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精彩的禮儀小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1W

精彩的禮儀小故事(精品多篇)

禮儀小故事 篇一

1989年5月,在戈爾巴喬夫訪華前夕,鄧爺爺曾指示外交部,他與戈爾巴喬夫會見時“只握手,不擁抱”,這不僅是對外交禮節的一種示意,更是對兩國未來關係的定位。尼克松總統在回憶自己首次訪華在機場與周總理見面時也説:“當我從飛機舷梯上走下來時,決心伸出我的手,向他走去。當我們的手握在一起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據基辛格回憶,當時尼克松為了突出這個“握手”的鏡頭,還特意要求包括基辛格在內的所有隨行人員都留在專機上,等他和周恩來完成這個“歷史性的握手”後,才允許他們走下飛機。

職場禮儀重要性點評:握手是人與人的身體接觸,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當與某人握手感覺不舒服時,我們常常會聯想到那個人消極的性格特徵。強有力的握手、眼睛直視對方將會搭起積極交流的舞台。

女士們請注意:為了避免在介紹時發生誤會,在與人打招呼時先伸出手。記住,在工作場所男女是平等的。

禮儀故事 篇二

客人為什麼又留下了

一個下雨的晚上,機場附近某一大酒店的前廳很熱鬧,接特員正緊張有序地為一批誤機團隊客人辦理入住登記手續,在大廳的休息處還坐着五六位散客等待辦理手續。此時,又有一批誤機的客人湧入大廳。大堂經理小劉密切注視着大廳內的情景。

“小姐,麻煩您了,我們打算住到市中心的酒店去,你能幫我們叫輛出租車嗎?”兩位客人從大堂休息處站起身來,走到小劉面前説。“先生,都這麼晚了,天氣又不好,到市中心去已不太方便了。”小劉想挽留住客人。

“從這兒打的士到市中心不會花很長時光吧,我們剛聯繫過,房間都訂好了。”客人看來很堅決。

“既然這樣,我們當然能夠為您叫車了。”小劉彬彬有禮地回答道,她立刻叫來行李員小秦,讓他快去叫車,並對客人説“我們酒店位置比較偏,可能兩位先生需要等一下,我們不妨先到大堂等一下好嗎?”

“那好吧,多謝。”客人被小劉的熱情打動,然後和她一齊來到大堂吧休息處等候。

天已經很黑了,雨夾着雪仍然在不停地下,行李員小秦始終站在路邊攔車,但十幾分鍾過去了,也沒有攔到一輛空車。客人等得有些焦急,不時站起身來觀望有沒有車。小劉安慰他們説:“這天天氣不好,出租車不太容易叫到,但是我們會盡力而為的。”然後又對客人説:“您再等一下,如果叫到車,我們會及時通知您的。”

又是15分鐘過去了,車還是沒攔到。客人走出大堂門外,看到在風雪中站了30多分鐘臉已凍得通紅的行李員小秦,十分抱歉地説:“我們不去了,你們服務這麼好,我們就住這兒吧,對不起。”還有一位客人親息把小秦拉進了前廳。

禮儀小故事 篇三

學校每天中午都有工作餐,教師都在一起吃。但為了學生安全,每天都安排了兩位教師送學生過馬路,這就使得這兩位教師要晚一些吃飯。一天中午,許多教師都和往常一樣開始吃午餐了,只有陳校長一人坐在桌邊沒有動筷。我們還以為他哪兒不舒服,沒想到他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

故事大概是講“義門陳”的人都十分注重“義”和“禮”,使得當時皇帝都為之震驚。其中有一個細節説:這兒的狗都知道“義”、“禮”,有“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傳説。當大家聽完這個故事之後,才記起還有兩個老師為了送學生過馬路還沒來吃飯……從此以後,他們每次吃飯都會等到所有人到齊才開筷。

禮儀故事 篇四

廉藺交歡

藺相如是春秋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他很有見識和才能。在“完璧歸趙”、“澠池相會”兩次外交鬥爭中,捍衞了趙國的尊嚴,地位在名將廉頗之上。

這使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説:“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為趙國立下了赫赫戰功。藺相如但是是憑一張嘴巴,説説而已,有什麼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頭上。必須要侮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説後,儘量不跟廉頗會面,每次出門,避開廉頗,有時甚至裝病不去上朝。

有一次藺相如外出,遠遠看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連忙叫車伕繞小路而行。藺相如手下的人對他這樣卑躬讓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紛紛要求告辭還鄉。藺相如執意挽留,並耐心地向他們解釋説:“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哪個厲害?”眾人都説:“當然廉將軍不及秦王了。”藺相如説:“對啦,天下的諸候個個都怕秦王,但是為了趙國,我敢在秦國的朝廷上斥責他,怎樣會見到廉將軍倒反而害怕了呢?你們的情緒我是理解的,但是,你們想過沒有,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人的緣故。如果兩虎相鬥,勢必兩敗俱傷。我不計個人恩怨,處處讓着廉將軍,是從國家的利益着想啊。”聽了這番話,大家都消了氣,打消了告辭還鄉的念頭,反而更加尊敬藺相如了。

之後,有人把藺相如的話告訴了廉頗,廉頗大受感動,慚愧萬分,覺得自我心胸竟然如此狹窄,實在對不起藺相如,決心當面請罪。

一天,他脱下戰袍,赤身揹着荊條,來到藺相如的府第,“撲”地跪在地上,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地對藺相如説:“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見識淺薄,氣量短小,沒想到您對我竟這麼寬容超多,我實在無臉見您,請您用力責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願。”藺相如見到這情景,急忙扶起廉頗,兩人緊抱在一齊。

從此兩人消除了隔閡,加強了團結,同心協力,保衞趙國,強大的秦國更加不敢輕易地侵犯趙國了。

禮儀故事 篇五

尊重客人的信仰

在一次印度官方代表團前來我國某城市進行友好訪問時,為了表示我方的誠意,有關方面做了用心的準備,就連印度代表團下榻的飯店裏,也專門換上了、舒適的牛皮沙發。但是,在我方的外事官員事先進行例行檢查時,這些嶄新的牛皮沙發卻被責令立即撤換掉。原先,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而印度教是敬牛、愛牛、奉牛為神的,因此,無論如何都不應當請印度人坐牛皮沙發。

這個事例證明,旅遊服務人員是很有必要掌握一些宗教禮儀。

禮儀故事 篇六

恰當的解釋

西方遊客在遊覽河北承德時,有人問“承德以前是蒙古人住的地方,因為它在長城以外,對嗎?”導遊員答:“是的,此刻有些村落還是蒙古名字。”又問:“那麼,是不是能夠説,此刻漢人侵略了蒙古人的地盤呢?”

導遊答:“不就應這麼説,就應叫民族融合。中國的北方有漢人,同樣南方也有蒙古人。就象法國的阿拉伯人一樣,是由於歷史的原因構成的,並不是侵略。此刻的中國不是哪一個民族的國家,而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客人聽了都連連點頭。

禮儀故事 篇七

那裏沒師傅,只有大夫

某高校一位大學生,用手捂着自我的左下腹跑到醫務室,對坐診的大夫説:“師傅,我肚子疼。”坐診的醫生説:“那裏只有大夫,沒有師傅。找師傅請到學生食堂。”學生的臉紅到了耳根。

禮儀小故事 篇八

幾個低年級的同學,肩並肩有説有笑地走着,前面迎面走來一位老師,他們也不認識,但當這位老師走到這幾名同學身邊時,其他人都還是説笑,只有一位同學,恭敬的鞠了一躬,説了聲“老師好”。老師當然也很高興的回答了一句“你好”,別的同學都沒哼一聲。

等老師過去了之後。有的人説那個同學油餅,不認識的老師還給鞠躬,有的人説他根本是裝樣子,給別人看的。那個同學沒有反駁他們,只是説了一句: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是做學生的最基本要求。我正走在他們身後,聽了這句話非常感動,感動那個同學的真誠,一個人懂禮貌,真的是很難得的品質。

禮儀故事 篇九

玉帛成干戈

公元前592年,當時的齊國國君齊頃公在朝堂接見來自晉國、魯國、衞國和曹國的使臣,各國使臣都帶來了墨玉、幣帛等貴重禮品獻給齊頃公。獻禮的時候,齊頃公向下一看,只見晉國的亞卿鬱克是個獨眼,魯國的上卿是個禿頭,衞國的上卿孫良夫是個跛腳,而曹國的大夫公子首則是個駝背,不禁暗自發笑:怎樣四國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當晚,齊頃公見到自我的母親蕭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個人當笑話説給蕭夫人聽。蕭夫人一聽便樂了,執意要親眼見識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齊頃公設宴招待各國使臣的日子,於是便答應,讓蕭夫人屆時躲在帷帳的後面觀看。第二天,當四國使臣的車子一齊到達,眾人依次入廳時,蕭夫人掀開帷帳向外望,一看到四個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來,她的隨從也個個笑得前仰後合。笑聲驚動了眾使者,當他們弄明白原先是齊頃公為了讓母親尋開心,特意做了這樣的安排時,個個怒不可遏,不辭而別。四國使臣約定各自回國請兵伐齊,血洗在齊國所受的恥辱。四年後,四國聯合起來討伐齊國,齊國不敵,大敗,齊頃公只得講和,這便是春秋時著名的“鞍之戰”。

禮儀故事 篇十

孟子休妻

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後世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亞 本站…聖”。

孟子一生的成就,與他的母親從小對他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孟母是一位集慈愛、嚴格、智慧於一身的偉大的母親,早在孟子幼年時候,便位後人留下了“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等富有深刻教育好處的故事。孟子成年娶妻後,孟母仍不斷利用處理家庭生活的瑣事等去啟發、教育他,幫忙他從各方面進一步完善人格。

有一次,孟子的妻子在房間裏休息,因為是獨自一個人,便無所顧忌地將兩腿叉開坐着。這時,孟子推門進來,一看見妻子這樣坐着,十分生氣。

原先,古人稱這種雙腿向前叉開坐為箕踞,箕踞向人是十分不禮貌的。孟子一聲不吭就走出去,看到孟母,便説:“我要把妻子休回孃家去。”孟母問他:“這是為什麼?”孟子説:“她既不懂禮貌,又沒有儀態。”孟母又問:“因為什麼而認為她沒禮貌呢?”,“她雙腿叉開坐着,箕踞向人,”孟子回道:“所以要休她。”“那你又是如何明白的呢?”孟母問。

孟子便把剛才的一幕説給孟母聽,孟母聽完後説:“那麼沒禮貌的人就應是你,而不是你妻子。難道你忘了《禮記》上是怎樣教人的?進屋前,要先問一下里面是誰;上廳堂時,要高聲説話;為避免看見別人的保密,進房後,眼睛應向下看。你想想,卧室是休息的地方,你不出聲、不低頭就闖了進去,已經先失了禮,怎樣能責備別人沒禮貌呢?沒禮貌的人是你自我呀!”

一席話説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沒提什麼休妻子回孃家的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