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艾青詩人簡介_《艾青詩選》欣賞多篇【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W

艾青詩人簡介_《艾青詩選》欣賞多篇【多篇】

艾青簡介 篇一

1、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現代詩人。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1932年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筆名發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誠摯,詩風清新,轟動詩壇。以後陸續出版詩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陽》(1947)等,筆觸雄渾,感情強烈,傾訴了對祖國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國成立後,創作有詩集《彩色的詩》《域外集》,出版了《艾青敍事詩選》《艾青抒情詩選》,以及多種版本的《艾青詩選》和《艾青全集》。

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後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併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最高勛章。

2、成書過程

艾青的詩歌從風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解放後,又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讚光明,思考人生。他的“歸來”之歌,內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沉,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他的詩歌,以現實主義為主體,汲取了象徵主義的養分,風格樸素清新、深沉雋永,明朗並不直露,時有含蓄也不晦澀,實踐着他“樸素、單純、集中、明快”的詩歌美學主張。艾青是自由體新詩的代表詩人。

拓展延伸

1、詩人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艾青正在法國留學。他同許多留法的中國青年一樣,在巴黎遭到歧視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館住宿登記時,旅館人員問他的姓名,艾青説叫蔣海澄,對方誤聽為“蔣介石”,便馬上嚷嚷開了。艾青一氣之下,就在“蔣”的草字頭下面打了一個“×”,又取“澄”的家鄉口語諧音為“青”,在住宿登記時填上“艾青”。於是艾青就這樣成了他的筆名。

2、經典名言

①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②人民不喜歡假話,哪怕多麼裝腔作勢,多麼冠冕堂皇的假話,都不會打動人們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語言的天平。

③個人的痛苦與歡樂,必須融合在時代的痛苦與歡樂裏。

④人間沒有永恆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恆的冬天。

⑤因為,我們的曾經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復活了!——苦難也已成為記憶,在它温熱的胸膛裏,重新漩流着的,將是戰鬥者的血液。

⑥一棵樹,一棵樹,彼此孤離地兀立着,風與空氣,告訴着它們的距離。但是在泥土的覆蓋下,它們的根伸長着,在看不見的深處,它們把根鬚糾纏在一起。

《艾青詩選》精彩賞析 篇二

當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

紫藍的林子與林子之間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綠的草原,

綠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鮮的乳液似的煙……

啊,當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時候,

田野是多麼新鮮!

看,

微黃的燈光,

正在電杆上顫慄它的最後的時間

看!

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馬賽的路上

這首詩是寫黎明時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詩歌一開始,作者就精心選取了三個色彩詞“紫藍的”“青灰的”“綠的”,為讀者勾勒了一幅鮮明、和諧的畫面。在以上靜態描繪的基礎上,又以“草原上流着”,使整個畫面活了起來。而用“乳液”來形容煙,將煙的清新、流動等描繪出來,可謂神來之筆。

於是,第二節開頭,詩人似乎也忍不住,直抒胸臆地讚歎:“啊,當黎明穿上白衣的時候,/田野是多麼新鮮!”結尾句“微黃的燈光,/正在電杆上顫慄它的最後的時間”,藴含深刻的哲理,“黎明”象徵新生的力量,“燈光”象徵衰落的力量,舊事物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新事物的腳步的。

手推車

在黃河流過的地域

在無數的枯乾了的河底

手推車

以唯一的輪子

發出使陰暗的天穹痙攣的尖音

穿過寒冷與靜寂

從這一個山腳

到那一個山腳

徹響着

北國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凍的日子

在貧窮的小村與小村之間

手推車

以單獨的輪子

刻畫在灰黃土層上的深深的轍跡

穿過廣闊與荒漠

從這一條路

到那一條路

交織着

北國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賞析點撥】

1938年初,詩人從陰冷的武漢來到了戰火日漸逼近的黃河岸邊,寫下了近十首質樸而凝重的小詩,《手推車》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只有短短的二十行,勾勒出一個真實的令人為之心碎的情境。全詩沒有一個多餘的字,每一個準確而沉重的詞語都藴含着歷史的、苦難的真實感,它們如手推車那沉沉的獨輪輾壓在讀者的心靈上。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着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颳着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温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點撥】

這是一首廣泛傳誦的抒情名篇,詩中詩人化身為一隻“鳥”,“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歌唱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度。接着進一步描述鳥兒歌唱的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它們都是長期遭受風雨打擊、悲憤滿懷、奮力抗爭的形象。

詩的第二節,詩人筆鋒一轉,轉而對“我”進行了一個近鏡頭的特寫,“眼裏常含淚水”這樣一個靜態的特寫,表現了悲憤痛苦的情感恆久縈繞於“我”的心中。最後兩句是全詩的精華,它是那個苦難年代裏一切愛國志士對祖國最真摯情感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