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1W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一):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二):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夸父追日》是一篇神話故事,最大的特點就是“神奇”。因此,我在設計教案時,就以“神奇”為線索,構造教學步驟:劃一劃,品一品,寫一寫,評一評,比較閲讀,滲透着作者用誇張的修辭方法突顯神奇,整一節課下來,同學們能較好地感受到“夸父追日”的神奇,也能較神奇地表達夸父所經歷的困難與克服困難的辦法,一切都在自己的計劃之中。

1、整個課堂,我注重了引導學生從初讀、解讀、誦讀、建構四個層面自主學習,相互探究,主要圍繞“理文意、品人物、悟情理”的教學思路開展,條理清晰,教學有序,較好地達成了知識,潛力,情感三維目標。

2、歌德曾説:“哪裏沒有興趣,哪裏就沒有記憶”,教學中我始終注重激發學生求學興趣,引用視頻設疑激趣導課;設計“翻譯王”賽,舉行“背書王”賽,突出了“疏通文意,熟讀成誦”這個教學重點;“合作探討,品人物,體驗反思,悟情理”中精心設計的5個問題,“神話共賞”中引進的課外神話《精衞填海》,課內外結合,有效地突破了“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題”這個教學難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勇於探索創新的意識。

3、著名教育家葉老先生説過:“凡為教者必期到達不教。”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受用終生。如指導學生採用圈點法抓關鍵詞“疏通文意”,引導學生按照文章思路進行記憶背誦,讓學生構成學習技能。

4、課件的精心設計和巧妙運用,較好地營造了融洽、民主、協商、對話的課堂教與學氣氛,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很好地輔助了教學,優化了課堂結構。

説罷亮色,最後談談一絲遺憾:

時間把握不夠好,有些前鬆後緊。課堂調控靈活性不強,思考不夠成熟,受教案牽制,而教案上的語言又未全記得住,顯得有些慌亂而語言零碎了。

課雖完,思猶在,教學之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三):

《夸父追日》是一則趣味性很強的古老的神話故事,充滿了奇特得想象。故事講述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傳奇英雄夸父為了讓人們能時刻享受到太陽的亮光,決定把太陽搬到地上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最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學習此文,學生的興趣點會在何處呢?是在於夸父是英雄?還是感興趣於故事的神奇在哪裏?幾經研讀文本,推敲學生的心理,我認為:神話故事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就應是課文的精髓。學生閲讀的興趣點就應在故事的神奇之處。為此,我這樣進行本文的教學:

一、故設難題,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在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等相關圖片引出神話故事後,讓學生重温神話故事神奇和誇張的特點。緊之後,引出課文的題目——夸父追日。讓學生根據課題中每個字的意思理解課文題目的意思:夸父追趕太陽。

根據課題,我讓學生提有價值的問題,學生有的説夸父為什麼要追太陽?夸父是怎樣追太陽的?追的結果又是怎樣樣?根據學生的提問,我進行了板書。這時候,我沒有按往常一樣讓學生帶着要求讀課文,而是出示了《山海經》中的《夸父追日》的文言文: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wei)不足,北飲大澤(ze),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讓學生自由讀,然後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色,並告訴孩子,要讀懂古文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兒,但也並非難事。咱們藉助課文133頁的故事,我們便能讀懂它了。一時之間,學生的用心性立刻被調動起來了。

二、研讀文本,引導學生感受神話的神奇

在瞭解夸父追日的原因後,去讓孩子們默讀夸父追日經過的這一部分,找一找你覺得神奇的句子,用橫線劃出。於是,孩子們紛紛拿起筆找了起來。在幾分鐘後,全班反饋。孩子們找出來的句子有“於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裏。”、“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無比歡喜地舉起兩條巨大的手臂,想把這團火球抓住。”“就在這時候,夸父的喉嚨幹得直冒煙。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裏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喝乾了,但是還沒止住口渴。”、“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並讓學生談談這幾句話神奇的地方。

三、抓住關鍵,引導學生認識夸父精神

幾句體現神話神奇的句子也是引導學生認識夸父為人、夸父身上的精神品質的句子。我作了以下的教學設計:1、創設情境,引讀感受夸父嚮往光明:當夜幕降臨,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陽,他心裏會怎樣想?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裏又會怎樣想?2、聯繫動詞:拿着、提起、邁開、奔跑、向着等,讀懂夸父追日的樣貌,再抓住“風似的”、“一眨眼”、“兩千裏”等詞,感受夸父奔跑速度之快。3、結合補白,想象夸父在追日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困難。教師語言創設情境:夸父的身手真敏捷,他追着太陽一向跑到了虞淵,這一路上他肯定也經歷了不少艱辛,讓我們想象一下,他會碰到哪些困難?之後PPT出示:一路上,他越過(),穿過(),他的汗(),但他(),最後到了虞淵。讓學生認識到夸父是一個追求光明、堅持不懈、執着追求的人,這就是夸父精神。

四、板塊學習,引導學生文言文和本站共同理解

上課伊始,是以《山海經》中的文言文激發學生學習本站的興趣,在板塊學習中,每當一個板塊學習結束時,我都把文言文出示,讓學生找一找,這個片段學習其實就是文言文中的那部分,學生一一找出了“與日逐走”、“渴欲得飲”和“道渴而死”,為最後的文言文串起來説意思作好了鋪墊,讓學生能在一節課後,體會認真學習後對難題迎刃而解的成功感。

這節課上下來,總體感覺不錯,教案設計比較成熟,但是説話環節,發現學生説得不怎樣好,寫作教學是比較頭疼的大難題,也體此刻閲讀課的細枝末節,值得推敲。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四):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最後一篇閲讀課文。這是我國最早的著名神話之一,也是一則趣味性很強的神話故事,充滿了奇特的想象。故事講述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傳奇英雄夸父,為了讓人們能時刻享受到太陽的亮光,決定把太陽固定下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最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一、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就應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資料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小韋説:“夸父真傻,怎樣能夠追上太陽呢?”話音剛落,教室裏立刻熱鬧起來,大家議論紛紛,都一致認為夸父很傻。有的説:“太陽表面温度6000攝氏度,十分熱,夸父怎樣可能接近呢?”還有的説:“夸父就算追上了太陽,太陽的熱量也會把他烤糊的。”孩子們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待夸父追日的行為,認為他很傻。孩子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完全能夠理解。但是作為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不能忽略它的價值,體會其藴涵的深刻含義。針對孩子們的發言,我做了個小結:“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夸父真的很傻,但是他有我們學習的地方,他敢想敢做,堅持不懈、自強不息、敢於拼搏,他想的是造福人類,這種奉獻精神是偉大的。對於傳統的.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做既保留了孩子自己的想法,也讓他們明白如何學習別人的長處,讓語文學習不只是膚淺的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夠體會其中藴涵的深刻含義。

二、自主學習,理解主要資料。

課堂以感受故事的神奇為線索。首先解題導入,談談讀了課題你想明白什麼?孩子們提出“1、夸父為什麼追日?2、夸父是怎樣追日的?”之後研讀故事,説説讀了這個故事後的感受,具體找找哪些句子描述十分神奇。教學時,我鼓勵學生透過自己的默讀、朗讀、思考或與同學討論來讀懂課文。遇到難讀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透過自己動手藉助工具書查找答案。在初讀課文後,我又進一步要求學生深入思考,抓住課文的主要資料,要求學生圍繞夸父追日的故事把課文的層次理清,讓學生試着用自己的話説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感受神話的想象和神奇。

作者充分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方法,將這個神話故事寫得很神奇。在品讀句子“於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是風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裏。”這一句時,能夠引發學生想象:腿會有多長呢?人會有多高呢?山、河在他的眼裏會成什麼呢?……從神話故事的神奇處着眼,循着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的需求出發,把對故事的認識和感受寓於讀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讓學生感受課文,把原文中簡寫的幾處神奇的地方,透過豐富又誇張的想象具體化。

四、不足之處

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中創新,在創新中提升,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新課標還指出:在發展語言潛力的同時,發展思維潛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本課談話導入引出學習的資料《夸父追日》,激發學生對神話的興趣。之後,質疑“夸父為什麼要追趕太陽?”指導朗讀:“每一天夜裏,太陽躲到哪裏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讓學生感悟夸父不怕困難,堅定信念的精神,為下文的理解和朗讀指導作好鋪墊,再以三個詞語貫穿着整篇課文,細細地品讀課文,從課文中體會感悟夸父的精神。本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複述課文,透過初讀,熟讀、感情朗讀多種形式,加深學生對課文資料的理解,為複述課文打下良好基礎。透過本課教學,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是在背誦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復述,複述較機械性。背誦是對原文必須不漏、不變的陳述,而複述能夠去掉一些無關緊要的詞句,能夠更改部分資料和表達方式。所以讓學生由機械性複述過渡到活用性複述,是我在以後教學中應去思考的問題。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五):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三下年級的課文,這是一篇神話故事,最大的特點就是“神奇”。因此,我在設計教案時,就以“神奇”為線索,構造教學步驟:劃一劃,品一品,寫一寫,評一評,比較閲讀,滲透着作者用誇張的修辭方法突顯神奇,整一節課下來,同學們能較好地感受到“夸父追日”的神奇,也能較神奇地表達夸父所經歷的困難與克服困難的辦法,一切都在自己的計劃之中。

教研員虞勇軍老師肯定了我以“神奇”為線索展開的一系列教學,認為這些環節的設計與實施充分思考到了文本的特點、學生的特點,同時指出,我們還能夠做得更“神奇”些,將“神奇”做透。(1)充分利用課題。課題“夸父追日”中的“追日”本身就很神奇,在此,拓展“神話的起源”,會讓學生感到更神奇。(2)在品讀句子“於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是風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裏。”這一句時,能夠引發學生想象:腿會有多長呢?人會有多高呢?山、河在他的眼裏會成什麼呢?……(3)摘錄“讓你覺得神奇的句子”這一自主學習作業能夠改成講這個神話故事,一方面貼合神話故事口口相傳的特點,另一方面鼓勵學生添油加醋地講,比比誰講得更神奇,會讓學生對“神奇”的感受更深。

遺憾的課堂才是有價值的課堂

對於一個教師,總期望自己的課堂不出岔子,能順利達成目標,因此,在一些細節的設計時,往往會避重就輕,將岔子先排除在外。比如説,我在《夸父追日》這一課的教學時,為了防止學生找出來的句子很多,卻不能立刻提到那些最明顯的句子,會拖延課堂上的時間,於是,我這樣設計:“請你找出3處讓你感到最神奇的地方”。虞老師提出:課堂要允許學生出岔子,當學生出岔子時,你就會想辦法去解決,這才會有提升。

當我將寫完的教案給一些老師看時,他們説:“好難的教案哦,這個方案更適合高段學生,三年級的學生能做到嗎?”當我第一次試教完時,發現時間很不夠。我痛苦了,怎樣辦?我的設計太難了,如果全盤否定,我不明白怎樣入手。於是,修改教案,把能夠縮時間的地方儘量縮,力求讓這堂課的主線不掉鏈。當我呈現完這一堂課後,虞老師並未覺得這堂課的設計超過了三年級的孩子水平,而是説,這些就應抓的點你都抓到了,用這些方法去抓這些點很好。同時還指出最後比較閲讀時,《山海經》這一段話能夠請學生來讀一讀,講一講意思。我心中一驚,這但是一篇文言文,在五年級時才出現第一篇文言文《楊氏之子》,孩子們能讀懂嗎?當時,我也曾想過簡單講一下意思,但想想太難了,於是放下了。因此,我只是由自己讀了一遍給孩子們聽,急急地引到課文寫得不錯,因為它充分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方法,將這個神話故事寫得很神奇。(沒想到,犯了“二元論”的錯誤)正當我回憶着,虞老師説:“讓學生逐句説説這篇文言文的意思,正好檢查課文是否讀懂了。”是呀,讀得懂,最好,讀不懂,我給予一些解釋,算是讓學生多理解幾個詞的意思也好,算是為高段的文言文教學滲透也好,想想就應是有益處吧?其實,追根究底,還是擔心課堂上

出岔子的心理在作怪而已。

人無完人,同樣,課也無完課,允許學生出岔子,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同思維的碰撞,在某種程度上,也督促老師去解決問題,沒有問題的出現,怎樣會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話雖簡單,但要做好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只能儘自己所能罷了。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六):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整體上是我在引導,學生透過閲讀來解決問題。存在的問題:概括主要資料時不夠放手。在讓學生説説課文的主要資料時,一開始我就出示提示,學生只要簡單地填一填,這樣不利於學生的語言概括潛力的提高。總結夸父追日的原因時學生的回答不夠概括,一方面是我的問題設置的不夠具體,沒有引導學生怎樣樣回答;另一方面,我沒有耐心下來,悉心引導,卻自己代替學生説,這樣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就應讓學生們先試着説一説,並從中進行方法上的指導,等學生説的不好或者説不出來時,再做提示,這樣“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才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自學潛力,才能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七):

課堂生成對於我來説還是個説不明道不清的問題。曾有人説:要讓學生很好的在課堂上生成,就要給學生一個好的預設,給學生一個明晰的方向。我把這稱為給“軸”生成。我在自己的課堂上也這麼去做,去追求,但學生的生成的資料絕對不會跑出我教師頭腦中預製的那幾個方案(這其中有我設計問題不到位的因素,也有學生思維不夠活躍的因素)。於是,我就想尋找另一個方式來讓學生生成。就是編一個筐,讓學生在這個筐裏裝資料,學生會往這個筐裏裝什麼,我就更難預設了,這要取決於學生的思維潛力了。我把這稱為給“筐”生成。但是,給“筐”生成,學生很容易把什麼東西都往“筐”裏裝,這樣就會生成很多無效資料。這次我上《夸父逐日》,我的預設是“筐”――給動畫找不足。於是學生就難以抓住本質,説一些動畫中不是中心的資料。要是我給“軸”――動畫中的夸父形象合理嗎?那麼學生在課堂上也許就能説到我想要他們説的上面去。但是為了實現我自己的從“思維”角度去設計課堂的想法,我還是選取了“筐”,因為我覺得社會總是紛繁複雜的,人要有從雜亂信息中搜索出有用信息的潛力。當然,我這次用了給“筐”生成,並不是説給“筐”生成就比給“軸”生成要好。我認為在不同的狀況之下需要選取不同的設計方式,不

能簡單的去説某種方式好,而另一種方式就不好。離開了目的去談手段,是沒有好處的。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八):

這篇短小的課文學習,一改之前教師講學生記筆記的方法。整體上是我在引導,學生透過閲讀來解決問題。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概括主要資料時不夠放手。在讓學生説説課文的主要資料時,一開始我就出示提示,學生只要簡單地填一填,這樣不利於學生的語言概括潛力的提高。總結夸父追日的原因時學生的回答不夠概括,一方面是我的問題設置的不夠具體,沒有引導學生怎樣樣回答;另一方面,我沒有耐心下來,悉心引導,卻自己代替學生説,這樣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就應讓學生們先試着説一説,並從中進行方法上的指導,等學生説的不好或者説不出來時,再做提示,這樣“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才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自學潛力,才能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九):

回想剛才的賽課,心中感慨良多,既有一抹亮色,也有一絲遺憾。這一抹亮色主要體此刻:

1、整個課堂,我注重了引導學生從初讀、解讀、誦讀、建構四個層面自主學習,相互探究,主要圍繞“理文意、品人物、悟情理”的教學思路開展,條理清晰,教學有序,較好地達成了知識,潛力,情感三維目標。

2、歌德曾説:“哪裏沒有興趣,哪裏就沒有記憶”,教學中我始終注重激發學生求學興趣,引用視頻設疑激趣導課;設計“翻譯王”賽,舉行“背書王”賽,突出了“疏通文意,熟讀成誦”這個教學重點;“合作探討,品人物,體驗反思,悟情理”中精心設計的5個問題,“神話共賞”中引進的課外神話《精衞填海》,課內外結合,有效地突破了“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題”這個教學難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勇於探索創新的意識。

3、著名教育家葉老先生説過:“凡為教者必期到達不教。”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受用終生。如指導學生採用圈點法抓關鍵詞“疏通文意”,引導學生按照文章思路進行記憶背誦,讓學生構成學習技能。

4、課件的精心設計和巧妙運用,較好地營造了融洽、民主、協商、對話的課堂教與學氣氛,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很好地輔助了教學,優化了課堂結構。

説罷亮色,最後談談一絲遺憾:

1、時間把握不夠好,有些前鬆後緊。

2、課堂調控靈活性不強,思考不夠成熟,受教案牽制,而教案上的語言又未全記得住,顯得有些慌亂而語言零碎了。

課雖完,思猶在,教學之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反思完畢,敬請各位不吝賜教!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十):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我這天所上課的篇目是《夸父追日》,它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神話。課文是根據《山海經·海外北經》的記載改編的,作者以大膽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使得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説充滿生活氣息,煥發出迷人的色彩。這篇課文透過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以神話的形式,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光明的嚮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弘揚了一種“勇者無懼”的精神。

本課談話導入引出學習的資料《夸父追日》,激發學生對神話的興趣。之後,質疑“夸父為什麼要追趕太陽?”指導朗讀:“每一天夜裏,太陽躲到哪裏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讓學生感悟夸父不怕困難,堅定信念的精神,為下文的理解和朗讀指導作好鋪墊.再以三個詞語貫穿着整篇課文,細細地品讀課文,從課文中體會感悟夸父的精神。本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複述課文,透過初讀,熟讀、感情朗讀多種形式,加深學生對課文資料的理解,為複述課文打下良好基礎。透過本課教學,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是在背誦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復述,複述較機械性。背誦是對原文必須不漏、不變的陳述,而複述能夠去掉一些無關緊要的詞句,能夠更改部分資料和表達方式。所以讓學生由機械性複述過渡到活用性複述,是我在以後教學中應去思考的問題。

在這一次準備公開課的過程中,深刻地體會到自己的語文素養,以及隨機應變的潛力還要提高。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會多看看課外書,重點多看一些教學有關的書籍,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水平。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十一):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每一天給學生上課,看到的是熟悉的面孔,用的是大同小異的教法,很少有激動的時候。這天,我試教《夸父追日》一課。課前,我從參考書上搜摘錄了《夸父追日》的古文:夸父日逐走,入日。渴,欲得,於河、渭。河、渭不足,北大。未至,道渴而死。其杖,化林。摘錄古文後,我逐字逐句地查字典,讀了五六遍,總算讀準了字音,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我選這篇古文的原意是想讓學生們學完了課文後,也來感受感受古人凝鍊的語言!本想運用最常用的教法,先指導學生朗讀完課文,然後設計一兩個牽引全文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訓練思維,深化課文,最後,在深化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但轉念一想,這天何不來一次大膽的嘗試,讓他們在學課文前先讀讀古文,不求理解得透徹與否,但求感受古文的滋味吧!想到那裏,我打開電腦,展示出《夸父追日》的古文,正準備給同學們示範朗讀一遍,然後再簡要地講一遍大致的意思。這時,有位同學舉起了手,還很興奮地説:“老師,我來讀!”他會讀嗎?我猶豫了一下,但立刻又想到課堂是學生的,就應由學生自己來決定怎樣去學習,就讓他讀一下吧!讀不好也沒關係,那樣不更能體現我的朗讀水平嗎?“好!請你來讀一讀!”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他竟一字一頓地讀來,十分標準而又略有些抑揚頓挫,真酷似古人的唱讀。我睜大了眼睛,不敢相信,這是我的學生嗎?我還從沒教過他們讀古文呢!我不由自主地豎起了大拇指,以前每次豎大拇指總是有點委屈自己以求鼓勵學生,可這一次竟是是那樣的自然,毫無半點矯作!

我趁熱打鐵,立刻請他領着同學們讀幾遍,全班同學有滋有味地讀起來,我也不自覺地加入了他們朗讀的行列。夸父的形象就好像站在我們面前,奮勇前行!

“同學們,我們來看看這篇古文的意思吧!”我已不能掩飾自己的高興。

“我來講,我來講!”某某同學立刻舉起了手,幾乎快伸到講台上來。我已不再懷疑孩子們的潛力,有力地點點頭:“行!我個性想聽你講!”

“第一句的意思是夸父嚮往光明,不喜歡黑暗,於是與太陽賽跑,想控制太陽為人類服務……”全班出現從未有過的寂靜。我聽着聽着,真想走上去抱住他説聲:“我的孩子們,我的孩子們!”此時我實在想不出什麼詞語來表達。做老師近十年了,習慣了內地課堂上的平靜,這天,在這天的課堂上最後找到了一種課堂的生命──讓孩子們自己展示潛力與知識,與學生一同享受教育的樂趣!

不知什麼時候,雙雙眼睛都盯着我,靜悄悄的。可能發現我在走神了,某某同學説:“老師,我講完了。”我忙從沉思中回過神來,“好啊!原先你們自己都會讀,也都懂了啊!此刻就這樣給我讀,讀出你們心中的感情來!”

立刻,教室裏出現了讀書奇景,聽那腔調,看那形象、我真想走過每個孩子時,都把他們抱一下。在充滿童稚的古韻聲中,我彷彿又和孩子們一齊回到了古代……夸父那不成功誓不罷休的氣魄顯此刻我眼前!

第一次,上課竟能讓我如此激動!在激動中,我和孩子們一齊感受生命,在激動中,我和孩子們一齊成長!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十二):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夸父追日》是一則趣味性很強的古老的神話故事,充滿了奇特得想象。故事講述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傳奇英雄夸父為了讓人們能時刻享受到太陽的亮光,決定把太陽搬到地上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最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學習此文,學生的興趣點會在何處呢?是在於夸父是英雄?還是感興趣於故事的神奇在哪裏?幾經研讀文本,推敲學生的心理,我認為:神話故事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就應是課文的精髓。學生閲讀的興趣點就應在故事的神奇之處。為此,我這樣進行本文的教學:

課堂以感受故事的神奇為線索,首先解題導入,談談讀了課題你明白了什麼?而後研讀故事,説説讀了這個故事後的感受,具體找找哪些句子描述十分神奇?最後深化理解,找到故事中最感人的句子,進一步認識神話人物“夸父”。

從神話故事的神奇處着眼,循着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的原需求出發,把對故事的認識和感受寓於讀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並逐漸的認識神話中的神奇人物——夸父,由衷地產生敬佩之情。這堂課的氣氛始終十分活躍,教學效果基本到達了預期的目的,我想主要是由於教師找準了學生對教材資料的興趣點,教學設計以生為本。同以往的教學相比,這堂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學生學習興趣極強,對課文探究深度遠遠超過平時。很久以來我一向不明白,我們的語文為什麼變得乾枯無趣了?此刻我明白了,事實上,是我們教學的主導思想存在問題。在當前閲讀教學中,我們大多時候仍然是“教師帶着教材走向學生”或者“教師帶着學生走向教材”,即使教師設計了許多巧妙的問題,但很大程度上,超多的預設代替了個體的生成,學生仍被教師牽着走。至於為什麼要這樣思考,課文為什麼這樣學,學生不得而知。

由此看來,如果我們能以學生的求知慾望和閲讀的興趣點為基點組織課堂,既不失教師的引領,又更能夠贏得學生的歡迎,更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