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于謙《石灰吟》原文 譯文 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73K

于謙《石灰吟》原文 譯文 賞析(精品多篇)

教師範讀,初步感知 篇一

1、教師朗讀,提出要求:認真傾聽老師的朗讀,關注老師讀書的節奏、停頓、語氣的變化。

2、聽着老師的朗讀你是不是也有躍躍欲試的衝動呢?放開來,自由讀讀吧!

3、指名讀。老師有兩個低得不能再低的要求:1、能讀下來。2、聲音響亮地放開來讀。

教師及時的評價:

(1)讀下來了,而且還超越了老師的要求,謝謝你打響了頭跑。

(2)符合要求,恭喜過關。

(3)他試圖在尋找一種讀詩的感覺,這種大膽嘗試的精神值得肯定。

4、教師範讀。之後師生互換讀。

5、指名讀。教師評價:有板有眼。已經不是在讀字了,而是在讀詩了。

6、集體齊讀。

譯文 篇二

石灰石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裏開採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氣節留在人世間。

原文 篇三

《石灰吟》

明代: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萬鑿一作:萬擊)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渾不怕一作:全不怕)

《石灰吟》創作背景 篇四

相傳有一天,于謙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吟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烈火焚燒之後,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于謙深有感觸,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據説此時于謙的才十二歲,他寫下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日後的人生追求。

賞析/鑑賞 篇五

這是一首託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旳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旳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旳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旳襟懷和崇高旳人格。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閒”。“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閒”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徵着志士仁人無論面臨着怎樣嚴峻旳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閒。第三句“粉身碎骨”。“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旳精神。至於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旳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説是于謙生平和人格旳真實寫照。

註釋: 篇六

(石頭)只有經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採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翻譯/譯文 篇七

(石頭)只有經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採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教學過 程 篇八

一、回顧導入。

師:前兩節課,我們讀了王冕的《墨梅》和鄭燮的《竹石》,感受了梅與竹的美好形象,也體會了詩人的崇高品質。讓我們再來背背這兩首詩。

交流:這兩首詩有什麼共同點?(借物喻人,詩言志)

師:今天我們要讀的《石灰吟》,也是一首借物喻人,來表述自己志向的詩。知道“吟”的意思(吟誦)這位詩人是于謙,課前預習後瞭解到他的哪些資料?

普通石灰又有什麼可以吟誦呢?于謙又要借石灰來表達怎樣的胸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