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信息簡報 / 發佈於: / 人氣:2.72W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一

相信很多教師對“信息素養的培養”這一基本理念耳熟能詳,但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的理念“構築健康的信息文化”更需要在理解基礎上應用起來。這一理念是指信息文化的構築不僅取決於文化的承載物(如信息技術教材及其他教學資源),而且取決於文化活動的主體之間的動態性關係。所以,對於課程的建設及發展,信息技術教育教師肩負着很大的責任。

(1)在不斷的學習中成長

信息技術教師不能以任務繁重為由,忽略對自身能力的提高。在這個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作為這個學科的老師更應時刻注意自我提升,應該通過參加培訓或者學習優秀案例等形式,深入學習新課標的理念、目標、實施和評價,學習教育理論、研究教學方法,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師生角色轉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創新意識。另外,參加一些科研活動,也會培養教師們嚴謹、科學的作風和優秀的科學素養

(2)增強對教材的利用能力,超越教材的能力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或許會造成教材具有相對的滯後性。教師們在進行教學時,如果僅侷限於教材的知識,不僅會招來學生們的不滿,也會讓自己的課堂缺乏生命力。北京市丁香國小的武健老師“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觀點就傳達給我們這樣的一種理解,每一個教學單元要“小而精”、“要深入和昇華”,要進一步加工信息技術教材。

的確,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嶄新的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顯得年輕和稚嫩,在實踐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很多的問題,但也毋庸置疑信息技術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以及所帶來的經濟、社會變化。同時,它也是一門快速成長的學科,如果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這個過程,用矛盾發展的觀點來審視信息技術教育所發生的一切,我們就會發現它是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斷髮展和完善的。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二

本次教學是我初為班主任的一次大膽的嘗試,在上課前我深入研究教材,教法,並虛心向本學年的教師請教。形成了較合理的教學設計,在練學生這塊還有不到位的地方。 在做第二個遊戲時,如果發動全班一起做就會有更好的練習效果,課後我又練了一次: 師:請楊魯濱同學東邊的同學起立。 (學生開始東張西望、有的很快起立,有的起立後又馬上坐下,教室裏喊聲四起。) 師:在他南邊的同學起立,在他西邊的同學起立,在他北邊的同學起立。 師:在他東南邊的同學請你衝他招招手,在他東北邊的同學請你衝他拍拍手,在他西南邊的同學請你衝他伸伸手,在他西北邊的同學請你衝他拍拍肩。 (學生每次剛開始都是很亂,漸漸調整後就都能做對了。) 師:再來一次!請鄭佳欣同學東邊的同學起立…… (學生再次經歷思考、判斷、調整、修正的過程。) 師:玩了兩次,你發現了什麼數學問題?或者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學生沉默) 師:為什麼同樣是張知行,一會説他在鄭佳欣的東邊,一會又説他在楊魯濱的西邊呢? 生1:我們剛才搞錯了吧? 生2:我知道了!因為張知行在鄭佳欣的右邊,在楊魯濱的左邊。 生3:因為我們每一次的中心不同,第一次是以鄭佳欣為中心,第二次是以楊魯濱為中心,所以我們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因此,我想我要精講、多練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收穫更實用的知識!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三

信息技術課是技術課,目的是培養學生技能。同時這種技能不是計算機本身,而是使用計算機去處理信息的技術和能力,是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必備技能。高中的信息技術課不是專業的計算機課,它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強調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高中技術性課程與學術性課程協調配合,最終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適應信息時代發展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為信息技術教學營造“寬鬆,主動,愉悦”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現淺談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體會:

舊的教育觀念就是由教師通過講授、板書以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者灌輸給學生。老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老師灌輸的地位。在這樣一種結構下,老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學生是被動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輸對象,媒體是輔助老師向學生灌輸的工具,教材則是灌輸的內容。要打破以前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觀,樹立育人的教學觀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現代教育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之間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四

趣味導入部分,我以紙質的動畫冊作為導入點,吸引學生的眼球,進而提問學生動畫是由什麼構成的,激發學生學習動畫的興趣。學生在思考中開始瞭解動畫的組成是由一連串有變化規律的圖片構成的,因此,在製作動畫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學會使用flash繪製圖片。

在新知講授環節,通過使用類比的方式,讓學生比較flash和畫圖軟件的相似點和不同點,通過類比在畫圖軟件中的工具箱來學習使用flash的工具箱。在此過程中邀請學生自己創作圖形。

在使用flash軟件之前,先簡單地介紹一下打開flash軟件的方式以及在進入flash軟件前出現的提示框,讓學生了解在提示框中可以打開先前做過的flash文件,同樣也可以新建一個新的flash文件。由於是一款新的軟件,因此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老師在學生操作的時候可以簡單地輔助他們,幫助他們糾正錯誤。

在課堂總結環節,我安排學生交流討論flash軟件與畫圖軟件的相似點和不同之處,學生可以感覺自己的喜好繪製不同的作品,在完成作品後提交,挑選有特色的作品進行課堂展示,同時可以請作品展示的同學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是怎麼製作的,以及設計的想法。

在這堂課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在之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改進和完善,下面就是一些需要改進的方面:

1、在導入部分最好能夠簡潔明瞭,並且與講授的主題“插入圖片”相銜接。

2、安排任務最好能夠貼合學生的生活或者是迎合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需求來設計任務,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3、任務形式可以多樣化,組織學生之間相互協作,鍛鍊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促進課堂的學習氛圍。

課堂評價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學生操作實踐之後應該給與學生一些評價的時間,由學生來説一説自己做的作品或者其他同學的作品,相互之間交流討論,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學習技巧。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五

本課是在學生熟練掌握運用WORD進行文字編輯的基礎上,採用嘗試操作、自學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學習製作電子賀卡,為學生創設寬鬆、自主的學習環境,倡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新知識,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大膽嘗試不同的操作方法,學會插入圖片和藝術字的方法。通過把背景圖片和文字組合成賀卡,使信息技術學科,語文學科進行整合,讓學生既獲得語言文字的訓練,又受到美的薰陶。把自己親手設計的賀卡送給親人和朋友,使學生懂得感受愛、領悟愛、學會關愛別人。

一、採用“任務驅動法”使教學目標十分明確。

“任務”驅動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若干具體任務為中心,通過完成任務的過程,介紹和學習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本節課,我採用“任務”驅動法,受到了明顯的效率使學生產生了學習的興趣,也體現了建構主義理論精神。例如:在學生熟練掌握了運用word進行文字編輯的基礎上,運用嘗試操作、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形式,學習插入圖片方法後,教師又提出新的“任務”,如何插入藝術字,讓學生自主地完成這一目標,為學生創設寬鬆、自主地學習環境,倡導她們大膽質疑,大膽嘗試,主動探究、樂於探究。通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他們獲取新知,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創設民主平等氛圍。

“愛生”作為教師的天職,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礎與前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創設民主平等氛圍是本課的特色之一。通過讓學生講發生在身邊的賀卡故事,談談自己設計賀卡的創意,把賀卡送給同學和親人等活動,體現關愛他人,關愛自己的良好品質。讓他們深刻領悟到人間最美好地真摯的友情、親情和師生情,從而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創設了師生之間的民主、和諧的氛圍。在教學中,我始終保持微笑教學,讓學生從教師的眼神和手勢中感受激勵,感受振奮。其次,做到尊重和信任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不唯師,不唯書,建立一種融洽平等的`師生關係,這樣學生才會樂於探究、樂於參與教學過程。

三、創設探究環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問題是人們思想的產物,也是思想的原動力,在問題面前能夠孜孜以求是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的前提。在教學中,學生通過自學、討論、交流、自主探究學習插入剪貼畫、及時發現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學生的主動探究顯然是不能完成的。例如:在設計賀卡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在課前收集了各種類型的生活中的賀卡,並展示給大家,讓學生觀察賀卡、講述賀卡、找出賀卡的共同點(有精美的圖案和文字)創設探究環境,並讓學生以猜猜看的形式談製作賀卡的步驟。學生馬上聯繫已有的知識,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案,併產生了親身體驗的強烈願望。學生通過一系列地主動探究、主動質疑、自主解決從而培養了學生積極的探索意識和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四、注重學生個性差異,學生自己選擇操作。

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清楚地認識到同一年齡段的兒童,存在着不同的差異,在信息技術方面有的同學動手能力比較好、有的同學表達信息能力比較清楚。因此,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如:在插入來自文件中的圖片時,由於課前準備的圖片素材庫裏有許多漂亮的背景圖片,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選擇不同的圖片進行操作,製作出來的賀卡也各不相同,從而發揮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通過學生寫祝福語,來表達他們的祝福,使信息技術學科和語文學科有機的整合,鍛鍊了他們的語言文字能力,也培養了他們學會關愛他人的良好品質。

五、拓展應用,共同鞏固學習成效。

本課教學,我不僅教會學生在word中製作電子賀卡的知識,還讓學生“學以致用”,瞭解賀卡的發送方法,及電子賀卡在當今信息社會的應用。提高他們的獲取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遞信息的現代信息技術能力。通過拓展鞏固了學習成效,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由於本堂課教學內容較多,因此在執教過程中壓縮時間,未能讓多數學生髮言、展示作品。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克服這一缺憾,以達到完美。同時,我也得到一些啟示:

1、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應用性極強的學科。課堂必須讓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去實踐、去探索、去體驗。只有讓學生多去操作、多去實踐,才能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技能,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在信息技術課中培養學生為“創作小主人”,計算機輔助教學,創設了情景,激發了興趣,變化無窮的畫面刺激着學生,使學生自始自終處於興奮狀態,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創設了條件。在今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在信息世界去創造、去想象,讓學生的思緒插上翅膀,展翅飛翔。

信息技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六

隨着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顯得越來越重要,要想在本世紀不成為新的文盲,就必須學會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如今,信息技術課程已經成為一門基礎學科,在中國小迅速得到普及和發展。篩選和獲取信息、準確地鑑別信息、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如同“讀、寫、算”一樣成為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同時信息技術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工具。那麼我們應如何培養學生的這種基本能力呢?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合理安排,因地適宜、因材施教。

儘管計算機和網絡已走進我們的生活,但在學生的心目中,信息技術應用的真正價值學生們很難感受到,好像懂與不懂信息技術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並沒有帶來什麼不便,且各個學校的設備與學生人數都不同,能否達到一人一機,讓學生多上機練習等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學校要根據自己的教學設備和教學條件,合理安排、因地適宜、因材施教。所為“三人行必有我師”,因此我在帶領學生上第一節信息技術課時,並沒有急於展開教學,而是根據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水平的實際情況分組,將兩人分為一小組,一種是把操作技能水平較高的學生分在一組;另一種是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混合搭配,分在一組,並在小組中選出負責人,進行管理。這樣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幫助基礎差的學生,各組基礎好的學生也可以相互交流。這種分組合作的方法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課堂效率也明顯提高,另外組與組之間還要進行“較量”,互相促進。

二、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烏申斯基曾説過這樣一句話:“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若詢問一個班的學生:“你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嗎?”會有全班人説“喜歡!”學生這種高漲的學習熱情,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在教學中,更要吸引他們,要化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使他們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下自主的學習,從而創造愉快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創造愉快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精講多練。國小信息技術課的課時安排少,學生盼着上信息技術課,如果坐在機房裏,只能眼睛看着老師講,那麼原有的興趣就會被消磨掉。在學生練習操作或完成任務時,可給學生播放悦耳的輕音樂,創造愉悦的課堂環境;這樣學生有了極強的參與意識,從而創造出一種愉快的學習環境。

2、利用形象比喻,變抽象為形象,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於國小生來説,信息技術教學中一些名詞術語最難被他們接受,適當應用形象生動的比喻,對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尤為重要。這樣不僅提高了他們聽課的興趣,而且還達到幫助理解和記憶的目的。例如:在學習運用WindowsXP中的“畫圖”程序繪畫時,需要設置前景色和背景色,這兩個詞語學生不易聽懂,我就這樣講解:“同學們畫畫時要準備彩筆和畫紙,前景色就像我們在畫畫時用的彩筆的顏色,背景色則是我們畫紙的顏色”。又如在介紹文件名的知識時,學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為何要由基本名和擴展名兩部分組成,我就用了這樣一個比喻:“文件的名字就像我們人的姓名一樣,你的姓名是由姓和名字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擴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來區分各種類型的文件。”諸如此類的比喻,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3、穿插遊戲,安排競賽,保持學生學習興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喜愛遊戲是孩子的共性。電腦遊戲由於具有極強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戰性,對孩子們來説更是擋不住的誘惑,電腦遊戲的趣味性、刺激性、挑戰性能開發智力,培養兒童的敏感性。對於基本技能的操作(如鍵盤、鼠標的操作),如果不注意加強興趣教學,學生是很難掌握操作技能的。例如在進行鍵盤和鼠標的操作練學時,我有時安排遊戲類比賽。這樣,不僅使學過的內容得以理解和消化,還使學生的操作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整合學科,多面發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更應注重把所學的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於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如:在教學Word或記事本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寫作文,並且對作文進行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語文、數學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等,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同時培養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也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四、用好“小老師”,師生相互協作。

上信息技術課,教師的輔導量大,經常是多個同學同時提問,教師常常輔導不過來,就應開辦興趣小組,輔助課堂教學。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及學生實際學習的需求,辦課外興趣小組,讓學生通過課外興趣小組的學習,學到更多的計算機知識,而這些學生回到班上,就能成為老師的小助手,在課堂上起到骨幹帶頭作用。如教學PowerPoint時,課本上已經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講的非常清楚了,這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學,後根據實際操作情況進一步講學生在操作時出現的問題,同學們在自主學習的同時老師挑選學的好的學生當小老師巡視檢查其它同學的練習情況,對有困難的同學給予幫助。這樣形成了學生自主學、主動練的集體自主活動旋律,又使知識掌握得又快又好,並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間的團結協作。同時開辦興趣小組,培養了學生的特長,也為參加各項活動做好了準備工作,如參加市中國小生電腦製作比賽。因此開辦興趣小組,可為一舉多用,只有把這項工作做好,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操作技能。

五、組織競賽,體驗成功的快樂。

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後,很有必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查,讓學生在競賽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於是組織開展一些計算機競賽活動,比如“打字小能手”、“小小畫家”等,這些競賽的舉行可使學生感受到學有所成,提高了興趣的同時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總之,上好國小信息技術課,教師要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讓學生在玩中練,練中學;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要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他們的內在學習潛能,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