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又是一年粽飄香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08W

又是一年粽飄香作文多篇

又是一年粽飄香作文1

暮春裏的絲絲涼意還未褪盡,燥熱的初夏已在一場場陣雨中拉開了序幕。撐一把傘,我頗有狼狽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知在哪裏,粽葉的清香隱隱約約地蕩了過來,這淡雅的清香,還是一如既往的淳厚、濃郁,我的腦海中不禁又浮現出外婆的身影和粽子的香。

外婆是張甸人,久居鄉下,她留着蓬鬆的捲髮,些許皺紋爬上了她那愛笑的臉頰,臉上流露着鄉下人特有的熱情純樸。兒時,我最盼的就是端午,因為端午就能吃到,外婆包的粽子。

外婆包粽子很講究。無論是米、肉、棗兒還是鴨蛋,都是外婆在菜場精心挑選的。首先就是選粽葉,外婆總是拎着一個籃子到河邊精心挑選,回來的時候籃子裏滿滿的一籃。外婆只能弓着腰,吃力的揹回來,粽葉採回來,要先在水裏泡個半小時,半小時以後我便主動請戰一片片的清洗。

外婆包粽子手法嫻熟,手一包,一裹,一繞,一個粽子就完工了,粽子又緊又漂亮。粽子包好了,外婆把粽子下了鍋,我趴在灶台邊看外婆下粽子,因為愛聞粽葉香,尤其是煮過的粽葉,更香濃。我時不時對着鍋咽口水。

粽子煮的時間比較長,一般要煮一下午。有時候外婆前一天晚上下鍋煮,第二天早上吃。每次吃粽子,我都要連吃兩、三個,又香又糯,我至今難忘。

又是一年粽葉飄香,一轉眼外婆身體不方便,我已經兩三年沒吃到外婆包的粽子了。可那難忘的粽香一直深藏在我的記憶裏,清新又濃郁。粽香是那麼珍貴,伴我成長。

又是一年粽飄香作文2

在6月的扉頁中,端午節悄然而至。自然,端午節是少不了粽子的。

星期一的早晨,媽媽將我從睡夢中叫醒。對此,十分不滿的我打着瞌睡牢騷了幾句,以抱怨媽媽打擾我的美夢,可是隨後我就被一股淡淡的清香所吸引,把之前的滿腹牢騷都拋到了九霄雲外,“媽媽,什麼東西這麼香啊,真好聞。”我情不自禁地多吸了幾口,那模樣,就像一個在沙漠裏渴了幾天的旅人喝到了甘甜的泉水。媽媽得意地拿出了藏在身後的粽子,説道:“今天是端午節,當然要吃粽子啦。”於是,在愉快的氣氛中,我們一家三口享用了一頓豐盛的粽子早餐。

吃完粽子後,爸爸故作神祕地問我:“你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嗎?”“是為了紀念投江的屈原。”我信心滿滿地答道。“投江的人不在少數,可為什麼人們只紀念屈原呢?”爸爸繼續追問。“啊……”這我真不知道。“是這樣的。”爸爸説道,“屈原本是楚國貴族,他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在楚國任重官。後來屈原遭小人陷害,被楚懷王流放。不久,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只得以死明志,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殺。”

我沒有想到,屈原居然有着這樣曲折的人生,我不禁被他的愛國情懷所震撼。我終於明白為什麼要紀念屈原了,不單單是為了哀悼這位歷史偉人,更重要的是屈原還象徵着一種精神,一種至死不渝的愛國精神,是中華光榮傳統的精髓。我們正是要繼承這種精神,所以每年都會緬懷屈原,培養愛國精神。

“長太息以掩涕兮”已成為千古名句,春夏秋冬輪迴了一遍又一遍。現在,又是一年粽飄香,每家每户都在這淡淡的香味中,懷念着屈原。

又是一年粽飄香作文3

又要到端午節了,大街上商場門口到處飄滿了淡淡的粽子的清香。十幾年來,我最喜歡吃的是媽媽親手包的粽子。

媽媽今年40歲。在她們這個年齡裏,會包粽子的人很少,一般都是去市場或者超市買來現成的'吃;有自家包的,也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一輩的人包的。每年的端午節,左鄰右舍的阿姨嬸嬸們看到媽媽自己包粽子,都會説:外邊那麼多賣粽子的,花點錢買來不就得了,還要那麼麻煩去包。媽媽每次聽到這些話,總是笑着説:外邊的不如自己包的好吃,孩子喜歡吃我自己包的粽子。

的確,媽媽包的粽子,味道和口感是獨一無二的,因為,粽子裏包着的不只是獨特的小棗和糯米,更有媽媽對我的無盡的愛。

我的家鄉滄州,是一個盛產金絲小棗的地方,棗是滄州人包粽子必須的材料。而且每個棗都必須是沒有蟲蛀的好棗,粒粒必須飽滿。如果一個粽子中有一顆壞棗,那就會影響到整個粽子的味道。

媽媽包的粽子不但用上好的沒有蟲蛀的棗,而且那棗還是最好吃的無核棗。這種棗飽滿多汁,肉質細膩,味道香甜,包在粽子裏一口一口的咬起來很放心,不用考慮棗核硌了牙齒。

媽媽包這種特殊的粽子也是有她的原因的。在我七歲的那年端午,媽媽把煮好的粽子剝開讓我品嚐。當我沉迷於這鮮美的味道時,突然一口咬到了棗核。正在換牙時期的我,一下就被硌掉了一個活動的牙齒,鮮血頓時流了出來。我又驚又怕,大哭不止。從那以後,媽媽再也不包有核棗的粽子了。在沒有無核棗的時候,媽媽會把有核棗先煮熟,然後一個個去了核,再包到粽子裏;有了無核棗,媽媽省去了除棗核的麻煩,用好吃的無核棗包粽子。每年端午節,當媽媽看到我毫無顧慮地大口大口地品味着粽子的香甜時,開心的臉上總會像綻開的一朵花。

又是一年粽飄香,媽媽又在忙碌着準備清香的粽葉,甜美的無核棗,還有白白的糯米。彷彿中,我又聞到了那滾沸的鍋中飄來的縷縷粽子的甜香。

又是一年粽飄香作文4

斜風,細雨。獨自倚在窗前,看着窗外細雨霏霏,遠處模糊的一片,五月紛飛的小雨,伴隨着粽葉的芳香,今年的端午節又如期而至。

特別的節日裏,老天也在暗自垂淚,莫不是也在紀念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麼?

五月初五那一天,你站在江邊,充滿矛盾,你有多麼希望能夠報效國家,可是,國君昏庸無能,不識人才。而你,眼睜睜的看着國土就要被侵蝕,卻無能為力。“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哀歎,眼角流出難以掩飾的淚水。

大風狂吹,江水更加洶湧,拍打着江岸,你輕輕一躍,就此成為千古的傳奇。

從此,每年五月初五,人們都以賽龍舟、吃粽子的形式來緬懷這位愛國詩人。

端午,一個飽含懷念的節日;端午,一種掛滿期盼的民俗;在我心裏,端午其實更是一個充滿愛意的日子。

這一天,粽子的幽香漂在千山萬水。

依稀記得小時候,媽媽每次從姥姥家帶來粽子,我都會踮着腳尖張開雙手,向媽媽索要。最喜歡粽子散發着的糯米的清香;最喜歡粽子那小巧精緻的外形;更喜歡粽子撒上些許白糖後那可口的味道……

端午節的早晨,當我還沉浸在睡夢中時,一陣小心翼翼的腳步聲還是被我察覺到了。我不作聲,只聽見門被悄悄地推開了,在睡眼朦朧中,我看到了那個熟悉的不能再熟悉身影——媽媽。我不禁睜開眼睛,睡意全無。

“你怎麼醒了,是我吵到你了?”媽媽一臉歉意地問道。“沒有,媽媽。”我隱隱約約的看到表上顯示的才只有五點鐘。“哦,今天是端午節,按照習俗,我得給你係上一根五彩線,避邪哪!”媽媽拿出一根五彩線,給我戴在手上,頓時,我的心裏暖暖的,有一種踏實安全的感覺。“好了,你繼續睡吧。”媽媽轉身,打開門,隨即又輕輕地把門關上了。

看着手腕上的五彩線,我沒有了睡意,一根五彩線,寄託的是母親對我深深的祝福,而媽媽早早起來,就是為了能讓祝福可以快點到達我身邊,這是一種多麼深沉的愛啊!

最亮的燈在暗處,最真的愛藏於心海。

窗外的梔子花開了,潔白的花兒被雨水洗刷得更加聖潔。

又是一年粽飄香,有一種愛在天地間瀰漫。

又是一年粽飄香作文5

好香啊!媽媽你在煮什麼?”那是我第一次聞到粽子的氣味,從客廳跑到廚房裏,扒拉着媽媽手裏的活問媽媽,媽媽俯身輕聲對我説:“是粽子,小時候你可喜歡吃了,你不記得啦?”

原來小時候的我,早已吃過了這飄着葉子清香的食物了,卻因為年幼無知,沒有把其納入氣味清單裏進行認知,當我開始對其進行認知時,已經是一個國小生了。粽子的味道是特殊的葉子味道,也是家鄉的味道,當然,這已經是離家上學之後才明瞭的事情了,過去對粽子的味道,都是對粽葉的感受。

父母帶着我去摘過幾次粽葉,是在鄉下的田地邊上,長着一簇簇看起來和田邊其它野草沒有太大區別的葉子,要説區別,區別或許在它們比其它野草的葉子要大許多,夠放得下一掬糯米,也夠包粽子的人將糯米嚴嚴實實包裹在其中。也就是這看起來不怎麼起眼的葉子,將我們平常會吃到的糯米變成了一個個三角形狀的粽子,每當端午節來臨之時,直接咬下去,或拌白糖,或拌其它的佐料,成為了節日必吃的食物。

端午節在我的家鄉,是吃粽子、賽龍舟的節日,亦是要祭奠屈原的節日。小時候是跟着父母去屈子文化園祭奠屈原,後來長大了一些,是自己揹着書包騎着單車去那裏祭奠屈原,總是能夠拿出紙筆在那裏寫下一些給屈原的話。

又是一年粽飄香,聞着廚房裏飄來的媽媽在煮的粽子香,回憶將我帶出去好遠,好遠。我又重新看見第一次聞到粽子氣味的自己,看見那個跟在爸爸媽媽身後去田邊摘粽葉的自己,看見每年從學校趕回來過端午節的自己,也看見帶着紙筆去屈子文化園裏祭奠屈原的自己。她們和着粽子的香氣,重新回到了我的身邊。

又是一年粽飄香作文6

我原以為,幸福只有在新華字典或百度上才能搜到,原來,幸福就是一家三口拿着粽子站在岸畔看龍舟。

打開那扇鐵脱落的大門,一座六十年的老房子,黑瓦青磚,古舊的園子裏,圓木桌,一把晚清的雕花椅。

濃濃的棕香,伴着記憶,過濾了所有的喧囂和塵埃,貪戀這個清晨,徐徐的風,傳出幾年前的鐵軌,載我飄向遠方,婆娑成影,只待空去。

有些東西,可以在時光的雕琢下,越發清晰,一如這所房子,外婆的駝背,以及她手中的那把舊蒲扇,腦海裏,已成黑白照片,永不褪色。

很久沒有回來,這裏的生活用倆個字可以形容:簡單,曾經以為它的簡單,我離開了這個地方,而如今似有所悟,其實簡單是一種境界。

順着香味,進了屋,看到一個矮小的駝背,弓着身子,敏捷的做着粽餡兒,手舞足蹈。“外婆!”我放下行李,頓時覺得找了一種歸真的情愫。老人神采奕奕。

兒時喜歡趴在葡萄樹下聽外婆搖着蒲扇講故事,外婆坐在那把晚清的雕花椅上,神態自若,不減當年風采,外婆以前是大家閨秀,舉手投足間散發着貴族氣質,誰也沒想到,她會選擇與爺爺清平的生活在一起。

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由於“左”傾錯誤,艱難的歲月,似乎吃糧食也成問題的時代,外公特地稍人在城裏買了粽子,連夜趕路,走了十里地,外婆説我品的不是粽子,是甜蜜的愛情……説着咧開嘴笑了,我才發現,原來外婆的牙齒已經光榮下崗了,她現在還能吃粽子吧?原來,愛情不是拉二胡瞎扯來的,而是山路走來的。

結婚,香甜嫩滑,油潤而不膩。一枚戒指套住了一個家庭。年輕時,一起漂泊奮鬥的倆個人,相互依靠,不離不棄,攜手並進。幸福就是習慣另一個人的壞習慣,而不是黑人在黑夜裏捉烏鴉般遙不可及。

生子,鄉情不變,鄉音不改,香味不斷!看龍舟、沐龍鬚水、吃粽子,緬懷屈子、偷閒出遊,選擇端午節,出遊肇慶古城,自然是奔着粽子之王--裹蒸粽而去,一家三口,特地在廣東看龍舟,相親相愛的一家人,蜜蜜的粽子香,幸福的味道……我原以為,幸福只有在新華字典或百度上才能搜到,原來,幸福就是一家三口拿着粽子站在岸畔看龍舟。

最浪漫的事,糯而不爛、肥而不膩、肉嫩味香、鹹甜適中,入口甘美。外婆與外公年輕的時候去過湖州,她説既不清了那邊好像有個古色古香的烏鎮,簡單純樸的民風,小橋流水,青石布衣,那種感覺,就像糯而不爛、肥而不膩、肉嫩味香、甜在嘴上,美在心裏。

這個時候外公從隔壁老王家回來,“喲!燕子回來啦!這麼多粽子!你們聊什麼呢這麼開心?趕快吃吧!”説着幫外婆剝開粽子,外婆很習慣的接住外公剝好的粽子,一口一口的往嘴裏抿,呵呵,古有楊貴妃愛吃荔枝,今有愛吃粽子的外婆。

外公和外婆把他們的愛包在粽子裏,他們的愛情就像包在粽子裏的餡兒,外形簡單純樸,打開後不偏不倚,不離不棄,入味甘甜。

青青子葉,捲起濃濃的愛意,散發淡淡的幸福,品出純純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