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愚公移山的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2W

愚公移山的故事(精品多篇)

愚公移山的故事 篇一

在冀州的南部,黃河的北岸,有兩座高山叫做太行和王屋,這兩座山佔地方圓七百哩,高有數萬尺,北山住着一位叫做愚公的老翁,他年紀已經將近九十歲了,他就住在這兩座高山的正對面。由於這兩座高山<>阻擋了往北的通道,無論進出都要繞很遠的路,愚公對這個情景十分的頭痛。

有一天他召集全家人一齊商量,他説:“我想和大家一齊盡力來剷平這兩座山,使這條路一向暢通無阻直到豫州南部,漢水南岸,大家覺得如何”家人紛紛表示贊同,可是愚公的妻子有點不以為然地潑冷水,説:“我看以您的力量連魁父這小小的山您都動不了了,你又能夠奈何得了太行和王屋這兩座高山嗎況且,我們要把那麼多土石堆到哪裏去呀”於是家人討論了一番,決定要將土石堆到渤海邊上、隱土的北面去。愚公就挑了三個比較能夠挑負重擔的子孫,跟着他一齊去鑿石頭、挖泥土,然後他們把挖下來的土石,用畚箕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一個大約七八歲的小孩,也蹦蹦跳跳的加入他們的行列,通常一個寒暑才能回家一趟呢。

河曲智叟看到愚公他們這麼辛苦,就譏笑他説:“你呀也太沒有自知之明,太自不量力了吧,你看你這麼大把年紀,又這麼一點點力氣,我看你連山上的一根草都毀不了啊,你怎能奈何得了那麼多土石呢”愚公長歎一聲回答他説:“唉,你的思想太頑固了,我看你連寡婦和弱小的孩子都還不如,我就是死了,我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孫子,這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可是這兩座山又不會長高,又不會長大,我有什麼好擔心挖不平他們的呢,”河曲智叟聽愚公這麼一説啞口無言。山神聽説了這件事情,他真的很擔心愚公要領着子孫這樣世世代代的挖下去,所以,他把這件事情報告了天帝。天帝明白以後,被愚公的堅毅所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兒子各揹負一座山,一座放到朔方的東邊(山西省的東部),一座放到雍州的南部(現今陝西、甘肅省一帶地區)。從此以後,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以九十歲的高齡都還有向不可能挑戰的雄心和毅力,人們此刻在鼓勵人家要勇於應對困難的挑戰,要有恆心、有毅力的時候,都會説,要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

愚公移山的故事 篇二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風呼呼的刮。“叮鈴鈴!叮鈴鈴!”一陣急促的鈴聲響起。

“今天我有事,你自己回家”。電話裏傳出媽媽温柔的聲音。聽到這句話,如五雷轟頂,我的心頓時忐忑不安,顫顫巍巍的回答:“哦……”放了學,我一步三回頭,快步的往家走。

這是我第一次黑夜時獨自回家,總覺得有人在身後跟着我,心裏怕怕的。。走着走着,我的肩膀被誰拍了一下,我驚恐不安的回頭,哦!原來是和我一同上課的同學,我責備到:“不要這樣,人嚇人會嚇死人的”。可惜我們回家的路不同,很快就分開了。風在我耳邊拂過,樹葉“沙沙沙”的聲音聽的一清二楚,我的耳朵變得十分靈敏,聽的到一點點細微的響動。我不禁加快了腳步

前面是條小巷子,小巷子很黑,沒有燈。“大步快走這樣可以快點穿過小巷。馬上就到家了!”我在心中暗自給自己加油打氣。當我穿過小巷一半的時候,突然竄出來一個黑影,我想:“壞了,遇到壞人了,跑!”三十六計跑為上計,我一口氣跑出巷子。黑影也在我身後朝另外一個方向走去。也許是同路是我自己嚇到自己了。走出黑漆漆的小巷,來到大街上,道路兩邊燈火通明,我也不那麼害怕了。走過這段路,家門口就在眼前。

看似簡單的回家之路卻像翻山越嶺般艱難,看來我還得多多向愚公精神學習,接着去挑戰生活中的更多“大山”。

《愚公移山》寓言故事 篇三

在山西省境內,而今聳立着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佔地700餘里,高逾萬丈,據説是從冀州與河陽之間遷徙而來。

那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已經快90歲了,他的家門正好面對着這兩座大山。由於交通阻塞,與外界交往要繞很遠很遠的路,極為不便。為此,他將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議解決的辦法。愚公提議:“我們全家人齊心合力,共同來搬掉屋門前的這兩座大山,開闢一條直通豫州南部的大道,一直到達漢水南岸。你們説可以嗎?”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贊同這一主張。

這時,只有愚公的老伴有些擔心,她瞧着丈夫説:“靠您的這把老骨頭,恐怕連魁父那樣的小山丘都削不平,又怎麼對付得了太行和王屋這兩座大山呢?再説啦,您每天挖出來的泥土石塊,又往哪兒擱呢?”兒孫們聽後,爭先恐後地搶着回答:“將那些泥土、石塊都扔到渤海灣和隱土的北邊去不就行了?”

決心既下,愚公即刻率領子孫三人挑上擔子,扛起鋤頭,幹了起來。他們砸石塊,挖泥土,用藤筐將其運往渤海灣。他家有個鄰居是寡婦,只有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也跳跳蹦蹦地趕來幫忙,工地上好不熱鬧!任憑寒來暑往,愚公祖孫很少回家休息。

有個住在河曲名叫智叟的人,看到愚公率子孫每天辛辛苦苦地挖山,感到十分可笑。他勸阻愚公説:“你也真是傻冒到家了!憑着你這一大把年紀,恐怕連山上的一棵樹也撼不動,你又怎麼能搬走這兩座山呢?”

愚公聽後,不禁長長地歎了一口氣。他對智叟説:“你的思想呀,簡直是到了頑固不化的。地步,還不如那位寡婦和她的小兒子哩!當然,我的確是活不了幾天了。可是,我死了以後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還會生兒子,這樣子子孫孫生息繁衍下去,是沒有窮盡的。而眼前這兩座山卻是再也不會長高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挖下去,還愁會挖不平嗎?”面對愚公如此堅定的信念,智叟無言以對。

當山神得知這件事後,害怕愚公每日挖山不止,便去稟告上帝。上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動了,於是就派兩個大力士神來到人間,將這兩座山給揹走了,一座放到了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部。從此以後,冀州以南一直到漢水南岸,就再也沒有高山擋道了。

這篇中國老百姓家喻户曉的寓言故事告訴人們:智叟孤立而靜止地看待愚公之老和太行王屋兩山之高,其實無“智”可言;而愚公能用發展眼光洞悉子孫無窮與山高有限,又怎麼能説是“愚”呢?要想幹成一番事業的人,就應像愚公那樣充滿信心,有頑強的毅力,不懼艱難險阻,堅持不懈地幹下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愚公移山的故事 篇四

古時候,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有兩座方圓七百里、高萬丈的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北山住着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名叫愚公,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座大山阻擋,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達南邊的豫州和漢水。

一天,他聚集全家人一起商量,説:“我們大家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王屋兩座大山,修一條直通豫州和漢水的大道,你們説好嗎?”

大家紛紛表示贊成。愚公的老妻提出了疑問:“以你們的力量,連一座小山都不能搬掉,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怎麼樣呢?再説,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裏去呢?”

大家説:“把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渤海邊,就可以了。”

第二天一大早,愚公帶着兒孫們開始挖山。他們用鑿子鑿,鋤頭鋤,用竹筐畚箕裝,把一堆堆的泥土和石塊挑到渤海邊上。愚公帶領家人移山的事,感動了許多人,鄰居寡婦有個七八歲孩子也來幫忙。

在黃河的轉彎處,住着一個老人名叫智叟。他知道愚公移山的`事,便制止愚公這樣做。他説:“你這樣做,太不明智了。憑你有限的晚年和你有限的精力,都不能動山的一絲一毫,又能把這麼多的泥土和石塊怎麼樣呢?”

北山愚公長長地歎了口氣,説:“你這個人很頑固,頑固得無法開導,還不如人家寡婦和小孩子。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這裏,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麼挖不平呢?”

智叟講不出道理,只好不説話。

當地的山神將愚公移山這件事報告了玉帝。玉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揹走。從此這裏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 篇五

傳説古時候,太形山(即今太行山)和王屋山都是冀州南面的山。這兩座大山之北,住着一個90歲的老頭子,大家叫他北山愚公,因為大山阻隔,出入要繞很遠的路,十分不便,於是愚公下定決心。必須要挖平這兩座大山。他把自我的想法告訴了子孫們,全家人都欣然同意了。於是愚公帶領他的子孫們開始了挖山,把挖出來的土運到很遠很遠的大海邊倒掉。這是多麼艱鉅的工作啊!可他們滿懷信心地堅持着幹,連鄰居小孩都來幫忙挖山。

有個叫智叟的老頭,聽説愚公每一天都在挖山,就走來教訓他:“你這個人真是太愚蠢了!以你這樣的殘年餘力,連山上的—殊小樹也動搖不了啊,還想把大山搬走”

愚公望着自以為是的智叟,長歎一聲,説:“你這個人真是不明事理啊!還比不上我們鄰居的小孩子呢!我也許不久就要死了,可是我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有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這山卻是挖一點就低一點,不會再增高的了,只要我們子子孫孫沒有窮盡,不停地挖下去,還怕這兩座大山挖不平嗎?”足智多謀的智叟,這回也無話可答了。

山神聽到愚公的話,害怕他這樣無休止的挖下去,就連忙報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決心和毅力所感動,就命令山神把太形、王屋兩座大山分別搬到朔東和雍南去了。

課下註解: 篇六

1方 方七百里【指面積】 方其遠出海門【正當】

2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竟】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3固 汝心之固【頑固】 吾義固不殺人【本來】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鞏固 】

4亡 今亡亦死【逃走】 河曲智叟亡以應【通“無”,沒有】

5其 懼其不已也【代詞,他】 其如土石何【助詞,加強反問語氣】 帝感其誠【他】 其妻獻疑【他的】

6之 以君之力【的】 雖我之死【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告之於帝【代詞,這件事】

7且 年且九十(將近) 且焉置土石(況且)

8焉 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哪裏】 始一反焉【加強語氣】

9而 面山而居【表修飾】 何苦而不平【表承接】而山不加增【錶轉折】

愚公移山的原文及翻譯 篇七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