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歸納【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6W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歸納【精品多篇】

七年級上冊生物複習資料 篇一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6、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病毒除外)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藉助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攝像機、錄音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要全面、細緻和實事求是。

二、調查的步驟

①明確調查目的;②確定調查對象;③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④調查記錄;⑤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⑥撰寫調查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瞭解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

一、生物與環境的關係

1、生物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間,還包括存在於它周圍的各種影響因素。

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佈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生態因素可分為兩類:

(1)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係,還有競爭關係、合作關係、寄生關係

2、探究的過程: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制定計劃4、實施計劃5、得出結論6、表達和交流

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的例子(P.17)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影響和改變着環境。

二、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温度

3、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生態系統中在一般情況下數量的應該是生產者。

4、食物鏈和食物網:

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於吃與被吃的關係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

★★★★★

①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②食物鏈的起始環節是生產者,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動物;

③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

④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積累的越多。

5、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説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的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三、生物圈是的生態系統

1、生物圈的範圍:

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4、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P.30)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七年級上冊生物複習資料 篇二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地球的大小:半徑:6371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3、地球儀: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兩極、赤道)

4、緯線:

緯線特點:緯線長短不一,赤道最長,向南北兩極逐漸縮短;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緯線是一個完整的圓。

緯度:0°—90°;0°緯線為赤道,赤道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用字母S表示。

5、經線:

經線特點:

所有經線一樣長;

經線都指示南北方向;

經線是一個半圓。

經度:0°—180°;0°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0°經線以西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

6、低中高緯的劃分:南北半球,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7、東西半球的劃分:

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

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

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為界;

8、能在地球儀上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轉:

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

地球自轉週期:一天(24小時);

自轉中心:地軸。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產生了晝夜更替和時間的差異。

10、地球的公轉:

公轉中心:太陽;方向:自西向東;週期:一年;公轉軌道:橢圓。

地理意義:產生了季節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第二章:地圖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線段式、數字式

2、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3、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4、比例尺越大,表示的範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範圍越大,內容越簡單。

5、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圖,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有指向標的地圖,用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經緯網的地圖,用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6、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要記住常用的圖例)

7、註記:地圖上,用來説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

8、海拔(絕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等高線:在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點的連線。

9、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較緩。

10、由等高線的特點判斷地形:

鞍部:兩側的等高線比較高。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山頂: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

第三章: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陸面積比例:海洋71%,陸地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圖上準確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佈。

3、 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北美洲:白令海峽。

亞洲、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亞洲、非洲:蘇伊士運河。

4、陸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類。

5、在地形圖上能找出喜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亞馬孫平原。

6、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7、閲讀大洲地形圖,判斷大洲的地形大勢。

8、板塊構造學説:地球表層的巖石圈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的邊緣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1、天氣: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風雨、冷熱、陰晴等),天氣是短時間的,經常變化的。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是長時間的,比較穩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氣符號。

3、氣温是指大氣的温度,單位是℃,測定方法用温度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