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夕節的來歷及習俗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3W

七夕節的來歷及習俗多篇

七夕節習俗 篇一

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

緙絲七夕乞巧圖軸,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樑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其實宋朝稍晚以後的磨喝樂,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緻。磨喝樂的大小、姿態不一,的高至三尺,與真的小孩於相上下。製作的材料則有以象牙雕鏤或用龍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樂的裝扮,更是極盡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繪木雕為欄座,或用紅砂碧籠當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寶石來裝飾,一對磨喝樂的造價往往高達數千錢。

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襬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裏,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麼,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準時都到主辦的家裏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織女星座,默唸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誌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兑水洗頭髮,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係。

婦女洗髮

婦女七夕洗髮,也是特別的習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例如湖南湘潭地區《攸縣誌()》:“七月七日,婦女採柏葉、桃枝,煎湯沐發。”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發。這項習俗,大約和七夕“聖水”的信仰有關。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淨的神聖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聖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裏的聖水淨髮,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説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結紮巧姑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紮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七夕節的習俗 篇二

韓國的七夕風俗跟中國的有一些不同。在七夕那天,各個家庭都擺着麥煎餅和今年第一次收穫的水果,女人們在醬缸台上擺着井華水祈求家人長壽,祈求家庭平安無事。而且,韓國有些地方在那天也祭拜,舉行祈求豐收的田祭。在中部地方有“迎接七夕”的風俗,這是一種讓巫婆祈求子女安然無恙的儀式。

另外,到了七月,是炎熱天氣逐漸消失的時期,也是農家繁忙的農活結束後等秋收的時期,少許過着清閒的時間。所以過了陰雨季節後的這時候,農家有着把夏天陰雨季節期間的潮濕衣服和書拿出來曬乾的風俗,這名叫曬書曝衣,所以,這天各家各户的院子都堆滿了拿出來曬的衣服和各種書籍。在《東國歲時記》上記載着七月七日在家曬衣服,按照拿出來曬的衣服和書的數量就能看出生活得好或者不好。

在崔南善的《朝鮮常識》中記載着,七夕是原來中國的習俗傳到了韓國,恭愍王(高麗第31代王)跟蒙古王后一起祭拜牽牛(牛郎)和織女星,並在那天把俸祿給百官們。到了朝鮮王朝在宮廷裏擺宴會,給儒生們實行節日製的科舉。

在多樣化的生活和價值觀的變化中,今日的七夕風俗只是演變成用牽牛(牛郎)和織女的傳説給充滿童心的世界增添一個夢想而已。現在的韓國年輕人對傳統七夕關注的也並不多,他們只會藉着這一天的機會在一起約會、吃飯、互送禮物。

七夕節的習俗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温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説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説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着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裏,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説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説:“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説:“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志》説:“齊武帝起層城觀,7月7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説:“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説:“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曬書曬衣

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鑑於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裏。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有乖乖的遵命回朝。

還有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鬱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説新語》卷二十五説,七月七日人人都會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着,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

而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幹什麼,他説:“未能免俗,聊復爾耳!”由這幾則小故事看來,就知道當時七夕曬書、曬衣的風俗有多盛了。

婦女洗髮

婦女七夕洗髮,也是特別的習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例如湖南湘潭地區《攸縣誌》:“七月七日,婦女採柏葉、桃枝,煎湯沐發。”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發。這項習俗,大約和七夕“聖水”的信仰有關。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淨的神聖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聖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裏的聖水淨髮,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説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七夕節習俗 篇三

拜七姐

根據介紹,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在道滘每當七月初六,鄉村各處人家和廟宇都會自制各式手工藝品,備好鮮花、生果、貢案供人往觀賞、祈福。在這户人家有姨家中,也迎來了大批的市民。今年已經70多歲的有姨告訴記者,這台貢案已經擺了十幾年,每年都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元素,為了迎接這個節日,她和其他“巧婆”們從3月份開始做準備了,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讓更多的年輕人瞭解和傳承道滘的傳統文化。

擺貢案

目前該鎮各村的民間老藝人正積極製作特色貢案,迎接“乞巧節”的到來。今年76歲、連續5年奪得貢案評比第一的周金洪老人與老伴,代表望東村以奧運蔬菜基地為主題,製作了一台長7米、寬2米的特色貢案。這台貢案所採用的材料均來自生活中廢舊物品或現有的材料。據老人透露,屆時貢案除了有各種形態逼真的藝術品外,奧運蔬菜將以真身出現在貢案上。目前,大部分村製作的貢案已經基本成形。活動舉辦期間,該鎮將專門派出評委團為21台特色貢案進行評比。

在民間老藝人們準備貢案的同時,望牛墩鎮的孩子們則以另一種歡快的方式迎接七夕的到來。據瞭解,該鎮七夕“非遺”傳承人——65歲的陳杰芳和78歲的黃研老人,以講座的形式將乞巧文化送進校園。

除了“拜七姐”、“拜董永”等傳統習俗外,東莞部分鎮街今年還利用這個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辦起了相親大會,用相親的方式為青年尋找真愛。

20xx年七夕當天,一個主題為“攜手龍鳳,尋找真愛”的大型相親活動在全國首個4A級婚慶主題旅遊景區鳳崗龍鳳山莊影視度假村隆重舉行。在活動現場,主辦方掛出了相親人員的基本信息,方便活動參與者瞭解心儀對象,除此之外,單身男女還可以在現場邀請心儀對象走上舞台,共同參與趣味十足的互動遊戲,加深對彼此的認識和了解。在活動的緣分速配環節,相親人員還勇敢地對心儀對象進行告白。

經過互動遊戲和現場表白等環節後,最終有20對單身男女在現場成功牽手,他們不僅獲得了進一步交往的機會,還獲得了主辦方提供的泰國六天五夜遊等相關禮品。有機會找到另一半,還有獎品拿,這讓參與相親活動的青年男女開心不已。

七夕節的習俗乞巧 篇四

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鑑於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裏。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有乖乖的遵命回朝。

還有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鬱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説新語》卷二十五説,七月七日人人都會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着,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

而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幹什麼,他説:“未能免俗,聊復爾耳!”由這幾則小故事看來,就知道當時七夕曬書、曬衣的風俗有多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