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農合運行情況彙報材料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74W

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為羣眾提供安全、有效的醫療衞生服務,是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圍繞這一目標,我縣新農合在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上做了一些工作,堅持改革創新,堅持惠民利民,籌資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民受益程度進一步提升,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受到農民羣眾的認可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具體總結如下:

新農合運行情況彙報材料

一、基本情況

我縣自2006年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以來,受到了全縣百姓的歡迎和擁護,效果和成績有目共睹:一是近年來,農民參加新農合的積極性高,全縣參合率一直穩定在95%以上。二是籌資水平高,保障能力強,2006年人均籌資水為45元, 2013年提高到人均340元,籌資總額從啟動之時的1490萬元提高到目前的1.48億元,確保了百姓基本醫療正常報銷。三是參合農民受益面廣、受益水平高。新農合運行八年來,已累計補償參合農民5.4億元,其中:住院32.3萬人次,補償資金4.8億元,門診家庭帳户51萬人次,補償資金1751萬元,門診統籌帳户460萬人次,補償資金5110萬元,慢性病12160人次,補償資金265萬元,特殊疾病2676人次,補償資金97.5萬元,大病救助補償250萬元,健康體檢補償33萬元。參合農民住院醫藥費用平均報銷比例從2006年的31.32%提高到提高到57.73%,目前,新農合政策範圍內報銷率達到76.9%。有效緩解了羣眾“看病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有力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當然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在座各位的努力工作是分不開的,對此,縣委、政府是非常肯定的,也是感到滿意的。

二、主要作法和成效

(一)主要作法

1、調整完善統籌補償方案。2013年國家對新農合增加了投入,人平籌資總額達到340元,根據省、州補償方案指導意見,以進一步提高參合農民受益水平、擴大受益面為目標,經反覆測算,調整了相關政策,出台了六項惠民利民政策:一是將慢性病補償病種從22種增加到30種;二是將重大疾病保障病種從7種增加到22種;三是實行單病種付費,全縣單病種付費病種達到80種;四是適當上調例均費用;五是實行逐級、雙向轉診程序;六是為全縣參合農民購買大病保險,對參合農民住院發生高額醫療費用給予進一步保障。

2、簡化補償程序,方便參合農民。一是積極推進新農合居民健康一卡通工程,按照全省實施“一卡通”的總體規劃,建立了“身份證讀取驗證系統”,運用“身份證閲讀器”,實現了參合患者身份核實和入院登記。二是縣合管辦與各定點醫療機構簽定了服務合同,參合農民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只交納自付部分費用,出院時在定點醫院結算窗口結算;三是對外出務工、探親就醫的參合農民出院後攜帶相關資料到當地合管站申請補償,補償款由基金支出户直接劃撥到參合農民個人存摺賬户或銀行卡中,為參合農民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服務。

3、強化定點醫療機構監管。今年以來,加大了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力度。

一是加強制度管理,進一步完善《基金財務管理制度》、《基金補償審批制度》、《信息化建設制度》、《檔案管理制度》、《查房制度》、《外傷核查制度》等相關制度,規範日常工作和行為。三是與醫療機構簽訂服務管理合同,下發《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支付方式改革辦法》、《單病種管理實施辦法》、《雙向轉診實施辦法》、《農村五保户管醫管理規定》等管理文件,約束醫療服務行為,促使醫療機構給參合農民提供優質服務。

二是發揮醫療審核在監管中的作用,通過新農合管理平台,實行網絡在線監控,確保參合農民的受益水平,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在審核中狠抓“三項制度”(政策範圍內補償制度、平均補償制度和例均費用控制制度),監督定點醫療機構執行國家和省規定的用藥目錄,嚴格按《恩施州醫療服務項目指導價格》的標準收費。

三是加強基金安全管理,實行新農合基金風險預警機制,基金支付總額控制,分月按進度撥付,同時對80種單病種實行付費限額,超過限額標準,基金不予支付,確保基金安全運行;

四是加強新農合稽查工作,成立了稽查科,稽查採取定期與不定期抽查、突擊檢查、夜間突查、隨機抽查、入户調查的方式,並負責外傷調查、住院延時核查、住院公示,同時檢查醫療機構執行新農合政策情況。

(二)主要成效

一是參合率穩定在95%以上,全縣農村居民公平享受了最基本的醫療保障制度得以實現;

二是我縣新農合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新農合監督管理體系逐步健全。建立起政府組織,部門協調配合,農民自願參加,以大病為主、門診統籌為輔,補償合理,監管嚴密,服務便捷的新農合制度框架,形成了上下貫通的三級新農合管理體系。

三是新農合的運行機制日趨完善。建立了政府組織引導,衞生部門主管,相關部門配合,醫療機構服務,農民參與的管理運行機制;以家庭為單位自願參與、以縣為單位統籌,個人繳費、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以財政代收、專帳專户管理、經辦經構審核、封閉運行的基金管理機制;以大病統籌為主、分級就醫管理,即時結報的醫療費用補償機制;以行政監督、審計監督、民主監督、和技術監督相結合,公開、透明的監督機制;以規範醫療服務行為,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管理機制和定點醫療機構准入和退出機制。

四是新農合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參合農民身份證和照片採集完成90%以上,實現了利用信息系統進行身份識別,刷第二代身份證和醫療卡識別患者身份;定點醫療機構網絡達到全覆蓋,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內部管理系統實現與新農合管理系統對接,適時上傳患者就診信息;參合農民在縣內各級定點醫療機構就診,轉診在省、州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持卡現場輕鬆獲得補償。目前,依託新農合信息化建設工作基礎,並逐步擴展新農合信息管理系統的功能,擴大新農合專用網絡覆蓋範圍,結合農村居民家庭健康檔案等農村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項目的實施,全縣已建立起區域衞生信息化平台。

五是新農合制度得到普遍認可,農民參合積極性不斷提高。全縣新農合參合率從2006年73.73%提高到目前的98.69%,實現了從試點到全面覆蓋的根本轉變。

六是新農合籌資標準不斷提高,農民醫療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從2006年的45元提高到目前的人均340元,提高了7.5倍。

七是農民得到實惠,受益面廣,受益程度高。新農合制度在我縣啟動實施,從2006年到2013年9月,已累計補償參合農民5.4億元,目前,政策範圍內報銷率達到76.9%。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達到10萬元;納入重大疾病保障的病種為22種;門診慢性病補償34種;單病種付費病種達到八十種,有效緩解了羣眾“看病貴、看病難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

八是衞生事業得到促進和發展。全縣衞生事業在實施新農合制度後,各級各類定點醫療機構內部管理進一步加強,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大幅提高,醫療機構的基礎服務設施、設備投入逐步增加,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