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通用2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1W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通用2多篇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1

一盞光線微弱的燈,一杯醇厚而清香的茶,一卷早已被韋編三絕的詞卷,腦海中還有一個令我又敬又愛的他。他,既有“千里共嬋娟”的願望,又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灑脱與豪放;他既是一位有着枯木之蒼勁的偉大詞人,又是一位有着竹墨之淡雅的書畫家,同時還是書法家、美食家,他就是我的偶像——蘇軾。

還記得《水調歌頭》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嗎?還記得《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壯志嗎?還記得《浣溪沙》中“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積極樂觀嗎?蘇軾雖然豪壯,但他的心裏卻有着家人,在仕途上雖然屢次被貶,但他仍有樂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雪萊曾説過“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或許,在被貶之時,是有一絲惆悵與不滿的,也會有怨恨的,可是我們所見的蘇軾並沒有那樣,我們能看到的他是微笑的。進退自如,寵辱不驚,這便是他。反觀今人,有多少人能感受到豪邁壯闊,洶湧澎湃?即使有,那也只是曇花一現,不能持久。人的心情可以隨身邊實事而變化,現實與理想總是有距離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的一生,不得不看到的兩個字—貶謫,是的,憑藉文學進入官場,對於蘇軾來講,也許不是什麼難事,但為人正直,愛憎分明,不隨波逐流的性格,卻註定了他的坎坷與艱辛,在被貶黃州時,他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在狼狽的人生中,重新找到人生合適的定位。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是啊!人生風雨處處在,風雨人生在所難免,何不樂觀面對!

蘇軾的一生真是“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一般,在多舛的命運和人生路途的風雨中,他仍再向前堅挺地走着,永不倒下,而他就是我的偶像。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2

蘇軾這位北宋的文學家,書法家,用它短暫而又漫長的64年為後人留下無數名作。他雖然沒有獲得“詩仙”“師聖”這樣的美稱,但是他卻是中國文學藝術上罕見的全才。

他一生的命運十分曲折,雖然擁有滿肚子的才華卻無處施展,朝廷對他的‘戲弄’,曾多次被召回朝,但又多次被貶他鄉。他還遇到了更陰險的人,企圖禍害他,可憐的蘇軾因此在牢房中待了很長一段時間,差點就丟了性命,還好趙匡胤的國策保住了他的腦袋。

蘇軾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現在想一想一家中有三位獲得同一高等稱呼,那我們一定十分興奮,我想:能獲此殊名一定不是簡單人物,他們一定有着極高的文學成就,他們一定留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名句,他們一定是後人所崇敬所欣賞的詩人、詞人。就説蘇軾,他的《水調歌頭》是眾所周知的一首名詞,其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換個角度看,蘇軾被貶杭州未嘗不是件好事,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飲湖上初晴後雨》就是他在杭州所寫的。

蘇軾在散文、詩、詞、書法上都有極高的聲望,例如他的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他的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他的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他的書法更是出人頭地,與黃庭堅、米芾、蔡囊,並稱“宋四家”。我想:從這些評價上就可以看出蘇軾這個“全才”可不是浪得虛名。因此他在我心中的地位又拔高了一等。

在我看來蘇軾是一個忠心報國的人,他在經歷無數次朝廷對他的打擊後還能一心向着朝廷,想要報效祖國、為國立功,他的這一願望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句“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鵰狼。”表現出蘇軾欲馳騁沙場,殺敵報國的心思。

雖然蘇軾已經去逝很久很久了,但是我相信他永遠是北宋時的一顆閃亮的明星,並且光芒從未減弱一直閃耀至今還會沿着歷史的長河一直光輝下去。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3

蘇軾,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一生極為動盪,正是這種人生孕造出了蘇軾的許多特點,比如樂觀開朗、勤奮好學……

在平日裏,我們讀書,一般都是隻看書的表面,從來不會深入思考。思考一些深層次的道理。但是,蘇軾可不是這樣,他讀書,是會靈活運用的,不會生搬硬套,寫文章只寫書上有的,而不會自己推理。有一次,蘇軾考完科舉後,歐陽修就問他,有一個人犯了三次罪,堯赦免了三次,這個典故是從哪來的?蘇軾如實告知歐陽修,説這是他編的。他認為堯很仁慈,寬宏大量,肯定會這樣做的。歐陽修也沒有生氣,説蘇軾胡編亂造,反而稱讚蘇軾,説他不會死讀書,讀書不會只看出表面,而會深度思考,只有像蘇軾這樣的人,才算是會讀書。我認為,蘇軾能夠這麼有才華,不僅因為他天資聰穎,而且能夠刻苦學習。正是因為蘇軾的刻苦學習,把書看了一遍又一遍,這樣才能讀懂書最深處的意思,把書讀活了,而不是成為一個書呆子。

蘇軾出入仕途時,到地方去當官。他的上司認為蘇軾年輕氣盛。,便對他很嚴格。蘇軾就覺得自己的文章連歐陽修都讚賞有加,你有什麼資格批評我?所以,後來他的上司讓他寫一篇文章,蘇軾就在文章裏寫出自己的不滿。但他的上司見了並不生氣,還説明了自己嚴格的理由。當他的上司退休後,蘇軾就感到很後悔,寫文章感謝那位以前對他很嚴格的上司,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蘇軾會知過必改。蘇軾當初確實不該表現出不滿,他的上司是為了他好,但是,他知道了原因,就會感到後悔,我想,蘇軾以後遇到這種情況時,一定不會像這次一樣,這麼魯莽了,他一定會想想他是不是為了我好。

當然,蘇軾最鮮為人知的特點就是他的樂觀。當時,革新派人以“反對新法、譏諷朝廷和皇帝”的罪名,讓蘇軾入獄。後來,經過查明,皇帝宣佈蘇軾沒有罪。蘇軾出獄後,很高興,一喜之下,他又寫了一首詩。他寫完之後,還半笑半怒地罵了自己一句,罵自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我們必然要記住自己的錯誤,不再重犯,但是,蘇軾的樂觀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或許正是因為他的樂觀,他才能寫出如此豪放、飄逸的詩詞來。當我們感到自己很冤枉,很委屈時,不妨學一學蘇軾樂觀的心態,蘇軾當時蒙受了多麼大的冤屈呀!但他在事後,卻全然不以為意,蘇軾受到的冤屈,不知我們所受到的委屈要多多少呢!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快樂的人,就必須學會蘇軾樂觀的心態。

我眼中的蘇軾是一個會讀書,能夠知錯就改,而且十分樂觀的人,他的人生豐富多彩,並有許多值得我們欣賞、學習的地方。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4

蘇軾自幼文采斐然,年輕時已聲名大噪,中第之後便開始了官宦生涯。不幸的是,他這一生為官卻着實路途坎坷,三起三落,經歷了常人無法忍受的心理壓力,面對起起落落,沉沉浮浮,哪有人能像他這般雲淡風輕,甚至於樂觀積極呢?

蘇軾早年上書談論王安石變法的弊病遭反對,自請出京為官,雖有政績可還是難以施展雄才遠略,故在密州之時借打獵吟詩——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企望為國禦敵立功。儘管宦途不順,依舊心懷壯志,樂觀豁達。然而一再的打擊卻接踵而來,烏台詩案讓這位“我筆寫我心”的文人遭遇牢獄之災,再遭貶謫。逆境還是沒能徹底打敗蘇軾,在黃州這片貧瘠的土地上,他安貧樂道,手把鋤犁,開墾城東坡地,補貼生計,由此自稱“東坡居士”,並在那裏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賦》。

是怎樣的堅韌,讓蘇軾走出了他人的詆譭,內心的惆悵,開始經營落難的新生活。漸漸地,他再度受到重用,對於普通人來説,經歷如此這般已經是人生百味。可是蘇軾還是再次經歷了小人的誣陷,在政治上的諫言一再地引發敵人的恐懼與仇恨,自此他又是遭遇貶謫。如此貶謫,起用經過三遭,可謂三起三落。幸運的是,蘇軾早已看開,寵辱不驚,還在每一個他被貶謫的地方留下了福祉,他辦學堂,介學風,一生還建造了三條長堤。可以説是偉大的政治家,不論落寞還是發達,都給百姓帶去了安寧與繁華。

蘇軾的樂觀,讓他在絕境下都能看到最好的一面來支撐自己活下去。在生活中,人總有個磕磕碰碰,誰沒有最艱難的日子,但是,最重要的是樂觀的心態,因為這是你在極限中唯一能拯救你的武器。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5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句詩詞的吟誦穿越時空隧道,久久在我耳邊迴響。閉上雙眼,一幅景象從我腦中一閃而過:迷霧籠罩,細雨綿綿,滾滾長江水翻滾着,洶湧澎湃地打拍着岸邊。江邊,一名高冠長鬢,鶴髮童顏的老者,站在岸邊,一襲白衣在風中,雨中,靜默着……突然,他一甩衣袖,轉過身去,對着洶湧澎湃的長江唱起詩來,這首詩一傳千里,長江,慢慢悠悠地安靜下來……這就是蘇軾,我心中的蘇軾!

我心中的蘇軾是一名被命運戲弄的人。人生幾次被貶,甚至差點慘遭殺害。最後被貶海南,讓蘇軾在海南自生自滅。我真為蘇軾的遭遇憤憤不平,難道他無與倫比的才氣,也成了被禍害的理由?我想蘇軾也是不明白的,為什麼他自己一心為國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黃州的命運。在當時,縱有多少豪情壯志,又能與誰訴説呢?只能寄情於詩表達情懷。“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在今天讀來我感受到一種別樣傷情的豪邁。

我心中的蘇軾是一名豪爽樂觀之人。蘇軾儘管仕途坎坷,多次被貶,卻從不讓自己的生活充滿陰影。人到中年,蘇軾被貶到密州任太守,一般人早已心灰意冷,認為人生就此結束,可蘇軾卻能“老夫聊發少年狂”,讓人們看他“親射虎”的場景。即使是“鬢微霜,又何妨?”,他依然要“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萬丈豪情,即使是年輕人,又有幾個人能與他相比?

我心中的蘇軾是一名孤單寂寞之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是蘇軾在妻子去世後所寫的悼念之作。妻子的病逝,對他的打擊是多麼的大。陰陽兩隔,這對痴情人也許只能在夢中相見吧。

蘇軾一生,坎坷一生。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6

林語堂説蘇軾是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愛好美食的造酒實驗者;一個詩人、書法家和創新的畫家;一個月夜徘徊者。但我認為,他是一個瀟灑的人。

瀟灑是具體的,是蘇軾在生活中面臨挑戰時的表現。蘇軾就是這樣一個瀟灑的人,他被貶黃州時生活拮据,但他一點也不怨天尤人。他自己開荒種地,還引以為榮。他那時很欽佩唐朝詩人白居易,白居易被貶時曾作《步東坡》。而現在,蘇軾的這塊地正好在黃州城東門外,於是他就給這塊地取名東坡,並自稱東坡居士。這,就是瀟灑!

蘇軾還很很會苦中作樂。黃州的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但這並沒有難倒蘇軾這個瀟灑的美食家。在黃州他發明了東坡肉和東坡羹這兩道廉價美味的菜餚,還寫了《豬肉頌》和《東坡羹頌》來講如何製作它們。有了肉、飯、菜,還缺一杯酒。蘇軾還按照朋友楊世昌道士提供的祕方釀酒,並作了《蜜酒歌》一首。這,亦是瀟灑!

蘇軾能在缺衣少食的情況下勤勉生活,也能在艱苦的環境裏自得其樂,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樣瀟灑的人生態度何嘗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如果我們能像蘇軾一樣笑對生活中的波折,人生一定會更加精彩!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7

我時常夢見大文豪蘇軾,夢遊他的詩詞,伴他遊歷名川,暢談人生。

蘇軾站在曾經是三國人物競風流的赤壁前,像一個關西大漢,手持鐵板,大聲高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是他經歷風雨後的坦然,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要在有生之年,以美酒以豪詞來抒寫如畫的江山,如夢的人生。

古人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麗的西湖承載了多少中國文人的夢。蘇軾雖被貶至此,然而他沒有悲愴,沒有哭天地,沒有憤憤不平。他風雨任平生,他懂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於是,一道蘇堤便橫卧西湖,他造福了百姓。西湖儲藏了他的情,蕩去了他的憂傷。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他被貶至天涯海角的海南,可他卻品荔枝的甜美醇香,熱愛偏遠的嶺南熱土。他一輩子就是這樣,正如一個普普通通的百姓,他痛恨污濁的官場。這是何等豁達的心境啊!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一詞道盡了蘇軾的思家念親人的心境,官場失意、兄弟分離的痛心都表達的淋漓盡致。然而,詞人並沒有頹唐消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他以豁達的胸襟、哲學的敏鋭目光,解釋了眼前的困境。他樂觀的人生態度之一,就是正確的自我疏導和安慰。“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詞人由自己的悲歡想到了天下人,勸慰離別的人要學會寄託自己的感情,相信明月會代表彼此的心意,相信團圓的日子就在眼前。

他——一代文豪蘇軾,為官清廉,為人豁達仁慈。他的一生,是風雨的一生,美麗的一生,豁達的一生。

蘇軾,我心中的偶像,我將永遠跟隨你的腳步,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8

歐陽修雲,未來文壇將屬於蘇軾。委實如此,蘇軾後來詩詞書畫,樣樣一騎絕塵。千古第一文人的稱號,他實至名歸。

林語堂道,蘇東坡是一個百變達人。信哉斯言,東坡是個懂瑜伽的佛教徒,是個愛美食的造酒試驗家,是個會舞劍的月夜徘徊者。他三教九流,似乎無所不通。

我説,蘇軾是個心中有愛,眼中有光的最可愛的人。

蘇軾的最可愛,在於他對生活之美的敏感與熱愛。他看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嘴角不由上揚;他把西湖比作西子,覺得淡粧濃抹總相宜;他望半壕春水一城花,不禁慨歎詩酒應當趁年華。我不得不説:美將他俘獲,他把美釋放,兩者相得益彰。

蘇軾的最可愛,還在於他對親人深深的眷戀與牽掛。寒食節後,新火一開,他趕緊煮上一壺新茶,不敢對着故人思故國,可茶香或許可以沁心脾,思親之情又何嘗能夠簡單排解得了呢?中秋之夜,歡飲達旦,然而大醉之後清輝卻灑落在他無眠的身上,心心念念還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而更讓我動容的是他對亡妻的那份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深情!我不得不説:蘇軾有血有肉,至情至性。

蘇軾的最可愛,更在於他對命運跌宕起伏的豪邁與豁達。雖然天才的他仕途開局耀眼,然而一貶再貶才是他官路的主調。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在黃州,他從驚惶恐懼中漸漸醒來,在

赤壁的濤聲中,一杯敬月光,一杯敬過往,從此也無風雨也無晴。在惠州,他漫步在羅浮山下四季如春的光影中,半是玩笑半認真地説,只要荔枝管夠,從此當個嶺南人何嘗不是快樂似神仙呢?在儋州,他帶着兒子挖山芋做羹飯,忙得不亦樂乎,還日起理髮,午窗坐睡,夜卧濯足,給自己安排了個謫居三適。我不得不説:蘇軾哪僅是個詩人,蘇軾本身就是一首詩,一首無與倫比的散文詩。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我漫步江頭,吟詠着他的詩句。濤聲依舊,最可愛的蘇軾已化作月光、化作飛鴻、化作穿林打葉聲,永遠活在了我的心中,活在了所有人的心中......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9

像蘇軾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林語堂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他思念着自己逝去的愛人,這是深情的蘇軾;“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他在中秋之夜思念着兄弟,這是飽含哲理的蘇軾;“誰道人生再無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喝黃雞”,這是感歎時光流逝的蘇軾。

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一位名垂青史的人物。他用“千里共嬋娟”思念遠在千里的兄弟,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感慨歷史歲月的無情。這樣一位大文學家,在艱困的政治局勢下,默默地用筆書寫下對政治的觀點,

他用“十里一置飛生灰,五里一堠兵火催”批判王安全變法。蘇軾的豪氣在“老夫聊發少年狂”裏展現得淋漓盡致,開闢了豪放派的新境界。但豪放絲毫沒有掩蓋住那顆婉約、多情的心。否則,那“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所描繪的春夜,又是何人所作?那為逝去愛妻年年傷心欲斷腸的,又是何人?

蘇軾,不是那悠然隱士,不是那豪邁酒仙,不是那英勇將軍,他酒量不如李白、張方平,卻也悠哉遊哉。他沒有能力領軍打仗,卻積極參與政治,關心實事,有一顆報效祖國的赤誠雄心。

蘇軾不僅是位大文豪,還是一位美食家著名的“東坡肉”,也是源於他的發現和名字而來。

蘇軾的詞與李清照、李白等著名詩人不大相同。李白一生崇尚自由,毫不拘束,他的詩讓人讀起來血脈噴薄;李清照則因暮年悲慘,她的詞總是“悽悽慘慘慼戚”,而蘇軾的不同,他一生坎坷,當過官下過牢,經歷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變法”,在那混亂的時代背景下,卻創作了多首風格豪邁,讀起來抑揚頓挫,讓人心潮澎湃的不朽之作。這一點,與辛棄疾頻為相像。

古人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軾被貶到那美麗的西湖,他沒有過度悲傷,他深知,做一個好官就是要造福百姓。於是,“蘇堤”這一有名的西湖建築,便由他主持築起。蘇軾又向我們詮釋了什麼叫逆境求生,為民造福。

這就是我心中的蘇軾,一個守正不阿,放任不羈的高士,令人敬佩。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10

風飄飄,水殤殤,撣撣這一路素衣風塵,駕一葉扁舟,於清秋的黃昏,殘陽如血,滄海如幕,來到這古戰場——赤壁。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悶漫想:那“烏台詩案”的苦楚,那皇帝謫貶的敕令,那洛陽親友的牽念。於是黃州成為蘇軾的落腳點,赤壁成了蘇軾的赤壁。他想起了周瑜,“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他問自己難道自己不正是那東吳的都督嗎?自己滿腹經綸,胸中有的是治國平天下的筆墨,而此時?面對着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緒像長了翅膀似的,繼續飛揚,斟上一杯酒,臨江而釃,是祭奠那些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須臾”倒不如“託遺響於悲風”,取山間之色,聽江上清風之歌。他不再悲觀,不再耿耿於懷。後來,他用自己的行動證實自己的頓悟。他在黃州興修水利,獎勵耕織,清廉從政。黃州的百姓感念這一位父母官。後來,修了一祠廟來緬懷這一偉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學的殿裏永遠可以聽見那《赤壁賦》華美的樂章。

餘秋雨先生在《東坡突圍》中呼“蘇軾選擇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蘇軾。”是啊!這一路艱辛,這一路坎坷,這一路無奈。蘇軾沒有消沉,沒有失落。他永遠也不會吟唱那軟綿綿的情詩與愁苦。什麼“只恐雙溪舴

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只屬於李清照的小女子情懷;“楊柳岸,曉風殘月”,“竟無語凝噎”只適合柳三變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憂慮只為李後主吟唱。蘇東坡是關東大漢,他只吟“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邁,他只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記載了蘇東坡的崛起;赤壁沉澱了蘇東坡的不屈;赤壁訴説着蘇東坡的豪邁與詩情不朽;赤壁因蘇軾而光芒四射!赤壁,只屬於蘇軾。風雨任平生,他的多情鑄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鑄就了他的豁達;他的豁達鑄就了他的“風雨任平生”!

他的名字響徹在赤壁的天空中,響徹在赤壁人的心坎上。同樣也響徹在我的心中,軾在我心!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11

神宗年間,宋朝的國力大不如仁宗在位時那樣鼎盛了,在王安石的帶領下,改革派與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展開大戰,眾多官員、文人牽連其中……

這裏邊也有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大文學家蘇軾。此時,蘇軾堅定地站在了保守派一邊。人們可能認為他是當時的“反動派”,孰對孰錯,不妨讓我們來看看改革派“動”的結果:這次變革從決策層到執行層都做得不是很好。決策層不切實際,執行層各個心懷鬼胎。經過這場變法,宋朝國力再次大幅衰退,不但惹怒了王宮貴族,就連老百姓也怨聲載道。因此,有歷史學家稱“王安石變法”是脱離實際的“亂變”。所以現在看來,蘇軾雖然是個“保守派”,但“保守”得有理。

然而,在改革之初,王安石一派也曾權傾一時,反對派則備受打壓,連老臣司馬光也不放過。同屬一派的蘇軾則更加悲慘,在“變法”的洪流中,他逆流而上,但卻被洪水“衝”出了京城,外放至黃州。

蘇軾雖然官場失意,但其人生並不完全失意,這是他比柳宗元的偉大,也顯示了他個人性情的豪邁。蘇軾沒有沉淪,反而從被貶的痛苦中、從讓多少人不能自拔的“國恨”中清醒過來。他把他的理想和激情寄託在一篇篇意氣風發的詩詞中。此外,他還悠然於耕田種地之中,每一次彎腰都顯示出他的堅定和頑強。有些文人自恃清高,寧可餓死也放不下架子,而蘇軾卻敢於從一個文質彬彬的士大夫變成一個“汗滴禾下土”的自耕農,實現了自給自足,這也證明了他不像一般文人那樣固執而缺少變通。如果把他的那五十畝荒地比作種植人生的土地,蘇軾這棵本不茁壯的苗卻能在這貧瘠之地頑強的生存下去,這哪裏還有一絲酸酸的文人、失意的犯官的痕跡?

他的激流勇進我應該讚美,他的堅強不屈令我敬佩,他的豪邁詩句給我力量,他的壯志豪情催我奮進。

蘇軾,我心中的蘇軾……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12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題西林壁》我們早已能倒背如流,而對它的作者蘇軾卻又不甚瞭解,因為他的性格像廬山一般複雜多樣,人生經歷也是起起伏伏。

蘇軾受其父親蘇洵的影響,從小便飽讀詩書,在政治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當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執政,大刀闊斧地進行變革之時,蘇軾卻“不識時務”地站出來唱反調,認為新法損害了百姓的利益,結果自然是被貶到地方去當了個小官。過了幾年,宋神宗駕崩,哲宗即位,西太后聽政,舊黨的司馬光重歸宰相之位,蘇軾又被召回京城。本來蘇軾應該對司馬光感激涕零,沒想到他竟又看不慣舊黨將新法全部推翻,於是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又觸怒了保守勢力,再度被貶。雖然政治上屢屢失意,然而蘇軾卻很樂觀曠達,在窮鄉僻壤依然能夠苦中作樂,於是就有了在黃州時與黃庭堅、佛印唱和交往的佳話,被貶惠州時欣然作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外放杭州時又搗鼓出了東坡肉,至今仍名揚天下。

這樣的閒情逸致並沒有消泯蘇軾的雄心壯志,他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抒發了自己渴望像周瑜那樣展示才華、建功立業的豪情,而那時正是他人生的最低谷,儘管如此,他仍然位卑不敢忘憂國。在他晚年,雄心不減,“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矢志報國的強烈願望躍然紙上,令人為之動容。在地方任職期間,蘇軾也時時把民生疾苦掛在心間,在任杭州太守時,他帶領百姓疏浚了西湖,並用挖上的湖泥,建造了一條長堤,後人為表感激之情,稱之為“蘇堤”。

豪放超逸的蘇軾也有柔情的一面。他與妻子王弗感情極深,在其去世十年後,仍念念不忘,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的詞句,沉痛而又抑鬱;在丙辰中秋,望着天上一輪皎潔的圓月,他不禁想起了與自己遠隔千里的弟弟子由,留下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名句。

細讀蘇軾,蘇軾的形象漸漸變得鮮活與豐滿,但以我有限的水平,又怎能將其寫盡呢?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13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首《水調歌頭》如扇古色的大門,我輕推大門,彷彿走進了蘇軾內心的世界。

我曾思索用何詞來形容蘇軾,是獨賞明月的孤寂,是貶謫後的樂觀,是遊赤壁的闊達,還是對亡妻的忠貞?我無法用一兩個詞來描述這位偉人在我心中的崇高,因為他多情,沒有哪個獨立的詞彙可以包容他的一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他被貶官,身在異鄉,仰望着八月十五的月亮,獨自一人喝酒,只能對明月訴説心願。寂寞,孤獨陪着他,淒冷的月光灑向其肩。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他是樂觀的。異鄉思念着父親和弟弟,用樂觀來開脱自我,用樂觀的心態面臨着孤獨寂寞。月會變得,人也會分開的,一切只是世間的正常變化,何必要哀歎呢?我讚頌蘇軾的樂觀,看淡世間的分分合合,笑對苦難。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他深情悼念亡妻,十年已過,他卻沒有忘記妻子。樸素的詩句,流露了深沉之感,他重情義,時間也無法抹去他對妻子的愛與思念。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他的感慨是無盡的愁,烏台詩案的童在他心中留下太深的疤痕,但他希冀自己的人生只是南柯一夢,過往的馬蹄聲告訴他,這是事實,悲痛之餘,用一樽美酒祭拜亙古長空的明月。

在我心中,蘇軾是多情的,是傳奇的。他是古代的學者;他才華橫溢,才一直懷才不遇;他不畏挫折,歷經坎坷;他樂觀豁達,鑄成了壯麗詩篇。

風雨一聲,坎坷一生,豁達一生。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14

響徹銅琶,千古大江東去;吹殘鐵笛,一生孤鶴南飛。這是一個時代,一個強悍卻如此貧瘠的時代,一個可以玩弄太多文人雅士於股掌之間的時代。他卻敢於以瘦瘠的身軀去撞擊黑暗社會,他以他的天才、淵博、超逸、多情留下了一段段傳奇佳話。

我心中的蘇軾是豪放的蘇軾。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多少英雄豪傑。他站在曾經是三國人物競風流的赤壁面前,像一個關西大漢,手持鐵板,高聲吟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他雖一生坎坷,歷經風雨,漂泊不定,卻英姿勃發,豪情滿懷。即使到了暮年依然有“老夫聊發少年狂。”“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凌雲壯志。

我心中的蘇軾是多情的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然而他對自己過世十多年的妻子仍然深情無限,那小軒窗前的“相顧無語”裏讓世人陪他灑下千行心淚。一個懂得柔情的男人才是一個真正的男人。

我心中的蘇軾是放達的蘇軾。他因黃州詩案而落魄,流落四方,輾轉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看“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做他那個神鶴翩躚而舞的夢。面對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後帶着撕身裂骨的陣痛穿越過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鬱結的塊壘,纏繞的苦痛隨風而散。唯有“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坦然和“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

我心中的蘇軾是愛民的蘇軾。

古人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麗的西湖承載了多少中國文人的夢,他雖被貶至此,然而他沒有悲愴,沒有哭天地,沒有憤憤不平。他懂得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簡單道理。於是,一道蘇堤便橫卧西湖。他要讓西湖儲藏他的心靈,淹沒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憂傷。

什麼“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只屬於李清照的小女子。

“楊柳岸,曉風殘月”,“竟無語凝噎”只適合柳三變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憂慮只為李後主吟唱。

他只吟“大江東去”的豪邁,他只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

風雨的一生,豁達的一生;美麗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我心中的蘇軾是千古一人,完美的蘇軾。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15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讀到這裏,我彷彿看到了宋代大文豪蘇軾站在曾經是三國人物競風流的長江邊,英姿勃發、豪情滿懷、手執羽扇,誦出了這首傳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在我眼裏,蘇軾永遠是一個豪邁、驍勇的人,他一生坎坷,歷經風雨卻不忘初衷,直至暮年仍心懷壯志,在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他仍唱出”老夫聊發少年狂“,一手執着雕鷹,一手執着弓箭,讀到此,彷彿看到一個龐大的身軀站在原野上,皓月當空,他拿着一支弓箭,將弓拉得如滿月一般圓,直指天穹,發出”西北望,射天狼“的誓言。在他的《赤壁賦》中,他提出了萬物變化和守恆的觀念並堅信造物者之寶藏人人享有。可見蘇軾為人是多麼豪放,每每讀到他的詩,我便不禁對之肅然起敬。

這麼一位豪放、充滿鬥志的人,現實生活中卻是飽經風霜、坎坷挫折的,在他而立之年,他最親愛的妻子離世,他的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可見他當時內心是多麼痛苦,然而,正當他悲痛欲絕之時,一場毀滅性的打擊向他襲來,烏台詩案,在保守派與改革派中保持中立的他,不僅觸怒了改革派的王安石,而且還遭到了保守派的排擠和詆譭,他的詩詞被誣告為”譏諷文字“”愚弄朝廷“,因此冒犯龍顏而一再被貶,最遠的甚至是海角天涯的瓊州,即便如此,蘇軾仍用他鋼勁有力的毛筆和豁達豪邁的情懷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流傳千古的著名詩篇。在被貶黃州的那段日子,他沒有因政治失意而沉迷失落,而是恢復心態甘願做一個像陶淵明一樣的閒人雅士,夜遊長江,閒話桑麻。面對朝廷的屢次貶黜,他既不埋怨朝廷,也不自暴自棄,而是以一副平常心態面對坎坷周折的人生,這是怎樣一個豁達而積極向上的文人。

蘇軾風雨一生、豁達一生、多情一生、美麗一生。他的名篇詩詞扮演了一個古代詩文風格中與眾不同的角色,他的詩詞不像李白那樣崇尚自由,也不像杜甫那樣為民而悲,也不像李清照那樣淒涼悲苦,更不像陸游那樣悲憤痴狂。他的詩文充滿豪放的風格,具有無限的英雄氣概,因此,我心中的蘇軾永遠是一個千古一人的完美學者。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16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這首婦孺皆知的詞是我最早接觸的詩詞。而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的作者也下輩我最崇拜的古代大文學家——蘇軾。

蘇軾你一定耳熟能詳,他又號稱東坡居士。讀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不難看出,他的詞豪放清新,令人格外震撼。蘇軾是個全才,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學家,而且他通曉書法繪畫,在音樂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他的詞在當時的北宋被很多人爭相傳唱。但不幸的是,蘇軾政治生涯非常坎坷,多次遭貶,甚至一貶再貶。

蘇軾的一生雖然坎坷不平,但他卻以他獨特的方式快樂地生活着。

“漢西來,高樓下、蒲萄深碧。猶自帶:岷峨雪浪,錦江春色。”——《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

蘇軾喜好遊山玩水。雖然他多次被貶,但他每到一處,就放開心胸,盡情地走進深山,走進河灘,到自然中尋找精神上的解。與其説是遊山玩水,不如説是走進另一個真實的世界,可以使心靈平靜,繼而去關於思考作文關於人生的一些問題。正如《西江月》中所寫:“照野瀰瀰淺浪,橫空曖曖微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瓊瑤。解鞍敧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在山水中,看見的不僅僅是美麗和寂然,更多的是尋求心裏的寄託,不斷關於思考作文人生的哲理。這些確實能使他忘記或暫存被一的痛苦與屈辱。“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不正是他對人生的哲理的詮釋嗎?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喜好交友。他被流放到哪裏,哪裏就關於朋友作文遍地。他的關於朋友作文不分身份貴賤,從農民到官員,從文人到俠客……可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赤子之心。他們之間流動着一種寶貴的氣息——俠義。而且他對關於朋友作文以誠相待,總有許多關於朋友作文在身邊。聚合後來他被貶,人們躲他還來不及,他的關於朋友作文們卻始終陪伴着他共渡難關。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着甚幹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滿庭芳》

蘇軾淡薄名利,不慕虛榮。官場上,官員們必須阿諛逢迎,不小心就會丟掉性命,甚至牽扯一家老小。儘管如此,仍然有無數人不顧一切躋身官場,而且還低聲下氣,只為榮華富貴。而蘇軾卻看透了官場的黑暗,不看重名利金錢,在得到朝廷重用的時候仍然選擇遠離官場。多麼超然脱俗的一種境界啊!我想,正是因為他看透一切塵世煩惱,才使得他如此樂觀豁達,人格高尚。

這就是蘇軾,這就是豁達樂觀的蘇軾,這就是我心目中的蘇軾。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17

人説蘇軾如曜日,豪放自恣,我卻以為子瞻如曄月,朔望之時,將滿不滿,清輝蔓延,昭質未損。

子瞻明朗如“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只是,皎月空靈處,小人常嘁嘁耳。

元豐二年,烏台詩案,子瞻首歷人生黑暗,於生死間來去幾番,仕途終不得圓滿。黃州離嘉佑二年新中進士的輝煌太遠,子瞻仕情漸疏,於坡地開墾,補貼家用。東坡之號,自此而始。

呵!奸佞之徒固凋了子瞻一季芳華,卻不見殘紅褪後,青杏正小。

蘇子曰:“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官場失意,政治低迷,子瞻淡定吟詠間,深刻的憂傷日漸明媚。好個“一蓑煙雨”,好個“任憑生”!閒適如此,率性如此,文字在這般曠達的駕馭下,似無半點雜質的銀色月華,燦爛而博大,在那時代蔓延得遍地皆是。耀眼,卻不是曜日的炫目。

陌上花開,蛺蝶飛遲,昔人已改,江山猶是。哲宗親政,子瞻依然無法在官場中昇華,只因,如他的侍妾所説,他“滿腹不合時宜”。是時,他摯愛的元配夫人已與他“十年生死兩茫茫”,一貶再貶時,流光退卻,華髮漸生,涼月墮江,舉觴欲飲,他驀然發現,酒中沉的月顏色慘淡。於是他歎: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人生給每個文人的似乎都是一場盛大的疼痛。柳七終日偎紅倚翠,墮落得未免刺眼,只有子瞻,“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這灑脱不是曜日般任性的放縱,而是曄月成熟的自制。

大宋繁華,人生百味,官場紛擾,自有小人狗苟蠅營。子瞻既不願與之同流合污,便註定只徘徊於繁華邊界。然,子瞻懂得放——

放生離死別于山水間,愁苦與大江俱東,被浪淘盡;放官場浮名于田園之中,三百顆荔枝入口,失意消亡於嶺南。將滿未滿又如何?如此豁然心境,使蘇軾之月昭質未損,熠熠生輝。

其光華,也曾明朗地照過三千鐵騎席捲平岡,也曾温柔地漫過牆裏鞦韆牆外香徑——

子瞻固然如稼軒,胸懷力挽雕弓而射天狼之志,卻也恬然於曳杖而行,聽杖音鏗然,看棗花簌簌。太陽過於刺眼了,若用來形容蘇軾,未免偏了其大氣豪放,漏了其温和多情。只有朔望之月最適合蘇軾:將滿不滿,昭質未損,既曄然而明朗,又淡然而温柔。

子瞻,其光華之清也,固令君子折服,亦使小人相妒。故其雖為賢士,終不得居廟堂之高,而空流連山水之間。然一斜蘇堤,分子瞻之心為二,一為官場失意,二為人生快意。而子瞻,存快意而忘失意矣!

子瞻,朔望之月,將滿不滿。繁華邊際,清輝蔓延,昭質未損。恃一腔文采,染一季輝煌。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18

是眺望大江東去的哲人,是竹杖芒鞋的達者,是赤壁泛舟的遊者,是飲酒扣弦的歌者……

蘇東坡,以一個詩人不朽的才情點綴了北宋文學永恆的一筆,唐宋八大家他佔得一席之地,蘇氏家族他才氣最高。蘇軾一生坎坷,仕途不順,但屢次的貶謫並未改變它為政的初衷,當權者的輕視亦不減他人格的正氣。在經歷人生的風雨後,他毅然吟唱出:“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胸襟。

東坡的詞和他的一生,都值得去細細品讀與體會。政治上的失意讓他的抱負無可施展,將他的一生壓抑在被貶的途中。蘇軾的一生,大部分是在人生的低境中掙扎的。也正是由於這種人生境遇,造就了蘇軾豁達豪放的性格。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卻又才不得施?被貶的蘇軾又如何?由是,“何妨吟嘯且徐行。誰怕?一衰煙雨任平生”。蘇軾是堅定了自己的信念的,即使一生都活在風雨中也不足懼怕,由此催生了其雄壯超脱的東坡詞。

蘇軾是一位哲人。“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面對東逝之流水,時近中年的蘇軾亦感慨於時光易逝,但赤壁一行,他悟得生命之永恆這一人生哲理。於是,他喜極而飲,餚核既盡,杯盤狼藉,不知東方之既白。

豁達豪放的蘇軾,亦有其幽怨的一面,愛妻逝去,生死相隔,內心的淒涼苦楚,大丈夫也留下了眼淚,“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回首望去,如浩淼煙塵。那種幽然不滅的傷痛,該去如何忘記,又有誰來撫慰。千里之外,孤身一處。縱是心中溢滿淒涼苦楚,更與何人説?夢境隱約,又至故鄉,軒窗猶存,鏡前梳粧……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19

你是否明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藴含深刻的人生道理?你是否知道“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中對國家戰事的擔憂和付出?你是否懂得“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及惋惜?你可曾瞭解過我國曆史上一個叫做蘇軾的文學家。

很多人都知道蘇軾,他的一首《水調歌頭》流芳百世,他的一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流傳千古,可他們只知道他的作品,卻從未真正瞭解過蘇軾。蘇軾是北宋最傑出的文學家,為什麼説他是文學家?因為如果只説他是一位詩人,但他在寫詩方面的造詣是非同凡響的;如果只説他是一個詞人,可他在最作詩方面的才華也是無可否認的,所以説他是文學家是最為恰當的。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眉州人,曾經擔任過翰林院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位,後來因黨爭而多次遭遇貶職。蘇軾與弟弟蘇轍、父親蘇洵合稱“三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他的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都是宋詩的代表;他的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皆是宋詞的先鋒。

蘇軾的詩、詞在風格上與李白、李清照等名人大不相同。李白一生崇尚自由,因此他的詩總是感情熾熱,充滿豐富想象和鮮明形象,浪漫而自然;李清照晚年淒涼,故而她的詞大都是瀰漫着顛沛流離的悲慘氛圍。蘇軾則不同,在戰爭不斷,殺戮甚多的時代背景下,創作了多首風格豪邁,具有無限英雄氣概和雄心壯志的不朽之作。

《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的“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達蘇軾作為一代忠臣想要為國效力的真摯心意:酒已酣膽尚開氣更壯,鬢邊增添幾根白髮算得了什麼?何時能像雲中太守那樣再受重用,立功邊疆?那時我便要親自挽雕弓如滿月,望西北,射下天狼星。蘇軾作為一名優秀的文學家,不但在豪放風格領域大膽開創,抒情、委婉的風格也算是他的“拿手好戲”,如《春夜》: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花兒清香、月色朦朧,樓台裏傳出輕柔而細微的歌聲。庭院裏鞦韆的影子沉寂在夜幕之中,都產生一種隱約而別緻的美。

蘇軾就是這樣一位特別的文學家,他不會用太多華麗的言語去修飾他的作品,僅用真摯的詞語表達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在我心中,蘇軾就是我國詩詞歷史上最偉大的里程碑。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20

我是怎樣結識了蘇軾的?或許是從他的名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吧。自小就十分戀舊、十分戀家的我從知道這一名句起,就被詩人的廣闊胸襟感動了。我也曾有過寂寞冷清的獨處,當時我只會想到自己,想到為什麼沒有好朋友,沒有父母兄妹來陪我。我覺得家庭和友誼的温馨似乎也遠離了我。而蘇軾寫這首《水調歌頭》的時候,大概也是缺少了親人的陪伴罷,所以才獨自一人做了到“瓊樓玉宇”上的大膽幻想,當他想起自己始終未能與家人團圓時,卻又責怪起月亮,問月道:“何事偏向別時圓?”我想蘇軾心中也非常渴望一家人團聚,但終究不能實現,但在他的心中,卻是和家人心意相通的,他也許想到子由或許也在別處對月傷懷。於是,蘇軾擺脱了前面的諸多傷感,為了激勵自己、子由,撫慰天下同他一樣難以團圓的人們,便詠出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名句,祝願人們平安快樂,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賞這明朗的月色,能夠通過月光來表達自己對親朋好友的想念。全詩的格調到這裏為之一轉,這不是作者強顏歡笑,而是他思想中最無私的一面,在自己遭遇淒涼的時候,也能為家人,為別人着想。由此,我感受到了詩人細膩的情感,以及他寬闊的胸懷。豁達是蘇軾給我最初的感覺。

但我覺得蘇軾作為一個政治家,作為一名男性,豪邁更應是不可缺少的。我最喜歡蘇軾的詩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我可以想象,大漠、邊關、月下,一位戎裝少年騎着一匹快馬,後面跟着同樣的幾十匹快馬,少年疲憊不堪卻又精神振奮,月光照在他們的盔甲上,泛着一層淡淡的銀光。近了,近了,前面就有火把在攢動了。為首的少年迅速勒住馬,從箭袋裏迅速抽出一隻令箭,彎弓,放!令箭化作一條火龍劃破了大漠的靜寂朝西北那顆最明亮的星射飛去……蘇軾或許是這位少年,但我更希望他是我。當時,蘇軾正處於不得志的境遇中,此詩的前文有“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正是作者憂憤心情的表露。北宋當時已有胡族屢犯邊關,而皇帝又昏庸無能,導致了南宋的國破家亡。蘇軾生為大宋人,面對如畫江山將會淪落的危機,怎不感慨萬分?而恨就恨在自己已老了,但他生性不服輸,“鬢微霜,又何妨?”為了報國照樣能“西北望,射天狼”。讀到這裏我覺得豪氣沖天,使人覺得有無窮的活力與希望,覺得自己就是民族的希望,非常能激勵我們青年人豪邁的愛國熱情。而蘇軾當時已是幾十歲的人了,仍能寫出這樣豪放的詩歌,仍能承受歲月無情的侵襲,而去做一位為國家、民族作戰的勇士,真是難得啊!在我眼裏,在我心中他是一名真正的男子漢。

然而作為丈夫,作為詩人,蘇軾也有着他的多愁善感和柔情似水。蘇軾作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的一首記夢的詩,就表達了他對亡妻的款款深情、無限的傷感和依戀。“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十年了,詩人還在想念他的妻子;不知道她現在怎麼樣了?她知不知道我在想念她?沒有了你,叫我到哪裏去訴説這十年來的淒涼?我們現在縱使能相見,或許也難相認了,我已是雙鬢如霜,滿面滄桑了。夜色漸濃,朦朧中,我好像又回到了十年前的故鄉,你正對着月光,在默默地梳粧……我們默默無音,相對流下淚千行……以蘇軾的才氣和名氣再娶妻子是不難的,我不知道這首詩是不是蘇軾還沒有再娶的時候寫的,但十年如一,始終意屬妻子一人,這在妻妾成羣是人之常情的封建時代,不能不説是珍貴的。這首《江城子》飽含了詩人對妻子深情的懷念,試想像蘇軾這樣十年後猶能為亡妻而“年年斷腸”的詩人能有多少?無怪《倚天屠龍記》中趙敏要感歎,蘇軾的妻子死後十年,蘇軾仍對她念念不忘,她真幸福啊!

在我心中,蘇軾是位才華橫溢的文人,他胸懷廣闊,性格豪邁曠達而又不失柔情婉約。至於他的詩,我想正和他的為人一樣——蘇詩三分,二分豪氣,一分柔情。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21

黃沙滾滾,歲月蹉跎。曾經的曾經太遙遠,有些人,比如蘇軾(東坡居士),錯過了,就再難回首。但對他的仰慕之情,歲月千年,時光如夢,難以忘記。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偉大的書法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偉大的,無論是詩詞歌賦,或者是詩情畫意,樣樣精通,假如陶醉其中,真的不願醒來,反覆品嚐,別有趣味。他的文章,赤壁賦,祭祀文,如黃河之水一般滔滔而來,給人安慰,讓人激動。他的詞賦似天涯明月,清新自然。讀他,就像詮釋人生;讀他,讓自己不再孤獨失落。

蘇軾之才智,高於八斗,富過五車。説到書法,他獨成一家,傳百代千世,讚不絕口;説到音律,他恰到精通,詮釋人生百味;説到苦難,他一生摘貶最多,卻高唱大江東去!

蘇軾,從小勤奮,少有才學,受母親教誨,少學百家,精通詩句和禪理。長大後和弟弟一同考取狀元,名震京都,為天下羨慕。歷代國學大師曾經評價: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可見東坡居士非等閒之輩,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才子,卻得不到國家重用。左遷,左遷,再左遷,儋州,黃州,密州,杭州而已。天生我才必有用,他沒有氣餒,每到一處作詩一首,每到一地酌酒一杯,或是新修水利於杭州,或是為人民傳授耕種的技術,他有堅強的意志,百折不饒的精神,就因為他的堅守,譜寫着中國北宋歷史上的華麗篇章,恰如一顆明星,普照大地,使得中國文學更加輝煌。

時光匆匆,千年歲月似彈指一揮間飄飄而過,渺無蹤影。但剝開歷史記憶,細細冥想,東坡肉、東坡肘子,推杯換盞間,彷彿一下子就有了一種歷史的認同感。但在人們心中,相比之下,東坡肉、東坡肘子,蘇軾詩詞更令人賞心悦目,回味無窮!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異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他的輕描淡寫,淺淺幾筆,妙筆生花,讓素有人間天堂的杭州西湖蜚聲海內外,無論是到過西湖的人也或是沒有到過的人,都能從他的詩句中體味到西湖別樣的韻致以及奇特風光,恰如身臨其境,別有風味。

喜歡蘇軾,難忘他的才學和智慧。其中,最深刻的是他的中舉。蘇軾的中舉頗具傳奇性,惹人注目。北宋嘉佑元年(1056年),四川眉山的文學大家蘇洵帶着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與蘇轍離開故鄉,帶着行李,一路奔波,不遠萬里趕赴卞京參加科考。當時的主考官時北宋偉大的文學家歐陽修,他是文學泰斗,當他從眾多的考卷中看到那篇氣勢磅礴的文章後,大為吃驚,認為蘇軾定是異人,文章寫得太精闢了。他懷疑是自己學生曾鞏所作,為避閒話,他把那篇文章排在了第二名,不忘多看了幾眼。不久,試卷被打開了,才知道這位才華出眾、本該得第一的考生是來自四川眉山的蘇軾,一個少有才氣,文章有過人之處的書生。

不久後,在皇帝宋仁宗親自主持的殿試中,蘇軾與弟弟蘇轍雙雙高中進士,名揚京都,光宗耀祖。歐陽修當時就説此人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他的話在後來真的應驗了,東坡居士在中國文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詞法宗師,成一家之言。也許當時誰也沒有料想到,不過歐陽修的一席話的確讓橫空出世的蘇東坡詩詞猶如天風海雨一般,泉湧而出,一洗萬古凡空,成為中國文人心目中最為景仰和模仿的對象。這為後來他們父子三人成為唐宋八大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那一年,蘇軾才21歲,如此年輕的年紀,早有成就,富有博名。他出名了,逐漸開始自己的仕宦生涯,他忠貞不渝,心性純美,並在文壇上嶄露頭角,揚名天下,成後來人們的楷模。

讀蘇軾必須讀他的詞,細細品讀,恰是人生一大享受,難以忘懷。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望。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以及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請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樣的詞句不知被多少代人奉為經典,廣為傳唱,一位歷經坎坷悲歡的大才子,居然用最平實淺淡的筆觸寫就了世間最璀璨最華麗的詞章。蘇東坡的出現,北宋詞法開始轉變,由婉約派的小家碧玉,楊柳岸,曉風殘月,變化成大江東去,豪邁激昂的豪放派詞風,再次書寫別樣情懷。

回首間,蘇軾平生的最大的災難莫過於烏台詩案了,一場莫須有的**,他深受迫害,無力迴天,飄搖天下,心無歸宿。元豐二年(1079年),言官舒覃、李定、王圭、何正臣心懷鬼胎,因妒忌蘇軾,他們在朝堂上針對蘇軾,私下又摘取蘇軾詩文中批評時政的隻言片語。羅列罪狀成冊,集結一起,連章彈劾蘇東坡。他起初並不在意,認為身正不怕影子斜,可是後來,卻風捲朝堂,大臣議論紛紛,百姓偶有交談,連神宗皇帝都有些將信將疑。不久後,神宗混亂了思想,倒向邪惡勢力,東坡居士被迫入獄,深受其苦,無處訴説。

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他太優秀、太出名,太有才了,他的詩詞一出,便有一覽眾山小的態勢,令同時代的文人士子紛紛敗於千里之外。剎那間,嫉妒便成為一把兵不血刃的利劍,拼命砍向蘇軾那高貴的頭顱。霎時之間,謠言四起,朝野震動,人們開始彈劾,懷疑他的為人。就在同年八月,蘇軾在湖州被捕,押至汴京,囚於御史台獄中,艱難度日,史稱烏台詩案。他也是由於詩詞而被迫入獄的第一人,天下震動,響徹全國。危機四伏,還好當時一些元老重臣如吳衝、範鎮等上書營救,以及神宗祖母太皇太后曹氏出面干預,加上宋太祖在建國之初就曾經立下戒碑,發誓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神宗皇帝才下令對蘇軾從輕發落,貶黃州安置,從此他開始流浪生活,飄搖一地,懷才不遇。

蘇軾初到黃州,舉目無親,居無定所,生活相當艱難,太多無奈和心酸。還好當時的知州府尹徐君猷對他的人品與學識頗為敬重,敬為榜樣,各方面予以厚待,使他能勉強生存,不至於被餓死。定居下來,蘇軾不甘寂寞,晨起幕歸,和家人在城東開墾了一處荒地,每日躬耕其中,不知疲倦,自得自樂,頗有趣味。他把這塊地取名叫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從此以後,人們都喜歡叫他蘇東坡。正此其間,他寫下了詞壇上恆永千秋的豪放派扛鼎力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就這樣,他完成了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突圍,黃州成全了他,同時他也賦予了黃州赤壁以特有的濃墨重彩,成為百家傳唱的名詞典章。

一生坎坷,四處奔波。蘇軾四十幾載,輾轉遷移,疲於奔命。被貶惠州(今廣東)時,他曾有一小詩《縱筆》:白髮蕭散滿霜風,小閣藤牀寄病容。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此首詩傳到京城開封,引起震動,他的政敵、宰相章惇聽後惱羞成怒:好個春睡美!蘇軾這老兒如此快活逍遙,看來還得把他流放到更遠的地方去!於是,幾句彈劾,他被貶謫到儋州。儋州即瓊州,乃天涯海角不毛之地,自古就是流放逆臣的險惡場所,蘇軾遭受沉重打擊,沉默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他想通了,終於以一種曠達的胸襟和超邁的思想來應對人生的風雨變遷。新修水利,教化育人,研製藥方,治熱嫉之症,一時,名氣大振,百姓愛戴,生活有味。比之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苦悶,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孤苦無奈,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篙人的自負狂放,以及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的無助,他的釋然,是明智的,一身蓑衣,談笑風生,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看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豈不美好。

一切皆有定數,他回不去了,這是命。公元1101年,新皇帝登基,大赦天下,64歲的蘇軾從海南島放歸,微笑而歸。他準備回去了,踏上小船,必先踏過十里小路,走而望之,村民相送,兒女沾衣。然而還沒走到京都,蘇軾就病逝於江蘇常州,一生宣告結束,含淚而終。塵滿面,鬢如雪,千里孤墳。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一個奇才,一個傳奇人物,一代大文豪,一生就此畫上一個句號,再也無法觸摸。

千年時光,石頭化為灰燼,更別説人物。但蘇軾的文章,詞賦,書法,千古絕唱,流傳華夏,萬古不衰。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22

1037年的一日,在温暖的四川盆地中,一顆光華將普照萬世的文壇巨星出生了,他便是蘇軾。他為後世留下不計其數的詩書作品,他的一生如萬頃巨波中的一葉小舟,曲折坎坷,但是,他卻能航行得十分自在。自在的心靈不只影響他的詩文,生活更被後世所讚揚。但這背後也隱藏了許多辛酸,許多神祕,他就是這樣一個人,這樣一個獨特的蘇軾。

蘇軾的品格、事蹟、作品已經被後世吹捧得萬古無一,然而在他樂觀豁達的神奇身影后,也藏着不凡人所具有的喜怒哀樂。蘇軾的為人也許並不如他的精神一般超脱俗世,然而正是在這超脱俗世的精神影響之下,才造就了他的為人,才造就了他的故事,他的詩文。蘇軾與其弟弟、父親在同一年進京趕考,三人竟也都能在朝廷謀得官職,可謂是北宋眾舉子中的特例。但他們也生不逢時,活在一個表面平靜,實則暗流湧動的社會。尤其是在勾心鬥角的朝廷中面對王安石的新法與其它勢力的摻雜,讓初涉政事的蘇軾未免有些為難,但他的文人直覺卻為他做出了選擇,可惜是與大潮流相左的,自己被抓入烏台,許多朋友為保得自身安寧而攻擊他,讓本來欣賞他的皇帝也為了難。最終保住了性命,被髮配黃州。他的第一次被貶的經歷,讓我看出他那追求自我理想的文人之心,讓他不能紮根於朝廷,我們也不難從中看出一個固執的封建文人的形象。

蘇軾的大半部分人生幾乎在貶謫之中,而他許多精彩的詩文也是寫作於此時。在蘇軾真正獲得樂觀曠達的品格前有着許多悲慘的心情。蘇軾初到黃州住在一户寺廟中,一天晚上夜深人靜,蘇軾回想曾經的美好時光,對比如今悲慘境遇,寫下了一首《採桑子》,“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詩中的場景孤寂悠遠卻令人驚悚,無處不流露出詩人悲傷的心情,這也能看出此時蘇軾並不具備一顆曠達的心。他的性格還是和大眾一樣,因挫折而生悲。

蘇軾雖然也有成功後的陰影,但他的文學造詣是有目共睹的,西湖、廬山、月夜——世界萬物早已化作他的知心朋友,與他作伴與他同行。他又精於散文,無論在石壁聳立,江水洶湧的赤壁,還是在黃州的月夜下,他用他簡練而優美的語句,勾勒出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他的書法與文章也相得益彰,廣播後世。他的思想受到不同文化的感染,讓人神祕莫測。他也與世無爭,耕耘着自己的東坡。蘇軾的一生如一首交響曲,每個樂章都帶着不同的感情,但始終有着相同的信念。

蘇軾其人也許正像他筆下的廬山,我們無法看清他的正面目。但我相信他的思想與精神已經隨着時間,滲入了中國人的靈魂。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23

蘇軾是一位我比較喜歡的詞人。他是名副其實的文化巨人。他是宋詞豪放派的開山祖師,他還是"唐宋八大家中特別突出的一位"。除此之外,在哲學、史學、茶道、烹飪、養林、園林藝術等各個方面都有不凡的貢獻。

但我最欣賞的是他的人格。他不隨波逐流,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始終保持着堅貞的氣節和獨立的人格。他的一生多災多難,尤其是在仕途上,前後竟被貶了三次,王安石當政時一次,司馬光主朝時一次,新黨餘孽上台時又一次,並且被貶都不是他的錯,這對一個封建士大夫的打擊可想而知。但是蘇軾是泰然處之的,從沒有褻瀆自己的靈魂,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蘇軾生活在一個充斥着競爭的年代,可他為人正直,所以在那個年代他的命運註定是悲哀的。他也有迷茫的時候,但蘇軾終究是蘇軾,他不會向命運低頭的。起伏不定的社會,給他精神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重創,但蘇軾的思想卻一刻不停的為國家安危思索着他進退自如,在屢次被貶中,他樂觀而豪邁,以自己博大的胸懷,擁抱大千世界。"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他到何處都能發現美的存在。"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他總能求得孤寂中個人心靈的平靜。“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道出了自己的願望。面對明月,舉起一杯濁酒。人生似乎太艱辛了,於是想乘風而去,可是飛出又有何用?何不幹一番大事?況且可以“起舞弄清影”,人間也可做天堂。於是他決定:要改變世事!

他成功的站到了高台上。可是那是很危險的,眾人嫉妒他,排擠他。“烏台詩案”之荒唐將他擠出了都市。“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是他唯一的態度,即使無處可依,我還有自己,還有我的脊樑可以支撐。世道扭曲又如何?孤獨一生又如何?“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淡淡的一笑,接住了所有的打擊。我不會改變,我會成功的。回首過去,他看清了“也無風雨也無晴”世上浮榮本是虛無,世上艱辛本是虛無。我一定可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只是如今小人當道,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只需努力,我終會“左牽黃,右擎蒼,遣馮唐!”

可是上天似乎是嫉妒他。他始終無法實現願望。終於他老了。本以為他會放棄。可是當他蹣跚在蘭溪旁,望着自己弓形的身軀依舊喊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老了又何妨?我還可以率領千騎捲過平崗。

在我眼中,蘇東坡是一個容易解脱的人,當不幸來臨時,他總能以一種豁達的心態來面對,就像流水,只是短暫的痛苦,不會永遠在不幸中度過,不願用外界壓力來痛苦自己。正是因為這些,讓蘇東坡和他的宋詞,永遠散發着獨特的魅力。

蘇軾風雨一生、豁達一生、多情一生、美麗一生。他的名篇詩詞扮演了一個古代詩文風格中與眾不同的角色,他的詩詞不像李白那樣崇尚自由,也不像杜甫那樣為民而悲,也不像李清照那樣淒涼悲苦,更不像陸游那樣悲憤痴狂。他的詩文充滿豪放的風格,具有無限的英雄氣概,因此,我心中的蘇軾永遠是一個千古一人的完美學者。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24

遙望北宋,道中遇雨,目光深邃,丰神俊朗,竹杖芒鞋,談笑自若。詫異間,我恍然大悟,原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蘇軾。

在我的眼中,蘇軾是一名天資聰穎、豪放不羈的。他二十一歲就隨着父親進京趕考,蘇軾才正在風華正茂的年級,他的詩詞也令歐陽修稱讚不已。之後他的金榜題名,步入仕途,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蘇軾的文采飛揚是何等的婦孺皆知?當他初入仕途,一切的一切是多麼的新奇?所以也免不了蘇軾的心高氣傲。年輕有為的蘇軾多次在朝廷主張變法,卻和另一位文墨豪人——王安石的意見不統一,被先後貶到杭州、密州、徐州等地方任職。但在那個時候,蘇軾卻還能寫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的詩句,他的這種豁達樂觀的精神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學的會呢?有着濟世之才的蘇軾何曾甘願只做一個小小的知州呢?繼而,他在一次喝醉酒後,蘇軾揮毫渲泄,卻被捲入了“烏台詩案”。蘇軾雖然死裏逃生,卻又一次被貶,這一次是被貶到黃州。被貶黃州之後所寫下的一首宋詞,內有7個字顯出無限悲涼。且看: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佳節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這首宋詞的題目是《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是一首贈人詞。徐君猷是當時的黃州知州,也是蘇軾的詩詞好友,在蘇軾的很多詩詞中都會有提到。單就這首詞來説,下片當中有7個字最為感傷,那就是“萬事到頭都是夢”。這時的蘇軾明白了,他毅然決然的拋開官場瑣事,讓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繼而寫下了《赤壁賦》等不朽的詩詞。過後,朝廷召回蘇軾,但是他按耐不住官場的禁錮,毅然決然辭官回鄉。

蘇軾這一生,在政治的道路上歷經坎坷,而且在感情的道路上也充滿崎嶇,不盡人意。他的妻子先後離他而去,只留下淒涼的月光和孤獨的蘇軾共同相伴。我想蘇軾這樣落寞的文人,其實並不落寞,因為他被我們每一個人銘記在心!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25

很小我就很喜歡看蘇東坡的文學作品,他是我喜歡的文學家之一。蘇東坡即蘇軾,字子詹,號東坡居士,我國北宋時人。我認為他很有才能,他的精神也很值得我們學習。同時他也是個複雜的歷史人物,我很難讀懂他。

蘇軾毫無疑問是個有才華的人。他開創了豪放派詞風,打破了以往宋詞婉約的老風格。他也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在散文、詩歌、書法、音樂、繪畫都精通,可以説他是位藝術通才。

蘇軾也是位不會做官的人。王安石變法的時候,他反對立即施行新法。王安石下台後,舊黨司馬光要求完全廢除新法,蘇軾又起來反對盡廢新法。這樣不管誰是宰相,他都一貶再貶,仕途坎坷,他的命運也很悲慘。堂堂的翰林大學士被貶到黃州當團練副使。“烏台詩案”還差點要了他的命。快60歲了,還被貶到嶺南,甚至海南。所以説他不會做官。一方面説明他實事求是不畏權貴,另一方面説明他思想具有保守性,不知圓通。

蘇軾也是位樂觀、堅強的人。他經歷了那麼多挫折,然而他沒有趴下,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和主張,頑強的與權貴階級抗衡,百折不撓。即使鬍鬚花白,他仍有追求從不悲觀,就象涓流之不息。在黃州赤壁他寫出了“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這麼豪邁的詩句,大氣磅礴。他在《赤壁賦》上還説:“目視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當他被貶到嶺南時,他還寫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坊長作嶺南人”的自信詩句。表現他閒適快樂,與貶低他的人作抗爭。為什麼蘇軾這麼堅強呢?因為他深受儒、道、佛等多種思想影響,遇事冷靜,能想的開。其實他內心也是孤獨的,我們很難理解他的心靈,他想解脱他也有追求與理想,可是時不利他處處遇刺。就象漢朝時期的李廣,一生都未能封侯。

蘇軾也是位有深厚感情的人。首先,他對人民很有感情。他在各地做官都頗有政績。比如他在杭州做官時,為了防洪,他領導人民修築“蘇堤”,也就是今天杭州西湖的蘇堤。他還帶領軍民治理黃泛,他借糧,親自進入抗洪第一線。在他的詩作中,也有一些反映社會現實和人民生活疾苦的作品。其次,他對親人很有感情。蘇軾妻王弗早逝,但蘇軾對她的愛始終不渝,在其妻亡十年後,他又寫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適,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到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讀罷此詞,我潸然淚下,太感人了!多麼悲涼啊!多麼痴情啊!另外他對弟弟蘇情也深。當他因“烏台詩案”被投入監獄後要處於極刑時,他真的非常渴望見其弟一面。從《水調歌頭》這首詞中即可看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除外他對其優黃庭堅,其徒秦觀等也有很深感情,在此不作贅述。

蘇軾也是位親自實踐的人。他不迷信他人解釋石鐘山得名的原因,也指出他人之謬處。親自架着小舟夜行石鐘山,找到了石鐘山得名的原因。即”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

如今,蘇軾的身影我們無法看見,但蘇軾的作品、氣質、品行、精神永留人間。我們能從蘇東坡身上獲得許多東西,他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反省和學習的地方。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26

對蘇東坡的認識始於一首《念奴嬌》,也似乎止於一首《念奴嬌》。一提起蘇東坡我頭腦中便立刻閃現出一個長衫大鬍子的中年人在滾滾的長江邊上想心事的畫面來。

十多年來,這幅畫面就像是成語坐井觀天裏面的那個井口一樣尾隨着我,讓我這隻青蛙目力不周。一個人,要知道他的身高、體重、愛好、血型,那種認識就就直觀多了;現在的許多明星乃至詩人、作家給我最初的印象多是通過這麼一個小小的介紹。而蘇東坡呢?我努力想去追尋他的時候,中間隔了許多東西,包括那恍惚一千年的時光。

我原本並不喜歡蘇東坡,儘管也並不討厭他。東坡能詩,則有李白;東坡能詞,則不合規則;東坡能書,則有王羲之、柳公權及幾位和尚。於詩而言,我喜歡魏晉之人,於詞而言,我喜歡柳七、易安;自習現代詩以來,則又多喜現代詩人,人命眾多且生疏,不一一列舉。

但在徐希平老師的課上,我卻重新認識了蘇東坡。從古至今,只要成其一家,便可流名千古,而蘇東坡則幾乎精通世間業務,並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

先摘一段文字過來: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佑二年(1057年)進士。曾任杭州通判,又知密州、徐州、湖州,政績卓著。北宋文壇領袖,有多方面文學建樹,唐宋八大家之一。各種書目對其介紹相差無幾,但僅憑這麼一點文字來概述蘇東坡,顯然是蒼白無力的。

蘇東坡出生於眉山一個寒門地主家庭。其父蘇詢自稱“西南之匹夫”,蘇東坡説“家世至寒”,蘇轍説“田廬之多寡,與揚子云等”。可見蘇東坡雖出生於地主之家,但門第並不顯赫。不過這些多蘇東坡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其父蘇詢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才華出眾,其母程氏為大理寺丞文應之女,想必也頗有才學;作為父母,他們為蘇東坡提供了良好的啟蒙教育。

東坡文長,前人之述備矣,我不消多言。我所欽佩的是他廣闊的胸襟和超強的動手實踐能力。

出仕後,東坡在險惡的官場中幾經沉浮,最後一再貶謫,從內地到廣東,再到海南,始終以一種廣大的胸襟承受着一切,樂觀、堅強地生活着。我們現在還年輕,日後肯定會遇到各種曲折,而東坡絕對是一個好榜樣。

東坡自己釀酒,自己選茶,自己做飯,甚至自己務農。歷史上的詩人,自己親自動手務農的只寥寥幾位,而東坡一位大文豪,一位官員,能親自動手來做這些事情,實在是難能可貴。在這個方面,我有點討厭不識五穀的孔子。

東坡還有很多優點,如對廣大人民的悲憫等。作為一位封建的文人士大夫,這樣的全才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説了半天,我始終感覺沒有把東坡説清楚,只好惶惶擱筆。

幾千年來,東坡只此一位,東坡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