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2W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多篇)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一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彷彿是一扇古銅色的門。我推門而入,彷彿看到蘇軾站在時空虛空的另一頭向我掂須微笑。

一首《念奴嬌》,將豪放派詩詞藝術推至了頂端。蘇軾泛遊赤壁,留下的是兩篇名賦與一首懷古之詩詞。讀《赤壁賦》,讀到“歎吾生只須臾”兩句,忍不住啟脣輕誦。當時呈此刻東坡面前的應是怎樣一番景象啊,使得那感概遁着千年貫穿古今的線索而來,在我面前停格,打動的是自古而來千萬的文人墨客。在《後赤壁賦》中上下頡頏翻飛的黒雁,不僅僅入了蘇軾的夢,更是讓我心頭一悸。若不是蘇東坡,北飛的雁兒又怎會名垂千古?蘇軾善文,更善感概啊。

若只是獷野豪放與蕩氣迴腸,蘇軾這千年前的男子並不會傾了我的心。你不會不知那悲愴悽痛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這深情的悼亡詞,是東坡為亡妻王弗所作。那描繪出“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毛筆,寫起舊人描眉的動作,竟如此深入骨髓。且看那“小軒窗,正梳粧”,那“那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都是無法離世的痛楚與哀愁。遒勁的風吹過荒山野嶺,吹過王弗安眠的地方,你可聽到蘇軾哽咽中唸誦的詞句“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在蘇軾的一生中,烏台詩案是他征途日漸消沉,文技每況愈上的轉折點。黃州,一個淒涼的城,囚住了蘇軾的形,卻囚不住他的神。他自比孤鵬,在梧桐樹枝頭飛過,哀鳴,憤懣不平。“誰見幽人獨往來”,東坡不憂亦不惱,甘做幽人,獨來獨往,“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他不攀高枝,不附權貴,氣節讓他不肯擇木而棲。“缺月掛梳桐”他的“庭下如積水空明”;“明月鬆間照”時,他把酒臨風。任長廊上的清風貫穿春秋,蘇軾不覺苦悶,有詞足矣。

蘇軾,他是古代的學者,他有一往情深和高潔的氣節。千年後的我懂得他,在他的筆鋒間如痴如醉。哪怕今後閲文無數,蘇東坡在我心中的位置,也是無可代替的,我堅定!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二

我眼中的蘇東坡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不然他的文章怎樣會如此受人喜愛?我眼中的蘇東坡是一個大愛無疆的人,不然為什麼他能夠輔佐皇帝,也能夠陪農民談天説地?我眼中的蘇東坡是一個成就巨大的人,不然他的作品怎樣會流傳海外?

蘇東坡在東城會考時,主審官時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學名家歐陽修。他在審批卷子時被蘇東坡文風質樸,立論深邃的文章所傾倒,為防徇私,那時的考卷均為無記名式。歐陽修雖然很想點選這篇文章為第一,但他覺得此文很像門生曾鞏所寫,怕落人口實,所以最終評了第三。一向到發榜時,歐陽修才明白這篇文章的作者其實是蘇東坡。在明白真實情景後,歐陽修後悔不已,但蘇東坡卻沒有一點兒與他計較的意思。蘇東坡大方的氣度和出眾的才華讓歐陽修讚歎極了。他説:“三十年以後,就沒有人明白歐陽修了,人們只會明白蘇子瞻。”這正體現了蘇東坡的才華橫溢。

那一年,蘇東坡遭遇“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他一點點擺脱了內心的困惑,開始了自我的農民生涯。有時候,蘇東坡乾脆跑到田間、水畔、山野、集市追着農民、漁夫、樵夫、商販談天説地。在他眼裏,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而無論當多麼小的官,蘇東坡總不會忘記對人奉獻自我的大愛,他滅蝗、抗洪、救孤兒,本事所及之事他從未錯過。這正體現了蘇東坡的大愛無疆、體貼平民。

蘇東坡,他開創了豪放派詞的先河,他用摧枯拉朽的青春氣息橫掃北宋文壇。以氣勢恢弘的豪放詞與花嬌柳媚的婉約風一爭雌雄,成為豪放派的一代宗師。這正體現了蘇東坡的成就巨大。

蘇東坡的一生,波瀾起伏不定,既有高居廟堂的輝煌,也有被貶的流離歲月,但他從未泄氣,反而在被貶期間創作了許多為人們廣為流傳的詩詞。

我眼中的蘇東坡是有才華的,是有愛心的,也是不屈服於命運的。就像落到石縫裏的一顆種子,再惡劣的環境,也阻擋不了他的茁壯成長。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三

一説到蘇軾,大名鼎鼎,婦孺皆知,所以就不必説蘇軾的簡介了。

他自幼聰慧,二十幾歲考進進士,隨後又過了制科考試。他的文學出眾,作品都讓當年的主考官歐陽修先生歎為觀止;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辛棄疾合稱為“蘇辛”,他的作品是北宋的最高成就,可見其文學水平之高。

但他在政治上極不得意,王安石變法時,他反對變法;而之後廢除新法時,他又表示了必須的不滿。因為他的這種態度,所以不斷受到朝廷的貶低,再加上某些人對他文學才能的嫉妒,差一點就引來了蘇軾的殺身之禍。

他的一生中為人民做過很多好事。比如他在徐州工作時,徐州發了洪水,蘇軾親自去抗洪救災,受到很多老百姓的愛戴。在中國的古代,一般被老百姓尊重的大多是武將,比如關羽、武松、魯智深、李逵等等,而文人卻不多,蘇軾是其中之一,為什麼?因為他熱愛老百姓,所以老百姓也熱愛他。古人云“愛人者,人恆愛之。”蘇軾就是一個典範。

他熱愛交友,像黃庭堅、歐陽修等文人都是他的朋友,彼此之間相互交流,共同學習,一齊提高。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十分值得我們去學習,對以後的成長十分有幫忙。

這就是我眼中的蘇軾,他熱愛百姓,熱愛交友,文學出眾。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四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讀到那裏,我彷彿看到了宋代大文豪蘇軾站在以往是三國人物競風流的長江邊,英姿勃發、豪情滿懷、手執羽扇,誦出了這首傳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在我眼裏,蘇軾永遠是一個豪邁、驍勇的人,他一生坎坷,歷經風雨卻不忘初衷,直至暮年仍心懷壯志,在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他仍唱出”老夫聊發少年狂“,一手執着雕鷹,一手執着弓箭,讀到此,彷彿看到一個龐大的身軀站在原野上,皓月當空,他拿着一支弓箭,將弓拉得如滿月一般圓,直指天穹,發出”西北望,射天狼“的誓言。在他的《赤壁賦》中,他提出了萬物變化和守恆的觀念並堅信造物者之寶藏人人享有。可見蘇軾為人是多麼豪放,每每讀到他的詩,我便不禁對之肅然起敬。

這麼一位豪放、充滿鬥志的人,現實生活中卻是飽經風霜、坎坷挫折的,在他而立之年,他最親愛的妻子離世,他的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可見他當時內心是多麼痛苦,然而,正當他悲痛欲絕之時,一場毀滅性的打擊向他襲來,烏台詩案,在保守派與改革派中堅持中立的他,不僅僅觸怒了改革派的王安石,並且還遭到了保守派的排擠和誹謗,他的詩詞被誣告為”譏諷文字“”愚弄朝廷“,所以冒犯龍顏而一再被貶,最遠的甚至是海角天涯的瓊州,即便如此,蘇軾仍用他鋼勁有力的毛筆和豁達豪邁的情懷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流傳千古的着名詩篇。在被貶黃州的那段日子,他沒有因政治失意而沉迷失落,而是恢復心態甘願做一個像陶淵明一樣的閒人雅士,夜遊長江,閒話桑麻。應對朝廷的屢次貶黜,他既不埋怨朝廷,也不自暴自棄,而是以一副平常心態應對坎坷周折的人生,這是怎樣一個豁達而進取向上的文人。

蘇軾風雨一生、豁達一生、多情一生、美麗一生。他的名篇詩詞扮演了一個古代詩文風格中與眾不一樣的主角,他的詩詞不像李白那樣崇尚自由,也不像杜甫那樣為民而悲,也不像李清照那樣淒涼悲苦,更不像陸游那樣悲憤痴狂。他的詩文充滿豪放的風格,具有無限的英雄氣概,所以,我心中的蘇軾永遠是一個千古一人的完美學者。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五

你説他用真摯的情感化成筆下四溢的文字,你説他用夢想的風格編織出一個個豪邁的形象,你説他將官場上的勾心鬥角揮灑成行雲流水從他身上淌過,對待人生的態度,即使經歷的失敗太多太多,他也都一笑置之地放下……當我第一次品味你的詩時,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只覺得字裏行間無一處不吸引着我,彷彿讓我身歷其境的感覺。

今日有幸又閲讀你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我瞭解到詩人你雖然41歲了,並且身處離京都密州,政治上的不得意,但你對現實卻充滿期望,我不禁的輕笑了:何曾幾時你也是年少氣盛,在官場的險惡並沒抗擊了你對政治的抱負(意志)即使天公不作美,把你貶離京州,清貧困苦的生活也令人逍遙自在,銷蝕不了他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從詩中,我看到了:你在皎潔的月光下與絲絲涼意相交成影,好一箇中秋十五夜,天上的月亮為何圓又明?你豪爽地舉杯對月,一股淡淡的憂愁散開,沒有親人的陪伴,僅有飲酒起舞,習習的古風伴隨你的愁與情,交織、旋轉、傾瀉成一曲散漫的樂章。庭院中瀰漫着酒的醇香,你説:豈望回朝做番大事業,卻終怕遭小賊誣陷,何時才是我施展抱負之時?可是話鋒一轉,不禁想通,人的一生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到彩虹?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我雖不能為帝王世家出謀劃策,但祈願天下人有難如何?這時,天空似明朗了幾番,一時心中的陰霾猶如清風飄去……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詩人寫的詞,這其中包含了他太多的情感,就像李白所寫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寫的很美卻無法與”起舞弄清影“而媲美——它概括了全部。其實,我並不懂得詩詞,但我只是靠感覺來發現,來察覺。很久,我才明白東坡肉是不是也與蘇軾你有淵源呢,但此刻,我只想沉浸在這中秋之夜這豁達的情懷裏,蘇軾,我也許並沒看透你,但你對祖國的熱愛,對一切事物的豁達,我想,我會永遠銘記!

秋風般的拂繞,讓人着迷的詩文,歡愉着動人的音符,一切都將被風深埋心底,傳頌遠方……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六):

我眼中的蘇東坡是一個學識淵博的大文豪,是一個有着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的情懷的宋代詩人,是一個心胸寬廣的田間農夫,是一個覺悟高,知難勇進的沙場戰士。

蘇東坡是個學識淵博的大文豪。公元1056年春天,蘇東坡進京趕考,遇上了主考官歐陽修。考完後,歐陽修批改卷子,他讀到了一篇文風質樸、立論深邃的文章,他拍案叫好,本以為是自我的學生曾鞏所寫,卻不想是一個無名悴蘇東坡的作品。他還説,三十年以名,沒有人明白歐陽修了,人們只會明白蘇東坡。可見蘇東坡的學識有多高,才能讓歐陽修給予這樣的評價。

蘇東坡也是一位有着悲天憫人的情懷的宋代詩人。當時的朝政,表面的太平之下,掩蓋的是積貧積弱的王朝。宋神宗的急切,王安石的獨斷使蘇東坡陷入了憂慮。明知是以卵擊石,蘇東坡卻還是忍不住提出自已的見解。蘇東坡走訪民間,聽到了百姓的哀號,但上奏不成,只能用文章來表達其悲憤之情。

蘇東坡還是一個心胸寬廣的田間農夫,他被貶黃洲,遭人冤枉,卻依然能夠泰然處之,正常耕作。沒有去抱怨任何人。也不知,他的一句“我這一生沒有遇見過一個壞人。”感動了多少人。

蘇東坡更是一個覺悟高的非凡人才。他在艱苦的環境中,學會笑對人生,笑看一切,領悟到了別人從未觸及過的境界。若不是他的思想獨特,怕也難悟到這個境界。可,他就是做到了。

這就是我眼中的蘇東坡,學識淵博、悲天憫人、心胸寬廣、大仁大愛,一個與常人不一樣的大文豪。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七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與蘇洵、蘇轍合稱“三蘇”。他是誰?他就是著名的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

説起蘇軾,他的一生坎坷曲折。他的父親對他從小要求嚴格,以至於在他老年時期還夢到他兒童時期時父親監督他背書的場景。他的父親給他取名叫“軾”是有原因的。“軾”是古代馬車上的一個扶手,相當一個擺設,但在關鍵時能發揮重要用。他父親就是要他像軾一樣。

然而,蘇軾的性格卻恰恰相反。他為人坦蕩,豪放。受他父親的影響,他自幼博學多才。

在他17歲進京赴考時,他寫的一篇文章是分手主考官青睞,本來該得第一,但陰差陽錯的被判了個第二。而當歐陽修弄清真相後,十分後悔。便向皇上推薦了蘇軾,皇上十分愛惜人才,就讓他做了個三品大官,可見他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

可是他在我眼中又是一位愛憎分明的人。

蘇軾因為一些原因被貶到了惠州做通判,可是他的頂頭上司陳希亮卻處處刁難他。其實,陳希亮並不是真正的想刁難他,他看蘇軾年少氣盛,便想磨磨他的鋭氣。陳大人在辦公府中見了一座涼亭,為了休閒所用,取名為“凌虛台”。他讓蘇軾為他的涼亭寫一篇文章。蘇軾就藉着這個機會在文章裏大肆訴説着他對陳大人的不滿。陳大人不為所動,讓人把這篇文章刻在碑上,立在涼亭邊。蘇軾在經歷了大起大落後,明白了陳大人的良苦用心。他十分懊悔,又專門為陳大人寫了一篇文章,專門讚揚陳大人的功績,表達他對陳大人的尊敬。他的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蘇軾這位大文豪在64歲時永遠的睡去了,他的文采,他的詩,他的一切,留給我們這些後人。

他在我眼中是獨特的,他有着別人沒有的經歷,他不卑不亢,他愛憎分明,它一枝獨秀……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八

他豁達樂觀,為國為民,但最終落得一貶再貶;他是北宋的文壇領袖,詩詞書畫無不獨領風騷;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是一段不能被忘記的文化傳奇。他就是天才加全才,人見人愛的蘇軾——蘇東坡。

我眼中的蘇東坡,是憂國憂民,敢於直言的人。王安石變法對百姓來説是禍害,蘇東坡敢於上書責問王安石,反對王安石。歐陽修上台後,沒有真正地為百姓謀福利,他依然反對歐陽修,正因為他的直言直語,才有了“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他被貶期間,還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如西湖上有名的景點“蘇堤”“三潭映月”,都是他主持並監督修築的。

我眼中的蘇東坡,是豁達樂觀,進取為百姓的人。有一日,東坡與友人外出遊玩,醉歸遇雨,隨行人慌忙找地方躲雨,唯有東坡一人,挑着竹杖,還在大聲吟詩:“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何等的豪邁、瀟灑。詩人蘇東坡隨處逆境,但仍不畏懼,不頹喪,與“倚杖聽江聲”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他被貶時期,有一朋友來信讓他注意身體,細心瘴氣,不要生病。他卻以幽默風趣的腔調回應了他的朋友:那裏雖然沒有好藥或者好醫生,但並不比北方差,宮中御醫也醫死過很多人啊!

我眼中的蘇東坡,是全才加天才,卻又是親民隨和的人。東坡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東坡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同是豪放派的傑出代表,他擅長繪畫,他擅長書法……他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全才。他在李白遊玩廬山,寫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樣的千古名句後,又遊廬山,卻寫下了與李太白不一樣的見解“橫看側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一樣”,

這,就是他的天才之處。他被貶後,看到當地的老百姓不會做豬肉,“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便親自教他們做了豬肉,“待他自熟沒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百姓愛戴他,為肉取名為“東坡肉”。

在那“缺月掛疏桐”之時,“漏斷人初靜”之刻,淺酌小酒,任如水的清風打碎那無盡的思緒。蘇子——東坡先生的吟唱,像無數美麗的流螢一般縈繞在耳畔,一貶再貶的落魄與亡妻之傷痛,任憑那秋風的苦澀,任憑那人生的浮萍,迸發出的卻是“鴻飛哪復計東西”。

論古今中外誰最豪邁、豁達,僅有一人,也必定僅有一個人——蘇東坡。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九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我盯着牆上那段字,喃喃道,夾一口東坡肉,放入嘴中,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我陶醉地吧唧着嘴,忍不住又把筷子伸向了那盤令人垂涎的東坡肉。

“東坡先生真是個全才!”我不禁讚歎道,不僅僅精通詩詞,竟連這美味的東坡肘子也有研究,那麼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聽姥爺説,在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在仕途上被貶,有的為此一蹶不振,有的卻看破社會的世態炎涼,辭官隱退。蘇軾呢?

他也未倖免於其中,縱然不幸,卻也從容地應對,樂觀的生活。在我眼中,蘇軾不一樣於他人,他是敢於應對風雨,勇於理解挑戰的勇者,人生再多不順,也笑看一切,坦然以待。我忍不住再次讚歎到他那不一樣流合污的定力,他的定力讓世人震驚,再艱難的坎坷也因他的豪放而變成不值一提。

他也曾絕望,多少個月夜,他獨自黯然神傷,但他卻寫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穿越古今,激勵着那些痛苦的人們,讓他們從絕望中走出來,獲得幸福。他也因着悲涼看破了世間的無常,有着對世界獨特的見解。

誠然,他失去了很多,貶謫數次,官位有名無實…他卻也造福一方百姓,他的詩膾炙人口,流傳於世,耐人尋味。所以他是成功的,是偉大的。

人生縱然有艱難險阻,可是隻要你有像蘇子一樣曠達的胸襟,超脱世俗的淡然,就會看到—期望就在前方。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十

從古至今,放眼望去,論我最喜愛的文人墨客,非蘇軾無人能及。

論才氣,蘇軾在北宋算得上一流,與蘇軾第一次正式見面,當屬國小時品讀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好似通向北宋的旋轉門,門輕輕一推,才情兼備,月下閒敍的蘇軾好似水波中的幻想浮此刻我面前。再一推門,好似重回三國;“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景象又再現眼前,那時的周瑜何其雄姿英發!……慢慢的,我從蘇軾的《念奴嬌》中醒來,由此可見,蘇軾善文,更善感,當時,蘇軾有豪情壯志,也不泛有兒女情長,《江城子》中蘇軾灑淚揮毫,寫下痛思志妻的悼亡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再看“小軒窗,正梳粧。”竟是描述亡妻梳粧之舉,孑身一人的痛楚與哀愁,只怕都容在了“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之中了。這時那你還能想象出是他寫出了“亂石穿空,驚濤拍浪,捲起千堆雪”這樣蕩氣迴腸的詩句嗎?

但仔細一想,我所傾慕的,不僅僅是他獨有的才氣,更是他的性格與人格。

蘇軾在晚年多次被貶,經常舉家遷往更偏遠的`地方。蘇軾一心報國,滿腔熱血,卻不幸陷入了黨爭。王安石變法蘇軾並不支持,於是上書宋神宗,一心等待一紙詔書禁止不利於人民的改革措施,卻不想,詔書是下達了,自我又被罷黜,於是只好攜家眷至杭州任職。他本一心盡職盡責,卻不想又被黨爭,御史牽連,因為他對許多小人敢於諷刺,於是被有些與他有嫌隙的小人歪曲事實,這便是“烏台詩案”。

他被押解示眾,貶至海南島,卻依舊樂觀豁達,春風明月,他一生橫跨多半個中國,足跡早已不止萬里,但他依舊沒有放棄,無論離京城有多遠,他一片憂國憂民之心始終不渝。他盡着自我的職責。卻也尋幽訪勝,賞遍山川景色。他為了能讓一家老小吃飽,自我開了片土地,在東坡,為了能吃上肉,他又買了許多當時在宋朝不為人所稀罕的豬肉,又研製出了“東坡肉”。這也是令我欣賞的人生態度,他既沒有似陶淵明明月隱山林,也沒有似屈原自沉江底,這些做法是令我欽佩的,但蘇軾卻不然,他一生生活在逆境卻全然不放予心上,他隨遇而安,卻也關心朝政,他悠閒自得,卻也不低聲下氣,甘做幽人。

蘇軾,有着“明月鬆間照”的安然自若,也有不攀高枝“誰見幽人獨往事”的氣節,這便是蘇軾!我心中的蘇軾!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十一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來自一千年前的吟唱穿越時空隧道,久久地迴響在我的耳邊。我閉上雙眼,腦海中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天地茫茫,煙雨蒼蒼,滾滾長江向東一瀉千里。驚濤拍岸,江邊,一位高冠長髯的老者正在對江高歌。這就是蘇軾,我心中的蘇軾。

在我看來,蘇軾不僅僅是中國五千年曆史上一顆光照千古的耀眼明星,他更代表着一種豁達多情,倔強不屈的人生態度和處事原則。烏台詩案後的蘇軾,經歷了人生的一次大起大落,這對他的心靈是何等沉重的打擊。對此,他也有過“人生如夢”的迷惘,“早生華髮”的惋惜,“十年生死兩茫茫”的痛苦。但他更多的是以豁達平和的心態來應對這世間百態,起起伏伏。“一蓑煙雨任平生”説出了他的淡薄,“春江水暖鴨先知”寫出了他的坦然,而“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更道出了他超凡脱俗的姿態。

誠然,在蘇軾六十六年生命歷程中,坎坷多於平靜,打擊多過褒獎,但他卻絲毫沒有動搖過自我與生俱來的人生夢想與處世原則。他永遠是那個時代的心靈勝利者。所有的不幸,打擊與困苦,都在這包容天地,吞吐江河的胸中如煙,如絲,如塵,如風,一吹便消散得無影無蹤。他像一位倔強的舵手,任前方風大浪高,他依然高懸白帆,突出重圍,成為那個時代最無畏的勇者;他又像一隻神奇的不死鳥,在經歷無數的打擊與沉淪後,依然婉轉地放歌,痛苦越劇烈,他那天籟之音卻更是流傳千古;他更像一桶陳年老酒,在那伸手不見五指的陰森冷寂的地窖中,忍受着無邊的寂寞;然而,當陽光射入地窖時,那酒香霎時彌散開來,漸染這中國一千多年的歷史與文化。

蘇軾,這豁達多情,倔強不屈的象徵,他給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遺產,那就是“回首向來蕭瑟出,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大境界。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十二

雨,淅淅瀝瀝得下着,細細的雨絲打在樹葉上,發出“沙沙”的聲響。似乎,一切都顯得那麼蕭瑟。即使是這樣,你仍舊能夠看見,一位老人,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邁着輕盈的腳步,泰然自若地在雨中行進。他,就是蘇東坡。

官場失意,文場敗筆,愛妻病逝,彷彿一切都在與他作對,正如他自我所説的那樣,“一甩煙雨任平生”。他甚至自嘲,“深入死灰之木,心似不繫之舟”。彷彿上天就要將他的心摔個粉碎。

可是,他沒有墮落,沒有頹廢。他坦然應對現實,他以曠達樂觀的胸襟理解了這個現實。“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縱使雨一向下,他心中始終有着自我的.太陽傘,縱使風一向刮,他腦中始終有着自我的避風處。愛妻病逝,十年後的他仍就記得起愛妻“小軒窗,正梳粧”的模樣。他是個有情有義的真男人。

即使自我鬢角微霜,應對外敵的入侵,仍舊“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雖然壯志未酬,但他自我被貶,卻還憂國憂民憂天下。似乎整個國家的重擔,全都落在他一個人身上,這種社會職責感,超越了權力,地位,金錢……即使他夙願難以實現,也無愧於國家,無愧於自我……

最終,他將種種不快,全都化成了江水,一句“大江東區浪淘盡”將自我的憤懣隨江水而流逝,只留下一種樂觀,一種精神,一種力量。

雨漸漸停了,山頭升起了明媚的太陽,霞光打散了一切陰霾。他,駐足,四周環視,微微一笑,繼續大步向前走去。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十三

若有人問我,最欣賞最喜歡的古代詩人是誰?我必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北宋蘇東坡是也!”蘇東坡放在今日,必須會有許多微博帳號吧:畫家、詩人、美食家、服裝設計師、佛學研究者。

我愛蘇東坡,是因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豪邁;是因為“遂令冷看世間人,昭我湛愁心不起”的坦蕩;是因為“腐鼠何勞嚇,高鴻本自冥”的不附權貴;是因為“老夫作罷得甘寢,卧聽牆東人響屐”的隨遇而安。

我愛蘇東坡,是因為我垂涎於他的自創美食“東坡肘子”、“東坡肉”、“青菜東坡湯”……那道“東坡肉”必須是當年杭州西湖酒店的招牌菜式吧?在那個年代,因為豬肉極賤,“富者不屑吃,貧者不解煮”,蘇東坡一向引為憾事。於是乎,他用水煮過四方塊的五花肉,砂鍋文火煮上數小時,配上薑片,撒上花椒,淋上紹酒,佐以醬料,幾道工序下來,濃香四溢,引人駐足。杭州人趨之若鶩地效仿,“東坡肉”隨之廣泛流傳。

相比之下,他最得意的那道“東坡鯉魚”做工就考究多了!兩斤多的鯉魚,剖後,洗淨,擦鹽,肚裏塞上剛採摘的新鮮菜心,然後下油鍋炸至外焦裏嫩,再放上幾根葱白,五分熟後加高湯煮上,放入薑片,出鍋時再澆上蘿蔔汁,黃酒。他還想出桔皮煮魚以去腥味的方法。這道“東坡鯉魚”葷素搭配,老少咸宜,真是又養胃又健身。如此,他又成為美食界的泰斗人物。

我愛蘇東坡,是因為他不僅僅有能屈能伸的品質和笑看艱難坎坷的精神,更因為他心懷慈悲,不吝施捨。棄官歸隱,寄居農村鄉下,蘇東坡一家老小僅靠幾畝薄田耕作度日。他依舊發起成立了“救兒會”。捐款買米、買布、買棉被送給村裏貧困的孕婦,讓他們能夠平安生產,生活。流放平瘠的海南島,他又開始研製草藥。他尋找到蕁麻治療風濕關節疼痛的方法,免費給當地因濕熱生出病症的窮人。他還順手研製了“土藥膏”,讓那兒的農民不再因氣候導致皮膚皸裂。這款物廉價美的藥膏至今仍是不用廣告,但熱銷海外的美容佳品。

一千多年以來,蘇東坡呈立體狀的呈此刻各個史料記載中,對他的描述也眾説紛紜。但他的幽默、睿智,他的天真、淳樸,赤子之心,是沒有人能夠否定的。他的一切似乎都順乎自然,亦莊亦諧,不加隱晦。尤如他自我的詩作“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我想,風光霽月如他,總是會讓後人敬仰觀看,細細體會和琢磨吧!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十四

你説他用真摯的情感化成筆下四溢的文字,你説他用夢想的風格編織出一個個豪邁的形象,你説他將官場上的勾心鬥角揮灑成行雲流水從他身上淌過,對待人生的態度,即使經歷的失敗太多太多,他也都一笑置之地放下……當我第一次品味你的詩時,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只覺得字裏行間無一處不吸引着我,彷彿讓我身歷其境的感覺。

今日有幸又閲讀你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我瞭解到詩人你雖然41歲了,並且身處離京都密州,政治上的不得意,但你對現實卻充滿期望,我不禁的輕笑了:何曾幾時你也是年少氣盛,在官場的險惡並沒抗擊了你對政治的抱負(意志)即使天公不作美,把你貶離京州,清貧困苦的生活也令人逍遙自在,銷蝕不了他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從詩中,我看到了:你在皎潔的月光下與絲絲涼意相交成影,好一箇中秋十五夜,天上的月亮為何圓又明?你豪爽地舉杯對月,一股淡淡的憂愁散開,沒有親人的陪伴,僅有飲酒起舞,習習的古風伴隨你的愁與情,交織、旋轉、傾瀉成一曲散漫的樂章。庭院中瀰漫着酒的醇香,你説:豈望回朝做番大事業,卻終怕遭小賊誣陷,何時才是我施展抱負之時?可是話鋒一轉,不禁想通,人的一生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到彩虹?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我雖不能為帝王世家出謀劃策,但祈願天下人有難如何?這時,天空似明朗了幾番,一時心中的陰霾猶如清風飄去……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詩人寫的詞,這其中包含了他太多的情感,就像李白所寫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寫的很美卻無法與”起舞弄清影“而媲美——它概括了全部。其實,我並不懂得詩詞,但我只是靠感覺來發現,來察覺。很久,我才明白東坡肉是不是也與蘇軾你有淵源呢,但此刻,我只想沉浸在這中秋之夜這豁達的情懷裏,蘇軾,我也許並沒看透你,但你對祖國的熱愛,對一切事物的豁達,我想,我會永遠銘記!

秋風般的拂繞,讓人着迷的詩文,歡愉着動人的音符,一切都將被風深埋心底,傳頌遠方……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十五

你是否明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藴含深刻的人生道理?你是否明白“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中對國家戰事的擔憂和付出?你是否懂得“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及惋惜?你可曾瞭解過我國曆史上一個叫做蘇軾的文學家。

很多人都明白蘇軾,他的一首《水調歌頭》流芳百世,他的一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流傳千古,可他們只明白他的作品,卻從未真正瞭解過蘇軾。蘇軾是北宋最傑出的文學家,為什麼説他是文學家?因為如果只説他是一位詩人,但他在寫詩方面的造詣是非同凡響的;如果只説他是一個詞人,可他在最作詩方面的才華也是無可否認的,所以説他是文學家是最為恰當的。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眉州人,以往擔任過翰林院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位,之後因黨爭而多次遭遇貶職。蘇軾與弟弟蘇轍、父親蘇洵合稱“三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他的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都是宋詩的代表;他的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皆是宋詞的先鋒。

蘇軾的詩、詞在風格上與李白、李清照等名人大不相同。李白一生崇尚自由,所以他的詩總是感情熾熱,充滿豐富想象和鮮明形象,浪漫而自然;李清照晚年淒涼,故而她的詞大都是瀰漫着顛沛流離的悲慘氛圍。蘇軾則不一樣,在戰爭不斷,殺戮甚多的時代背景下,創作了多首風格豪邁,具有無限英雄氣概和雄心壯志的不朽之作。

《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的“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達蘇軾作為一代忠臣想要為國效力的真摯心意:酒已酣膽尚開氣更壯,鬢邊增添幾根白髮算得了什麼?何時能像雲中太守那樣再受重用,立功邊疆?那時我便要親自挽雕弓如滿月,望西北,射下天狼星。蘇軾作為一名優秀的文學家,不但在豪放風格領域大膽開創,抒情、委婉的風格也算是他的“拿手好戲”,如《春夜》: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花兒清香、月色朦朧,樓台裏傳出輕柔而細微的歌聲。庭院裏鞦韆的影子沉寂在夜幕之中,都產生一種隱約而別緻的美。

蘇軾就是這樣一位異常的文學家,他不會用太多華麗的言語去修飾他的作品,僅用真摯的詞語表達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在我心中,蘇軾就是我國詩詞歷史上最偉大的里程碑。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十六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沉睡了幾百年的蘇軾,拖着疲憊的身軀,從書中緩緩向我走來。

蘇軾他一襲布衣,頭戴斗笠,腳踏木屐,手持竹節,躬耕於東邊的山坡上,難怪號稱東坡居士。可這麼一位叱吒文壇的風雲人物,命運卻是如此坎坷淒涼,不由讓讀着蘇軾詩詞的我內心湧出陣陣辛酸。

我眼中的蘇軾是仕途失意之人。人生幾次被貶,甚至差點慘遭殺害。最終被貶黃州,黃州是個令人自生自滅的地方。我真為蘇軾的

遭遇憤憤不平,難道他無與倫比的才氣,也成了被禍害的理由?我想蘇軾也是不明白的,為什麼他自我一心為國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黃州的命運。在當時,縱有多少豪情壯志,又能與誰訴説呢?只能寄情於詩表達情懷。“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上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在今日讀來我感受到一種別樣傷情的豪邁。

我眼中的蘇軾是浪沙淘不盡的詞人。也許他坎坷的經歷,成就了他文學的偉大。他的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他的詩和黃庭堅並稱“蘇黃”他的詞和辛棄疾並稱“蘇辛”。我無法想象中國文學史少了蘇東坡會是怎樣一番情景,必須會黯然失色的。

我眼中的蘇軾是悲痛寂寞之人。在他三十四歲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離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對他的打擊是多麼的大。他只能在夢中見到久別的妻子,夢中相見,也只能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

朦朧中,我看到他的身影漸漸遠去……遠去……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十七

水光瀲灩,山色空濛。當春日晴朗,萬枝婀娜;遇細雨濛濛,煙波浩渺……“蘇堤春曉”為西湖十景之首。漫步蘇堤,瞭解到蘇軾被貶杭州時沒有悲愴,沒有哭天地,沒有憤憤不平,而是建造了的一道為民謀福的堤。我不禁感慨萬千,蘇東坡,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啊!

僅有讀了他的詩,讀了他的詞,讀了他的文,讀了他的故事,我們才會明白蘇東坡的才能與多情,豪放與達觀。進入他的世界,我發現他的才情造就了他的多情;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達觀;他的達觀造就了他風雨無阻的人生。瞭解越多,也就越佩服,所以他的詩,他的詞成了我的最愛。請跟着我在子瞻的詩詞中感受他的才情、他的多情、他的豪放、他的達觀……

你最深情!“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這是蘇軾在妻子去世十年後寫下的悼亡詩,隔着近千年的時光,我們仍能感受到詞人無盡的悲痛。天下有幾人似蘇軾這般深情?

你最柔情!據説蘇軾有一妹,聰明才智不亞其兄。蘇軾大鬍鬚,長下頦,妹妹高額頭,深眼窩。兄妹互相取笑嘻戲。妹妹笑哥哥:“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裏有聲傳。”“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哥哥笑妹妹:“未出庭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邊。”“幾回拭臉深難到,留卻汪汪兩道泉。”兄妹對詩,何其趣味,最見人的真性情。

你最娛情!蘇軾的好友張先,年逾80,娶一18歲美貌少女為妾。蘇軾作詩曰“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粧。鴛鴦被裏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幽默之人,往往是最體貼與富有理解力之人,也唯有這種人,能從平凡的生活中尋出無盡樂趣。

你最真情!除了豪邁激昂,東坡也有繞指柔的情結。“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的高明之處,他總能將婉約與豪放融合到巔峯,他把失意化解在自然中人性中,表現出一派平和、豁達與浪漫。

你最活力!“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豪邁活力的語句噴薄而出,成了豪放詞的先河。

你最豪情!當蘇軾駕一葉扁舟,來到赤壁。應對這古戰場,應對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他在祭奠英雄的同時也反省着自我的過去,他清醒了,他不再悲觀了。於是揮筆而就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於是有生之年他用美酒來應對如畫的江山,如夢的人生。

……

你最才情!你最多情!你最豪放!你最達觀!這就是我眼中的蘇軾!

蘇子瞻,他為我們彈奏了曠世的高山流水,他為我們吟唱了極致的詩詞曲賦,他為我們留下了非凡的明朗神韻……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十八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沉淪了幾百年的蘇軾,拖着疲乏的身軀,從書中緩緩地向我走來。

我的眼前出現了這樣孤獨的身影:蘇軾他一襲布衣,頭戴斗笠,腳踏木屐,手持竹節,躬耕於東邊的山坡上,難怪號東坡居士。可這麼一位叱吒文壇的風雲人物,命運卻是如此的坎坷淒涼,不由讓讀着蘇軾詩詞長大的我內心湧出陣陣心酸。

我眼中蘇軾是仕途失意之人。這一組數據足以説明一切:36歲他上書神宗,論朝政得失,懺怒王安石,被貶杭州。39歲被貶密州。42歲被貶徐州。44歲受奸人讒言所害,罪名作詩諷刺朝廷,差點慘遭殺害,被貶黃州,黃洲那可是個令人自生自滅的地方------我真為蘇軾的遭遇感到憤憤不平,難道他無與倫比的才氣,也成為了被禍害的理由?

我想蘇軾也是不明白的:為什麼自我一心為國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黃州的命運,於是他才會用登山臨水、憑弔古蹟來逃避現實,表達不滿。其實他內心多麼渴望能和周瑜一樣,“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扭轉這人生不得志的現狀,然而在當時,縱有多少豪情壯志,又能與誰訴説呢?只能寄情於詩表達情懷,“亂石穿空,驚濤怕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今日讀來我感受到一種別樣的傷感豪邁。

我眼中的蘇軾是悲痛寂寞之人。在他34歲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離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對他是多麼大的打擊。在他被貶密州,孤獨苦悶的日子裏,他只能在夢中見到久別的妻子,夢中相見,也只能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十年風雨,歷盡艱辛,獨自飄零,無人讀懂他受傷的心靈,我能夠想象出當時蘇軾是何等的哀痛。“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對於蘇軾只能是奢侈的夢想而已。

我眼中的蘇軾是浪沙淘不盡的詞人。也許他坎坷的經歷,成就了他文學的偉大。他的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他的詩和黃庭堅並稱“蘇黃”,他的詞和辛棄疾並稱“蘇辛”。我無法想象中國文學史少了蘇東坡會是怎樣一番情景,必須會黯然失色的。

我們將讀不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的千古美句;我們也欣賞不到“春江水暖鴨先知”,“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言名句……那將是怎樣的遺憾哪!

讀着讀着,蘇東坡在我的眼裏成了一個孩子,一個飽經滄桑依然不改赤子之心的孩子。我想也許正是這份純真,造就了他的成就,讓我們今日依然深深記着並永遠懷念着。

在我隱隱的淚水中,我看到了他身影漸漸地遠去,遠去……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十九

我的名人是一個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他的名字叫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

一次,蘇母教蘇軾讀《後漢書》時,讀到了《範滂傳》,蘇母為範滂母子不畏暴,為了正義而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動,不禁放下書來,喟然歎息。年幼的蘇軾也深深被感動,他問母親:“如果我長大後,跟範滂一樣,不惜捨身就義,母親會允許嗎?”蘇母肅然答道:“如果你能學範滂的樣,難道我就不能做到像範滂的母親一樣嗎?”

蘇軾從小在母親的教育下成長,二十歲時已經是博通經史,寫起文章來,下筆數千言,毫不費力。1057年考中進士,做過多年地方官,也曾在朝廷中任翰林學士。但因其一身正氣,不阿權貴,所以仕途坎坷。

對蘇東坡的天才世人皆知,就連他的政敵也十分讚佩。然而對蘇東坡天才的成因,歸結為他的天資超人是主流觀點,並沒有多少人瞭解他的天才同樣離不開勤奮和刻苦。

他三次抄寫《漢書》足見其勤奮。四十七歲被貶黃州時,他的生活是十分艱難的,除了承受極大的精神打擊之外,他還要去東坡開荒種地,維持一家幾十口人的生活。勞動之餘仍舊堅持寫作和學術研究。此間,他又開始了第三次手抄《漢書》的工作。手抄《漢書》,起先他是以三個字為題(即書中敍述某事件,他只抄其中三個字,然後憑此將此事背記於心),之後以兩個字為題,這次只以一個字為題,把《漢書》有關的資料背記下來。

他的朋友朱載上去拜訪他,任意挑選一冊《漢書》,任意抽舉其中一個字,蘇東坡立刻應聲背出幾百字的一大段資料來,無一漏錯。

他經常誦讀杜牧的《阿房官賦》,日子久了,就連侍奉他的老兵也能理解杜牧這篇賦的主旨了。

可見蘇東坡勤奮刻苦之程度。

蘇軾的這種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二十

蘇軾,字子瞻,宋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學家、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蘇之一。在這份感情基調平淡,擁有者眾多頭銜的履歷是後人對大文豪蘇東坡的評價,可在這寥寥數字背後,又隱藏着怎樣的故事?蘇軾是否有着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他是否也曾雄姿英發豪氣沖天?是否有過報效祖國的壯志凌雲?是否也會因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而黯然神傷?這一切的一切,我們已無從得知,那些記載着悲歡離合、承載喜怒哀樂的文字已隨大江流水東逝去,可是,我眼中的蘇軾,是這樣的……

蘇軾一生寫就詩詞無數,其中為後人所傳頌的也不在少數,從他的名篇絕句種,我們能夠看到一個個不一樣的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午夜夢迴,身旁人早已生死兩相隔,淚濕滿襟,卻又無可奈何空悲切。這是一個有情有意、重情重義、思念亡妻的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半闕宋詞,一曲春景,道出一個清新婉麗、心思細膩的蘇軾。“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此為蘇軾初貶黃州之時所作,一幅江南水鄉之景,暗含着自嘲之意,卻也體現出蘇軾豪放、豁達的寬廣胸襟。“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粧。”蘇軾筆下有情,一個熱愛生活、觀察生活,樂觀開朗的`蘇軾便浮此刻眼前。“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好個氣吞山河!好個雄心壯志!正當壯年的蘇軾對着赤壁有感而發,留給後人的卻是更多的感悟與思考。“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清清淡淡幾筆,便描繪出一幅暖春之景,令人驚歎蘇軾之文采,佩服蘇軾之細心。

這便是我眼中的蘇軾,一位有情有義的大丈夫;一個有着清新婉麗的一面詞人;一個樂觀豁達,胸襟寬廣的東坡居士;一個熱愛生活,細心觀察生活的普通人;一個有雄心壯志的士大夫,一個豪情萬丈的詩人,一個簡簡單單的踏青之人;一個千言萬語也説不盡道不完的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