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蘇軾的故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2W

蘇軾的故事多篇

少年蘇東坡勤奮學習的故事解讀 篇一

七彩教育網 教學資源分享平台,無需註冊、無需登錄即可下載

少年蘇東坡勤奮學習的故事

“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這是少年蘇東坡在一片讚揚聲中,乘興寫的一副對聯。他把這副對聯貼在自家門前,久久端詳,不肯離去。

蘇東坡(1037-1101)自幼天資聰穎,在飲譽文壇的父親的悉心教育和耐心指導下,他逐漸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很有一股子“打破砂鍋紋(問)到底”的勁頭。經過幾年的奮發努力,他的學業大有長進。小小年紀,就已經讀了許多書,漸能出筆成章了。父親的至親好友看了,都讚不絕口,稱他是個難得的“神童”,預言他必是文壇的奇才。

少年蘇東坡在一片讚揚聲中,不免有些飄飄然起來。他自以為知識淵博,才智過人,頗有點自傲。一天,他洋洋自得地取過筆墨和紙,揮毫寫下了以上的這副對聯。他剛把對聯貼在門前,有位白髮老翁路過他家門口,好奇地近前觀看。這位老翁看過,深感這位蘇公子太自不量力,過於自信了。

過了兩天,這位老翁手持一本書,來蘇府面見小東坡,言講自己才疏學淺,特來向小蘇公子求教。蘇東坡滿不在乎地接過書本,翻開一看,那上面的字他竟七彩教育網 全國最新國中、高中試卷、課件、教案等教學資源免費下載 七彩教育網 教學資源分享平台,無需註冊、無需登錄即可下載

一個都不認識,頓時紅了臉。老翁見狀,不露聲色地向前挪了幾步,恭恭敬敬地説道:“請賜教。”一句話激得小東坡臉紅一陣、白一陣,心裏很不是滋味。無奈,他只得鼓足勇氣,如實告訴老翁他並不認識這些字。老翁聽了哈哈大笑,捋着白鬍子又激他道:“蘇公子,你不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了嗎?怎麼會不識此書之字?”言罷,拿過書本,扭頭便走。

蘇東坡望着老翁的背影,思前想後,甚是慚愧。他終於從老翁的話中悟出了 真諦,立即提筆來到門前,在那副對聯的上下聯前各加了兩個字,使對聯變成為:發奮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這次,他依然端詳了好久、好久,併發誓,要活到老,學到老,永不滿足,永不自傲。從此,他手不釋卷,朝夕攻讀,虛心求教,文學造詣日深,終於成為北宋文學界和書畫界的佼佼者,博得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盛譽。

七彩教育網 全國最新國中、高中試卷、課件、教案等教學資源免費下載

蘇東坡居士故事趣聞 篇二

蘇東坡居士故事趣聞

前言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國北宋文豪,“三蘇”家族成員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與陸游並稱蘇陸;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現存詩3900餘首,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等。福盈來cssfyl關注微信號每天收聽我們的消息觀看更多精彩書畫作品請點擊左下角閲讀原文,還有精彩拍賣哦

蘇東坡在江北瓜州任職時,與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主持佛印禪師經常談禪論道。一日,東坡自覺修持有得,便撰詩一首,派遣書僮過江,送給佛印禪師印證,詩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禪師看過之後,拿筆批了兩個字,就叫書僮帶回去。蘇東坡以為禪師一定會讚賞自己參禪的境界,急忙打開禪師的批示,只見上面寫着“放屁”二字,不禁無名火起,立即乘船過江找禪師理論。船快到金山寺時,佛印禪師早站在江邊等着蘇東坡,蘇東坡一見禪師就氣呼呼地説:“禪師,我們是至交道友,我的詩、我的修行,你不讚賞也就罷了,何必罵人呢?”禪師若無其事地説:“我罵你什麼啊?”蘇東坡於是將詩上批的“放屁”二字拿給禪師看。禪師呵呵大笑道:“哦,你不是説'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屁就打過江’了呢?”蘇東坡聽罷,慚愧不已。

在古代的俚語中,“鳥”字有個意思不雅,東坡拿它跟佛印開玩笑。他説,古人常將僧與鳥在詩中相對,比如,“時聞啄木鳥,疑是叩門僧”,還有“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我佩服古人以“僧”對“鳥”的聰明。沒想到佛印卻從容答道,這就是我們何以“僧”的身份與汝相對而坐的理由了。

還有一次,蘇東坡與禪師坐而論道,東坡突起玩心,對禪師説:“大師,你知道此刻你在我眼中像什麼嗎?”禪師説不知。東坡説:“在我眼中,你就是一堆牛糞。”誰知大師並未大怒,反而莞爾一笑:“恰恰相反,在我眼中,你是一朵鮮花。”東坡樂不可支,回家把這事得意地跟小妹談起。蘇小妹説:“哥哥啊,你以為你佔了便宜麼?”東坡不解:“不是嗎?我罵他是牛糞,他不好意思生氣,只得讚美我是鮮花了。”小妹説:“不對啊哥哥。佛家有云,心中有即眼中有,你看他是牛糞,是因為你心有牛糞,他看你是鮮花,則是因為他心如鮮花啊。”蘇東坡滿面通紅。

眾所周知,蘇東坡乃北宋文豪,詩詞大家,他才華橫溢,英氣逼人,在文學史上可算是一位獨擋一面、玉樹臨風的佼佼者。但就是這樣一位出類拔萃的人物,也不免會有滿臉羞慚的時候。古時馮夢龍的“三言二拍”裏曾提到當時民間有俗諺雲:“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蘇軾是何等聰明,卻在自鳴得意時栽倒在聰明面前,失卻了面子,收穫了羞愧。

事件未必是真,如果是杜撰,也許編造者是想告訴我們,即使名滿天下的巨星,也還是有個性上的不足,也有知識上的欠缺,因此,為人謙虛為要,切不可狂妄,目空一切。

名人的公眾形象非常重要,他們身上承載的更多是道德,法律,輿論的諸多範疇。作為名人,應該自尊自重,應該虛懷大度,應該謹言慎行,給人們一個垂範的作用。而我們普通人呢,更應該收斂自己的小聰明和狂妄之心,要知道:“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

有一次,蘇軾對劉貢父説,他與其弟學習制科時,曾經享受過“三白”之餐,吃得很有滋味,並一直認為,世間再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它。劉貢父好奇地問,這到底是一種什麼食物。蘇軾説,它就是一小撮鹽,一碟子白蘿蔔,一碗白米飯。貢父聽後,大笑。過了一段時間,蘇軾接到劉貢父的一張請飯帖子,上面寫着一個由三個“白”字組成的字“皛”,説要用此來招待他。蘇軾不明其意,只是心想,貢父讀書很多,這必有出處。及至赴食,見案上所設,惟有鹽、白蘿蔔和白米飯,這才猛然省起,這是與他開玩笑,要他吃“三白”飯。但他不露聲色,拿起筷子來就吃,而且吃了個一乾二淨。飯後,蘇軾騎馬將行,對劉貢父説,明天再會,到時我將要請你“毳”飯。貢父知道這是個玩笑,但不知毳飯將為何物。出於好奇,第二天貢父如期而至。二人談論過午,始終不見飯來。貢父餓得受不了了,要蘇軾開飯。蘇軾説,再稍等等。如此這般者再三,蘇軾總是以再等為答。直到貢父説,我實在餓得不能再等了。到這時,蘇軾才緩聲説道,鹽也毛白蘿蔔也毛,飯也毛,這不是毳是什麼?(“毛”即“冇”,方言“沒有”的意思),貢父捧腹説,就知道你要惡作劇,但沒想到會來得這麼快。蘇東坡這樣“報復”之後,請他吃了一頓盛餐。

蘇東坡當年任鳳翔府判官時,結識了一個叫章惇的朋友。

有一次,他們結伴旅行,路過一處叫黑水谷的地方時,碰到一條深澗。澗上有一極窄的木板,下臨百尺深澗,澗中流溪翻滾,兩側是巨石峭壁。章惇提議從這木板上走過深澗,到對面巖石上題字,表示“到此一遊”。蘇東坡一看這個危險的境地,表示自己不願冒生命危險到對面題字。

章惇微微一笑,坦然走過那條窄木板,又把長袍塞在腰間,抓住一根從上面垂下來的青藤,盪到對面巖石上,在石上寫下六個大字:“蘇軾章惇遊此”,而後攀藤、走木板橋回來。回來後,他一臉得意地等待蘇東坡對他這種大膽精神的稱讚。蘇東坡拍拍他的肩膀,感慨道:“總有一天,你老兄會殺人不眨眼的。”

“為什麼?”章惇沒料到蘇東坡居然這麼“誇自己”,十分驚訝。

“把自己生命不當一回事的人,自然也不會把別人的生命當一回事。”蘇東坡説。

後來,這個不把自己生命當一回事的章惇果然也不把他人生命當一回事。宋哲宗即位後,章惇官拜相位。於是,他開始對“元佑黨人”大加迫害。包括蘇東坡在內,三十幾個元佑期間的大臣受到降職,人數之多,前所未有,許多人因此客死他鄉。

對活人“不客氣”不説,就是對死去的人,章惇也不放過。他還向哲宗提出,下詔將早已去世的司馬光、呂公等掘墓毀屍,幸虧有人説了一句“如此,只將為本朝添污”,司馬光等才免去戮屍之辱。

一日中午,蘇東坡去拜訪一位老和尚。老和尚正忙着作菜,剛把煮好的魚端上桌,就聽到小和尚稟報:蘇東坡先生來訪。和尚怕把吃魚的祕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魚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門迎接客人。兩人同至禪房喝茶,蘇東坡喝茶時,聞到陣陣魚香,又見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數了。因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種打擊樂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蹺。

這時,老和尚説:“居士今日光臨,不知有何見教?”蘇東坡有意開老和尚玩笑,裝着一本正經的樣子説:“在下今日遇到一難題,特來向長老請教。”

老和尚連忙雙手合十説:“阿彌陀佛,豈敢,豈敢。”

蘇東坡笑了笑説:“今日友人出了一對聯,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在下一時對不出下聯,望長老賜教。”

老和尚不知是計,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今日怎麼這健忘,這是一副老對聯,下聯是積善人家慶有餘。”蘇東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長老明示磬(慶)有魚(餘),我就來大飽口福吧!”

一次,一個素不相識的文人去拜訪蘇東坡,攜帶着自己寫的詩一卷,向蘇東坡請教。那人自己高聲朗誦,抑揚頓挫,鏗鏘有聲,顯然頗為自得。他問:“大人,不知尊見以為拙作如何?”

蘇東坡説:“百分。”文人臉上欣然色喜。蘇東坡這時又説:“誦讀之美七十分,詩句之美三十分。”

某日,宋代大學士蘇東坡郊遊,見眾多農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條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農婦。二人相對,各不讓路。蘇學士出大言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吾乃讀書之人,汝婦當讓道於我。”婦人一笑,説道:“既自稱讀書人,當能對?”東坡説:“胸藏鬥牛,當然能對!”婦人於是脱口而出:“一擔重泥擋子路。”

蘇東坡大驚,半晌無言以對,兩旁田埂上送泥返回的人都望着他的窘態,哈哈大笑。蘇東坡見此情景,忽有所悟,趕忙“借梯”下台對道:“兩行夫子笑顏回。”

他雖然對了下聯,但心有餘悸。心想,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聰穎農婦,再不能等閒視之,而作此狂態。遂脱鞋襪下水田,拱手讓路。

蘇東坡被貶到黃州時,無事可做,於是藉助講學排遣心頭鬱悶,慕名聽學者甚眾,因而名聲日隆,驚動了朝廷。上面派來考官,名為巡視講學,實為察看動靜。考官説,蘇學士名揚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滿腹文章,今天不考別的,只要你們對一副對子。他指着外面的寶塔説:“寶塔尖尖,七層四面八方。”被考的十幾名學生,都是蘇東坡精心挑選的。他們滿以為會考四書五經詩詞歌賦,誰也沒有想到會對對子,十分緊張。越是緊張,越是對不出,一個個大汗淋漓。考官非常得意地指着一個學生問:“你會嗎?”那學生不好意思的搖搖手。一直問到最後,結果都一樣。考官帶着嘲笑的口吻説:“蘇學士,這……”沒等他説完,蘇東坡説:“這樣簡單的試題,還難得了他們?”“那他們為什麼對不出來呢?”“他們都對出來了。”“他們明明都搖手不會。”“考官大人,你的上聯是:寶塔尖尖,七層四面八方。他們的下聯是:玉手搖搖,五指三長兩短。”學生們如釋重負地露出了笑容,考官則目瞪口呆。

蘇東坡是北宋時的大文學家、書畫家,還是一個美食家。“東坡肉”就是他創制的。蘇東坡祖籍四川眉山,為官曆任江浙、中州、南粵各地,嚐遍了各地佳餚美饌,寫過許多反映美食文化的詩文,他在自己的詩作中常以老饞嘴自居。

據宋代周紫芝《竹坡詩話》記載:蘇東坡因所謂“烏台詩案”被捕入獄,後被貶謫到黃州(今湖北黃岡),做了個“團練副使”的掛名小官。當時黃州市面豬肉很賤,他樂得常常買幾斤回來親自烹調,吃得津津有味,並作了一首小詩:“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詩以通俗諧趣的筆調,介紹了他煮肉的經驗。寥寥幾筆,讓人如聞肉香,禁不住要流口水。這首詩很快流傳開來,很多人爭相效仿,如法炮製,並把這首菜戲稱為“東坡肉”。後來,“東坡肉”的製作方法不斷改進,流傳至今。

又據宋周紫芝《竹坡詩話》載:蘇東坡任黃州團練使時,曾到一姓何的秀才家赴宴。席上酒餚豐盛,其中有盤油果酥脆可口,蘇東坡很喜歡吃,便問此油果叫什麼? 主人説不出來。蘇又問:“為甚酥? ”意思是説這油果子為什麼這樣酥。主人一聽,説:“油果本是內人自制,並無名稱,聽大人一問,乾脆叫'為甚酥’即是。”滿座客人都一致叫好。不久,又一位姓潘的官員請蘇東坡吃飯,他恐蘇大人喝醉,只准備了一種度數很低的甜酒。蘇東坡喝這種酒嫌不過癮,便戲稱這酒是“錯煮水”,意思説錯把水當酒煮了。

一天,蘇東坡在花園裏喝酒,忽然想起要是能有油果下酒就好了,便寫了一首詩給何秀才:“野飲花前百事無,腰間唯系一葫蘆。以傾潘子錯煮水,更覓何君為甚酥。”這首小詩雖無關宏旨,屬“遊戲小品”,但卻富有趣味,同樣體現了大師的幽默智慧。

宋朝元祐年間,蘇軾受哲宗委託,微服輕裝到浙江暗察民情。喜歡遊山玩水的蘇東坡自然不會放過欣賞杭州美景的機會,第二天,便讓潛縣縣令毛寶陪同去遊西菩山。他們一路經過方圓鋪和更樓,登上了西菩山頂,遙望着太陽鎮。蘇東坡興致勃勃,把剛才遊覽經過的三個地方揮筆寫了一條上聯:方圓鼓,敲上更樓,太陽升矣。然後請毛寶續一下聯。誰知毛寶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對道:藻溪魚,跳過橫塘,化龍去也。毛寶也巧妙用了臨安到潛縣路上的三處地名:藻溪,橫塘和化龍鎮,而且對得非常工整。蘇東坡連連讚歎不已,一時傳為美談。

蘇東坡聽毛寶説處州府知府楊貴和縣令王筆勾結當地鄉紳,魚肉百姓,便決定前去視察一番,順便探望被朝廷貶為監酒官的妹夫秦少游。不料楊貴和王筆都不在府衙,到當地富豪“留山虎”烏通家吃壽酒去了。蘇東坡一想,正好見識一下這三個狗頭,於是備了一份“壽禮”,身着便裝前去赴宴。

留山虎等人見蘇東坡不過是個年約五十的外路人,便不以為意,讓他坐了末席。酒過三巡,留山虎乘着酒興,出了一個上聯,聯曰:二人土上坐。這是一個拆字聯,蘇東坡隨口對了一個下聯:一月日邊明。留山虎直了直身子,又出一聯:八刀分米粉。這上聯更難了,“八刀”相拼是“分”字,“分”和“米”再相合才是“粉”字。眾人都望着蘇東坡,看他怎麼對。然而蘇東坡只略一思索,不緊不慢地説出了下聯:千里重金鍾。眾人聽了,無不稱妙。

留山虎又出一聯:海晏河清,王有四方當做國。蘇東坡看着室外的冬景對道:天寒地凍,水無二點不成冰。留山虎聽了,也暗暗佩服這“水”字加二點成“冰”字對得好,便覺此人不是個簡單人物,但又不肯認輸。這時,門外一個麻子傭人踏雪送酒進來,因他腳穿釘鞋,雪上留下一個個圓點,留山虎便又出一上聯:釘鞋踏雪變麻子。蘇東坡聽了,很替傭人抱不平,抬頭看見留山虎身穿大狐裘,正洋洋得意地自斟自飲,就隨口對道:皮襖披身裝畜生。留山虎有點下不了台了,於是惱羞成怒,又出一聯:鼠無大小皆稱老。蘇東坡一聽,就知他不懷好意,於是一拱手笑道:“烏員外,在下斗膽對下聯了!”這時,眾鄉紳見他們刀去槍來,實在坐不住了,但又不好走掉,只聽蘇東坡對道:龜有雌雄總姓烏。留山虎滿面羞愧,無言以對。

縣令王筆一看情況不對,便打圓場道:“人説'詩助酒興’,我們還是來賦詩吧,諸位看怎麼樣?”他想借眾人之力來壓倒蘇東坡,便領頭吟了起來:“一個朋字兩個月,一樣顏色霜和雪。不知哪個月下霜,不知哪個月下雪。”留山虎接上説:“一個出字兩重山,一樣顏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隨後,知府貴也吟道:“一個呂字兩個口,一樣顏色茶和酒。不知哪張口喝茶,不知哪張口喝酒。”最後輪到蘇東坡,他從容説道:“一個二字兩個一,一樣顏色龜和鼈。不知哪一個是龜,不知哪一個是鼈。”話音剛落,壽堂內一片譁然,因為“龜”和“鼈”分別是“貴”和“筆”的諧音,這不是分明在侮辱知府大人楊貴和縣令王筆嗎?知府楊貴也覺此人絕非常人,便問道:“敢問貴客高姓大名?”“我姓什麼?你們自己猜吧。”蘇東坡接着唸了一首詞:園中花,化為灰,夕陽一點已西墜。相思淚,心已碎,空聽馬蹄歸。秋日殘紅螢火飛。

眾人無法猜出,都面面相覷。就在這時,管家高聲叫道:“客人到。”只見來的是秦少游,他一見蘇東坡,便高興地奔上去問:“大舅兄,你是什麼時候來的?”楊貴、王筆等人聽秦少游叫他“大舅兄”,方知剛才那首詞裏含的是個“蘇”(“蘇”的繁體字)字。一時,壽堂上一百多人齊唰唰地向蘇東坡下跪。不久,蘇東坡為民除了這三害,處州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蘇東坡曾在杭州任職。暢遊西湖,寫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千古名句。誰知辦起案子來也是十分了得。一日,有一債主告到了府衙,聲稱一個做扇子的店家欠債不還。蘇東坡當即升堂審案,把被告帶到大堂之上。誰知被告一上大堂就鼻子一把淚一把訴起苦來。“我欠債主銀子不假,可老父年前去世,留下一大堆債務。今年又是陰雨連綿,做出一大堆扇子沒有銷路,我償還不了債務,實在是出於無奈。”説罷,竟唔唔大哭起來。

蘇公聽畢,把被告從頭到腳打量了一番,覺得這個被告不像刁玩無賴之人,可是還不上銀子案子還是無法審結。低頭沉思了一會,他突然命被告立刻回家,把所有的扇子搬到大堂之上。原告一看,頓時傻了眼,心想,這位老爺一定是讓這一堆扇子去頂我那白花花的銀子,於是連忙給蘇東坡跪下求情:“老爺,我只收銀子,不要扇子,他都賣不了,拿到我家裏還不是廢紙一堆?”債主心裏核計,這位爺也太偏心眼了。

蘇公哈哈大笑,讓其稍安勿躁。待扇家把扇子取到,蘇東坡即取出筆墨,潑墨揮毫,不出一個時辰,一大堆扇面上留下了蘇東坡的墨寶。隨後,蘇東坡讓扇家拿到外面叫賣。外面的人聽説扇子上有蘇東坡題寫的墨寶,喜出望外,爭相購買,片刻功夫扇子換成了白花花的銀子。這時,皆大歡喜,債主得到了銀子,扇家還清了債務,蘇公也審結了案子。蘇東坡正正衣冠,一臉輕鬆,微笑着退堂。

蘇公審案既沒有打被告二十大板,限其定期還債;沒有苦口婆心勸説原告息訴,或是用扇子抵債;也沒有讓自己的屬下捐出銀兩“為民解愁”,替雙方擺平。這些手段,可是我們今天常用的技法,不僅湊效,而且簡單易行,所以屢試不爽。但與蘇公比起來,畢竟還是“風光不與四時同”了。更不消説有的司法官員在辦案中假公濟私,或是動用公權力去無端干涉公民的民事權利,以便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

蘇東坡的一生充滿波折。幾乎是一貶再貶,先是徐州,再是杭州,再是山東蓬萊,再是廣東惠州,再是天涯海角的海南島。但是蘇公坦蕩豁達,一笑置之。有一次拍着肚子問:“裏面是什麼?有人説是文章。他搖頭;有人説是詩書,他搖頭。直到他的紅顏知已説出:“滿肚子的不合適宜”,他才哈哈大笑,點頭稱是。即使是自己不合時宜,蘇公仍然能夠做到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如此精緻,讓人不能不歎為觀止。蘇公的字是藝術,他辦的案子何嘗不是“藝術”?

古羅馬人把法律定義為“公正與善良的藝術”,是“藝術”而不是“科學”,這就意味深長了,做好這門藝術,更多的要靠智慧。蘇公審結的“扇子案”,雖是個案,但管中窺豹,還是讓我們今天的司法官們羨慕不已。可那得有一手好字在前面等着呀,不然我們為當事人寫出了一大堆扇子,不僅沒人買,沒準還糟蹋了扇子,變得更加臭不可聞。扇子沒有賣出去,店家先給你急了:“還我扇子!”

我與蘇東坡的故事【原創】LPR 篇三

我與蘇東坡的故事

北京陳經綸中學

林沛然

在假期中,我和爸爸去甜水園書店買了一本《蘇東坡傳》。在我們剛剛買完這本書時,就深深的喜歡上了這本書。最近,我讀完了它。

首先,我知道了《蘇東坡傳》的作者是林語堂,是林語堂先生眾多作品中的一篇,也是一篇非常值得深深品味的作品。只有去細細品味,才能瞭解並領略其中的精華。

真正的好書正如一壺上好的綠茶,只是當我們坐下來,去細細的品嚐,才能讀出茶中的那一絲甜味與苦澀,才能讀出書中的那些人生的哲理。蘇東坡是豪放派詩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蘇東坡所寫的詩,就正如他的一生,同樣的豪邁、同樣的大義凜然、也是同樣的精彩。我非常的喜歡蘇東坡先生的這豪邁,大義凜然的精神。蘇東坡所處的時代與現在已經有了千年之隔,可是蘇東坡他的美名依然歷代為世人所稱頌,這可以用我們剛剛學的兩個成語來形容——家喻户曉、婦孺皆知。他之所以這樣為人們所稱頌,我覺得就與蘇東坡先生的這些浩然正氣的精神有關。

何為“浩然正氣”?所謂“浩然正氣”就是正大剛直、浩大剛強的氣勢、精神,也就是人世間的正氣,大義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氣。孟子説:這種氣是用正義和道德日積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沒有正義和道德存儲其中,它也就消退無力了。這種氣,是凝聚了正義和道德從人的自身中產生出來的,是不能靠偽善或是掛上正義和道德的德的招牌而獲取的。孟子還認為:一個人要是有了浩氣長存的精神力量,面對外界一切巨大的誘惑也好,威脅也好,都能處變不驚,鎮定自若,達到“不動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經説過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蘇東坡既然有這種高尚的品格與精神,那麼他歷代為人們所稱頌也就不難解釋了。

在《蘇東坡傳》這本書裏,記載了蘇東坡的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飯後,蘇東坡捧着肚子踱步,他對他的侍從們問道:“我肚子裏藏些什麼?”侍兒們分別説:滿腹都是文章,都是識見等等。但是,唯獨他那個聰明美麗的侍妾朝雲説:“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蘇東坡捧腹大笑,連勝稱是。侍妾這“不合時宜”四個字正體現出了蘇東坡那堅執性格與精神。

但蘇東坡也寫過這樣一首詞: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無論是哪個英雄好漢,都會有柔情的一面。正如成語“鐵骨柔情”一樣,這首詩是蘇軾為悼念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表現了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這首詩詞情意纏綿,字字血淚。寫了蘇東坡對亡妻的深沉的思念,也寫了蘇東坡的夢境。抒寫了詞人對亡妻執着不捨的深情。出語如話家常,卻字字從肺腑鏤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它思致委婉,境界層出,情調淒涼哀婉,為膾炙人口的名作。

蘇東坡,是個永垂不朽的名字。他所處的時代與現在已經有了千年之隔,可是蘇東坡他的美名依然歷代為世人所稱頌。他的精神與他的美名都將猶他的詩詞一樣流傳千古。

這就是真正的家喻户曉,這就是真正的婦孺皆知。

這就是真正的蘇東坡。

天王巨星蘇東坡的名人故事 篇四

蘇東坡由現在起。由情勢所迫,要一變而為農夫。由氣質和自然的愛好所促使,要變成一個隱士。社會,文化。學問,讀歷史的教訓,外在的本分責任,只能隱藏人的本來面目。若把一個人由時間和傳統所賦予他的那些虛飾剝除淨盡,此人的本相便呈現於你之前了。蘇東坡若回到民眾之間,那他就猶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陸地上拖着鰭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個海豹。蘇東坡最可愛,是在他身為獨立自由的農人自謀生活的時候。中國人由心裏就讚美頭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邊田間的農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詩,擊牛角而吟詠。他偶爾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這時他成了自然中偉大的頑童——也許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這副面貌吧。

在元豐三年(1080)正月七年級,蘇東坡已和長子邁離開京都,啟程前往幽居之地黃州。黃州是長江邊上一個窮苦的小鎮,在漢口下面約六十里地。

蘇東坡幸而死裏逃生,至少是個驚心動魄的經驗。他開始深思人生的意義。在六月他寫的別弟詩裏,他説他的生命猶如爬在旋轉中的磨盤上的線蟻,又如旋風中的羽毛。他開始沉思自己的個性,而考慮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寧。他轉向了宗教。

在元豐四年(1081),蘇東坡真正務農了。他開始在東坡一片田地裏工作,自稱“東坡居士”。他過去原想棄官為農,沒料到在這種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農夫。在他那《東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説:“地既久荒,為茨棘瓦礫之場,而歲又大旱,墾闢之勞,筋力殆盡。釋來而歎,乃作是詩,自憨其勤。庶幾來歲之入,忽忘其勞焉。”

他看着稻莖立得挺直,在微風中搖曳,或是望着沾滿露滴的莖在月光之下閃動,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滿足。他過去是用官家的俸祿養家餬口;現在他才真正知道五穀的香味。

蘇東坡的鄰人和朋友是潘酒監、龐大夫、農夫古某;還有一個説話大嗓門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夜裏像豬一般啼叫。黃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壽昌,也是對蘇東坡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人。再一個是馬夢得(字正卿),始終陪伴着蘇東坡,而且非常忠實可靠。過去已經追隨蘇東坡二十年。蘇東坡曾説,他的朋友跟隨他而想發財致富。那如同龜背上採毛織毯子。那時蘇東坡叉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兩個是道士。

因為蘇東坡對長生的奧祕甚感興趣。但是東坡最好的朋友是陳慥。今天中文裏有“季常之痛”一個典故,季常是陳慥的號。陳季常這個朋友,蘇東坡是可以隨便和他開玩笑的。蘇東坡在一首詩裏,開陳季常的玩笑説:“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説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為這首詩,在文言裏用“河東獅吼”就表示懼內,而陳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這個名字也就千古流傳了。

蘇東坡自己善於做菜,也樂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頗為高興。根據記載,蘇東坡認為在黃州豬肉極賤,可惜“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鵂頗引為憾事。他告訴人一個燉豬肉的方法,極為簡單。就是用很少的水煮開之後,用文火燉上數小時,當然要放醬油。

他又發明了一種青菜湯,就叫做東坡湯。這根本是窮人吃的,他推薦給和尚吃。方法就是用兩層鍋。米飯在菜湯上蒸,同時飯菜全熟。下面的湯裏有白菜、蘿蔔、油菜根、芥菜。下鍋之前要仔細洗好,放點兒姜。

在這種農村氣氛裏。他覺得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像田園詩人陶潛的生活,他對陶潛極其佩服。蘇東坡寫過一首詩。説陶潛一定是他的前身。這種説法若出諸一個小詩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蘇東坡説出來。只覺得妥當自然。他越讀陶詩。越覺得陶詩正好表現自己的情思和生活。

蘇東坡很容易接受哲學達觀思想的安慰。在雪堆的牆上門上,他寫了三十二個字給自己晝夜觀看。也向人提出四種警告:

出輿入輦。厥痙之機。洞房清宮,寒熱之媒。

皓齒峨眉。伐性之斧。甘脆肥酸,腐腸之藥。

失去人間美好的東西之人。才有福氣!蘇東坡能夠到處快樂滿足,就是因為他持這種幽默的看法。後來他被貶謫到中國本土之外的瓊崖海島,當地無醫無藥,他告訴朋友説:“每念京師無數人喪生於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

蘇東坡現在衣食足堪自給。心滿意足。他今日之使我們感到親切自然之處,是那一片仁愛心。當年在他所住地區溺死初生嬰兒的野蠻風俗,最使他痛心。蘇東坡自己成立了一個救兒會,請心腸慈悲為人正直的鄰居讀書人古某擔任會長。救兒會請富人捐錢。每年捐助十緡,多捐隨意,用此錢買米。買布,買棉被。古某掌管此錢。安國寺一個和尚當會計,主管賬目。這些人到各鄉村調查貧苦的孕婦,她們若應允養育嬰兒,則贈予金錢、食物、衣裳。蘇東坡説,如果一年能救一百個嬰兒,該是心頭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緡錢。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義。

我總以為,不管何處,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興。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隨之腐爛了。

天王巨星蘇東坡的名人故事 篇五

蘇東坡有句名言:“人生耐貧賤易,耐富貴難;安勤苦易,安閒散難;忍痛易,忍癢難。能耐富貴、安閒散、忍癢者,必有道之士也。”這“三易三難”,樸素平實,卻像菜根一樣滋味悠長。生活中很多事,可以證明這話的精闢。

蘇東坡能説出這話來自切身體會。我在他的詩文中,尋到了他的癢處,和“忍癢難”這三個字得來之不易。蘇東坡因反對新法,在詩中露出對新政的不滿,故深陷“烏台詩案”。同年底,他被貶黃州團練副使。

因詩而惹禍,弟弟蘇轍和好友們都勸他“痛戒作詩”。東坡也深感“其言至切”,他下狠心把詩“戒”掉,整整5年沒有作詩。這裏面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他牢記教訓,硬是忍住了詩這個“癢”處,就是不寫。

然而,5年後的一天,東坡意外地收到朋友孫莘老寄來的一塊極好的墨。

問題是,墨是寫詩作文用的!像一個盡最大努力戒了酒的酒徒,忽然白白得到一瓶佳釀,這誘惑如何忍受?東坡終於忍不住微笑起來,遏制了5年的詩興在心底翻江倒海,詩句像泉水一樣噴湧而出:吾窮本坐詩,久服朋友戒。五年江湖上,閉口洗殘債。今來複稍稍,快癢如爬疥。……詩成一自笑,故疾逢蝦蟹。

在這首詩中,他做了一個妙喻:“快癢如爬疥”。想做詩的慾望,就像疥瘡一樣,癢到了極處!“故疾逢蝦蟹”是個傳説,據説疥瘡最怕遇到蝦蟹,這次,竟然來了蝦蟹!奇癢難耐,強忍着不撓癢癢,何等痛苦?他終於忍不住癢了,天塌下來也不管了。他一下子寫了4首,心情該是“快哉快哉”!

這時候,詩情就像癤子,怎麼壓也壓不住。數日後,他又寫了一首《縱筆》詩。詩是:白髮蕭蕭滿霜風,小閣藤牀寄病容。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

明知作詩還會惹禍,蘇東坡還是“縱筆”了,在這位大才子來説,忍住詩這個“癢”,實在太難了。

果然,他再次因詩惹禍。《縱筆》這首詩很快傳到京師,一向嫉妒他的宰相章惇一見,笑道:“蘇子尚爾快活耶?”一紙命令,東坡再次被貶,這次是更遠的、荒涼的海南島。這年,東坡已是62歲的老翁了。他只好拖着老邁的身軀,風塵僕僕地奔向當時號稱“蠻荒”的天涯海角。

對於詩這個“癢”,和撓這個癢的後果,蘇東坡是深知的,清醒的,但是忍不住,跳不過!這是他的率真可愛,也是他的宿命。他歷盡辛酸,悟出的“忍癢難”,其實道出的,也是一種人性的至誠至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