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扶貧項目實施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7W

扶貧項目實施報告多篇

【第1篇】城鎮十三五規劃實施精準扶貧專題調研報告範文

為適應扶貧工作的新要求,進一步摸清貧困人口底數,瞭解致貧原因,找準扶貧的有效路徑,增強決策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根據縣委縣政府安排,6月30日—7月xx日,縣發改局和會儀鎮組成聯合調研組,深入村組户,通過召開座談會、查閲扶貧檔案、現場交流、入户走訪、實地調查等多種方式,開展了為期xx天的精準扶貧工作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分析

(一)基本情況。會儀鎮位於綏江縣境東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季,平均氣温18攝氏度,鎮轄國土面積100.89平方公里,轄箭頭社區和會儀、和平、黃坪、三渡4個村民委員會,29個自然村、109個村民小組,18個居民小組,全鎮有7040户24801人,其中農業户4985户19633人,佔79.16%,屬典型農業鎮。有勞動力xx648人。耕地面積 24394畝,其中有效灌溉面積7500畝。林地面積5000公頃,其中退耕還林面積xx公頃。20xx年,鎮內生產總值2.0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43元,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49%。

(二)產業分佈。會儀鎮轄區內有6家企業,可吸納勞動力400 人,貢獻產值4000萬元。產業以種養業為主,主要覆蓋4個村。有養殖大户46户,其中養羊18户、養牛9 户、生豬養殖7户、養兔4 户、養雞 3 户,養鴨2 户、梅花鹿1户、其它2户,有專業合作社10個。種植業以經濟林果為主,主要種植李子、核桃,李子種植xx060畝,核桃 4000 畝,種植大户55户,有專業合作社25個,主要分佈在和平村、三渡村、黃坪村。

(三)貧困現狀。根據20xx年登記確認,全鎮有貧困行政村2 個,分別是和平村和黃坪村,特困自然村29個,有貧困户2468户,貧困人口xx463人,其中五保人口數115人,低保人口數2794人,少數民族人口數91人,殘疾人人口數562人。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50.25%,這些貧困人口,55%以上集中分佈在貧困行政村。加快減貧脱困,確保2468貧困户 xx463貧困人口在2022年如期脱貧,到2022年與全國全省全市全縣同步實現小康的目標,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

二、抽樣摸底情況分析

會儀鎮有貧困户2468户xx463人,其中建檔立卡2051户8854人,按30%的比例要求,應抽查摸底615户。此次抽樣摸底從發改局和會儀鎮抽調20人組成,分內業組和外業組,內業組主要負責村委和片區的大面座談交流,並撰寫調研報告;外業組主要負責入户填表,彙總分析。通過xx天的實地調查,共摸底640户,涉及4個村29個片區2852人。通過選取交通條件較差、貧困面較大、致貧原因複雜的區域開展調查,抽樣摸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抽樣情況。

一是貧困户屬性分類:一般貧困户222户,五保户7户,低保貧困户411户。二是貧困户致貧原因分類:因病致貧370户,佔抽樣摸底户數的57.8%;交通條件落後致貧295户,佔抽樣摸底户數的46%;因殘貧困xx5户;災害造成貧困xx0户;上學造成貧困108户;缺土地造成貧困xx0户;缺水17 户;缺技術100户;缺勞力貧困175户;缺資金貧困20户;缺可持續發展產業84户;其自身發展動力不足貧困10户。三是貧困户生活條件分類:飲水困難 172户;缺糧239户;通路不通暢289户;居住危房205户。

(二)存在問題。

一是對精準扶貧的“五結合”、“五精準”、“三到位”理解還要進一步提高,對到2022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小康目標認識還要進一步深化。二是由於政策原因,實施過整村推進項目的村不能列入貧困行政村,而昭通市出台的關於精準扶貧的行動計劃有些是針對貧困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的,但事實上,有些村雖然實施整村推進項目,但仍然未能大面解決貧困問題,這種政策上的劃分,使得有些貧困村和自然村在脱貧過程中,政策和項目上會受到一定影響。比如三渡村,20xx年實施了省級整村推進項目,目前該村仍有貧困户354户貧困人口1945人,現有衞生室也屬危房,迫切需要改建。三是竹產業的發展不容樂觀,受道路交通差、運輸成本高、收購價格低等因素制約,竹產業未能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比如,和平村16、17隊,羣眾種植8000餘畝竹子,但2個組未通公路,竹子不能實現經濟效益,羣眾種竹積極性受影響,對通過竹產業發展脱貧致富信心不足。四是掛鈎幫扶不到位,幫扶措施乏力,更多是開展走訪慰問活動,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掛鈎對象的貧窮問題,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精準扶貧。五是建檔立卡的數據與此次抽查摸底的數據有出入,一方面,有貧困户未建檔立卡,另一方面,人員或是致貧原因等欄目與實際不符。六是留守兒童現象,會儀鎮現有留守兒童842人,佔總人口的3.4%。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這一大批留守兒童是未來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留守兒童的學業、心理、健康以及前途問題,也無法實現脱貧目標,甚至若干年後,會成為社會發展的另一個問題。

三、致貧原因分析

(一)基礎設施薄弱。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一個是道路交通不便,這是造成貧困的主要原因。會儀鎮和平村、黃坪村和三渡村3個行政村沒有通硬化公路,鎮內鄉村公路193.5公里, 27個自然村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馬家溝和三渡村雷家2個自然村未實施過通達工程。一是由於山區環境惡劣,鄉村公路晴通雨阻現象突出,加之管護機制不健全和維護經費不足,導致會儀鎮境內已有鄉村公路有效使用率只有30%左右;二是由於不通公路造成邊遠山區房屋改造成本增加,農民手中有錢也不願進行房屋修建或是改造;三是由於不通公路,運輸成本增加,現有資源得不到有效開發利用,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在會儀鎮四個村均存在這種情況;四是生活居住地與生產土地之間道路不通,比如三渡村西平片區。另一個是水利設施陳舊,一是由於原有的溝渠年舊失修,灌溉用水受限,制約產業發展,比如,和平村羣眾想通過發展果蔬產業增收,但當地生產用水缺乏,只能靠天吃飯,羣眾對發展擔憂,信心不足。二是飲用水無保障,比如,會儀村水排片區安全飲水未全覆蓋,現在實施的“愛心水窖”補助為3000元/口,部分羣眾不能湊足其餘資金,項目實施難度大;再比如,黃坪村茶林片區和三渡村雷家片區部分貧困户未通自來水。

(二)文化低觀念落後。調查結果表明,貧困農户的勞動力文化素質普遍偏低,貧困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所佔比例很小,貧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時間大大低於全縣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於這部分勞動力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務工,收入也與非貧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貧困户思想觀念落後,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等、靠、要”的思想嚴重,凡事都等國家和社會的救助,更有甚者,寧願守着土地受窮,也不願加入產業化經營,撿小利失大利。比如,和平村部分羣眾小農意識明顯,思想上依賴性重,土地閒置,自身能力有限發展不起來,但又不願意參與土地流轉,讓有能力的人發展產業,寧願閒置。

(三)子女上學致貧。有部分貧困家庭收入只能維持日常生活,一旦子女進入高中或是考上大學,需要支付一大筆學費和生活費,無形中加重了經濟負擔,對於尚未脱貧的農民更是苦不堪言。據抽樣調查瞭解,因供養子女讀書而致貧的,他們佔抽樣貧困户的17%,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9000-10000元,一個大學生每年要支出15000-xx0元。這類貧困户隨着子女成長,讀書畢業和就業後,一般都能擺脱貧困,通過採取幫扶措施也容易見到成效。

(四)因災因病因殘返貧。一是自然災害。有的家庭本來經濟狀況差,主要收入又源於自給自足、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若遇旱、澇、風、雪、雹或是蟲害、疫情等自然災害,無法抵禦,導致種植業減產減收,養殖業遇瘟疫,就可能造成貧困或是返貧。二是突遇重病。貧困户家中若有長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又或者是突遇勞動力死亡傷殘的,不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高昂的醫療費用,導致一些農民債台高築,甚至重新返貧。三是基本醫療服務條件差,看病貴看病難,和平村、黃坪村無衞生室,三渡村衞生室屬危房,對貧困農户來説,生病以後不能及時治療,往往是扛、拖,久拖成大病,治療費用就成了更加沉重的負擔。

【第2篇】鄉鎮實施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的通知》關於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的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通過對貧困户和貧困村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引導各類扶貧資源優化配置,實現扶貧到村到户,逐步構建精準扶貧工作長效機制,為科學扶貧奠定堅實基礎。

精準識別是指通過申請評議、公示公告、抽檢核查、信息錄入等步驟,將貧困户和貧困村有效識別出來,並建檔立卡。

精準幫扶是指對識別出來的貧困户和貧困村,深入分析致貧原因,落實幫扶責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幫扶計劃,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準管理是指對扶貧對象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測,建立全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實時反映幫扶情況,實現扶貧對象的有進有出,動態管理,為扶貧開發工作提供決策支持。

精準考核是指對貧困户和貧困村識別、幫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對貧困縣開展扶貧工作情況的量化考核,獎優罰劣,保證各項扶貧政策落到實處。

二、重點工作

(一)建檔立卡與信息化建設

(1)建檔立卡。國務院扶貧辦制定《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明確貧困户、貧困村識別標準、方法和程序,負責省級相關人員培訓、督促檢查、考核評估等工作;各省(區、市)根據國家統計局確定的分省(區、市)和分片區貧困人口規模,按照《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中確定的貧困人口、貧困村規模分解和控制辦法,負責將貧困人口、貧困村規模逐級向下分解到村到户,並負責市縣兩級相關人員培訓、專項督查等工作;縣負責貧困户、貧困村確定,並組織鄉(鎮)村兩級做好建檔立卡工作。20xx年10月底前完成建檔立卡工作,相關數據錄入電腦,聯網運行,並實現動態管理,每年更新。

(2)信息化建設。國務院扶貧辦制定和組織實施全國扶貧開發信息化建設規劃和建設方案,制訂標準規範,整合辦內原有信息系統,建設統一的應用軟件系統。各省(區、市)、市(區)、縣(區)負責設備購置、人員配備、數據採集和更新等工作。通過信息化建設,引導各項資源向貧困户和貧困村精準配置,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此項工作20xx年12月底前完成,以後逐步升級完善。

(二)建立幹部駐村幫扶工作制度

(3)各省(區、市)普遍建立幹部駐村工作制度,做到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幫扶工作隊,每個貧困户都有幫扶責任人,並建立駐村幫扶工作隊、貧困户幫扶責任人數據庫。此項工作由各省(區、市)負責,20xx年6月底前派駐到位。

(4)做好乾部選派工作。各省(區、市)要充分動員黨政機關、人民團體、民主黨派、企事業單位參與駐村幫扶工作,選派有較高政治素質、能力較強、特別是有培養前途的中青年幹部,參加駐村幫扶工作,並明確職責分工、幫扶項目、考核辦法和問責制度等。

(5)落實幫扶責任。駐村工作隊負責協助村兩委摸清貧困底數,分析致貧原因,制定幫扶計劃,協調幫扶資源,統籌安排使用幫扶資金,監督幫扶項目實施,幫助貧困户、貧困村脱貧致富,不脱貧、不脱鈎;協助基層組織貫徹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積極參與各項扶貧開發工作。

(6)建立健全幫扶制度。各省(區、市)建立健全駐村幹部的選拔、培訓、管理、考核、激勵、保障等制度,充分調動駐村幹部的積極性,對工作成效顯著的要提拔重用,對工作成效不明顯的要實行退出和問責。加強駐村工作隊的規範管理,實現駐村幹部幫扶長期化、制度化和規範化。

(三)培育扶貧開發品牌項目

各省(區、市)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完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培育行得通、能管用的扶貧品牌。

(7)雨露計劃。各省(區、市)扶貧和財政部門會同教育、人社等部門,完善雨露計劃實施政策和規劃,對參加中高職教育或兩年及以上職業技能培訓的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家庭發放生活補助,提供扶貧貼息貸款支持,提升貧困户新成長勞動力就業技能和創業能力,穩就業、拔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繼續做好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農村適用技能培訓和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培訓工作。

(8)扶貧小額信貸。各省(區、市)扶貧、財政和金融部門負責完善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對沒有外出就業、有一定技能又有創業意願的貧困户發放小額信貸貼息貸款,支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幫助換窮業。提高瞄準性,加強監管,真正惠及貧困户。

(9)易地扶貧搬遷。各省(區、市)發展改革委(局)與扶貧部門共同負責制定規劃和計劃,對不具備生存發展條件、就地脱貧成本高、難度大的貧困户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結合新型城鎮化中解決三個1億人問題,使這部分貧困羣眾徹底挪窮窩。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搬遷户的意願,並着力解決好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和社會融入等問題。

(四)提高扶貧工作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10)各省(區、市)扶貧部門要將扶貧措施與扶貧開發建檔立卡緊密銜接,提高扶貧工作的精準性和有效性。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原則,在培育扶貧開發品牌項目的同時,繼續做好整村推進、互助資金、產業扶貧、科技扶貧等專項扶貧工作。

(11)各行業部門,要重點圍繞落實25號文件,組織實施好村級道路暢通、飲水安全、農村電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產業增收、鄉村旅遊扶貧、教育、衞生和計劃生育、文化建設、貧困村信息化十項重點工作。各行業部門按照25號文件要求,制定相關辦法並組織實施。

(五)提高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精準性、有效性

(12)搭建社會扶貧信息服務平台。國務院扶貧辦統籌建設中國扶貧網,將貧困户、貧困村的需求信息與社會各界的扶貧資源、幫扶意願進行有效對接,互聯共享,實現社會扶貧資源的精準化配置。各地也要根據實際,搭建社會扶貧信息服務平台。國務院扶貧辦負責頂層設計,各級扶貧部門組織實施,20xx年底前完成。

(13)完善社會扶貧幫扶形式。鼓勵引導各級定點扶貧單位、參加扶貧協作的東部省市、軍隊和武警部隊及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等社會扶貧參與主體,到貧困地區開展形式多樣的扶貧幫扶活動,努力做到幫扶重心下移到貧困村、幫扶對象明確到貧困户,幫扶措施到位有效,幫扶效果可持續,實現社會幫扶的精準化、科學化。國務院扶貧辦負責制定相關政策,各省(區、市)負責制定實施方案,於20xx年9月底前完成。

(六)建立精準扶貧考核機制。

健全貧困縣精準扶貧考核機制,建立貧困縣約束機制,研究重點縣退出機制。

(14)中組部牽頭,國務院扶貧辦、國家統計局配合,20xx年12月底前修訂出台《關於加強和改進貧困縣考核工作指導意見》,重點考核黨政領導班子和黨政領導幹部將工作重點放在扶貧開發、完成減貧增收任務情況,增設精準扶貧考核的內容、指標,併合理確定分值權重。

(15)國務院扶貧辦會同發改委、財政部,20xx年6月底前修訂出台《扶貧工作考核辦法》,重點考核地方政府扶貧責任落實情況以及扶貧成效。逐步建立以考核結果為導向的激勵和問責機制。根據考核和評估結果改進和完善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實現精準扶貧、陽光扶貧、廉潔扶貧。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思想認識

精準扶貧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對扶貧開發工作的新要求,是解決扶貧開發工作中底數不清、目標不準、效果不佳等問題的重要途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化認識,統一思想,把精準扶貧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提高扶貧工作的精準性、有效性、持續性。

(二)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片區牽頭單位、行業主管部門都要做好精準扶貧各項工作。強化扶貧開發隊伍建設,加強縣、鄉(鎮)兩級扶貧部門力量,保障工作經費,改善工作條件,提高工作效能。

(三)強化責任落實

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縣抓落實的原則,逐級分解落實;扶貧部門要抓好精準扶貧工作的頂層設計、溝通、協調、指導和服務工作;相關行業部門要按照分工,發揮職能和行業優勢,切實加大對貧困户和貧困村的幫扶力度;要搭建有效平台,引導和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精準扶貧工作。

鄉鎮實施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第3篇】縣實施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xx縣被列為全省“精準扶貧”示範縣以來,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強化措施,紮實推進“1236”扶貧攻堅行動。以解決羣眾突出問題為重點,加快貧困羣眾脱貧致富步伐,堅決打好統籌扶貧、精準扶貧、開放扶貧、“造血”扶貧和生態扶貧整體戰。至20xx年底,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 5050元,較上年增加651元,增長14.8%,比20xx年增加 1851元,全縣新扶貧標準下的貧困人口由20xx年的8.76萬人減少到4.1萬人,累計減少4.66萬人,年均減少1.5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50.8%下降到24.6%累計下降26.2個百分點,年均減少8.73個百分點。

一、20xx年以來的扶貧成效

一是加大整合資源力度,不斷改善貧困羣眾生產生活條件。近年來全縣以專項扶貧為着力點,積極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整合投入抓扶貧,加快推進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20xx年以來,襯砌渠道243.6公里,新增農田灌溉面積11100畝,發展牧草節灌面積XX畝,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4.70萬畝,治理河道40.28公里(防洪堤),治理小流域1.6平方公里,建成梯田2.32萬畝,解決了5.79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2.9%;實施農村公路建設項目119項715.25公里,其中新改建通鄉油路6條151.13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79條434.8公里,通村砂礫路34條129.34公里;100%的鄉鎮通了油路(水泥路),49.5%的建制村實現了通暢;先後投入電力建設資金3.9億元,先後建設主變11台、容量756.6兆伏安,安裝配變93台、容量12.22兆伏安;新建330千伏、110千伏輸電線路241公里,新建改造35千伏及以下輸配電線路180公里,全縣村組通電率達100%。貧困村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發展條件明顯改善。

二是積極培育發展富民產業,不斷拓寬貧困羣眾增收渠道。20xx年以來,縣上每年安排1億元以上財政資金扶持設施農業發展,同時累計注入擔保資金1.83億元,發放婦女小額貸款6.86億元、“雙聯”貸款8.54億元、雙業貸款10.66億元,積極引進甘肅銀行、鑫隆小額貸款公司和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和農信項目,為貧困羣眾提供無擔保、無抵押、高效便捷的小額貸款服務,有效緩解了貧困羣眾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有效整合人社、扶貧、教育等部門培訓資源,組織開展各類實用技術技能培訓,使羣眾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扶持建成華藏寺鎮慄家莊高原設施林果效益試驗示範園、打柴溝鎮上河東日光温室示範點等一批產業示範園區,初步形成了以人蔘果、紅提葡萄、高原夏菜、馬鈴薯、食用菌、xx白犛牛和xx肉用細毛羊為主的基地化生產格局。20xx年,紮實推進“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主體生產模式,開工建設日光温室4908.6畝,養殖暖棚38980.3畝;推廣以小黑麥、紫花苜蓿為主的優質牧草28萬畝,完成以馬鈴薯全膜壟作栽培技術為主的旱作農業5.1萬畝;大力推行“公司+基地+農户”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全縣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達到577個,發展會員3062人,帶動非成員農户5209户。全縣特色種植面積達到38.35萬畝,建成高原夏菜生產基地9.1萬畝,旱作農業種植面積達到5.1萬畝,飼草料種植面積達到28.15萬畝。設施農業累計達到8.54萬畝,規模養殖小區達到780個,設施農業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跨越式發展,已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特色種植業產值達9.66億元,畜牧業產值達5.02億元,特色農牧業收入佔到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組建農村經濟合作組織462個,培育和引進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家,多個無公害蔬菜品種和白犛牛系列產品分別得到國家綠色食品質量認證、產地認證、有機食品認證。

三是全力實施“下山入川”,加快推進高深山區貧困羣眾脱貧致富步伐。縣上多年來持之以恆地把移民搬遷作為解決貧困的有效途徑,積極整合各類項目資金,集中力量辦實事、辦大事,移民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20xx年以來,縣上研究制定了生態移民規劃和安置方案,動員各方力量深入實施“下山入川”工程,全力打好生態移民攻堅戰。通過市內農林場安置、毛藏庫區移民新村安置、縣城安置、縣內易地搬遷安置、縣外安置、勞務移民和教育移民等多種方式搬遷安置移民,先後建成了華藏寺鎮紅大口、華藏寺鎮黃草川、松山鎮紅山根等生態移民安置點28個,搬遷移民5881户27077人。同時,整合農牧、人社、教育、扶貧等部門培訓資源,不斷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千方百計擴大勞務輸轉規模,20xx年以來累計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20.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4.59億元。生態移民工程和勞務輸轉工程的深入實施,使全縣累計退出耕地10.7萬畝,建成草原圍欄面積510萬畝,禁牧160萬畝,草畜平衡427萬畝,從根本上解決了高深山區農牧民羣眾生產生活困難問題。

四是持續加強智力扶貧,不斷增強貧困羣眾自我發展能力。始終堅持把貧困人口的教育和培訓作為扶貧開發一項重要工作,逐步探索形成了“項目+產業+科技”三位一體科技扶貧模式。深入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每年培訓農牧民10萬人次以上,骨幹培訓5000人以上,累計培育科技示範户1.45萬户,培養了一大批懂科技、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農牧民。不斷加強農牧業科技創新,先後完成各類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試驗328項(次),示範163項(次),示範面積達75萬多畝,旱作農業、測土配方施肥、大田高效節水等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良種良法的增產增收效果十分明顯。認真開展以“兩後生”為主的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先後組織輸送貧困家庭“兩後生”2180名,培訓雨露計劃2236人,基本實現了“就業一人、脱貧一家”的目標。

五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統籌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20xx年以來,新改建中國小校舍面積達16.7萬平方米,學前幼兒毛入園率、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到63.8%、99.34%、89.64%,12075名農村中國小生全部吃上了營養餐,率先在全省實現了由國小到高中階段XX年的免費教育,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學校佈局日趨合理,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建成衞生業務技術綜合服務樓、遷址建設了藏醫院、新建縣醫院門診醫技大樓和9所鄉鎮衞生院、73所村衞生室,今年開工建設婦保院和藏醫院住院部樓,醫療衞生條件明顯改善。社會保障標準和水平明顯提高,城市和農村低保對象分別達到7381人和51627人,五保供養人數達1525人,供養規模位居全省前列。新農合參合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8.62%、97.64%、99.7%。建成保障性住房14188套、遊牧民定居工程2480套,改造農村危舊房10500套,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21.82平方米,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0%以上。

六是不斷加大社會扶貧,努力形成扶貧開發合力。20xx年以來,各對口幫扶單位高度重視,紮實開展幫扶工作。先後落實各類對口幫扶資金6862.16萬元,重點實施了黃草川生態移民示範園、紅山根生態移民示範園、打柴溝鎮設施農業示範園、工業園區給水工程、小城鎮建設、道路建設和人才培訓等幫扶項目,為貧困羣眾幫辦了一大批看得見、摸得着的實事、好事,為全縣扶貧開發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省開展的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中,省市縣鄉245個單位、7334名幹部聯繫我縣176個貧困村和10289户特困户,各聯村單位和聯户幹部協調落實富民項目475項,落實資金2.61億元,受益羣眾8.4萬餘人;為貧困村、貧困户興辦實事2500多件,捐款捐物摺合資金2353.87萬元,20xx年爭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986萬元,組織實施扶貧項目8大類30餘項,減少貧困人口1.53萬人,扶貧開發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20xx年奮鬥目標

1、增加農牧民收入。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武威市平均水平,貧困鄉鎮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社會事業、公共服務、生態建設全面推進,農牧民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明顯提升。

2、減少貧困人口。到20xx年底,力爭全縣基本實現穩定解決温飽的目標,貧困人口大幅減少,減少貧困人口2.5萬人,年均減貧0.5萬人,返貧率控制在30%以內。

3、20xx年內組織實施貧困村整村推進項目17個,貧困户新建設施農牧業1900畝,實現全縣貧困户户均3畝棚的目標,力爭使祁連、東坪等7個鄉鎮和華藏寺鎮岔口驛村、松山鎮松山村、天堂鎮天堂村等35個貧困村實現整體脱貧。

4、力爭完成建制村道路通暢工程360公里,建成15個鄉村客運停靠點和河東公路、石門鎮至寬溝工業園區二級公路、石門鎮至火石溝公路,基本形成金強川“四縱六橫”路網架構;全面建成石門河調蓄引水和南陽山片“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小康供水兩大骨幹水利工程,加快二道墩注入式水庫、抗旱應急引水工程、松山灌區改造、南陽山片2.3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解決6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3萬畝。

5、積極推進移民搬遷,解決惡劣環境人口生存問題。堅持把勞務移民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舉措,整合易地扶貧搬遷、遊牧民定居、石羊河流域生態移民和教育移民等項目,以縣外移民和本縣、鄉鎮或村內實施易地搬遷、插花移民、區域內調整相結合,加大移民搬遷和勞力輸轉力度。到20xx年底力爭完成生態移民2萬人。做好《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10977户44566人易地搬遷規劃》;為部分貧困人口有計劃地移居到公路沿線、中心城鎮和生產生活條件較好的縣內外川區,實現穩步脱貧,奠定基礎;四是力爭實現勞務輸轉20萬人(次)、“兩後生”培訓4000人、勞務技能培訓10000人的目標。

縣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第4篇】推進扶貧項目實施情況督查報告

2022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之年。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及擴大內需的重要決策”之年。2022年的整村推進扶貧工作,在上級扶貧辦和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認真落實省扶貧開發紅河現場會和州農村工作暨扶貧開發三、項目實施呈現四大特點

(一)用“大扶貧”理念,推動“大扶貧”

根據省委、省政府扶貧開發實施連片開發和州萬村建設千村推進的要求,縣委政府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結合我縣實際,整村推進項目建設採取點面結合同步推進的辦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以新農村、新農家、新農民建設為突破口,以農村經濟產業化、農村建設新型化、人居環境優美化、公共服務社會化、農民教育組織化、穩定機制長效化、村務管理民主化、鄉風民俗文明化為目標,以項目建設內容為核心,積極整合資金集中投入建設。開展了水、路、教育、生態能源、公益事業、村容村貌治理、綠化美化等工程建設,項目建設使片區初步顯現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成果。

(二)點面結合,連片開發

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發展什麼”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和突出重點,連片開發”的要求,2022年整村推進項目建設以片區開展發為主,分別為中樞鎮水箐片區、三塘鄉佈德隆片區、向陽鄉合理片區、白水鎮平田片區、舊城鎮松鶴片區、午街鎮二級路沿線片區和永寧舍者片區,舊城松鶴片區以上海“白玉蘭”重點村建設為載體,其它片區以整村推進扶貧項目為載體,在注重科學引導的基礎上,尊重羣眾的意願,把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急需的項目放在優先位置,進行建設。

(三)權限下放,統籌開發

針對整村推進扶貧項目資金少,貧困村要做的事情多的實際,單用項目資金完成項目建設難度大、效益不明顯的實際,為調動鄉鎮和項目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證項目建設發揮最大的扶貧效益,經過08年多次同鄉鎮醖釀溝通,按照項目實施以鄉鎮為單位,片區為載體,由鄉鎮圍繞片區開發提前統籌規劃,全力整合資源的基礎上,充分調動鄉村幹部羣眾自建家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紮紮實實搞好項目建設的思路,09年的整村推進項目以片區開發的形式,全部下放到鄉鎮,由鄉鎮負責組織實施,各鄉鎮以片區開發為重點,提前統籌規劃,圍繞片區建設整合資源,積極組織羣眾參加項目建設。一是做到了提前佈局、統籌規劃,二是達到了強力整合資金,加大投入力度的要求,三是充分調動了鄉村幹部羣眾積極性和主動性,四是實現了項目建設效益明顯的目的。同時縣扶貧辦圍繞項目實施加大監管、指導、檢查、督促力度,保證整村推進項目建設紮實有效推進。

(四)強力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力度

四、項目實施的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整村推進是貧困村構建和諧文明新村的好形式、好平台和好抓手,通過縣鄉村和各部門的共同努力,項目建設成效明顯,一是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整村推進扶貧工作,制定完善縣級部門實施整村推進片區開發措施及考核辦法。並把整村推進項目列為全縣重點工作和行政效能監察對象進行督查和問效,強勢推動項目建設。二是落實領導責任制,建立健全領導責任制,形成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部門領導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新機制;層層落實責任制,定任務,定責任,把任務落實到領導、部門、個人。實行第一責任人和具體責任人制度。明確職責,建立責任狀。三是實行縣級領導和部門集中聯繫鄉鎮,集中力量扶貧,實行幹部駐村指導,項目村都有一名幹部負責該村的整村推進扶貧工作。四是縣級財政做好整村推進項目資金的管理工作,以保證項目實施做好、做實、做出成效;五是及時組織相關工程技術人員深入項目村,參與項目建設規劃、進行技術指導,組織相關技術培訓和推廣,為項目村提供技術支持。從而形成上下思想統一,使項目建設做到五個到位,即認識到位、領導到位、人員到位、工作到位、資金到位。

【第5篇】2022關於村實施精準扶貧的調研報告

十堰市自實施“千企進千村”、“結窮親、幫窮户、拔窮根”精準扶貧工程以來,眾多企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繼深入到定點扶貧村開展扶貧幫困工作,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端。那麼,貧困村的現狀如何、扶貧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怎樣實施精準扶貧、又有哪些保障措施?近日,我們帶着這些問題,專程到鄖陽商會常務副會長、湖北子胥湖集團公司董事長周偉定點聯繫的扶貧村——鄖縣城關鎮桃花溝村進行了實地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與現狀

桃花溝村位於鄖縣城關鎮西部,與鄖縣最邊緣的大柳鄉相鄰,版土面積8.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個村民小組,410户,1806人,其中,丹江庫區移民235户,耕地面積2700畝,其中,旱地2050畝,水田650畝,林地1400畝。xx年全村人均純收入3260元。根據國家貧困標準(xx年人均純收入2736元)統計,該村現有貧困户232户,966人,佔全村總人口的53.5%。

有史以來,桃花溝村始終以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生產為主但農業生產條件較差,產業結構單一。生產水平低、生產成本高、農業生產效益低下、增收門路單一、農民觀念落後、因災、因病返鄉較多,是該村貧困現狀的集中體現。

二、扶貧目標及對策

針對桃花溝村貧困現狀,子胥湖集團公司扶貧工作專班通過進村入户調查摸底,並與村兩委會多次商討,初步擬定了扶貧發展規劃,力爭在2022年前,通過項目拉動、產業帶動、包户促動、整體推動的方式,把桃花溝村打造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綠色宜人、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文化事業興旺繁榮、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1、扶貧目標

採取項目扶貧、產業扶貧、包户扶貧的方式,利用子胥湖集團產業帶動優勢,力爭通過6年的奮鬥,形成以桃子產業為主的觀光、休閒、採摘生態旅遊園區,實現產業發展(發展生態桃園1000畝以上)、農民增收(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生態改善、村容靚麗、村風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到2xx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

2、扶貧對策

一是完成村主幹道的公路擴寬、硬化。力爭在xx年前投資600萬元完成鄖廟路至村萬頭豬場的6.5公里道路擴寬、硬化,達到路石寬8米,水泥路面寬6米的要求,並搞好路間及排水溝建設和綠化帶建設,形成桃花大道景觀帶。

二是改善土地生產條件。xx-2022年通過對桃花溝進行水、田、路、渠的綜合治理(面積450畝),形成耕地園田化、梯田化;新修河堤石岸6000米,改挖河道400米;修建機耕路28條2400米、田間作業道36條4500米;維修庫塘8口、引水堰渠4000米。

三是建設萬頭生豬養殖基地。計劃從xx年開始,投資2600萬元,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種豬繁育場,專門繁育子胥湖土黑豬(年繁育10000頭以上),為貧困户和養殖大户提供優質種豬仔,對貧困户實行先賒後還的辦法,扶持貧困户發展養豬業。然後,由子胥湖集團公司統一收購、加工和銷售,並統一品牌、統一價格、統一標準,形成公司+基地+農户的產、供、加、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帶動貧困户和基地農户實現產業化經營。力爭到2022年形成萬頭養殖規模。

四是建設千畝生態桃園。計劃xx-xx年投資200萬元,建成1000畝生態桃園,引進最新的水蜜桃、油桃和大櫻桃品種。桃園內套種草莓或花草,實行立體種植,配套建設一批觀光景點,培植“春賞桃花、夏摘桃果”的桃文化觀光園。

五是建設大型沼氣發酵罐並扶持農户發展沼氣池。利用沼氣發電供農户照明和養殖場供熱,利用沼渣生產有機肥供生態果園、生態茶園及農作物,沼液直接用於農作物施肥,實現農產品的有機化。到2022年,結合農村環境整治,搞好農户庭院綠化和景觀化,實現庭院靚化。

六是建設獨具風格的鄉村農居。結合農村危房改造和新農村建設要求,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風格、統一施工的辦法,對現有農户庭院進行改造升級,把居住比較偏遠、交通不便的農户和土坯房、“乾打壘”房屋進行搬遷和重建,達到整齊劃一、特色明顯、出行方便、環境優美的要求。

七是整合項目,建設桃花溝村綜合服務大樓。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力爭在xx年投資500萬元啟動建設集辦公室、衞生室、圖書室、活動室、遊客接待中心、村文化活動廣場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大樓,為發展休閒旅遊農業奠定基礎。

八是發展旅遊服務業。修建打造休閒旅遊景點,建設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休閒農莊,配套發展餐飲業,計劃新發展農家樂12家,使全村的農家樂達到20家,從業人員100人以上,年營業額達到600萬元以上。

三、保障措施及建議

1、保障措施

為確保扶貧對策和目標的落實,儘快改變桃花溝的貧困現狀,必須強化以下三項保障措施:

第一,成立專業合作社。分別成立桃子產業合作社和養殖產業合作社,把分散的農户組織起來實行產業化經營,徹底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連接問題,帶動貧困户發展產業、增加收入。

第二,實行土地流轉。把土地向種田能手和企業流轉,農民通過培訓到企業打工,實現由農民向產業工人的轉變,通過土地流轉收入、打工收入和企業分紅,提高農民收入。

第三,落實工作責任。子胥湖集團公司成立以董事長掛帥的扶貧工作專班,全面負責桃花溝村扶貧工作,同時下設多個工作部門和子公司,具體負責單項工作。其中,項目部負責扶貧項目的爭取和實施;工程部負責有關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財務部負責扶貧項目資金的爭取和足額支付;生態農業開發公司負責產業扶貧的實施;潤景園林公司負責觀光景點建設和全村綠化工作。公司按照計劃進度,逐年逐項進行檢查考核。

2、幾點建議

一是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把精準扶貧納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標、工作有計劃、行動有措施、考核有內容。

二是為扶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各級政府應出台優惠政策,助推扶貧攻堅,用政策調動企業扶貧的積極性,並對農民發展產業、生產經營予以鼓勵和支持。同時,要積極協調金融、扶貧和房產等部門為扶貧融資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無息貸款以及專項資金撥付。這樣,既可以減輕企業的負擔和壓力,又能確保扶貧目標的實現。

三是在項目上給予支持。項目扶貧、項目拉動,是農村扶貧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各級政府應在各貧困村爭取項目上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支持,使他們通過項目的實施和拉動,增加收入,實現脱貧致富的目標。

四是建好班子,提升農民素質。貧困村能否脱貧,村支部、村委會和村民的素質是關鍵。必須把那些有開拓精神、有經濟頭腦、善於為百姓辦事、敢於負責擔當的能人選拔進村兩委班子,建設一支永不走的扶貧工作隊。同時,要抓住要害,突出重點,加強對村民的專業技術培訓,達到扶志(志氣)、扶知(知識)、扶智(智慧)的有機統一,為農村實現整體脱貧奠定基礎。

【第6篇】鄉鎮精準扶貧實施調研報告

精準扶貧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對扶貧開發工作的新要求,是解決扶貧開發工作中底數不清、目標不準、效果不佳等問題的重要途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下面是鄉鎮精準扶貧實施調研報告,歡迎參考學習。

扶貧移民局黨組書記、局長

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項重大部署。開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密切聯繫羣眾、改進幹部作風、匯聚羣眾智慧力量的現實需要。按照縣委的部署和要求,我作為班子一把手,帶頭學習,帶頭轉變作風,帶頭查找問題和整改問題,帶頭下基層調研、指導工作,進一步密切黨羣幹羣關係。自我局3月18日召開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以來,我帶領局相關幹部多次深入_____鄉開展了羣眾路線教育實踐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_____鄉基本情況

_____鄉地處_____西南,距縣城喬莊鎮86公里,幅員面積63.6平方公里,轄4村24個村民小組,445户,1203人。20xx年未有建卡貧困人口460人,貧困發生率38.8%,目前有建卡貧困人口110户,286人,其中農村低保人口122人,五保户25人。xx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4770元,是全縣最偏遠的貧困鄉之一。

_____縣委、縣政府把扶貧開發作為農村工作的重點,堅持瞄準貧困區域,以連片扶貧開發和特困村建設為重點,創新機制,整合資源,精準扶貧,20xx年把_____鄉的朝陽村、先鋒村,鍋壇村、三台村4村納入_____縣第一輪10+4特困村扶貧攻堅,制定了整鄉推進全域扶貧攻堅規劃,着力打造山區綜合治貧示範鄉,落實了1名縣委常委任幫鄉工作組長,2名副縣級領導任副組長,縣級8個部門幫扶到村,縣級85名幹部及鄉村幹部幫扶到户,村村有幫扶部門,户户有聯繫幹部、有發展規劃、有幫扶措施、有增收減貧目標,通過兩年多的建設鄉村基礎設施全面改善,人居環境面貌煥然一新,主導產業不斷壯大,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貧困人口減少170名,貧困發生率降低15個百分點。

二、工作成效

鄉黨委政府結合鄉情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分步實施,重點建設六大工程成效顯著。

(一)以助農增收為核心,大力實施產業富民工程。

1、種植業:新建銀杏示範片1000畝,栽植銀杏20萬株,全鄉人均150株。20xx年規範化種植柴胡1000畝,xx種植柴胡達到20xx畝,銀杏樹下套種中藥材20xx年達到(林藥模式)3000畝。

2、養殖業:建標準化雞舍3000平方米,養殖土雞年出欄6萬隻。生豬午養殖達到1000頭,户平出欄2頭。養羊20xx年達到3000只。

3、勞務產業:加強務工技能培訓,加速農村人才資源開發,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到每户有一名 明白人,有組織的轉移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200人/年。

4、培育專合經濟組織:新成立柴胡種植專業合作社一個,帶動農户420户,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一個,帶動農户180户。

通過實施產業富民工程成功探索出了銀杏、核桃+藥材、魔芋、土雞的生態立體種養模式,形成鄉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目的,大力實施基礎強農工程

1、路網體系基本形成。新建改建通社道路25公里(覆蓋4個村),硬化社道15公里。

2、安全飲水基本解決。新建蓄水池15處,架設管道19000米,新建河堤2處300米(三台村、朝陽村各一處)。

3、農村電網全面改造。全面改造了村內高壓、低壓線路,切實保障了農户生產生活用電。

4、清潔能源有效推廣。大力推廣沼氣池、太陽能、節能灶等新型能源,農户推廣面75%。

(三)以改善農户生活環境為重點,大力實施農居改善工程

按照統一規劃、合理佈局、政府補助、農户主體的原則,大力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實施農户庭院三建五改建設,對現有貧困户的房屋、院壩、圈道進行改造,完成房屋立面改造8000平方米,改圈廁4000平方米,舊房屋拆除3000平方米,院壩硬化5000平方米,入户路硬化15000平方米,建設沼氣池350口,庭院綠化15000平方米,新建公共衞生廁所4個。全鄉四個村基本形成了特色鮮明,設施完善,庭院整潔的新農村雛形。

【第7篇】易地扶貧搬遷實施工作報告

易地扶貧搬遷實施工作報告

一、基本情況

鎮位於區南部,距巴城24公里,幅員面積70.9平方公里,轄23個村、2個社區居民,8518户30537人。全鎮易地扶貧搬遷共建集中安置點45個,集中安置貧困户414户1632人;分散安置188户764人,其中:統規自建153户622人、場鎮購房27户127人、投親靠友8户15人。

二、主要做法

(一)堅持以建檔立卡貧困户為重點,精準鎖定搬遷對象。明確搬遷對象的認定條件和原則,採取“三看三評三審”(看區域環境、看扶貧成本、看房屋狀況,院户評、村組評、村民大會評,村委會初審、鎮複審、區審定)的方式,對建檔立卡貧困户進行精準識別,確保符合搬遷條件的一個不落、不符合搬遷條件的一個不進。

(二)堅持“三靠五進六不選”原則,科學選擇安置地點。一是集中安置點選址堅持“地勢開闊、地質安全、交通便利、不佔耕地、節約費用”的原則;二是分散安置選址堅持“不在原址修建,地質安全,交通、水源便利,場鎮購房、統規自建、投親靠友相結合”的原則。

(三)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參建”原則,推進實施建設。一是鎮成立易地搬遷指揮部,區級掛包領導任指揮長,指揮部下設易地辦;二是集中安置點建設採取統一招投標方式確定測繪、規劃設計、地勘、施工設計、造價、監理等中介服務結構和施工企業;三是實行黨政領導包片、鎮村幹部駐點督導,負責協調解決施工過程中具體問題,督促進度、質量,監督安全施工;四是每個安置點由3-5名業主代表負責監督工程質量。

(四)堅持“三嚴格”標準,確保貧困羣眾不因搬遷負債。一是嚴格控制安置住房面積。所有搬遷户安置房人均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二是嚴格控制安置住房建設成本。集中安置點住房實際造價每平方米控制在1146元以下。三是嚴格兑現安置住房建設補助和獎勵政策。嚴格執行區委、區政府確定的“七類差異化”補助標準。同時,確保搬遷户自籌資金不超過1萬元。

(五)堅持“產居並重”,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一是大力發展安置點產業園區。通過招龍頭企業、回引返鄉創業、發動能人等,成立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規模流轉聚居點周圍土地,建成產業園區,吸納搬遷農户到園區務工增加收入。二是大力發展庭院經濟。以實施貧困户“萬元增收工程”項目促進庭院經濟發展,實施增收。

(六)堅持“誰受益誰管理誰維護”原則落實後期管護。一是各安置點成立由3-5名業主代表組成的業主委員會,負責安置點的管理;二是各安置點配套建設公共服務中心、垃圾池(房)、垃圾轉運站、污水處理等公共設施;三是落實專人負責清掃保潔、水電維護;四是制定村規民約,不斷提高廣大羣眾對安置點公益設施的保護意識,形成羣眾自覺保護、共同利用、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