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艾青詩選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W

艾青詩選讀後感

艾青詩選讀後感範文1

早就聽説艾青是的詩人,閲讀這本《艾青詩選》時還猜想,他的詩豪邁?還是像徐志摩的一樣委婉?都無從得知。這次就以一種未知的心態看完了這本書,心中不驚奇朵朵漣漪。

艾青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詩人,艾青的是既有古風又有現韻。把中華上下幾千年的語言文化完美的結合在一齊,化成一種藍色的憂鬱,雖説我可能喜歡樂觀話得豁達的詩,可艾青的一生經過很多波折,可艾青的詩更多的是對祖國的熱愛與報效之心。從中提煉出詩人憂國憂民大情懷。

我很喜歡艾青的現代詩總覺得那些充滿滄桑的文字。讓人讀起來熱血沸騰,任時光荏苒,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句是在記憶裏永存。

讀完《艾青詩選》這一本書讓我記憶最深的就是《我愛這土地》。艾青寫這首詩時正難國內當頭,這首詩寫出了艾青的憂鬱。他的憂鬱源自於農民的苦難,那裏有濃烈的愛國之情。

作者用一隻鳥的形象開頭,在個體上頭的渺小,短暫與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恆之間,是為表達自我對土地最真摯深沉的愛。把自我想象成是一隻鳥,永遠不知疲倦地圍繞着祖國大地飛翔,永遠不停歇的為祖國大地而歌唱。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作為祖國的未來,我們應當進取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也要像艾青那樣愛祖國,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鋭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而我們目前能夠做到的,唯有努力學習,樹立信心,堅信自我的力量,要保函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雄心壯志。

一生關心勞動者生活的艾青是重要的事,我想我得到的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悲慘生活照,更多的是關於那個時代的思考,以及我此刻生活的思考,會深思,就算少了盼望,我也會努力盼望我以後的夢想生活。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今日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努力,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我的力量。

艾青詩選讀後感範文2

今年暑假,我第一次和艾青同志“見面”。艾青的詩充滿語言的張力,人心的動情。“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讀着《北方》,我再次體會到他那顆火熱的赤子之心。“從塞外吹來的沙漠風已捲去北方的生命的綠色與時日的光輝一片暗淡的灰黃蒙上一層揭不的沙霧。”讓我感覺彷彿已經置身於蒼茫的北地,厚重的黃土給人一種濃烈的沉重感。站在無垠的荒漠上。似乎望見肆虐的北風,從遙遠的塞外吹來,無情、冷漠地欺辱着北方無辜的生命。寒風並沒有刺骨的冰冷,卻帶給生靈寒徹心扉的涼。在艾青的詩中,山河、村莊,頹垣都在呻吟,悲歎着那個時代北方的戰火紛飛。

那種從心底深處流露出的悲痛和對光明的渴望之熱切。艾青的筆尖像刺刀,剝開荒涼的外衣,帶我見到北方人民的不幸災難,見到敵軍鐵騎踐踏下奄奄一息的、僅剩的北方民眾也看見他濃郁的愛國情。

結尾“我愛這悲哀的國土,古老的國土這國土養育了為我所愛的世上最艱苦與最古老的種族”。這是艾青慣用的手法,結尾直抒胸臆,讓詩在頂峯中謝幕,產生言已盡而意未絕之感,使餘音裊裊,三日不絕於耳也。也讓讀者體會《北方》中的北方,未知的遠方中定會出現期望的曙光。

艾青身為中國現代文學家、詩人出生在新中國前,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度過他的熱血青春,這使他比常人對千瘡百孔的國家感到更加憤怒,惆悵和悲痛,他所寫下的“中國,我的在沒有燈光的晚上所寫的無力的詩句能給他些許的温暖麼“詩句影映了這種心理,也正是這種心裏為詩歌開闢新的時代。

《向太陽》用磅礴的氣勢表現中華民族所煥發出的振奮精神英雄氣概。也貫穿着艾青對中國新的期望。

艾青詩選讀後感範文3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

讀完《艾青詩選》,心靈就被略有點偏冷的灰色填滿了。那一首首詩裏所藴含着的滄桑而厚重的憂鬱,仍然久久縈繞在記憶中。

艾青的詩,總是讓我想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他以悲憫的心,愛着天下每一個遭受不平等的人民。他的悲傷和痛苦,從來不是出於自我的利益。“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誰也不願意看到,古老的民族幾千年來棲居着的土地,在敵軍的鐵騎下正奄奄一息。山河破碎,生靈塗炭。應對時事的艱辛,逃避現實顯然是懦弱的,所以艾青沒有選擇逃避。在那個特定的時代裏,在人民的苦難目前,“小我”是微不足道的,而是需要有“大我”的情懷。所以,艾青勇敢地擔負起了職責。樸實無華的文字裏,流淌着悲天憫人的情懷:“我愛這悲哀的國土,古老的國土——這國土養育了為我所愛的世界上最艱苦與最古老的種族。”詩中傳達的,還有對光明熱烈的渴求和謳歌:“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齊”“在黑夜把期望寄託給黎明在勝利的歡欣中歌唱太陽”。幾千年來,從屈原寫下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開始,對人民無私的熱愛,“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能夠被認為是負職責的知識分子創作的永恆主題,是現實主義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艾青的詩裏,沒有“黃河在咆哮”那種尖鋭的戰鬥意志,因為這種情感有時是略帶盲目和幼稚的。艾青的詩傳達出來的,是“北方是悲哀的”那樣深刻的

無力感,離勞苦大眾的真實生活更近。讀來彷彿棉花堵在胸口,有時候讓人感到有些鼻酸。

在艾青的詩中,常常能夠見到“黎明”“太陽”“火把”,不難看出,它們具有十分明顯的象徵意義。艾青對黑暗舊社會的痛恨,對光明的熱烈嚮往和渴求,藴含在這些意象中;而這些簡單的意象,也使得他更容易將熱愛和詩情獻給所有人民,從而和人民緊密聯繫在一齊。拋棄掉一切無用的矯飾,艾青從古體詩繁瑣的韻腳、字數、行數等等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了,所以,他所表達的情感顯得更為深摯,直達讀者的內心。

讀一讀《艾青詩選》吧,你將會領悟到一個人所能擁有的最寬廣的心靈,以及最偉大的情懷。

艾青詩選讀後感範文4

《艾青詩選》是艾青的詩歌選集,其中的詩歌是艾青經歷了“五四”運動,才寫出來的。

從詩歌的風格上,能夠看出艾青先生在解放前激昂、奔放、進取,反對黑暗歌頌光明;建國後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讚光明。

在“五四”戰鬥之前,艾青寫出來的詩歌一般是描述太陽、火炬、黎明等有象徵性的事物,表現出艾青對舊社會的黑暗與恐怖的病恨以及對黎明,光明期望的嚮往與追求。而在建國後艾青的詩還在歌頌人民的勞動資料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沉,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

從艾青的愛國心,我想到了那時的中國還湧現出很多的愛國者……

徐悲鴻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從國小畫畫,1919年徐悲鴻到巴黎深造在那時中國落後留學生備受欺凌。之後徐悲鴻憋足了學習的勁兒,勢為祖國爭光。徐悲鴻在1924年畫展引起了轟動,使整個美術界震驚。

魯迅從青年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宏偉志向,這證明了有志不在年高。他自覺地把自我的一切獻給解放事業。“橫眉冷對千夫指,俯着甘為孺子中”為傳頌的名句。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魯迅逝世後,全國人民給他獻上了“民族魂”的大旗,這正是人民對他中肯貼切的評價。

這就是魯迅與徐悲鴻的愛國之心,而我們從他們的品質中我們能夠學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一個國家的期望全在我們少年的身上。所以同學們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完美,讓一個富強、民主、禮貌的中國,永遠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艾青詩選讀後感範文5

將《艾青詩選》捧在手中,感受近代歷史的痕跡。

一本橘色的書皮的背後,滿載着中國男兒的堅強,勇敢,他們不屈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們心中。兇狠殘忍的帝國列強對我們國家所犯下的一切罪惡,將無法抹去。艾青以他蒼勁有力的詩句述説着歷史的悲涼。

艾青的《春》:春天了,龍華的桃花開了,在那些夜間開了,在那些血斑點點的夜間,那些夜是沒有星光的,那些夜是颳着風的,那些夜聽着寡婦的咽泣,而這古老的土地呀,隨時都像一隻飢渴的野獸,甜吮着年輕人的血液,頑強之子的血液,於是經過了悠長的冬日,經過了冰雪的季節,經過了無限睏乏的期待,這些血跡,斑斑的血跡,在神話般的夜裏,在東方深黑的夜裏,爆開了無數的蓓蕾,點綴得江南處處是春了。

人問:春從何處來我説:來自郊外的墓窟。作者將戰爭的勝利比作春天,用了多個那些以及將將土地比作野獸,吸着血,能夠從側面寫出敵人的殘忍,激烈,死傷慘重,表現出戰爭勝利的來之不易,是用無數戰士的血液換來的,表達了艾青對勇敢無畏,堅持不懈,愛國的戰士的讚美和敬佩。

艾青筆下的每一段詩歌都訴説了一段故事,表達對戰士品質的讚美,對戰爭的痛恨。最終呼籲人們和平,反對戰爭。讀着艾青的詩,朗誦着艾青的句子,有種濃濃的愛國情誼湧上心頭,眼前拂過戰爭的一幕幕,不禁握起拳頭。

艾青是善良的,他筆下的每一個人的初心都是善良的,是戰爭的無情,冷漠的改變了他們。人們長時間生活在利益的爭鬥中,死傷不計其數,戰爭,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利益爭鬥。我們應當堅持初心,反對戰爭,人之初,性本善。

我和艾青一樣,讓勇敢無畏的人成為我們的榜樣,讓我們站起來,反正戰爭,不要在利益的世界裏被污_沾染,我們要堅持一顆單純善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