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75W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多篇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1

記憶裏,每個人都會有一道讓人回味無窮的菜,在我的心中,莫過於是那一片在風中搖曳,開着雪白小花的果實。

小時候,陽光灑在肩頭的季節,奶奶種滿豌豆的地就開了花。大片大片的綠,深深淺淺,素白的花夾在其中。偷偷的四周瞄上幾眼,在奶奶不注意之下,輕輕捏住花莖,攔腰斬斷,放在鼻下嗅嗅花香。那花,不精巧卻落落大方,不絢麗卻清純可愛。奶奶在給他們澆水,花兒上掛着些晶瑩的“胖娃娃”,在陽光的普照下閃爍。

“奶奶,這花能吃嗎?”我大聲喊着。“這花呀,結果才叫甜呢!”奶奶和藹慈祥的笑着,結果了,做給你吃,很甜。我望着花兒的眼定是明亮了不少,便把花兒喂進嘴,像是冬雪般清涼,還帶着甜,又似孩子般的性格,説變就變,成了苦澀的味。“好個饞嘴貓兒,”奶奶見我一臉掙扎的吐掉嚼了幾口的花兒,忍俊不禁。我則是不好意思地紅着臉,拉着奶奶的衣角,“奶奶,別説了。”

花開花謝,豌豆結果,胖胖的綠帳篷裏睡着幾個“豌豆公主”。我和奶奶就俯在豌豆叢裏,採下大筐大筐的豆兒。回家洗乾淨,放入鍋中蒸煮,我眼巴巴望着那升騰着熱氣的鍋,生怕豌豆會隨着那蒸汽跑掉。

期待已久的豌豆煮好了,便迫不及待地剝開綠帳篷,“豌豆公主”就一個接着一個溜進了我的無底洞,那味道不似糖果的蜜甜,但像帶着花香的晨風,又像春風吹綠草原,輕輕咬開,裏面的果肉是自然清新的。我這個時候還會笑着誇,奶奶:“你做的真好吃!我還想要。”那個時候她臉上的笑容比我還燦爛。

有些恍惚,那些事都已經過去了好幾年,豌豆地還在,可上面早已空空如也;奶奶還在,可已被時光折磨的滿頭白髮;我還在,可已經長大了的我得整天忙於自己的學業。有時候,我很想叫奶奶種豌豆,煮豌豆,可見她那蒼白的髮絲,佝僂的身軀,話到嘴邊,眼圈卻是先紅了,我不捨得讓她勞累,我知道與她相處的時間已經在倒計時了……

我看向窗外雪白的小花,舌尖上像是泛甜,是豌豆的清新。我想起了一句話,這花呀,結果才甜呢!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2

有時候,一些美味佳餚可能會被我們記住,但有的時候,家中那平撲的食物可能會被我們銘記在心。——題記

從前,我腳一踏進門,喊一聲“我回來了”,迎接我的就是母親那淳樸的笑容和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每當我看着那香氣四溢的美味時,內心就油然生出一種異樣的感覺,恨不得把它們一掃而光。吸飽了它的香氣,然後美美地端起盤子。將他一股腦兒地吞下,美滋滋地摸着漲鼓鼓的肚子,懷着滿心歡喜,到書桌旁開始做作業。每天,我就懷着這樣喜悦的心情迎接每個晚上的作業。

但是,同樣的東西,吃多總會膩的,我開始抱怨母親做的菜、拒絕這些我從前認為的佳餚。

有一次,我去外地旅遊。據朋友説,這個地方有很多有名的小吃,去此地遊玩,不品嚐此地的名小吃等於白來。於是我決定去看看朋友們所謂的名小吃。來到小吃一條街,看着琳琅滿目的吃食,我不禁眼前一亮。快步跑到小吃攤前,果斷買下了這個東西嘗一口,那個東西品一品。第一天吃着這些所謂的名小吃,果然不錯,第二天還能再品嚐這些吃食,到了第三天這些美食再也勾不起我的興趣了。突然很想吃母親為我做的家鄉菜,恨不能立刻放棄繼續旅遊,回家讓母親為我做一大桌子使我現在口水直流的家鄉菜。終於,我拖着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到家中,看着久違的家鄉菜,心中不覺一震。聞着那濃郁的香味,眼中那渾濁的眼珠也突然明亮了起來,看着那鮮亮的菜餚,我禁不住迅速拿起筷子,風捲殘雲般把菜送往嘴裏,隱藏在我心中的那份激動又被激發了出來。我忽然領悟到,原來我舌尖上碰撞的不僅僅是美食,而是對母親的記憶,對家的思念呀!舌尖碰撞着美味的菜,我內心裏那份對母親的回憶也漸漸漲了出來,溢到了心頭。

舌尖上與母親做的菜的碰撞,並非只感受到美味,還有我對母親那愛和寵的濃濃的思念。這種思念,就像夢寐以求的食物一樣,在舌尖上回味無窮。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3

最近幾個月,《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在全國大紅大紫,也讓不少人勾起了小時候自己的親人給自己烹製的令自己終生難忘的美味佳餚。這之中既有美食的香味,又有對家人的最美好的記憶。

猶記得小時候,家裏面最疼我,最愛我的是我爺爺。爺爺有一手好廚藝,我們家的早午晚三餐多是爺爺負責,而爺爺最擅長的一道菜是海蠣煎。這道菜從我記事起就基本上天天吃。我是個不怎麼喜歡吃海鮮的人,可唯獨對這道菜情有獨鍾,百吃不厭。不僅僅因為這道菜的味道好,更因為這是爺爺對我滿滿的愛。

小時候,每當我因受到挫折而哭泣時,爺爺總是會笑着摸摸我的頭,然後端上一盤炸得金黃的海蠣煎。海蠣煎那濃郁的香氣,金黃的顏色。一下就把我心中的不快驅趕得一乾二淨。吃完之後,爺爺又會跟我講起他年輕時的故事,和我一起懷念他當年的光輝事蹟。每當這時,我都會感到十分幸福,為自己有這麼一個爺爺感到幸福。

時間如風一般飄過,一切都在變化,唯一不變的是爺爺的海蠣煎。現在的爺爺,雖然臉上又添了幾道皺紋,但他做的海蠣煎仍是我的最愛,可每當我在受挫時吃它,已經吃不出當年那種能將不快一掃而空的滋味了,爺爺也不再講他年輕時的故事,他變得更安靜了。無聊時,他喜歡坐在椅子上看書,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和我一起玩。小時候的幸福時光都成了回憶,隨着海蠣煎的香味一同遠去。

雖然往事已隨風飄散,但那海蠣煎的絲絲香味,並着我對爺爺的回憶,一起在舌尖上盤旋。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4

小時候,最喜歡老家那條街,似乎永遠都有人在吆喝叫賣東西。雖然不如大城市那樣喧鬧,但是多了一份自在的温情。而我的舌尖最留戀的便是它。

那時候,我每天被那甜味迷得神魂顛倒。有一天,我去尋找氣味的源頭,走遍了老街的犄角旮旯,終於在街的一角發現了他——攤位被圍得水泄不通。他不似別的小販高聲吆喝,反而像一位智者,只等有緣人。我第一次知道了糖畫這種藝術,既能看,又能吃,我迫不及待要嚐鮮。

"老闆,來兩份。"我的聲音硬是把人羣炸開一條縫。

老闆應聲喝道:"好嘞,大家看好了。"説罷,他便擼起袖子,舉起一個大鍋勺,先從一個木桶裏舀出一大勺糖汁,那糖汁金光閃閃的,濃稠似蜜,但其香味兒蔓延開來,綿醇如酒。接下來,便是"作畫"了。

他的手用力托起那根不輕的長杆鐵勺,但手並沒有發抖,懸着的手腕,曲張有力。沒想到在他文雅的外表下,藏着一個剛猛的軀體。緊接着,他的手就開始移動了,不疾不徐,那糖汁有規律的被勻出,落在砧板上,由糖汁到作品,一氣呵成。這幅畫漸漸清晰起來,是一條錦鯉。遇到比較濃的部位,他就頓一下,就像練字一樣。整幅畫的細節部位也很生動,頗有大書法家的風範,我被他作畫的架勢迷住了,眼睛瞪得大大的,卻大氣不敢出,生怕打擾他。

這時,他停了下來,呼了一口氣,又裝了一勺糖漿。我知道他要結尾了。他不再像之前慢慢描勒,而是猛得——舉起來,快速地將汁傾到砧板上。這次,他的動作非常快,不過他的手臂有點顫抖,一直來回描繪。

我很好奇他怎麼顫抖了呢?直到完成,我才意識到原來他是在勾勒魚鱗。因為顫抖,魚鱗變得更加生動,彷彿真的有隻魚在砧板上游動,我心服口服。老闆把這幅大作遞給發愣的我,我欣喜地接過,看着栩栩如生的魚,我竟不忍心下嘴,只輕輕用舌頭輕舔一下糖尖,好甜,那味道化在了嘴裏,留在了心間。

這不僅是舌尖上的一場盛宴,更是一場視覺盛宴,至今,我都無法忘懷。每次想到家鄉,嘴裏就會瀰漫出一股甜味,不知那糖畫人,如今可好?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5

深巷中,一竿扁擔,一團爐火,一個風箱……伴隨着“砰”的一聲火爐邊的孩童開心的地捂住耳朵,一顆顆香脆的爆米花出爐了。——題記

小時候總聽外婆説,在她的童年時期,常鬧災荒,糧食匱乏,沒有什麼可以吃的東西,對爆米花的記憶更是少之又少,一年之中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吃到肉食,玉米在當時是稀罕之物,在那個年代填飽肚子都很困難,所以很少有人會將玉米做成爆米花。吃上爆米花,那時極為奢侈。想到這兒,外婆總會露出笑容,一口泛黃的牙齒記錄了當時外婆苦難的生活。

身為50後的外婆至今還回味着當年偶爾可以吃到爆米花的快樂與幸福。

“砰”的一聲,玉米爆開了。“每人都有份咯!”中年師傅解開爆米花機後長長口袋上的繩子,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小小的女孩就忙不迭地拎着口袋衝上前去,每次總要買上一“炒”,等不及都裝進口袋,就抓起一大把往嘴裏一捂。媽媽總是不厭其煩向我講述她小時候買爆米花、吃爆米花的情形。媽媽的童年剛好吹起了改革開放的春風,經濟的開始飛速發展,這瀕臨黃河的港城大豐也煥然一新。爆米花,成了當時人們最好的零食,大街小巷中不乏炒制爆米花的師傅和徒弟,就算是身在偏遠農村的母親也能時常嚐到美味的爆米花,村中許多調皮的男孩還向老師傅討要手藝,想要長大後靠賣爆米花賺錢。

身為70後的母親每當想起吃爆米花的經歷都會情不自禁地咽起了口水,但那早已成為了舌尖上的記憶。

“買爆米花咯,香噴噴的爆米花!”循着聲音,我和母親來到了路邊,一位老人正坐在爐旁。眼前的這位老人約摸六十幾歲,古銅色的臉上佈滿了皺紋,眼神關注着眼前的爐火,右手有節奏地搖着火爐,左手用風扇輕輕扇着爐火,在他的眼中彷彿只有那燃燒的火焰。在他的搖動下,爐中的玉米粒奏出了富有節奏感的旋律。一滴又一滴的汗珠從他的面頰旁滑落。五分鐘後,爺爺用了一隻大布袋套在了爐子上,伴隨着“砰”的一聲,爆米花出爐了,一陣香氣撲鼻。爺爺告訴我,現在人都愛吃那些不健康的零食,也沒有年輕人願意學做爆米花,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門手藝可能會失傳。

身為00後的我們不再在意這沒有零食好吃的爆米花了。

多少年後,我可能再也不能吃到這香噴噴的爆米花了,這一切可能只成了舌尖上的記憶。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6

從我記事起,記憶中最深刻的就是奶奶給我做的黴乾菜肉,這道菜,伴隨着我長大,充實了我的整個童年。

那年我五歲,上幼兒園。一天,奶奶接我放學回家,一開門我就聞到了那夾雜着油煙的黴菜香和混着甘甜的肉香。撒開奶奶的手,我迫不及待的跑進廚房,扒着案台,口水直留地盯着那期許已久的美味佳餚——那可是一個月才能吃到一次的珍品!

正當我垂涎欲滴之際,奶奶過來了,板着臉對我説:“阿楠,這菜現在不能吃,要等爸爸媽媽回來再吃,昂!”我只得鬆開手,不捨卻又認真地説道“嗯,我都五歲了,要做個乖孩子,不能那麼任性,要等爸爸媽媽回來一起吃!”又偷偷望了一眼奶奶,依舊板着臉,但她的眼中好像有了欣慰。父母回到家,我終於能坐上我的小椅子,吃到那香噴噴的黴乾菜肉了!那份油而不膩的味道,入口即化的感覺,讓幼時的我如視珍寶。

今年我十六歲,上高中,奶奶做的黴乾菜,在我口中脣齒留香。十一年過去了,那份味道還沒有變,只是現在我感受到的已經不僅僅是菜餚的美味了。

“大楠,放學回來了!來,幫奶奶把這盤黴乾菜端上桌,全家都等着你吃飯呢!”奶奶的臉上笑出了皺紋,張羅着讓我去幫她忙。將弟弟的嬰兒車推到桌前,坐下,眼前的景象,與幾年前的那副畫面,簡直一模一樣;有變化的,只是父母的容顏和奶奶爺爺略顯佝僂的身影。吃一口黴乾菜,那味道,那帶給舌尖的觸感,與小時候也一模一樣,令人神清氣爽。而這記憶中又增添了一絲美好,我感悟到了,小時候未曾注意到的,家的味道。

舌尖上的記憶,永遠存在於腦海之中。家的味道也裝在心裏。黴乾菜,就是我記憶的印證,正因有了它,我才能體悟到家庭帶來的幸福。這道菜,把我們一家人緊緊繫在了一起。這令人難以忘卻的味覺上的享受,所承載的,絕不僅僅只是味蕾的滿足;舌尖上的記憶,存儲了心靈的富足,包含了家人的情誼。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7

小的時候,家裏的院子中有一棵櫻桃樹。

每當到了春天,光禿禿的櫻桃樹枝上開始發出碧綠的芽兒。新芽兒又細又嫩,伏在樹丫之間,點綴着樹枝。

天氣轉熱,到了夏天,碧綠色的嫩葉顏色逐漸變深,變成墨綠,綠葉周圍出現了一小圈鋸齒。

經過一夜,綠葉之間赫然出現幾粒小綠點。“結櫻桃啦!結櫻桃啦!”看見櫻桃的我,興奮地站在樹下又唱又叫。

漸漸地,櫻桃變紅了。金色的陽光穿過薄薄的櫻桃皮,晶瑩剔透的果肉,發着淡淡的光亮。櫻桃皮下,隱約能看見有汁水在流動。

看着綠葉間一個個圓圓的櫻桃,我垂涎三尺。每天都拉着爸爸,一遍又一遍地問:“櫻桃熟了嗎?可以吃了嗎?”

終於有一天,爸爸從倉庫中拿出來一根長棍,長棍頂上是一把鋸子。他大喊:“快來摘櫻桃嘍!”

聽到這叫聲,我和另外一些孩子們立馬衝了過去,生怕落後了吃不着櫻桃。

爸爸舉起那把鋸子,調整了一下長度,直接把鋸子架到櫻桃樹上,選了幾根櫻桃結的最多的樹枝,連枝帶葉一起鋸。枝條粗壯,爸爸鋸的時候略顯吃力,咬着牙關,皺緊眉頭,一下一下地鋸着。

“啪嗒!”樹枝落在地上,綠葉四散飛揚。我們立馬伸手,將一個個櫻桃從樹枝上摘下來,扔進籃子裏,放在清涼的水下洗了又洗。

洗乾淨的櫻桃“吹彈可破”,表面掛上了幾粒水珠,散發着無限的誘惑。我們迫不及待地將櫻桃放入口中,輕輕一咬,櫻桃皮就破開,涼絲絲的果肉又酸又甜,汁水四溢,流進喉嚨,滋潤着嘴巴和發乾的喉嚨,清香的氣息從嘴巴直通整個大腦,直接讓身體放鬆下來。

我們一邊吃,一邊將洗好的櫻桃兜在衣服裏,一口一個,這些櫻桃不僅滋潤着我乾燥的脣舌,也滋潤着我的心。

兒時的櫻桃是那麼的特別。此後,不管我吃了再好的櫻桃,也比不上自家櫻桃樹上的那些果實。這些櫻桃,不僅美味,還飽含着兒時的快樂與記憶,總使我想起,以前的夏天發生的那些事兒。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8

悲歡離合鹹,五味是最基本的滋味,五味交錯編織,讓舌尖觸到了世界的豐厚多彩,品味過許許多多的美食,品味過許許多多的滋味,但舌尖上一直保管着那一縷揮之不去的記憶——媽媽的蓋澆飯。

放學後,飢腸轆轆的我回到家,剛開門,一股熟習的香味撲鼻而來,我動了動鼻子,這是我的最愛——牛肉蓋澆飯。我把鞋子一脱,顧不得放下書包,就衝進了廚房。媽媽剛做好,我就迫不及待的嚐了一口,這醉人的滋味像個風雨無阻的戰士衝進了我的嘴巴,不時遊蕩在我的口腔,讓我耐人尋味。太美味了!此菜只應天上有,人世難得幾回嘗。吃上一口飯再加上鮮嫩的牛肉,這覺得就像進入了人世天堂,頓時使我肉體豐滿。

我忽然獵奇蓋澆飯是怎樣做的如此美味,便央求媽媽通知我蓋澆飯的做法。媽媽説:先爆炒牛肉,再炒飯,最後把菜蓋到飯上,就大功能夠告成。

聽了媽媽的簡約的引見後,我內心湧起了一股激烈的願望,我也想為媽媽做一份蓋澆飯,媽媽也同意了。我滿懷信念開端了。我先切好牛柳,一開端還挺順利的,可是當我把菜放下去,開戰時用力一擰,結果火燒得太旺了,把牛肉都差點燒焦了。我不放棄,接着把飯倒到鍋裏,這次我把火開小了一些。我暗自竊喜,心想:我肯定會勝利的。我拿起一桶油往鍋裏倒,一沒拿好,結果倒進了好多油,我趕緊關火一勺一勺地把油舀出。完成之後開戰再把飯翻炒了一下,出鍋後把炒好的菜蓋在飯上面,就這樣,我等候已久的蓋澆飯終於做好了。我先嚐了一口,那一刻大驚失色,我的飯怎樣這麼難吃?我做的蓋澆飯的滋味和媽媽做的簡直是大相徑庭。我有些懊喪了,媽媽見我不開心,鼓舞我説:“沒事,下次會更好的。”聽了媽媽的話,我重拾信念,堅決地説:“嗯,下次我一定用心做的!”

之後每當我吃到蓋澆飯時就會想到這件事。固然往常我可進步很多了,可我依舊愛吃媽媽做的蓋澆飯,總覺得裏面有我戀着的母親的滋味。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9

我生在廣州,加上逢年過節,也僅回過兩次老家——河南。對故鄉的記憶,除去平時的通電話,可以説,完完全全停留在8歲那年奶奶給我做的那碗油潑面上。

據我瞭解,油潑面算是河南最普遍的主食了,一碗羊肉湯,一碗油潑面,在河南,逢過節,餐桌上絕不會少。

那天,奶奶一大早起牀忙活早餐。她把麪粉和水放在一起,左手轉盆,右手和麪,動作嫻熟而精煉。些許麪粉噗噗地從盆裏飛出來,濺到她的圍裙上,把那原本水靈的布條染得“如詩如畫”!我就坐在一旁,看到奶奶把麪糰拿到桌上,用刀切開,再把它揉在一起——這是奶奶獨特的揉麪術,凡是這樣揉出來的麪條都很有勁道吧。

一杯水的功夫,麪糰就揉好了。我還是安靜地坐在一旁,細細端詳着她。奶奶在忙活時,也會和我聊聊天,我就是“客客氣氣”地(這算是我記事以來第一次見奶奶本人,因此很陌生)衝她笑笑。

又見她把麪糰切成了一個個小塊,扯成條狀,動作連貫,似行雲流水。水燒開,煮麪。幾經翻滾的麪條煮熟,撈出,瀝乾,放進盤子。撒上鹽、葱花、大蒜、辣椒麪,再把油燒致冒煙,潑到麪條上。“呲啦!”滾燙的油拉着配料一起在盤中跳着,跑着,叫着,看了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這等場景怎能不喚醒味蕾的渴望?趁着麪條還沒粘在一起,奶奶拿起一雙筷子,幫我拌開。我挑起幾根麪條入口,葱姜嗆着鼻腔,辣椒燒着味蕾,麪條油而不膩,一口下去,嘴中,肚中,心中。幸福感油然而生。奶奶就在桌旁坐着,看着盤裏的面漸少,漸少。

時間走的真快啊!5年沒回家鄉看看了。那油潑面,説真的,算不上十分美味。但許多年過去了,那味道仍在心底埋着,忘不掉。我走過很多地方,無論在哪兒,只要是油潑面,都能喚醒心底那一絲對奶奶的記憶,就像對夢中的河南故土一樣,陌生又熟悉。

時間可否慢點?我想好好再吃一碗油潑面。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10

總會在聞起一些熟悉的味道後,喚醒沉睡的記憶,在腦海中浮現那些久違的畫面,心中總是難忘那些甜甜暖暖香香的味道。

記憶中,那舌尖總是甜的。

小時候,過年時去給左鄰右舍拜年,兩個口袋被塞得鼓鼓的,裏面全是糖。和別的小夥伴一起玩的時候,大家總是你把糖分給我,我把糖分給你。那時候總覺得別人的糖比自己的甜,總想去嘗一嘗。有時候,還會從儲蓄罐裏掏出幾個硬幣,跑到一個對於小孩子來説有點遠的商店買糖吃,嘴中的甜似乎驅走了雙腿的勞累。吃完的糖紙一般都不會扔掉,我會把把它們一張張鋪平,收集在一個盒子裏,心中滿是歡喜。走在街上,我總是纏着大人給我買各種造型的糖人,那湯勺舀起的金燦燦的糖汁,或濃或薄地流淌在暖陽中,放在舌尖上,那甜而不膩的味道,至今我還記得,記得那有童年的味道。

記憶中,那舌尖是暖的。

温暖的春風拂過時,我和外婆會一起去村外挖薺菜。喜歡和外婆一起包薺菜餃子,雖然我包的餃子千姿百態,引發大家的一陣鬨笑,但我還是十分開心的。咬一口外婆包的餃子,心裏暖暖的,如春風拂面而過,如暖陽相照。吃過外婆包的餃子,喝過清香的薺菜餃子湯,閉上眼睛便是怎麼也忘不掉,忘不掉那春天的味道了。

在記憶中,那舌尖是香的。

當金黃色的落葉緩緩地落下,腳下是軟軟的枯葉,微涼的秋風吹動着奶奶的髮梢。在這個美好的季節,奶奶會煮玉米給我吃,因為她知道我最喜歡她做的玉米。她煮的玉米,總有頰齒以外嚼之不盡的清香。我總是拿着剛剛出鍋的顆粒豐滿的玉米,就要咬上一口,當然,那滾燙的玉米把我的舌頭都燙麻了。奶奶在一旁看着我,不停地笑着。但我仍能感到一陣香濃濃的,一股甜滋滋的味道湧入心田,一股清香直碰鼻尖。秋天的舌尖不僅飽嘗玉米的清香,還會遇到柿子的香甜。忘不了奶奶在門前種的柿子樹,豐收時,那紅紅的柿子宛如一個個小燈籠,惹人喜愛。摘一個嘗一嘗,軟軟的,香香的,甜甜的,那是秋天的味道。

事隔經年,每次憶起舌尖的味道,嘴角總是揚起一抹微微的笑。那兒時甜滋滋的糖,暖暖的餃子和香甜甜的玉米柿子,讓我思念到如今。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11

亦或是山珍海味,亦或是粗茶淡飯。我舌尖上的記憶,最難以忘卻的,確實麪條。

面的做法頗多,種類也不少,諸如拉麪,手擀麪,刀切面,涼拌麪……每一種,都又有各種配菜,鮮味十足的蝦,翠綠色的青菜,嚼勁十足的牛肉,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口味,我最喜愛的,是舌尖上感受到的親切的味道。

母親做的面,看上去樸實無華,但每次都是一碗熱氣騰騰的麪條,色澤鮮亮的湯裏,盛放着一根根麪條,面上總會有一個荷包蛋,在我吃過的食物中,這是最令我感到親切,最美味的面了。

冬日裏,從寒冷的外面回到家中,一碗麪條下肚,甚是滿足,身上沒有了一絲寒意,原本凍到麻木的手也舒緩開來,頭上竟滲出了些許汗珠。

夏天,天氣炎熱,她便會做一些涼拌麪,先用清水煮過面之後把面撈出,過冷水。這時的面,不沾,且口感也很彈滑,其次,做滷,比如肉末茄子滷,把茄子切成丁,放些肉末,鹽等調味品,煮好。滷不鹹,佐以一些黃瓜條,拌着麪條,吃上去又是一番風味。涼爽的麪條彷彿驅散了夏日的炎熱,每一口面吃下去,都能感受到母親對我的愛。

後來,我看到飯店裏的炒麪總想嚐嚐。於是我便央求母親,她經不住我的央求,為我做了炒麪。麪條的做法與做涼拌麪時一樣,再把煮到八或九分熟的麪條放入鍋中,放入一些小辣椒,肉丁,青菜等,出鍋後,端起熱氣騰騰的麪條,撲面而來的是微微的辣氣和麪條的香氣,令人垂涎欲滴,夾起一口細細品嚐,味道剛剛好。母親總是最瞭解我喜愛的味道,幷包容着我的任性,為我做各種我想要吃的食物。

一次,我向母親抱怨,為什麼她總是給我放這麼多的配菜。她告訴我説,這是為了給我更多的營養。我便慢慢地理解了她。

食物,往往承載着一種情感。我舌尖上最深刻的記憶,就是母親做的面,可能這不是最美味的,但是在我心中,這就是最美味的。吃的是面,也吃的是母親的關心,愛護,對我細心的愛。

舌尖上的記憶,最愛不過如此。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12

小的時候,許多有趣的`事,我總是記憶猶新。

但基於孩子的天性,我最深刻的就是與吃有關了。我們湖南人吃豆腐有甜的,也有鹹的,還可以放辣椒鹹菜的。我老家多愛吃辣的,裏面還放山胡椒,吃起來滿頭大汗。我老家人似乎家家户户都會做豆腐,卻只是過節日才做,平時都是買來吃的多。

豆腐看似簡單,實際處處有講究,哪個步驟都必須分明,不是每一家做的豆腐都眾口稱讚的。我們老家的房子算是大的,屋頂上總是曬着豆子,穀子。院子裏養着雞,圈在一個竹籬笆裏的是小雞崽。時常因為我的淘氣,小雞崽鑽到別人家門口的小菜園子裏啄青菜。一隻中華田園犬阿黃總是歡快地攆麻雀,而麻雀對於阿黃圓胖的身子自是要靈巧得多。如果能吃上一碗豆腐,最是解饞了。

遠遠地聽到“涼豆腐哦……”的吆喝聲,便跑到裏屋去跟奶奶要上5毛錢。奶奶正準備去收拾豆子穀物,便從兜裏掏出一塊錢,有時甚至是兩塊錢,讓我買上幾碗放桌子上。她總是笑着點點一下我的額頭,再叮囑“可別弄丟了”,又繼續去忙活。賣豆腐的總是同村的陳老頭,他過去是挑擔子,現在是推着三輪賣了。陳老頭有點胖,卻總穿了乾淨的藍褂子套着,裏面是白背心,肩膀上半搭着一塊雪白毛巾。他總是笑眯眯地將孩子們伸過來的碗盛得滿滿的。“我媽説要多放辣椒,還要放葱花。”“我家裏説不要太辣的,放木香油。”“我不吃芹菜的。”……孩子們嚷嚷着。幾隻土狗在遠處的田野上打滾追趕,幾個覓食的雞被狗的歡騰嚇得咯咯叫喚。人家菜園子紅辣椒迎着正午的太陽,和着青綠的葉子一起搖擺。奶奶在屋頂上眯着眼看着我們笑,皺紋裏都是慈愛。

年幼的口味是一個人的根,會把他的胃和故鄉長時間地聯繫在一起。誰要是觸動了這條根,就會觸動他關於故鄉的許多記憶。哪怕是愛吃豆腐的饞嘴小孩,也逃不過。

逢年過節,我們老家依舊會做豆腐,尤其會做豆腐乳,用罐子醃好可以吃上一整年。大街上的王致和豆腐乳其實味道並不比我老家的豆腐香辣有滋味。因為我老家淋在豆腐乳上的油除了常見的花生油,更多的是土法小作坊的麻油,還有已經不多見的棉油。吃棉油是要加熱的,不能直接淋在豆腐上。但是加過熱的棉油滲透在豆腐乳裏,格外地香倒是真的。

奶奶説,現在農村很多從城裏回來的人,都喜歡用超市買的色拉油,色拉油看起來衞生,其實很多是不衞生的。爺爺從過去的糧油店裏討來一點棉油,加了幹辣椒炒出辣子油來,給我們裝了好幾瓶子。爺爺説:“別説是自己家裏醃製豆腐了,就算是自己煮麪條,淋上一點自己家裏土法做的油,那家的味道就回來了。”

我聽了,連忙跑過去説:“有秋辣椒拌油鹽炒的嗎?我想吃。”

我爸連忙起身説:“那我去廚房給你找去。”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13

臨近端午,穿過大街小巷,撲面而來的是一陣陣粽香。似乎每家麪包店都擺上了各自做的粽子,都等着人們將這一個個“綠衣將軍”領走呢。

每當端午節來臨之際,奶奶總會忙活着包粽子,早早地將粽子的外衣——粽葉備好。當天一早醒來,又忙活着準備各種食材:買了許多的鳥蛋和豬肉,一買回來就用盆盆碗碗將它們醃製起來。那泡在醬油裏的鳥蛋就如同浸泡在水中的鵝卵石,惹得還不懂事的我總想着掏出幾個來玩兒,卻總會被奶奶及時制止。還有那泡在水中五顏六色的豆子,像極了豆糖,總吸引着我的手,像有磁力一般,但我從未成功獲取過。

到了下午,奶奶便張羅着開始包粽子。她先是拿了一片粽葉,將其捲成圓錐的形狀,然後便開始往裏邊裝早已準備好的食材:一勺糯米,一顆雞蛋,幾塊豬肉……很快,那本就不大的椎體,就被食材脹得鼓鼓的,從表面看就猶如一隻滿氣的氣球。接着,奶奶便三兩下將那剩下的缺口封上,又取來一根細繩,給那碧綠的外衣添了條腰帶,將那令我垂涎三尺的美味封鎖在裏面。

看着奶奶嫻熟利落地包完一個粽子,好奇心極強的我也嚷嚷着要求自己也包一個。在我的軟磨硬泡下,奶奶最終還是答應了。

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搶過一片粽葉,仿照奶奶的方法,笨手笨腳地將葉子捲起來,然後開始往裏倒糯米。才剛倒了一勺,就聽見“嗒嗒嗒”的響聲。呀!沒有卷好,留洞了!我正想用手捂住那缺口,但一不留神沒拿住,粽子便“啪嗒”一下掉在地上,解體了。奶奶被我逗得哈哈大笑,點點我的鼻子説:“你呀,還是坐等着吃吧!”我也只好作罷,自個兒玩去了。

不一會兒,那盤子裏就出現了一個由“粽子軍”組成的方陣,奶奶就要開始蒸粽子啦!

滴答滴答……過了好久,廚房裏飄來一股久違的香氣,還帶着粽葉的清香,隨即傳來奶奶的喊聲:“粽子出爐咯!”

我急不可耐地衝進廚房,呀,那本來就結實的粽子,此時似乎更胖了。奶奶代我解開繩子,將那白白胖胖的糯米糰子倒入我的碗中。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啊!糯米的甜豆的香,醃製肉的鹹……全都全都恰到好處。再加上糯米那細膩的口感……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可如今,卻怕是再難嚐到這樣的人間美味了。在經過病魔的折磨後,奶奶那原本靈巧的雙手不再靈活,甚至連語言的表達也不太利索了,已不可能再做那美味的粽子了……

每至端午,吃着店裏買來的粽子,總會覺得少了點什麼。也許,現在店裏賣的那些包裝精美的粽子,味道不會比奶奶之前做的原汁原味的粽子差,但在我的心中,奶奶做的粽子,永遠是站在第一位的。那屬於我與奶奶的美好回憶,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又一個端午節呀,我似乎又看到,看到奶奶在準備食材呀……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14

當我觀看完《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時,我回憶的味蕾被它勾起了。一大堆關於吃的記憶在腦海中浮現。現在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記憶。

關於酸味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泡菜的酸味。在家鄉生活的時候,我可以看到製作的全過程。洗淨,切塊,泡

制……在經歷繁瑣的工序及焦急的等待後終於可以開始大開吃戒了。我並沒有想到一罈泡菜是很難做的。瞧:這個罈子裏是酸蘿蔔。吃起來很脆,也很酸。我牙齒都要酸掉了!還有酸豇豆,那通常是燒菜用的。有些酸。還有點兒澀味。和辣椒炒在一起真的很好吃。泡菜的酸味是我舌尖上的記憶。

關於甜味,我會想起糖果和核桃。糖果是我的最愛。一到過年小孩子會上演小魔鬼整套節目。目標是哥哥的糖果袋,以至於他老人家嘟嘟囔囔地發牢騷。我喜歡阿爾卑斯的硬糖;還有柔軟的棉花糖;以及有趣的魔鬼糖和有彈力的橡皮糖。核桃本來是苦澀的,但是當我經歷一件事後它變甜了。因為這件事讓我感受到了年輕的女教師對學生的關愛!糖果和核桃的甜味是我舌尖上的記憶。

至於苦味,讓我聯想到的是苦瓜和巧克力的苦味。它被國人稱之為“君子菜”。在廣東被稱為涼瓜。因為它的功效是清熱解毒。可是我依舊不願意去嘗它,因為其味極苦。即使口舌生瘡我也不願意。一百個不願意去嘗它!至於巧克力我還可以忍受。因為裏面有牛奶和糖的緣故,它是先苦後甜的。巧克力的苦味勝似苦瓜的苦味。當然我有蟲牙所以不敢多吃。苦瓜的苦是我舌尖上的記憶。

關於辣味我是湖南人感受頗深。湖南的湘菜以辣味著稱。這可把我害慘了。一次吃飯時,我和幾個同學在一桌吃。結果被她們好好羞辱了一番。因為一道菜的緣故:裏面辣椒多多,我被辣得直吐舌頭。可是當我去蹭飯時,我的舉動把閨蜜嚇了一大跳:碗裏的辣椒放了一大勺。據説這是極辣的!我若無其事地吃完碗中的米粉。一副毫髮無傷的樣子對着她笑。還有家裏偶爾會買的涼拌菜,辣而不燥。我是湖南人,對辣味的記憶是我一輩子難以忘記的舌尖上的記憶!

酸甜苦辣都有了,還有最後一味。那就是海的味道。是什麼呢?鹹味。鹽的味道就是它。如果沒有鹽,菜餚無味。鹽放多了過鹹外加高血壓。小時候不認識字。一次泡完糖水,我發覺味道不對頭。直到查完字典我才搞清楚喝的是鹽水!鹽和糖都是白色粉末,從外表上看不出。家裏的鹽和糖放在兩個調味盒裏。所以我上國小時有無數次燒葱燒海帶湯沒燒成反倒燒成了甜湯,現在下廚的次數多了就不會出現這種低級錯誤了。場景歷歷在目,鹽的味道鹹味是我舌尖上的記憶。

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開始加快。不少洋快餐也開始走向中國內地。人們細細品嚐食物的機會已經少之又少,舌頭的味蕾也開始退化。出於學習壓力,我就餐時間不得不打快餐填飽肚子。現在我自己味覺失靈的次數時有發生。加工食品裏面使用了大批添加劑。沖淡了食物的原汁原味的同時也有損健康。我覺得食物自然的味道最好。這樣舌尖上的記憶才是真實的!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15

那月裏的榕城,大街小巷瀰漫着濃濃的年味。火紅的燈籠掛滿街頭,熱鬧的鞭炮聲不絕於耳,吉祥的春聯掛滿門簾……好不熱鬧!

小時候不知“年”的概念,只知道年糕一出籠,年就到了。那時候外婆的身體還算硬朗,每逢過年她總要親自蒸上幾籠年糕,寓意來年步步高昇,也正是這種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恆的記憶。

臘月裏,黎明總是姍姍來遲,我與外婆來到街上磨米漿時,天還未亮透。但這絲毫不削減鎮上鄉親們採購年貨的熱情——絡絡不絕的行人和三輪車將古老的小鎮擠得水泄不通。吆喝聲和鞭炮聲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來。

回到家,外婆用重物將裝有米漿的布袋牢牢壓緊,等到第二天水擠幹了,外婆把已成塊的糯米糰取出,放入大盆,加入花生油、紅糖、花生、紅棗等配料。經過反覆的揉捏,讓紅糖等配料完全融入到糯米糰裏,直到糯米糰變得更有韌性時,尚可將其倒入鋪好年糕葉的蒸籠裏蒸煮了。

這時候,外婆終於能揩揩汗,靠在沙發上稍適休息。這時候,外婆總是多年如一日地為我講述她與年糕的故事。當她還是小女孩時,她就幫助母親製作年糕。在那個沒有糖果和玩具的年代裏,能吃到一塊年糕,便是外婆極大地快樂。“那時候姐妹多,都是搶着吃哩!”説着,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或許是一種特殊的情結吧,每當外婆説到自己製作年糕,總是喜上眉梢,印滿褶子的臉上藏不住那不常有的自豪。當我説起最愛吃她蒸的年糕,更是樂得合不攏嘴。

尋着淡淡的香氣,外婆走進廚房,揭開鍋蓋,在九成熟的年糕上撒上紅棗,並遞了幾顆給我:“紅紅火火,多吉祥啊!”外婆嘟噥着,滿心歡喜。沒多久,年糕起鍋了,外婆切下一塊,盛進我碗裏,我夾起它,咬下一口,軟軟的,夾帶着一絲清甜,一股濃濃的愛。粘糯可口的年糕喚醒了我每一個味蕾,往昔的記憶又一擁而上。紅糖香、糯米香、棗香、還有淳樸的葉香,一齊盪漾在脣齒間,頓時帶來味覺的享受和心靈的震撼。花甲之年的外婆為了滿足兒孫的喜好,為了將這份味道傳承下去,即使再辛苦、再忙碌,也會雷打不動地蒸上幾籠年糕。而她,卻因自己患有糖尿病,已多年沒有品嚐到年糕的香甜,只能將其永遠化成回憶了……

有人説,一種味道,便可喚醒一種記憶。如今,我總算領悟了這句話的道理,為何我對這年糕有着深深的眷念?原來這舌尖上的美味背後,隱藏着外婆對習俗的傳承,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愛的延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