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簡短的學前班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7W

簡短的學前班教學反思多篇

學前教育教學反思 篇一

今天是個好日子,寶貝們和爸爸媽媽開幼兒園玩遊戲啦,寶貝們帶着爸爸媽媽去看畫展,莫莫一眼就看到自己的畫,説:“奶奶,這是我和趙俊臣一起畫的,我們畫的是小黑藏在牙齒裏。”孩子們的畫在家長面前一展風采,很多寶貝和畫展留下了美麗的合影,在看畫展時,有些寶貝當起了小導遊,“媽媽,你看,那樹枝上的小花是用手蘸顏料點上去的”。通過畫展,讓爸爸媽媽們看到孩子在幼兒園的發展,繪畫是幼兒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和激發創造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在孩子的眼中,卻只是表現自己內心世界無聲的語言。它可以説是孩子與外界傳情達意的一種工具,藉助繪畫,幼兒把自己心理上的需要,情緒和對周圍事物的認識瞭解表達出來。

到了吃點心的時間,孩子們井然有序的做自己的事情,都在忙爸爸媽媽面前展現自己,就連吃點心也不願落後,吃的比平常快,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們變得更加獨立,自理。遊園活動開始啦,好玩的遊戲即將登場,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想挑戰自己。在玩吹乒乓球時,媽媽和寶寶一起吹,將把裝滿水面上的乒乓球吹到另一個空盆裏,大家吹的不一樂乎,有些沒找到方法的吹的水花四濺,有個家長説:“這個遊戲應該叫浪花一朵朵”。找到方法了,一鼓作氣,小嘴巴嘟起來,呼——呼——。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一轉眼遊園活動已經結束了,回到教室,孩子們回想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過的遊戲,有套圈、會動的墊子、吹蠟燭、投球,扔沙包等等,每一項遊戲孩子都在挑戰自己,盡情地享受他們節日帶來的快樂。通過學校舉辦的小舞台、畫展、遊園活動,不僅讓孩子明白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還讓孩子在從中找回自己的自信,學會了堅強,不怕困難,做事持之以恆,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

來到公主面前問公主:“公主殿下,月亮有多大?怎樣才能摘到”?公主回答説:“月亮只有我的指甲那麼大,只有我窗前樹梢那麼高,順着樹爬上去就可以夠到了”。於是國王就給公主做了一個只有指甲大的月亮,公主滿意的笑了。

通過這個故事,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是不如成年人的,在成年人眼裏,思維裏,思考模式是固定的,符合實際的,在孩子眼裏,什麼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會説話的,孩子的想象天馬行空,無邊無際,就像浩瀚的海洋,孩子容易得到瞞足和成就感,他們會因為得到老師的表揚而高興半天,會因為一個貼貼紙而爭論不休,想要把孩子培養成感性認識豐富的人,媽媽們也在“為什麼”中開拓孩子的思考空間,引發孩子喜歡該提問的樂趣,在“為什麼”中挖掘隱藏着孩子感性認識靈光。

學前班的教學反思 篇二

這是我第一次教二年級,到底應該怎麼教?教到什麼程度?對於我來説還有點模糊。但有一點我很明確,那就是低年級應該以識字與寫字教學為主,重點指導學生讀好課文。因此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朗讀,一讀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二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三讀抓住重點詞感悟分析課文。這樣就做到了逐層深入,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就是在這種認識的指導下,我完成了本課教學設計,教後反思如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為了能激起學生自主讀文的興趣,教學一開始,我問學生:同學們,秋天已經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此時,如果讓你畫一幅秋天的圖畫送給爸爸媽媽,你最想畫什麼呢?孩子們馬上被激發起了興趣,滔滔不絕的説起來。那麼,現在,讓我們去看一看,文中小夥伴準備送給爸爸媽媽怎樣的圖畫?老師話鋒一轉,把他們的思維拉回了課文中。接着我讓學生用自已喜歡的讀書方法讀課文,可以和同桌一起讀,也可以找好夥伴商量,還可以和學習小組的同學討論。這樣,通過營造開放寬鬆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讀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二、習慣培養,重在點滴

在學習過程中,我始終關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如:學完生字,我讓學生拿出筆來,用直線劃出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在瞭解課文寫作順序時,讓學生在課文中圈注出相關詞語;在感悟課文內容時,讓學生用波浪線畫出重點詞語。這樣的過程雖然一開始很緩慢,但是我堅信:這些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語文必備的素質,對學生紮實有效的學習大有裨益,不可忽視。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當我在教室裏巡視,看着一隻只小手在書上認真地畫着,我説不出的高興。同學們畫完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細讀感悟同時積累詞語,我説:“同學們畫得真好,下面咱們做個小遊戲。老師説課文中一個詞的前一部分,你們接下一部分好嗎?遊戲開始了。“金燦燦的──”“桂花──”“透紅的──”“落葉──”……“真好,現在這樣,男同學説前邊的,女同學説後邊的。”一聲聲稚嫩、欣喜的童音歡快地飛出教室。我高興地和同學們一起“玩”着,意猶未盡地説:“多美的句子啊,越讀越愛讀,我們深情地讀一讀吧!”此時,充滿感情的讀書聲飛出窗外……

三、談話結束,提升能力

學習完課文內容後,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我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討論:要是讓你也畫一畫秋天,你還想畫些什麼?學生興趣盎然,都説喜歡,但卻説不出秋天都有什麼景色。此時,我及時引導學生從秋天的天空、菜園、田野、菊花、節日等多個角度觀察,學生的表現還不錯。

這節課也讓我摸索出很多二年級孩子的現狀,提醒我,今後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愛觀察的好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另外,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還顯得不夠到位,只會粗略地評價“他讀的聲音很響亮”,“他讀的很有感情”等,但不會更細緻的評價,以後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學前教育教學反思 篇三

擔任學前班語文教學工作中,我感覺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口語表達潛力發展很快。在學習中,他們的認知潛力不斷提高,腦中積累的詞彙不斷豐富,表達的慾望也隨之加強。個性是拼音教學,與語言教學密切相連,更能有效地促進孩子語言潛力的發展。

學前班的孩子具有明顯的學前幼兒的特點,好動是他們的共性,學習注意力持續時光短,最喜歡的是遊戲、活動。作為識字工具的漢語拼音,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學前班孩子來説是單調乏味的。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結合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在課堂教學中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注重圖、形、音結合。

漢語拼音課的教學資料只有抽象的表音貼合,沒有詞句等豐富的資料,缺乏必須的語言文字情境,這些讓學生學起來感到很枯燥。教學中,我將字母的形和音與插圖結合起來,將抽象字母具體形象化,激發學生的情趣。為了便於孩子記憶我特意把拼音字母編成兒歌。課堂上,從看圖説話導入,讓學生自我發現隱藏在圖中的拼音的形,在模擬唱歌、打鳴的活動中讀準音,在發現形的過程中學會寫。學生在開心快樂中識記形,讀準音,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設比賽。

兒童的好勝心強,抓住這一心理,在課堂上巧妙地增設比賽,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用心性。如:在學完聲母、韻母后,我採用“小猴摘桃子”等比賽形式複習鞏固。操作如下:在黑板上畫一棵桃樹,樹上結滿了紅紅誘人的大桃子,每個桃子上分別寫着不一樣的聲母、韻母。把參加比賽的學生分成兩個組,要求第一組把樹上寫着聲母的桃摘下來,第二組把樹上寫着韻母的摘下來。比一比,看哪一組先按要求摘完桃,哪一組就獲勝。另外,還採用奪紅旗比賽、拼音接龍比賽等形式進行拼音練習,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三、順口溜輔助記。

在拼讀中,孩子們會遇到多種特殊的狀況,如jqx與ü相拼時應去掉兩點,這時就可教幼兒背:“大魚大魚真有禮貌,見到jqx脱帽敬個禮”,當學生們揹着這些琅琅上口的兒歌時,拼寫就不容易錯誤。在教學中,根據幼兒喜愛誦讀的特點,儘量設計一些節奏簡單明快的拼音兒歌,或者鼓勵孩子們自我創編歌謠,以此來加強記憶,鞏固拼音學習。

總之,在拼音教學中,應創造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品嚐到成功的喜悦,樹立起必勝的信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學習借鑑好的教學方法,及時總結自我的教學心得,將所學真正運用於課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持久的發揮課堂的有效性。

學前教育教學反思 篇四

我是以一節故事講述方式開展本節課的。手偶教具,再加上老師的故事講述,緊緊的抓住了託班幼兒心裏特徵。課堂紀律由此非常的好,聽課的幼兒也多了。放了進行到讓幼兒自己想辦法,不讓故事裏的主人發脾氣時,很多幼兒都想不起來,甚至有的幼兒説不開心了當然要發脾氣。

幼兒有了這樣的想法是大錯特錯的。我立刻修整講課思路,強調寶寶發脾氣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並舉例到自班小朋友的身上。經過這一重複,幼兒明白了很多,知道要做一個不發脾氣聽話的好寶寶。通過這次上課,我明白了孩子很天真,需要我們老師用心用愛去呵護。老師有一點小小的誤差,就能改變孩子很多好的一面。所以,在以後的授課過程中,我希望自己能夠做到沒有錯誤,沒有失誤,把每節課都上的精彩萬分。

學前教育教學反思 篇五

新《指南》中指出:“生活活動、運動、學習活動、遊戲是幼兒一日活動中主要內容,在這一綜合活動中,都有包含”。我根據小班年齡特點、季節特徵、幼兒周圍生活資源的開發利用,選擇了這一活動內容,小班上學期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達願望都比較弱。因此,讓幼兒在集體面前表達還有一定的困難。本活動通過創設幼兒“購物”機會,讓幼兒自己去購物,大膽地向阿姨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並試着裝扮自己,與同伴交流,引發他們説説自己,讓大家分享自己快樂的願望。

前面部分是孩子自由的表達,後面的“電話錄音”除了是對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具有進一步讓幼兒在集體面前表達的功能。活動中努力將教師的要求轉變為幼兒的需要,如學説一句話,把説話完整的要求都隱藏在其中,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到共同生活的樂趣,師生情,

學前教育教學反思 篇六

對本次《數的組成》的計算集中教育活動,課後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整個集中教育活動,我的目標定位較為合理,符合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體現了幼小銜接。活動環節設計條理清晰、緊湊,層層遞進:複習數的組成,接着與幼兒合作操作圓形卡片,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初步瞭解數的組成,再讓兩名幼兒共用一份操作材料(花片、記錄紙、勾線筆),動手操作並記錄下操作的結果,讓幼兒在觀察比較中發現“一個部分數加1,而另一個部分數逐次減少1,兩個數合起來的總數不變”的互補規律,最後通過“找朋友”的遊戲,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複習鞏固所掌握的知識點。

1、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習了數的組成,還在觀察比較中發現數組成中的互補規律,並利用互補規律更快記住了數的組成。

2、分花片和記錄分別由兩位小朋友合作完成,這樣既鍛鍊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

3、通過遊戲,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既複習了數的組成,又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前教育教學反思 篇七

教學的特點和規律,要求教師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學,充分發揮教師和幼兒雙方的主體作用,以有效地促進幼兒全面的發展。有效教學的開展應把握以下幾個環節。

一、教師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幼兒

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備幼兒。從目前教師備課的現狀來看,大部分教師都忽略了這一點,幼兒的工作做得不夠。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成長的個體,教師在備課前,要對幼兒做充分的瞭解,考慮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心理特點,注意他們的個別差異,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在確定教材的重點與難點、設計教學問題、選擇教學方式時,既要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也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與認知特點。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讓每一個幼兒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

“吹泡泡”是幼兒最喜歡的遊戲活動之一。在一次“吹泡泡”活動的觀摩課上,活動理念是“傲中學”,目的是讓幼兒在做的過程中學會或領悟到其中的知識和原理。活動開始了。教師用音樂舞蹈作為開場白,然後讓幼兒開動腦筋,想想泡泡都有哪些形狀:“圓的、橢圓的、方形的、三角形的、所有的泡泡都是圓的……”幼兒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並按教師要求把自己的想法畫在紙上。接下來,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教師拿來了各種形狀的“吹泡泡”工具,讓幼兒自己來實踐,看看吹出的泡泡有哪些形狀,從而驗證自己的想法,得出結論。整個教學過程運用“做中學”理念,如果按照猜想一實驗一記錄一得出結論來評價整節課,無疑是很成功的。我們仔細思考一下,在課程進行中有些幼兒已經知道了,即不論用什麼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這節課對他們來説只是在原有經驗上的重複。起不到任何促進作用。因此,評價整節課,在遵循教材的要求方面。教師備教材是很成功的,但在備幼兒方面,卻考慮得不周全。教師對一部分幼兒的忽視容易導致他們對活動興趣的減弱,整節課都會無所事事,甚至還會擾亂課堂紀律:對於這種情況,教師在備課前首先直該對幼兒有充分的瞭解,然後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選擇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經驗的內容,以真正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如在上面的場景中,教師發現這種情況時,可以鼓勵幼兒進一步去思索“為什麼所有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呢”“為什麼泡泡都是五顏六色的”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與想象,引導他們運用已有的經驗積極參與到活動中。

二、教師應及時把握教學現場,適時引導幼兒

教師通常會預先設計好整節課的教育目標,教學目標明確了,教師就會為了達到目標調節教學的進度。然而教學的對象是一個特殊的羣體,教師往往會發現自己精心設計了活動方案,認真組織了幼兒活動,但常常要花很多時間去維持活動秩序,最後落個活動計劃沒完成、活動效果差的結局。出現這種情況可能與教師缺乏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的技能有關,尤其缺乏把握教學現場的能力。他們在設計活動時很少留有生成的空間,活動中注重計劃的成,卻很少注意幼兒的反饋,更不敢或不能對幼兒的反饋信息進行處理,因為一旦對幼兒反饋的信息給予解釋或處理,那麼這節課預定的目標就有可能完不成。其實,教學活動過程中是否完成教學進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活動過程中是否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及時把握教學現場,把注意力轉向幼兒,為幼兒的學習提供支持和幫助,對幼兒提出的新想法或新發現適時分析,一旦確定有教育價值,要及時生成新內容並積極引導幼兒探索。

在一次中班美術欣賞課上,教師用電腦課件導入。幼兒看着電腦上的各種各樣漂亮的花,發出了“哇,好漂亮啊”的聲音;接着,教師給每位幼兒發了一束花,讓他們猜猜花的名字。其中有一位幼兒手裏拿着像星星一樣的小花,旁邊的幼兒説“這是雪花”,教師馬上糾正説“教室裏是根本不可能有雪花的?這叫滿天星”。對於這個幼兒的回答,教師直接就否認了,沒有給予更多的關注。在觀察了各種各樣的花以後,接下來教師又問了一個問題:“花這麼漂亮,怎樣做才能使漂亮的花保存下來呢?”幼兒暢所欲言,有的説把它畫下來,有的説給花拍照片。教師接着説我們還可以把花做成標本保存起來。有位幼兒馬上提出疑問:“老師,標本是什麼啊?”教師並沒有關注到這一點,而是繼續着既定的教學內容,而幼兒在下面開始了自己關於標本的小討論,為此,造成了課堂秩序的混亂。在這裏,教師完全可以在幼兒探討標本的問題後,再引導幼兒回到原來的教學程序,或者對幼兒的反應給予關注。如果幼兒感興趣,可以在以後繼續進行 這個話題,這不但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還能在此基礎上生成有關標本的探索活動。

三、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以激發幼兒興趣為前提。

幼兒具有獨立的人格,教師要真正理解與體味“尊重”的深刻含義,就必須站在幼兒的角度去思考。教師應尊重每一位幼兒,讓他們感受愛,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人到活動當中。()尊重幼兒要求教師用自己良好的情緒情感感染幼兒,用親切的語言啟迪幼兒的智慧,用真摯的愛哺育幼兒的心靈。

一位教師在班級開展了“為小動物穿花衣”的製作活動。活動中幼兒的情感被充分調動了起來,每個幼兒都很投入,以至於在活動的最後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教師想集中幼兒注意以進行最後的點評環節,但很多幼兒都意猶未盡,不願回到老師身邊……其實在學前班的教學活動中,這是教師經常遇到的一個難點,即如何將幼兒的注意力引向下一個環節。當教師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的時候,普遍的做法就是不管用什麼方法,最終都要將幼兒的注意力轉移到下一個環節,而不管幼兒是否願意進入到下一個活動。但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原因,為什麼幼兒不願意停止操作呢?很顯然,這是因為幼兒的情感和操作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就上面的活動而言,請幼兒為小動物穿新衣,幼兒看到有的小動物還沒有衣服穿,就急於給它們穿上新衣服,所以到活動結束時他們仍不願停止手中的“工作”,這正體現了幼兒具有同情心和責任意識。教師完全可以滿足幼兒的興趣和要求,讓他們繼續操作,甚至延伸到區角活動中。作為教師,面對幼兒,要認真反思自己的行為,學會打破自己的固有狀態,改變教師的身份位置,關注幼兒的內心世界和興趣需要,多從幼兒的角度考慮,追隨幼兒的自然狀態來調整預設的目標、程序和內容,尊重幼兒的現在狀態和水平。教師只有在堅持尊重幼兒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發揮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導作用,才能真正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愛的教育教學反思教育教學反思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學前教育教學反思 篇八

在整個活動中,我以“媽媽帶寶寶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讓幼兒在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遊戲環境中玩玩學學。整個活動幼兒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不同的形式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濃厚。

但是在第一環節的處理上有所不妥,我以媽媽帶寶寶遊戲的形式,在音樂聲中作鳥飛,魚遊,兔跳,鹿跑的動作,並且邊學邊引導幼兒説:“拍拍翅膀飛呀飛”、“搖搖尾巴游呀遊”等等。目的是為了讓幼兒學念兒歌,因為這些都是兒歌裏的句子。

活動後我才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是有侷限的,活動的目的性太強,沒有讓幼兒充分發揮自主性,讓他們根據自己對各種動物的理解,來進行模仿,表達表現,完全是跟着教師做動作。雖然兒歌中的句子時熟悉了,但是如果能先讓幼兒自由表現,然後再用兒歌中的句子對幼兒的動作概括,可能效果會更好!

學前班的教學反思 篇九

自由活動時,王騎小朋友因為兩個雪花片插不到一起而向我“求救”:“老師,這兩個我插不上,請你幫幫我吧!”我對他説:“只要你仔細看,對準了再插就可以了。”結果他是屢試屢敗,不斷抬頭看我,終於得出了結論:“老師,這兩個雪花片一定有問題,永遠不可能插在一起,我可不插了,我要換一個。”“別忙,老師來試試。”我接過雪花片,仔細一看,插口有點變形,但只要對準了,稍微一用力就能插上。於是,我稍加擺弄,便將雪花片插在一起了。“哇!黃老師真棒!”王騎高興的拍着手,但轉眼間就露出了驚異的表情,因為我又把雪花片拆開,放到他眼前。“老師,為什麼又拆了呢?”王騎的臉上寫滿了不高興。“王騎,剛才為什麼説老師真棒?”“因為老師把很難插的雪花片插在一起。”“為什麼老師能插上,而你卻不能插上?這説明了一個什麼問題?”“……説明我不棒。”“可是你説雪花片有問題,老師幫助你插上,是要告訴你,他們沒有問題。”“可是老師又拆了?多可惜!”“一點也不可惜,因為老師覺得你很棒,也能插上,怎麼樣?想不想試試?”“想!”王騎拿起兩片雪花片,一開始,他仍然辦不到,就抬頭看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我的鼓勵使他消除了內心的顧慮,他終於插上了。“老師,我插上了,我很棒!”他的臉上洋溢着得意的喜悦,我也為他高興。由此使我想到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依賴性很強,其原因之一,就是平時家長、老師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包辦、代替的太多。我覺得我們老師和家長應該有意識的讓孩子體驗困難,遇到問題,應該鼓勵他們想辦法解決。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自信、勇敢、果斷的意識品質,還能豐富孩子的知識,經驗,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我們教師還應該看重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將工作從量的積累達到質的轉變,給幼兒以積極、深遠的影響。

幼兒園學前班教學反思 篇十

整節課幼兒學習興趣很濃,都能用心表現自我,但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一、海綿紙準備的不充分。幼兒在做沙畫時,興趣很高,大多數孩子都説:“老師,我還要畫,還要畫”,但是每個孩子只准備了一張紙,這樣就沒有滿足幼兒的需要,會讓幼兒很失望,這是此節課的敗筆。

二、問題處理的不當。我提問:沙子是怎樣跑到紙上的呢?董子豪説:“用水能夠使沙子跑到紙上。”王朔説:“用膠水能夠讓沙子跑到紙上。”這時我應讓幼兒自我動手操作來揭示答案,而不是我在前面示範,這就剝奪幼兒在課堂上的自主性。第二問題:沙子能做些什麼?高思宇説:“能做蛋糕,”這時我應讓她説出是怎樣做蛋糕的?然後我再給予解答。這樣不僅僅能調動幼兒用心性,又能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潛力。

三、難點部分講解的不夠詳細。在一幅畫中怎樣用多種顏色的沙子作畫是這節課的難點,在此部分我應示範再加以詳細的講解,這樣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