端常有深渦,顯示和愛的表情。”運用肖像寫出弘一的“温而厲”, 運用從本課中學到的寫人技巧,我們寫一篇小作文:

從肖像、語言、動作或神態等的細節方面對班上同學進行刻畫,不寫出名字。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説課稿 篇八

一、説教材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選自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三單元,本單元是寫人記事的散文單元。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是“透過對人與事的描寫,仔細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寫中體現對人物品性的評價,如何在敍事中表現或隱或顯的情感傾向”。本文題為記一次演講,明為記事,實為寫人,通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梁任公先生學識淵博、自由灑脱的真性情,並表達對大師的崇敬之情。一來可以從寫作的角度鑑賞文本,重在賞析文章的寫人技巧,以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表達交流的能力;二來可以從從育人的角度觀照文本,重在關注人物的性格、品質,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塑造學生美好心靈。

二、説教學目標

新課標強調了要全面提升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結合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我從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文學常識,引導學生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2、品味文章流利典雅的語言特點,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蒐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體會作者對梁啟超先生的崇敬之情,感受梁啟超先生的人格魅力;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塑造自我美好心靈。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賞析課文中精彩生動的人物描寫,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細節來揣摩人物的心理,體察任公的愛同情懷。

教學的重難點是體察人物個性、情操的關鍵,也是使學生通過文本受到人文薰陶的關鍵。

四、説教法與學法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是一篇自讀課文,雖短小精悍,卻是言淺而意深。自讀課文必須要上出“自讀”的特點來,這裏教師只起一個引導的作用,要以學生為主體,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再者結合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此我設計了自主閲讀、小組討論、深入探究等教學方法。

比如運用情境設置法,激發學生興趣;運用閲讀法和圈點勾畫法,讓學生熟悉文本,也讓學生學會作旁註的學習方法;採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全班交流;採用問答法,使學生主動感知,探索求真。總之,作為教師應該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收穫自學成功的樂趣,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五、説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從《少年中國説》中截取一段,請學生集體朗讀,從而轉入對梁啟超的介紹和討論,繼而引入梁實秋的文章。

這種導入有利於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創造性的學習,所以我用多媒體展示圖片、文字設置情境來導入,讓學生主動走進文本。

2、整體感知

語文課改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刨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這一環節具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讓學生閲讀課文,圈點勾畫出課文中描寫梁任公先生的精彩語句;其次全班分組討論:這些精彩生動的描寫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氣質和修養?最後學生髮言,教師歸納板書。

演講稿(整齊美觀)——認真細緻,有才華,有修養

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穩健)氣質(風神瀟灑)眼神(光芒四射)

開場白(獨特)——謙遜而自負,風趣幽默

聲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神態、動作(敲打禿頭,手舞足蹈,掩面頓足,狂笑歎息)——博聞強記、自由灑脱、率真

3、細節評點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薰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這一環節具休是這樣設計的:

一是讓學生閲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細節描寫;二是引導學生去分析細節描寫,揣摩人物的心理,體察任公的愛國情懷。

4、課堂小結針對今天所講的內容進行一個知識總結,寫人如果能凸顯人物個性,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一個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將對人產生深遠的影響。要求學生運用從本課中學到的寫人技巧,刻畫同學的形象或者寫某一位老師的講課等。

總之,在教學中,我會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力求將語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結合起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每一個學生在每節課上都有所進步、有所收穫。我的説課結束,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指正,謝謝!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説課稿 篇九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篇講演稿,屬於記敍文,偏重於記述講演的過程,突出講演者的形象。教授時,必須注重人物形象的分析,看作者到底給我們刻畫出怎樣一個名人畫像。

文章開篇介紹梁啟超,結尾評論梁啟超,中間按梁啟超講演的先後順序進行敍述,還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評論。結構層次清晰,語言風趣而又帶感情,可根據這些教學內容,設計小問題,加以瞭解和體會。

梁啟超的名氣在於戊戌變法,可文章並未從政治活動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現梁啟超,而是從他的學者身份,通過外貌,尤其是他講演時的神態語言表現其學識淵博、自由灑脱的真性情。

2、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

①學習敍事中表現人物的方法,重點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②適當補充《箜篌引》《桃花扇》等課外資料,激發學生的想象,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和性格。

③蒐集梁啟超事蹟,讓學生講述,以全面瞭解他的人格魅力。

⑵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蒐集與整理信息的能力。

3、教學重點:

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敍事來表現人物性情的。

4、學習難點:

學習記敍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評論和感受的寫法。

二、説教法和學法

本文語言風趣而又帶情感地刻畫出了梁任公的個性。要讓學生深切體會,必須抓住細節分析文章。可以先讓學生默讀感知人物形象,再圈點篩選主要段落語句,進行討論評析,瞭解梁啟超的講演特點及其性格特徵。最後讓學生表演性範讀,以淋漓盡致地表現人物的性情。最後讓學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導讀和歸納總結的作用。

本文共安排兩課時。

三、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從政治的角度,請同學們介紹梁啟超在政壇上的功績?”

明確:戊戌變法、雲南起義、康梁

2、政界上叱吒風雲的梁啟超在文學界也是一位難得的才子。同學們要想看到一個真實而又活生生的梁任公,就要讀讀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二)新課:

1、默讀,疏通字詞,瞭解本文記敍的主要內容。思考:文章主要記敍了梁啟超講演時的哪些情況?

2、梁啟超的這次講演給聽眾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回答:深刻的印象,感染影響了讀者。

追問:何以見得?

依據:第一段和第八、九段。讓學生讀出有關句子,並用線劃出。

明確:

a、“過去也有不少顯官,以及叱吒風雲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b、“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巾了。”

c、“不少人從此對於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3、為什麼梁啟超的一次講演給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並筆而記之?

(提示:梁任公演講時有什麼特點?或問梁任公這個人怎麼樣?)

討論歸納:

演講特點:

開場白——獨特

聲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內容——豐富而有趣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

人物特點: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穩健)氣質(風神瀟灑)眼神(光芒四射)

講演時的神態、語言、動作——生動有趣,旁徵博引,手舞足蹈,(自負、謙遜、博聞強識、自由灑脱)

總之,他是個有文采有學問的學者。

通過結尾段的“熱心腸”轉入對其人格的分析。

(三)補充材料:

過渡語:説梁任公是個熱心腸的人,你同意嗎?

1、一夫一妻少風流。

在才情恣肆的梁任公身上,風流情懷是可以遏制的。他對華僑小姐何蕙珍的斷然割愛便是明證。

他途經檀香山時,“學問見識皆甚好”的何蕙珍被他的文采與演講才華深深打動着。年僅20歲的蕙珍明知梁氏已家室在堂,便主動提出,只求以偏房身份走進他的生活空間,無怨無悔。任公為之感動,由敬重而生愛戀,終夕難寐;但一想到髮妻李蕙仙有恩於自己甚多,以及與摯友譚嗣同創設“一夫一妻世界會”,不能自食其言。再説,自己乃朝廷懸賞通緝之要犯,生死未卜,不能連累他人?於是,他謝絕了這份稀世真情。清朝垮台後,梁啟超回國效力,蕙珍專程趕往北京,找到梁啟超,希望一還夙願,時任司法總長的梁啟超依然婉辭謝絕,使蕙珍掃興而歸。李蕙仙病逝後,蕙珍又專程從檀島趕來,舊話重提,梁啟超則痛悼亡妻,一無所動。

2、大義滅親,披麻戴孝。

為了報效國家,梁啟超走過風風雨雨的56個春秋,卻始終恪守一份書生本色,重視情誼,光明磊落。每當有人提起譚嗣同,他總是眼噙淚花。由於梁啟超頗有主見,對乃師並不完全惟命是從,康有為對他很惱火,尤其是梁啟超暗中與孫中山協商合作方案,康氏耿耿於懷。面對康有為違背歷史發展潮流,追隨張勛復辟帝制,為宣統帝草擬“詔書”,梁氏大義滅親,討伐復辟逆流,拿乃師陪榜,康氏恨之入骨,大罵“樑賊”。梁氏身為弟子,事後依然心繫師門,胸無城府。康氏謝世時,他披麻戴孝,痛哭失聲,率清華國學研究院眾弟子在法源寺開弔3日。每當來人行禮,他始終站在孝子位置,答禮不疲。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3、不同尋常的寬容。

1926年初,任公患有尿血癥,協和醫師診斷為右腎有腫瘤,建議割除。挨刀之後,方知右腎完好無損,割除之後,尿血依然未止。梁氏家屬為之氣憤,輿論矛頭直逼協和。任公認為醫師並非有意為之,醫療事故無法絕對避免,協和乃美國人創辦之醫院是科學的象徵,不能因為自己的手術失誤而使國人懷疑科學,讓守舊者找到口實。於是,他坦然忍受事故,勸慰家人,還以《我的病與協和醫院》為題撰文,站在協和一邊,使一場非同小可的醫療事故所引起的**化解為零。他割掉了一個好腎,但留下了一方寧靜,托起一份寬容,讓生命個體由此超越和昇華。

手術3年後,梁啟超腎就逝世了。他走得如此匆忙,顯然與協和醫院的醫療事故有關,令人扼腕!

(四)教師總結:

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難歲月,梁任公的政治主張屢屢因時而變,但為人處世的原則始終未變。他重感情,輕名利,嚴於律己,坦誠待人。他明鏡似水,善解人意,在某些關鍵時刻,則以大手筆寫實愛的海洋。在風雲際會和星光燦爛的中國近代人才羣體中,在做人的問題上,與梁啟超比試者是極其稀少的。

(五)作業:

記敍一位老師上課時的言談舉止等突出其人物風貌,要求注意細節描寫。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説課稿 篇十

一、説教材

《記梁任公的一次演講》是一篇生動而又飽含深情的記人敍事的散文。本文通過記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作為學者的梁任公先生獨特的魅力和崇高的品質。文章篇幅短小,辭約意豐,對任公的敬仰之情化於敍述描寫之中。文章開篇介紹梁啟超,中間講述梁任公演講的過程,結尾評價梁啟超,期間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評價。文章似淺實深,平實的敍述中藴含豐厚的文化韻味。

二、單元目標與課文目標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是人教版語文必修1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課文。第三單元學習寫人記事的散文。該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透過對人與事的描寫,仔細揣摩人物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寫中體現對人物品行的評價,如何在敍事中表現或隱或顯的情感傾向。據此,我把《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的三維目標定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的寫作手法;

方法與過程目標:品味文章典雅、雋永而樸實的語言特點,培養學生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蒐集和歸納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品悟梁任公的真性情和愛國情懷,喚起學生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三、學情分析

學生對散文這一文學體裁已比較熟悉,文章結構的把握,線索的梳理及作者情感的體會都不是難事。不過由於學生缺少一定的文學積澱,任公演講中引用的詩句對學生來説比較難以理解,任公憂國憂民的情懷不易被學生所體察。不過,如果課堂上學生的知識積累被調動,愛國情感被觸發,他們定會對梁任公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本文重點放在對先生演講中旁徵博引的詩句的理解上,以此來體會先生憂國憂民的情懷。

難點在《箜篌引》的理解和賞析上。同學們這首詩比較陌生。因此,我引導學生先學習《桃花扇》、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初步領會梁任公的愛國情懷,再結合任公的經歷進一步賞析《箜篌引》,這樣就相對容易了。

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難點,因為這是體察人物個性、情操的關鍵,也是使學生通過文本受到人文薰陶的關鍵。

五、説教法與學法

朱熹説過:“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教學方法要突出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交給學生,以達到“讀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

在教學中,我將運用啟發式教學法,藉助多媒體等電教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文,並作旁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整體把握課文時,採用默讀法和圈點旁註法,之後採用討論探究法,由學生髮言、總結;針對教學重難點,我立足文本,運用分析法、點撥引導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進取精神;佈置小作文,遷移拓展所學的細節描寫的手法。

六、説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詩經》中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行。梁任公先生正是高山,景行。今天,我們就跟隨梁實秋先生一起走進清華,去領略梁任公的風采。

(二)整體感知

閲讀課文,品味並思考:梁實秋先生印象中的梁任公是個什麼樣的人?(“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課文哪些語句分別體現了梁任公的這些性格特點?在課文相應處修改旁註,並分小組討論。(引導學生體察本文描寫人物的手法)

(三)問題探究

(“有學問”,“有文采”這兩個問題比較容易解決。重點分析“有熱心腸”)

1、先生講到《桃花扇》,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禎的死,大明王朝的滅亡;梁啟超悲的是變法的失敗,光緒帝被囚禁。他為國家悲,為民族悲,為百姓悲。

2、為何講到杜甫的詩,“先生又真是於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

此詩為杜甫平生第一快詩。杜甫“窮年憂黎元,歎息腸內熱”,他為國家而憂,為百姓而憂。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結束,久久壓抑在杜甫心頭的陰霾終於煙消雲散,他自然喜極而泣。任公也處於亂世之中,杜甫的喜與憂他感同身受。滿腔的愛國熱情。

(以前兩個問題為基礎,進一步分析《箜篌引》,加深學生對任公憂國憂民的理解)

3、先生為何開篇講到《箜篌引》這首古詩?

明確:有一狂夫,披髮提壺,涉河而過,被水沖走,其妻緊追阻止不及,悲痛欲絕,對江彈箜篌,一曲終,遂投河。王國維先生曾評:“這十六字構成中國詩壇最悲壯悽慘的一幕,是用血寫成的。”渡河人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但他為何毅然而行呢?是什麼讓他赴河而王呢?是強大到瘋狂的人格力量。這種瘋狂的人格力量就是為理想而忘我追求的勇往直前,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義無反顧,是“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視死如歸。

戊戌變法的領導者們明知變法會流血,會犧牲卻依然堅定地實施變法的執着與狂夫的赴死是相似的。任公演講時的哀痛可想而知。他為犧牲的戰友而哀,為百姓而哀,為國家而哀。

(四)拓展提升

1)描寫手法

1、正面(語言、動作、神態、肖像等)

2、側面

2)課堂練習:

學習本文寫人手法,描寫你最熟悉的一位老師。

1、抓住細節,突出特徵;

2、語言簡潔,描寫生動;

3、不出現老師姓名、學科。

(五)總結

梁任公為革命奔走呼號,向死而生;為學術篳路藍縷,筆耕不輟;為學生他強忍病體,孜孜不倦。我蒼白的語言無法訴請先生才情之萬一。斯人雖逝,精神長存。先生的諄諄教誨依然如黃鐘大呂般響徹耳畔。(投影顯示《少年中國説》,學生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