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二月份都有什麼節日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4W

二月份都有什麼節日精品多篇

二月份都有什麼節日 篇一

二月二龍頭節節日習俗

各地龍抬頭節的民俗活動很多,內容十分豐富,主要有:

1、龍抬頭節理髮

漢族民間有種説法,曰:正月剃頭(理髮)死舅舅。此説雖無根據,也很荒謬,但影響卻極深,因此,在春節前無論多忙,人們都要抽出空來理一次髮,然後就要一直等到 “龍抬頭”的日子了。二月二理髮,俗稱“剃龍頭”,據説可以帶來一年的好運,因此,“是日,多剃髮”。

2、龍抬頭節祭龍

在過去,龍抬頭節是祭祀龍神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到龍神廟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龍神,祈求龍神興雲化雨,保佑一年五穀豐登。不過,在很多地區,特別是南方,人們也把二月八年級作為“土地公生日”,舉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3、龍抬頭節撒灰

這一節俗,由來已久,直到今天,許多鄉村地區仍然流行。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體做法,各地不同,大致為:將灰撒在門前,謂之“攔門闢災”;將灰撒在牆角,意在“闢除百蟲”;將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圓圈,並象徵性地放置一些五穀雜糧,稱做“圍倉”或“打灰囤”,以祝豐年;將灰撒在井邊,呼曰“引龍回”,以求風調雨順。撒法各地不盡相同,一般是從井邊開始,一路逶迤撒來,步入宅廚,環繞水缸,灰線蜿蜒不斷,甚為有趣。

4、龍抬頭節薰蟲

進入農曆二月,天氣漸暖,各種昆蟲開始活動,有些昆蟲對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這一天,人們紛紛攤烙煎餅、燃燒薰香,希望憑藉煙氣驅走毒蟲。

5、龍抬頭節擊房樑

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擊房樑,以驚走蛇、蠍等毒蟲,毋使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擊炕沿,目的與敲擊房樑相同。

龍抬頭吃什麼

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麪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攀龍角”;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麪條叫吃“挑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二月會親節:

二月二又稱會親節,是畲族僅次於春節的傳統節日。

主要流行於閩東的福鼎、福安等縣。所謂“會親”,係指原由福鼎雙華、福安阪中分爐至浙南、閩東各地的畲族於每年農曆二月八年級回祖地相聚,舉行會親活動。福建雙華“會親節”規模最大,遐邇聞名。節日這一天。畲家門前都升起白底紅邊的三角形族旗和頗似古時“華蓋”的圓傘,從雙華分支出去的各地族人都盛裝打扮回到祖地會親。人羣熙熙攘攘,歌聲笑聲不絕於耳,寧靜的山村頓時成歡樂的海洋。特別是夕陽西下,夜幕降臨,松明火照耀得如同白晝,增添了節日的熱烈氣氛,歌會進入了高潮,人們引吭高歌,嘹亮的歌聲在山野迴盪,越唱興致越濃,通宵達旦,熱鬧非凡。

二月二龍抬頭的禁忌

1、出嫁女兒,忌在孃家過二月二

二月二龍抬頭之日不能回孃家的原由,主要是在古代因為小媳婦新婚後,到二月八年級的時候便不能住在孃家了,而婆家人為了讓小媳婦早日回婆家而流傳出來的俗話。演變到後來,若是小媳婦一直在孃家住,婆家人會在二月七年級就把小媳婦接回家去。按照舊社會的風俗,剛新婚的小媳婦年前年後都必須在婆家伺候公婆與丈夫,到了正月十六以後的日子可以暫時回孃家住,當作是休息日,但只能住到正月底,過了正月必須回家。因為二月二以後就是民間的春耕了,還得下地幹活。

2、忌在孃家分娩

在古代重男輕女的社會思想下,在古人看來,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就等於是男方的人。而婦女生小孩肯定是要見血的,產後還會有一些惡露排出體外,所以在古人看來是非常污穢的事。女人回孃家生小孩等於把“黴運”帶回家,而二月二龍抬頭這天是等於把好運帶回家的,與之相沖,所以婦女不得在孃家分娩。

3、不動針線,不用剪刀

在我國古代,龍被古人看作是神聖的象徵。“龍頭銜”這天因此多了些禁忌,以防傷害到蒼龍,影響全年的運氣。婦女們在這一天是禁動動針線和剪刀的,因為蒼龍在這一天會抬頭觀天下,使用帶針帶利刃的東西會刺傷龍眼。而在婦女起牀的時候,嘴裏一般都會念叨這麼一句“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4、忌説“吃醋”

在我國中原諸省的方言中,因為“吃醋”都被看作是“妒忌”層面的含義,到了二月二因為本身這個節日就是喜慶的,所以當時人怕小心眼兒影響吉利,於是就把“忌諱”叫做“醋”,而用忌諱就是吃醋的意思。

5、忌洗衣

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

6、忌推磨

這一天忌推磨,以免壓住龍頭。河北新河、山東滕縣都忌當日磨面,怕壓了龍頭。山東東明一帶在二月七年級下午就要把磨房打掃乾淨。把磨的上下扇支起來,禁止使用。因為當地人認為石磨是龍頭,因此龍頭節就要把龍頭抬起來。一直到現在、儘管磨面不使用石磨了,但到這一天。所有的打面機坊都要停止工作,怕“研爛了龍頭”。

二月二吃什麼

餃子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餃子”,在“龍抬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人們有在春龍節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麪,由黃米麪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春餅

立春之日講究吃春餅,而過二月二同樣講究吃春餅,立春吃春餅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餅則叫做咬“龍鱗”,是因春餅圓且薄的形狀好似鱗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餅的習俗源於清代,餅內捲入醬肘子、豬頭肉、樟茶鴨等肉食以及韭菜、蘿蔔、豆芽等蔬菜。

驢打滾

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在農曆二月二買“驢打滾”品嚐。黃豆粉面裹豆沙餡兒的驢打滾外形圓潤,有“財源滾滾”的吉祥含義。

面旗子

農曆二月二,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麪旗子的傳統習俗。所謂面旗子,就是切成菱形的面片,長、寬3-2釐米。將幹後的面旗子用白抗土加熱炒制就成炒麪旗。

麪條

北方人喜歡在二月二吃碗“龍鬚麪”討個好彩頭。龍鬚麪由山東抻面演變而來,因抻出的`面細如髮絲,下滾水如銀龍入海,故而得名。相傳明代御膳房裏有位廚師,在立春當日,做了一種細如髮絲的麪條,宛如龍鬚,皇帝胃口大開,龍顏大悦,讚不絕口。從此,這種炸制的細點便成了一種非常時尚的點心。二月二食龍鬚麪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爆米花

當年武則天當上了皇帝,此事惹惱了玉皇大帝,玉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有條黃龍卻違背了旨意。玉帝得知後,把它打下凡間,壓在舍利塔下,玉帝説如果想回到天庭除非“金豆開花”。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八年級這天,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突然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就家家户户崩爆玉米花,並在院子裏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炒豆子

二月二在西北,甘肅岷縣等地有吃炒豆子的習慣,表示每年春天的開始,岷縣的二月二會,前來浪會的人們買大黃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廟會又稱“黃梨會”。

豬頭

農曆二月八年級是老百姓的傳統節日,有“龍抬頭,吃豬頭”的習慣。人們紛紛購買豬頭肉,希望新年有個好兆頭。

葱餅

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餅叫“龍鱗餅”,而呂梁地區這天吃煎餅或葱油烙餅,稱為“揭龍皮”。太原地區這天除吃烙餅外,還有吃水餃,叫做“吃龍耳”,也有人用餅捲上合菜吃,意謂合龍頭。晉南這天則一定要吃麻花、饊子,謂之“啃龍骨”。

炒麪

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北鄉一帶,每逢農曆二月八年級,到了中午開飯的時間,家家户户都吃炒麪條。炒麪條是將麪條扯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與肉絲、油豆腐絲、春筍絲、青菜等混合在一起炒。因炒熟的麪條外形像蟲,寓意大家合力把蟲炒熟並全吃掉了。

撐腰糕

江浙滬地區在二月二這天保留着吃“撐腰糕”的習俗,有把腰撐住的寓意,意思是吃了糕,當年裏就不會腰痠背痛了。

芥菜飯

二月二這天有吃芥菜飯的習俗。當地方言裏有一句合轍押韻的俗語,意思是這天吃了芥菜飯,一年都不會得皮膚病,這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芥菜裏富含的維生素和葉綠素有益於皮膚。

情人節 篇二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 氣,更是干支歷裏新的干支紀年以及寅月的起始;立春是在每年的。2月3日至5日之間,立春節氣的十五天分為三候,“初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由這三候的名稱我們就可以非常很清楚地看到立春的季節變化特徵—剛剛告別了寒冷的冬天。

春天已經到來,然而冬天的寒冷卻還未能一時消失殆盡,它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慢慢消融,大地解凍才能使萬物復甦,才能有萬物生長的土壤。所以三候的説法便十分準確地把立春這個階段的特徵和預兆形象地表現了出來。關於初候,許多文人在其詩詞中都有提及,唐朝大詩人李白“春風吹破琉璃瓦”的詩句,更精彩、更誇張地形容了春風的力度,“二月春風似剪刀”也將春風的作用表現的淋漓盡致。

小年 篇三

2018年2月14日 星期三

情人節也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在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這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 男孩女孩可以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其他國家也已開始流行。而在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七夕節也是姑娘們重視的日子,因此而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由於能表達共同的人類情懷,各國各地紛紛發掘了自身的“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