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黃岡企業文化(精選多篇)

欄目: 企業文化建設 / 發佈於: / 人氣:2.4W

第一篇:黃岡飲食文化

黃岡企業文化(精選多篇)

課程名稱:中國地理環境與飲食文化學號:0936210***姓名:林嶽峯

蘇東坡與黃岡飲食文化 我的家鄉湖北黃岡市位於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地理方位為:東經114°25′至116°8′、北緯29°45′至31°35 。北接河南、東連安徽、南與鄂州、黃石、九江隔江相望。黃岡市黨、政、軍機關駐地黃州,是中外聞名的文化古城,西距省會武漢78公里。

黃岡地處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京九鐵路中段。現轄一區(黃州)、二市(武穴、麻城)、七縣(紅安、羅田、英山、浠水、蘄春、黃梅、團風)和一個縣級龍感湖農場,版圖面積1.7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30萬。

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黃岡有2014多年的建置歷史,孕育了中國佛教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術發明人畢昇,明代醫聖李時珍,現代地質科學巨人李四光,愛國詩人學者聞一多,國學大師黃侃,哲學家熊十力,文學評論家胡風,《資本論》中譯者王亞南,等等一大批科學文化巨匠,為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歷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其中黃岡飲食文化也在荊楚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經過千百年的孕育,黃岡飲食文化慢慢凸顯出其獨特的風味。

宋神宗元豐年即公元1080年,一代文學巨匠蘇軾被貶黃州,至元豐七年(1080年)調離,在黃州生活了四年又四個月。在此期間,他不僅以其輝煌的文學作品使黃州聲名遠播,更以其曠達的人生品格、遇事善於琢磨研究精神,在與黃人交往中,注意研究烹飪藝術,特製了東坡菜和東坡小吃,“中國烹飪事業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輝煌燦爛的飲食文化的繁榮,作出了突出的、數一數二的重大貢獻。”

貶居黃州期間,是蘇東坡制菜、作點、釀酒最多的時間。被貶黃州後,蘇軾親自制作了許多精美可口的菜餚,當地老百姓把這些菜叫做“東坡菜”,如東坡肉、東坡魚、東坡羹,七種東坡酒中就有東坡蜜酒、黃州“壓茅柴”酒在黃州釀成。東坡先生都留下了一首通俗的詩歌,成為黃州優秀傳統文化中與東坡文學文化遺產並肩比美的輝煌亮點。東坡菜、東坡小吃和東坡酒奠定了黃州東坡系列飲食文化的基礎。另外,還有些蘇軾喜食的當地食品,人們為了紀念蘇軾也在這些食品的前面冠以“東坡”二字,如東坡餅等。 經過長期的積累形成了許多獨特的具有鄂東地方風味的傳統風味菜點和小吃,如黃州的燒梅、炒湯圓,團風的狗腳、 耙雞湯,麻城的肉糕、銀絲空心面,紅安的綠豆耙,武穴的酥糖,羅田的印子耙等。這些充滿鄂東地方鄉土色彩的小吃,既可作為饋贈親朋好友的禮品,也是招待貴客不可多得的地方特產。

1 / 3

東坡菜

相傳蘇軾在黃州生活期間,親自制作了許多精美菜餚,東坡肉、東坡魚、東坡羹等“東坡菜”一直流傳至今。在黃岡還能品嚐到燒梅、炒湯圓、耙雞湯、肉糕、銀絲空心面、綠豆耙、酥糖、印子耙等充滿鄂東地方鄉土色彩的小吃。

黃岡寶鬥餅

饒平縣城黃岡鎮生產一種餅食叫寶鬥餅,是全國獨一無二的一個餅種,八角四方,如賭具寶鬥,故名。它的用料,非常精美、講究,以豬油或豆油混和精麪粉作餅皮,餅餡用綠豆豆泥(砂)加油、白糖、白內丁、冬瓜丁、葱珠油和冰片,搗勻後裝進甕裏密封冷藏,存放一段時間後才取用。這種寶鬥餅,吃起來鬆軟、清甜、涼爽,不粘牙,不油膩,非常可口,一直暢銷國內外。許多歸國華僑和港澳同胞常慕名購買,因而久盛不衰。

黃州燒梅

黃州燒梅是黃州城傳統名點,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配料精、製作細,上似梅花,下似石榴,亦叫石榴燒梅。當時黃州為八縣生員應試之地,各地考生喜食黃州燒梅,店家就在燒梅上端點了一點,象徵紅頂子,祝考生科場如意,高榜及第,又含有“榴結百子,梅呈五福”之意。黃州炒湯圓炒湯圓為黃州地方風味名點。自清光緒元年(1875年)至今,已有一百年的歷史。此湯元為秋冬兩季時令品種,操作複雜、技術性強,炒出之湯元色澤金黃,外焦內軟、香甜可口,食而不膩。系用芝麻油火文火慢炒而成。

團風狗腳

團風狗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據史書記載,狗腳曾是蘇東坡喜愛的點心之一。狗腳系用白麪粉、糖稀、紅糖、麻油、五香和蘇打和麪做成的狗腳形的食品,貼放在爐內紅炕上烘烤而成。其色澤金黃,鬆酥可口,香甜,耐存放,為團風特產。

武穴酥糖

武穴酥糖屬地方傳統特色產品,武穴市原名廣濟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時人稱為“桂花董糖”、“止

咳粹”、“孝母酥”。後經作坊加工,歷代糕點名師不斷改進,於清朝道光八年定名為酥糖。武穴酥糖伴隨着這個美麗的傳説,膾炙人口,家喻户曉,流行於吳頭楚尾、長江中下游一帶,經久不衰。

在蘇軾之後的幾百多年中,黃州地區的人民羣眾和有志之士,不僅繼承他所留傳下來的系列飲食文化製作方法和技巧,同時,還沿着他的研究方向,繼續研製出了更多新的飲食種類的品牌,使東坡系列飲食文化成為社會財富和一筆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二篇:黃岡地域文化講稿

黃岡地域文化的介紹

一、自然地理環境簡介

黃岡位於湖北省的東北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北接河南、東連安徽、南與鄂州、黃石、九江隔江相望。地形大部分為丘陵,長江沿岸散佈平原,湖泊塘堰眾多。黃岡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江淮小氣候區。四季光熱界線分明。光照豐富,雨量充足。以長江為主幹構成的龐大水網保證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態環境。具有相當好的農業生產基礎。 現轄一區(黃州)、二市(武穴、麻城)、七縣(紅安、羅田、英山、浠水、蘄春、黃梅、團風)和一個縣級龍感湖農場。黃岡區位交通得天獨厚,其位於楚頭吳尾和鄂豫皖贛四省交界。境內依傍一條黃金水道(長江),自古具有 “承東啟西、縱貫南北、得中獨厚、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因此,自古以來黃岡就是戰略和交通的要道。

二、黃岡的地域文化特色剪輯

黃岡歷史悠久,早在舊古器時代,本區域即有人類居住。據有關部門查考,夏商時代,禹“封皋陶之後於英、六”(《史記·夏本紀》),本地域即為皋陶後人的封地(英六即英山、六安一帶)。這裏是才子、將軍的故鄉,這裏有全國聞名的"教授縣"、"將軍縣,文才武將,羣星燦爛,自古以人文發達著稱。而五祖寺的菩薩,東坡赤壁的勝蹟以及黃梅的挑花,蘄春的四寶,更令人心馳神往。

(一)教授縣——才子的搖籃

黃岡人傑地靈,名家輩出。宋代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昇,明代醫聖李時珍,理學奠基人程顥、程頤,學者胡風,經濟學家王亞南,愛國詩人、民主鬥士聞一多,國學大師黃侃,地質學泰斗李四光,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共和國前任兩位國家主席董必武(代)、李先念,軍事家王樹聲、秦基偉等230多位將軍都誕生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中國三大“教授縣”,指的是湖北省蘄春縣、江蘇省宜興市、江西省臨川縣,黃岡就位列其一。據史料統計,蘄春在明代科舉考試中進士,文、武舉人共有二百四十人;清代“科甲鼎盛”,該縣中進士,文、武舉人共二百零八人;民國時期蘄春籍大學生有五百五十餘人,留學生六十餘人。自二十世紀以來,蘄春籍人士秉文衡、掌科苑、主講壇者遍及五洲,在十多個國家大學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如辛亥革命先驅詹大悲、田桐,訓古學家、“章黃學派”創始人黃侃,著名文藝理論家胡風等。蘄春籍著名數學家王中烈,曾發表論文《第二序線性雙曲線方程的柯西衰退問題》享譽世界數學領域。

蘄春籍教授不僅遍佈大陸和台灣各地,令人稱奇的是,蘄春縣不僅是享譽海內外的“教授縣”,“教授村”更是層出不窮,有十名教授以上的“教授村”達三十二個,其中一村二十名以上教授的村有七個,張塝鎮汪瓢鋪村走出專家學者教授二十七人。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這條五百米長的街道,竟走出了一百二十六名博士,多半在美國留學取得博士學位,甚至很多父子、兄弟皆為博士。如李寶珍女士一家五名博士,分別為美國一些著名大學生化、物理、醫學博士,被傳為佳話。還有李國宏女士,獲美國伯明翰大學微生物學博士,曾為美籍華人中最年輕教授。

(二)黃岡的教育和黃岡中學

北宋慶曆四年(1044),蘄州、黃州始有教授,辦學訓導生徒。明、清兩代,府、州、縣均建有學宮,並建有書院50多所。李贄在黃安、麻城兩地講學、著書達18年。明代276年中,黃州府中進士328名,舉人1465名。清代黃州知府于成龍政績卓著,居官清苦,百姓擁戴,被朝廷嘉譽“清官第一”。劉子壯、陳沆中狀元,帥承瀛、陳鑾中探花,金德嘉中會元。僅嘉慶至咸豐3朝65年中,黃州府即考中進士86名,舉人466名。

廢科舉後,黃岡新學興起,黃州府設有中學堂1所,高等、兩等、初等國小堂593所,師範傳習所(初師簡易科)2所,實業學堂8所。民國時期,戰亂頻仍,民生艱難,教育事業仍有緩慢發展。

建國後,黃岡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很快,形成了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相互銜接,普通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並行的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現有各級各類學校5978所,其中大中專學校22所,普通中學366所,國小3800所。一批骨幹學校富有特色。黃岡中學是湖北省重點中學,形成了“嚴謹求實,團結奮進”的優良校風,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國際數、理、化奧賽中累計獲6金、4銀、1銅共計11枚獎牌。

黃岡中學,全稱湖北省黃岡中學,位於中國湖北省黃岡市,為全國重點中學,湖北省重點中學,當地人簡稱“黃高”。黃岡中學現新老校區佔地600多畝,有6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000餘人,在崗教職工310餘人。黃岡中學創建於1904年,是基礎教育的全國名校,湖北省省級重點中學。文化底藴深厚,青雲塔承載着文人學士報國濟世的理想,臨高亭留下了北宋文學家蘇東坡飲酒賦詩的風雅。

(三)將軍縣——將軍的故鄉

黃岡有着輝煌的革命鬥爭史。早在二十年代初,這裏就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活動的重要駐點;土地革命時期,紅安、麻城率先點燃鄂豫皖邊區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革命火種,舉行了著名的“黃麻起義”。解放戰爭時期,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譜寫了中原突圍千里躍進大別山等新的歷史篇章。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黃岡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犧牲,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從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到解放戰爭,黃岡共有44萬優秀兒女血沃中原,有5.5萬人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偉大的革命鬥爭造就了一批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軍事將領。在1955年和1964年兩次授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中有103人是黃岡人。

在黃岡這塊紅色的土地上,不僅誕生了三位軍事家李先念、王樹聲、林彪,這有鄧小平、葉劍英、劉伯承、彭德懷、王震、徐海東、陳賡、黃克誠、許繼慎、曾中生、蔡申熙等十多位著名軍事家在鄂東戰鬥生活過,他們的歷史功績已經鐫刻在中國革命歷史的豐碑上,他們的戰鬥經歷已成為老區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同樣是老區人民永久的紀念和驕傲。

僅紅安縣就有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共和國主席,有2人任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有4人任過國務院副總理,有10人任過國家正副部長,有12人任過大軍區司令員或政委,有17人任過大軍區副司令員或副政委、顧問,這有24位兵團職幹部、130多位省軍級幹部,其中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的有6人、中將11人、少將45人。一縣之內有如此之多的高級將領在國內外實為罕見,以至西方軍人將紅安譽為“將軍的故鄉”。麻城 乘馬崗鄉有2萬多人蔘加了長征,鍛造了32位將軍。其中,大將1人、上將3人、中將7人、少將21人。一個鄉鎮走出了32位紅色將軍,其人數之多,軍銜之高,出生地之集中,全國絕無僅有,成為名副其實的“將軍之鄉”。

(四)方言俗語與風俗民情

黃岡屬於鄂東北地區。鄂東北方言在湖北方言中別具一格,它基本上屬於北方方言,是古楚語與早期北方方言融合後的變體。有的語言學家將鄂東北方言與九江,安慶等沿江市縣的方言劃為"楚語區"。黃岡方言當然位列其中,她的方言俚語很多反映了其獨特的風俗民情

在稱謂上,黃岡方言與普通話有很大的差異:“稱父親為"大"或"爺";稱母親為"乜","姨",也有叫"大"的,在英山縣南一帶稱"丫";稱祖父為"爹";稱祖母為"奶";稱自己的妻子為"堂客","屋裏的";黃梅一帶稱婦女為"嬤嬤[ma]兒","嬤嬤";"嬤嬤"也可以指自己的妻子。有很多地方稱小孩為"細伢",男孩為"男伢",女孩為"女伢";"兄弟"一詞在多指弟弟;英山一帶還稱叔父為"老";如二叔稱為"二老",妹妹稱為"老妹"。

黃岡方言在生活用語上也頗有特色。上衣叫"褂子";褲衩叫"褲頭兒";水壺叫"吊子";自來水筆稱"電筆";上午叫"晏[yàn]晝";下午叫"下晝";晚上叫"黑裏"或"夜心";吃晚飯叫"過夜";睡覺稱"困醒",簡稱為"困"。還有一些民俗特色極濃的俗語:懷孕的婦女常饞嘴,稱為"害肚子";私生子稱為"黑耳朵";英山一帶把結婚稱為"吃雞胯兒",因為結婚宴席中必有一碗雞是專給新郎、新娘吃的;人死了稱為"上山",因為黃岡有大一部分地區屬丘陵山區,人死後都要抬上山去安葬;給受驚的小孩收"魂"稱為"叫嚇(音hè)";因做事外行而鬧笑話,被稱為"白鼻子",這與舞台上的白鼻子小丑逗人發笑有關;假心假意地請人吃飯被稱為"賣白菜",此詞源於一個單吃別人而自己一毛不拔的賣白菜小販的故事。

這一地區的方言古樸,一些目不識丁的婦女口中也常出頗有文言意味的詞語,如"鄙而和之"(意即不注意身份與人調笑),"樹家野嘴","互不來哉","歸怨","恥人"等。鄂東北方言中還有一些古詞遺風:比如"慊",古漢語意羨慕和思念。至今鄂東北方言中仍體現了這兩種意義,如"麻城的屋,浠水的谷,黃岡中間慊得哭。"慊在這裏指羨慕。人們説"這孩子慊她媽",這裏的"慊"就作思念講。諸如此類古詞,鄂東北方言中不少,它們看起來極土氣,但在古代文獻中都可找到根據。這種語言現象與鄂東北地區的特殊歷史文化傳統有關,可以説是一種語言活化石.

(五)黃梅五祖寺——四祖、五祖佛教文化區

簡介:禪宗五祖大滿禪師弘忍於唐咸亨三年(672年)創建,五祖寺位於湖北省黃梅縣東12公里的東山,當時稱東山寺,後世改稱五祖寺。是佛教禪宗五祖弘忍大師説法道場,也是六祖慧能大師得衣之地。它既在我國佛教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又是著名的旅遊勝地。而且在國際上,特別是日本、印度等東南亞國家享有盛譽

來源:東山,又名馮茂山,海拔八百米,氣候宜人,宏偉輝煌的廟宇建築羣就座在山峯之中。五祖寺是由五祖寺弘忍大師親手創建於唐永微五年(公元六五四年)。弘忍大師俗姓周,祖籍黃梅縣濯港人,生於隋代仁壽元年(公元六零一年),圓寂於唐上元二年(公元六七五年)享年七十四歲。寺廟自唐到清十分興旺,唐宋尤盛,有殿堂樓閣一千多間,僧侶一千多人,先後還出了一百多名高僧。自建寺以來,每年朝山的香客數以萬計,不少的文人騷客前來遊覽,並留下許多讚美的詩句。唐代宗賜封弘忍大師為[大滿禪師],南唐加封為廣化禪師。唐宣宗改賜寺為[真慧禪師],宋黃宗御書[天下祖庭],宋微宗御書[天下禪林],元文宗賜弘忍大師法號為[妙圓普覺禪師],並改賜寺額為[東山五祖寺],簡稱五祖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弘仁:弘忍是唐高僧,對禪宗發展頗有貢獻。他在東山寺授徒時,不用傳統的《楞伽經》,而改用《金剛般若經》。從此,這種傳習法成為禪宗授徒的定。弘忍選

拔接班人的方法也很別緻,曾經弟子們各作一偈,以分辨其司性高低。高徒神秀作偈説:“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指拭,勿使惹塵埃。”弘認為慧能的悟性高,所作偈能見本性,而神秀的悟性略遜一籌,所作偈未見本性,於是將慧能定為接班人。弘忍所倡導的這種禪風影響深遠,早已波及東南亞和日本,每年慕名而來五祖寺的參謁者至今不衰,且有與日俱增之勢。

(六)蘄春——李時珍文化區

李時珍(1518—1593),字東壁,號瀕湖,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農曆五月二十六日(公元1518年7月3日,合新曆7月13日),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著有《瀕湖脈學》、《本草綱目》等中醫藥經典。

其父李言聞是當地名醫,李時珍繼承家學,尤其重視本草,並富有實踐精神,肯於向勞動人民羣眾學習。李時珍三十八歲時,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李時珍在此只任職了一年,便辭職回鄉。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明朝時代藥物學的總結性鉅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

李家世代業醫,祖父是“鈴醫”;父親李言聞,號月池,是當地名醫。那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自小體弱多病,然而性格剛直純真,對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於學。自十四歲中了秀才後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舉人均名落孫山。於是,他放棄了科舉做官的打算,專心學醫,於是向父親求説並表明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實面前終於醒悟了,同意兒子的要求,並精心地教他。不幾年,李時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醫生。

在他父親的啟示下,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於是,他既“蒐羅百氏”,又“採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 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藥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

他首先在家鄉蘄州一帶採訪,後來,他多次出外採訪。除湖廣外,還到過江西、江蘇、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過。盛產藥材的江西廬山和南京的攝山、茅山、牛首山,估計也有他的足跡。後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詩句,反映他遠途跋涉,四方採訪的生活。 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地向各式各樣的人物請求,其中有采藥的,有種田的,捕魚的,砍柴的,打獵的,熱情地幫助他了解各種各樣的藥物。比如蕓薹,是治病常用的藥,但究竟是什麼樣的?《神農本草經》説不明白,各家註釋也搞不清楚。李時珍問一個種菜的老人,在他指點下,又察了實物,才知道蕓薹,實際上就是油菜。這種植物,頭一年下種,第二年開花,種子可以榨油。於是,這種藥物,便在他的《本草綱目》中一清二楚地解釋出來了。

不論是在四處採訪中,還是在自己的藥圃裏,李時珍都非常注意觀察藥物的形態和生長情況。蘄蛇,即蘄州產的白花蛇,這種藥有醫治風痺、驚搐、癬癩等功用。李時珍早就研究它,但開始,只從蛇販子那裏觀察。內行人提醒他,那是從江南興國州山裏捕來的,不是真的蘄蛇。那麼真正蘄蛇的樣子又是怎麼樣的呢?他請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訴

他,蘄蛇牙尖有劇毒,人被咬傷,要立即截肢,否則就中毒死亡。在治療上述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貴重。州官逼着羣眾冒着生命危險去捉,以便向皇帝進貢。蘄州那麼大,其實只有城北龍峯山上才有真正的蘄蛇。李時珍追根究底,要親眼觀察蘄蛇,於是請捕蛇人帶他上了龍峯山上。那裏有個狻猊洞,洞周圍怪石嶙峋,灌木叢生。纏繞在灌木上的石南藤,舉目皆是。蘄蛇喜歡吃石南藤的花葉,所以生活在這一帶。李時珍置危險於度外,到處尋找。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終於親眼看見了蘄蛇,並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由於這樣深入實際調查過,後來他在《本草綱目》寫到白花蛇時,就得心應手,説得簡明準確。説蘄蛇的形態是:“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二十四個方勝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長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長一二分,腸形如連珠”;説蘄蛇的捕捉和製作過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葉,人以此尋獲。先撒沙土一把,則蟠而不動,以叉取之。用繩懸起,刀破腹以去腸物,則反尾洗滌其腹,蓋護創爾,乃以竹支定,屈曲盤起,扎縛炕幹。”同時,也搞清了蘄蛇與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蘄地者,雖乾枯而眼光不陷,他處者則否矣。”這樣清楚地敍述蘄蛇各種情況,當然是得力於實地調查的細緻。

李時珍瞭解藥物,並不滿足於走馬看花式的調查,而是一一採視,對着實物進行比較核對。這樣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藥物。用他的話來説,就是“一一採視,頗得其真”,“羅列諸品,反覆諦視”就這樣,李時珍經過長期的實地調查,搞清了藥物的許多疑難問題,於萬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綱目》編寫工作。全書約有200萬字,52卷,載藥1892種,新增藥物374種,載方10000多個,附圖1000多幅,成了我國藥物學的空前鉅著。其中糾正前人錯誤甚多,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有突出成就,並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也做出貢獻。達爾文稱讚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李時珍於1593年逝世,享年75歲;他逝世後遺體被安葬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竹林湖村,李時珍一生著述頗豐,除代表作《本草綱目》外,還著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五臟圖論》等十種著作;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將永遠被世界人民所懷念。

湖北省蘄春縣(舊稱蘄州府、蘄陽縣)位於湖北東陲,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佳山秀水、靈秀所鍾,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是明代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故鄉,不僅孕育了宏篇鉅著《本草綱目》,還有蘄竹、蘄艾、蘄龜、蘄蛇,世稱“蘄春四寶”。據史料記載,“四寶”源於西周,名於明代,用充方物,列為貢品,上國史,入方誌,登專著。為歷代文人墨客吟頌的佳品,皇宮貴族追索的貢品,博物和醫藥學家研究的珍品,為後世留下了極為珍貴的載述,形成了一種源遠流長、雅俗共賞的四寶文化。探研蘄春四寶的由來、淵源及現狀,以瞭解李時珍對地方特有物種的研究和對我國傳統醫藥文化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蘄蛇

蘄蛇屬腹蛇科、腹蛇屬,咬人後五步即死。蘄蛇全身黑質白花,吻鱗與鼻間鱗均向背方翹起,又叫白花蛇,褰鼻蛇。頭呈三角形,背黑褐色,頭腹及喉部白色,間或少數黑褐色斑點,稱“念珠斑”。屬部側扁,尾尖一枚鱗片尖長,稱角質刺,也叫“佛背甲”。蘄蛇產於蘄春蘄州龍峯山,兩湖、三角山一帶,喜食蛙、蟾蜍、蜥蠍、鳥、鼠等。成長極慢,現也成為瀕危動物。蘄蛇味甘鹹、性温,具有祛風濕、散風寒(請幫助宣傳好範文 網)、舒筋活絡等藥效。

蘄龜。龜產於蘄州(今日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者,頗為奇特,故又名曰:“蘄龜”。蘄龜形狀與普通龜相似,惟背甲生着細長而濃密的綠色絨毛。故又名曰:“綠毛龜”。其綠毛一説為藻類附生物,但焚之,毛蜷縮併發出噝噝的聲音和散發出焦毛味。可見實為綠毛而非藻類。蘄龜自唐宋以來就負有盛名,人常飼養於庭院以供觀賞。若取龜置清水中(一日換水一次),綠毛輕漾,漂浮滿盆,金絲浮動,晶瑩耀眼,既如一團青苔在水中沉浮,

又似鑲嵌在白玉中的一塊裴翠。如撈出水外,綠毛緊貼龜背,金絲井然不亂,頗為奇特。外商更視為奇寶,競相購買,價值昂貴。故常有人“將普通龜捉回洗淨,置於缸中,久而也能生毛,或用藻類綠苔粘在龜背,冒充“蘄龜”,索取高價。蘄龜喜食魚蝦、牛肉。清初顧景星《黃公説字》載:“日食去血牛肉四分。每歲雷動出蟄;雷收聲入蟄。入蟄時,以綿裹其身,置筒中可不死。”蘄龜既是美麗的觀賞動物,又是營養價值極高的滋補良藥,民間傳説食用蘄龜可延年益壽。李時珍説,此龜“滋補方往往用之,與龜甲同功。”龜肉鮮品供食用,味甘、酸,氣平、性温,無毒。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維生素a、鈣、磷、鐵等營養物質,有滋陰補血之功。通任脈,助陽道,補陰血,益精氣,治痿弱,並可用治陰虛、勞熱、骨蒸、久嗽咯血、瘧疾、血痢等症。

蘄竹,源於桃枝竹,別名笛竹、叢竹、孝順竹、蓬萊竹等,學名為bambusa mnltiplex(lour.)r lt,其竹或細如拇指,或粗如酒杯,色澤晶瑩,竹節稀疏,篾質柔軟,用途廣泛,是全世界1200餘種竹子中的良品之一。

蘄艾,艾草的一種,因產於蘄州(蘄春縣舊稱)而得名,湖北省蘄春縣“蘄春四寶”(蘄竹、蘄艾、蘄蛇、蘄龜)之一,特產中藥材,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莖、葉均可入藥。蘄艾含17種已知化合物,並且揮發油含量、總黃酮含量、燃燒發熱量等明顯優於其它地區所產艾葉。蘄艾油有明顯的平喘、鎮咳、祛痰及清炎作用。

(七)東坡赤壁

黃岡東坡赤壁位於湖北省黃州城西,又名文赤壁。出黃州古城漢川門,北面一山陡峭如壁,因山石顏色赤紅,故名“赤壁”。早在晉代至北宋初,這裏就建起了橫江館、涵暈樓、棲霞樓、月波樓和竹樓等著名建築。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春,著名文學家蘇軾(號東坡)因烏台詩案貶來黃州,常在此逸興吟哦並寫崐有流傳千古的一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兩賦(前、後《赤壁賦》)和其他名篇佳作,後人因此將赤壁和蘇東坡的名字聯在一起,名日東坡赤壁。經考證,這一帶還是三國赤壁大戰之處所。現在的東坡赤壁,佔地面積四百餘畝,主要建築有九亭、三樓、三閣、三堂、一像。

蘇東坡與黃岡的飲食文化

黃州也是食者的天堂,享譽天下者有東坡肉、東坡餅,到黃州細細品飲,方知黃州值得流連的地方非赤壁一處,然赤壁盛名令黃州天下知。黃州文赤壁有碑林,刻有蘇東坡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有此一詞二賦,文赤壁當然是豪氣干雲的。蘇東坡因受累“烏台詩案”於北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貶黃州,至元豐七年(1084年)離去,在黃州生活四年又四月,計作詩220首,詞66首,賦3篇,文169篇,書信288封,合計740篇(《蘇東坡黃州作品全編》,丁永淮、梅大聖、張社教編注,武漢出版社出版)。這於他接聖旨出獄發配當天作詩“平生文字惟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的志向嚴重不符,黃州四年,蘇東坡恰迎來他文學生涯的巔峯,乃黃州名山勝水,十足養人罷。蘇東坡在黃州的作品,絕大多數為寫美食,為推廣他的美食,他寫了《豬肉頌》:“淨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東坡菜凡66種,有35種在黃州研製。蘇東坡據稱原不飲酒,至黃州酒量大增,其雲:“吾少年望見酒盞而醉,今亦能三蕉葉矣。”以至發展到後來,他給友人《與李叔方》信中曰:“暑中既不飲酒,無緣作字。”這境界,當也是李白一個。他初到黃州即寫下七律《初到黃州》:“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更有《浣溪沙》:“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鱖魚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東坡肉

最有名的當然首推家喻户曉的“東坡肉”。東坡謫居黃州的時嗜食豬肉,並逐漸摸索了一套獨特的烹飪方法。他在《食豬肉》裏寫道:“淨洗鐺,少着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這也許就是最初燒製“東坡肉”的方法吧。

後來,他去杭州做官,傳説因他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過節時,當地百姓送他許多豬肉。而他卻把五花肉切成大塊,加葱、姜、醬油、料酒,慢火細燜,煨製成酥香味美、肥而不膩的紅燒肉,分與每户,獲得了很大聲譽。從此民間便把這種紅燒肉命名為“東坡肉”,成為傳統的名菜,與蘇氏的詩詞、品格一同流傳至今。

東坡餅

東坡餅又名空心餅、千層餅,是為紀念蘇東坡而命名的。空心餅講究圓、黃、酥、脆,呈凸狀小山包形,層層扁條盤繞着小山頂,既不能折斷,又不能虯曲一起串換位置。置於瓷碟中,撒一層白砂糖如一座金黃色小山包上撒滿白霜。食之油而不膩,焦脆爽口,透出一股淡淡的幽香。主打:麪粉,用精白麪粉精製而成,是湖北地區人民很喜愛的傳統美食。

東坡羹

東坡羹蘇東坡在黃州創制並以自己的名號命名的一種羹,在黃州生活期間,他形容自己是“時繞麥田尋野薺,強為僧食煮山羹”, 並寫有《東坡羹頌》一文。東坡羹實際是把野菜和米放入一器蒸出的一種野菜糊糊,這是他在黃州生活時所創制的,將菘(白菜)、薺菜(地菜)、蘆菔(蘿蔔菜)、蔓菁(香菜)洗淨,切成細末,灑上鹽,醃製片刻,將苦汁逼出,用雙手將其揉成團,擠出汁,去掉其中辛辣和苦澀之味,加入生薑末。將泡好的粳稻米濾幹,取燉缽一隻,缽內塗抹麻油,注入水,先放入菜末,再放米,將燉缽蓋內塗上麻油,蓋在燉缽上,蓋碗時不能碰到湯上,如碰上,湯水會有生油氣味,缽上扣上一隻碗,放在飯甑上蒸熟,即可食用。在無菜之時,可用瓜茄之類剁碎做之。

東坡豆腐

東坡玉糝羹

蘇東坡還愛吃玉糝羹(山芋煮成的)。他經常下廚自己煮着吃,並且稱這是健脾益氣的佳品。中醫史書也記載,山芋是塊莖類食物,富含蛋白質、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族、維生素c等。可益脾和胃,治淋巴結腫大。外用可以幫助消腫、鎮痛。

第三篇:黃岡企業100強

黃岡市企業100強

1湖北省電力公司黃岡供電公司

2湖北省煙草公司黃岡市公司

3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黃岡石油分公司4武煙集團紅安捲煙廠

5湖北祥雲(集團)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湖北華夏窯爐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7中國電信集團湖北省電信公司黃岡市分公司8武穴市龍潭實業總公司

9紅安娃哈哈飲料有限公司

10湖北移動通信有限公司黃岡分公司11湖北長安建築股份有限公司

12湖北廣濟藥業投份有限公司

13蘄春縣九棵鬆人造板有限公司

14湖北美春服飾集團有限公司

15羅田縣宏源化學原料藥有限公司

16浠水縣福瑞德化工有限公司

17湖北黃商股份有限公司

18湖北太子奶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19湖北富馳化工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20湖北卓爾雪龍紡織有限公司

21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武穴市分公司22羅田縣新世紀紡織有限公司

23黃岡市七一商場

24黃岡興和(蓮花)鋁業有限公司

25湖北三環氣門有限公司

26中國聯通有限公司黃岡分公司

27湖北興業鋼鐵爐料有限公司

28湖北中牧安達藥業有限公司

29團風縣但店春發石製品有限公司

30湖北雅比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

31浠水縣華益油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2湖北赤東建築有限公司

33湖北黃梅長江藥業有限公司

34黃岡市東聯盛科技有限公司

35杜邦應用面材(廣州)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36黃岡市三泰紡織有限公司

37紅安縣工業建築賣裝工程總公司

38蘄春縣蘄州棉紡有限公司

39北京匯源集團黃岡有限公司

40湖北力美製動元件股份有限公司

41湖北白蓮高新有色材料股份有限公司42湖北孺子牛鞋業有限公司

43黃岡市天然藥業有限公司

44黃岡長源紡織有限公司

45武穴市偉業藥業有限公司

46湖北天堂抽水蓄能有限公司47武穴市興達車橋有限公司

48湖北興成建陶有限公司

49黃岡艦爾美服飾有限公司

50團風縣興隆米業有限公司

51黃岡裕龍紡織印染有限公司52黃岡市兆文製衣有限公司

53湖北奎舟糧油有限公司

54湖北浠水商場有限公司

55龍辰(黃岡)電子科技有限公司56湖北中匯(米業)有限公司57黃岡市江北源漢造船有限公司58羅田縣潤豐繭絲有限公司

59羅田縣鑫源礦業加工有限公司60羅田縣天立商貿有限公司,61黃岡中大高新包裝材料有限公司62湖北李時珍醫藥集團有限公司63武穴市龍翔藥業有限公司

64武穴市楚威日用塑料有限公司65湖北宏達飲品股份有限公司66湖北傳動軸股份有限公司

67湖北福田液壓氣動股份有限公司68蘄春縣東昌汽車運輸有限公司69武穴市海銘星(聚團)有限公司70黃岡市新大地實業有限公同71湖北晉梅紡織有眼公司

72黃梅縣恆豐紡織有限公司

73成都彩虹電器(集團)中南有限公司74浠水縣中泰化工有限公司

75新春縣東申紡織有限公司

76武穴市迅達藥業有限公司

77黃岡卓越紡織有限公司

78湖北天堂水電股份有限公司79紅安縣建築安裝工程公司

80湖北長江工具有限公司

81河南南街村(集體)有限公司麻城分公司82武穴宏達汽車運輸有限公司83黃梅金龍紡織有限公司

84蘄春縣自來水公司

85武穴市長江紙業有限公司

86湖北威風凸輪軸股份有限公司87武穴市信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88 黃岡市黃州祥輝紡織有限公同89湖北億州微特電機有限公司90黃岡市深港紡織有限公司

91麻城市中驛錦園油廠

92湖北大帆汽配股份有限公司93黃岡市君城房地產開發有眼公司94蘄春縣蒲公英苧麻紡織品廠95黃岡市三梅立豐農資有限公司96紅安縣常樂運輸有限公司

97浠水縣穩健醫周紡織品有限公刮98湖北貴族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

99浙江東陽磁性企業集團公司武穴磁材廠100湖北新利達木業有限公司

第四篇:淺議黃岡招牌文化

街頭一道動人的風景

——淺議黃岡招牌文化文學1106班徐雨萌

現今社會,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逛街購物已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的人逛街購物為了滿足自己的日常生活消費需求,有的人則把它當成打發空閒時間的一種生活方式,還有的人以購物為興趣投入了相當多的精力和財力。

那麼,在人來人往的購物街、繁華的購物廣場和各具特色的街邊小店,除了玲琅滿目的商品外,最吸引我們的還有豐富多彩的店鋪招牌。招牌就是店標、店名、吉樣物及其他廣告宣傳的載體,它以文字、平面團形或立體造形等標明商店名稱、經營範圍、經營宗旨等重要信息。

對一家鋪面來説,一個好的招牌就象是人臉上的眼睛,只有融入了對顧客的情感,才能使人產生進去的衝動,甚至過目難忘,成為經常回頭的熟客。可見這小小的招牌也有大的文化。所謂的招牌文化,就是指招牌在顏色、形狀、字體、內容及表現效果等多方面所體現出來的審美情趣和社會信息等文化價值。下面我結合小組的調查結果從招牌的表達效果和作用入手來談一下黃岡城市的招牌文化。

一、引導顧客招牌,標明瞭主要的服務項目或供應範圍。

這是招牌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店家在給店鋪取名時會考慮到店內商品的服務對象是誰,從而有針對性地選取一個有代表性的或是新穎別緻的名稱。顧客購物時,也會根據店鋪的名稱來判斷這家店是否有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正是由於這種微妙的對應關係,招牌就具有了一個引導功能。

好的招牌,在文字內容上簡單明瞭,顧客能一下子瞭解本店的經營範圍。比如“豔陽天麪館”、“絕妙蛋糕”,就很好地發揮了招牌的引導作用。但是有些招牌為了標新立異,忽視了本身的引導功能,就會對顧客的理解造成阻礙,使顧客像丈二的和尚一樣摸不到頭腦。當然,這裏也不排除一些店家的使顧客產生一看到招牌就產生疑惑需要進店一看究竟的想法的刻意之作。

二、激發顧客購物慾望,採用各種裝飾、名人題字的招牌在很大程度上能引起顧客的興趣。

經典的招牌會在顏色美感、字體書法、內容修辭等方面大做文章,目的就是激發顧客的購物慾望。給我印象很深的就是“老上海餅屋”的招牌,很有老上海的氣息,又兼顧有現代感。整個店面裝修別緻,看起來整潔大方,令來往顧客垂涎。

三、便於記憶、易於傳播。

招牌就是店鋪最最直接的廣告,廣告就是廣而告之。所以,招牌需要便於記憶,易於傳播。近些年新聞起的店鋪標新立異,很多新穎、時尚,很能吸引眼球的招牌。比如:“‘潮’我看(服飾)”、“蒙娜麗莎時尚餐廳”、“大唐後宮(足療桑拿館)”等,都給人以很深的印象,自家生意想必也肯定很紅火。

四、提升店面整體品位,美化購物環境。

招牌在無形之中也提升了一個店鋪的整體品位,美化了店內的購物環境。打個比方, 就算是的相同物品,放在門牌店和擺在地攤出售,賺得的錢也不會一樣的。這原因一部分就是招牌的功能。再比如同樣的招牌相同的內容,但因其裝修風格、地理位置等因素,它們的含金量也是不同的,就像是學生街和市中心步行街商業區的區別。

招牌的風格一般都迎合了整個店鋪的裝修特點和所出售商品、服務的屬性,或精緻或大氣,或端莊或可愛,“字如其人”,“店如其名”。招牌往往映襯這店鋪的裝修效果共同美化了購物環境。顧客潛意識裏會更加關注那些招牌獨特、裝潢考究的店鋪,就像“宏發理髮”和“阿利剪吧”這兩家店,僅從招牌名稱上看,顧客就會更傾向於後者。

五、形成品牌效應,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招牌也是形成自我品牌的一個標誌。很多店鋪都是相互連鎖的經營模式,他們都有着相同的招牌,比如“良品鋪子”、“煥彩空間”、“雅惠鴨脖”等。還有一種比較普遍的招牌命名方式,如“彭家小炒”、“張氏拉麪”等,自成品牌,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招牌在形成品牌效應的同時,也能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在每個相對固定的品牌背後,都有自家的店鋪文化,這和招牌文化密不可分。如“傾城之戀彩粧店”、“標榜時尚造型”,招牌本身就具有着一定的內涵,豐富了顧客的想象空間。

六、具有語言審美功能,豐富語言文化生活現象。

招牌所具有的審美功能,是我們小組最為關注的一個問題,也是一個招牌給顧客留下深刻印象的關鍵。招牌內容一般都是極具經典的,凝聚了店家的智慧,我們初步把招牌的修辭手法分為以下比較常見的幾類:

1.修改成語、俗語等來取巧的招牌。比如“意外金喜(服裝店)”、“美食美客(快餐店)”、“一煙酒鼎煙酒店”、“一剪鍾情理髮店”、“石來運轉石器飾品店”等,這類招牌比較出眾,在博得顧客一笑的同時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2.利用雙關來豐富內涵的招牌。比如“柬埔寨農家餐飲”,“柬埔寨”同“簡樸寨”雙關,表明了店家的心意,很有特點。

3.引用典故、歷史來命名的招牌。比如“太公漁具”、“大公社餐飲”、“大唐後宮(足療桑拿館)”、“三國城賓館”、“屠龍網吧”、“傾城之戀彩粧店”等等,這些招牌往往給這些對內容典故有情結的顧客以特殊的好感。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顧客不熟知招牌內所含的典故或歷史,此類招牌就失去了本身獨特的表達價值。

4.中英結合、夾雜數字等有形式美的招牌。如“木林森名鞋店”、“i’m愛買專賣店”、“唯獨show服飾”、“1314造型”、“007網吧”等,這些招牌直接給顧客留下了很別緻的印象,有無深刻內涵已經不再重要,僅僅是形式上的美感就能吸引很多人的眼球。

七、能反映出一定時間、一定地域的消費情況,成為精神財富。

招牌作為物質存在的背後,也能折射出它的創造者們的一定消費期望。比如“喜·洋洋服飾”,店家就希望自己店內的生意喜氣洋洋,更希望店內外的顧客生活喜氣洋洋。還有“佳視眼鏡”,店家希望本店的服務可以讓顧客都擁有很好的視力,這也迎合了顧客的消費心理。

招牌還能體現一定地域的消費佈局。比如在奧康商業步行街區中一條街有許多服裝店,招牌有:“寶貝衣+衣”、“芭比神童兒童系列用品折扣店”“童天兒童服飾”“金童玉女兒童服飾”等等。這就反映出這條街有固定的消費人羣——年輕媽媽和兒童。再比如一條街上的幾家店鋪的招牌風格相近,名字為:“梧桐花開(服裝店)”、“月半灣酒樓”、“雅月賓館”等。這説明這條街的店鋪存在着一種共同的高雅詩意的風格品味。進一步推測的話,這條街附近可能有高校或者其他文化單位等。

還值得注意的是,招牌往往也能反映出一定時間、一定地域的消費水平。消費水平高的地方,招牌往往設計的精巧上檔次,相反,消費水平一般的地方招牌就會顯得有些許的普通。

通過這次的實踐活動,我對招牌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學會了實地考察、認真思考、總結成文的學習方法,更在小組中領悟了團結協作、相互探討的重要性。取得的收穫是相當多的,這也對我今後的學習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第五篇:關於黃岡市

關於黃岡市“限塑令”執行情況

的社會調查報告

2014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國辦發〔2014〕72號),被羣眾稱為“限塑令”。該文件自2014年6月1日實施以來,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支持。為了更好地落實文件精神,推進節能減排,減少“白色污染”,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0901班同學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對黃岡市“限塑令”執行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這次調查主要採用問卷調查、訪談、現場觀察等方式進行。共發出調查問卷3000份,收回2748份,其中有效問卷2708份,有效回收率達到了90.27%;形成調查筆錄5份,圖片資料若干幅。調查結束後,我們採取單變量統計分析法對有效回收問卷進行了數據分析,查找“限塑令”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並對重點對象進行深度訪談,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限塑令”在黃岡市的執行情況分析

(一)超薄塑料袋生產量明顯減少

我們對黃岡市華源塑料製品有限公司等幾家涉及塑料袋生產的廠家進行了走訪,發現年產量在6000萬條塑料袋以上、規模較大的廠家已經開始有步驟的轉產,但仍有部分小規模的廠家為滿足農貿市場的需要,仍然在生產不符合“限塑令”要求的超薄塑料袋。這部分廠家年產規模往往在2014萬條以下。這種現象直接導致黃岡市場上超薄塑料袋的生產量明顯減少。根據市工商部門統計,從2014年6月1日實施“限塑令”兩年來,黃岡市超薄塑料袋的生產量年均下降了34.7%。

(二)城區大型商場、超市實行有償使用,塑料袋使用量鋭減

大型商場、超市表示堅決配合“限塑令”地推行,認為從長遠看是利國、利民、利己的好事,也能夠積極貫徹執行“限塑令”,做到了厚度達到0.025毫米塑料購物袋的有償使用。 例如黃商購物中心,它是黃岡市大型購物場所,該公司司凱經理介紹自2014年6月1日至2014年3月2日,這21個月的時間裏,該公司共接待顧客約為61770905人,使用塑料袋共計1976669條,約佔總人數的32% ;在剩餘的人羣當中大約有1/3是塑料袋的二次使用者,而剩餘的消費者則幾乎全部使用環保袋,該商場在“限塑令”頒佈前,每個塑料袋的成本大約是0.1元,因為是免費為顧客提供塑料袋,每年大約要為此支出10萬餘元,現在因為使用較厚的塑料袋,每個塑料袋的成本大約是0.2元,超市售出時也按0.2元的單價進行收費,這樣等於公司每年可節約資金10餘萬元。其他商場情況基本相同。據統計全市各大型賣場,僅因“塑料袋有償使用”政策的推行,年均可節約人民幣近百萬元。

(三)鄉鎮商場、超市和農貿市場(集市)冷熱不均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位於鄉鎮或者城鄉結合部的商場、超市和農貿市場(集市)對於“限塑令”的執行出現了冷熱不均的情況。某些知名企業的連鎖經銷網點,依然能貫徹“限塑令”。比如黃商便民超市在團風、浠水等地的網點,雖然老百姓不是很理解,但是商場依然貫徹了加厚塑料袋的有償使用。而另外一些不知名的鄉鎮商場、超市和農貿市場(集市)執行“限塑令”情況不容樂觀。在“限塑令”施行兩年來,不合要求的塑料購物袋仍然“漫天飛”。 在農貿市場(集市)上,賣菜的小商販很難擺脱對以前那種方便輕巧的塑料袋的依賴。如果在賣菜的同時,必須附加上塑料袋的錢,很可能生意就會被同行拉走。由於附加成本的比率較高,所以依然不能完全實施國家的“限塑令”。但目前小商販抱怨塑料袋越來越難買到了。 在這裏,我們需要強調的是:這種情況的出現並不侷限在鄉鎮的農貿市場(集市)上,而在

黃岡市區的中心菜場、壕溝路菜場、八一社區菜場等等菜市場上,不合要求塑料袋的使用量仍十分大。

(四)居民購物袋的使用習慣在逐步改變

針對消費者我們做了個調查:在超市購物之後還要花幾毛錢再買一個塑料袋(而原來都是免費的),有3.5%消費者心理上“有些不舒服”;但有74.5%消費者認識到塑料袋對環境的危害,也表示“能理解”;“境界”更高的是佔22%消費者,購物時已經將塑料袋換成了無紡布袋,支持環保事業。“限塑令”實施已近兩年,大部分消費者已經適應了新的規則。 我們對黃岡市在校大學生(黃岡市有四所高校,相對經濟獨立的高校大學生也已經成為黃岡市消費羣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調查,在“限塑令”推行前,60%的學生平均每天使用1—3個塑料袋,31%的學生每天使用4—6個,推行後,70%的大學生表示“能不用塑料袋,則不用”; 60%的大學生表示已經開始重視塑料袋的重複利用。

二、“限塑令”推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城鄉居民環保意識差別大

根據調查問卷的反饋:有8.6%的城市居民不知道環保的好壞與塑料袋的厚薄究竟有什麼關係,對“限塑令”的推行持懷疑態度。而這種意識在鄉鎮居民中,應該還要高的多。我們在學校附近的南湖街(為城鄉結合部),對本地居民隨機發放了100份問卷,有高達37.6%的居民抱有此種意識。城鄉居民環保意識差別較大,直接導致“限塑令”的推行在鄉鎮或者城鄉結合部更為困難。

(二)超薄塑料購物袋的生產環節存在監管不力

超薄塑料購物袋在生產環節仍然存在漏洞,缺乏有力、可行的監管,勢必為市場的某個環節對“限塑令”的不配合推波助瀾。如前所述的年產規模在2014萬條塑料袋以下的小廠,已經成為城市、鄉鎮各類菜(集)市場超薄塑料購物袋免費使用的主要供給源。

(三)“限塑令”規範範圍小

“限塑令”規定在“商場、超市、集貿市場有償使用塑料袋”,但是塑料袋的使用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任何範圍的經營都會涉及到塑料袋。禁止使用不符合規格的塑料袋不應侷限在商場、超市、集貿市場這少部分範圍,而應在整個商品經營流通中。不然會給人們造成在商場、超市、農貿市場使用塑料袋受“限塑令”規範,而其它行業或其它地點使用塑料袋可以不受“限塑令”制約的誤解;,給得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執行帶來困難。

(四)“限塑令”罰則不明確

一是對“個體經營者為了招攬顧客,免費提供合格塑料袋”是否也應進行法律處罰?如處罰,是否與“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相悖?二是對“商品零售場所的經營者、開辦單位或出租單位”處罰主體,不易操作。如:農貿集市中某個經營户違反規定,是處理經營者,還是農貿集市開辦者,或是兩者都可作為處罰主體進行處罰?三是對生產不標準塑料袋的廠家的處罰依據不明確。

(五)替代品開發滯後

塑料袋的使用涉及生活的各個層面,“絕對禁止”不現實,有94.3%的被調查者認為市場缺乏價格低廉、利於環保的塑料購物袋的替代品供消費者使用。

(六)行政主管機關的分工不夠明確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的商場、超市在“限塑令”執行過程中,主要依靠行業自律。行政監管往往只發生在制度推行的初期,或者“限塑令”頒佈週年紀念日等特殊時期,而在執行過程中,脱離了有效監管,會讓“限塑令”的執行缺乏更有力的行政支持,會讓我們的初期行政監管工作做了“無用功”。更為重要的是,多家行政機關不知誰應該是“限塑令”的主管機關。環保局、衞生局、工商局、質監局、城管局、物價局似乎都有管理的職責,也似乎都無法全權監管。

而從我們對工商部門的訪談得到的信息來看,工商部門也是“有苦難言”,其監管十分困難。一是由於需要監管的面大量廣,且商品流通領域每時每刻都在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工商部門難以監管到位;二是目前政策沒有賦予工商部門監管的強制手段,監管缺乏力度,難以有效實施監管職責;三是限於人手,無法對城鄉菜(集)市場進行全方位的有效監管。

四、對進一步推進“限塑令”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

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多部門參與,行業組織和社會組織為載體,利用新聞電視、網絡信息、報刊媒體廣泛宣傳塑料購物袋對環境的危害,開闢“限塑令”宣傳專欄或固定版面,持續半年或一段時間,加強宣傳,提高市民環保意識,為該政策的順利實施做好輿論導向,營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良好輿論氛圍。同時,電視上發佈公益廣告,在各大超市、集貿市場顯眼處張貼政府佈告。通過社會組織招募環保志願者、限塑勸導者等多種方式進一步擴大市民對該政策的知曉度,增強該項政策的權威性和執行的強制性。

(二)加強對重點塑料袋生產廠家的監控

塑料購物袋的生產是其銷售、使用的源頭,要做到、做好“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就必須堵住源頭。建議有關部門採取“剛性”措施,加強對塑料袋生產廠家的監控,特別是小型生產廠家監督與管理。

(三)健全立法,為“限塑令”的執行提供確實、可行的政策支持

通過制定諸如“《實施辦法》”等立法形式,提高“限塑令”可操作性。用立法來補充、完善“限塑令”的不足,明確工商、質檢、城管、環衞、環保、價格等部門的職責範圍、分工及執法主體,必要情況下可增加監管職能部門,進一步細化有償使用塑料購物袋的場所、塑料購物袋的概念和範圍。制定詳細的監督辦法和違規處罰規定,為監管部門監督提供依據。同時出台相應的財政、税收政策,通過國家税收槓桿,調控塑料購物袋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支持、鼓勵塑料購物袋的重複使用和有益使用。

(四)加快替代品開發

督促有關科研部門加快研發步伐,儘快推出既環保又經濟的塑料購物袋的替代品,以滿足人們的生活消費需要。

(五)採取激勵措施,發揮引導作用

有些聰明的商家主動地將環保購物袋的使用結合到市場營銷和品牌傳播中,使環保購物袋成為一種流動的廣告和商業名片,在一定程序上取悦了消費者的心理,提高了銷售量,同時隨着無紡布袋走入千家萬户,企業的知名度也在提高,同時也能體現企業的環境保護責任,一舉好幾得。

我們建議可以採取很多辦法:比如在商場售出的厚度達到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貼上專用的信息條形碼,如果顧客在本商場一次重複使用,則購物時享受約3分錢的優惠,如果兩次重複使用,則優惠5分??等等,通過打折的方式,刺激、鼓勵消費者重複使用塑料袋;又比如針對實施“限塑令”,大賣場的收銀程序更為複雜而帶來的收銀速度減緩問題,可以開闢“無塑料袋快速通道”,凡是自帶購物袋的顧客可以在此通道快速結賬,而需要購買塑料袋的顧客則在其它收銀台結賬,讓顧客自覺或不自覺產生心理差異,推進顧客不使用塑料購物袋消費心理的形成;又比如推出“出租購物籃”服務,對於沒有攜帶無紡購物袋又不願意購買塑料購物袋的顧客,可以要求提供一定的押金,給出一定的緩衝時間無償提供購物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