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作文教學(共12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07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2篇《作文教學》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作文教學》相關的範文。

作文教學(共12篇)

篇1:淺談作文教學

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為國中作文教學注入活力呢?從生活中尋找契合點,運用生活這把鑰匙打開向往之門,我想,熱愛生活的學生們定然興味盎然。“學習興趣的產生、發展和形成,一般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即有趣――樂趣――志趣。”①如何才能使學生對作文教學感到有趣,從而產生樂趣,進而形成志趣?

首先,要使學生對作文的題目感興趣,即命題。

聯繫生活,這也是語文訓練的策略,是使其生動活潑的手段。“生活是源,語文是流。”③生活是發展語文能力的基礎,特別是發展表達能力的基礎,要把語文基本訓練搞活,就要使它同學生的基本生活聯繫起來,同學生的思想聯繫起來,同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聯繫起來。特別是作文,要使學生有話可説、有話想説,其訣竅就在於密切結合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命題,也就是説,題目要來源於生活。

葉聖陶説了:“一箇中學生,自己要作的題目實在很多。上學聽功課,隨時有新的意想、新的發現,是題目;下了課,去運動,去遊戲,誰的技術怎樣,什麼事情的興趣怎樣,是題目;讀名人傳記,受了感動,看有味小説,起了想象,是題目;自然科學的實驗和觀察,如種樹,如養雞,如窺顯微鏡,如測侯風、雨、寒、温,都是非常有趣的題目;校內的集會,如學生會、運動會、演説會,校外的考察,如風俗、人情、工商狀況、交通組織,也都是大可寫作的題目。”②這段話説明了學生可寫的題目是很多的,概括起來不外三個方面: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出題目時只要細心地觀察和深入地瞭解就能夠命出受學生歡迎的題目。只有符合學生實際的題目才能讓學生有話可寫,引起他們的興趣。

其次,要使作文教學的指導過程有趣,讓學生體會到寫作的樂趣。

傳統作文的指導過程是在給出題目後,展示要求,然後給學生讀篇範文,緊接着就是學生按要求寫作的時間。這種方式在現在國中作文教學中仍在大量使用,造成了學生在作文時的被動局面,收效甚微。賴正清老師的“一堂生活作文課”《在集市上》可給我們巨大的啟示。

就在大家聽説是作文提不起興致時,賴老師卻微笑着告訴大家不是作文課,緊接着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集市上的情況談起,如話家常,學生漸漸進入角色,並讓他們表演買賣的場景,引導他們思考生活。這可以説是一堂不是作文課的作文課,沒有作文字眼,但學生又實實在在經歷了作文這一過程,完全是作文過程的生活化。從這可以看到,只要教師能夠跳出窠臼,聯繫生活,創設情境,學生樂在其中,何“苦”之有,何“懼”之有?作文課上的唉聲歎氣定會減少,代之以充滿活力的笑聲。最後,開闢作文教學第二渠道,走進生活調動寫作興趣。 “興趣不是天生的特質,而是環境的產物。”③在國中作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抓住課堂這個環節,還要抓住課堂的外延――生活,即學生的課外活動,如文體、團隊、科技、社會實踐甚至旅遊等,還可以開展課外作文比賽、寫觀察日記、開展向報刊投稿競賽、出黑板報、辦刊物、專題紀念活動、開展演講、辯論比賽等等。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積累素材的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還可以培養他們熱愛生活的激情,調動他們自主寫作的興趣。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有計劃地活動,去做、去説、去寫,把自己的經歷、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既解決了學習任務緊張、無“米”下鍋的問題,又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了生活的情趣。法國藝術大師羅丹説:“美到處都有,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要讓生活教學生審美,讓他們的心因生活中的美而產生激情,寫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把單一的作文課拓展為實踐後寫作、交流後寫作、爭辯後寫作、彙報展評等課程,使寫作逐步成為張揚個性、表現自己需求、洞悉社會的渠道,讓學生有事要敍、有理要説,達到“我要寫”的心理渴求。

運用生活的原理指導國中作文教學,正是作文教學在“大語文教學觀”上的反映。所謂大語文教學觀是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語文學習同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與培養非智力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也就是説,大語文教學思路是語文知識和整個文化背景、整個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聯繫起來,讓語文滲透在一切需要思維、需要語言文字的地方,它是以自己的方式闡述、塑造、發展和凝聚着人們的精神境界。②寫作作為語文的重要組成,毫無疑問具備這樣的特點,只要運用好這個原理,不難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讓作文園地生機蓬勃。

註釋:

①徐建成主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甘肅文化出版社,20xx年4月第1版127頁。

②《葉聖陶教育論文集》上冊.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203頁。

③徐建成主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甘肅文化出版社,20xx年4月第1版121頁。

參考文獻

1、蘇支超胡鳳英主編《寫作訓練思想》.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

2、蘇立康著《語文教學對話錄》.北京教育出版,1993年7月第1版。

3、徐建成主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甘肅文化出版社,20xx年4月第1版。

4、蔣成瑞主編《特級教師教學案例集錄》.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年9月第1版。

篇2:淺談作文教學

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初次接觸作文,對作文還不太熟悉,甚至有些學生對寫作存在畏難情緒,所以在教學之前,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其實寫作並沒有那麼困難,寫作就是學生記敍生活、表達情感、發表見解的一種方式。但是,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老師教學的一大難題,習作也成了學生望之生畏的科目。

近年來,語文在整個學習科目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而作文作為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卻是語文教學的難點。長期以

來,國小生作文教學形成了“教師命題、指導――學生獨立寫作――教師改評”的傳統訓練模式,這種訓練模式的教學成果並不出色。為了提高學生寫作素養,我們必須努力改變當前作文教學的現狀,以新課程改革為前提,探索出新型作文教學方法。

一、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國小作文課堂教學結構上,形成了“教師命題、指導――學生獨立寫作――教師改評”的傳統訓練模式,這種訓練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後果:

(1)學生不知如何下筆,無內容可寫。

(2)學生沒有養成積累的習慣。

(3)學生不會創新,文章千篇 一律,缺乏個性。

(4)學生寫作不是表達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而是不得不寫,導致學生按圖索驥。

可見,這種傳統的寫作訓練模式已經過時,不僅不適應新課改作文教學的要求,而且也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所以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大膽創新,勇於實踐,將新課改的理念與語文作文教學相結合,創造出更適合學生的作文教學方法。

二、如何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一)注重平時積累。

1、課文內容的積累

“重視文本”也出現在新課標的要求中,很多課後題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題,讓學生在背誦、摘抄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但是很多語文教師卻一味注重課外知識,反而忽略了課本中最基礎的知識。

2、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有效途徑。日記的內容要求比較低,可以寫自己聽到的、看到的,也可以寫自己想到的。總之,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任何事、自己生活中的任何感悟都可以出來。這樣就能使學生思維更開闊,給了學生寫作的自由空間。

日記寫作較為靈活,行文自由,是提高自由寫作水平的捷徑之一,卻被很多老師所忽視。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見到的或者説所感受到的人物、風景、時間、小插曲等等,只要是自己覺得有意思、對自己印象深刻的,就可以把它記下來。因為要記,學生必須對天的所見所聞,“知之儘量詳,識之儘量真,思之儘量明。”天天動筆就會活躍學生的思維,擴展學生的日常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感,越寫越有話可寫。

如果學生能每天堅持下來,把所見所聞寫成日記,哪怕只寫一兩句話,一步一個腳印,時間長了,就會使自己所寫的日記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雛形”。讓學生欣賞一下自己的日記本,學生會由衷地體會到寫日記的好處。

(二)親身體驗

孔子曾説過:“不觀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巨海,何以知**之患?”孔子生動形象地告訴我們:實踐來源於生活。我們説,知識從生命開始,與生活同行,可見,生活是習作的源頭活水,沒有生活經驗,習作從何下筆?又從何而寫?

教學中引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自然,認真留意身邊的事,時刻與大自然為伴,用心去體會大自然,與大自然親密交融,觸發情感再生。例如,老師可組織學生到郊外去放風箏,讓學生感受合作的美好,去體會放風箏的快樂。

(三)寫作命題靈活多樣。

傳統的作文教學由於過分注重命題作文,常常把學生的思路限制在一個方向,使學生不知如何下筆,寫作文成了“擠牙膏”,老師趕一步,學生走一步。新課標要求作文訓練命題開放性、靈活性、多樣性。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無命題要靈活結合在一起;就命題者而言,教師命題要考慮學生的意願,與學生自由命題積極結合。

(四)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鼓勵學生大膽表達,教師可以提供多種形式的習作,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選題習作,不限制體裁、不規定字數、時間,學生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任學生天馬行空,自由地傾訴表達,這樣可以調動他們的潛力,讓學生的思想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脱離條條框框的限制。鼓勵學生大膽表達,教師可以採用寫想象作文的形式進行訓練,想象作文是最能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的了。相信教師在批改作文時,一定會發現學生超乎想象的想象力。

(五)注重作文評改

教師的評改、反饋對學生的習作十分重要。評價得當,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學生才能敢於作文、樂於作文。因此教師在評改作文時不能千篇 一律,也不能不留情面。教師可以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本身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有高一些的要求。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哪怕只是用了一個好詞,教師也要及時表揚,及時鼓勵。這樣才會讓學生看到希望,樂於寫作。

總之,作文教學作為長期以來比較困難的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以教學理論為基礎,在教學實踐中反饋,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才能總結出適合自己的作文教學方法。

篇3:淺談作文教學

作文,是檢驗學生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尺。同時,作文在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也佔據着十分重要且不可忽視的地位。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深知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就是在生活中得以應用併為生活服務,只有明確這個目的,我們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那麼,語文是怎樣作用於我們生活的呢?其實最直接、最真切的作用就是――作文。

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再來談作文教學。

為什麼長期以來作文是一個老師怕教,學生怕寫的老大難“問題”呢?有的老師談到作文,就無從開口;有的學生,一説到上作文課和寫作文便“談虎色變”。這又是什麼原因呢?説白了,就是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和方法,才導致了空手吃螃蟹不知道從何着手的尷尬。那麼作文該怎麼教?學生該怎麼去寫呢?筆者在這裏試做以下幾點分析,希望這熒光拙見,能對大家有點滴啟發。

第一、明確作文的寫作意圖和目的

作文,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作文也不是折磨人的“苦力活”,我們要避免這個認知上的誤區,她該是我們表達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載體。對於文學的產生,我們先民曾有過一個精彩的論述。那就是――“勞者歌其事,飢者歌其食。”作文,其實就是為了表達思想,抒發感情的工具。

第二、作文不是無病呻吟和堆字數

其實真正的好作文,不是拼字數和堆辭藻,更不是“懶婆娘的裹腳”。古代著名文學家蘇軾曾經這樣評價過自己的作文:“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雖吾亦不能知也。”他的意思就是,作文是來源於對生活的真切感悟,有感而發下的自然行為。它的長短,形式都是由於創作者不同的創造感悟所決定的。

明確了以上兩點,我們再轉入作文的教學探討。

一、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感悟

作文是對生活感悟的抒發和情感的宣泄,生活才是作文真正的靈感源泉。孩子的想象力是奇特和新穎獨到的,他們的感觸非常靈敏,同時又非常渴望對這個所看到和感知的世界去加深瞭解和認識。自然界的四季更迭,春花秋月的往復輪迴;清清的河水,南北往返的燕子,以及周圍的人事變遷????一朵花,一片葉,一個人,一張笑臉都能激起他們對未知世界瞭解的渴望。至於自然山水,名勝古蹟,以及電視裏的動畫影片,都可以作為我們引導學生觀察和作文的好教材。

作文來源於對生活的真切體悟,只要我們有意無意的增強這方面的引導,讓孩子在成長的每一天里加強這種自我積累的意識。那麼,這種素材的儲存必將是孩子將來寫字作文的無盡寶藏。生活素材積

累豐富了,有了這份“源頭活水”,孩子作文苦惱,老師教授作文的苦惱難題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二、教會並培養學生主動觀察的積極性

法國著名雕朔家羅丹曾經説過“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學生的觀察興味往往是我們成人所不能想象的,一隻螞蟻、一個蘋果、一道彩虹????種種光怪陸離的事物和現象都能激起孩子的無盡想象和興趣。

只要我們善於去引導和傳授正確的觀察方法,啟動了孩子的觀察眼睛並激活這種觀察基因。相信,美將不僅僅是孩子眼中感知的一種表象,它必然將會潛移默化中成為孩子的一種自我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祖宗的這句話就非常形象的説明了這一點。

三、培養學生説真話的能力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沒有真情實感的文章、無病呻吟沒有內涵的文章、只注意形式花俏沒有自我體悟的文章和矯揉造作都是作文的弊病。如果不從國小生這裏根除這種弊病,它的影響所及和嚴重後果都將是對學生的極大不負責任。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我們為什麼而寫?我們要寫什麼的問題?

時下國小生和國中生的`作文,總體而言都是注重寫實的作文。沒有了對生活的實在真切的認識,沒有自我內心的真情感悟,這樣的文章學生不知道怎麼寫。就算寫出來也是東拼西湊,毫無生動性、文采性可言的文字垃圾。

具備了講真話、抒真情,注重了這份真實、真切,作文才不至於成為一種困擾。當然,我這裏所説的真實絕不是一是一、二是二的對生活簡單化還原。如果只是簡單化的生活還原和再現,沒有了創造和加工,作文毫無疑問的就只是一種流水賬的簡單記述。

四、想象力不僅是一種能力

我們都知道,文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好的文學作品,優秀的藝術作品都是對生活的再創造而不僅僅是簡單記錄。《西遊記》、《紅樓夢》、《芙蓉鎮》、《百年孤獨》????世界上數不勝數的優秀作品都離不開這種想象,沒有了想象就沒有了作品的深厚底藴,也就沒有了文學。

這裏説的想象和我上面所説的真實絕不矛盾,在真實觀察的基礎上融入想象,這是我們日常教授學生作文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環節。否則,學生的作文還是平淡無奇的口水話。

五、加強日常字詞妙句的積累

唐代文學大豪韓愈曾經説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優秀的作文肯定離不開對前人方法技巧的繼承和發展,沒有了這份繼承和發展,要想寫出奪人眼目的新作品、好文章無疑是難比登天。文章離不開文字,也離不開修辭,這正如房子離不開磚塊和粘合劑裝飾物。如果一個學生沒有一定量的文字積累,沒有一定的修辭技巧。要想作文,就只能是無米之炊。

教會學生朗讀,教會學生閲讀,也要教會學生記憶,只有這樣我們的作文教學才能算是成功的開始。

篇4:淺談作文教學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都是廣大語文教師的一個難點。怎樣才能讓學生不怕寫作文,學會作文?特別是讓農村國小生能寫出優秀的文章,這成了所有奮鬥在農村國小的語文教師關注的熱點問題。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我覺得農村國小作文教學存在以下弊端:

一、教學環節設置不合理,抑制學生思維

1.老師們重視遵循着教師講解、讀範文――學生列提綱――草稿――學生修改――抄寫的雙課時模式教學。

遇到一個作文題目,各位教師害怕學生不理解題目的意思,無從下筆。因此,總是教師講在前、學生寫在後,殊不知,這樣一來就固化了學生的思維,把學生的思維定格在一個極小的空間內,讓學生只能按老師的要求去完成作文。結果,學生寫出的作文千篇 一律,大同小異,沒有一點創新求異。我們的這種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2.教師總是習慣把批改作文放在課後來進行,沒有及時的反饋,收效不大。全班幾十篇作文,每篇都要精批細改。一字一句,一段一篇,都仔仔細細地給學生檢查,錯字、別字、重複的、不具體的、或換或改,或增或減……兢兢業業,樂此不疲。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卻收效甚微。為什麼?作文本發下去,學生沒仔細讀,即使讀了,也不能完全理解老師的意思。老師與學生畢竟有一段年齡差距,生活閲歷、思想、行為怎會與老師完全一致呢?

二、作文數量太少,對學生的思維訓練不夠

農村國小規定一週兩節作文課,但許多教師為趕語文教學進度,一般兩週才上一次作文,一學期共八次,加上單元測試卷上的作文,一學期也不過十多個作文。但這個中間還有些作文題是同類型的,學生作文也是“換湯不換藥”,一個作文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思維沒有得到全方位的訓練,語言文字的訓練也有很大的侷限性。俗話説:刀不磨要生鏽。學生的思維也是一樣,不經常訓練,想要一下子提高是不可能的。

三、學生見識太少,又沒良好的作文習慣,感到無話可説

我所在的學校屬於典型的偏遠山村國小,校領導、教師、家長又擔心學生的安全問題,因此,有組織、有紀律地外出鍛鍊的機會幾乎沒有。教師又害怕耽誤學生的學習,村小根本沒有圖書室。蜜蜂要釀出芳香的花蜜,必須採擷千萬朵鮮花,沒有足夠的見聞,哪來廣博的知識?再加上學生平時沒有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怎能發現平凡中的偉大,寫出好文章呢?

針對以上問題,通過自己的探索,近年來我逐步採取了以下一些對策:

1.優化課堂結構,提高作文質量

(1)先寫作,後講評。教師出題之後,不作任何提示。學生自己作文,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這樣學習的思維就不會受到限制,這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學生陸續交作文的時間內,教師迅速瀏覽學生作文,發現其中具有普遍性的問題,並選出典型的作文,以備40分鐘後有針對性地講評。

講評時,讓學生自己來念作文,唸的時候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然後發表自己的修改意見。教師要運用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敢於發表意見,善於發表意見。同時要注意對學生的一些不正確的意見予以糾正指導,但都應該本着表揚鼓勵的原則來進行。

(2)修改。在進行典型的幾例作文講評之後,教師迅速地將作文本發下去,學生把自己手中拿到的同學作文瀏覽一遍,寫上評語(自己不改自己的)。通過講評和修改,學生在不自覺中找到了自己作文與別人的差距,確定今後努力的方向。同時,他們也在修改別人的作文中提高了自己的作文能力。

學生修改完後,教師還應快速地看看學生的評語,選幾則寫得較好的念給大家聽,這對學生來講,也是一個提高認識的過程。

(3)小結。利用幾分鐘對本堂作文課的情況作一個簡單的小結,歸納一下這類題目的寫作方法,讓學生能舉一反三。這是一個由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過程,學生掌握了理論,才能用於指導自己的實踐,才有利於形成實踐――理論――實踐的良性循環。因而,課堂小結是十分必要的,我們一定要重視。

2.增加作文次數,活躍學生思維

(1)激發寫作興趣,增加作文次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學生寫好作文,只有他們對作文本身感興趣了,才會努力去寫好它。愛玩是小孩的天性,新的作文教學方式能在課堂內完成教學任務,課後還給了學生玩的空間,學生當然樂意接受。因此一週一次作文,學生是可以完成的。

(2)堅持寫日記,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開始,可以讓學生種一株植物,寫觀察日記,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細心周圍事物的習慣。以後,讓學生把目光投向自己身邊的人、事、物,在平凡之中覺察出不平凡的東西來記在日記本上。到寫作文時就可以拿出來用,寫作時自然就不會無話可説了。

童心是寶貴的,我們應該珍惜,因為孩子們許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其實藴含着智慧的光華。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如果能用滿腔的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他們尋找出生活中的童趣,那麼作文將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而是一種樂趣。

篇5:淺談作文教學

一、現代教學媒體在作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術使教學發生了很大變化,豐富的資源,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學習的自覺性和活動的交互性,以及動態的形象化等。多媒體還能綜合處理聲音、視頻、文字、圖形、動畫和語言文字等,具有很強的受控性和表現力。通過多媒體的演示,教學結構更緊湊合理,能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學到各種信息,充分調動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提高綜合能力。

1.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文教學,有自身的目標和功能,內容極為廣泛,這就要求教學方法要多樣。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感知教學內容,並欣賞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讓學生的知識更全面。在高中信息課上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包括信息的搜索、分析、篩選、綜合等。這些技術素養對學生今後寫作有很大幫助,學生可根據作文的要求對材料進行甄別並加以存儲。又如在播放或展示圖像、圖形、文本、圖畫、視頻和聲音時,可以要求學生學會觀察比較,並充分發揮想象。這樣作文教學中師生互動和人機互動更頻繁,寫作氣氛更濃郁,學生之間交流更深刻,有利於學生提高寫作水平。

2.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寫作能反映學生的思維品質。良好的思維品質包括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創造性和廣闊性。寫作是通過創造性地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的一種技能,這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在寫作前,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使學生在聲音、形象和情感的觸動下,根據所觀察到的,再發揮想力,確定寫作的主題,找到正確的語言表達。可以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認識事物,體驗不同的情感,提高作文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二、信息技術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1.直觀演示,引發興趣。學習是外部的刺激和主體心理相互作用的結果,如果人們對這個刺激物感興趣,就能激發學習慾望。在高中作文講解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可以演示一些與主題相關的畫面,通過色彩變換、動靜結合為學生創設聲像一體的情境,這更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打開學生的想象空間。比如在以“節約”為主題時,學生一開始不知道怎麼下筆。這時可創設情境,利用信息技術的直觀性,將圖像圖形和視頻音頻等內容演示出來,播放一些大肆浪費的圖片,也可以擺放一些公益性質的短片如《舌尖上的浪費》、“網民呼籲遏制餐飲行業的‘舌尖上的浪費’”的閲讀材料等,這些材料能讓學生明確寫作的主題和方向。

2.通過信息技術的交互性,分層施教。信息技術具有交互性的特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點特性,根據學生的成績和認知能力,安排教學內容和選擇更合適的教學方法,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有進步,參與到課堂中。傳統的寫作課,教師通常是將習作中的毛病一一挑出來進行講解,這樣過於空洞,無法取得顯著效果,且不能留有足夠的時間展示和分享佳作,但是多媒體教學可以克服這方面的困難。講評作文時通過在電腦上放映範文,共同分析優秀的句子和段落和有問題的片斷,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之間互相借鑑,打開作文的思路。這樣展示作文,使全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受益。

3.通過信息的海量化,積累作文素材。心理學家經研究,學生在寫作之前,都應該用相關經驗或是表象,可以是在生活中所看到的所感悟到的現實材料。當然,由於高中生還未步入社會,生活經驗相對缺乏,且一直忙於各科目的學習,沒有足夠的人生經歷,因此他們頭腦裏積累的材料是有限的,寫起作文來力不從心。多媒體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和事物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讓學生有更加感性的材料,激起豐富的想象,積累寫作素材。比如,在寫“感恩”這篇作文時,可以查找不同的環境下,不同的人物表達感激之情的情景圖片或者是視頻,讓學生進行探討,相互啟發,使寫作內容更充實。

4.明確目標,使學生主動學習。信息技術環境下的作文教學,其實信息技術主要起着輔助的作用,真正的主體是課程,教學活動要以課程目標為主,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創造發揮學生主動性的環境。比如在寫“走近蘇軾(司馬遷或屈原等)”這些論文時,語文老師可以先拿出一些資料,説明這些資料的用處和查找方法,這可以激發學生查找更多資料的熱情和慾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有了明確的目標和任務,針對性地利用網絡尋找資源,將課內知識拓展到了課外,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有了豐厚的寫作素材,對所要寫的人物有了一定的瞭解後,可以選定角度,主動寫作,不再是老師逼學生寫,而是學生主動地寫。這一過程鍛鍊了學生對資料的閲讀、分析、探究、篩選、組織能力。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信息技術像一把雙刃劍,教師利用得當,能趨利避害,使信息技術充分發揮作用,使作文教學更加完善完美,切實將信息技術與作文課堂完美整合。葉聖陶先生説:“生活猶如泉水,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信息技術能給學生帶來豐富的寫作素材,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豐富學生的內心體驗,促進學生構建認知結構,從而有效實現作文教學目標。

篇6:淺談作文教學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如何帶領我的學生投入到燦爛的語言文學中去汲取豐富的文化營養,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作文教學是整個國小語文教學的重頭戲,怎樣才能既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又提高學生作文質量呢?現階段的國小生絕大多數不喜歡作文,怕寫作文,畏懼作文。大部分學生寫作文時“無話可説,無從下筆”、“無材料可寫”。即使寫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內容乾癟、詞不達意、思維混亂的“文章”。他們視作文為負擔、包袱,甚至怕上作文課。老師們在教的過程中更是無從下手。經過這兩年作文教學的實踐,我個人認為作文教學可以從這幾方面着手:

一、激發習作興趣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地去學習,不但浪費時間、浪費精力,而且也達不到好的效果。如果能滿懷興致地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學生的拓展能力、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習作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二、積累詞彙

(一)通過寫日記積累素材

學生作文的源泉是生活,要在生活中體驗、觀察、感受。學生有了習作素材,寫作文才會有話説,才會有內容。這就要學生多積累。積累素材的方法莫過於寫日記。每事一記至關重要,把平時的點點滴滴記入日記。需要用時,就不愁沒有素材了。日記內容不一定非要寫自己想到、聽到、看到、做過的事,可以摘抄一些好詞佳句、精彩段落等。只要孩子願意去記錄,寫作文時就會有很多內容可寫。

(二)從課文內容中積累材料

“重視文本”[1]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在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有“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抄好詞佳句”這樣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的同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並從摘抄中積累寫作的材料。學生通過平時的積累為寫作做好鋪墊,在寫作時也就不至於“無話可説,無從下筆”。

三、分層次給學生定文章段落

學生的資質不同,寫出的作文質量也參差不齊。有的整篇只有一段話;有的一個段落一兩句話,有的一篇文章有七八段,甚至於有的十幾段。結構不清晰。那麼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層次,給他們定文章段落,每篇文章可分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來寫。每次習作嚴格要求學生必須按規定的段落去進行習作。可分為三種情況要求:學困生,要求他們最少寫三段話,開頭、中間、結尾各寫一段話;開頭、結尾各一兩句話,中間多寫;句子要寫通順,內容要表達清楚。中等生,三至四段話;開頭、結尾各寫一段話,中間一至二段話;能圍繞一個主線按一定順序展開描寫;優等生,段落不固定,開頭一段點明中心;結尾一段可以總結全文,可以與開頭相照應,也可以寫自己對事、物的理解與看法;中間圍繞一個主線按一定順序展開具體生動描寫,採用一些修辭手法、關聯詞過渡、引用名人名言等,描寫有詳有略。通過相應時間的練習,學生自然而然地養成了這種良好習慣,寫出的文章段落結構就會很清晰、明瞭。

四、模仿課文進行練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可以教學生模仿文章的結構、表現手法、標題、題材等等。

寫文章就像造房子,如果只是積累了材料,備齊了磚瓦木石是不夠的,還得勾勒藍圖,搭好架子,才能蓋起房子。

我們國小語文書中有很多課文可以作為範文來進行作文教學,讓學生學會模仿文章的語言、結構、表達方法、寫作順序、修辭手法等等。教師可引導學生認真地、有針對性地模仿範文中的精美語句,也可引導學生模仿文章的結構,最好是模仿語文課本中範文的結構。因為範文的結構既全面、千姿百態,又科學,又規範。模仿結構,不但可以學習全篇結構安排的特點,而且可以模仿局部的層次安排,還可以模仿範文的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例如:教學《桂林山水》[2]時,讓學生用總分總的結構,採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來寫一寫你認為最美麗的一處風景。教學《頤和園》[3]時,就讓學生學習作者的遊覽順序: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D�D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D�D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D�D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讓學生模仿遊覽順序寫《遊旗山》:來到山腳�D�D爬到半山腰�D�D觀景台�D�D月牙泉�D�D休息區�D�D觀景台�D�D山頂。按這樣的順序來描寫旗山上的美景。學生就會覺得,我也能像這些大文學家一樣寫出好文章,就不會害怕寫作文了。

五、評價展示,激勵寫作

俗話説:“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評改是提高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應該讓學生參與到作文的點評當中來。每次在全班作文總評時,我先肯定學生的成績,並且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與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對於學困生應注意發現作文中的優點,哪怕是一個好詞、一個好句都給予熱情鼓勵和適當表揚,不足之處也用委婉的語言指出。我經常在評語中寫道:“你的進步真讓老師刮目相看,要是字數在多一點兒,書寫在認真一些,那就更好了。”“章敍述得真有條理,娓娓道來,可是就是那麼一兩個用錯的詞影響了整篇文章,多可惜呀!”學生在拿到作文後,看完了評語都會找出自己的毛病加以改正,從而讓整篇文章更加精彩。

總之,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平時就要引導學生用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去觀察現象、體驗生活,培養學生隨時觀察的習慣,在生活的體驗中去發現生活的真、善、美。引導學生通過實踐體驗把自己最深刻的感悟用文字表達出來。也許國小生的文章還欠生動,但他們所寫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他們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作為教師,一定要賞識學生個性化的語言,培養學生觀察、體驗生活的能力,努力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篇7:淺談作文教學

淺談作文教學

論文關鍵詞:農村國小語文 作文教學

很多農村教師都有一個同感,農村孩子對作文不感興趣,作文能力較差。因此,大家都把原因歸結為:農村國小教育的發展在硬件和軟件方面相對城區學校比較落後,又受到地域環境、經濟水平、家長知識、學生視野等外部條件的制約。但是,如果我們農村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方式上能充分利用農村的有利條件,同樣也能跟城區學校的學生相較量。我也是一個農村教師,之前我也認為農村孩子的作文難教,但經過這幾年對作文的教學,摸索出我個人的膚淺體會和看法。如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農村的孩子因受方言的影響,説話時常發音不準確,用詞不當,這會影響到學生作文中的語句。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練習説規範的普通話,要求學生養成課上課下講普通話,用普通話交流的習慣,並指導學生説話、用詞要正確,語句要完整、通順。

二、情趣批改,側重鼓勵、激發興趣。

作文的批改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文所作的評價和指導,好的作文評價能促進學生提高作文水平,但教師評價學生的作文要切合他們的認知能力。以往我們對學生作文的評價常常以60―100只交給個分數或以A、B、C、D的形式來評定。這樣的等級評價缺少鼓勵作用,達不到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我們應以認真的態度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竭力在他們作文的字裏行間尋找優點,就可以在相應的閃光點給予附加分,並進行簡單的評語。如:有位學生在作文中寫到”傍晚,空中那輪圓溜溜的大火球被拋下了山底,可是,它太留戀在空中能盡情欣賞世間所有美麗的情景了,於是就把身上的幾件寶物扔回空中,那就是――雲霞。“我在旁邊批註上”‘火球’和 ‘拋’用得妙,加5分,能巧妙的過渡寫出雲霞的出現加5分“.有位平時作文不太好的學生寫到”當時那才真叫精彩,十萬天兵天將團團圍住花果山,最後還是被孫悟空打得落花流水。“我也在旁邊批註上”這個句子真靈活‘落花流水’用得恰到好處,了不起,加10分“.用附加分的形式來評價學生的作文既可以充分肯定學生的獨特感受,又可以能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地尋求、推敲更多類似的好詞佳句,並能讓怕作文的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悦。批改後,我常利用早讀課或作文講評課將學生的一些寫得好的詞語、句子、片段、篇章進行範讀,逐一表揚。再將這些訂成冊供全班賞讀,這樣不但能起到對作者的極大鼓勵,而且會使其他學生產生羨慕的學習動機,以達到了激發全體學生的作文興趣和提高作文水平。

三、充實生活,增加閲歷。

學生的作文源泉來自於生活。

1、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把學生引入七彩的社會中,幫助他們打開充滿情趣的生活寶庫,國小語文論文發表引導他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主動觀察,積累素材。雖説農村的孩子生活平淡,他們不可能像城市的孩子那樣逛公園、上網或者學畫畫、練鋼琴……農村的國小生沒有這些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但是他們有獨特的生活場景,如:週末可以到大樹上與一羣小夥伴玩捉貓,去拾蘑菇,去河邊游泳、捉魚,下田與父母一起勞動……同樣有豐富多彩的素材可寫。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捕捉特有的生活細節進行敍寫。如我班有個學生寫到:”當我們來到田裏的時候,發現稻穀長得又高又多,媽媽的臉上露出了喜悦。而我,望着這一大片想金色海洋一樣的稻田,心裏想:這麼多的稻穀,什麼時候才能割完呀?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説:‘孩子,別望了,越看越多,快點割吧,割完了獎你們冰淇淋。’一聽到有冰淇淋吃,我的勁頭就來了,立刻動起手來賣力的割。可是沒過多久,我又抬起頭望着這一大片的稻田,還是那麼多,我又懶了,覺得鐮刀重得像一快大石頭,稻根硬得像一條條鋼筋……“

2、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並告訴學生觀察要有目的、要細緻、全面,有順序,還有抓住特點,展開合理的想象,把事情的經過、結尾及自己對事情的感受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如在指導作文《記一次拔河比賽》時,我先組織學生體驗活動的過程,提醒學生有目的地觀察。在習作前在班上交流所觀察到的情形及自己的情感變化。習作時同學們都能把比賽過程中大家的動作、神態、語言及興奮、緊張的心理活動細緻的刻畫出來。

有學生寫到:”同學們都做好了姿勢,當裁判員喊到‘預備――開始!’這聲音像是長了翅膀一樣傳到同學們的耳朵裏。我們組的男同學立刻集中精力,一個個緊抓着繩子使勁地往自己的地盤上拉。你看,排在前面的黃國慶同學最賣力了,像個大力士一樣使出渾身的氣力往後拉,手臂的肌肉都鼓起來了;再看看調皮的黃宗添,把臉繃得緊緊的,咬牙切齒的,看樣子把對方當敵人了,似乎一定要打贏對方一樣;別看黃天佑瘦弱矮小,他也不甘示弱,還一邊用力拉一邊喊着‘一、二嘿’,少了他也不行。而作為拉拉隊的我們既興奮又緊張,不停地為本組的男同學加油助威。……“

四、加強閲讀,讀中學寫。

我認為作文不僅僅從老師的教就能提高,還要加強閲讀,從閲讀中自悟習作的方法。因為閲讀不但能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好詞佳句,而且可以促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造句城段、連聚成篇的方法和技巧,並轉化成自己的認識。因此在指導學生閲讀課本上的文章之時,也應注重鼓勵學生多閲讀課外書刊。因農村條件的限制,可以鼓勵學生借閲學校極少的圖書閲讀的.同時,把同學們自己買的課外書刊收集起來共大家輪流閲讀,建立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但還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是要把文章讀懂讀熟,明白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方法,並把文章裏的好詞佳句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錄下來。二是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勤於寫心得。三是在遇到一些新作文內容或作文難度較高時,可以尋找一些類似的範文進行仿寫。如在教學生寫讀後感是,因為是學生結成新內容,心中毫無頭緒,我讓學生找出有關課本上學過的課文別人寫讀後感的範文,讓學生自己多閲讀揣摩別人寫讀後感的方法。再和學生一起交流總結進行仿寫。經過幾次的閲讀與仿寫,學生也就掌握了些讀後感的方法,對一篇文章也能有感而發了。

五、強化練筆。

有的學生閲讀和口頭表達能力都很強,而作文水平卻平平,就是因為練筆少。這樣閲讀中所獲取的知識就得不到鞏固和運用,作文也就達不到提高的目的,因此要加強學生的練筆。每個學期不僅要完成課本上的作文練習,還要培養學生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對某些課文還要做到隨堂展開想象進行擴寫。如學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後想象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學了《走遍天下書為侶》,假如你也獨自旅行,你會帶上什麼東西呢?仿照課文,寫一寫你自己的想法。通過寫日記及課堂小練筆和擴寫有利於學生積累生活素材,提高語文綜合素養,促進自身的思維能力和認識能力。學生通過頭腦中的素材使語言豐富了,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就不會再把習作當成一件難事了。

篇8:淺談作文教學

淺談作文教學

眾所周知,作文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着學生語文素養和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和提高,但作文教學一直以來又是最令師生頭疼的問題,往往是付出多,收效少,我在幾年的作文教學中作了以下嘗試:

首先要以學生的情感興趣為主。孩子們思維活躍,敢想敢做,富於創造精神和表現慾望。所以在初學寫作的時候,我們不要給他們規定太多的內容、框架,最好放開手,鼓勵孩子自己去寫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不論寫多寫少,只要能表述出他想説的意思就給予肯定,以此培養寫作的興趣,樹立寫作的信心。

其次,我們要注意在閲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寫作的方法,如觀察順序、構段形式、描述方法等,並適時進行小練筆,這樣對於提高寫作的技巧是很有幫助的。

另外,我們的作文指導除了教材中有計劃的系列習作外,也可以根據孩子所處的環境,經歷的事情隨機展開,引導學生進行即興作文的訓練,因為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在突發事件中,學生會有感而發,這樣表達得更真實。例如一次正在上課時,外面忽然烏雲密佈,雷電交加,孩子們的.注意力很快就聚集到了窗外,於是我索性改變一下教學的內容,引導學生觀察雷、電、風、雨,孩子們的興趣極其高漲。在交流所見、所聞、所感時,談得十分生動,很自然得就用上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這時再讓他們寫這第一場雨,結果孩子們寫得很不錯。

這種作文指導可以不受固定模式、場景的束縛,即使孩子在家也可以進行,如讓他們寫些自己家中養的小動物、植物,寫寫發生在鄰里之間的事情,甚至寫些看一個電視節目後的想法等等,只要適時引導孩子關注生活中的這些細節,並及時記下自己的真實感受,便是積累寫作素材,這樣以後再寫同類作文時,孩子就不必擔心無事可寫、無話可説了。

最後,我們還要注重習作的評價,我們應以欣賞者的角度,用肯定的語氣去評價孩子們的習作,在鼓勵中提出修改的意見及方向,讓學生體會到寫作的樂趣和成功,並學着主動修改自己的作文。

篇9:作文教學工作總結

國小語文教學調整方案指出教學要求不宜過高。能逐步做到語句通順,內容具體,有中心,有條理”。這一調整是當前加強素質教育的需要,是落實國小語文教大綱的具體體現。國小作文這一基礎學科的教學,如何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又提高作文教學質量,是我們國小語文教師探索的主題。筆者在近年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採用了“起點低一點,底面寬一點,要求嚴一點,訓練實一點,方法活一點,反饋勤一點”的方法。學生習作整體水平得到了提高,普遍達到了“語句通順,內容具體,有中心,有條理”的要求。

一、起點低一點。

當前學生習作存在着“無話可寫”,“有話寫不出來”的通病,甚至用一兩句話寫一件事(物)也寫不出來。進入高年級,部分學生寫段還困難,因此,我們的作文教學起點不能高。“調整方案”也強調指出:“對作文教學要求不宜過高。”鑑於此筆者對中年級作文,從用詞造句,連詞成句,寫好句子入手,然後連句成段;高年級從寫好段入手,圍繞一句話寫段,把一句話寫具體,然後進行連段成篇訓練,進行審題,選材,謀篇佈局的訓練。這種方法從學生實際來説是極為可取的。

二、底面寬一點。

筆者認為作文教學不能停留在每週兩節作文課上,為“作文”而作文。應擴充它的量,達到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作文教學要和説話教學相結合,要和語文閲讀教學相結合,要和語文基礎訓練相結合。説話是寫話的前提,平時抓住時機進行説話訓練,從説完整的話,逐步做到説得有中心,有條理,然後把所説的寫下來。閲讀教學是作文教學的基礎,會讀書,讀懂書,才能寫好作文。

中年級開始,抓住典型句段,學習句子的寫法,學會把句子寫具體,分析句子與句子的關係,分析段的層次,進行段的仿作,學好幾種寫段的方法;學習抓住重點寫好一件事,學習抓住人物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寫活一個人的方法,然後進行篇的仿作。語文基礎訓練也是作文基礎的訓練重點。用詞造句,詞語搭配,斷句標點,擴句、縮句,修改病句,修辭手法的訓練和學生習作中用詞不當,詞語搭配不妥,斷句、標點錯誤,語病句病的評講結合起來,用語文基礎訓練學到的方法來指導寫好每一句話。

三、要求嚴一點。

教師教要“嚴”。作文教學要一步一個腳印,從易到難,循序漸進。作文教學必須抓好字、詞、句、篇訓練,高中作文指導《作文教學:摭談作文教學》。字、詞、句、篇的教學訓練要到位。要教學生寫好字,不寫少寫錯別字;要幫助學生積累詞語,掌握和運用所學的大部分詞語;要教會學生用不同的句式、修辭方法寫好句子。每次習作訓練要求要明確具體,指導要得當。各年級都要抓好薄弱環節,認真補差,不能急於求成,搞跳躍式前進。筆者曾中途接過一個五年級班,有半數學生還缺少寫段的能力。第一次練筆,寫“家鄉——可愛的地方”(九年制義務教材——下例同——第3課後練習),通過觀察、指導,學生習作大多不滿200字,且詞不達意,語句紛亂,全班沒有一個能講清所見,表達出“可愛”的。筆者把一學期的作文訓練調整以段的訓練為重點。平時加強寫句、連句成段的訓練,閲讀重點放在段的教學上,在基本上掌握寫段後進行連段成篇的訓練。到六年級第一學期,這個班趕上了一般水平,到畢業這個班都能寫出簡短的記敍文,做到語句通順,有中心,有條理。

四、訓練實一點。

國小生作文要求雖説是能寫“簡短的記敍文”,但再簡短也要能成篇。“成篇”是國小生作文教學的起碼要求。“成篇”不是一句空話,這就要求在訓練中要講求一個“實”字。每項習作訓練,重點要明確,要求要具體,指導要得當。教者要精心備好課,作前充分準備,指導要講清要點,幫助學生克服難點,作後要圍繞訓練重點進行講評。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採用了一題多練的辦法進行習作訓練。如第十冊基礎訓練3,要求“圍繞一次春遊,寫一篇記敍文”。我就組織春遊活動後分別以《春天的田野》《一路風光》《我最喜歡的遊戲》《春遊中一件難忘的事》為題,一題多練,組織訓練。

五、方法活一點。

作文教學要紮紮實實完成教材指定的習作訓練,更要抓住學生日常生活中發生、接觸到的人、事、物,有機地進行寫作訓練。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積累寫作素材。組織各種活動,為學生提供寫作內容。對學生的要求上,承認差別,因材施教。對基礎差的學生鼓勵把句子寫通順,每段能講清一件事,逐步提高要求;對基礎好的學生要講究用詞造句的準確性,運用學到的修辭手法寫好句段,學習謀篇佈局,學習多種形式的開頭、結尾,寫出好文章。在評分標準上,平時採取靈活打分的辦法。對差生寬一點,儘可能打個B,甚至打個A,鼓勵積極性;對優生適當嚴一點,少一點A,多指出一點問題。

六、反饋勤一點。

對學生的習作要及時批改,及時講評。批改有書面的總批、眉批。總批鼓勵為主,眉批指點學生明白文中詞、句、段中存在的問題,知道修改的方法,把作文中存在問題及時反饋給學生,讓學生自行修改。在書面批改的同時,我尤其堅持面批和集體評講進行反饋。面評和講評從改錯別字到標點符號的使用,從用詞造句到文章的條理中心,進行綜合訓練。每個學生每學期都有面批的機會。集體講評時,選中等習作進行評講。這樣,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收穫,中下等學生通過評講有例可學,中上等學生通過講評,有效地提高修改習作的能力。

篇10:作文教學工作總結

一、研究的理論構思

(一)概念界説

作文教學“聽、讀、説、寫”研究,就是以語文教學新“大綱”為綱,以語文課本為本,以校內外的社會實踐活動為輔,通過紮實有效的作文訓練,正確處理好作文教學與思想教育的關係,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同時也促進學生聽話、閲讀、説話能力的提高,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大面積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

(二)研究的理論模型

學生的語文能力,包括“聽、讀、説、寫”四個方面的能力。作文教學要重視聽、讀、説、寫的有機統一,重視綜合學習活動。首先要對學生進行聽話能力的訓練。聽話能力的培養,是兒童把感受到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過程。通過聽話積累習作素材,學生聽話可為其説話提供材料和內容,能為口頭表達創造條件;説話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意識、能力和習慣,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能相應地提高書面表達(即習作)能力。並且,先説後寫,是作文教學的基本規律。説是寫的基礎,掌握口頭語言是發展書面語言的依據,可見説話又為習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這個角度看,培養學生的聽話能力,可以促進説話能力的發展,而説話能力的發展,又可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同時,從信息論的角度看,讀是獲取知識信息的主要手段,是“信息的輸入”。在讀的活動中,學生能夠學習語言,吸收詞彙,摸索語法習慣,感悟和借鑑別人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等,從而為説創造了條件。在讀的過程中,由於吸收了他人的表述內容和表達方式,學生可以將讀到的感悟到的信息轉化為內部語言,將讀到的素材,遷移為口頭表達的材料,通過思維的邏輯轉換,就為説提供了口頭表達的內容和方式。學生可以把讀到的信息,自然、流利地通過口頭表達出來,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從而形成“出口成章”的能力。在教師的指導、啟發下,學生把説的內容整理潤飾、加工改造就可以形成書面語言,逐漸形成“下筆成文”的能力。總之,在作文教學中,可以以“聽”、“讀”能力的培養為切入點,以聽促説,以讀促説,培養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特別是再經過學生的想象、聯想、思維加工、整理,形成良好的書面表達能力(即作文能力)。

(三)研究所採取的範式:

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所採取的範式是“中介過程”範式,即以學生學習過程為主要研究內容的教學研究範式。

二、研究的範圍

本課題按“低——中——高”循序漸進的方法,依據語文新“大綱”的有關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從低年級開始,強化作文“聽、讀、説、寫”的訓練,形成可操作的網絡結構。(下面為表格,因無法用表格,故如下情況)

年級訓練內容、目的、形成評價手段

低年級低年級着重練習寫話,要有內容,語句要完整、適當。訓練形式:用詞造句,看圖、聽廣播、聽故事後説話、寫話,聽説一句或幾句連貫的話,觀察事物寫話。1、課堂記錄、書面練習;2、筆試、口試相結合。

中年級中年級着重練習寫片斷,內容要真實具體,語句要通順連貫。對中年級的學生的作文訓練要注意趣味性,減緩坡度,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訓練形式:聽、寫,看圖作文,觀察景物寫片斷。1、課堂記錄、書面練習;2、筆試、口試相結合;3、個案法和抽測法相結合。

高年級高年級着重練習寫整篇的作文,要有中心,有一定條理,能審題立意,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編寫作文提綱,合理安排詳略等,達到國小階段的要求,培養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訓練形式:看圖作文,課外練筆,寫日記和讀後感,想象作文等。1、課堂記錄、書面練習;2、筆試、口試相結合;3、個案法和抽測法相結合。

從各年級的訓練重點來看,國小作文訓練是一個有機整體:詞句訓練是基礎,片斷訓練是關鍵,篇章訓練是目的。只有層層落實,才能實現整體優化,提高訓練的效果。

篇11:作文教學反思

習作是用文字或口頭語言表達內心的活動,是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綜合訓練的重要方式,也是發展學生智力、創造力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重要途徑。用新方式表達新思想。它要求老師通過創設的情境,使學生能有話想説、有事可敍、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現將本學期作文教學的反思如下:

一、培養學生習作興趣。

學生對作文的寫作興趣被激發,學生就會對寫作產生強烈的慾望,並會主動地、積極地去學習。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曾指出:“那些對學習有興趣、能主動學習的學生會比那些對學習沒有興趣、不願學習的學生,學習得更好,學習得更快。”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十分重要。興趣有了,寫作的動力也就隨之而來,學生才會文思如泉湧。

二、作文的基礎是生活。

作文離不開學生自己對生活的體驗、感悟和思考,是學生生命歷程的記錄。在作文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改變傳統應試作文教學忽視甚至遺忘學生體驗的教學現狀,讓學生迴歸到生活,在生活體驗中積累鮮活的寫作素材,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作文。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作文教學中重視體驗,就是讓學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去感悟,去充分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使學生產生欲罷不能的表達慾望,這時是教師將學生由“生活狀態”引入“寫作狀態”的最佳時機,從而有效地將學生從被動的寫作心理狀態“要我寫”,過渡到“我要寫”的主動寫作心理狀態中來。

三、品讀好文章、摘抄佳句好詞。

寫作成功的同學大多有相似的經歷:讀到好文章,他們反覆咀嚼甚至把好詞佳句摘抄下來,熟讀成誦。作文時一不小心用了上去,結果老師大加讚賞一次成功使他們更加投入地去閲讀去積累,不知不覺中作文水平就見長。

我們平時的閲讀,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課堂上的閲讀,

分析課文,句句講解,字字落實,這種“訓練式”閲讀功利性太強,抑制了學生的靈性,如同籃球教練講解技術動作,我們明白了技術要領,卻未必有運球時的手感,更別説比賽時的創造性發揮了。另一種是課餘的閲讀一目十行,一天一本,這種“休閒式”閲讀獲得的多是開懷一笑。絕難領略文中的奧妙與真諦,這兩種閲讀對於作文寫作幫助都不大,想使作文提高需要怎樣的一種閲讀。我想應該是這樣一種閲讀:它是一個寫作者與另一個寫作者心靈的觸摸,是建立在相親相知基礎上的熟悉與默契,這種閲讀,才能對學生的習作起到好的作用。

我們選擇一篇自己最欣賞的美文佳作,抄錄下來潛下心來,反覆誦讀,天天賞玩,既不是為追求情節的刺激,也不是為應付考試而苦讀,空出心靈,暢開悟性,純粹是興之所至地品讀,今天對第一段感興趣,就盡情的讀;明天對結尾有感覺,就對結尾多品讀幾次,這樣,文章訴諸閲讀快感的表層信息漸漸消退,藏在深層的東西水落石出,日復一日,反覆這樣做,漸漸感悟作者寫作思路,領略其用筆之妙,從而進入一種較高的讀書境界。

四、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

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較差,比如説常寫錯別字,寫文章病句多,表達不清晰等等。本學期我注重了這方面的訓練,訓練時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再如對生字的教學方法多樣,有比較法,有重點突破法,有歸類法等等。總之是想辦法讓學生記住守成規的思維定勢、開闊思路,有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聯想能力既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項任務,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乾癟。與他們的聯想能力薄弱有一定關係。從多角度有體裁上的、內容上的、主題上的。許多事實證明,變換角度能導致發現和創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山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考察事物。

教學是藝術,反思是為了明天的進步,是為了學生,為了自己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過程,在反思中完善自己,在反思中成長,繼續學習新的教學理論,繼續新課程教學實踐,在教學的道路上寫下美麗的詩篇。

篇12:作文教學反思

關於四年級作文教學的反思

前言:四年級的學生還處於習作的起始階段,我將習作教學的主要目標定位為:憑藉孩子感興趣的方式,給孩子以實實在在的指導,降低難度,培養孩子習作的興趣和自信心,在習作中學會做人,四年級作文教學。刪繁就簡、化難為易是我不變的追求。

《一處神奇的自然景觀》教學反思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和大自然打交道:變化多端的天空、洶湧澎湃的大海、美不勝收的公園……可是,當我們在課堂上讓孩子説説印象最深的自然景觀時,佔主流的往往是這樣兩種回答:或“記不清楚了”,或“不知怎麼説了”。面對這樣的情形,即使我們講再多寫景的方法恐怕都收效甚微。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孩子筆下的景活起來呢?我的做法如下:

一、觀察——讓學生眼中有景

寫作源於觀察,這是盡人皆知的道理。寫景的作文尤其離不開觀察。上習作課的前一週,我便把觀察的任務佈置下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處自然景觀,進行全面、細緻的觀察,做好記錄。針對現在的孩子在觀察方面存在的問題:1、觀察粗糙、籠統不仔細;2、觀察混亂,缺乏順序性;3、觀察對象比較孤立,觀察一點就會做出簡單的判斷,我在佈置學生觀察的時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準確、全面、精細。讓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捕捉到大自然的神奇,這是教學成功的第一步。

二、交流——讓學生心中有景

習作指導課上,我注重了交流這一環節:講講自己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觀,看能不能讓聽眾也為之心動,國小四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教學》。我注意選準時機,將寫景的方法融入到具體的作文情景中,比如:學生講到仙湖植物園的全貌時説:“那裏有的是樹,有的是花,有的是草……”我馬上追問:“像什麼呢?”學生們便七嘴八舌:“像世外桃源”,“像人間仙境”,“像一個綠色王國”……當學生講到碧雲草的顏色、形狀時,我首先肯定他抓住了特點,然後又問:“有風的時候,碧雲草又會是怎樣的呢?”學生説到了“翩翩起舞”、“説起了悄悄話”等。在交流這一環節中,我將具體的寫景方法:抓住特點、考究順序、動靜結合、點面結合、虛實相映、情景交融等一一滲透進去,學生自然而然習得。而學生在表達中出現的語病等問題,更在具體的語境中得以點化。在思維碰撞中,學生心中的景越來越清晰了。

三、動筆——再現心中的美景

作文之所以難教,習作之所以難寫,主要原因是被人神祕化了,高高在上,脱離生活實際。其實,“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學生動筆之前,我真誠地對他們説:“你們人人會説話,所以人人都能寫好作文。現在就拿起手中的筆,把自己心裏的神奇景象記下來,讓別人也來分享你的快樂,這豈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嗎?”解放孩子的心靈,他們一定會在陽光下舞蹈。

四、評價——體驗習作的快樂

現在的大人孩子大都迷戀遊戲,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遊戲永遠給人希望。如果我們的作文課堂始終能給人帶來希望,那還有人厭倦它嗎?學生辛辛苦苦寫出來的東西,如果你説全是廢話,相信沒有人不沮喪的;點評習作如果能不斷地給學生注入成功的喜悦,這樣的課堂誰不喜歡呢?我非常欣慰地看到這樣一種情形:總有幾個孩子纏在我身邊問:“老師,什麼時間講評作文啊?”那眼睛裏燃燒的是寫作的熱情啊!身為教師,我要做的就是保護它,讓這種景象更加壯觀。為此,點評習作時,我讓學生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的習作,分享別人的經驗;而我更是放大優點,熱情鼓勵。孩子們儼然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呢。

五、修改——揚長避短畫面活

在和諧的習作磁場中,我強調“好作文是改出來的”、“非寧靜無以致遠”,讓學生對照成功的範例,檢查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作文。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呈現在紙上了,一個個瞬間定格成了永恆……

這堂課已經成了我生命中最難忘的一幅畫,最神奇的一道景。

Tags: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