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家風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6.7K

家風作文【精品多篇】

家風作文 篇一

對於幼兒的成長來説,家風是最重要的生態環境。所有的成長其實都一樣,最需要的不是某種單一的給予和關注,而是對整個環境的構建和良好生態的呵護。

在教育幼兒中,有意識的部分其實往往不被受教育者所接受;而無意識的教育才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更有效。所謂的教育無痕,道理正在於此。

家風的生態環境會讓孩子學會自我教育,這種教育才是真正有益的教育,是主動性成長,是一個人一生中都很重要的一種素質。一個孩子的未來,是需要看自我發展的能力的,俗話就是説看後勁。而自我發展是和自我教育分不開的,家風就可以做到讓孩子自我教育、自我發展,有後勁!

所謂家風不是能馬上立竿見影的事,也不是一朝能夠實現的。而且,家風建設不是從孩子開始,而是從父母開始,有時候甚至從祖父母開始。

想把孩子教育好,第一個條件就是父母需要足夠優秀足夠好。想讓孩子優秀,父母得優秀。要以身作則,所以在教育中,當然必須也得以身作則,父母先把自己做好。所以一個家庭家風如何,當然是父母決定的。甚至,家裏輩分最高的人,是決定家風的人。現在很多祖父母會參與到小家庭中,和年輕父母一起育兒,這對老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不可倚老賣老,要給全家做好榜樣。

一個家庭在養育幼兒時不要單打獨鬥,應該形成一個教育者整體。當然這不是説教育方式要保持完全一樣,只要能互相配合好,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養育目標是否一致。而想有效形成目標一致,家風建設是非常好的紐帶。它能讓家庭形成一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家庭是幼兒走向社會的演習場,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孩子從家庭進入社會的坡度,讓孩子能很快融入社會。

幼兒什麼樣就是好?不是父母自己看着好就好或老師看着好就好的事,最終、最有權威的評判者是社會,是世界。從這個角度上説,幼兒只有知識和學歷是不能立足於社會的,也不能擔起民族復興的重任,他身上的那些從家風中生長出來的做人最根本的素養,包括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和責任感,那種勇於擔當、勇於創新的精神等,才是最重要的哦。

家風作文 篇二

俗話説“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家裏都有獨特家規,正是因為家規才使我們變成各色各樣的人,家規就像是一個模具而我們像是一堆爛泥,而模具就化腐朽為神奇刻畫了我們。

我的童年是在爺爺奶奶家度過的。在我的印象裏爺爺奶奶都是性格很好的人,聽我爸媽説爺爺奶奶在一起過了五十幾年還沒吵過嘴。小時候的我真是個“無敵破壞王”,一直都在給家裏添麻煩。有一次我給爺爺倒茶水,這本該是件很容易的事我卻弄巧成拙,在給爺爺送去時由於腳下一滑水杯從手裏飛出撞擊在客廳的玻璃櫃門上結果是櫃門碎裂水杯也四分五裂,我當時心裏害怕極了。但爺爺沒有責備我,只是説了句:“做事要小心謹慎。”爺爺這種寬容的心態一直影響着我使我學會理解包容身邊的人。

在學習上我媽對我管得很嚴,國小階段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班裏的名次一直都是四五十名,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六七十,但試卷一發下來我都會帶回家給我媽看。不滿意的成績,我心裏是忐忑的,而我媽不會無端的指責我,而是幫我分析那些題是不仔細做錯,還有些知識點需要鞏固。在我的學習上給我不斷的鼓勵和敦促,我很感謝我有這樣的母親。

在為人處事上我的母親也深深的影響了我。記得剛上國小的時候我和同學在操場上玩耍,在一個角落裏拾到一個錢包,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説,別人的錢財千萬不要拿,撿到別人的東西要交給老師,那時我很疑惑,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中我漸漸明白了。

好習慣總能使人受益終身,我的父親教會了我這點,比如説如何整理房間,如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教我的這些我一生都夠用。

爺爺的寬容讓我的青春與眾不同,媽媽的學習反思讓我學得更好,她也教會了我如何誠實做人,爸爸的習慣讓我人生的路上更順暢,感謝我的人生裏有我可進敬可愛的親人們。

家風作文 篇三

在每個幸福的家庭裏,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因為家風雖是無形的、潛在的,但是影響卻是巨大的,它對每個人的成長是一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而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幸福的家庭中。

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為“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是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滿和睦、社會進步發展的基石。

百善孝為先!在我的印象中,父母教育我們要孝順的話似乎不曾説過幾句,然而,他們卻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身教”。

從去年起,爺爺的身體一直不大好,每隔一個月都去醫院輸液療養,在爺爺住院的這幾天裏,爸爸總是一天24個小時在醫院陪護,在病牀前忙個不停,生怕對爺爺照顧不周,媽媽也是天天變着法給爺爺做營養粥,不管颳風下雨都準時去醫院送飯。受爸爸媽媽孝心的感染,我也特別孝敬關心家裏的每一位長輩,堅持每週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打電話,問問他們在做什麼,身體怎麼樣,告訴他們多保重身體。

其次是節儉,小時候,爺爺就常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的印在我的心裏,影響着我的言行:每次去超市買

東西,我會在腦子裏事先造個購物清單,買生活中的必需品,買性價比最高的物品,食品類的東西不能買太多,吃多少,買多少。在穿衣服方面,我也從來不攀比,只要乾淨舒服就行。學習用品,我也會非常愛惜,文具包髒了洗過繼續用,本子直到一頁不剩的用完為止。

最後是勤。“勤”是勤奮,“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勤奮的重要性不難理解,在我家不僅僅體現在學習上,也體現在生活中,每天媽媽下班後,從來沒有坐在沙發上看過電視,到家馬上開始洗手做飯,打掃衞生,吃過晚飯後,媽媽還是沒有休息,會接着給我改作業,洗衣服。我看到媽媽這麼辛苦,也會主動幫媽媽做些家務,鄰居見了都誇我是個勤快懂事的小姑娘呢!其實都是受媽媽影響的,也是我家的家風在我身上的體現。

我要時刻牢記“孝、儉、勤”的家風家訓,把這種優良品質保持下去。

家風作文 篇四

在我出生的時候,也就是20世紀末那會,我們家就是一個破破爛爛的小平房,爺爺奶奶做着小生意。到後來搬進了小套房,8個人住在不到90平方的小房子裏,客廳比現在的房間還小,電視還是黑白的……

那會,爺爺癱瘓了,奶奶依舊做着小生意,媽媽當着裁縫,爸爸開着出租車,全家的收入少之又少。作為當時家裏唯一的小孩,爺爺對我的關愛也是特別多。

但是爺爺有次對我發火,是讓我到現在還記憶猶心的。

我那時還在上幼兒園,特別喜歡拿紙玩。有次在爺爺房間裏,撕了好多紙,高興地玩着,爺爺看到後,臉色全變了,他怒斥道:“你怎麼可以這樣浪費紙!紙也是用錢買的吶!”

爺爺奶奶平時用東西都很省,一套衣服可以穿好幾年,爸爸也是,好多結婚時用的東西,現在都還在用。小時候我的玩具也很少,用的穿的都是哥哥姐姐留的。我覺得這不是摳,而是大度!

20xx年時,我很意外得得知,我們家有一棟七層樓高的大房子,看着效果圖我都驚呆了。我問爸爸這是怎麼回事,爸爸説:“這是你爺爺半生的心血啊,他平時生活簡樸,就是要存錢給你們造福咯!”

爺爺在世時,常教導我們要熱於助人,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幫助別人。爺爺常常自己吃得很簡單,把錢省下來,如果有人遇到困難,他絕對會二話不説得幫助他。

在家裏,我和弟弟一人有一個竹筒,媽媽要求我們每天放一塊錢到竹筒中,到年底將365元捐給功德會,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一點媽媽從來不吝嗇,即使那一年的經濟不樂觀,也會捐出那七百多塊。爸爸媽媽也經常會鼓勵我在放假時做志願者,幫助別人。媽媽説:“能儘自己的一份力就是福。”

感恩我的家風,讓我不會像富家子弟一樣揮霍,讓我能用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

家風作文 篇五

俗話説“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那麼什麼是家規呢?

家規、家訓其實就是在家庭裏形成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也是所説的家風。體現着家人的價值追求和傳承。

家風也是社會風氣,公民道德的源頭。

家訓家規也就是古時一個家族的家法。

我出生於70年代初,小的時候家裏就有一些不成文的家規,比如:家中來客人了,吃飯時小孩子是不能上桌一同用餐的,因為習慣所以覺得很自然。

現在的小孩如果平時沒有這方面的教育就因為來了客人而不允許其上桌用餐會覺得委屈的,甚至會憎恨起無辜的客人。

這不能怨孩子,父母應該自責,“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看你如何教育。

家規家訓最好從孩子小的時候抓起,從娃娃抓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待孩子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後再去教育,讓他們改正就很有難度了。

記得當女兒還小的時候(大概四歲吧),一家三口回家過春節。吃飯的時候,我將一塊魚籽用筷子夾給了父親,然後將另一塊夾給了母親,女兒端着碗在旁邊眼巴巴地等着,卻沒能如願,滿臉的不解和失望,我只是裝作沒看見。

在自己家裏吃飯的時候,無疑這些東東都是她的了,事後給女兒講了“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的道理,孩子聽後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

第二年再次回家過年,因為開飯的時間有點晚,家中幾個一起玩的孩子都覺得餓了,看到飯桌上擺着做好的幾道菜就想大快朵頤,被女兒攔住了,“讓爺爺先吃”邊説邊跑到爺爺的身邊説:“爺爺你就先吃一口吧,我們都餓了,您先吃一口我們幾個就可以吃了”,大人們聽了都笑着稱讚説:“這孩子真懂事!”我就是這樣在生活中通過一件件小事將家規家訓無形地滲透給孩子,讓她在不知不覺中學習、理解並遵守家規,成為一個敬老孝親、愛國奮進的好學生、好青年

每個家庭的家規都有所不同,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可能成為家規的載體。

在生活點點滴滴中影響着我們的心靈,塑造着我們的人格。從而帶動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向前發展。相信在這些良好家規的影響和教育下,我們偉大祖國的未來一定是輝煌的、燦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