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歷史上的傳奇故事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8W

歷史上的傳奇故事新版多篇

歷史傳奇人物故事大全_經典睡前故事 篇一

朱元璋智救岳丈郭子興

元末義軍首領郭子興在起義之初,由於考慮到以自己的鄙薄之力實在難以與強大的元朝軍隊相抗衡,他就聯繫了當地的其他幾個豪強一同舉事。

起初,郭子興與孫德崖等四人共襄義舉,大敵當前,倒也能同心協力。但自從攻取濠州城後,郭子興遇事和四人商量,由於出身不同,看待事情的眼光和角度不同。孫德崖等四位元帥都是窮苦農民出身,不通文墨,粗魯爽直,辦事沒有板眼,只知道使橫蠻幹,缺少智謀,整天只會打家劫舍,郭子興很嫌他們粗裏粗氣,因而難免有輕視之意。他們也不服郭子興,便聯合起來對付子興。

每當四人提出自己的意見或是處理事情的辦法時,郭子興總是連連搖頭歎氣。而郭子興有時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脾性,要譏諷他們幾句。這下就惹惱了這四位元帥,他們便聯合起來對付郭子興。兩廂相異,雖同居濠州,但明爭暗鬥所引起的積怨越來越深,郭子興和其他統帥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明朗化,已經鬧到了不可開交的地步。

在軍糧分攤問題上,這種積怨明顯地暴露出來:孫德崖等認為農户連飯都吃不飽,不宜向他們攤派,而應該向四鄉的財主攤派;郭子興卻認為四鄉財主就那麼幾十家,派多了吃不消,説不定還是逃跑,而貧民小户雖然不富,但聚腋成裘還是可以匯成大數目。雙方為此爭得臉紅耳赤,最後不歡而散。

此後,每每遇事,孫德崖四人總是先商量好了再跟郭子興説,並且只要是郭子興出的主意,不論對錯,四人一概否定。由不得他依還是不依。郭子興沒有了發言權,只好陰沉着臉直至發怒離開,四人也就自行處理事情了。子興就更加不高興,後來發展到了乾脆懶得去開會,閉門家中坐,任其發號施令。結果是謬誤百出,又得叫郭子興來擦屁股,弄得郭子興懊惱不堪,氣憤難忍。

由於其他的幾個豪強勢力比郭子興的勢力大。因此,在指揮權力的問題上,郭子興有時要受命於人,漸漸地覺得自己的抱負得不到施展。在郭子興的心目中,偌大的濠州城內的起義軍軍營中,只有朱元璋才是可以依靠的。不久,朱元璋便被郭子興任命代替自己領兵出戰。

朱元璋自從當上了郭子興的女婿,也察覺到了其中的蹊蹺,但不敢貿然相問。郭子興內心鬱悶難免,便將這般現狀告訴了朱元璋,向朱元璋討個補救措施。朱元璋從大局出發,認為這般下去於義軍不利,也對郭子興沒有好處,便多次婉言相勸,勸嶽翁還是打起精神,照常去和大家一起辦公開會,有事和大家一塊兒商討,也許相處時間一多,互相瞭解也就會深一些,情況自然會有好轉。如果真的百事不管,恐怕人家也會逐漸把權力收攬過去,那時一鬧翻,局面就更難處理。

朱元璋所説的道理,郭子興倒也能聽得入耳,於是照例去參加會議。但每當郭子興到公會時,那四人都用眼睛瞪着郭子興。郭子興又豈是眼裏揉得沙子的人,便以惡言相加,滿腹懊惱。

好在大家都明白眼下各自羽翼未豐,勢力還小,誰也離不開誰,都還能按捺着,但相互間猜忌提防,已形同水火,只要有根導火線,公開火併便會爆發。

戰場上,朱元璋親自上陣,帶頭深入敵後,與士兵們一起堅持到戰鬥結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戰果。朱元璋為人仗義,他把所獲得的戰利品都分給了部下,從而贏得了部下的忠心。士兵們也知道跟着朱元璋打仗,不但能夠獲勝,還能夠得到戰利品,人人奮勇當先。因此,朱元璋的實力擴充得非常快,靠着郭子興的扶植後來居上,幾乎要壓倒其他豪強。

正在這時,元軍以脱脱為丞相統領十萬大軍攻下徐州,彭大、趙均用率紅巾軍殘部來投奔濠州。郭子興趕緊打開城門,將他們迎入城中,設宴款待。他們帶來的萬餘兵馬,也一一安置在城中駐下。

彭大和趙均用加入濠州城後,由於他們力量強大,反客為主,郭子興和孫德崖等都得屈居於彭大、趙均用之下。彭大有智謀,有膽略,遇事果斷,因此和郭子興氣味相投,相交甚好。而趙均用出身社長,無論膽略與計謀都不及彭大,因此他和孫德崖他們一夥,這樣就形成了兩派集團明爭暗鬥的局面,濠州城內的局勢更加複雜。

這天,郭子興單獨出了帥府,一個人在街上閒逛,被趙均用偵知,點起幾十名親兵,在大街上將郭子興截住,綁至孫德崖的帥府中,關押在地窖裏。

這時候朱元璋沒有在郭子興身邊,正在淮北與官軍作戰,濠州傳來急報,説城裏出事了,郭帥遭到扣押。朱元璋一聽報告,非常焦急。郭子興不僅僅是他的上級,還是他的恩人兼岳父。是郭子興讓他成為軍官,使他有了家,改變了他的人生,他不能不管。

因此他聞訊後,急忙往濠州趕。等趕到濠州郭子興的府中,府中早已亂作一團,剩下的婦孺老小看到元帥被抓都驚慌失措,沒了主意。朱元璋瞭解到郭子興是被趙均用和孫德崖他們那一幫人擄走的,但是倘若他一人前去要人,孫德崖他們肯定不給,於是他就去央求一向與郭子興私交甚好的彭大。

走至彭大軍中,説明郭子興被抓的原委,彭大頓時大怒説軍中有他坐鎮,豈容他人胡來。於是二人就帶兵來孫德崖府中將郭子興救出,因彭大有兵權有實力,趙均用和孫德興也只能忍氣吞聲,將此事作罷。此時被救出的郭子興已是被打得血肉模糊,失去意識,只得抬回府中調養。

朱元璋遇事不亂,有勇有謀,通過這件事郭氏家族和士卒更佩服他的才能了,他在軍中樹立起的威信進一步得到鞏固。朱元璋敢於擔當的行為方式是成事者必備的良好品質,聰明的他找到能解救郭子興的彭大,説明他對形勢有清醒的認識。解救郭子興贏得了郭家的人心,更成功地提高了自己在軍中的威望。

李世民砸毀魏徵墓碑

貞觀十六年,魏徵染病卧牀,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把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為魏徵營構大房屋。貞觀十七年,魏徵病重,李世民多次親臨魏府看他,給他送藥,並將公主許給魏徵的兒子。

不久,魏徵病逝家中,李世民親臨弔唁,痛哭失聲,並説:“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魏徵死後李世民罷朝五天致哀,詔以一品官的禮節送葬,親自撰寫碑文,刻於碑石上。這種榮耀,前所未有,貌似一代君臣之間的知音佳話。

然而,就在魏徵死後半年,太子李承乾謀反。魏徵是太子李承乾的老師,雖然已經去世,也有失教之嫌。更要命的是,魏徵生前曾經極力舉薦的兩個具備宰相之才的人,吏部尚書侯君集、中書侍郎杜正倫都牽涉了進來,杜正倫因為獲罪被免官,侯君集因參與謀反而被斬首。

李世民非常生氣,認為魏徵説他們有宰相之才是在誤導自己,説白了這是和姦人串通在一起害他,於是開始懷疑魏徵在朝廷內有結黨營私的嫌疑。

後來,李世民又得知消息:魏徵曾把自己給皇帝提建議的書稿交給當時記錄歷史的官員褚遂良觀看,李世民懷疑魏徵是故意博取清正的名聲,心裏更加氣憤,久久不能釋懷。

於是李世民自踐天子金口玉言的名聲,解除了公主與魏徵之子的婚約。還不解氣,竟氣沖沖地來到魏徵的墓地,推倒了親手為魏徵寫的墓碑。

李世民和魏徵這對在後人看來是明君與賢臣的楷模,為什麼在魏徵死後,李世民對他的態度就發生瞭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呢?難道僅僅是上面兩件事情的疊加?事情應該不會這麼簡單。

其實李世民和魏徵之間的關係,很難説得上有多麼密切。雖然後來魏徵因為善於進諫看上去日益得勢、受寵,但他與李世民之間決非是好友關係,更談不上有什麼戰友情誼。他們之間僅僅存在政治上的'君臣關係而已。

因為,無論如何都不可否認一點,那就是,他們倆曾經是都想置對方於死地的政敵!而玄武門政變後,是魏徵免死重用事件洗淨了李世民身上的血跡,澄清了李世民逼父讓位、殺死兄弟、侄子、納室弟媳的諸種污名。李世民通過對魏徵的重用不殺和納諫晉職,在向世人證明自己具有寬容之心,是不忍心殺死自己的同胞兄弟的,實在是自己這二位兄弟做事太絕,天譴當死。

反過來,又是李世民成全了魏徵的地位和聲望,澄清了魏徵先後事奉多個主子不是忠貞之臣的污名。魏徵通過對李世民貌似死諫的做法在向世人證明,不是我魏徵反覆無常事奉多主,實在是我以前的主子昏庸不聽我的忠言而已。李世民與魏徵,一對相互利用的政客,一對假人而已。

而在魏徵的貌似死諫中,有時也確曾忘了自己的過往,毫無顧忌地進諫、批評和干預,時間久了,明智如李世民也不能不起逆反心理。儘管魏徵的許多君臣理論和治國見解都是高明的,但是説得過多也會讓人產生反感,特別是使皇帝不能盡情享受皇家的特權及愉悦,讓本性不羈的李世民積怨已久。

對於魏徵的許多諫言、諫條,李世民並非發自內心喜好和接受,可他為什麼基本接受呢,這不能不説是李世民的一種政治姿態和做秀手段。他要以對魏徵的容納來襯托自己的開明並打造自己的政治形象。

李世民也並不是真心相信和喜歡魏徵,他對魏徵的容忍也是有限度的。李世民忍到最後,不得不將魏徵趕走查資料編史書去了,遠離了朝堂,落得了眼前的清淨。實際上,這點從他對魏徵任用的官職以及從貞觀十年後就不再理會魏徵就可以看出,他只是為了自己的皇權利益而不得不任用魏徵。

同樣,為了使自己有好的口碑與形象,他又不得不忍受魏徵的進諫。以至於李世民多次忍無可忍,曾經在長孫皇后面前忿忿地説出“早晚有一天要將魏徵殺頭”、“我恨不得殺了這個鄉巴佬”等話來。

後來李世民東征高麗失利,據説想起了魏徵,後悔莫及地説:“如果魏徵還在的話,我就不會犯這個錯誤了。”給自己找了個台階,立刻重加賞賜,撫慰魏徵家人,並派人去祭奠魏徵,重新將魏徵的碑立好。

李世民通過為魏徵重修墓碑一事,從而為自己和魏徵二人的政敵君臣關係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這也成為李世民最後一次從對方身上博取青名、澄清自身污名的行為。再返回去看,李世民砸毀魏徵的墓碑,才是真正表達了他曾經深藏不露的真性情。

歷史傳奇故事全集精選1:戰袍 篇二

五代十國時戰爭不斷,靈枝住在小山溝裏,她丈夫幾個月前死於急病,當時她已懷有身孕。

這天傍晚,種完地回家的靈枝,在路上看見有很多屍體,她強忍恐懼,向前走了幾步,就見有一個滿面是血的人微微動了一下。這個人也許還有救,想到這兒,她將那個男人拖回了家。

男人身上的大紅戰袍被鮮血染得都發黑了。靈枝拿出療傷藥敷在男人的傷口上,又給他包紮好,隨後趴在炕邊迷迷糊糊地睡了過去。

靈枝睡得很沉,醒來後發現人沒了,那件大紅戰袍半邊被她的身子壓着,半邊蓋在身上。

三個月後,靈枝生下一個男孩兒。孩子長到五六歲,就再也不長了,並且身子還奇瘦。不過,他卻有一個特長,就是會攀爬,村裏人就叫他猴娃。

又過了幾年,仗越打越厲害,老百姓只好四處逃難,靈枝領着猴娃逃到了四川。四川當時是蜀國的地方,皇帝孟昶既昏庸又殘暴,老百姓都苦不堪言。

這年,北方傳來一個消息,趙匡胤建立了宋國,他知道蜀國腐朽不堪,打算攻打蜀國。可孟昶為了保住江山,決定堅壁清野,死守劍門關。宋軍還沒到,他就下令搶了劍門關外老百姓的糧食,並把他們的房屋也燒燬了。靈枝也遭了殃,沒糧食也沒住處,被迫住進了山洞,多虧猴娃有攀爬的本領,總能採到些果子,總算沒餓死。

宋軍一連幾個月都沒攻下劍門關,天氣漸漸轉涼了,靈枝就犯了愁,這個冬天怎麼過呀。

這天,猴娃背來一袋東西,竟是白花花的大米,靈枝問從哪裏弄的,可猴娃就是不説。以後,猴娃每隔幾天就會背一袋大米回來,自己吃不了,就送給鄉親們。

有一天,有鄉親匆匆忙忙來跟靈枝説,猴娃要被宋軍處斬了!靈枝腦子一嗡,忙問猴娃犯了什麼事。鄉親説,猴娃弄來的那些糧食都是從宋營裏偷的。

再説宋軍,這幾個月城沒攻下來,糧草告急,趙匡胤正愁得不行,就有人稟報説,糧庫裏的糧食莫名其妙地少了一些,懷疑有人偷軍糧。趙匡胤下令,一旦抓到偷糧的賊,立斬不饒。大帥王全彬在糧庫上方設了一張網,結果猴娃被逮住了。

靈枝也顧不得傷心,匆匆拿了樣東西,往宋軍軍營裏跑。跑出十幾裏,老遠就看見兒子五花大綁地跪在一個土台上,她大喊一聲:“我兒……”

靈枝拿的正是多年前的那件戰袍,她對猴娃説:“兒呀,你要走,為娘沒什麼給你的,這件袍子就給你穿上吧,到陰間不冷。”

就在鋼刀快要落下的時候,有人喊了一聲:“慢着!”這個人走近了,對猴娃身上的戰袍看了又看,又走到靈枝跟前説:“大嫂,你這件戰袍是從哪裏來的?”靈枝就把戰袍的來歷説了。那人聽完卻説:“大嫂,當年我丟了一件戰袍,就跟這件一模一樣。”

這時,大帥王全彬跑過來,對靈枝説:“這是當今聖上,還不快跪下!”

靈枝嚇了一跳,慌忙下跪,趙匡胤把她扶起來。原來,趙匡胤當年只是一員小將,那一次,他中了敵人的埋伏,弟兄們都死了,他也受了重傷,昏了過去。等他再醒來,卻發現身上的戰袍被脱去一半,傷口也被包紮好了,再一看,旁邊趴着一個女人。趙匡胤覺得自己已沒什麼大礙,還光着個膀子,要讓人看見了,會給女人惹來麻煩,就起來悄悄穿衣服。可一扯戰袍,有一半被女人壓在身子下面,他就把戰袍全脱下來給她蓋上……

沒想到,多年後,趙匡胤又見到了自己的戰袍,他對靈枝説:“恩人,要不是你當初救我一命,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大宋江山。你想要什麼儘管提出來。”

靈枝跪在趙匡胤面前:“民婦別無所求,只求皇上饒我孩兒一命!”

趙匡胤有些為難了,自己金口玉言,如果放人,顏面何存?倒是王全彬會來事,説:“既然是皇上的戰袍,那也算是皇袍了,皇袍護體,要殺就是對皇上的大不敬,把人放了吧!”

猴娃重獲自由,靈枝對趙匡胤千恩萬謝。趙匡胤也從靈枝那裏瞭解到百姓的處境,把軍中的糧食分了些給百姓們。百姓們得到了糧食,無不感謝趙匡胤,盼着宋軍能早日把蜀國滅掉。可蜀國佔據着險關,跟宋軍熬個一年半載的也無所謂。

正在這時,一個蜀國的百姓來向趙匡胤報告,説從山上的一條祕密小道可以進入劍門關。趙匡胤大喜,帶兵跟着那個百姓走,結果中了蜀軍的埋伏,死傷無數。多虧王全彬等將士拼命保護,趙匡胤才保住了命。

蜀軍對趙匡胤緊追不捨,正在這時,從樹上跳下一個人來,一腳把趙匡胤踢下馬來,他端坐在馬上,打馬便走。士兵以為是敵軍,都拉起了弓,趙匡胤看到那個人披着火紅的戰袍,趕緊制止,這不是猴娃嗎?

猴娃奪了趙匡胤的戰馬,向另一個方向跑去,敵人把猴娃當成了趙匡胤,一路追去。就在這時,劍門關那邊升起了煙霧,敵兵見狀趕緊往回趕。

趙匡胤回到營中,先去看望靈枝母子,感謝他們又一次救了自己。靈枝説,她聽説趙匡胤出兵,就知道有問題,她在這裏生活多年,從來沒聽説過有進入劍門關的小路。但那時候趙匡胤已經走了,她就叫猴娃前去搭救。

可劍門關裏的煙霧是誰放的?猴娃説,是他放的。趙匡胤納悶了,一個人怎麼能同時幹兩樣事呢?猴娃説,他與山中那些猴子成了好朋友,猴子們都願意聽他調遣。他一個口哨,把那些猴兵們召集在一起,吩咐它們在敵城方向點些樹枝,造成煙霧。

趙匡胤連聲誇讚猴娃有勇有謀,一旁的王全彬聽了,計上心頭,悄悄把靈枝拉到一旁,耳語一陣。靈枝臉上一陣凝重,但想了片刻,還是説:“王將軍,我一定讓兒子按你説的辦。”

第二天,兩軍陣前格外安靜。突然,城門上有一個火紅的東西晃來晃去,那是一件戰袍。王全彬一見,馬上下令朝那個方向放火箭。火箭落到城牆裏,發出一聲聲轟鳴,裏面升起了大火,把守軍的糧草全都點着了。宋軍趁機攻城,很快就攻下了劍門關。

趙匡胤勝得有些不明不白,王全彬就把他的計策説了出來。

前一天,王全彬叫猴娃帶着那些猴兵們,身上帶一小捆火藥,趁着夜色爬進城牆,悄悄把火藥放在糧草堆上,到時候再以戰袍指引方向,向裏面射火箭,糧草自然就着火了。

趙匡胤進城後,見猴娃正趴在一些燒焦了的猴子屍體上哭。趙匡胤便對猴娃説:“這次你立了奇功,我封你為將軍。”

猴娃卻説:“我欺騙了它們,説到城裏有果子吃,結果搭上了它們的命。我要是去當將軍,怎能對得起它們呢?”

沒多久,靈枝母子就不知了去向,只留下一襲洗好的戰袍。

滅掉蜀國後,趙匡胤又下了一道旨,要地方官不得為難蜀地的百姓。他想,自己雖然不能當面報答恩人,但他對蜀地百姓的好,靈枝也能感受到吧。

歷史上傳奇女子的故事 篇三

據史料記載:西施之父,業採薪,其母紡績以佐之。終日辛勞,僅供三餐粥飯。西施不肯坐食,父母為其選擇了浣紗的輕活。一家人雖不十分富足,倒也過得安逸温馨。春秋戰國時代, 越國向吳國稱臣。 越王勾踐想以“美人計”復國,便四處尋找。當時浙江有位女子,人們都叫她“西施”,她常和同伴到江邊浣紗,長得如出水芙蓉,連水裏的魚兒見了都大為驚豔而沉入水中。差使一找到西施,便遊説説她為國忍辱負重。西施入越宮以後被授以機宜,教授宮廷禮儀,熟悉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錦衣美飾後,被送到了吳王宮中。西施獻給吳王后,吳王驚為天人,為了看她足穿木屐,腰繫銅鈴跳舞,特地修建跳舞場所;而她捧心蹙眉的模樣,更令吳王憐惜不已,從此吳王無心朝政,讓勾踐有足夠的時間養精蓄鋭東山再起。西施在越國做準備工作的半年中和范蠡產生了戀情,但有情人終不能成眷屬,而要去陪伴異國君主。然而越王勾踐喪盡天良,竟在西施歸國當晚,就要她“伴寢”,對她進行蹂躪和摧殘。最後以“不能伴寢”的“抗君之罪”判處死刑結束了西施年輕的生命。

中國古代傳奇故事 篇四

中國古代傳奇故事:風塵三俠

美女識英雄,自古被人們傳為佳話,唐初就有美人紅拂女獨具慧眼,在芸芸眾生中,辨識了兩位英雄人物,一位是她的夫君李靖,另一位是她的結拜兄長虯髯客,三人結為莫逆之交,一同在風塵亂世中施展才華,被人們敬傳為“風塵三俠”。

紅拂女姓張,在南北朝的戰亂中,流落長安,被賣入司空楊素府中為歌妓。因手執紅色拂塵,故稱作紅拂女。

三原有一位文武兼通的才子名叫李靖,他通兵法謀略,心懷大志,隋朝建國後,他決定前往長安,以求報國之路。在長安,他先投到楊素門下,楊素開始非常怠慢,後與李靖談論一番,覺得此人很有前途。但他畢竟年老體弱,不再有遠大的理想,只是安於現狀而已。李靖非常失望。二人談論之時,紅拂就立在旁邊,她見李靖氣宇非常,乃英雄狹義之士,心中暗暗傾慕,於是派門人跟蹤李靖,得知他的住處,自己深夜前往。

夜晚,李靖獨坐燈前,想着白天的事,覺得前途渺茫,正在發悶,忽聽敲門之聲,開門一看,竟然是白天在司空府見到的侍女。紅拂開門見山地表明自己的心意:願意投奔李靖,伴隨其闖蕩天下。李靖喜出望外,卻也擔心楊素那邊沒法交代。紅拂安慰他説:楊素年紀大了,進來多有侍女逃走,司空府不會追究。

李靖見有佳人理解自己並且願意奉獻一生,非常欣慰,當即應允。司空府找不到紅拂,派人查詢了幾日,最終還是不了了之。於是紅拂與李靖二人拌成商人離開長安。

二人在他們一路跋涉,在靈食的一處客站歇腳時遇見了一個滿臉虯髯的人,此人自稱虯髯客。紅拂見他貌似粗鄙,卻有一種不凡的氣質,與是與他拜為兄妹。三人一行來到汾陽見到了李淵與李世民,交談一番後李靖與李世民頓覺相見恨晚,而虯髯客卻説:“既有真主在此,我當另謀他途。”幾天後長安傳來楊素老死的消息,李世民請他三人一同到府中商議,李靖與紅拂前往李府,虯髯客獨不往,説要在長安等他二人。

後來李靖與紅拂到長安找到虯髯客時,發現他竟是一個非常富有的人,更不可思議的是,虯髯客非要把全部家產送給他們,自己僅帶一個行囊遠走他方。二人目送虯髯客遠去,回去以後,求點他家中之物,竟發現還有兵書數冊,李靖日夜研究,兵法韜略大大增長。李淵父子起兵後,李靖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幫李淵父子平定江南,建立了大唐。並攻打突厥,活捉頡利可汗,被封為衞國公,紅拂自然成了一品夫人。

而虯髯客據説組織了一隻兵馬,殺入海中扶桑國,滅其政權而自立為帝。

中國古代傳奇故事:時來運轉青雲直上

在古代,每一個女人的命運都掌握在男人的手中,趙飛燕也不例外,就是“赫赫有名”的漢成帝徹底扭轉了她的一生。在中國古代昏君的行列中,漢成帝可是名列前茅的。他一生沉溺於酒色之間,自甘墮落、荒淫無道、不理國事,留下的罵名數不勝數。向來喜歡遊玩的他有一天偶發興趣來到了陽阿公主的府上,陽阿公主便盛情款待,喚出了幾名美女歌舞助興。漢成帝一眼就看中了在舞伎中央唱歌跳舞的趙飛燕,深深地被她的美貌與舞姿所吸引,她的一顰一笑徹底征服了好色的漢成帝。於是漢成帝就向公主請求,想要把光彩照人的舞伎帶回宮去。公主自然是滿口答應,就這樣趙飛燕飛入了漢宮,成了成帝最寵愛的妃子。

在進宮的第二天她就被冊封為婕妤。在漢朝後宮妃嬪排列的高低中,這個封號是僅次於皇后的,趙飛燕真可謂是“麻雀變鳳凰”一步登天了。趙飛燕的秀麗姿容、輕盈如飛燕的身材和出眾的舞技,使得她在後宮佳麗中成為最耀眼的一顆明珠,她的一舉一動都讓成帝為之着迷。為了討成帝的歡心,她自己創作了很多舞蹈,如單人舞發展成雙人舞就是趙飛燕的傑作,而且每個動作都有新招,姿態也是完美之極。她的苦心沒有白費,成帝越來越寵愛這位有才情的妃子。因而當代人們都稱其為宮廷傑出的舞蹈家。

“踽步”是趙飛燕擅長的一種獨特的舞步,在當時除了趙飛燕,恐怕沒有第二個人能走出這個舞步來。成帝別出心裁地令人做了一個水晶盤,目的就是為了能更好地觀賞趙飛燕的舞蹈。在招待外國使節的宴會上,他下令讓僕人用手把水晶盤托起,然後趙飛燕在盤上歌舞。要在一個小小的水晶盤上面歌舞,這可真不是誰都能做的。若沒有輕盈的身軀和嫻熟的舞姿以及舞蹈功底,恐怕很難在水晶盤上載歌載舞,瀟灑自如。當時,趙飛燕的精彩表演把使者們看得一個個目瞪口呆,成帝十分開心,也更加寵愛於她。

姐妹同心專寵後宮

女人天生小氣且愛忌妒,尤其是深宮裏的女人爭風吃醋更甚。由於成帝對趙飛燕極其寵愛,引起了後宮其他嬪妃的不滿。於是各種各樣的詛咒和譏諷便從漢宮的千門萬户中傳出,飄進了趙飛燕的耳朵裏。一心想討成帝歡心的趙飛燕根本就沒想到那些看似温柔賢淑的姐姐妹妹們竟如此可怕。後宮就好比一個危機四伏的戰場,隨時都可能爆發戰爭,這讓趙飛燕越想越怕。如果後宮之戰是以美麗決定勝負的話,那麼她足以穩操勝券,可是若論心機和計謀她就有些寡不敵眾了。於是,她便整日地思索這個問題。

有一次成帝問趙飛燕:“聽説你還有一個雙胞胎妹妹,不知道她是不是和你一樣漂亮?”趙飛燕一聽覺得時機來了,妹妹雖與自己是孿生姐妹,可脾氣秉性和自己卻大不一樣。妹妹想得出做得到,好勝心強,從來不吃虧。如果有她在身邊,自己不就多了個幫手。於是她向成帝説道:“合德比我漂亮不止十倍呢!”成帝吃驚地問道:“這天底下難道還有比你更美的女子嗎?”為了驗證,他令內侍呂延福持符節宣趙合德進宮,誰知呂延福卻空手而返。他對成帝説:“趙合德説,若沒有趙婕妤的親筆書信,她不能奉詔。”成帝非常納悶,問道:“難道朕的符節還抵不了婕妤的一封書信?”這時趙飛燕馬上迎合道:“皇上莫急,這就是我妹妹的精細之處。她擔心進宮後會奪去您對我的寵愛,遭到我的不滿,這才有意迴避。我給她寫一封信,向她宣示陛下的恩德就是了。”成帝説道:“你告訴她,她若來了,朕對你們姐妹二人一視同仁。”於是才迎來了趙合德。

在成帝的焦急等待中趙合德終於出現了。不出趙飛燕所言,趙合德果然嬌豔奪目、光彩照人,別有一番魅力。不過,與清瘦著稱的趙飛燕不同,趙合德以豐腴見長,她看上去比趙飛燕大了一圈,卻又顯得很勻稱。尤其是她的肌膚潔白晶瑩,彷彿玉砌一般。好色的漢成帝十分喜歡,笑道:“朕原來以為天下的美色都已經在皇宮中了,可和你們姐妹二人相比,那些佳麗現在都黯然失色,變成了庸脂俗粉。”隨即便命趙合德住進了昭陽宮。

自從成帝有了兩位美人後,整天與趙氏姐妹飲酒狂歡。趙氏姐妹更是變着花樣地給成帝找樂,死死地拴住了成帝的心。而這時的姐妹兩人更是以寵妃的姿態向着早已地位較高的許皇后、班婕妤二人發動進攻,一場女人的戰爭遂在後宮展開。

自趙飛燕進宮的那天起許皇后就被成帝冷落,甚至連和成帝見一面都很難,許皇后一肚子的怨氣無從發泄。後來因許皇后為了爭權奪勢造謠生事被趙飛燕揭發,不久便被成帝廢黜,許氏家族也遭到厄運,全族人都被流放。皇后的位置空缺了,趙飛燕就纏着成帝立她為後,然而這個做法遭到了皇太后的強烈反對。直到後來淳于長從中斡旋,趙飛燕才如願以償地登上了皇后的寶座,同時冊封趙合德為昭儀。

為了討好剛坐上皇后寶座的趙飛燕,成帝便命人在皇宮太液池修建了一艘華麗的御船,名叫“合宮舟”。有一天,成帝帶着趙氏姐妹及樂工歌伎一同泛舟賞景,要求趙飛燕當眾歌舞一曲。身穿着雲英紫裙、碧瓊輕綃的趙飛燕一面輕歌,一面起舞,成帝覺得跳舞時配上演奏豈不更加完美,於是令侍郎馮無方吹笙以配飛燕歌舞,此時的舟內一片歡聲笑語。誰料當舟行至中流時狂風大作,趙飛燕差一點被風吹走,成帝看到驚慌地大叫:“快保護皇后!”離她最近的馮無方扔掉樂器,拽住皇后的兩隻腳不肯鬆手,裙子也被抓皺了,而飛燕對此全不理會只顧繼續歌舞。此後,宮中便流傳着“飛燕能做掌上舞”的佳話,並且那種摺疊有皺的裙子也開始風行一時,被稱為“留仙裙”。

中國古代傳奇故事:女丈夫秦良玉及其她

秦良玉,是明朝末年宣撫使馬千乘之妻。馬千乘死後,秦良玉統領丈夫馬千乘所屬軍隊,繼續練兵禦敵。她為人善騎射,兼通詩詞文墨,儀容賢淑,風度高雅,然而管束部下,十分嚴峻,軍中紀律整肅。

一、女丈夫

秦良玉,是明朝末年宣撫使馬千乘之妻。馬千乘死後,秦良玉統領丈夫馬千乘所屬軍隊,繼續練兵禦敵。她為人善騎射,兼通詩詞文墨,儀容賢淑,風度高雅,然而管束部下,十分嚴峻,軍中紀律整肅。

在她的指揮下,曾大破奢崇明之軍。戰果顯赫,軍威更盛,令人欽贊。

綿州陸遜之,特地到秦良玉軍營,為她賀功。席間,陸遜之戲扯拽秦良玉的衣袖,秦良玉當即拔出佩刀,割斷袖袍。陸遜之因此而大驚失色,慚愧無地。(事據《明亡述略》)

二、長沙奇女

明末,有個不知名的女子,住在長沙城裏,剛滿二十歲。當敵軍攻到城下時,守城官兵,十分驚恐,都逃走了。

那女子隻身一人,卻執戈登上城牆,與攻城的敵人搏鬥。

後來,城被攻破,敵軍入城,那女子仍揮刀奮戰不止。

敵人説:“大家都不守城了,你一個女子,繼續抵抗有什麼用?″

那女子説:”我是來羞辱怕死不盡責的那些男子的!″

那女子長得很漂亮,一個敵軍官想攏絡她,她大罵不止,不停的揮刀殺敵。最後戰死在陣地上。(事據《明季北略》)

三、鄙視貪官的妻子

明代正統年間,工部尚書吳中,山東武城人,貪污受賄,喜好聲色,有寵妾數十人,他非常害怕自己的妻子。其妻十分正派。

吳中曾經接受皇帝的封贈詔書,他的妻子讓他誦讀給她聽,聽完後,她問吳中:“這篇詔文,是天子自己寫的,還是儒臣代為草擬的?″

吳中回答説:”是儒臣代為草擬的。″這位妻子説:"代擬的文字,非常恰當,從頭讀到結束,沒有一個‘清’字,也沒有一個‘廉’字。你身為朝廷命官,不清不廉,何以為人?″她的丈夫吳中,沒敢發怒,默然而退。

為官不清廉,竟連妻子也鄙視,真夠羞恥的了。(事據《典故紀聞》)

四、捨己救父

黃巖縣有位孝女,名叫夏阿九,年齡才十五歲。有一天,阿九跟着父親和一個鄰居到山裏砍柴。

父親走在前面,遇到一隻老虎,那個鄰居非常害怕,急忙爬到樹上逃命。

阿九眼見父親被老虎叼走,邊喊邊衝上前,拿起柴棍,使勁的打虎,一邊打,一邊哭喊救命,全然忘記了自己的安危。

那老虎走了十來步遠,被阿九打疼了,便丟下阿九的父親,回頭把阿九吃了。

夏阿九的父親,終於被女兒救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