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班幼兒教學反思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61K

大班幼兒教學反思

大班的是連接國小的教育,大班的教學是上國小前的準備,好的教學反思可以提升教學能力,發現改進教學方法。關於下面是小編精心為大家準備的大班幼兒教學反思,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大班幼兒教學反思篇1

每每與孩子閒聊時,總會時不時地聽到孩子們説:“老師,你看,這棵樹多高呀。” “老師,我長大了,以前好多衣服都不能穿了。”“ “老師,國小的操場比我們幼兒園的大。”等等。每當這時,我總會不由自主地問問:有什麼辦法知道它們到底有多高,多大呢?孩子們的答案是多樣的。有用尺子,繩子、木棍等量,還有的小朋友想出用倒影來量。所有的這一切都説明了孩子對測量有一定的興趣和認識。因此大班數學活動《測量遠近》,正好符合了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徵,幫助幼兒嘗試藉助工具測量周圍物體,進一步瞭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

因為活動中所要測量的就是我們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貼近生活,所以幼兒在測量的時候特別的開心,積極性也特別的高。在操作的過程中,因為幼兒之間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對有錯,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給幼兒多次交流多次嘗試的機會。發現問題就要給幼兒解決問題的機會。允許他們犯錯誤,再嘗試用別的方法。每當孩子遇到困難,我都會讓他們先自己想辦法,大膽去嘗試。

在活動中 儘管之前我已經考慮了很久怎麼樣把語言説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課的時候還是有一些略顯含糊的地方。就因為這一點,幼兒的操作方法不是很準確,使得第一個活動目標沒有實現,所以在數學活動中,一定要儘量把話説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歡轉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學步驟,而忽略了口頭的能力。

每個老師都跟我們説過,在互動上遇到緊急情況要懂得隨機應變,我們都覺得挺簡單,但是當你真正遇到這種“突發狀況”的時候,也許你就沒有自己預期的那麼“靈活”。所以無論如可,要做好完全的準備。

 大班幼兒教學反思篇2

1.營造童話意境激發學習慾望

本節課,我以童話“小馬過河”為背景,組織教學。課一開始我簡單的給學生講述小馬接受任務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與老牛的話讓它不敢過河,只好回家問媽媽的故事。在隨後的教學中,緊緊圍繞“小馬過河”這個故事展開教學,從小馬練本領、小馬接受任務遇到大河、小馬想方法過河、到歡慶過河都是在這個情境中進行的,使學生作為故事的主人公參與學習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師、學生、教學內容融為一個整體。

2.挖掘生命內涵放飛學生心靈

兒童的靈性也就是學生的天性,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充滿靈性的世界。兒童天生具有創造力,就看你教師有沒有給他機會。給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是我設計本節課的一個重要砝碼。在教學過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時,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給學生更多的創造空間。我想,學生的創造力是無窮的,學生一定會非常喜歡,因為這是他們的自己的方法,這是他們合作的成果,這是他們創造的結晶。

3.巧設學習障礙練就生活本領

平淡無奇固然可使學生學的輕鬆,但往往也會使學生感到乏味。本課根據幼兒特點,巧妙設置了學習的障礙,使學生在新需要與舊水平之間產生衝突,從而更好地學習。因此,在課一開始,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那匹小馬,你能過河嗎?”這個問題一定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思維,他們會利用以有的生活經驗去思考,去實踐,甚至會將問題放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這樣將課堂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練就生活的本領。

 大班幼兒教學反思篇3

區角活動時,兩個幼兒為了一個玩具爭了起來,

由於活動時間臨近結束,我沒有出面干涉。在講評時,我把剛才看到的一幕告訴了全班小朋友,並組織幼兒討論一個玩具大家都想玩怎麼辦?幼兒反應積極,都舉起小手。然而,他們的回答大同小異:我謙讓,讓別人先玩。雖然我進行了引導,但仍沒有幼兒講出別的辦法。我詫異:這是他們真實的想法嗎?要知道,他們還只是五六歲的孩子!當我再次審視孩子們時,發現那一雙雙本應天真無邪的眼睛中流露出與他們年齡不相稱的順從。無可否認,謙讓是一種美德,但它絕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假如我們的教育只能使孩子違心的謙讓,那它不是教育的失敗嗎?

我決定展開主題活動,讓幼兒想出更好的辦法,既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又不傷害別人。在我的啟發下,幼兒提出,可兩個人一起玩、輪流玩,也可用交換、競賽等方法確定玩者。我鼓勵幼兒大膽地把這些經驗運用於實踐。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張釗想用趙-巖手裏的水彩筆,就拿了自己的書去跟他交換。趙-巖當時正畫得起勁,沒有答應。張釗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書一頁頁翻給趙-巖看,還不停地介紹自己的書怎麼有意思。終於,趙-巖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換。

看着滿心歡喜的兩張小臉,我忽然覺得,教育不就是培養一種生活智慧嗎?當我們的孩子運用這些智慧輕鬆自如的面對生活時,他們肯定會更快樂、更自信。我想,這也是教育對多元化世界的一種應答。

區域活動時,小朋友們邊建構邊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偉小朋友突然抬起頭,好奇地問:“老師,‘節約’是什麼?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約會?”接近學期尾聲,我也發現小朋友們似乎成熟了許多,對男女性別特別敏感,常常發現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親一下臉,特別是王志偉小朋友,也許是家長不太管的原故,也許是言情電視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總是抱住幾個漂亮的小女孩時不時地親一下,所以他竟會把“節約”當成是男人和女人約會,

教學反思

這是一個很好的隨即教育機會,活動結束後,我就讓孩子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寫了兩個字“節約”,我問:“小朋友,你們認識這兩個字寶寶嗎?”大家齊聲説:“知道,是節約。”我又問:“節約是什麼意思呢?”這下象打開了話匣子,有的説:“節約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有的説:“節約用電,就是要隨手關燈、關電器。”又有的説:“節約用紙,就是不要浪費白白的紙,也就保護大樹了,因為紙是用大樹做的。”我又問:“那又為什麼要節約用水、用電、用紙呢?”這時馬昕宇臉上非常嚴肅地説:“昨天,我在電視裏看見,有一個地方沒有草地、大樹,不下雨,好久沒有水了,大家快要乾死了,他們就派了五個人去尋找水,結果四個人乾死餓死了四個人,回來了一個人,而且也沒有找到水,幸虧科學家來到那裏考察後,用一架大機器鑽開地面,才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點水,後來他們每天用水非常節約,一個小孩不小心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這個故事一講馬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周稜説:“剛才,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龍頭,浪費了很多水。”周之惠説:“趙玲今天畫畫用了六張紙,每張紙上都畫了幾筆。”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小朋友把平時看到的不節約的行為都一一例舉,説着説着,小朋友們還意識到時間也應該節約,節約(珍惜)時間會學到更多本領。

可是當孩子們分散活動時,王志偉又輕輕地跟我説:“老師,媽媽就是跟爸爸説---你再這樣下去,你就去‘節約’吧。”我聽了馬上意識到剛才理解錯了,王志偉媽媽指的是“節育”而不是“節約”(可能他媽媽普通話不太準)。這該怎樣給孩子解釋呢?我隨手拿起一本《袋鼠媽媽的故事》書,跟孩子説:“你看袋鼠媽媽的袋子裏裝了幾隻小袋鼠呀?”“一隻。”“對呀,多生了寶寶媽媽的袋子就裝不下了,你媽媽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顧你們,他們也感覺很累了,所以媽媽認為生孩子也要節約,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嗎?”王志偉歪着小腦袋想了一會兒,點點頭説:“老師,我懂了。”雖然看上去,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這個難題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會清楚的。

評析與反思:

1、創設環境,激發思維。

幼兒思維的活躍程度有賴於所處的環境狀態,孩子在輕鬆狀態下思維的空間會很大,向老師提出各種問題也顯得很自然。以上案例就説明了這一點,王志偉小朋友平時比較內向,而他提出的問題也許困擾了他一段時間,當教師在與幼兒一起愉快建構時,他的心理處於放鬆狀態,所以提出問題顯得很自然,而幼兒在討論問題時思維是非常活躍的,他們會聯想到平時所獲得的信息、觀察到的情景和所看到的電視新聞。因此教師要注意創設寬鬆、自然的活動環境,同時也要敏鋭地觀察孩子的注意點和感興趣的話題。

 大班幼兒教學反思篇4

在這次活動過程中“能讓幼兒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是數學活動的重要目標。該活動是一個以遊戲為主的學習活動,幼兒在分東西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理解了數的分合關係;在交流分享中學習了記錄方法並內化數的分合知識:在幫玩具找家人時運用已有經驗解決了問題,並獲得成功的喜悦。

數學是抽象的,需要幼兒通過遊戲和操作去理解和掌握。活動中教師提供玩具讓幼兒操作,同時通過猜拳遊戲增加活動的趣味性。猜拳結果的不確定性使活動過程充滿挑戰,幼兒躍躍欲試;猜拳過程需要兩人的磨合,能鍛鍊幼兒的交往能力與合作能力。

幼兒只有在生活和遊戲的真實情境中,才能逐漸體驗到數學的意義。幼兒只有在不斷接受挑戰和不斷成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獲得自信心,體驗活動的樂趣。如“幫玩具找家人”的遊戲任務是讓幼兒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當教師問及怎樣才能知道氣球中的祕密時.幼兒充分運用已有經驗完成了任務,滿足感和喜悦之情溢於言表。

其實,玩具的活動遠沒有結束,教師可以在節日裏提供各種顏色和形狀的玩具讓幼兒分類、數數,嘗試按一定的規律擺放玩具,統計不同特徵和種類的玩具,並進行各種有趣的遊戲。總之,教師應努力讓數學教育迴歸幼兒生活.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核心,將數學教育與其他領域的學習有機整合在一起,引導幼兒發現和解決問題.提升相關經驗,並逐步提高思維能力,感受學習的樂趣。

 大班幼兒教學反思篇5

《夢來過了》這首兒童詩歌短小精悍,富有節奏和韻律,朗誦起來琅琅上口,賦予了音韻之美。符合我們班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和感性的、富有幻想的特點。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對原教材進行適當的調整和修改。如:原教材中是直接出示圖片----小草、小花、白雲等,説:“今天都有誰來咱們班做客啦!”而為了給幼兒營造一個寬鬆的語言氛圍,讓孩子們願意説。我改為談話導入活動,因為孩子們都有做夢的經歷,對做夢有一些生活經驗,説一説自己做的夢,聽一聽別人做的夢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這樣一下子孩子們就進入一個輕鬆、有趣的話題當中,使師生關係更融洽,就像聊天一樣,活動氣氛也活躍起來,活動開展的相當順利。

由於詩歌內容比較簡單,學唸詩歌的環節很快就結束了,我將仿編詩歌作為了活動的重點,用“詩歌裏的小朋友到枕頭裏、被窩中找夢,小朋友可以到哪裏去找夢?”這一問題來啟發幼兒想象。孩子們的語言十分精彩:“在大箱子裏嗎?我看看——沒有”,“在媽媽的包裏嗎?我翻翻——沒有”,“在鞋子裏嗎?我看看——沒有”,“在草叢裏嗎?我找找——沒有”……從這些言語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句子的結構上,幼兒採用了詩歌中設問的修辭方式:自問自答,但這並不是單純的模仿,“翻翻”、“找找”、“看看”,幼兒在語言的模仿中融入了自己的想象與生活。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的思路是比較清晰的,從傾聽、欣賞——準確記憶——學習朗誦——脱離圖譜——自由創編——朗誦表演。從步驟上、難度上是層層遞進的,幼兒行為積極,思維活躍,樂意參加創編活動。整個活動,幼兒在審美中模仿、在模仿中創造、在創造中提升,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建構了自己的語言、創造了自己的文學,最後也實現了語言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提高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詩歌的仿編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會顯得更加的真實。課後反思時,我回想了仿編的環節,如果在這一環節中我能強調一下運用詩歌裏面的句子讓幼兒來説,會更達到我所設立的目標,另外對於一個孩子説天上去找,如果這時把幼兒的思維引入房間,讓他去房間的各個地方去找,就樣會更生活化,接近孩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