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垃圾清運處體系建設情況彙報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24W

農村垃圾清運處體系建設情況彙報

農村垃圾清運處體系建設情況彙報

目前,第三輪“三萬”活動已進入尾聲,市“三萬”活動辦重點圍繞農村垃圾清運處體系建設進行了專題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工作進展

從2012年5月起,各地將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圍繞構建城鄉環衞一體化體系的目標,嚴格按照《仙桃市農村清潔工程實施方案》的要求,統一部署,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特別是“潔萬家”活動開展以來,農村清潔工程向縱深推進,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有所改善。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農村環衞基礎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初步統計,全市已投入近7000萬元,重點建設六類環衞基礎配套設施。一是垃圾池(桶)。投入2268萬元,建設垃圾池(桶)41888口,按照每5户左右一口池(桶)標準,已覆蓋全市85%以上的農户。剅河、彭場、郭河、沔城等地垃圾池(桶)基本實現全覆蓋。二是清運車。投入416萬元,配有手拖、板車等小型清運車1315輛,每3-4個村民小組配有一台清運車。剅河、西流河、彭場、郭河、沔城、陳場等地清運車全部配備到位。三是轉運車。投資432萬元,購置垃圾轉運車30輛。除城區外,三伏潭、長埫口、西流河等地主動與東風公司聯繫,分別購置先進實用的垃圾轉運車3台以上。四是垃圾廂。投資192萬元,配套廂體248個,主要分佈在城區、中心集鎮及城郊、鎮郊和主要通道沿線。五是壓縮式中轉站。計劃投入1200多萬元,在15個鎮建設17座壓縮式中轉站,各地的基礎工程可於月底前基本建成,胡場、西流河本月可完成設備安裝,其它地方的設備安裝將於4月底以前完成。六是填埋場。市級填埋場投資1.5億元,目前城區及三辦一園部分村(居)進入。鎮級填埋場依託環保項目,建成和在建的標準化無害化填埋場5座。楊林尾、張溝的已投入使用,彭場、郭河的即將將建成,沙湖的已選好場址。

2、農村垃圾清收處理模式逐步明確。按照“組保潔、村收集、鎮集中、市處理”的垃圾清運處總體目標要求,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模式。一是包乾管理模式。陳場鎮組建環衞所,對全鎮垃圾清收負總責。環衞所下設25個清運小組,在各村選聘保潔員191人,負責區域內的清運和保潔,保潔費用由農户承擔一部分,每户每年收取36元,全部上繳鎮財政。環衞所負責對清運小組進行管理考核,根據垃圾清運量發放工資及費用。為填補清潔工程資金運轉缺口,鎮財政每年還要安排60多萬元專項資金。二是自主管理模式。郭河鎮搶抓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的政策機遇,對全鎮環衞保潔通盤考慮,全盤規劃,針對保潔員人數、年齡、待遇以及垃圾處理、資金籌措等各個方面制定標準,真正做到有章可循,各村結合實際按章落實。三是委託管理模式。這一模式主要應用於城郊村、鎮郊村及主要通道村。龍華山街道辦事處每年向城管局繳納6萬元垃圾清運費,納入城區環衞保潔系統,實行“一把掃帚掃到底”。通海口鎮將仙監線8個鎮郊村委託城建辦統一管理,由村分別按每户40—60元標準收取衞生費。

3、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機制基本形成。各地結合實際,認真制定和完善了農村清潔工程實施方案。一是建立考評機制。細化標準,量化評分,認真考核。毛嘴鎮對各村一月一考核一通報,考核結果與農村幹部績效工資掛鈎。對年度綜合評定倒數第一名的村,取消評先表模資格和鎮級獎補資金;連續三次排名三類的村,對包村幹部、村支部書記通報批評;對連續三次通報批評的保潔員進行調整。二是建立責任機制。實行黨政領導包片、駐村幹部包村、村組幹部包户的責任機制,層層落實責任。村與保潔員簽訂工作責任狀,劃定責任範圍,明確各自權利義務,明晰獎懲措施和結賬辦法。村為保潔員配備勞保工具,按規定支付工資待遇,保潔員則實行“一崗雙責”,既是村級環境衞生的義務宣傳員、監督員,又是環境整治的主力軍、責任人。楊林尾鎮在各村設立公示牌,將保潔員、清運工的工作範圍、工作職責、工作標準和要求進行公示,讓保潔員在監督他人的同時接受羣眾的的監督,確保“垃圾處處有人清,保潔天天有人做”。三是建立結賬機制。郭河鎮規定,村支部書記拿1000元工資、包村幹部拿500元工資,進行專賬專結。以片總支為單位,每星期檢查督辦一次;鎮領導小組每月檢查督辦一次,結果即時通報,留作年終資金核撥和評先表模依據。剅河、張溝等地也採取“以獎代補”等辦法,拿出專項資金,根據工作實績,實行浮動結賬,獎補兑現到位。

二、主要問題

就目前全市的情況來看,城區好於鄉鎮,集鎮強於農村。但是由於領導重視程度、工作推進力度、經濟發展程度等主客觀方面的原因,導致我市農村垃圾清運處體系建設很不平衡,主要有以下四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1、垃圾處理不科學。填埋場使用的多規範的少。鎮級標準化填埋場的輻射面不廣。張溝、楊林尾兩個建成填埋場並使用的地方,也僅僅只是將中心集鎮、鎮郊村、鄰近村的垃圾實行了轉運,考慮到運行成本,大部分村的垃圾仍“遊離在外”,實行垃圾“全收集、全處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村垃圾填埋場主要存在“多”、“小”、“近”等三大弊端。一個村有好幾個填埋場,有的是一組一個填埋場;有的村垃圾填埋場容積很小,甚至用農户的舊石灰池代替的,不到兩個月就裝滿了;有的村填埋場為方便運輸就選在離公路、離農户近的地方,見到廢坑塘就倒。垃圾處理的不科學,導致了垃圾污染由分散污染變成了集中污染,家庭污染變成了集體污染,庭院污染變成了田野污染,清運處理變成了“二次污染”。

2、垃圾清收不全面。一是村保潔隊伍不穩定。年齡偏大、待遇偏少、素質偏低等原因造成了保潔隊伍的不穩定,使得保潔制度書面硬執行軟,合同失去了應有的約束力,日常保潔出現斷檔。二是垃圾池建設佈局不合理。有垃圾池的不少地方存在廢棄、空置、損毀現象,無垃圾池的村組羣眾提着垃圾不曉得往哪裏倒只有隨便倒,保潔員不知從哪掃起只有應付了事。三是責任劃分不明確。村幹部職責界限不清,主事者責任意識不強;保潔覆蓋面不廣,溝渠、人口密集區有人掃,偏遠地帶無人管,池內垃圾有人運,池外垃圾無人掃。

3、垃圾轉運不及時。一方面車輛配置相對滯後。配置遲,已經購置和計劃購置的不少地方都只是圍繞集鎮轉運做文章,村級轉運車輛購置還停留在計劃醖釀階段或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配置少,僅能服務中心集鎮,不能滿足整體推進的需要;配置低,車輛購買起點不高,導致運行維護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中轉站建設滯後。目前全市鄉鎮的壓縮式中轉站都處在配套設施建設中,而作為垃圾處理的中間環節、起着承上啟下作用的壓縮式中轉即使建成也將面臨垃圾往何處去的困境,難以擺脱閒置的格局。而全市唯一所有村都配套了村級中轉站的郭河鎮,使用情況也不容樂觀。僅有聯嶺村在今年村與鎮城建達成依託管理的協議後投入使用,其它均因選址不合理、車輛配套不同步、運行成本太高等原因而空置。

4、思想認識不到位。鎮一級層面,重點輕面的現象比較突出。只建示範組、示範帶,沒有全面推進,“以點帶面”變成了“以點代面”,只重“面子”不管“裏子”。村一級層面,消極畏難的情緒比較嚴重。特別是一部分經濟條件較差的村,村集體無錢可貼,羣眾錢不敢收,上級補貼是杯水車薪,賬越算心越虛,心越虛越沒底,乾脆打起了退堂鼓。工作組層面,敷衍應付的行為比較普遍。不按要求駐村、不深入實地研究工作、不結合實際拿整治規劃,將“潔萬家”活動簡單地理解為出幾萬塊錢、建幾口垃圾池、配幾名保潔員、搞個把示範點。

三、幾點建議

加強農村環境衞生整治是學習貫徹十八大,實現“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目前農村環境衞生狀況不容樂觀,已經成為影響各地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突出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

1、大員上陣,實施“一把手”工程。鎮辦是農村清潔工程的責任主體,要實行黨政一把手負責制。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分管領導要具體負責,要抽調精幹力量組建工作專班,指導農村清潔工程的具體實施,要將工作目標和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人,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2、規劃先行,制定具體整治方案。要科學編制鄉鎮、村莊環境整治規劃,因地制宜建立各具特色的農村垃圾處理模式。按確定的處理模式定出長規劃,做出短安排,要有走“市處理”模式過渡期內的具體計劃。城區周邊有條件的地方,儘早建立完善收運系統,將農村生活垃圾轉運到市垃圾處理場集中處理;建有標準化填埋場的地方,要不斷擴大輻射範圍,做實“鎮處理”模式;在缺乏垃圾處理場的地方,鼓勵農民開展簡易、有效方式處理,或實行垃圾分片劃區填埋。要圍繞垃圾焚燒發電的這一最終處理模式,分類指導,分步實施,量力而行,確保實現垃圾“全收集、全處理”。

3、拓寬渠道,確保穩定的資金作後盾。市財政要列支專項獎補基金實行“以獎代補”,市直各部門要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力度,在政策和資金上加大對農村衞生基礎設施的投入,同時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地方政府要建立獎補機制,切塊專項資金用於村莊環境整治;村級要在環境整治資金籌措上各顯其能、各盡其責。條件好的村拿出專項資金單獨核算,條件較差的村也要多方尋求支持,破解資金難題;羣眾出資要本着“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統一標準,統一收取,讓清潔費成為農民受益的合理負擔。

4、着眼長遠,推進常態化管理。鎮辦推行幹部任期目標責任制,強化責任意識;村級落實專人負責制,指派一名專職幹部負責,實行專人專職、專崗專責;保潔員配備和管理實施制度化,從年齡層次、個人素質、工作能力上嚴格把關,實事求是簽訂工作責任狀,嚴格獎賠結硬賬,建立起長效保潔隊伍。

5、整合項目,集中力量開展農村環境衞生整治。農村環境衞生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個整體佈局、共同配合、不斷探索的過程。環衞設施要向底子薄、基礎差的地方傾斜,畜禽養殖治污項目要向養殖大鎮、養殖大户傾斜,造林綠化要向重點線路、主要通道傾斜,道路建設要向偏遠地帶、運輸要道傾斜,在全市上下形成農村環境整治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