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九年級語文作文輔導(推薦3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18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3篇《九年級語文作文輔導》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九年級語文作文輔導》相關的範文。

九年級語文作文輔導(推薦3篇)

篇1:九年級語文作文輔導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會考作文是我們每個同學會考語文考試成功的關鍵。一是它所佔分值高;二是會考考試對寫作要求高。

一、怎麼寫好話題作文

(一)認真審題,理解題意:

審清題目永遠是寫作的第一要務。話題作文從內容到形式都呈開放性。它只提供寫作的內容的指向,強調的是寫作內容與話題的相關性,不似命題作文對於內容的限定比較嚴格。且文體不限。學生完全可以“奮臂攬明月,隨手摘星辰”,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但在開放的同時,限制依然是一個不可逾越的界限,這個限定就是話題這個談話的中心。許多同學過於開放,審題意識不強,對話題的顯性與隱性要求心中無數,想當然地倉促下筆,隨意漫談,結果所寫內容過於偏離話題,這樣的文章當然是失敗的。

話題作文的組成一般分為三部分:①簡短的提示材料(吸引學生,幫助學生開拓思路)②由材料引出的話題(作文的中心或談話範圍)③作文的要求。寫作前這三部分都必須認真研讀,吃透話題的準確內涵。這是寫好話題作文的第一步。

(二)“意在筆先”,求新求深:

“意在筆先”就是在選定材料之後、下筆之前,先要將文章的立意考慮好了,使寫作具有目的性,使中心明確、突出。

就立意來説,要求“新”求“深”,避免“第一立意”。何謂“第一立意”?舉例説:去年天津市語文學科競賽作文考試的話題是“壓力”,大部分同學寫的是“學習的苦”、“學習的難”,這就是這個話題的“第一立意”也就是看到一個話題,大家一下就想到的立意,這樣的立意當然太一般化了。會考作文發展等級分的標準,這個標準明確提出四點要求:作文要①深刻;②有文采;③創新;④有個性。能“想別人所未想”,“説別人所未説”,“寫別人所未寫”,“見別人所未見”。其實針對同樣的一件事,學生可以發現許多問題,會有許多感受,完全能表達出與眾不同的觀點。關鍵在於他們是否善於思考,是否有好的思維品質,是採用單向思維還是發散思維,多角度地思考。比如,我們寫“尊敬”這個話題,可以從正面表達,同時還可以關注話題的反面,迂迴切題,採用“反向式構思”。還可以將反面與正面結合起來對比表達。另外,立意時還可圍繞話題展開聯想和想象,以開拓思路。仍以話題“壓力”為例:由“壓力”→“壓力鍋”→用它做食物熟得快→原因是內部壓強大→“人無壓力輕飄飄(壓力與成材)”,通過這樣一番聯想,壓力的一個意義生髮出來了,這就使我們的思維朝着縱深方向推進,有助於文章的立意深刻。

(三)文體明確,形式創新:

在上述問題解決之後,下筆之前,一定要想好,要以哪種文體作為寫作的形式,一旦決定了,作文的文體表現一定要確定,不能讓別人搞不清楚你寫的文章是什麼體裁,這點要牢記。

同時,作文的成功要訣還在於構思的講究,力求形式上給人以新鮮感,張揚個性,靈活表達。從俗從眾,文章會一般化。過去常採用的“開頭點題”,“中間表現題意”,“結尾扣題”的所謂“三塊豆腐”式的結構顯得陳舊了;傳統意義的記敍文,議論文等文體,已經不能滿足作文創新的需要。我們可以根據作文內容,採用一些新的形式,如:童話體、對話體、日記體、書信體、劇本式、創編式、寓言式、講演式、小標題式、鏡頭組接式、診斷書式等等新鮮的文體。書信體有如面對面的傾訴,能使文章寫的情真意切;日記體與小標題式的形式可以避免結構混亂,情節不清的現象,使文章的脈絡分明。要注意的是你選擇的形式是你擅長的,一般是在平時的練習中嘗試過的較穩妥,儘量不在考場上貿然使用一種新的形式。但一定要注意,形式的選擇要以服務於內容、中心為目的,不能片面求新。

二、本次作文訓練內容

①話題:

“童年”

“童年就像深夜的那一片天空,而童年中那一個個令大人們忍俊不禁的‘趣事’,就是天空中的一顆顆星。”

“童年,是人最快樂的一段日子;童年,是一個人最美好的時光;童年,也是所有人最珍貴的記憶。我將把對童年的記憶,和着年輕的夢想,編織出生命中最完美的畫卷,將它永遠留在記憶的海洋裏。”

請以“童年”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②例文:

例文之一:

與童年相約

一不小心一腳踏入了童話中的城堡,回憶像潑翻在宣紙上的墨,浸滲開來,想收拾都來不及。

小時候的事就這樣又回來了。

屈指可數的是幾個瘋得大汗淋漓的冬天和幾個曬得油黑髮亮的夏天。那時候,我可以隨意地瘋,隨意地玩;我可以用蠟筆畫小人兒,不會畫酒窩的時候,就用手指給戳兩上洞……

最快樂的時候,是在鄉下住的那段時間。鄉下的天空很清澈,輕輕一下,就能掐出水來。在那片純淨的土地上,我很愛爬樹,樹雖不高,但爬上去,卻能開拓出一片新天地;我也很愛去小溪那兒玩,小溪的水很清,我就用草帽來瀝小蝦,小溪不大,卻能容下一個孩子的淘氣。我會為了一件芝麻小事而歡樂的跳起來,像一隻活蹦亂跳的小狗;也可以為了一件芝麻小事,哭個昏天黑地,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捉蜜蜂。

我喜歡帶着一副舊手套,披着一片厚夾克,帶着一副口罩去樹上,直接捉蜜蜂。因為有着這“層層”的保護,加上我迅速的逃跑,所以很少受到傷害。即使這樣,還是有失手的時候。有一次,我被一隻蜜蜂蜇着了,我很氣憤,剛要打死它,發現它已倒在了地下。我哭了,聲音引來了外婆。外婆問我為什麼哭,我説,蜜蜂蜇了我,它死了,我原諒了它,可誰來原諒我。外婆面帶微笑,平靜地説:“我原諒你。”頓時我就笑了。……若干年後,再次想起這句話,我十分感動。

從鄉下回來,沒過幾年,媽媽就給了一個嶄新的書包,這也就意味着我的童年即將結束。當時我看到那個漂亮的書包,心裏很高興,早上一年學,便早一天成為大人。現在想想,我為什麼不再要一年快樂的童年?

有人説:記憶被擠壓壓縮成符號,擱置在記憶的夾層裏,像緩釋膠囊,一點一滴將人生塗上天真的色彩。而我的童年就是快樂和温馨,這兩種“符號”將永遠被我珍藏在記憶裏,為人生添彩。

評點:

以十四、五歲的年齡再寫童年,就不能僅是就童年的趣事來表現童年,童年的生活應經過你比較成熟的思想過濾、提升,再加以十四、五歲所具有的想象力、美化之後,用講究的語言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來,既表現童趣、童真,同時又表現童年的美好、難忘,乃至令人回味。寫童年的話題,也要有較高的立意,不能因話題的選材範圍是小時候的事情,就可以“稚化”話題。

本文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用美好的語言充分描繪了童年的美好,語言好是本文的亮點。

例文之二:

遺失的美好

童年是童話般的年代,是夢開始的地方,而它卻一去不復返。

小的時候,每天都會把自己的小手放在外婆的手中,被外婆牽着,在這條巷中走着。幽長的小巷似乎漫漫無邊,而小小的我也僅僅是在漫無目的地跟着外婆走。那時,我只知道,如果我做了一件事後,大人誇我是“好孩子”,那麼我還會去做。於是,我就隨着外婆每天去做早操,每天在這巷中走着。孩子透明的心是可以被大人一眼望穿的。

而今,再走在這條巷中已是十年之後了。尋找着兒時的足跡,搜索着幼時的身影,才發現那時是多麼的幼稚,但又是那樣的天真。而今,我也不再牽着外婆的手了,我也不再做早操了,我的心也再透明不了了。

童話

童話是一個蹦蹦跳跳的孩子播下的種子,是一場細細密密的小雨繡出的葉子,是一條夢中指引的林子。小的時候,每天睡覺時都會枕着媽媽講的童話。那時我會愛憎分明的去看待童話中的人物,而就連在夢中我都期待着童話完美的結局。童話裏映出了孩子的笑臉,也映着我的童年。

而今,就算想重温一下兒時經典的童話,也會被老媽的大驚小怪動搖了決心。因為我長大了。不論什麼童話就在夢中都不會出現了。

玩具

幸福,對於小時候的我而言,就是擁有的玩具多。而我與生俱來便是對有毛的東西情有獨鍾。於是,一個個毛絨玩具彷彿從天而降般落入我的手中,成為了我的掌上明珠。但是,所有被我抱過的毛絨玩具都難逃我的“毒手”,它們的毛幾乎都被我拔光,一個個光禿禿的,惟有幾根毛還在那裏“玉樹臨風”般的昂首挺立。

由於小時候養成了這個被老媽稱作“不良”的習慣,直到今天我都未改掉此“惡習”。每當媽媽看到我抱着它們,都會發一番感慨,我長大了,我不能再像小孩那樣傻傻地抱着毛絨玩具了。長大了,真的就不能再像小孩子一樣了嗎?

後記

十年後的今天,當我再次徜徉於這小巷中,才發現,一切都沒變,只是時間更換了場景和劇情。我不會再牽着外婆的手去做早操了,因為那樣很愚蠢;我不會再讓媽媽給我講故事了,因為我沒有時間去讚美《白雪公主》的幸福結局;我不會再拔掉玩具上的毛了,因為我幾乎不能抱着它們。

歲月的巨手撕光了老榆樹的每一片葉子,那像星光,像露水,像星光與露水之間顫抖的草葉一樣的童年已經飛走了。

童年,就像是生命中任何一件美而易逝的事物,你若未抓住它,它便撲騰着羽翼飛遠了。就算再想回到從前,再想去回憶它,時間也會無情地洗刷掉它的印跡,歲月也會讓你變不回原來的樣子。就像是那巷中的孩子,那不可能的童話和那抓不到的玩具。我的生命裏有着種種的遺失的美好,而我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抓住生命中那些今後將會值得回憶的花朵,抓住生命中那些美好的事物。

評點:

本文文筆成熟,選取童年中有意義的幾個回憶“巷”、“童話”、“玩具”表達對童年的記憶,以及現在對這些美好的事物的感受。文章的形式採用小標題的形式,文脈清晰、內容充實,以“後記”的形式,將對童年的感受寫得深刻。

 

篇2:九年級語文作文輔導

(一)認真審題,理解題意:

審清題目永遠是寫作的第一要務。話題作文從內容到形式都呈開放性。它只提供寫作的內容的指向,強調的是寫作內容與話題的相關性,不似命題作文對於內容的限定比較嚴格。且文體不限。學生完全可以“奮臂攬明月,隨手摘星辰”,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但在開放的同時,限制依然是一個不可逾越的界限,這個限定就是話題這個談話的中心。許多同學過於開放,審題意識不強,對話題的顯性與隱性要求心中無數,想當然地倉促下筆,隨意漫談,結果所寫內容過於偏離話題,這樣的文章當然是失敗的。

話題作文的組成一般分為三部分:①簡短的提示材料(吸引學生,幫助學生開拓思路)②由材料引出的話題(作文的中心或談話範圍)③作文的要求。寫作前這三部分都必須認真研讀,吃透話題的準確內涵。這是寫好話題作文的第一步。

(二)“意在筆先”,求新求深:

“意在筆先”就是在選定材料之後、下筆之前,先要將文章的立意考慮好了,使寫作具有目的性,使中心明確、突出。

就立意來説,要求“新”求“深”,避免“第一立意”。何謂“第一立意”?舉例説:去年天津市語文學科競賽作文考試的話題是“壓力”,大部分同學寫的是“學習的苦”、“學習的難”,這就是這個話題的“第一立意”也就是看到一個話題,大家一下就想到的立意,這樣的立意當然太一般化了。會考作文發展等級分的標準,這個標準明確提出四點要求:作文要①深刻;②有文采;③創新;④有個性。能“想別人所未想”,“説別人所未説”,“寫別人所未寫”,“見別人所未見”。其實針對同樣的一件事,學生可以發現許多問題,會有許多感受,完全能表達出與眾不同的觀點。關鍵在於他們是否善於思考,是否有好的思維品質,是採用單向思維還是發散思維,多角度地思考。比如,我們寫“尊敬”這個話題,可以從正面表達,同時還可以關注話題的反面,迂迴切題,採用“反向式構思”。還可以將反面與正面結合起來對比表達。另外,立意時還可圍繞話題展開聯想和想象,以開拓思路。仍以話題“壓力”為例:由“壓力”→“壓力鍋”→用它做食物熟得快→原因是內部壓強大→“人無壓力輕飄飄(壓力與成材)”,通過這樣一番聯想,壓力的一個意義生髮出來了,這就使我們的思維朝着縱深方向推進,有助於文章的立意深刻。

(三)文體明確,形式創新:

在上述問題解決之後,下筆之前,一定要想好,要以哪種文體作為寫作的形式,一旦決定了,作文的文體表現一定要確定,不能讓別人搞不清楚你寫的文章是什麼體裁,這點要牢記。

同時,作文的成功要訣還在於構思的講究,力求形式上給人以新鮮感,張揚個性,靈活表達。從俗從眾,文章會一般化。過去常採用的“開頭點題”,“中間表現題意”,“結尾扣題”的所謂“三塊豆腐”式的結構顯得陳舊了;傳統意義的記敍文,議論文等文體,已經不能滿足作文創新的需要。我們可以根據作文內容,採用一些新的形式,如:童話體、對話體、日記體、書信體、劇本式、創編式、寓言式、講演式、小標題式、鏡頭組接式、診斷書式等等新鮮的文體。書信體有如面對面的傾訴,能使文章寫的情真意切;日記體與小標題式的形式可以避免結構混亂,情節不清的現象,使文章的脈絡分明。要注意的是你選擇的形式是你擅長的,一般是在平時的練習中嘗試過的較穩妥,儘量不在考場上貿然使用一種新的形式。但一定要注意,形式的選擇要以服務於內容、中心為目的,不能片面求新。

九年級會考作文指導【2】

第一課時:審題--把握寫作方向

【複習內容】審題方法及應對策略

【複習目標】1、學習命題、半命題、話題、給材料作文的審題方法

2、審題失誤的分析

審題,就是寫作之前對命題意思和要求的審定,是對作文題目(包括材料)的認真分析,最終把握題旨的過程。無論是平時測試還是會考,審題的準確與否,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着作文的分數的高低,因為“審題”是作文過程中的第一步。

綜觀近幾年的會考作文試題,命題形式大致可分為三種:命題(半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這三類作文題型三分天下,是同學們平時訓練的重點。命題形式不同,審題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區別.下面就這三類命題形式,談談各自的審題方法。

(一)命題(半命題)作文的審題方法

命題作文往往是各類題型中,信息含量最少的一種命題形式。有時這種作文題就是一個詞語。有時也會是一個短語,當然有的也用句子做題目。這種作文命題形式不同於材料作文或話題作文,它往往沒有過多的信息,所以,審題的重點就放在了作文題目上。

1.獨詞式或半命題作文的審題技巧

獨詞式或半命題形式的作文題在會考中非常普遍。如2008年會考作文試題中.貴州遵義文題“手”,湖南婁底文題“夢”,浙江台州文題“相處”,山東威海文題“ 的肩膀”,浙江嘉興文題“第二次 ”……

對這種文題的審題.我們要學會運用“增補信息法”。因為獨詞式的命題信息量極少,用增補信息的方法縮小寫作的範圍,找到一個小的切入點,就容易着手。例如,“目光”這個文題。可以在名詞“目光”前邊補充一些限制語.如“父親的目光”“母親的目光”“老師的目光”等等,在名詞前邊加上合適的領屬性成分,寫作時就有了目標。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在前邊加一些修飾成分,如“犀利的目光”“慈祥的目光”“嚴厲的目光”等等。 .

因為增補信息的內容完全在原來詞語的含義之內,所以你不必擔心跑題,但增補信息時也應遵循一定的原則。

(1)正確性原則

就是指所增補的信息要反映自然的規律、生活的主流、和諧的關係。

例如,以“友善”為題寫一篇文章。我們可以補充成“友善地對待別人”“友善。事業成功的法寶”,倡導“與人為善”的社會風尚。反之,如果增補成“友善就是軟弱,會吃虧”,並結合一些老實人經常被騙。或者老實同學經常被欺負的事例,去證明這個錯誤的觀點,結果會大錯特錯。因為增補的信息不正確,忽視社會良好的道德風貌。觀點自然偏激。

(2)深刻性原則

就是指所增補的信息能深刻反映社會現實,代表社會普遍的'意義。

例如,以“合作”為題寫一篇文章。我們可以補充成“企業與企業的合作”“國家與國家的合作”等等。但題目指向的內容空泛,作文時容易流於膚淺,很難深入挖掘。如果結合我們自身實際。把目光投射在生活中典型的事件上。把“合作”補充為“親情,最純潔的合作”,把人們最容易忽略的“親人之間”的關係.理解為最密切的“合作”,就能深刻地表達親人之愛,讓人耳目一新。

(3)新穎性原則

就是指所增補的信息在符合題意的前提下,力求做到不落俗套。寫人之未寫,發人之未發。

例如.以“第一次”為題寫一篇文章。從發展的眼光來看,“第一次捱打”“第一次上台演講”“第一次做飯”“第一次釘鈕釦”新鮮,避免了與別人雷同。其實,新人物、新事物總是層出不窮的,只要留意觀察,我們一定能把握現實生活的新特點、新面貌。及時找準有價值的方向,寫出有特色的好文章。

有一點必須注意,半命題作文可以把增補的信息寫在題目中,而對命題作文我們只能把信息補在心中。因為題目已經給出,我們不能隨意改動。

2.短語類作文命題的審題技巧

短語類作文命題在日常考試和會考中也很常見。如2008年會考作文試題中,湖北宜昌的“我的季節我做主”,江蘇泰州的“激情,在心中點燃”。河北濰坊的“畫一扇窗給自己”……

審視短語類命題的首要環節就是要找準題眼,題眼找得不準,後面的立意、構思、行文所花費的心血就會付諸東流。因此我們要學會分析短語結構,找準重心,確定題眼的位置。常見的短語類型有:偏正短語、動賓短語、主謂短語、並列短語等,短語的結構不同,題眼的位置也不盡相同。

① 偏正短語的題眼在修飾語上。如2008年浙江寧波會考作文題“留在心底的風景”,這個文題是偏正結構,修飾語是“留在心底的”.中心語是“風景”,文題的重心在修飾語上。也就是説,應該重點強調“留在心底的”,如果只對某些風景做大篇幅的描寫,即使語言再優美也是無濟於事。寫作時可以“借景抒情”,通過風景,把埋藏在內心的深情引出,才能更緊密地與題意相吻合。

② 動賓短語類的文題的題眼在“動”上。如2008年四川內江會考作文試題“仰望藍天”,這個文題是動賓短語,動詞是‘仰望”,它的賓語是“藍天”。審題的重心應放在“仰望”上。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對藍天的仰望來表達某種志向.或通過仰望來表達對某事物的感受等等。反之,如果試圖花大力氣描寫藍天,那就沒有抓住題眼。

③ 並列短語和主謂短語的題眼。這兩種短語在考場上並不多見,我們只需記住,並列短語的題眼是“與”“和”。並列的雙方都同等重要;主謂短語的題眼在“謂”上。如2008年浙江温州卷作文“下雨天真好”,這個文題是主謂短語,“主”是“下雨天”,“謂”是“真好”。那麼審題的重點應該放在“真好”上。“下雨天”到底好在哪裏?是給我們提供方便,還是為大地帶來生機?是放鬆我們的心情,還是洗滌我們的心靈?反之.如果試圖大篇幅地描寫下雨天的場景,或者表現對雨天美景的描寫,而不迴應或強調這樣的情景中體現着“真好”的感受.那麼就有偏題的危險。

④ 至於整句式的作文命題,如2008年四川南充卷“這一天,讓我銘記”.2007年河南“我是一隻渴望飛翔的鳥”,江蘇南京“總有一把鑰匙屬於自己”,安徽卷“我們的心近了”,江蘇常州卷“你還會--嗎?”……這種文題的審題方法是按語法結構分解句子成分.然後參照短語類文題的審題方法找準切入點。

綜上所述,無論是獨詞式命題的“增補信息法”,還是短語或整句式命題的“找題眼法”,都要仔細分析題目中的各項信息,縮小切入範圍。審題過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縮小切入範圍,最終確定切人點的過程。

(二)話題作文的審題方法

近幾年的話題作文。往往由兩部分組成:材料和要求。審題時要綜合考慮這兩部分所包含的內容,注意三點:一是審材料,根據命題意圖確定自己的觀點;二是看話題,避免脱離命題範圍;三是注意文題要求,牢記要求中的限制要素。

1.審材料

“材料”是指命題中除題乾和要求之外的部分。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一般都會提供一段材料.有的命題作文也有一段材料。話題作文中的材料與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不同,它在文題中主要起提示和導引作用,使考生更容易理解話題.它不是我們審題的重點。然而,對於個別的話題作文材料,也需要提起高度重視。比如有的材料本身就包含着道理、主旨及觀點,還有的材料中體現着命題者的命題意圖。

如2007年重慶卷會考作文試題:以“翅膀”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命題的意圖並不是讓我們論述鳥類翅膀的功用.因為材料中的“翅膀”有一個比較明晰的意思。“翅膀”是一個象徵,它象徵了自由,而且是心靈的自由。材料中還為我們提示了幾種“翅膀”的含義:“翅膀”是一種理想、信念,一份鼓勵、希冀,一種頑強的毅力,一種面對困難堅強不屈迎難而上的品質等。所以,結合材料的指向去理解話題,確定寫作方向,才能切合題意。

2.審話題

在話題類作文命題中,話題的形式也不盡相同。有的只是一個詞,有的是短語。不同類型的話題.審題方法也不盡相同。

如.2008年浙江金華卷作文題目:一顆雄心,是高飛的翅膀;一顆愛心,是擋風的屏障。堅強的心,能高過大山,純潔的心能寬過海洋。感恩之心,可以獲得真情;寬容之心.可以贏得尊敬;奉獻之心,可以温暖世界。一顆心,是束光;萬眾一心,能把整個世界照亮……

請以“心”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作文材料給了考生很多種寫作的選擇:雄心、愛心、堅強的心、純潔的心、感恩之心、寬容之心、奉獻之心、一顆心、萬眾一心……在中心話題“心”上提示了很多種限制語,很容易找到切入點,關鍵是要結合自己的真切感受,才能寫出特色。

短語類的話題作文也要像命題作文一樣.先把短語結構弄清楚,審出題目中修飾詞語的限定範圍。這些修飾性的限制往往是題旨的所在。

如話題作文“美就在身邊”,前面有一則簡短的材料。材料中的意思和話題完全一致。“美”是個大的概念,而修飾詞“身邊”為寫作限制了範圍。“美就在身邊”則要體現“美”和‘身邊”的關係。如果忽略“身邊”,寫出的內容就會超出命題範圍。

(三)材料作文的審題方法

材料作文的命題形式與命題作文、話題作文不同,它的重心完全在材料中。無論是審題還是立意.都必須從材料出發。由於沒有明確的題目或話題,因此我們要學會分析材料的中心.只有從材料中心出發思考問題,才能做到切合題意。

材料作文的審題有兩個具體的原則:準確、全面。要想做到這兩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人手:

1.對於有主人公的材料.審題時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就很容易找到材料的核心。

在材料作文中,所選材料有時是一個寓言故事,有時是一個鮮活的事例,其中往往會有一個或多個主人公。從分析主人公人手.就能準確全面理解題意,把握題旨。

例如,2007年黑龍江哈爾濱的一道會考作文題:

一名中學生總因為自己成績而苦惱。一天晚飯後,父親與他一同走進一座高樓。並領他沿着樓梯一步一步爬上樓頂。看着腳下迷人的夜景,父親説:“學習和人生的道路上沒有電梯,只有沿着台階一步步登上頂點.才會見到最壯麗的風光。”這個孩子頓有所悟。後來.他通過不懈努力,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

上面材料中,父親教育孩子的方式.父親教誨孩子的話語,孩子取得進步的原因……是否給你一些啟示呢?

請選擇一個角度,寫一篇文章。

在審材料時,要特別注意主人公身上值得提倡的品質。這則作文材料中,有兩個主人公,一個是“父親”,另一個是“孩子”。因為有兩個主人公,也就是有兩個角度可以思考。再者,文題中也有一些提示,如“父親教育孩子的方式”“父親教誨孩子的話語”這兩個點是站在父親的角度思考的,而“孩子取得進步的原因”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的。因為“父親”和“孩子”都是材料的主人公,所以無論從哪一個人的角度立意行文都是準確的。

(四)、審題失誤的心理分析

在會考或平時的作文訓練中,跑題現象時有發生。跑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審題方法不當,確切地説是審題時的思維方法存在一定問題。先看一個考場作文題: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山裏住着一位樵夫。有一天.他到城裏去賣柴,回家時,卻發現自已的房子起火了。鄰居們都來救火,但是因為風勢過大.一羣人只能眼睜睜地看着火焰吞噬了整棟房屋。

當大火終於滅了的時候.只見樵夫不慌不忙,拿了一根棍子。跑進倒塌的屋裏不斷地翻找。過了半晌,樵夫興奮地叫着:“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鄰居發現樵夫手裏捧着的是一把砍柴的斧頭。

請你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但不要脱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這個作文題材料的核心是那把“斧頭”.而材料中的主人公恰恰是一位樵夫。斧頭和樵夫的關係是思考的重點,斧頭是樵夫賴以生存的根本.對樵夫來説是最根本、最主要的東西。

從這個重心出發思考問題,引出觀點才算正確。比如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眼前的挫折是次要的,只要最根本的東西還在,就有東山再起的時候”“勤勞的雙手,是發展的根本”“金錢再多也有用光的時候,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最重要”……

本來很簡單的一個問題,同學們的想法卻五花八門,甚至很離奇。我挑選有代表性的幾份.對幾種典型的失誤作一下分析。

學生A:我看到材料中的樵夫,房子被大火燒了.不是着急。不是痛苦,只是拿根棍子跑到廢墟中把斧頭找了出來。於是我就由此想到.人也應該像樵夫一樣,始終保持處亂不驚的心態,遇事要穩重,進而以此立意。

心理剖析:這個學生在審題時,只看到現象.沒看到本質。

樵夫確實沒有着急,遇事也確實穩重,但這只是表象。同學們應該進一步順着材料的意思去發現本質。樵夫為什麼不慌不忙?因為對一個樵夫來説最根本的東西還在,有斧頭就不會捱餓,不會受凍,所以才表現出一種穩重。

應對策略:分析問題不要淺嘗輒止,在作文審題過程中,感覺到某個東西之後,進而去理解它,深入到事物內部去認清其本質,唯有如此.方可深刻地理解材料。

學生B:我看到材料中,樵夫找到斧頭很高興.他以後又可以砍柴了。我還接着想,他這樣一個勁兒地砍柴,遲早要把山上的樹砍光的.又想到自己的作文水平不高,於是想搞點創新.好與眾不同一點,再結合現在很流行的環保話題,寫一寫保護環境,那不是平時老師強調的更“有現實意義嗎”?於是我就寫了《不要亂砍濫伐》這篇文章。

心理剖析:這個學生為了得高分而做了作文的奴隸,他信馬由韁的思維與他的意願適得其反。這個同學已經看到,樵夫有了斧頭,就有了重新開始的根本這一點。為了與眾不同,他畫蛇添足,衝出材料的中心意思,離奇地延伸出了“環保”話題。

應對策略:不能為了創新而投機取巧,自以為與眾不同就是新穎,那就大錯特錯。所以,同學們必須認清何為真正的“新穎”,其實它指的是對材料的新認識、新感受,能給人以新的啟示。

學生C:樵夫的房子沒了,但他還有斧頭.對於一個以砍柴為生的樵夫來説,斧頭就是他的生命.是他的一切。有了斧頭,他還可以重建家園。這是他不幸中的萬幸,為此我想到了“福禍相生”.又進一步聯繫到了“得與失”這個話題。於是我就寫了“不要計較得失。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這個主題。

心理剖析:這個學生的思維屬於“誤入歧途”.曲解了題意。

通過這個同學的思維過程,可以看出他的想象力比較豐富。這對他的跑題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中學時代正是想象力最豐富、最容易幻想的階段。年輕的學生一旦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就有“肆意”遨遊的傾向。此時,瞻前不顧後是他們共同的心理特徵。

應對策略:在想象與聯想的過程中,不能忽略文題中的材料,因為材料中往往含有一定的寫作指向。同學們一定要能辨明這個寫作指向.然後在這個方向的指引下去聯想,去想象,寫出的文章才能與題意相吻合。

學生D:樵夫每天以砍柴為生,山裏的綠色也隨着他一次次揮動斧頭而日漸減少。最終.一把大火把他的房子化為了灰燼。古人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上天對他的懲罰,可以説.他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然而,大火撲滅後.他又拿起了斧頭,他對自己的錯誤沒有絲毫的反省。故我立意為“人貴在知錯能改”.提倡人們要時刻反省自己,只有不斷反省.才能有所成就。

心理剖析:這個學生失誤在於拋開材料,另起爐灶。

這個同學只讀了材料的開頭,就徹底拋開了材料.自己主觀上臆斷出:樵夫砍樹的行為屬於作惡多端。他根本沒有注意材料後文的內容。

應對策略:審題時,首先通讀材料,先不要着急思考,以免先人為主的判斷形成定勢.最終影響對材料主旨的把握。讀材料一定要有始有終,待讀完材料後,再整體把握題旨。

學生E:樵夫的工作就是砍柴.房子燒了,他沒有悲傷,而是拿了棍子。在灰燼中找。原來是找自己的斧頭,説明樵夫對砍柴的專注,也是對自己工作的執著,這令我感觸很深。於是我寫了“人要做好本職工作”。

心理剖析:這個學生看問題的方式屬於“瞎子摸象”。

這個學生所犯錯誤是所有審題失誤中最普遍的。樵夫確實很執著,房子都那樣了.還沒忘找自己的斧頭。但這在整個材料中卻屬於一個點,一個次要方面。從這個次要方面去延伸思維,無疑是錯誤的。

應對策略:想問題、看事物,不能只看一部分,應該看整體,從材料的整體內涵、中心意思出發去構思行文,尤其是一些比較複雜的作文,比如材料作文。

此外,還有的同學寫的是“人生路上,當棄則棄”“遇到事兒,想開點兒”“天無絕人之路”等主題。在此不再具體分析。

總之,同學們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除了要學會基本常識外,也要學會如何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想對了,才能寫對,寫對了,才有得高分的可能。反之,審題一步走錯,文章全盤皆輸;審題差之毫釐,全篇謬以千里。

九年級作文輔導訓練【3】

篇3:九年級語文作文輔導

(一)認真審題,理解題意:

審清題目永遠是寫作的第一要務。話題作文從內容到形式都呈開放性。它只提供寫作的內容的指向,強調的是寫作內容與話題的相關性,不似命題作文對於內容的限定比較嚴格。且文體不限。學生完全可以“奮臂攬明月,隨手摘星辰”,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但在開放的同時,限制依然是一個不可逾越的界限,這個限定就是話題這個談話的中心。許多同學過於開放,審題意識不強,對話題的顯性與隱性要求心中無數,想當然地倉促下筆,隨意漫談,結果所寫內容過於偏離話題,這樣的文章當然是失敗的。

話題作文的組成一般分為三部分:①簡短的提示材料(吸引學生,幫助學生開拓思路)②由材料引出的話題(作文的中心或談話範圍)③作文的要求。寫作前這三部分都必須認真研讀,吃透話題的準確內涵。這是寫好話題作文的第一步。

(二)“意在筆先”,求新求深:

“意在筆先”就是在選定材料之後、下筆之前,先要將文章的立意考慮好了,使寫作具有目的性,使中心明確、突出。

就立意來説,要求“新”求“深”,避免“第一立意”。何謂“第一立意”?舉例説:去年天津市語文學科競賽作文考試的話題是“壓力”,大部分同學寫的是“學習的苦”、“學習的難”,這就是這個話題的“第一立意”也就是看到一個話題,大家一下就想到的立意,這樣的立意當然太一般化了。會考作文發展等級分的標準,這個標準明確提出四點要求:作文要①深刻;②有文采;③創新;④有個性。能“想別人所未想”,“説別人所未説”,“寫別人所未寫”,“見別人所未見”。其實針對同樣的一件事,學生可以發現許多問題,會有許多感受,完全能表達出與眾不同的觀點。關鍵在於他們是否善於思考,是否有好的思維品質,是採用單向思維還是發散思維,多角度地思考。比如,我們寫“尊敬”這個話題,可以從正面表達,同時還可以關注話題的反面,迂迴切題,採用“反向式構思”。還可以將反面與正面結合起來對比表達。另外,立意時還可圍繞話題展開聯想和想象,以開拓思路。仍以話題“壓力”為例:由“壓力”→“壓力鍋”→用它做食物熟得快→原因是內部壓強大→“人無壓力輕飄飄(壓力與成材)”,通過這樣一番聯想,壓力的一個意義生髮出來了,這就使我們的思維朝着縱深方向推進,有助於文章的立意深刻。

(三)文體明確,形式創新:

在上述問題解決之後,下筆之前,一定要想好,要以哪種文體作為寫作的形式,一旦決定了,作文的文體表現一定要確定,不能讓別人搞不清楚你寫的文章是什麼體裁,這點要牢記。

同時,作文的成功要訣還在於構思的講究,力求形式上給人以新鮮感,張揚個性,靈活表達。從俗從眾,文章會一般化。過去常採用的“開頭點題”,“中間表現題意”,“結尾扣題”的所謂“三塊豆腐”式的結構顯得陳舊了;傳統意義的記敍文,議論文等文體,已經不能滿足作文創新的需要。我們可以根據作文內容,採用一些新的形式,如:童話體、對話體、日記體、書信體、劇本式、創編式、寓言式、講演式、小標題式、鏡頭組接式、診斷書式等等新鮮的文體。書信體有如面對面的傾訴,能使文章寫的情真意切;日記體與小標題式的形式可以避免結構混亂,情節不清的現象,使文章的脈絡分明。要注意的是你選擇的形式是你擅長的,一般是在平時的練習中嘗試過的較穩妥,儘量不在考場上貿然使用一種新的形式。但一定要注意,形式的選擇要以服務於內容、中心為目的,不能片面求新。

二、本次作文訓練內容

①話題:

“童年”

“童年就像深夜的那一片天空,而童年中那一個個令大人們忍俊不禁的‘趣事’,就是天空中的一顆顆星。”

“童年,是人最快樂的一段日子;童年,是一個人最美好的時光;童年,也是所有人最珍貴的記憶。我將把對童年的記憶,和着年輕的夢想,編織出生命中最完美的畫卷,將它永遠留在記憶的海洋裏。”

請以“童年”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②例文:

例文之一:

與童年相約

一不小心一腳踏入了童話中的城堡,回憶像潑翻在宣紙上的墨,浸滲開來,想收拾都來不及。

小時候的事就這樣又回來了。

屈指可數的是幾個瘋得大汗淋漓的冬天和幾個曬得油黑髮亮的夏天。那時候,我可以隨意地瘋,隨意地玩;我可以用蠟筆畫小人兒,不會畫酒窩的時候,就用手指給戳兩上洞……

最快樂的時候,是在鄉下住的那段時間。鄉下的天空很清澈,輕輕一下,就能掐出水來。在那片純淨的土地上,我很愛爬樹,樹雖不高,但爬上去,卻能開拓出一片新天地;我也很愛去小溪那兒玩,小溪的水很清,我就用草帽來瀝小蝦,小溪不大,卻能容下一個孩子的淘氣。我會為了一件芝麻小事而歡樂的跳起來,像一隻活蹦亂跳的小狗;也可以為了一件芝麻小事,哭個昏天黑地,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捉蜜蜂。

我喜歡帶着一副舊手套,披着一片厚夾克,帶着一副口罩去樹上,直接捉蜜蜂。因為有着這“層層”的保護,加上我迅速的逃跑,所以很少受到傷害。即使這樣,還是有失手的時候。有一次,我被一隻蜜蜂蜇着了,我很氣憤,剛要打死它,發現它已倒在了地下。我哭了,聲音引來了外婆。外婆問我為什麼哭,我説,蜜蜂蜇了我,它死了,我原諒了它,可誰來原諒我。外婆面帶微笑,平靜地説:“我原諒你。”頓時我就笑了。……若干年後,再次想起這句話,我十分感動。

從鄉下回來,沒過幾年,媽媽就給了一個嶄新的書包,這也就意味着我的童年即將結束。當時我看到那個漂亮的書包,心裏很高興,早上一年學,便早一天成為大人。現在想想,我為什麼不再要一年快樂的童年?

有人説:記憶被擠壓壓縮成符號,擱置在記憶的夾層裏,像緩釋膠囊,一點一滴將人生塗上天真的色彩。而我的童年就是快樂和温馨,這兩種“符號”將永遠被我珍藏在記憶裏,為人生添彩。

評點:

以十四、五歲的年齡再寫童年,就不能僅是就童年的趣事來表現童年,童年的生活應經過你比較成熟的思想過濾、提升,再加以十四、五歲所具有的想象力、美化之後,用講究的語言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來,既表現童趣、童真,同時又表現童年的美好、難忘,乃至令人回味。寫童年的話題,也要有較高的立意,不能因話題的選材範圍是小時候的事情,就可以“稚化”話題。

本文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用美好的語言充分描繪了童年的美好,語言好是本文的亮點。

例文之二:

遺失的美好

童年是童話般的年代,是夢開始的地方,而它卻一去不復返。

小的時候,每天都會把自己的小手放在外婆的手中,被外婆牽着,在這條巷中走着。幽長的小巷似乎漫漫無邊,而小小的我也僅僅是在漫無目的地跟着外婆走。那時,我只知道,如果我做了一件事後,大人誇我是“好孩子”,那麼我還會去做。於是,我就隨着外婆每天去做早操,每天在這巷中走着。孩子透明的心是可以被大人一眼望穿的。

而今,再走在這條巷中已是十年之後了。尋找着兒時的足跡,搜索着幼時的身影,才發現那時是多麼的幼稚,但又是那樣的天真。而今,我也不再牽着外婆的手了,我也不再做早操了,我的心也再透明不了了。

童話

童話是一個蹦蹦跳跳的孩子播下的種子,是一場細細密密的小雨繡出的葉子,是一條夢中指引的林子。小的時候,每天睡覺時都會枕着媽媽講的童話。那時我會愛憎分明的去看待童話中的人物,而就連在夢中我都期待着童話完美的結局。童話裏映出了孩子的笑臉,也映着我的童年。

而今,就算想重温一下兒時經典的童話,也會被老媽的大驚小怪動搖了決心。因為我長大了。不論什麼童話就在夢中都不會出現了。

玩具

幸福,對於小時候的我而言,就是擁有的玩具多。而我與生俱來便是對有毛的東西情有獨鍾。於是,一個個毛絨玩具彷彿從天而降般落入我的手中,成為了我的掌上明珠。但是,所有被我抱過的毛絨玩具都難逃我的“毒手”,它們的毛幾乎都被我拔光,一個個光禿禿的,惟有幾根毛還在那裏“玉樹臨風”般的昂首挺立。

由於小時候養成了這個被老媽稱作“不良”的習慣,直到今天我都未改掉此“惡習”。每當媽媽看到我抱着它們,都會發一番感慨,我長大了,我不能再像小孩那樣傻傻地抱着毛絨玩具了。長大了,真的就不能再像小孩子一樣了嗎?

後記

十年後的今天,當我再次徜徉於這小巷中,才發現,一切都沒變,只是時間更換了場景和劇情。我不會再牽着外婆的手去做早操了,因為那樣很愚蠢;我不會再讓媽媽給我講故事了,因為我沒有時間去讚美《白雪公主》的幸福結局;我不會再拔掉玩具上的毛了,因為我幾乎不能抱着它們。

歲月的巨手撕光了老榆樹的每一片葉子,那像星光,像露水,像星光與露水之間顫抖的草葉一樣的童年已經飛走了。

童年,就像是生命中任何一件美而易逝的事物,你若未抓住它,它便撲騰着羽翼飛遠了。就算再想回到從前,再想去回憶它,時間也會無情地洗刷掉它的印跡,歲月也會讓你變不回原來的樣子。就像是那巷中的孩子,那不可能的童話和那抓不到的玩具。我的生命裏有着種種的遺失的美好,而我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抓住生命中那些今後將會值得回憶的花朵,抓住生命中那些美好的事物。

評點:

本文文筆成熟,選取童年中有意義的幾個回憶“巷”、“童話”、“玩具”表達對童年的記憶,以及現在對這些美好的事物的感受。文章的形式採用小標題的形式,文脈清晰、內容充實,以“後記”的形式,將對童年的感受寫得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