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勞動力轉移工作報告多篇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6.99K

勞動力轉移工作報告多篇

【第1篇】&&鎮勞動力轉移工作調查報告

內容提要:有效地轉移剩餘勞動力,成為&&鎮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環節。所以,深入調查分析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工作的現狀與制約因素,從而形成有效的轉移對策,就顯得極為重要。 本文就2003年度原&&、&&、&&三鄉鎮開展勞動力轉移工作所掌握的有關資料,分析新&&鎮勞動力轉移現狀、特點及勞動力轉移存在的制約因素,結合新&&的實際鎮情,提出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問題的具體對策,並對該鎮今後五年勞動力轉移工作提出建議。

一、&&鎮勞動力轉移現狀及特點

(一)、現狀

1、勞動力分佈現狀:

從總體數量上看:2003年&&鎮有農村勞動力21133人,除了已經進入鄉鎮企業、非農產業和大中城市打工的15033人外,還有6100勞動力在農閒季節處於相對失業狀態。

從地區分佈上看:由於各村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存在雖帶有普遍性,但在各村的數量分佈不均衡。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村,農村勞動力的剩餘率較高,而&&村、繅舍村、磻溪村等中心村及一些企業較多的村,由於第三產業和企業發展比較迅速,農村剩餘勞動力比例較低,村與村之間的差異比較明顯。

從受教育程度上看:據統計,在農村勞動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勞動力佔勞動力總數的0.1%,國小程度的佔31%,國中程度的佔49%,高中程度的佔9%,中專程度的佔1%,大專及以上程度的比重為0.1%。其中,國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達79.4%。由此可見,&&鎮農村剩餘勞動力的總體文化素質比較低。

2、勞動力轉移現狀:

2003年度,原&&、&&、&&三個鄉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縣第十一次黨代會和全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立足本鄉鎮實際,因地制宜,積極採取有效措施,紮實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截止2003年底,全鎮累計轉移勞動力15033人,佔勞動力總數21133人的71%,其中2003年轉移勞動力5780人。2003年外出務工人員勞務性工資收入達450 0萬元,佔全鎮農民人均收入的31%,勞務性工資收入已經成為&&鎮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有效途徑。

【第2篇】威海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情況的調查報告

按照威海市委、市政府領導的意見,由市統計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農業局、中小企業局組成聯合調查組,於10月9日開始,對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綜合報告如下:

一、威海市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總體情況及其特點

從市區分佈情況來看,非農勞動力比重高的主要集中在市轄區。環翠區佔52.8%,高區佔68.8%,經區佔57.8%,文登佔40.6%,榮成佔45.5%,乳山佔45.1%。

從調查情況上看,威海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第3篇】推進我市農村青年剩餘勞動力轉移工作項目的可行性報告

推進我市農村青年剩餘勞動力轉移工作項目的可行性報告

一、背景原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和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解放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農村剩餘勞動力出現了逐年增長的趨勢。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是關係到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實現小康目標的重大問題,加速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轉移工作已成為發展經濟、解決就業問題和促進城鄉社會穩定的一項戰略性任務。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統籌城鄉發展,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20xx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一系列促進農民增收的重大政策措施;我市20xx年人大二號議案明確提出,要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轉移,為加快我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的活力。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共青團也應該圍繞這個中心工作,把推進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工作作為我們的工作重點,同時,推進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工作也是深化我市農村共青團“富民興團”計劃的必然選擇。

二、我市農村青年剩餘勞動力的現狀據不完全測算,按現有耕作水平和農村勞動力需求狀況,我市農村青年剩餘勞動力佔全市農村勞動力的25.3%。就我市農村青年剩餘勞動力而言,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轉移規模比較大。據不完全估計,每年將有3萬左右農村剩餘勞動力加入外出務工者的行列,越來越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

二、三產業轉移,是新時期生產力進一步解放、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必然反映。

2、轉移方式單一。我市農村青年剩餘勞動力轉移,大多是靠親戚朋友介紹,是一種無組織的無序轉移。

3、勞動者素質不高。我市農村中的勞動力,大都是進入勞動年齡的人口自然形成,沒有經過勞動技能方面的培訓,其勞動力的文化素質、業務技能、就業競爭力低下,主要從事又髒又累的體力勞動。

4、政策法規意識淡薄。多數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對地方和國家的有關政策、法規瞭解甚少,對公安、勞動、計劃等部門關於流動人口管理及對外出打工人員管理的具體規定等政策性問題關心很少,其權力無法得到保障。

三、推進我市農村青年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的基礎和優勢

1、區域位置和經濟科技發展優勢。武漢位於中部地區,有“九省通衢”的區域位置,一方面可吸納南來北往的農村青年,為我市的經濟發展服務,另一方面更有利於把我市農村青年剩餘勞動力輸送出去。

同時,武漢作為湖北省經濟發展的龍頭,積集了全國四分之一的科學院所,有他一定的科技優勢,能成為全省農村青年轉移就業的龍頭、接收農村青年就業的基地、農村青年創業的搖籃和農村青年轉移就業連通內外的樞紐,通過省內外城鄉互動,可大力促進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工作。

2、工作基礎和優勢。幾年來,我們一直以“富民興團”統攬農村共青團工作,各級農村團組織圍繞各地主導產業,扶持農村青年選項目、建基地,大力培養青年農業產業化帶頭人,形成“龍頭企業 基地 農户”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培養了一大批青年星火帶頭人,其輻射帶動效應比較明顯。

5月份,我們成功舉辦了全市促進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工作研討考察班,參觀考察了江蘇鎮江市團組織實施“康橋工程”—促進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工作的先進經驗和好的做法,我市農村團組織思想統

一、認識提高、信心很足,對農村青年就地轉移打下比較好基礎。武漢青年企業家協會、武漢青年聯合會,是我們共青團的社團組織,是武漢企業家和青年的精英,可作為我市吸納農村青年就地轉移的儲水池。

近年來,我們對進城務工青年進行了技能培訓、維權服務,對優秀進城務工青年進行了評選表彰,並給予辦理紅印户口的獎勵,為進城務工青年在我市務工、生活營造了良好的外圍環境。我市農村青年剩餘勞動力就地轉移和異地轉移都有很好的工作基礎,今年來,我們與揚州等沿海地區建立了友好的工作合作關係,可向他們定向輸送縫紉、機電、烹飪、酒店服務等方面的青年剩餘勞動力。

四、推進我市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工作的措施

1、挖掘潛力,加大對農村創業青年人才的培養,引導農村青年就近就地轉移就業。要有效幫助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和增收,就要全面拓展和挖掘農業和農村內部的潛力和空間,特別是要開發農村青年人才資源,培養各類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一是從農業內部着眼,把農業發展的文章做大做活,進一步開拓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增收成才的空間。

培養各級各類青年帶頭人是農村共青團工作的一個顯著特點和突出優勢。我們將與財政局、農業局、農科院等部門協調,為農村青年創辦企業爭取政策優惠,資金扶持和技術引導,為其企業強化服務、優化環境。

要鼓勵和扶持青年星火帶頭人擴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和供應,鼓勵和扶持創辦和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以糧食及農副產品為主的加工企業,幫助他們延長農業產業鏈,擴大企業規模,增強帶動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從而為農村青年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提供更多的機會。二是延伸團組織的工作手臂,依託武漢青年企業家協會、武漢青年聯合會等青年社團組織,通過組織學習培訓、宣傳表彰、 考察交流、經貿洽談、協調服務等活動,促進他們所在企業的發展。

同時根據企業發展需求,積極組織農村青年人才供需洽談會,開展農村青年崗位培訓,最大限度地吸納農村青年就地轉移。爭取有關部門為他們就業創業提供政策傾斜、資金扶持和綜合服務。

2、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村青年的素質和技能,引導他們有序異地轉移。農村青年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直接影響着他們轉移就業的潛力和空間。

我們將本着“市場引導培訓,培訓促進就業”的原則,依託我市科學院所積集的資源,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發動農村青年參加引導性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把新型農業技術、職業技能、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作為主要的培訓內容,要充分運用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的各類服務手段,積極為農村青年提供有效的供求信息、政策指導、維護權益等服務,增強農村青年自主選擇轉移就業渠道的能力。我們將積極搭建促進農村青年轉移就業的工作橋樑和聯繫紐帶,推動輸出地團組織與輸入地團組織的工作對接,建立訂單培訓、定向輸出的制度,加強與輸入團組織對口交流合作,簽訂勞務培訓和接收協議。

要實現培訓機構與用工企業的信息對接,建立城鄉青年勞務信息交流制度,定期舉辦農村青年轉移就業洽談會,不斷豐富和完善農村青年信息服務網絡。一是開展“組織對接型”轉移。

在有勞務合作基礎的省與省之間、市與市之間、縣與縣之間、企業與農村青年之間,應溝通信息,牽線搭橋,通過組織洽談會、見面會、招聘會等形式,促進農村青年在更大範圍內轉移就業。二是實施“中介服務型”轉移。

要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藉助社會力量和資源,大力扶持和培育青年勞務中介機構及農村青年勞務經紀人。三是開展“城鄉互動型”轉移。

我們在開展城鄉互動活動中,要把幫助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及培訓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定規劃、定任務、定指標、定措施,抓好落實。(社區部)

【第4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是解決“三農”問題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所在。__縣是勞務輸出大縣,外出務工人數逐年增多,打工收入佔農民純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為更好的掌握農民工基本情況,探究“求職難”、“用工荒”背後的深層原因,筆者深入廣大農村和勞務市場,採取走訪調查、問卷調查等形式,瞭解農民工的真實想法和意見,並就如何科學合理的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作了一些淺顯思考。

截至20xx年底,全縣累計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3.55萬人,實現工資性收入22.8億元,淨收入14.72億元。各類培訓機構共組織開展電焊工、電工等職業技能培訓4994人次,大大提高了轉移就業水平。創新輸出模式,抓住“兩站”移民建設等大項目、大工程建設契機,開闢多形式的務工渠道,組織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19187人。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通過創業促進就業,把開展貸免扶補貸款、小額擔保貸款和勞動密集型小企業貸款作為落實創業扶持政策、推動就業的有效手段,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20xx年,全縣發放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475人2375萬元,帶動就業712人;全縣發放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500人2500萬元,帶動就業750人。

(一)抓培訓,培養就業新技能。

新生代農民工提高技能的意願非常強烈,極其渴望學有一門技能,擁有和城裏人一樣的技術水平。

一是進一步打破部門、行業、區域、城鄉界限,逐步建立層次分明、規範有序的農村勞動力培訓體系。組織部門要切實發揮黨管人才“牽頭抓總”的作用,聯合人社、教育等有關部門,充分發揮職校的作用,有針對性地組織培訓。

二是充分發揮遠程教育網絡平台優勢,要優化培訓內容,按照缺什麼培訓什麼、用什麼就培訓什麼的原則,定向培訓人才。根據農民工的實際需要,因需施教,開展校企結合、定單培訓、招標培訓,利用歲末年初等農閒季節,集中開展建築、縫紉、烹飪、電焊工、電工、餐飲服務、病蟲害防治、畜禽防疫等多種內容的培訓。農民工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技能,在制定培訓計劃時,培訓內容要緊扣市場需求,緊扣農民工的打工需要,讓農民工普遍感覺“用得上”、“沒白學”,發揮培訓的應有效果。

三是聘請各行業專家、各工種技術能手授課,建立一支門類齊全的高素質、高技能培訓隊伍,確保農民工學到新技術、新方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集中培訓、技術示範、技術人員包人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讓農民工聽得懂、看得清、學得會,掌握1-2門實用技術,努力把農民工培養成高素質新型農民,促進其從苦力型向技能型轉變。同時,應注重培訓質量,力爭培訓一人就業一人,使農民工看到培訓的作用,提高參加培訓的積極性。

四是加大財政對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的支持力度,建立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專項資金,政府出資部分列入財政預算,保證農村勞動力參加培訓由“政府買單”的免費培訓制度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