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眼裏“聞”聲 耳中“見”色——談“通感”在《望廬山瀑布》閲讀中的運用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39K

眼裏“聞”聲 耳中“見”色——談“通感”在《望廬山瀑布》閲讀中的運用精品多篇

小班詩歌欣賞教學活動《雨點》 篇一

《雨點》教學反思一

《雨點》這篇課文,是一首簡短的詩歌,非常優美,富於兒童情趣的語言,讓小朋友認識水的世界。描寫了雨點落到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不同的狀態,語言生動形象,貼近學生自身的生活感受,充滿童趣。

1.導入部分

課題是文章的眼睛,開門的鑰匙,也是在上課伊始吸引學生學習的一個關鍵點,“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這是無疑的了,傳統的直接出示必會缺乏這種熱情。在平時上課時,我也都注意課題的導入,儘量能輕鬆自然,又能聯繫本課重點。在教《雨點》一課時,我沒有用“千條線萬條線” 的猜謎方式,而是採用了板畫:

在黑板上畫上兩朵雲,然後提問:你們知道雲媽媽的孩子是誰嗎?(雨點)

對啊,平時小雨點就藏在雲媽媽的懷抱裏。引出板書雨點,同時又暗含自然知識的滲透。

最後再叫叫雨點的名字,跟他們交上好朋友,創設活潑輕鬆的氣氛。

2.初讀部分

讓小朋友讀書有時是最難的時候,有的馬馬虎虎讀一遍,有的眼睛根本沒看好書,還有的覺得讀完一遍了,沒事情做了,總而言之,對朗讀的目的不明確,因此,在這次初讀時,我先送給小朋友兩個小問號,請小朋友帶着小問號來讀,適當言語激勵,然後在佈置讀書任務的時候在黑板上簡單地寫上副板書以起到一個視覺提醒的作用:

(1) 雨點究竟落進了哪些地方? 副板書:哪裏?

(2) 它們在那裏幹什麼? 幹什麼?

在此基礎上,再提出朗讀要求,請小朋友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檢查讀書情況時,我就圍繞剛才的兩個問題進行: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雨點落進了哪裏?你找到了幾個地方?(4個)

把你找到的地方用課文中的話讀出來,引導小朋友直接讀句子:雨點落進xx裏。然後讀其中表示地方的詞語,加強認讀。以此類推,認讀其他3個表示地方的詞語,讀準讀好。

在四個詞語出示之後,我又順勢請小朋友觀察大部分字的共同點,發現“池、溪、江河、海洋”的偏旁都有三點水,因為與水有關,在字形詞義理解上做到順水推舟,不必再費時講解了。

最後以“雨點落進 、、和 裏”一句話總括解決第一個問題。

3.精讀部分

主要是設置情境,“把自己想象成從天而降的小雨點,你最想到哪裏去旅行,為什麼呀?”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來重點認讀“睡覺、散步、奔跑、跳躍”這些詞語,導讀理解句子,指導朗讀。

4.拓展訓練

以“小雨點還會落到哪些地方,它們會幹什麼”作為引子,請小朋友看圖想象進行説話訓練,並以《雨點》為題,説説寫寫小詩,發展學生的思維。

《雨點》教學反思二

《雨點》是一首清新質樸的小詩非常優美,富於兒童情趣的語言,讓小朋友認識水的世界。分別描寫了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裏的不同狀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雨點在不同地方的不同狀態生動形象的展現出來,十分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貼近學生自身的生活感受,充滿童趣。

針對本課的教學,有以下收穫:

1.指導看圖,理解字詞,讀出感情。

我先指導學生們看圖、想象,引導學生們初步瞭解不同地方的水的不同樣子,以此來化解難點,讓學生們理解為什麼雨點會“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特別是在理解“散步”時,通過讓學生表演的方式很好的理解了詞語的意思。所以在指導學生朗讀這一塊,就顯得輕鬆很多,學生能伴隨着文字,讀出了別樣的風情。讀到雨點睡覺時,他們壓低了聲音,讀到雨點散步時,他們稍微提高了聲音,問他們為什麼要讀的高一些時,他們回答我因為雨點這時候在動了呢,讀到雨點奔跑、跳躍時,他們讀的更有激情了。

2.教師示範,用生動的語言和形象的動作感染孩子。

一年級的課堂要活躍,不只是教師的語言動作,更多的是要用教師的語言動作去激發孩子的熱情,使孩子融入課堂,真正的感受到自己就是課文裏的小雨點,這樣孩子會更好的理解課文,會更加活潑,做課堂的參與者。課堂上我先示範讀,並配上動作,孩子們很感興趣,學着我一起配上動作讀文,孩子們讀得有感情,興趣盎然。。

3.適當運用形體語言,激發學生的想象,練習説話

恰當形體語言的運用,可以引發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思維迸射出創意的火花,創造出驚人的語言。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設置了一個拓展訓練:雨點還會落在哪兒?在那兒幹什麼?

雨點落在雨傘上,在雨傘上-------------。

雨點落在房頂上,在房頂上--------------。

雨點落在花瓣上,在花瓣裏--------------。

雨點落在樹葉上,在樹葉上--------------。

雨點落在----上,在--------------------。

指導學生説落在雨傘上時,我適時地做了一個跳舞的動作,學生立即説出“跳舞”;當我又做彈琴的動作時,學生中又蹦出一個“彈琴”,速度之快,讓我們有點驚訝。

不足之處:

1.課堂上學生讀書的時間還少,教師講的太多

2.拓展訓練較多,沖淡了課堂,同時,還沒有完全放開手腳,讓學生大膽想象,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在課堂上沒有能夠全面關注到回答問題不夠積極的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小部分的學生怯於舉手,回答問題不夠積極。我沒有能及時地的關注到這一情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鼓勵。

總之,雖有優點,也有遺憾。但教學上沒有非常完美的,今後我將努力,爭取多些優點,少些遺憾,儘量使自己的教學接近完美。

小班詩歌欣賞教學活動《雨點》 篇二

師:(很認真的板書課題)“雨 點”  小朋友們,寫字就是要端端正正認認真真!

生齊讀課題。

師:雨點啊,對我們來説不陌生。下雨的時候我們經常能看見。那誰能來説説你看見過的雨點?

生1:雨點我覺得它像一粒粒亮晶晶的珍珠。它們落到地上,在地上跳躍着。

師:真好!從“珍珠”這詞上,我知道你很喜歡這雨點。

生2:雨點,像一根細細的線。

師:是啊,無數的雨點串起來,就成了一根根細細的線。

生3:雨點,像一根根細細的針。

師:你的比喻很好!

生4:雨點我覺得像我們小朋友眼裏含着的眼淚。

師:是啊,天公公也會像我們小朋友一樣會哭的。雨點就是它的眼淚啊!

接下去我們就來看看課文又是怎樣來寫雨點的。先聽老師來讀一遍課文。

師範讀課文。

師:聽了老師的朗讀,現在你對雨點又有什麼新的發現?

生5:我聽了老師的朗讀,知道了課文是把小雨點當作人來寫的。

師:哦,你怎麼知道的?

生5:你看啊,雨點是不會睡覺的,可是課文中卻寫它“在池塘裏睡覺。”而睡覺是我們小朋友才會做的啊。這個就是以前老師你説過的“擬人”的寫法。

師:啊,你真了不起!竟然知道文章是用了擬人的方法!鼓掌!

(全班鼓掌)

生6:我知道雨點到了四個地方:池塘、小溪、江河、海洋。而且每到一個地方它們的樣子都不同。

師:是嗎?你聽了一遍老師的朗讀,就已經知道了這些,那好,那我們全班小朋友就跟你一起去看看吧!

……

接下來,就和學生一起去探究雨點的特點。

教學反思:

這首詩歌通過雨點墜落的生動描寫,展示了水的形態變化,寫作上有以下特色:

有小到大,次序井然。

詩歌描寫雨點的投注地點,由小小的池塘到長長的小溪,到奔騰的大海,)本站●(到浩瀚的海洋,詩人如同一位優秀的導遊,帶領我們去領略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風采。

由靜到動,變化生姿

詩歌又有雨點的不同投注地點,帶出了水的不同狀態:池塘的水是平靜的,小溪的水是緩緩流淌的的,江河的水是奔騰湍急的,海洋的水是波濤洶湧的,這樣由靜到動,有小到大生動地寫出了自然之水地變化。

在教學時,我力求根據以上的詩歌特點想用最簡潔的方法讓學生自己來説出水的樣子,以使抽象的水在學生眼裏能變得透明可愛,於是課的導入就採用“讓學生説説你見過的水的模樣”,因為在前面的學習中,我滲透了一些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所以學生能説得出諸如“雨點像一粒粒的珍珠,雨點像一根根線”等比較精彩的句子,學生在老師的鼓勵下,思維很活躍,説出了許多好的句子。老師的合適的鼓勵,為學生在後文的學習打下了伏筆。

直觀釋義 學用結合《瀑布》教例 篇三

1.藉助錄音帶,讓學生感受瀑布的聲響之美。

本詩第一節“先聲奪人”,寫瀑布之聲。學生對“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的聲音比較熟悉,但對“風吹松林”的聲音卻很陌生。於是我錄製了這兩種聲音。在講授這節詩時,給學生播放錄音,使學生以身臨其境的心理狀態去感受這兩種聲音之不同:“浪湧岸灘”表現了奔放、灑脱之美,而“風吹松林”則藴含着宏大、磅礴之美,從而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瀑布流瀉過程中的聲響之美。

2.藉助投影片,讓學生感受瀑布的色彩之美。

詩的第二節,作者化動為靜,描繪了瀑布的顏色和光彩。隨着峯迴路轉,眼前豁然開朗,瀑布突現,令作者產生“這般景象沒法比喻”的感想。為什麼作者無法比喻這般景象我邊背誦第二節,邊放投影片。學生看着眼前這幅山水畫:雪白耀眼的瀑布在高高的青山的映襯下,是那麼鮮明壯美,氣勢逼人,個個不由得驚歎起來:真是壯觀啊!情境的設置,令學生自然地進入這美的畫面中去,感受瀑布的色彩之美。

3.藉助錄像帶,讓學生感受瀑布的形態之美。

詩的最後一節是對瀑布形態的描寫,結尾處作者連用三個比喻巧妙地寫出了陣風吹來時瀑布的形態之美:“如煙、如霧、如塵。”這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什麼像煙,像霧,像塵呢學生不容易理解。我選擇了科教片《黃果樹瀑布》中一段瀑布飛流而下的畫面,連續放了三遍,一邊放一邊引導學生觀察:瀑布直瀉千尺,撞擊巖石,飛濺無數細小水珠,在陽光下,飛珠徐徐上升、飄舞,呈現裊裊的輕盈之狀,便 “如煙”一般;陣風吹來,雲霧隨風擴散、瀰漫,瀑布呈現若隱若現的朦朧之態,便“如霧”一般;須臾細小的水珠在風中四散下落,又呈現飄灑自如之姿,又“如塵”一般。

瀑布的聲響、色彩、形態無一不美,令人歎為觀止,心馳神往。運用電教手段,使學生在充分欣賞了瀑布的聲、色、形之餘,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那爐火純青的語言之美。

眼裏“聞”聲 耳中“見”色——談“通感”在《望廬山瀑布》閲讀中的運用 篇四

在古詩教學中,讓學生做個成功的小詩人——《望廬山瀑布》教學案例

一、背景

在《語文課標準》(實驗稿)中提出對1—2年級的“閲讀”目標中有一條是“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從這一目標,我們體會到在低年級古詩的教學要儘量避免逐字逐句的教學,要讓學生在詩情畫意中開展想象,理解詩意,領悟內藴。而且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它注重興趣的培養,情感的激發,語言的感悟積累,學習方法的習得,學習習慣及創新意識和精神的培養。在新課程標準還特別重視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它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課體圖片,聲效啟迪,背景音樂為學生創設美的情景,引導他們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培養語感,領悟古詩中所藴涵的意味。的確,通過教師一次次的引導及指導,通過學生自己的朗讀領悟,學生正一步步地走進“詩”意,使他們達到身臨其境的妙感。

二、情境描述

片段一、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1、出示李白圖像,教師問:你知道他是誰嗎?你知道他的哪些情況?(板書:李白)

生1: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

生2:李白,字太白,被稱為“詩仙”。

生3:李白寫了許許多多的詩,我知道《靜夜思》就是他寫的。

2、教師乘機問:他們還知道李白的哪些詩?能背一背嗎?

學生爭先恐後地舉手,背誦了《靜夜思》、《朝發白帝城》、《贈汪倫》、《望天門山》。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伊始,教師便創設了學生喜愛的説話情境,激發學生交流的興趣,在最短的時間內拉近了學生與李白及李白的詩歌的距離,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吟誦詩歌,當小詩人的快樂,並把學生的興趣遷移到後續學習中。)

片段二、揭題、解題。

承上過渡,今天學習李白的一首詩,出示課題。

問:誰來讀課題?想想該怎麼讀?

生1:望廬山瀑布。(讀得很快。)

生2:望/廬山瀑布

問:為什麼這樣讀?

相機講解“望”的意思,知道“廬山”是地名。

問:什麼是瀑布?誰見過瀑布?(舉手的學生極少,一臉茫然。)

生1:瀑布就是從高高的山上流下來的水。

生2:我們這裏有個“百丈飛瀑”,我看到那裏的瀑布是從山上流下來的,水很大,發出很響的“嘩嘩”聲,站在下面很涼爽。

(“瀑布”一詞對學生來講非常陌生,但意想不到的是生2碰巧到過王院鄉的“百丈飛瀑”,她把她看到的、聽到的及親身感受講得非常貼切,於是教師相機出示了廬山風景區的瀑布,讓學生欣賞瀑布,使他們在腦海形成了抽象的瀑布形象,讓學生與古詩中描寫的對象走近一步。)

片段三、第一次指導讀古詩。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不理解的字、詞劃出來)。

2、指名請兩位同學試讀。

男生1——初讀古詩,讀得並不熟練,甚至讀得有些支離破碎。

女生2——讀得較為流暢,但沒有明顯停頓和重音。

3、放錄音,比較讀,仔細聽有哪些停頓和重音。

4、小黑板出示古詩,指導學生劃分如何停頓。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教師一句一句地邊範讀邊劃分,第二句劃好之後,學生馬上就領悟了老師的意圖,很順利地就劃分好了三、四兩句該停頓的地方,並且根據往常念古詩的經驗,學生們馬上象模象樣的、搖頭晃腦地讀起來。

(學生的模仿能力是極強的,經過教師的這一點撥,語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片段四、扶放結合,理解詩意。

(深入理解語言文字是有情感地朗讀的必要條件,因此在這一片段中教師對每句詩中的重、難點進行了適當的指導。)

師:這首詩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請提出來。

生1:老師,第一句中香爐在太陽的照射下真的生出了紫色的煙霧了嗎?

師:哦,老師告訴你們,這裏的香爐並不是指燒香的爐子,而是一座山峯的名字,因為樣子像香爐,所以叫香爐峯。現在你們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了嗎?(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能清楚地講出第一句詩的意思。)

生2:這條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長嗎?(他的提問使一小部分的同學笑了起來。)

師:我看到有同學在笑,我想問一下,你為什麼笑?

生3:因為不是指真正的三千尺,而是指瀑布很長。

師:是的,這裏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寫出了瀑布的長。這麼長的瀑布從山上流下來,速度怎樣?你從哪個詞中體會到?

生:速度快,從飛流直下可以看出。

師:聽,瀑布從山上流下來了。

(課件出示瀑布圖並播放瀑布“飛流直下”時發出的巨響,讓學生感受到瀑布的聲勢浩大。)

生:“前川”是什麼意思?

師:誰知道?(學生都搖搖頭)

師:大家想哪些東西可以“掛”?

生:圖畫。

師:這裏是指什麼掛在山前?(看圖)

生:瀑布。

師:是的,那這裏的“川”就指河川。

(課件出示廬山瀑布,教師讓學生看圖一邊解釋詩句的意思。通過這樣圖文結合的講解,使問題變得簡單化了。)

生:銀河和九天是什麼意思?

班長馬上舉手説:“銀河”是天上的一條河,它把牛郎和織女分開了;“九天”是指天有九層,它是最高的一層。

(聽完回答,老師對她有豐富的課外知識進行了肯定和表揚。)

師:整句話怎麼理解?(沒有學生舉手)

師:這是一個比喻句,有誰知道這裏把-----------比作了-------------。

生:把瀑布比作銀河。(思考了半分鐘後,學生舉手了。)

師:那“疑”該解釋為什麼?

生:好象。

(通過教師的層層點撥,學生馬上理解了詩的意思。並且學會了這首詩中的一句比喻句。)

最後,教師在學生已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再次指導學生朗讀。

(低年級學生的語言特徵是詞語概念總是和事物表像緊密結合着,脱離了一定的表像,學生就很難理解詞義,也很難入情。如若空洞地讀文,便難以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在這一片段教學中,教師通過出示廬山瀑布圖,聽瀑布的巨響,為學生進行語感培養提出了模擬的體驗,在教師這種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引導下,學生的朗讀水平更上一層樓了。)

片段五、配樂朗讀及背誦。

師:理解了整首詩的意思後,讓我們再來欣賞廬山的美麗風光。

(課件出示廬山的風景及播放以古箏為主的背景音樂,老師深情講述古詩的全意:抬頭仰望,一輪紅日正灑着金光,光芒柔和地照射在青翠的香爐峯上,點點金光和籠罩在峯頂的雲霧交融起來。於是峯頂像升騰起一縷縷紫色的雲煙。呀!一陣水聲傳來,循聲走去,只見一道從天而降的大水簾出現在香爐峯前,水流從高高的峯頂一路咆哮而下,落入深潭中,使人疑心是九天的銀河從九天落入人間。”)

講述完後,教師又在古典的背景音樂中範讀了古詩,

師:欣賞了廬山的瀑布,聽完了老師的講述,讓我們也在音樂聲中,像李白一樣站在瀑布前一起來吟誦這首古詩吧!

學生全體起立,在音樂聲中“小詩人”們投入地朗誦,他們完全融入到了“詩”境中。

(文章是靠語言文字塑造形象,抒發感情的,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特定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把書中描繪畫面與具體生動實在形象及生活體驗掛起鈎來,增強語言文字的形象感。通過設計配樂朗讀及背誦這一片段,帶領學生進入古詩情境,得到了精神的愉悦,讓學生在讀中生情,悟中激qing,真切,紮實地在詩境中走個來回,並且通過指名吟誦,集體吟誦,讓每位學生都有了“小詩人”的成就感。)

片段六、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師:李白是唐朝的詩人,他用短短的28個字就高度凝練地將瀑布那雄偉的氣勢描述出來了,真是功力不凡。現在作家葉聖陶先生也與了一首現代小詩《瀑布》,我們一起來欣賞。課件出示葉聖陶先生的詩《瀑布》,也許同學們還沉浸在剛才的詩境中,他們立即充滿激qing地誦讀起來,“千丈青山襯着一道白銀”、“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學生們朗讀起來領悟起來都顯得輕鬆多了。

(語文課堂應體現開放性,注意與課外語文資源的適度綜合,這樣的教學使課內有機地拓展到了課外,有效達到了積澱語言素材的目的。)

三、小結

在新課標下,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而是充滿活力的,不斷生成的,開放式的教學,並且它還要求教師一方面讓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還要引導學生去體驗,感悟文本和生活。

真正地閲讀課堂教學,就是要求老師要巧妙地引導,要善於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領會文本所藴含的情感,去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再通過朗讀外化表達,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狀態,從而使整堂課都充滿着激qing。

這些目標及要求,我覺得在這篇《望廬山瀑布》教學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整堂課聽下來,不僅沒讓人感到空洞、枯燥,而是讓人覺得學得充實,學得有味,它讓人在讀中生情,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了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

在古詩教學中,讓學生做個成功的小詩人——

小班詩歌欣賞教學活動《雨點》 篇五

教學目標 :

1、學會9個生字及它們在文中組成的詞語;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4個偏旁。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通過雨點的動態變化,認識它們的特點,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訓練:讓學生體會雨點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動態。

2、瞭解它們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教師要藉助多媒體(或圖片)演示,緊扣詞句,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把觀察、想象、朗讀有機結合,感受意境之美、語言文字之美。

課時安排:整課計劃 2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教學部分生字詞;

第二課時:精讀課文,進行朗讀指導,學習剩餘生字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課文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

一、猜謎導入  ,激發興趣

1、老師給大家猜個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河裏看不見。猜猜這是什麼?(雨)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寫雨的詩歌,名字叫《雨點》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朗讀,學生閉眼靜聽,想象畫面。

2、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看清拼音,讀準字音。

3、再讀課文,邊讀邊對照相應的插圖,想想雨點落進了哪些地方?指導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説話。

三、創設情境,感情朗讀

過渡:雨點從天空落下來,落進了不同的地方,現在就讓我們跟隨着雨點一起去遊玩,好嗎?

1、多媒體放映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動畫。

師述:天空中聚集起片片烏雲,不一會兒,雨點就落下來了,有的落進了池塘,池塘裏多平靜啊,一點波紋都沒有,雨點像躺在舒適的大牀上睡着了;有的雨點不小心來到了小溪裏,伴隨着緩緩流淌的溪水悠閒地散起步來;另外一些……

2、雨點可愛嗎?你想跟着去哪裏遊玩,就把那句話仔細地讀讀。

3、指名學生逐句讀,師生評議。(指導讀好“睡覺、散步”等詞,體會雨點的變化)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5、展開想象,演一演,師生評議。

6、嘗試背誦課文。

(1)、看圖背誦。

(2)、表演背誦。

四、綜合練習,形成能力

1.你們注意觀察過嗎?雨點還會落到哪些地方,給大自然帶來哪些變化呢?

2.師生共同編兒歌,如:

雨點落在雨傘上,在雨傘上跳舞;

雨點落在樹梢上,在樹梢上歡笑。

雨點落在屋檐上,在屋檐上蹦跳。

雨點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唱歌。

……

編好後一起拍手念一念,有條件的還可以譜成曲子唱一唱。

五、學習生字,正確書寫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2.分析、記憶字形。

3.學生在書上描紅,説説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河書寫筆畫。

4.指導在《習字冊》上認真書寫。

5.寫後集體評議,表揚寫得好的同學。

板書設計 :

2.雨點

睡覺 散步 奔跑 跳躍

池塘 小溪 江河 海洋

小班詩歌欣賞教學活動《雨點》 篇六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並通過雨點的動態變化認識它們的特點,激發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並會正確、美觀地書寫。

3、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徵,瞭解一點水的變化常識。

三、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錄音機、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1、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今天給大家猜一個謎語,看誰最聰明。

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河裏看不見。(雨)

2、和老師一起寫“雨”,你能幫“雨”找找好朋友嗎?

3、板書:雨點。今天我們就要和小雨點一起作一次有趣的旅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看清音節,讀準字音。

2、檢查自學效果。

(1) 生字卡片(小小火車誰來開)

(2) 詞卡(小小老師在哪裏)

3、學生再次讀課文,思考:你和小雨點落到了哪些地方?(板書: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三)精讀課文,觀察圖畫

1、你和小雨點最想去哪個地方,就去讀那一句話。

2、交流:

★ 池塘

(1) 貼圖,看,這就是池塘。

(2) 雨點寶寶輕輕地落下來,它在池塘裏幹什麼呢?(板書:睡覺)

(3) 小雨點為什麼一到池塘就睡覺了?

(4) 是啊,平靜的池水一動不動,小雨點就是在這樣的池塘裏睡覺的。不知道它現在的感覺怎麼樣呢?你有過這樣舒服的感覺嗎?

(5) 小雨點睡的好香啊,我們不要吵醒它,輕輕地讀好嗎?

★ 小溪

(1)貼圖,小溪和池塘有什麼不同嗎?

(2)雨點寶寶落進小溪裏還在舒服地睡覺嗎?(板書:散步)

(3)你散過步嗎?了、上來試試,感覺怎麼樣?

(4)為什麼小雨點來到小溪裏就散步了呢?

(5)是啊,溪水緩緩地流着,小雨點就跟着小溪水一塊兒散步呢,你看它多悠閒自在啊!

(6)指導朗讀。

★ 江河

(1)貼圖,江河與小溪又有什麼不同呢?

(2)雨點寶寶來到江河裏,又有什麼活動呢?(板書:奔跑)

(3)奔跑與散步有什麼不同嗎?

(4)你能讀一讀讓大家感覺小雨點是在江河裏奔跑嗎?

★ 海洋

(1)貼圖,這就是波濤洶湧的大海,無邊無際,小雨點落進大海中,又在忙碌些什麼呢?(板書:跳躍)

(2)你能做一下跳躍的動作嗎?

(3)小雨點為什麼會在大海中跳躍呢?

(4)你能讀出這種跳躍的感覺來嗎?

小結:今天我們也跟着小雨點作了一次愉快的旅行,你們喜歡這首詩歌嗎?喜歡就讀好它。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加動作讀)

(四)課後拓展

1、教師:小朋友們,小小雨點還會落到哪些地方?在那裏幹些什麼呢?

(出示小黑板)

雨點落在雨傘上,在雨傘上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點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點落在屋頂上,在屋頂上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點落在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小雨點不僅活潑可愛,還是人類的好朋友呢,因為它們的存在,我們的的大自然才變得如此的萬紫千紅,請看(出示春景圖)

(出示小黑板)

雨點落在果園裏,點紅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點落在樹梢上,染綠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點落在田野裏,滋潤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點落進池塘裏,喚醒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點落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們喜歡小雨點嗎?小雨點也很喜歡你們,還給你們送來了一首好聽的歌呢?(播放音樂《小小雨點》

直觀釋義 學用結合《瀑布》教例 篇七

師:同學們,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分組自學,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句美景的可以説一説,講一講,議一議;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瀑布的圖片、資料;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盡情地讀一讀。如果還有什麼別的方法也可以。

師:瀑布的聲音是那樣的震天動地,那它的樣子是怎樣的呢?讓我們繼續往前走吧!請看第二節,你是用什麼方法學習的?

生:我用畫畫的方法學習了第二節。

師:還有哪些同學也是用畫畫的方法,請把畫舉起來,讓大家先睹為快!

(師生共同欣賞這些繪畫作品)

師:你們這些小畫家真讓我們大家大開眼界啊!能自願到前面來,把你們的傑作展示給大家嗎?

(幾位同學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師:説説你們畫了什麼?為什麼要這樣畫?

生:我畫了一座高大的青山,青山上有鬱鬱葱葱的樹木,因為詩句中説“千丈青山襯着一道白銀”。

師:畫得太美了!你們能用自己的語文描繪出“千丈青山襯着一道白銀”的美景嗎?

(全班沒有一人舉手回答)

師:不要緊,讓老師幫幫你們吧!

(出示課件,首先觀察畫面,然後師生自由説,接着互相説,指名説。)

生1:銀光閃閃的瀑布從高高的青山上飛流下來,與青山相映,光彩奪目。遠遠望去,好像一道白銀鑲嵌在青山之中,多麼美的景象啊!

生2:教師,我想説説自己的心情。讀了這樣的詩句,聽了大家的描繪,我陶醉了!不是嗎?綠葉襯紅花,月亮襯着星星,那麼多的青山襯着一道白銀,多麼令人陶醉啊!

師:是啊,這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孩子們,讓我們通過朗讀,再次體會瀑布那雄偉壯觀的氣勢吧!

師:遠望瀑布就是那麼美的動人,讓我們心醉,當我們來到瀑布腳下,又會看到一番什麼景象呢?請看第三節。

師:請用“讀一讀”、“演一演”方法的同學,大膽站起來展示自己的才華吧!

(十幾位學生朗讀並表演,自我評價讀得怎樣,同學相互評價)

生:我認為自己讀得很好,“好偉大呀!”我讀出了讚歎、驚喜的語氣……

眼裏“聞”聲 耳中“見”色——談“通感”在《望廬山瀑布》閲讀中的運用 篇八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本課學習的內容和要點。

2、情感目標:

⑴ 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⑵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通過網絡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藉助網絡自主學習能力和電腦操作能力。

3、技能目標:

⑴ 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

⑵ 能通過網絡進行實際操作。

⑶ 結合網絡資源,能夠進行聽、説、讀、寫的訓練。

【教學對象分析】

1、學生積累了較多的唐詩,包括李白的詩。

2、學生具有一定的電腦操作能力,能進行網上查詢和閲覽。

3、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字輸入能力,會用“智能abc”打字。

4、學生具有一定的文件操作能力,能打開、保存、發送文件。

【教學策略】

本課教學的第一環節是“音像點播,情境導入”。通過多媒體展現各類瀑布的錄像、圖片、聲音、文字,直觀欣賞瀑布的壯美,為學習古詩《望廬山瀑布》鋪設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第二環節是“理解感知,精讀悟境”。藉助網絡閲讀課件以理解“字義──詞義──句義”的逐步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古詩,理解古詩意思。並採用網絡“復讀”、“示範”模塊的錄音方式,讓學生進行有感情、有節奏、有韻律的自聽自練的朗讀訓練,體會古詩藴含的美妙意境。第三環節是 “課外延伸,讀寫訓練”,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性進行網上閲讀與寫作訓練,鞏固教學內容,增強學生讀寫能力。第四環節是“網上交流,全課總結”,通過網絡實現人工互助、生生互助,進行網上交流本課學習心得,結束本次網絡閲讀課。

【選擇媒體】

本課是多媒體網絡教學,整個教與學的過程都在網絡情境下進行的。

【教學流程】

一、音像點播,情境導入

1、師引言:我們祖國地大物博,風光秀麗,有的是名山大川、奇鬆怪石、平湖飛瀑等。而瀑布更是大自然的一大奇景,課前,老師已在網上為同學們收集了各類瀑布的錄像、圖片、文字等,請同學們進入“音像點播”自由欣賞。

2、學生動手操作進入“音像點播”模式,自由點擊“瀑布一”、“瀑布二”、“瀑布欣賞”鏈接,欣賞各類瀑布的壯美氣勢。

3、交流:欣賞後你有什麼感受?

4、師導入語:是啊,大自然的瀑布真是太神奇了,位於我國江西省的廬山瀑布更是別有一番風味。素有“詩仙”之稱的唐代詩人李白看了也不由為它創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望廬山瀑布》。(師點擊廬山瀑布圖,展示圖、文)

5、學生通過網絡欣賞廬山瀑布風光圖,聽古詩網絡錄音範讀。

二、理解感知,精讀悟境

1、網絡互助學習,理解詩義

⑴ 師提出要求:藉助網絡閲讀課件,小組合作學習,以理解“字──詞──句”的逐步學習法,掌握詩句意思。

⑵ 學生動手操作進入“理解感知”模塊,小組合作學習,通過網絡自學古詩詩義。

⑶ 檢查交流:你對古詩理解了哪些?還有什麼疑難之處?

(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引導學生點擊相應的字、詞、句的鏈接,鞏固詩義理解。)

2、網絡錄音操作,精讀悟境

⑴ 師過渡語:這麼絕妙的古詩用精彩的朗讀加以表現,讓我們帶上耳麥,進入“語言復讀”模塊,藉助網絡錄音進行古詩的自聽自讀的朗讀訓練。

⑵ 學生動手操作,進入“語音復讀”環節,師引導學生掌握“聲音──錄音機”的使用方法,指導學生通過“復讀”、“示範”模塊自聽自讀自錄。

⑶ 學生自由利用網絡資源進行錄音朗讀訓練,師巡視指導檢查。

⑷ 師通過網絡錄音檢查學生朗讀,評議糾正朗讀,表揚表現出色的同學。

⑸ 再現廬山瀑布壯麗景象圖及詩句,有情齊讀古詩,用朗讀體現詩句表現出來的美好意境。

⑹ 交流:學了古詩,你有什麼體會?

三、課外延伸,讀寫訓練

1、師過渡語:瀑布美,文字妙!讓我們進入精彩紛呈的 internet 世界,更深更廣更直觀地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品嚐淵源流長的唐詩宋詞。

2、學生動手操作進入“網上閲讀”模塊,自由選擇點擊四個鏈接“中國廬山網”、“中華名瀑網”、“唐詩宋詞”、“新浪搜索”進行網上閲讀與賞讀。

3、師提出作業要求:根據網上閲讀情況,選擇合適的內容,自擬題目,進行網上小練筆。

4、學生進入“作文上傳”模塊,進行網上作文訓練。

四、網上交流,全課總結

1、師過渡語:我們嘗試利用網絡閲讀資源進行了古詩《望廬山瀑布》的學習、網上閲讀和網上作文的訓練,對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同學們一定很有心得,讓我們一起進入“網上交流”模塊,暢所欲言。

2、學生動手操作進入“網絡交流”區,在“我想説”中輸入文字,通過“我想看”查看別的同學的學習心理,進行生生網上交流。

3、師總結:多媒體網絡給我們的學習提供了新的天地和廣闊的視野,相信同學們在這樣優越的高科技時代,學習生活會更為精彩。

4、按“退出”鍵退出,結束本次網絡閲讀課。

眼裏“聞”聲 耳中“見”色——談“通感”在《望廬山瀑布》閲讀中的運用 篇九

作者:勝男    轉貼自:國小語文教學資源網    點擊數:64

《望廬山瀑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會

作者:勝男   文章出處:國小語文教學資源網

《望廬山瀑布》是人教版國小第七冊選編的一首李白的詩。本詩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教材選編這首唐詩的主要意圖,一是豐富學生古詩的積累,從唐詩的音韻和諧、用詞精煉中受到薰陶感染,培養語感;二是通過理解詩歌內容,瞭解祖國山河壯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那麼,根據唐詩音韻和諧、用詞精煉的特點,我認為為了貫徹落實“課標”倡導的新學習方法,可以採用“分步朗讀、逐漸深入”的方法,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分散難點,各個擊破,從而達到本課的學習目標。

一讀,讀準字音

本詩雖然生字不多,但應提醒學生要讀準押韻的字。本詩押韻的字是“煙”“川”“天”,它們都是前鼻音,不要讀成後鼻音。另外,“落”字讀luò,不要讀lào、là,“銀河”的銀讀yín,不要讀成yíng。可先讓學生聽錄音,然後自己練習輕聲讀,再抽學生讀。讓其他學生辨析、鑑賞、糾正。這樣的安排,符合兒童好表現的特點,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了民主、輕鬆、互動的學習氛圍。

二讀,理解詞句

1、學生逐字逐句地自瀆,聯繫上下文邊讀邊理解詞句的意思,如有不理解的,通過看註釋,查字典解決。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互相釋疑解難。這樣做體現了“課標”中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要求。

2、教師出示課前準備好的詞語卡片,讓學生進行搶答,對以下有特色的詞語,教師要進行追問,引導學生體會本詩用詞精妙的特點,培養語感:

①、為什麼作者要説瀑布是“掛”在山前?(一個“掛”字更能體現長久的水流,飛快地從山上直瀉而下,形象表現出瀑布在“遙看”中的狀態。)

②、第三句中“飛流”的“飛”用的好不好?為什麼?(用得好。因為這個“飛”字生動形象地描繪出瀑布的急流飛奔。)從“直下”這一詞中可以體會到什麼?(體會到山的高峻陡峭和瀑布飛奔而下。)

③、最後一句為何用“疑”而不用“象”?(“疑”表現出作者對瀑布壯觀的驚歎,因而產生了神奇、誇張的想象。)

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又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3、抽學生説説自己對詩句的理解,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三讀,體會情感

在學生讀懂了詩句的基礎上,就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1 學生自由讀,在讀中揣摩怎樣處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頓,怎樣表現詩句的情感。

2、展開交流,説説自己是怎樣讀以及為什麼要這樣讀。教師相機引導:全詩描繪了瀑布飛流直瀉的壯觀景象,要讀出磅礴的氣勢。第一行中的“生”字描繪出雲霧在日光照耀下不斷升騰,在香爐峯盤旋繚繞的動態,要重讀。第二行的“遙”字寫出詩人遠望的立足點,“掛”字極為生動形象,要略為重讀。這兩句要用欣賞的語氣,要讀得舒緩。第三行讀時要略帶誇張的語氣,聲調要從舒緩轉為高亢,最後一行要放慢速度,讀出遐想無限,回味無窮的感受。然後教師範讀,鼓勵學生進行評議、挑戰,形成師生互動的民主氛圍。

3. 學生採用各種形式反覆朗讀,進一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 放錄音,欣賞配樂朗讀,深化感受。

四讀,拓展延伸

1、小聲讀本詩,邊讀邊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

2、出示拓展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完成其中一至二題:

①、根據詩的描繪和自己的想象寫一篇導遊詞,向大家介紹廬山瀑布的美景。

②、蒐集有關廬山瀑布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展示給大家看。

③、將詩中描繪的美景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