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以德為話題的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92W

以德為話題的作文(精品多篇)

以德為話題的作文 篇一

一户人家,一種家風。家風家訓不管多麼簡單它們也是不平凡的,因為它們經過多年的傳承伴隨3代代人,啟迪一代代人,也影響一代代人。

我家有個優良的家風:敬老。

尊敬和供養老人是共產主義道德的一個基本要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先秦儒家在推行以政治理國家的理論時主張“老老以及人之老,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上”。在他們提出的大同理想社會裏,“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助於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也是現代中國人的基本修養。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這一優良傳統。

和睦的家庭是培養孩子尊敬長輩的前提,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從小生活在敬老愛幼的環境的我耳濡目染。小時候經常聽媽媽給我講曾參孝敬父母的故事,至今記憶猶新:有一次曾參在田裏工作,可他一不小心把一根瓜苗的根給挖斷了,這正好被他父親給看見了。他的父親是個性情急躁的人,一氣之下就拿起一根棒子拼命地打曾參。父親的棒子一次次地落下,痛得曾參幾乎昏了過去,可參仍然故意表現出一點兒都不疼的樣子。他心想我做錯了事本來就該接受處罰,如果我不支撐一下,父親看見我倒了心中定會哀傷。”曾參的故事告訴我:在父母生氣的日候,我們應儘量保持安靜,不要頂嘴,給彼此一個反思的過程。不僅是曾參還要許許多多孝敬父母長輩的前輩們影響着我們一家。家裏做了好吃的東西,媽媽先給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端上,我們孩於們在父母生氣疲憊時保持安靜,不跟長輩頂嘴,學着把好吃的東西西留給長輩,幫長輩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

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今天做起,從身邊做起,瞭解老人,尊重老人,愛老人,為弘揚尊敬長輩的傳統美德貢獻自己的力量!

以德為話題的作文 篇二

吾覺得,這“有字之書”與“無字之書”均可歸為人的才能,而這“心靈之書”則指人的品德。作家的話其實是在告誡大家,做人就應德才兼備!

在這人日益複雜的信息化社會,一個人假如沒才能,那樣他便非常難在這個社會中立足。沒才能的人即便品德優秀也只能是社會的害蟲,由於他們沒辦法對社會做出貢獻,只能不斷地消耗社會資源,他們的存在只能拖社會進步的後腿。在這羣有德無才的人當中,啃老族、富二代、官二代等便是最典型的代表。他們可能品德優秀,但他們在做的只是揮霍爸爸媽媽的錢財、社會的財富,他們的生活毫無意義。所以説,有德無才是萬萬不可以的!

當然,僅僅有才卻無道德也是不可以的,日漸增多的高IQ犯罪便是明證。不能不説,那些高IQ犯罪者都十分有才。他們大部分都畢業於名校,同意過高等教育,學會了各項專業常識,本可以為社會做出巨大的貢獻,但最後走了歪路中,身陷囹圄,抱憾終生。究其緣由,便是這部分人有才無德!他們失去了道德的約束,為了一己私利損害社會利益,才終於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種人,其實比那些有德無才的人更讓人痛恨!有德無才者只是在浪費社會資源,而他們不只在浪費社會資源,更是在促進社會倒退,假如把有德無才者比作寄生蟲,那樣他們就是地地道道的病毒!因此,道德之於個人有甚至超越才能的重要程度。

當今之中國,則一定是早已瞭解才德對於人之必要性。義務教育,是國家為提升公民才能的舉措;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則是為了提高國民道德素養,提升道德品質。但要從根本上使國民德才兼備,是需要讓學校在看重文化教育的同時,着重學生的社會實踐和思想教育,杜絕重分不重德的現象發生。只有學校這一人才培養的要緊基地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才能使大家真的做到德才兼備。

才與德,這兩個人所必需的要點,真的是缺一不可!只有做到德才兼備,才可稱作真的的完整的人!

以德為話題的作文 篇三

南宋名將岳飛曾説“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死”。意思是一個朝廷,一個國家的官員能做到清廉自律,潔身自好,則這個國家必定昌盛。岳飛出生寒門,幼時就勤奮好學,苦寒的家境,良好的家教,塑造了他節儉清廉的境界。他深知底層人民的疾苦,身居高位仍不忘根本,這樣的人生觀支撐他走完了一生。同樣,歷史上還有很多與他一樣,丹心照汗青的官員,如歐陽修,范仲淹,文天祥,于謙,譚嗣同,周恩來等,他們自動刻苦求學,遠大的抱負,嚴格的自律,讓他們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輝。

范仲淹幼時求學劃粥而食,為官後憂民生疾苦,把個人享受拋在腦後,即使受到排擠打擊,也能做到以百姓利益為第一位,所以他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文天祥視民族氣節高於生命,被俘後寧死不屈,以生命的代價成就了他高潔的人生。譚嗣同為民族復興,國家改革,慷慨赴死,大義凜然,令我們後人肅然起敬。周恩來總理讀中學時就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言壯語,所以,總理的一生總是為民眾謀福利,節儉勤勞,鞠躬盡瘁。

古人説:自古英雄多磨難,以來紈絝少偉男。優越的家境是一把雙刃劍。當今,就有許多“官二代”“富二代”驕橫傲物,目空一切,為所欲為。結果是害了家庭也害了自己。因此,節儉自律是一種美德,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瑰寶。古人提倡的忠孝禮儀無不強調儉廉兩字,儉以養德,儉以修身。諸葛亮説: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那麼,怎樣才能擁有淡泊寧靜之心呢?就是要遠離物資享受,以儉和廉來淨化我們的心靈,培養我們的美德,從而讓我們受益終身,成為一個隊社會有用的人。

國是這樣,家也如此。一個家庭如果不勤儉,沉迷於物質享受,就會產生矛盾,甚至鬧得不可開交。我們附近就有很多人不做正事,只知打麻將,結果家裏經常糾紛不斷,很不和諧。

所以,為了孩子的成長,為了家庭的和諧,為了國家的未來,讓我們一起用儉和廉養德吧!

以德為話題的作文 篇四

“人皆有惻隱之心”,這位戰國時期的賢者曾在遊説之時憑“井中有子,圍人之心”證實了人性本善的説法。確實,人如若能夠堅持上善若水,天下則大同。

人是有思想有謀略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體現了最樸素最客觀的善。善又彷彿沒有成因沒有目的,與生俱來的。不論在什麼環境中總有善人善舉,不論黎庶達官皆可為善,正如宋仁宗那般,因所供奉的蛤蜊價格高昂害苦百姓,氣而不食,正如宣子見靈炙衣衫襤褸,狼狽不堪而碗飯伺之。“善”是一種連接人與人之間親和力的哲學倫理。

在中國古代傳統的儒家思想中,“善”更是被看做個人與國家的重要標誌,是謂“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見善的意義是如此之大。

那“善”又該如何表現,怎樣才可以做到善?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是一個人的根本,人若不孝則不應與之交為好友,然則孝者以其忠誠仁愛之心恰恰會有所成就,就像“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中的李密,終於使晉帝倍感啜泣,特許盡孝,李密的後半生終於輝煌燦爛。

然而單單做到孝,誠然不可謂善,還需做到“愛人”,以仲尼之説就得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比方説修船工在被僱傭給船刷漆時,如果發現船底有個洞,修船工定會想到翻船的可怕,於是毫不顧忌地將洞修補。這就是“忠恕之道”就是“愛人”,愛人者方可謂之仁人,仁人皆是善。

但時代在發展,如今社會已被市場經濟薰陶引發“利益核心主意”人們也可為善,可惜無利則無善,可惜施善被反誣,這一切都給社會思想道德建設以巨大壓力。

為此,我們應該捫心自問,真正忠孝待長輩友善待人了嗎?拋開名利與金錢後還能義無反顧地行善了嗎?很多很多問題都刺激着我們的神經,“善不行,則德不立焉”。

但願受眾能像林則徐那樣“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以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為重,樂施好善,為善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