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春節習俗有哪些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7W

春節習俗有哪些通用多篇

過年的週記 篇一

過年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我的老家——乾縣。

到了老家,我第一件事是去鄰居玉蘭花家玩,這個名字很怪吧,其實,她叫王小蘭。

正月十二日,我和玉蘭花在院子裏玩打雪仗,玉蘭花從地上抓起一小塊雪,揉成一個圓圓的小雪球,身我砸來,當然,我也用一小塊雪做成小雪球向她砸去,啊呀!我忘了帶手套,真冷呀。算了,不帶也沒事,正當我回過頭時,一塊雪球砸過來,弄的我滿臉都是雪,氣的我也猛咂她,可我每次都失手,而且她把咂成了個大雪人,她還哈哈大笑。

過了一會,她感覺渾身上下都是冰的,大家可別告訴她,其實我不砸她的頭,我專門砸她的身子,不一會兒,我也把她砸成了一個大雪人。我一看,她全身上下都是雪,就像是從麪缸裏鑽出來的一樣,我也不由的哈哈大笑起來。

不好了,玉蘭花發脾氣了,快跑啊,她發不脾氣可不得了,急了一個磚頭就會向你頭上砸去,要不就拿個菜刀追着你滿院子跑,上一次,跳皮筋沒加她,她就拿個磚頭來砸我,幸虧我跑得快,否則頭上不起個大包才怪,看,她又來了,我得跑了,再見!

過年是高興的,也非常有樂趣的。

春節習俗有哪些 篇二

春節,古稱元旦、朔旦、正旦,是農曆新年之始。所以,過春節又叫過年。春節是我國民間最盛大的節日,在新會、開平、台山、恩平、鶴山五邑僑鄉,流傳着許多春節美俗和趣聞,使離鄉別井的遊子歷久不能忘懷。

謝灶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俗稱小年夜,灶君要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職了。他忙碌了一整年,保佑各家各户灶火不斷,飲食平安,人們為了表示感謝,給他餞行,叫做謝灶。謝灶的供物有:清水、白米各一碗,這是表明灶君與這家人關係一清二白,如果灶君徇私,此二物帶回天上時就會變黑。幾棵帶尾葉的甘蔗,甘蔗有節,用作灶君登天的梯子;甘蔗有尾,祈求做事善始善終,有頭有尾。此外,還有炒米餅、炒米碾、柑、桔、紅糖和一封利是。有些人家還備有一匹紙馬和一套黑紙袍、靴,給灶君代步和參見玉皇大帝時穿着。灶君不識字,怕他彙報時講漏講錯了話,還得為他準備一份《灶君疏》。這《疏》既然由這家人代筆,自然是隱惡揚善,盡揀好話寫了。也有圖省方便的,到街上買一張預先印好“疏”的黃紙代替。祭拜後把供品放在米缸裏,叫做“責缸”。到了團年當晚,還得“接灶”,把灶君接回來,與家人一起團年。

掃屋掃屋又叫作掃塵,“塵”與“陳”同音,古時稱“掃陳”,含有掃蕩妖邪,除舊佈新之意。五邑風俗,謝灶之後,除夕之前,家家户户,屋裏屋外,都要洗掃乾淨,叫做掃屋。一般是先洗曬被褥衣服,後洗擦傢俱雜物,除塵、刷灰水、洗地,沖洗溝渠,清理禽窩畜舍,最後把拉圾集中搬走。這實際是一年一度的清潔衞生總動員,預防疾病的大行動,應該大力弘揚的美俗。

團年團年就是全家團聚過年的意思,離鄉遊子,非迫不得已,都要在除夕前趕回家來。團年大多在年三十晚進行,也有擇日提前的。團年前,貼起用紅紙書寫的神祗、春聯、橫額、單語,叫作“揮春”。春聯內容要要求切合自家身份,或表達美好的願望;橫額、單語大多寫上:新春大吉、萬事勝意、出入平安、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貨如輪轉、財源廣進、龍馬精神等吉祥句子。團年當日,殺雞殺鴨,擺滿美酒蔬果肉食,先祭拜天地、神靈、祖宗,把灶君接回來,然後全家團桌而坐,歡敍天倫,共進晚餐,這就叫做“團年”。

除夕除夕是農曆年的最後一晚,是狂歡之夜,家家户户張燈結綵,大小門户點燃香燭,廳堂插花擺果,一派富麗堂皇景象。説到花果,五邑人最喜歡的是桃花、吊鐘、金桔、水仙,次及菊花、芍藥、劍蘭、銀柳、四季桔、硃砂桔等。重要的是要有一枝桃花和吊鐘,在花枝間綴以年桔和彩燈,使花果相輝,取“花開富貴”、“金玉滿堂”之意。人們吃罷團年飯,酒足飯飽,興高采烈,便成羣結隊去行街,逛花市,盡情歡樂。在過去,小孩則上街賣懶,他們懷揣一個熟紅雞蛋和一個茨菇,手提燈籠,拿着一支點燃的香,穿街過巷,邊走邊念:“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人懶我不懶。”一直唸到土地廟,把香插上,然後回家,把紅雞蛋分給長輩吃,認為這樣就可以把懶“賣”掉,使自己變得勤懇。除夕夜,大人小孩都參加守歲,守歲就是守候新歲的到來,過去守到子時相交,現在守到零時,鐘聲一響,家家户户點燃鞭炮,響聲此伏彼起,震耳欲聾。燒過炮仗,才關門睡覺。

拜神和拜人七年級人拜神,八年級人拜人。過去,七年級只拜神,人們是不外出拜年的(現在已不拘論了),清早起來,開門先燒炮仗,祭拜天地神靈祖先,然後給小孩派利是。早餐吃齋,晚餐吃葷,説是“朝齋晚雜,生意道合。”其實除夕肉吃多了,吃頓齋也頗合生之道。八年級人拜人,可以互相拜年了。天未亮,便不斷地有人把寫有“財神”二字的小塊紅紙貼到你家門上,大呼“財神到!”或舞着紅紙竹篾糊成的鯉魚進廳來,高叫“好生鯉!鯉魚翕翕腮,恭喜今年添丁又發財!”以領取利是、賞錢。一些小販絕早就開市,高聲叫賣生雞、生鯉、生菜、生葱、香芹,這幾樣東西諧音是生計、生利、生聰、向勤,是八年級開年祭拜時不可缺少的供物。人們爭先購買,小販生意興隆。祭拜過後,開了年,閤家人上茶樓飲早茶,叫做“換盞”。中午全家或全店飲宴,叫做“開牙”必備雞,商店老闆要解僱店員,把雞肉挾給誰,便是辭退誰,無情可講,叫做吃“無情雞”。開了年,人們開始走親串戚,訪朋問友,也就是人拜人。親朋戚友見面時互相祝賀,説些吉祥的話,給小孩派利是,然後圍坐喝茶,客人呈上禮品,主人則招呼品嚐自家制作的糕餅、油餼,和“攢盒”中的蓮子、馬蹄、蓮藕、冬瓜、薑片等蜜餞糖果。品嚐過後,客人在“攢盒”中放一封利是,以示感謝。送別時,主人只收受部分禮品,把所餘部分、回贈的禮品和利是一封,放進客人的提籃中,叫做“責籃”。這就是拜年。拜年活動從年八年級開始,至元宵節(正月十五)結束。

過年為什麼要發紅包 篇三

在嘉興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閤眼,挨着孩子長夜守祟。半夜裏,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也都學着。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

過年為什麼要倒貼福字 篇四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到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説。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説:“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過年的週記 篇五

今天,我很早就起來了,因為今天是正月七年級,大家左右開工,我也不甘示弱地忙了起來。大家都在忙。老媽買菜回來,奶奶在準備糕點,老爸在外面購買鞭炮。準備晚上放鞭炮,工作一直進行得十分有序,老媽在洗菜,切菜。奶奶在蒸糕點。晚上終於到了。

晚上到了,許多豐盛得菜映入眼簾,香味撲鼻,大家囤聚在一起,高高興興地吃飯,一聲炮響我就想起了一句話:“爆竹一聲除舊歲。”這句的意思是炮聲一響辭別過去的這一年。

接着我們一起玩遊戲,放鞭炮,我們把鞭炮讓給老爸放,因為老師説過小孩子不能放鞭炮,如果要放,就必須在家長的監督下才能放鞭炮。你看那聳立而起的鞭炮,一聲震地的響炮,還有許許多多的鞭炮,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然後我們一起玩遊戲,我們玩了老鷹抓小雞的遊戲。我當老鷹,弟弟,哥哥當小雞,我一開始來了個前撲,我撲了個空,他們逃走了,我再來了個急轉彎,他們又閃開了,我又倆了二個轉彎,他們繼續閃開了,可我一個剎車把他們全部抓住了。

這次,正月七年級是我最開心的一天,我真希望天天過新年,因為新年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樂趣,我喜歡過新年。

過年的週記 篇六

燒年夜飯了。奶奶親自下廚,老爸老媽在一邊幫忙,而我呢,在一旁陪着奶奶説説話。

不一會兒,一大桌色、香、味俱全的菜餚上桌了。我扶着奶奶説:“奶奶,你辛苦了,快坐下歇歇吧!”奶奶笑眯眯地説:“我的孫女兒真懂事!”

我們一家五口其樂融融地圍坐在餐桌旁。望着豐盛的菜餚,我早就急不可耐了,恨不得將那些美味立刻收入腹中。爺爺看到我的饞樣,笑了笑説:“開始吃飯吧!”我像得了聖旨,立馬行動起來。老媽看到我狼吞虎嚥的樣子説:“慢點,別噎着……”接着,老媽説:“雨喬,過了今晚,你就大一歲了!下學期你的學習目標是什麼呢?”我信心十足的説:“我一定會努力學習,爭取成為一名優秀學生。”大家看到我自信的樣子,高興地笑了。大家一邊吃年夜飯,一邊説説笑笑,多麼快樂呀!

年夜飯吃完了,我們來到院子裏,看到滿天綻放的煙花,聽着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我暗暗對自己説:“可憐天下父母心,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讓學習成績像煙花一樣一躍沖天。”

過年的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