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歸納(推薦16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2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6篇《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歸納》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歸納》相關的範文。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歸納(推薦16篇)

篇1: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

第一章機械運動

常考點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另一個物體位置改變(關鍵抓住五個字“位置的變化”)

2.運動的描述

參照物:描述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選定的標準物體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選不同的參照物,對運動的描述可能不同

3.運動的分類

勻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保持不變;變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改變。

4.比較快慢方法:時間相同看路程,路程長的快;路程相同看時間,時間短的快

5.速度(常考點)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公式:v=s/t

單位:m/s、km/h;關係:1m/s=3.6km/h;1km/h=1/3.6m/s

6.勻速直線運動

特點:任意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與時間路程變化無關

7.描述運動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義:反映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快慢

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測量

原理:v=s/t

工具:刻度尺、秒錶

需測物理量:路程s;時間t

注意:一定説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時間)

八年級年級上冊期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一、温度

1、定義:温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單位:

①國際單位制中採用熱力學温度.

②常用單位是攝氏度(℃)規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為0度,沸水的温度為100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攝氏度某地氣温-3℃讀做:零下3攝氏度或負3攝氏度

③換算關係T=t+273K

3、測量——温度計(常用液體温度計)

①温度計構造:下有玻璃泡,裏盛水銀、煤油、酒精等液體;內有粗細均勻的細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勻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③分類及比較:

分類

實驗用温度計

寒暑表

體温計

用途

測物體温度

測室温

測體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體

水銀煤油(紅)

酒精(紅)

水銀

特殊構造

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使用方法

使用時不能甩,測物體時不能離開物體讀數

使用前甩可離開人體讀數

④常用温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温度;並認清温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使用時:温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温度計的示數穩定後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温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練習:◇温度計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變化相同時,體積變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細的目的是:液體體積變化相同時液柱變化大,兩項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讀數準確.

篇2:八年級物理知識點上冊

八年級年級上冊期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一、温度

1、定義:温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單位:

①國際單位制中採用熱力學温度.

②常用單位是攝氏度(℃)規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為0度,沸水的温度為100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攝氏度某地氣温-3℃讀做:零下3攝氏度或負3攝氏度

③換算關係T=t+273K

3、測量——温度計(常用液體温度計)

①温度計構造:下有玻璃泡,裏盛水銀、煤油、酒精等液體;內有粗細均勻的細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勻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③分類及比較:

分類

實驗用温度計

寒暑表

體温計

用途

測物體温度

測室温

測體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體

水銀煤油(紅)

酒精(紅)

水銀

特殊構造

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使用方法

使用時不能甩,測物體時不能離開物體讀數

使用前甩可離開人體讀數

④常用温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温度;並認清温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使用時:温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温度計的示數穩定後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温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練習:◇温度計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變化相同時,體積變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細的目的是:液體體積變化相同時液柱變化大,兩項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讀數準確.

二、物態變化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及吸熱放熱情況: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義:物體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

食鹽、明礬、奈、各種金屬

熔化圖象:

熔化特點:固液共存,吸熱,温度不變熔化特點:吸熱,先變軟變稀,最後變為液態

温度不斷上升.

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温度.

熔化的條件:⑴達到熔點.⑵繼續吸熱.

②凝固: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凝固圖象:

凝固特點:固液共存,放熱,温度不變凝固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硬、最後

凝固點:晶體凝固時的温度.成固體,温度不斷降低.

同種物質的熔點凝固點相同.

凝固的條件:⑴達到凝固點.⑵繼續放熱.

八年級物理期末複習知識點

第1節力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包括使運動的物體靜止、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使物體速度的大小、方向發生改變;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物理學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學中通常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在受力物體上沿着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在同一圖中,力越大,線段越長。有時還在力的示意圖旁邊用數值和單位標出力的大小。

4、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後者對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説,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力不能脱離物體而存在。

第2節彈力

1、物體受力時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原來的形狀的特性叫做彈性。物體變形後不能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叫做塑性。

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就不能完全復原。

彈力是物體由於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2、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測力計。

彈簧測力計原理:彈簧受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彈簧測力計結構:彈簧、掛構、指針、刻度牌、外殼。

彈簧測力計使用:使用前:①觀察它的量程(測量範圍),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過它的量程。②觀察分度值,即認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檢查它的指針是否指在“0”刻度,測量前應該把指針調節到指“0”的位置上。

測量時:注意防止彈簧指針卡住,沿軸線方向用力。

讀數時:視線與刻度面垂直。

第3節重力

1、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它們之間的關係是G=mg。

符號的意義及單位:G——重力——牛頓(N)

M——質量——千克(kg)

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應用:重垂線

4、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做重心。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

物理學習方法技巧

一、學好物理的重要性

1、物理是一門基礎科學,他揭示了事物發生和發展的客觀規律,在我們生活當中會遇到自然現象,那麼這些現象是怎樣發生的呢?我們可以應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對這些現象進行解釋,比如説為什麼天上能夠下雨,而又什麼又會下雪?冬天的時候家裏的窗户上為什麼會有霧氣或是結冰?學習了物理我們就能夠解釋這些現象。

2、物理學和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和廣泛的應用。比如説,我們家家都用電,那麼電怎麼來的呢?家裏有電燈,冰箱,電視等等電器,還有開關,插座,他們之間是怎麼連接的?為什麼有時候會跳閘呢?為什麼有的電器很耗電呢?只有我們學習了物理才能瞭解這些知識,並且將它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3、學好物理可以使我們正確並深刻的認識我們身邊的事物,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比如當我們要裝卸貨物時,我們可以利用簡單機械-斜面將貨物搬到車上,這樣可以省力。又比如汽車輪胎上有花紋可以增大摩擦,而自行車輪軸要加潤滑油是為了減小摩擦,這些都是我們利用物理知識幫助我們提高生活質量的例子。

二、怎樣學好物理

1、首先要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俗話説,興趣是的老師,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物理的學習。有的同學認為物理很難,越學越覺得自己對物理失去了興趣,這時候要學好物理就有一定難度了,所以我們首先要保持、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那麼怎麼提高呢?首先要帶着求知的渴望進入物理的世界。物理學習是一個探求未知的過程。要懷着好奇和求知來學習物理。把日常生活中那些有趣的現象用物理的知識解釋,慢慢就會發現物理學習的樂趣。然後在平時的閲讀中發現物理的奧妙。我們一直都聽説的一個故事,牛頓在樹下,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翻開久遠的歷史,看看科學家們的奮鬥史,看看巨人的智慧。尤其是物理課本,那些公式不會再是枯燥的記憶,你要探求其中的奧妙。對於推理過程等等,你都要仔細琢磨。最後我們應該明白學習物理並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也不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它更加不是老師、家長給我們的任務。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習它可以解釋生活中的種種現象,它是有用的,而且離我們也並不是很遙遠,對這些現象的分析研究,會使我們感覺物理不是書本上的條條框框,而是生動有趣的。

篇3:八年級物理知識點上冊

八年級上學期物理知識點總結蘇科版

常見的測量工具有:刻度尺、量筒、天平、停表、電流表、温度計。

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1米等於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時間所傳播的距離。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1分米=0.1米

1dm=0.1m

1釐米=0.01米

1cm=0.01m

1毫米=0.001米

1mm=0.001m

1微米=0.000001米

1um=0.000001m

誤差:即使測量的方法正確,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不可避免地會有些差異,這個差異叫做誤差。

體積的測量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0.001立方米

1立方厘米=0.000001立方米

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做摩擦起電。

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正電荷——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為正電荷;

負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為負電荷。

中和——如果讓兩個帶等量的異種電荷的物體相互接觸,物體將恢復成不帶電的中性狀態,這種現象叫做正負電荷的中和。

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

常見的導體有哪些?

所有的金屬、人體、石墨、大地以及各種酸、鹼、鹽的水溶液是常見的導體;

常見的絕緣體有哪些?

玻璃、塑料、橡膠、陶瓷、油等是常見的絕緣體。

什麼條件下絕緣體會變成導體?

在一般情況下不導電的玻璃,當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也會變成導體。乾燥的木頭不導電,潮濕的木頭卻能導電。因此,平時要注意保持電器絕緣部分的乾燥,以防止發生漏電和觸電事故

電流: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在物理學中,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電源——能持續供給電流的裝置叫做電源。

用電器——利用電流進行工作的器件叫做用電器。

要使電流通過燈泡,必須用導線把乾電池和燈泡連接起來,形成一個迴路。為了隨時能控制燈泡的發光和熄滅,還必須安裝電鍵(開關)。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總結北師大版

電磁繼電器揚聲器

1、繼電器是利用低電壓、弱電流電路的通斷,來間接地控制高電壓、強電流電路的裝置。實質上它就是利用電磁鐵來控制工作電路的一種開關。

2、電磁繼電器由電磁鐵、銜鐵、簧片、觸點組成;其工作電路由低壓控制電路和高壓工作電路兩部分組成。

3、揚聲器是把電信號轉換成聲信號的一種裝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體、線圈和錐形紙盆構成。

電動機

1、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電流方向、磁感線方向有關。

2、電動機由轉子和定子兩部分組成。能夠轉動的部分叫轉子;固定不動的部分叫定子。

3、當直流電動機的線圈轉動到平衡位置時,線圈就不再轉動,只有改變線圈中的電流方向,線圈才能繼續轉動下去。這一功能是由換向器實現的。換向器是由一對半圓形鐵片構成的,它通過與電刷的接觸,在平衡位置時改變電流的方向。實際生活中電動機的電刷有很多對,而且會用電磁場來產生強磁場。

4、電動機構造簡單、控制方便、體積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被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和各種產業中。它在電路圖中用M表示。電動機工作時是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非常實用的八年級物理學習方法

一、興趣和堅持

物理是很有趣的,伴隨着有趣的演示實驗和動手實驗,一個個意想不到的現象吸引你走入深奧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時候,老師為了講清某一物理規律或物理情景,考慮到知識的整體性和邏輯性,經常會進行大段講解。這是理解較高層次的知識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課堂氣氛可能不象國小時那樣“熱烈”,隨着學習的深入,物理的簡潔美、邏輯美、對稱美、統一美等更高層次的魅力就會吸引你欲罷不能,對這一過程同學們應該有思想準備,同時自己要儘快養成這種嚴謹的思維習慣和分析問題的方法。

學習是個苦差事,三分鐘熱度人人都有,難在讓堅持成為一種習慣。

二、理解和記憶

經常見到身邊的某位同學考試時填空、計算題都對,就是選擇題一錯一連串,原因何在?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而這正是學習物理的首要任務、重中之重。什麼才算是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標準是對每個概念和規律都能回答出“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怎麼用”等問題,例如“浮力”的概念,我們要搞清楚“浮力是什麼?”“浮力怎麼樣計算”“為什麼物體會受浮力”“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等等;對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識,要能記住和説出他們的聯繫和本質區別,突出要素,抓住關鍵。而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記憶才會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三、主動和獨立

身心處於積極主動狀態的同學,能夠在課前主動預習,發現自己學習的困難點,課堂上注意力集中,大腦要高速運轉,對老師提出的一些問題,要自己去考慮,主動發言,不要等老師去“灌輸”。在學習中要善於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學會對知識進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雜亂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將它變成自己的東西。

一定要獨立完成作業。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説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熟能生巧,這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四、觀察和思考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善於觀察和思考是物理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學們要學會有目的的觀察,就是在做實驗之前,聽清楚老師講的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採用什麼儀器,儀器如何放置,實驗怎麼做,觀察什麼現象。還要認真思考實驗結論、過程中有哪些不完善之處,怎麼解決或改進,實驗誤差來源於哪裏如何減小誤差等等。長此以往,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五、錯題本(好題本)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每到期末考試前,大部分之前學過的內容都忘了,再怎麼翻課本也無濟於事?每當卷子發下來,總是遺憾地感慨“這題我會啊,怎麼考試時就這麼馬虎?”心理學研究發現,這些事情不是真的遺忘了,而是找不到從大腦中有效提取的路徑和線索,這就需要我們建立錯題本或者叫好題本,主要記錄“易錯題”、“難點題”、“典型題”、“好題”,定期或考前翻一翻,一定會大幅有效提升你的考試成績。

仔細想想,你花了一個多小時去考試,又花了很多時間讓老師改卷和聽老師講評,實際上真正對你的學習有意義的只是那丟掉的十分,明白了這一點,你還會輕視錯題本嗎?錯(好)題本使你的複習極具針對性,是物理取得優異成績的捷徑。

學無定法,更具體地、更有效的學習方法需要同學們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摸索、總結,別人的學習方法再好,也要通過自己去實踐內化,才能變為自己的東西。方法對了,堅持就能成功。

篇4: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

1、機械運動:

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為運動。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運動。

2、參照物

(1)研究機械運動,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看是以哪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看這個物體與參照物的位置關係。當一個物體相對於參照物位置發生了改變,我們就説這個物體是運動的,如果位置沒有改變,我們就説這個物體是靜止的。

(3)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的,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物體的運動,其結果可能不相同。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車上的乘客,選擇地面作為參照物時,他是運動的,若選擇他坐的座椅為參照物,他則是靜止的。對於參照物的選擇,應該遵循有利於研究問題的簡化這一原則。一般在研究地面上運動的物體時,常選擇地面或者相對地面靜止的物體(如房屋、樹木等)作為參照物。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也就是説,運動是絕對的。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則是相對於參照物而言的,這就是運動的相對性。

4、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一般按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1)選擇恰當的參照物。

(2)看被研究物體相對於參照物的位置是否改變。

(3)若被研究物體相對於參照物的位置發生了改變,我們就説這個物體是運動的。若位置沒有改變,我們就説這個物體是靜止的。

5、知道比較快慢的兩種方法

(1)通過相同的距離比較時間的大小。(2)相同時間內比較通過路程的多少。

2、速度

(1)物理意義: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定義:速度是指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速度計算公式:v=s/t。注意公式中各個物理物理量的含義及單位以及路程和時間的計算。

(4)速度的單位①國際單位:米/秒,讀做米每秒,符號為m/s或m·s—l。②常用單位:千米/小時,讀做千米每小時,符號為km/h。③單位的換算關係:1m/s=3.6km/h。

(5)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①物體沿着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對於勻速直線運動,雖然速度等於路程與時間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卻與路程和時間無關,因為物體的速度是恆定不變的,無論通過多遠的路程,也不管運動多長時間。

②運動方向不變、速度大小變化的直線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對於變速直線運動可以用平均速度來粗略的地描述物體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時間的運動快慢。

③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v=s/t,式中,t為總時間,s為路程。

④正確理解平均速度: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變速運動的平均的快慢程度,它實際是把複雜的變速運動當作簡單的勻速運動來處理,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B、由於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在不斷變化,因此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路程,物體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談到平均速度,必須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時間的平均速度,否則,平均速度便失去意義。

篇5: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

基礎知識梳理

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2長度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其他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二、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標尺的零刻度線是否磨損、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三、運動的快慢

1、物體運動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時間內,物體經過的路程越長,它的速度就越快;物體經過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

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在物理學中,為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採用“相同時間比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將物體運動的路程除以所用時間。這樣,在比較不同運動物體的快慢時,可以保證時間相同。 計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時間——秒(s);v——速度——米/秒(m/s)

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符號為m/s或m·s—1,交通運輸中常用千米每小時做速度的單位,符號為km/h或km·h—1,1m/s=3.6km/h。v=S/t,變形可得:s=vt,t=S/v。

2、快慢不變,沿着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變速運動的快慢用平均速度來表示,粗略研究時,也可用速度的公式來計算,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

3、描述運動的快慢

平均速度 定義:描述做變速運動物體在某一段路程內(或某一段時間內)的快慢程度 物理意義:反映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快慢。

公式: v=s/t

四、測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讀數:表中小圓圈的數字單位為min2、測量原理:平均速度計算公式v=S/t。

聲現象

一、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1、課本P13圖1.1—1的現象説明: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用手按住發音的音叉,發音也停止,該現象説明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

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0m/s。環境保護的角度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3、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4、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二、聲的利用可以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

篇6: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

第一章機械運動

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的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長度的單位換算時,小單位變大單位用乘,大單位換小單位用除

3、正確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2)使用時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測長度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損的零刻度線,如因零刻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為零刻線的,切莫忘記最後讀數中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4、正確記錄測量值: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1)只寫數字而無單位的記錄無意義(2)讀數時,要估讀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誤差不能避免,能儘量減小,錯誤能夠避免是不該發生的

減小誤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另外,選用精密儀器,改進測量方法也可以減小誤差

6、特殊方法測量

(1)累積法如測細金屬絲直徑或測張紙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運動描述

1、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這就是説運動是絕對的,我們平常説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於另一個物體(參照物)而言的,所以,對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

2、參照物研究機械運動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1)參照物並不都是相對地面靜止不動的物體,只是選哪個物體為參照物,我們就假定物體不動

(2)參照物可任意選取,但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對靜止

兩個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或它們之間的位置不變,則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4、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5、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在勻速直線動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速度公式:v=St

(4)速度的單位:國際單位:m/s 常用單位:km

6、平均速度做變速運動的物體通過某段路程跟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之比,叫物體在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求平速度必須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7、測平均速度原理:v=s/t測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計時器)

第二章聲現象

一、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人靠聲帶振動發聲、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考裏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絃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鍾考鍾振動發聲,等等);不是所有物體振動發出的聲音都能被人耳聽到。

2、振動停止,發生停止;但聲音並沒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

3、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軟木除外);

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交談;

3、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

4、聲速:物體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的計算公式是v=;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三、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裏,人耳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如:高山的回聲,夏天雷聲轟鳴不絕,北京的天壇的迴音壁)

1、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教師裏聽不見老師説話的回聲,狹小房間聲音變大是因為原聲與回聲重合);

2、回聲的利用:測量距離(車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離);

四、聲音的特性包括: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是赫茲,振動物體越大音調越低;)

2、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強;聽者距發聲者越遠響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體的音調、響度儘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卻一定不同;(辨別是什麼物體法的聲靠音色)

注意:音調、響度、音色三者互不影響,彼此獨立;

五、超聲波和次聲波

1、人耳感受到聲音的頻率有一個範圍:20Hz~20000Hz,高於20000Hz叫超聲波;低於20Hz叫次聲波;

2、動物的聽覺範圍和人不同,大象靠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颱風、海嘯都要產生次聲波;

六、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噪聲:(1)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噪聲;(2)從環保的角度上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2、樂音: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有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

3、常見噪聲來源:飛機的轟鳴聲、汽車的鳴笛聲、鞭炮聲、金屬之間的摩擦聲;

4、噪聲的等級:表示聲音強弱的單位是分貝。

符號dB,超過90dB會損害健康;0dB指人耳剛好能聽見的聲音;

5、控制噪聲:

(1)在聲源處較弱(安消聲器);

(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植樹,隔音牆)

(3)在人耳處減弱(戴耳塞)

七、聲音的利用

1、超聲波的能量大、頻率高用來打結石、清洗鐘錶等精密儀器;超聲波基本沿直線傳播用來回聲定位(蝙蝠辨向)製作(聲納系統)

2、傳遞信息(醫生查病時的“聞”,打B超,敲鐵軌聽聲音等等)

3、聲音可以傳遞能量(飛機場幫邊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聲説話,一音叉振動,未接觸的音叉振動發生)

第三章物態變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來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注:熱的物體我們説它的温度高,冷的物體我們説它的温度低,若兩個物體冷熱程度一樣,它們的温度亦相同;我們憑感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一般不可靠;

2、攝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單位是攝氏度,用符號“℃”表示;

(2)攝氏温度的規定:把一個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規定為0℃;把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温度規定為100℃;然後把0℃和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篇7: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

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歸納

1.聲音的發生和傳播

發生體在振動——實驗;聲音靠介質傳播——介質:一切固液氣;真空不能傳聲

聲速——空氣中聲速(約340m/s);一般的,固體中速度>液體中速度>氣體中速度;聲音速度隨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聲——回聲所需時間和距離;應用

計算——和行程問題結合

2.音調、響度和音色

客觀量——頻率(注意人聽力範圍和發聲範圍)、振幅

主觀量——音調、響度(高低大小的含義);影響響度的因素:振幅、距離、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發聲體本身決定

3.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噪聲——物理和生活中的噪聲(物理-不規則振動,生活-影響工作、學習、休息的聲音);噪聲等級:分貝(0dB-剛引起聽覺);減小噪聲方法(聲源處、傳播過程中、人耳處);四大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噪聲污染)

1.光源——火把、蠟燭、電燈、恆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線傳播

光的直線傳播——條件(均一);可在真空中傳播;現象(激光準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樹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長度單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線共面;分居兩側;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敍述順序要符合因果關係)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條光線都符合反射定律(現象解釋:拋光的金屬表面、平靜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鏡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圖5-40;應根據現象回答)

4.平面鏡

平面鏡成像——規律(等距、等大、正立、虛像);能看見(看不見)像的範圍;潛望鏡

5.作圖——按有關定律做圖

1.光的折射

折射——定義(……方向一般發生變化);折射規律(三線共面、兩側、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敍述順序要符合因果關係);現象解釋(水中的魚變淺、水中筷子彎曲、海市蜃樓等)

2.光的傳播綜合問題

注意區分折射和反射光線;注意區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鏡

透鏡中的名詞——主光軸、光心、焦距、焦點(測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鏡、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會聚光線”和“使光線會聚”的區別:“會聚光線”是能聚於一點的光線,“使光線會聚”是光線經過凸透鏡後比原來接近主光軸)

透鏡的原理——多個三稜鏡組合;光線在透鏡的兩個表面發生折射

變化了的凸透鏡——玻璃球、盛水的圓藥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問題

4.凸透鏡成像

三條特殊光線(過光心-方向不變;平行於主光軸-過光心;過光心的光線-平行於主光軸);像距/像的大小/虛實/正倒和物距的關係;像移動的快慢(依據:光路圖);實際應用

1.温度計

温度計——常見温度計的測温物質、原理、量程(體温計: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體温計構造及使用(縮口部分;甩體温計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後果-隻影響測低温)、温度計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選擇);校正温度計;讀數(一般地,讀數時不能離開物體)

温標——攝氏温標、熱力學温標及換算;絕對零度;常見温度

2.物態變化

熔化和凝固——實驗裝置(水浴加熱);常見晶體、非晶體;熔點、凝固點;圖象

汽化——蒸發;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沸騰實驗裝置;蒸發和沸騰的聯繫、區別(都是汽化;劇烈程度、發生條件等);酒精燈的使用(可參照化學相關內容)

液化——兩種途徑(降温一定可使氣體液化;壓縮可能使氣體液化)

昇華和凝華——實例

3.物態變化中的熱量傳遞

吸熱——固→液→氣(即使温度不變也有熱量的傳遞);放熱——氣→液→固

4.其他

現象解釋——例:P3圖0-3、紙鍋燒水、“白氣”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發和昇華)、樟腦等;電冰箱原理;物態變化中的熱量計算;注意名詞的寫法(汽、氣;溶、融、熔;化、華;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電路

1.摩擦起電 兩種電荷

靜電——電荷種類的判斷;驗電器結構(P45圖);電量(單位:庫侖C)

物質微觀結構——原子結構(可與化學中原子概念對照);摩擦起電原因(核外電子的轉移)

2.電路相應概念

電流(及方向:正電荷移動方向);電源;導體、絕緣體;串聯、並聯;電路中的自由電荷及運動方向;電路圖;通路、斷路及短路;常見電路(樓道電路;電冰箱電路:第一冊P60圖4-18)

等效電路的判斷——先去除電流表/電壓表(電流表:短路;電壓表:斷路)再做判斷

1.各個物理量(I、U、R、P)的定義、單位(單位符號)及含義、換算

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選擇、串並聯、正負極、能否直接接電源兩端)及其構造

2.電阻的測量(基本方法及變化);影響電阻的因素;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及使用(P94圖7-7);變阻箱的使用及讀數(P95圖7-9、7-10;電位器);滑動變阻器的變形(如P101圖7-19)

3.歐姆定律及變形(注意物理意義)

4.串並聯電流、電壓、電阻公式(注意條件。如串聯時功率和電阻成正比,並聯時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適用於純電阻電路,求熱量時適用於一切電路)

常用結論(各比例式;當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化時,電路中各物理量的變化情況-注意推導順序)

5.電功——W=UIt=UQ;電能表及利用電能表測功率(P130);

電器銘牌;電冰箱工作時間係數(P130)

6.電學計算——①畫等效電路圖(幾個狀態畫幾個圖);②按串聯、並聯找等量關係和比例關係;③求解(注意電流、電壓、電功率均應取同一狀態下的值)

八年級上冊物理學習方法

1、三個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

2、獨立做題。要獨立地,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更要有一定的質量,有一定的難度。

3、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題目不論難易都要儘量畫圖,有的可以畫草圖,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係。

4、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或儘量少走神。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複習、鞏固。

八年級上冊物理學習技巧

1、死記硬背: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課文必須熟悉,知識點必須記得清楚。至少達到課本中的插圖在頭腦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記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頁還是右頁,它是講關於什麼知識點的,演示的是什麼現象,得到的是什麼結束,並能進行相關擴展領會。

2、獨立做作業: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説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會的題目搞會,並進行知識擴展識記,會收穫頗豐。

篇8: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

簡單機械和功

1.槓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叫槓桿。

2.什麼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1)支點:槓桿繞着轉動的點(o)

(2)動力:使槓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槓桿轉動的力(F2)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3.槓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寫作:F1L1=F2L2或寫成。這個平衡條件也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槓桿原理。

4.三種槓桿:

(1)省力槓桿:L1>L2,平衡時F1

(2)費力槓桿:L1F2。特點是費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槓,理髮剪刀等)

(3)等臂槓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

5.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實質是個等臂槓桿)

6.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要費距離.(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槓桿)

7.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着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1.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計算:功(W)等於力(F)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s)的乘積。(功=力×距離)

3.功的公式:W=Fs;單位:W→焦;F→牛頓;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等於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説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長是斜面高的幾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螺絲、盤山公路也是斜面)

6.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計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單位時間(t)裏完成的功(W),叫功率。

計算公式:。單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篇9: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

機械能和內能

1.一個物體能夠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能量)。

2.動能: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3.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4.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5.重力勢能: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

6.物體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

7.彈性勢能: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具的能。

8.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9.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機械能=動能+勢能)單位是:焦耳

10.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

方式有:動能重力勢能;動能彈性勢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大量利用的機械能有風能和水能。

1.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內能。(內能也稱熱能)

2.物體的內能與温度有關:物體的温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內能就越大。

3.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4.改變物體的內能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方法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5.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

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大。

6.物體吸收熱量,當温度升高時,物體內能增大;

物體放出熱量,當温度降低時,物體內能減小。

7.所有能量的單位都是:焦耳。

8.熱量(Q):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熱量。(物體含有多少熱量的説法是錯誤的)

9.比熱(c):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

10.比熱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質的體積、質量、形狀、位置、温度的改變而改變,只要物質相同,比熱就相同。

11.比熱的單位是:焦耳/(千克?℃),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

12.水的比熱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每千克的水當温度升高(或降低)1℃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焦耳。

13.熱量的計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熱量,單位是焦耳;c是物體比熱,單位是:焦/(千克?℃);m是質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後來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

1.熱值(q):1千克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叫熱值。單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燒放出熱量計算:Q放=qm;(Q放是熱量,單位是:焦耳;q是熱值,單位是:焦/千克;m是質量,單位是:千克。

3.利用內能可以加熱,也可以做功。

4.內燃機可分為汽油機和柴油機,它們一個工作循環由吸氣、壓縮、做功和排氣四個衝程。一個工作循環中對外做功1次,活塞往復2次,曲軸轉2周。

5.熱機的效率:用來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熱機的效率。的熱機的效率是熱機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

6.在熱機的各種損失中,廢氣帶走的能量最多,設法利用廢氣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篇10: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

機械運動知識點總結

1.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長度的主單位是米,用符號:m表示,我們走兩步的距離約是 1米,課桌的高度約0.75米。

3.長度的單位還有千米、分米、釐米、毫米、微米,它們關係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釐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確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測量時,尺要沿着所測長度,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3).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 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5.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

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儘量減少,而不能消除,常用減少誤差的方法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6.特殊測量方法:

(1)累積法:把尺寸很小的物體累積起來,聚成可以用刻度尺來測量的數量後,再測量出它的總長度,然後除以這些小物體的個數,就可以得出小物體的長度。如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測量一張紙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圖:(a)測硬幣直徑; (b)測乒乓球直徑;

(3)替代法:有些物體長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測量的,就可用其他物體代替測量。如(a)怎樣用短刻度尺測量教學樓的高度,請説出兩種方法?

(b)怎樣測量學校到你家的距離?(c)怎樣測地圖上一曲線的長度?(請把這三題答案寫出來)

(4)估測法:用目視方式估計物體大約長度的方法。

7. 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8. 參照物:在研究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或者説被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參照物.

9.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

10. 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這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11. 速度:用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體指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公式:v=s/t

速度的單位是:米/秒;千米/小時。1米/秒=3.6千米/小時

13.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運動。

14.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用總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可得物體在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説的速度多數情況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據速度、時間可求路程:s=vt:

16. 人類發明的計時工具有:日晷→沙漏→擺鐘→石英鐘→原子鐘。

篇11: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

透鏡及其應用知識點總結

1.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

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後的透鏡,它對光線有發散作用,所以也叫發散透鏡。

3.光心:透鏡的中心位置,通過透鏡光心的光線不會發生偏折。

4.主光軸:過光心使透鏡對稱的虛線。

5.焦點: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會聚到另一側的點,此點叫焦點。凸透鏡有兩個對稱的焦點。

6.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凸透鏡兩個焦距相等。

7.照相機成像特點:照相機鏡頭為凸透鏡,成縮小、倒立的實像。

8.投影儀成像特點:投影儀鏡頭為凸透鏡,成放大、倒立的實像。

9.放大鏡成像特點:放大鏡為凸透鏡,成放大、正立的虛像(條件:物距在小於焦距)。

10.

凸透鏡成像:(1)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f

(2)物體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f

11. 凸透鏡成像規律記憶方法:

“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物體實像同向跑,物距像距定大小。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12.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凸透鏡),視網膜相當於照相機內的膠片。

13.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鏡;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鏡。

14.近視眼、遠視眼成像以及矯正:“近前遠後,近凹遠凸”

15.望遠鏡能使遠處的物體在近處成像,其中伽利略望遠鏡目鏡是凹透鏡,物鏡是凸透鏡;開普勒望遠鏡目鏡物鏡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長,目鏡焦距短)。

16.顯微鏡的目鏡物鏡也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短,目鏡焦距長)。成正立、放大的虛像。例如:放大鏡。

篇12: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

光現象知識點總結

1. 光源: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 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條件:孔要足夠小特點:倒立、相似、與小孔形狀無關

3.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米/秒。

4.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鏡面反射 VS 漫反射:鏡面反射:平行光照射到光滑界面時,反射光線依然平行。

漫反射: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界面時,反射光線向四面八方散開。

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鏡成像特點:(1)平面鏡成的是虛像;(2) 像與物體大小相等;(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4)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另外,平面鏡裏成的像與物體左右倒置。

7. 實像:由光線匯聚而成;虛像:一種視覺感覺,並不是由實際光線匯聚而成。

8.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3)增大視覺空間。

9.平面鏡在生活中使用不當會造成光污染。

10. 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凸鏡,發散光線)和凹面鏡(凹鏡,匯聚光線),它們都能成像。具體應用有:車輛的後視鏡、商場中的反光鏡是凸面鏡;手電筒的反光罩、太陽灶、醫術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鏡是凹面鏡。

11. 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12. 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着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13. 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的。

14.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15.不可見光包括有:紅外線和紫外線。特點:紅外線能使被照射的物體發熱,具有熱效應(如太陽的熱就是以紅外線傳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線最顯著的性質是能使熒光物質發光,另外還可以滅菌。

篇13: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光

1.聲音的發生和傳播

發生體在振動——實驗;聲音靠介質傳播——介質:一切固液氣;真空不能傳聲

聲速——空氣中聲速(約340m/s);一般的,固體中速度>液體中速度>氣體中速度;聲音速度隨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聲——回聲所需時間和距離;應用

計算——和行程問題結合

2.音調、響度和音色

客觀量——頻率(注意人聽力範圍和發聲範圍)、振幅

主觀量——音調、響度(高低大小的含義);影響響度的因素:振幅、距離、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發聲體本身決定

3.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噪聲——物理和生活中的噪聲(物理-不規則振動,生活-影響工作、學習、休息的聲音);噪聲等級:分貝(0dB-剛引起聽覺);減小噪聲方法(聲源處、傳播過程中、人耳處);四大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噪聲污染)

1.光源——火把、蠟燭、電燈、恆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線傳播

光的直線傳播——條件(均一);可在真空中傳播;現象(激光準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樹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長度單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線共面;分居兩側;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敍述順序要符合因果關係)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條光線都符合反射定律(現象解釋:拋光的金屬表面、平靜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鏡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圖5-40;應根據現象回答)

4.平面鏡

平面鏡成像——規律(等距、等大、正立、虛像);能看見(看不見)像的範圍;潛望鏡

5.作圖——按有關定律做圖

1.光的折射

折射——定義(……方向一般發生變化);折射規律(三線共面、兩側、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敍述順序要符合因果關係);現象解釋(水中的魚變淺、水中筷子彎曲、海市蜃樓等)

2.光的傳播綜合問題

注意區分折射和反射光線;注意區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鏡

透鏡中的名詞——主光軸、光心、焦距、焦點(測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鏡、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會聚光線”和“使光線會聚”的區別:“會聚光線”是能聚於一點的光線,“使光線會聚”是光線經過凸透鏡後比原來接近主光軸)

透鏡的原理——多個三稜鏡組合;光線在透鏡的兩個表面發生折射

變化了的凸透鏡——玻璃球、盛水的圓藥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問題

4.凸透鏡成像

三條特殊光線(過光心-方向不變;平行於主光軸-過光心;過光心的光線-平行於主光軸);像距/像的大小/虛實/正倒和物距的關係;像移動的快慢(依據:光路圖);實際應用

1.温度計

温度計——常見温度計的測温物質、原理、量程(體温計: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體温計構造及使用(縮口部分;甩體温計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後果-隻影響測低温)、温度計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選擇);校正温度計;讀數(一般地,讀數時不能離開物體)

温標——攝氏温標、熱力學温標及換算;絕對零度;常見温度

2.物態變化

熔化和凝固——實驗裝置(水浴加熱);常見晶體、非晶體;熔點、凝固點;圖象

汽化——蒸發;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沸騰實驗裝置;蒸發和沸騰的聯繫、區別(都是汽化;劇烈程度、發生條件等);酒精燈的使用(可參照化學相關內容)

液化——兩種途徑(降温一定可使氣體液化;壓縮可能使氣體液化)

昇華和凝華——實例

3.物態變化中的熱量傳遞

吸熱——固→液→氣(即使温度不變也有熱量的傳遞);放熱——氣→液→固

4.其他

現象解釋——例:P3圖0-3、紙鍋燒水、“白氣”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發和昇華)、樟腦等;電冰箱原理;物態變化中的熱量計算;注意名詞的寫法(汽、氣;溶、融、熔;化、華;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電路

1.摩擦起電 兩種電荷

靜電——電荷種類的判斷;驗電器結構(P45圖);電量(單位:庫侖C)

物質微觀結構——原子結構(可與化學中原子概念對照);摩擦起電原因(核外電子的轉移)

2.電路相應概念

電流(及方向:正電荷移動方向);電源;導體、絕緣體;串聯、並聯;電路中的自由電荷及運動方向;電路圖;通路、斷路及短路;常見電路(樓道電路;電冰箱電路:第一冊P60圖4-18)

等效電路的判斷——先去除電流表/電壓表(電流表:短路;電壓表:斷路)再做判斷

1.各個物理量(I、U、R、P)的定義、單位(單位符號)及含義、換算

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選擇、串並聯、正負極、能否直接接電源兩端)及其構造

2.電阻的測量(基本方法及變化);影響電阻的因素;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及使用(P94圖7-7);變阻箱的使用及讀數(P95圖7-9、7-10;電位器);滑動變阻器的變形(如P101圖7-19)

3.歐姆定律及變形(注意物理意義)

4.串並聯電流、電壓、電阻公式(注意條件。如串聯時功率和電阻成正比,並聯時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適用於純電阻電路,求熱量時適用於一切電路)

常用結論(各比例式;當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化時,電路中各物理量的變化情況-注意推導順序)

5.電功——W=UIt=UQ;電能表及利用電能表測功率(P130);

電器銘牌;電冰箱工作時間係數(P130)

6.電學計算——①畫等效電路圖(幾個狀態畫幾個圖);②按串聯、並聯找等量關係和比例關係;③求解(注意電流、電壓、電功率均應取同一狀態下的值)

八年級物理學習方法

勤於動手,多做物理實驗

普朗克説:“物理定律不能單靠‘思維’來獲得,還應致力於觀察和實驗。”對於國中學生來説,正是拓展思維、培養理性思維的重要時期,通過演示和實驗能提高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實驗技能,增強實驗動手能力,培養自主實驗的意識。

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們理解實驗原理,有助於對課本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學生們的興趣,拉近學生們和物理的距離,讓學生們覺得物理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減少對物理學習的恐懼和牴觸情緒。

實驗並不一定要都在課堂上做,那樣時間可能也不會允許。老師可以安排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實驗讓學生們回家完成。比如可以讓學生自己回家去做的實驗有:測量鹽水和糖水的凝固點,往熱水瓶裏倒水音調的變化,敲擊含有不同體積水的同一瓶子音調的變化,用一張紙蓋住裝滿水的杯子倒置水不會流出。

八年級物理學習技巧

一、應降低起點,從頭開始。

我們要轉變概念,不要認為國中物理好,高中物理就一定會好。國中物理的知識比較膚淺,只要動動腦筋就能學會,在加上通過大量的練習,反覆強化訓練,對物理的熟練程度也會提升,物理成績也會穩步提高。可以這麼説分數高並不代表學得好。要想學好高中物理,就需要同學們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加上好的學習方法,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所以我們要轉化觀念,踏實的學習,穩中求進!

二、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

興趣是思維的動因之一,興趣是強烈而又持久的學習動機,興趣是學好物理的潛在動力。培養興趣的途徑很多,從學生角度:應注意到物理與日常生活、生產、現代科技密切聯繫,息息相關。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物理現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識,如:説話時,聲帶振動在空氣中形成聲波,聲波傳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動,產生聽覺;喝開水時、喝飲料時、鋼筆吸墨水時,大氣壓幫了忙;走路時,腳與地面間的靜摩擦力幫了忙,行走過程中就是由一個個傾倒動作連貫而成;淘米時除去米中的雜物,利用了浮力知識;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處變彎折;閃電的形成等等。

有意識地在實際中聯繫到物理知識,將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使我們明確:原來物理與我們聯繫這樣密切,這樣有用。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老師角度:應通過生動的學生熟悉的實際事例、形象的直觀實驗,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規律,使學生感受到物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結合教材內容,高中物理向學生介紹物理髮展史和進展情況以及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看到物理的用處,明確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的應用;根據教材內容,經常有選擇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形象生動的物理典故、趣聞軼事和中外物理學家探索物理世界的奧妙的故事;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強的問題等等。老師從這些方面下功夫,也可以使學生被動地對物理產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激情。

篇14: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

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

一、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的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um)、

納米(nm)換算: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um;1um=103

nm長度的單位換算時,小單位變大單位用乘,大單位換小單位用除3、正確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2)使用時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測長度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損的零刻度線,如因零刻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為零刻線的,切莫忘記最後讀數中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4、正確記錄測量值: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1)只寫數字而無單位的記錄無意義;(2)讀數時,要估讀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誤差

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誤差不能避免,能儘量減小,錯誤能夠避免是不該發生的

減小誤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另外,選用精密儀器,改進測量方法也可以減小誤差6、特殊方法測量

(1)累積法:如測細金屬絲直徑或測張紙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二、簡單的運動

1、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這就是説運動是絕對的,我們平常説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於另一個物體(參照物)而言的,所以,對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2、參照物:研究機械運動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1)參照物並不都是相對地面靜止不動的物體,只是選哪個物體為參照物,我們就假定物體不動(2)參照物可任意選取,但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對靜止:兩個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或它們之間的位置不變,則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4、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5、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在勻速直線動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3)速度公式:v=S/t

(4)速度的單位:國際單位:m/s;常用單位:km/h;1m/s=3.6km/h

6、平均速度:做變速運動的物體通過某段路程跟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之比,叫物體在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求平速度必須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時間內的平均速度7、測平均速度:

原理:v=s/t;測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計時器)

三、聲現象

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並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音。2、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波,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2)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或者聲源與障礙物的距離不小於17m。(2)低於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3)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遠。

4、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5、響度: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音色: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7、噪聲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於噪聲。樂音是指發聲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悦耳動聽的聲音就叫做樂音。8、聲間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聲環境中,會影響聽力。9、噪聲減弱的途徑: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四、熱現象

1、温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温度

2、攝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規定為0度,把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温度規定為100度。3、温度計

(1)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

(2)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3)使用:使用温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計做到以下三點:

①温度計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不能夠碰到容器的底部和側壁。②待示數穩定後再讀數。

③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麪上表面相平,温度計仍與待測物體緊密接觸。4、體温計,實驗温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別

體温計:玻璃泡上方有縮口,量程:35—42℃,分度值:0.1℃;使用方法:①離開人體讀數,②用前需甩實驗温度計:量程:—20—100℃;分度值:1℃;使用方法: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也不能甩。寒暑表:量程:—30—50℃;分度值:1℃;使用方法:同上。

5、熔化和凝固: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6、熔點和凝固點

(1)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2)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點;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點;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

(3)晶體熔化的條件:①温度達到熔點②繼續吸收熱量。(4)晶體熔化的特點:①温度不變②繼續吸收熱量。

7、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8、蒸發現象

(1)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2)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温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3)作用:蒸發吸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製冷作用。9、沸騰現象

(1)定義: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2)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温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3)液體沸騰的特點:①温度不變②繼續吸收熱量。

(4)沸點與氣壓的關係: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10、液化: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方法:(1)降低温度;(2)壓縮體積。好處:體積縮小便於運輸。作用:液化放熱(生活中的“白氣”、霧、露、水管“冒汗”、液氫、液氧、液化石油氣等屬於液化現象)

11、升化和凝化現象

(1)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昇華,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2)日常生活中的昇華和凝華現象(冰凍的濕衣服變幹、碘、冰雕變小、“乾冰”的舞台效應屬於昇華;冬天看到霜、雪、冰晶、冰花、窗花、霧凇等屬於凝華)11、昇華吸熱,凝華放熱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分類:自然光源,如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生了彎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於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皮影戲”、“立竿見影”等

5、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並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並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界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三線共面);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法線居中);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兩角相等)理解:

(1)由入射光線決定反射光線,敍述時要“反”字當頭

(2)發生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處:入射點;結果:返回原介質中(3)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度

8、兩種反射現象

(1)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界面反射後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

(2)漫反射:平行光經界面反射後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鏡對光的作用:(1)成像(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的距離相等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

12、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八年級上冊物理學習方法

學習期間,在課堂中的時間很重要。因此聽課的效率如何,決定着學習的基本狀況,提高聽課效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課前預習能提高聽課的針對性。預習中發現的難點,就是聽課的重點;對預習中遇到的沒有掌握好的有關的舊知識,可進行補缺,新的知識有所瞭解,以減少聽課過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動性,有助於提高課堂效率。預習後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識與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維水平,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2、聽課過程中要聚精會神、全神貫注,不能開小差。全神貫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這“五到”,精力便會高度集中,課堂所學的一切重要內容便會在自己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保證聽課過程中能全神貫注,不開小差。上課前必須注意課間十分鐘的休息,高中物理不應做過於激烈的體育運動或激烈爭論或看小説或做作業等,以免上課後還氣喘噓噓,想入非非,而不能平靜下來,甚至大腦開始休眠。所以應做好課前的物質準備和精神準備。

3、特別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老師講課開頭,一般是概括前節課的要點指出本節課要講的內容,是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繫起來的環節,結尾常常是對一節課所講知識的歸納總結,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本節知識方法的綱要。

4、作好筆記。筆記不是記錄而是將上述聽課中的重點,難點等作出簡單扼要的記錄,記下講課的要點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創新思維的見解。以便複習,消化。

5、要認真審題,理解物理情境、物理過程,注重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堅持下去,就一定能舉一反三,提高遷移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年級上冊物理學習技巧

1、三個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

2、獨立做題。要獨立地,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更要有一定的質量,有一定的難度。

3、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題目不論難易都要儘量畫圖,有的可以畫草圖,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係。

4、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或儘量少走神。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複習、鞏固。

篇15: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

八年級上冊物理整理知識點

第一章:走進物理世界

1、物理學史研究光、熱、力、聲、電等形形色色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

2、觀察和實驗是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來源

3、長度測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長度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常用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長度測量結果的記錄包括準確值、估計值和單位。

5、誤差: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別叫誤差。誤差產生的原因:①與測量的人有關;②與測量的工具有關。任何測量結果都有誤差,誤差只能儘量減小,不能絕對避免;但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減小誤差的方法:①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②採用更合理的測量方法;

③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6、測量時間的工具是秒錶,時間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秒,符號是s;常用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是 1h=60min lmin=60s

7、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指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第二章:聲音與環境

1、產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就停止;振動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2、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在介質中是以波的形式傳播;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氣體中傳播最慢。15℃的空氣中聲音傳播速度為340m/s。

3、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耳感覺到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的高低跟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2)響度: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響度的大小跟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跟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4、頻率的高低決定音調的高低;振幅的大小決定聲音的響度。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符號是Hz,人能感受到的聲音頻率範圍是20Hz~20000Hz。人們把低於20Hz的聲音叫次聲,高於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超聲的應用有:超聲波粉碎結石、聲納探測潛艇、魚羣,B超檢查內臟器官。

5、樂音與噪聲:

樂音:悦耳動聽、使人愉快的聲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噪聲:使人們感到厭煩、有害身心健康的聲音;是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人們用分貝來劃分dB聲音的強弱的等級。

6、控制噪聲的三個途徑是:吸聲、隔聲、消聲;即在聲源處、在傳播途徑和在接收處控制。

7、聲的利用:(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如漁民利用聲納探測魚羣

(2)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如某些霧化器利用超聲波產生水霧

8、回聲:聲音在傳播途徑中遇到礙物被返射回去的現象,叫回聲。如回聲比原聲到達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們區分開,否則回聲會與原聲混在一起會加強原聲。利用“雙耳效應”可以聽到立體聲。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光的傳播

1、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如太陽、螢火蟲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種均勻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生活中應用光的直線傳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隊瞄準等。

八年級上冊物理學習方法

1、細讀書,多設問,培養自學能力

教材的閲讀,主要包括課前閲讀,課堂閲讀和課後閲讀。

(1)課前閲讀,有的放矢.根據課本內容的不同,結合課文中提出的問題,邊讀邊想.如閲讀“功”這一節,可列出如下提綱:①物理學上“做功”的含義是什麼?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説的“做工”有什麼不同?②做功必須具備哪兩個必要因素?有哪幾種情況不做功?⑧做功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計算做功的多少?④功的單位是什麼?通過閲讀,對新課內容有一個粗略的瞭解,弄清知識點,找出重點、難點,作出標記,以便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解時突破,攻克難點。

(2)課堂閲讀,就是在進行新課的過程中閲讀,對於那些重點知識(概念、規律等)要邊讀邊記.對於關鍵的宇、詞、句、段落要用符號標誌,只有抓住關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準確掌握所學的知識.如閲讀“重力的方向”時關鍵是“豎直”.閲讀“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課文時,抓住“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和“總保持”.精讀細摳,明確概念、規律的內涵和外延.在閲讀時,若遇疑難,要反覆推敲,為什麼這樣説,能不能那樣説?為什麼?弄清其原團究竟.

(3)課後閲讀,結合課堂筆記,在閲讀的基礎上勤總結、歸納.新課結束或學完一章後,結合課堂筆記去閲讀,及時複習歸納,把每節或每章的知識按“樹結構”或以圖表形式歸納,使零碎的知識逐步系統化、條理化.通過歸納,可以把學過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網,結成體.以便加深現解,使知識得到昇華.

2、細觀察,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學習物理獲得感性認識的源泉,也是學習物理學的重要手段.國中階段主要觀察物理現象和過程,觀察實驗儀器和裝置及操作過程,觀察物理圖表、教師板書等.

(1)觀察要有主次

如在觀察水的沸騰時,要圍繞下列問題觀察:沸騰前氣泡發生的位置、氣泡大小、多少,温度計的讀數怎樣變化?沸騰時觀察氣泡的變化,温度計的讀敷是否有變化?停止沸騰時,温度是否變化?……

(2)觀察要有步驟

複雜的物理現象,應按照一定的步驟,一步步地仔細觀察.如在”研究液體的壓迎”實驗中,可按以下步驟進行:(1)首先要觀察所使用的壓強計,用手指擠壓壓強計盤上的橡皮膜,觀察金屬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壓強時,u形管兩邊液麪出現的高度差,壓強越大,液麪的高度差也越大.(2)將水倒人燒杯中,將壓強計的金屬盒放入水中,觀察u形臂兩邊液麪是否出現高度差,報據觀察判斷水的內部是否存在壓強?(3)改變橡皮膜所對方向,再觀察u形管兩邊的液麪,根據觀察判斷水是否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其大小有什麼關係?(4)保持金屬盒所在的深度不變,使橡皮膜朝上、胡下、朝各個側面,比較同一深度,水向各個方向的壓強有什麼關係?(5)將金屬盒放人不同深度,水的壓強隨深度增加怎樣改變?(6)觀察在同一深度清水的壓強和鹽水的壓強是否相同?

(3)觀察時要思考

如在引入“牛鋇第一運動定律”前做有關演示時,當觀察了同一高度處的小車從斜面上分別經過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時運動的距離越來越遠後,要認真思考:小車在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大小跟什麼有關?當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受摩擦力很小時,運動的距離很大嗎?當小車在光滑的平面上(無阻力)運動時,運動的距離將有多遠?經過觀察、思考、推理後,加深對定律的理解.

八年級上冊物理學習技巧

(1)立足課堂,夯實基礎。課堂是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主陣地,只有把握課堂,抓牢“雙基”,學習必要的方法,才會有拓展、提高的可能。

(2)注重探究過程,學習研究方法。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學習物理要注重科學探究的過程,對於每一個實驗探究不僅要知道怎樣做,而且要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並能對探究過程和結果作出適當的評估;除了學習物理知識,還應學習相關的研究方法,如:轉化法,控制變量法,對比法,理想實驗推理法,歸納法、等效法、類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3)強化訓練,提高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課外適當做一些補充練習是消化、鞏固所學知識,拓展提高的一種較為有效的措施。在解題過程中注意培養、提高審題能力。

(4)優化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如遇到學習的難點、疑點,由於九年級階段的學習較為緊張,不能花很多的時間去慢慢“磨”,應做好標記,跟同學討論,最好求得老師的解答,理解過程,掌握方法。

(5)歸納概括、串前聯後,形成綜合能力。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必要的歸納總結,並將新學的知識和前面的內容聯繫起來,注意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做到前後貫通。如學習功率的概念時可以對照已經學過的速度概念進行綜合思考。

(6)規範解答,注意細節。“規範”在考試中主要體現在簡答題、作圖題、計算題中。歷年會考中,因解答不規範而失分的情況屢見不鮮。

篇16: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

槓桿

①定義: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着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是槓桿。

②支點:槓桿繞着轉動的點。

③動力:使槓桿轉動的力。

④阻力:阻礙槓桿轉動的力。

⑤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⑥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浮力與壓強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 cm3。

2. 1m3水的質量是1t,1cm3水的質量是1g。

3.利用天平測量質量時應”左物右碼"。

4.同種物質的密度還和狀態有關(水和冰同種物質,狀態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力、減小受力面積。

6.液體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7.連通器兩側液麪相平的條件:同一液體、液體靜止。

8.利用連通器原理的應用:船閘、茶壺、回水管、水位計、自動飲水器、過水涵洞等。

9.大氣壓現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試驗、鋼筆吸水、抽水機等。

10.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托裏拆利實驗測出了大氣壓強的值。

11.浮力產生的原因: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壓力的合力。

12.物體在液體中的三種狀態:漂浮、懸浮、沉底。

13.物體在漂浮和懸浮狀態下:浮力 = 重力。

14.物體在懸浮和沉底狀態下:V排= 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適用於氣體,浮力的計算公式:F浮=ρ氣gV排也適用於氣體。

光的傳播知識點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像是倒立的實像(樹陰下的光斑是太陽的像)

(2)取直線:激光準直(挖隧道定向);整隊集合;射擊瞄準;

(3)限制視線:坐井觀天(要求會作有水、無水時青蛙視野的光路圖);一葉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時月球在中間;月食時地球在中間)。

3、光線:常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