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粽葉飄香過端午作文600字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2W

粽葉飄香過端午作文600字多篇

粽葉飄香過端午作文600字1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端午節最早源於戰國時期,當時有個叫屈原的楚國人,他在楚王身邊做官,是一位忠臣。昏君楚王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而賽龍舟是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而粽子則是百姓不忍心忠臣被魚蝦吃食,故而將米飯等食品做成粽子投入江中,以求保屈原全屍。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好好的繼承下來!

粽葉飄香過端午作文600字2

今天讓我歡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從媽媽那剛一打聽到,就高興的歡蹦亂跳;因為呀!這個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的來源是由於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賽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很多人有個疑問: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比賽劃龍船呢?事情是這樣來的。一個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為皇帝出謀劃策,但有些紅眼病者覺得屈原勢力太大,多管閒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説屈原的壞話,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那些荒.唐的謊言,把屈原撤了職,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經常到汩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着傷心的詩歌。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着塊大石跳河自殺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處波浪起伏,哪兒有屈原的什麼痕跡。大夥很傷心,把竹筒子裏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也讓江裏的魚蝦、蛟龍、魚……等動物飽了肚子,就不再傷害屈原的身體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辦了,後來他們把盛着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劃的小船改為賽龍船。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紀念曹娥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吳月民族圖騰祭説等等。以上各説,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説,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啊!端午節的由來可真多呀,我喜歡端午節的美、喜歡端午節的熱鬧、喜歡端午節的粽子,喜歡屈原那種愛國精神,當然我還喜歡最好玩的賽龍舟!你喜歡端午節嗎?

粽葉飄香過端午作文600字3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今天,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吧!

端午,又稱為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等。但是,要説大家最熟悉的,還是端午節這個名字呢!有的人甚至聽都沒聽説過這些別稱。

要説能代表端午節的,當然無過於吃粽子了。端午節這天,大家有的自己做,有的上街買,在端午節,幾乎沒人不吃粽子。當然了,作為吃貨,我怎能不吃呢?

每到端午節,我們家還舉行吃粽子比賽!買上兩袋粽子,下令開吃,我們就一起狼吞虎嚥,但是最後獲勝的往往不是我……

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粽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向皇帝提了利國利民的建議,但是那昏庸的皇帝並沒有採納,他很憤,就投河自盡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裏。為了能給屈原貢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竹筒粽子一一扔進水池裏。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裏有魚,那些粽子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傢伙,魚最怕菱角,可以用乾淨的草葉去包糯米,做成菱角的!”以後,人們將包好的粽子扔進水池,魚一看到糯米粽子,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它叫成“粽子”了。

再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人們因為捨不得屈原死去,就都乘着小船,來打撈屈原。他們爭先恐後,但是當追到洞庭湖時,卻不見了蹤影。此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舉行划龍舟慶祝。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這個風俗,吳國、越國等等都最先採納。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也曾經主持過友誼賽呢!一直到現在,台灣也仍舊在保持着每年五月初五賽龍舟的端午節習俗。

此外,端午節還有掛艾葉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門前都會有許多艾葉放在門口,有些心靈手巧的人,還會做荷包哩!將一塊布剪出各種各樣的形狀,在裏面塞滿艾葉,小朋友們最喜歡佩戴了!據説,佩戴荷包還可以僻邪驅瘴呢!。用菖蒲作劍,插在門楣裏,還有驅魔祛鬼的神奇效果呢!

端午節的習俗可真多呀!

粽葉飄香過端午作文600字4

每年的端午節,大家都要吃粽子,一提起粽子呀,我就會情不自禁的流出口水,這東西可是我最喜歡吃的美食之一了,你喜歡吃嗎?

今天早上我兩眼一睜,一股濃濃的粽香味就撲鼻而來,我一骨碌就起了牀,趕快跑到廚房一看,蒸鍋里正蒸着一盤粽子,看到它們我就有點垂涎三尺了,我着急的在廚房裏打起了轉。媽媽説:“你先去洗臉,粽子一會兒就熱好了。”

我感覺今天早上的時間怎麼這麼慢呀!我的肚子早在“咕咕”地了!我等了好長時間那熱氣騰騰的粽子才端上桌,看着那熱氣騰騰的粽子,像一個個威武的士兵冒着酷暑在站崗,又像一個個“五花大綁”的娃娃,那身上的繩子有紅有黃,味道還各不相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哇!燙死我了,粽子也不聽話的跑到了地上,這下可要把我氣死了,我要好好制制你們,看你們老實不老實吧!

我跑到客廳拿起我的終極武器——吹風機,插上電源按下啟動按鈕,把他們個個吹得直打哆嗦,亂打滾,連喊救命。還有幾個粽子我讓它們去冰箱裏旅遊了一圈,幾分鐘後,我大功告成,它們個個都乖乖的躺在盤子裏,終於把它們都制服了。爸爸和媽媽看到我的做法也笑得直不起了腰,這時我飛速地拿起一個粽子,用剪刀小心翼翼的剪斷繩子,再剝開粽葉,這時看到的是白色的糯米里包着一個小小的蜜棗,像是蜜棗穿着一件厚厚的棉襖。我慌忙咬了一口,甜甜的,香香的,滑溜溜的糯米和甜甜的蜜棗吃在嘴裏,甜在心裏,讓我回味無窮,我一口氣吃下了兩個不同味道的粽子,真好吃,可是我的小手被弄得粘糊糊的!

哎!可惜今天的粽子是媽媽從超市買的,媽媽説明天要親手做一些各種味道的粽子,那時的粽子一定會更加美味十足的!

粽葉飄香過端午作文600字5

粽葉飄香,又到端午。關於端午的種.種傳説,又再現腦海。望向湖畔,憶起楚國一代偉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關於屈原,連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能夠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國家滅亡,投至泊羅江。上歷史課,説屈原大無畏,擁有大膽質疑的理性精神,屢次勸説楚王莫信秦。可提議不被認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間,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傳屈原投江前遇一漁夫,漁夫驚訝:“子非三閭大夫也?”可想當時屈原苦笑,淺淺搖頭。遇問之為何落得如此田地時,無奈道:“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夫反問:“何不與世推移?”屈原不從,大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塵埃乎?”至此稍覺屈原似乎太過自負,而且暗想屈原也傻,為何不看大局之勢而行,非得自尋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沒柴,日後再細想怎樣挽局不好嗎?

關於疑問,自看前人評價屈大夫,至王逸歎:“膺忠貞之質,體清潔之性,直如石砥,顏如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此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苦心。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五月初五,泊羅江畔一聲水響,既而化為寧靜。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為何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一直不見屍體,於是後人為寄哀思,於此日盪舟之上,投擲米團,免遭魚蝦攻其身。

細想屈原投江時,又是怎樣一種情懷?是心中大釋?還是含悔而死?想到漁夫走時的莞爾笑歌環繞江前,便明屈原帶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離。他笑歎今朝,笑看釋懷。不與多言,只以《離騷》獻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可惜未將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離騷,讓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歷史長河中不過紅塵一瞬,兩千多年的歲月也是轉眼即逝。儘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那眾人皆醉我獨醒,不允世俗塵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終將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釋懷一切,淡然一切。

粽葉飄香,又到端午。端午之際,屈原仍在。滄浪之水,或清或濁,難以明確。只能遂去,不再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