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經典國學故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8W

經典國學故事(多篇)

經典國學故事 篇一

一提到國學,你是不是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誦讀二字呢?誦讀經典固然是好的,但對於國學精粹而言,不僅要多讀,還得細“品”。

什麼是“品”呢?你先別急,聽了下面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之前老師讓我們背《笠翁對韻》,這裏面的很多字都不太好讀,死記硬背的話,記起來就好很難,但如果多讀多誦,掌握住音律韻味可就簡單了點兒,但也只是簡單點兒罷了,還是不太好背,我曾為此大發牢騷,很不想背。直到後來,我學會了“品”,才由衷愛上了國學。“品”呢?説難不難,説簡單也不簡單。“品”重在理解,體會。先説理解。《笠翁對韻》中一篇原文讀下來,先是難讀,接着感到不理解;就比如(十五·刪)中有一篇文章寫到“埋筆冢,爛柯山”。有的同學讀下來就會發問:“什麼是埋筆冢?什麼是爛柯山”?因為不理解,所以會有些迷茫,不解其義,又怎能熟練背下來呢?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查電腦找解義,如“埋筆冢”是指晉代書法家智永禪師學書三十多年用過的五筐筆頭埋成的墓,又稱“退筆冢”。理解了意思,加深了印象,以後背時絕不會出錯,讀起來也會更加熟練。再説體會;在“品”中,體會也很重要。《笠翁對韻》雖然只是啟蒙音律,但是要想記熟它,也需要體會。比如讀書時讀到“龍潛終得躍,鳥倦亦知還。”這句話時,有沒有想到“蛟龍就算潛得再深也終有躍出水面的一天,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聯想呢?這樣多想想實在是好,只是簡單的兩句話就是體會了,既能使我們加深印象,又能讓我們擁有自己的見解,多好哇!

理解與體會結合在一起就是“品”了,學會了“品”,學會國學內容就易如反掌了。

也正是“品”字使我愛上了國學。

經典國學故事 篇二

子欲養而親不待

孔子在前往齊國的路上,突然聽到有人在哭,聲音顯得很悲哀。

孔子對駕車的人説:“這哭聲,雖然聽起來很悲哀,卻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聲啊!”

於是,趕着馬車尋聲到前面,前進一小段路後,便看到一個不尋常的人,身上掛着鐮刀,繫着白帶,在那裏失聲痛哭,然而卻不是哀喪之哭。

孔子於是下車,上前問道:“先生,請問您是什麼人呢?”

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問:“您現在並不是服喪的時候,為何會哭得這樣悲傷呢?”

丘吾子哽咽地説:“我此生有三個過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覺悟到,但已經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問:“您的三個過失,可以讓我聽聞嗎?希望您能告訴我,不要有什麼隱諱啊。”

丘吾子悲痛地説:“我年輕時喜歡學習,可等我到處尋師訪友,周遊各國回來後,我的父母卻已經死了,這是我第一大過失;在壯年時,我侍奉齊國君王,然君王卻驕傲奢侈,喪失民心,我未能盡到為人臣的職責,這是我第二大過失;我生平很重視友誼,可如今朋友間卻離散斷絕了,這是我第三大過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歎道:“樹木想要靜下來,可是風卻刮個不停;兒子想要奉養父母,父母卻不在了。過去了永遠不會再回來的,是年齡啊;再也不能見到的,是父母啊!就讓我從此辭謝這個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盡了。

孔子很感歎地對弟子們説:“你們應記着此事,這足以作為我們的借鑑啊!”

【智慧小語】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是卻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緊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陰。

經典國學故事 篇三

〔原文〕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譯文〕有的事情,如果可以忍耐就忍耐一下。如果不忍耐,小事也可能釀成大的災禍。

〔故事〕韓信忍辱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他英勇善戰,足智多謀,助劉邦建立了西漢。韓信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當地的一些無賴總是期負他。一次,一羣無賴攔住了韓信,其中一個對他説:“雖然你長得又高又大,愛佩帶刀劍,其實你膽子很小。如果你有膽子,就用你的佩劍來刺我;沒膽子的話,就從我褲襠下鑽過去吧!”韓信知道,如果要和他們打架,自己肯定會吃虧。於是,他就忍住一時之氣,從那人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後來,他把這次恥辱當成前進的基石,終於在日後一展才華。

〔解讀〕與人相處難免會有摩擦,有時候是沒有必要生氣的,能忍耐就忍耐一下,一個可以忍得住氣的人更能成就大的事業。

經典國學故事 篇四

對症下藥

一次子路問孔子:“如果我聽到一個好主意,是不是應該馬上行動起來?”

孔子回答:“你父親、兄長都還在,他們的閲歷與經驗比你豐富,應該先問問他們,不要急着動手。”

接着,冉有也問孔子同樣的問題:“如果我聽到一個好主意,是不是應該馬上行動起來?”

孔子回答:“當然要馬上去做。”

站在一旁的公西華聽後,大惑不解,就問:“子路和冉有的問題是同樣的,為什麼您的答案卻不一樣?”

孔子答道:“子路為人冒冒失失,做事不經觀察,比較草率衝動,所以我要他三思而後行;冉有遇事畏縮,沒有魄力,他需要勇氣與膽量,所以我鼓勵他不要猶豫,聽到好主意就要立即行動。”

故事點評:智者對不同的人,所作的調教截然不同。就算他們犯的錯誤觀點或做的功德完全一樣,但也因為性格不同,造成的利害迥然有異。因此,我們遇到具體問題時,要具體分析、對待,不能一概而論。

經典國學故事 篇五

【張閏無私,八世同居。共織互乳,縉紳不如。】

原文

元,張閏,八世不異爨。家人百餘口,無間言。每日使諸婦女聚在一室為女工,工畢,斂貯一庫,室無私藏。幼稚啼泣,諸母見即抱哺,不問孰為己兒,兒亦不知孰為己母。縉紳之家,自謂不如。至元中,旌表其門。

唐有張公藝九世同居,宋有陳凳三世同居,共織一室,不為私蓄,互乳其子,令人欽佩無已。

翻譯

元朝時候,有個叫張閏的人,他家已經八代同居而沒有分家了。所以家裏人口一百多,但從不見有不和睦不友愛的。每日,只見他家的所有婦女都會齊聚一室,大家有説有笑,愉快地一齊做着女紅,做完活後,大家又把東西齊齊放在另一倉庫,從不見有人私自拿了東西藏在自家的。而家裏的嬰幼兒,一旦有啼哭的,則每位哺乳期的婦女,都會抱起哭着的孩子給他餵奶,從不會先仔細辨認是不是自己的親生孩子,所以,這些母親們,誰也不會計較哪個才是自己的親生孩子。而孩子們,也不知哪個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了。那個地方的縉紳之家、世襲之家,人人都自歎不如,認為自家遠遠不如張閏家,對張閏家十分敬重。所以到至元年間,皇上下令一定要好好旌表他家。

唐時有張公藝九世同居,宋時有陳昉十三代同居,都是共處一室,不為私蓄,共乳其子,令人欽佩無已!

“百善孝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又是和諧文化,中國特色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理應承繼這份道德遺產,發展這份優良傳統,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倫理精神與道德規範。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國人品德形成的基礎。我國孝道文化包括敬養父母、生育後代、推恩及人、忠孝兩全、緬懷先祖等,是一個由個體到整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體系。

經典國學故事 篇六

朋友的電郵傳來兩位朋友的近照,初看幾乎不認得,是兩個老頭子,我也不忍形容,總之所有老人家的特點他們都具備了。

我不禁驚呼:“怎麼都老得這樣了!”

隨即慨歎:“人家看我何嘗不是這樣?”

只是自己的樣子天天看,看慣了。多少又有點偏私,以為自己看上去還不覺老。其實人雖有耐老和不耐老之分,其相差總在個位數字之內。因此別再在異性面前扮風流瀟灑了,也別表演身手敏捷了,當心一不小心出意外。這也算是“以人為鏡”吧。

看到路上兩部車發生碰撞,兩車司機下車理論,互相指摘對方的不是,聲音越來越大,臉越來越紅,脖子越來越粗,樣子越來越兇。記得有一回我的車被尾隨的車碰了,我跟對方理論時,何嘗不是這副嘴臉?

老闆生日,酒樓設宴。同事們一個個上前道賀。平日背後對老闆詛咒嘲諷的諸色人等,今天在老闆面前卻帶着諂媚的微笑,善頌善禱,虛偽得甚為難看。一會兒就輪到自己了,會不會也是這樣一副德性?

當我們聽到別人第九次誇耀自己的往績而鄙夷他時,想一想自己是第幾次在吹牛了。

經典國學故事 篇七

古人説,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曾經就是一個不屑掃一屋卻想掃天下的主兒,父母從小就跟我説,你只要把學習學好就行,其他的不用你管,從小到大幹的家務活並不多,後來大學畢業,踏上社會因不會幹活吃盡了苦頭。

學習了傳統文化後,才明白乾活習勞的重要性,才猛然回頭,原來灑掃應對進退這些看起來很小的事,真的很重要。來明珠國學上師資班是我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讓我感受最深的倒不是學了多少知識,長了多少本事,而是學會了幹活。幹活,幹活,會幹才能活。在學校我經歷了人生太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包****,第一次種土豆,第一次刷馬桶,第一次洗碗,第一次種樹等等。習勞才知感恩,感到父母養育自己這三十多年真的很不容易,真要好好孝順父母。

在擔任國小生活老師近三年的過程中,我看到很多在家不會幹活的孩子,在學校班主任、生活老師的幫助下,一個個發生着巨大的變化。由一個個小****、小公主變成主動做家務的行家能手,內心感到生活習勞教育的可貴和必要!當一個人地都不會掃,桌子都不會擦,水也不會倒,飯也不會做,被子也不會疊,他的生活會幸福嗎?經常看到這樣的報道,家長只重視孩子學習成績,平時不讓孩子幹任何家務,結果培養出一個高分低能的孩子,獨自在外上學根本沒法適應學校的環境,沒辦法繼續學習只能退學。

宋朝理學家朱熹在他所寫的《大學章句序》中寫道:“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國小,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我們明珠國學學校董事長張媽媽和侯校長對培養孩子灑掃、應對、進退這些能力非常重視,並常抓不懈,能來這裏學習的孩子真有福氣啊!

蔡禮旭老師曾講過,曾國藩先生很有治家的智慧,他雖然權位已經到達四個省的總督,在清朝幾百年的歷史中,從來沒有一個漢人擁有這麼大的權位,但是曾國藩先生要求他所有的子孫,基本的生活,衣服也好,一些家務活也好,都不能給底下的人幹,都要親自做,這樣他的子孫才不會好逸惡勞,真乃深謀遠慮。

一二年級內務

曾國藩先生説看這個家族會興還是會敗,看三個地方。第一個,子孫睡到幾點,假如他都睡到太陽都已經不知道照得多亮的時候他才起來,那代表這個家族會慢慢懈怠下來,所以第一個看他睡到幾點;第二個,看子孫有沒有幹家活,勤勞、勞動的習慣影響一輩子;第三個,看後代子孫有沒有在讀聖賢的經典,“人不學,不知義,不知道”。

三四年級內務

幹活,幹活,活裏藏着寶。從明珠學會了習勞,又在學校做了近三年孩子們的生活老師,我真的很感謝明珠園教我會幹活了。自己也看到不少像我一樣不會幹活的孩子,但幸運的是,他們來明珠了,學校為孩子安排了專門的生活老師和班主任們一起都在提醒、幫助、引導孩子們整理內務、習勞。再加上家長們積極的配合,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孩子一定會學會受益終身的生存能力。我來明珠園學習時,都三十歲了,都有非常大的改變和提升,相信孩子們在這麼好的環境裏,從國小做起,前途未來不可限量。

五六年級內務

孩子們的內務整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比起我小的。時候,孩子們做得真是太好了。父母的觀念是孩子的起跑線,多希望我小的時候能多接觸這方面的教育啊,不過現在明白也不晚。我們生活老師和孩子們在一起成長!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們教會了我很多,真心感謝這些純真可愛的孩子們!願你們健康成長,成為父母的好孩子社會的好公民!

Tags:國學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