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區下崗工人的調查

欄目: 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W

第一篇:福安市小區下崗工人調查

小區下崗工人的調查

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研究

內容提要:“再就業工程”是一項旨在解決目前我國城市所面臨的大規模下崗及失業問題的重大舉措,再就業工程實施和推行過程中遇到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下崗職工的行為與再就業政策(制度)之間的衝突。從再就業政策本身和下崗職工再就業行為兩個側面探討了導致這種衝突產生的深層原因,指出進一步就如何轉變下崗職工再就業行為作出相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規定進行深入研究的緊迫性。 關鍵詞:下崗;再就業;

一導言

就業是關係到民生和社會和諧的大事,也是面臨的突出的問題.經濟危機的全球波及使下崗問題更加嚴重,當前大連市各政府各部門正採取積極的措施和手段解決失業就業問題。我認為大連政府的就業政策還沒有全市範圍應用,歷史遺留問題仍然尚未消化,部分困難地區,困難企業 ,困難羣體,還沒有得到解決.下崗工人就業意識和技能提高積極創業也是解決失業問題的關鍵。過量的失業人口引發社會矛盾,造成了勞動力資源的極大浪費: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給政府和社會帶來了極大的經濟負擔。失業已經成為影響大連市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活穩定的一個突出問題。因此,研究下崗與再就業問題勢在必行

90年代,特別是近兩年來,千百萬國有和集體企業職工失業和下崗,成為繼幾千萬農村勞動力進城之後,中國大陸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一個最熱門的話題。這一問題直接涉及到20%以上城市居民(包括失業下崗職工本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切身利益和生存狀況,如何妥善安置這2014-3000萬富餘職工,是一個關係到國家經濟結構能否順利轉型、體制改革能否成功進行、社會能否保持安定團結的重大問題。

中央和地方政府,特別是那些下崗職工集中的地區的政府,為解決下崗職工的安置問題,採取了一系列的對策和措施,制定和出台了許多政策與規定。例如,1993年國務院出台了《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1994年勞動部在30個城市進行了再就業工程試點,並在1995年初推廣到全國範圍。政府期望通過一系列針

對失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優惠扶持政策和對企業用工的行政干涉來解決這一融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為一體的城市改革難題。

那麼,政府旨在解決失業和下崗職工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出台的各項政策,其主要內容和特徵是什麼?它們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其原因是什麼?失業和下崗職工對政策的評價和行為反應如何,對再就業問題有何影響?本文嘗試着從政策和個人行為兩個方面對上述問題作出一些探索性的回答。(注:本文所依據的資料主要分為四大部分,其一是有關下崗職工的政策規定和下崗職工的概況介紹,是作者在訪問這些部門時收集的;其二是研究小組在1996年10月至1997年8月在北京、重慶和鐵嶺市等地所做的40個下崗職工的深度訪談材料;其三是課題組對勞動部門的官員和下崗職工所在企業的管理人員的訪談材料。訪談對象主要包括勞動部就業司官員、北京市勞動局幹部、北京市職業介紹中心主任、北京市職業介紹中心的一個具體負責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的工作人員、北京市橡膠×廠廠長和勞資科科長、北京市制呢廠勞資部門負責人、重慶市就業局負責人和重慶市《就業服務報》的一名記者、鐵嶺市工會等;其四是文獻資料,包括報刊上公開發表的文章剪報、政府部門、科研院所、調查機構的調查報告及數據。)

為了進一步研究下崗人員就業問題我和我的家人2010年11月1日與11月8日對我所住小區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是該小區的下崗工人。調查目的是為了瞭解下崗工人的生活情況,下崗原因以及再就業情況,從而尋求能夠幫助下崗工人這一弱勢羣體的方法。

此次調查我們共發出問卷60張,回收55張,其中有效的有52張,佔絕大多數,説明調查的數據還是有一定的可信性的。以下是我針對調查資料作的簡要分析:

1.在下崗工人的年齡範圍方面,40~45和45~50歲的人佔了絕大多數,共約75%。

2.在下崗工人的文化程度上,國中學歷的約佔40%,被調查人羣中沒有高校(大專、本科)畢業生。

3.在下崗工人的生活方面,約有50%的被調查者遇到了經濟困難,尤其是家庭中有子女在上大學的,經濟困難特別明顯,

4.在下崗原因方面,由於單位效益不好而下崗的約佔50%,文化程度不夠

的約佔20%,還有其他多種原因,例如與同事關係不好、嫌工作太苦等。

5.在再就業問題上,我們的調查結果是有大多數人已經找到了工作,在仔細詢問之後,發現大多數都在私人老闆或過去關係較好的同事那裏工作,基本工資和以前相差不多,但許多保障基金現在的單位已經不為他們交納了。在尚未找到工作的下崗工人中,多數人只希望能找到工資與原來差不多的工作,而且不是那些大家認為只有外地人才會做的工作就可以了,一小部分人要求找到比以前更好的工作。這説明該小區的下崗工人對於再就業的態度還是比較保守的。二當前下崗人員對下崗原因認識和下崗以後的心態

(一)、下崗人員對下崗原因的認識主要有三種:

1.認為是金融危機造成的經濟衰退。導致企業開始實施裁員來“禦寒”更加使就業變得十分嚴峻

2.認為是企業狀況造成的。下崗人員比較集中的認為,企業經營管理者開拓進取精神不夠、生產經營決策不對路、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導致企業每況愈下。有的企業領導不能知人善任,任人唯親;有的企業負責人揮霍浪費,高於市場價格購買原材料,致使產品價格偏高、產品滯消,使企業陷入困境。他們強調,企業領導的一些直接責任造成企業困難,使職工下崗。

3.認為個人自身能力水平較低也是下崗的原因之一。他們在文化程度、專業技術、勞動熟練程度和工作態度等方面不如他人,也是下崗的重要因素。

(二)調查時發現大連下崗職工遍存在着以下幾種現象:因下崗後找工作難,導致有的下崗職工產生了依賴單位和政府的心理;有的下崗職工由於單位對自己原來的貢獻沒有給予客觀的回報,產生了抱怨心理;有的下崗職工因受職業門類偏見的影響,一直未再就業;有的下崗職工因對服務性的第三產業認識不足,再就業受到了影響;有的下崗職工再就業時遭遇了文化程度的制約;有的下崗職工因能力不足,而影響了再就業;還有一部分下崗職工再就業時受到了職業熟悉度的影響等等。本調查還從另一個側面即年齡因素對下崗職工的再就業,通過分析發現年輕的下崗職工在依靠單位狀況進行了分析和政府、抱怨、改行、對服務性工作的

看法上都比年齡大的,説明年輕的下崗職工對下崗再就業有較好的心態。但從再就業的信息方面、文化程度方面、害怕學習費白花等方面與大齡下崗職工比存在着同樣的問題。

三對當前下崗人員就業存在原因

1、眼高手低的思想導致再就業困難。傳統的高低貴賤思想是制約下崗職工再就業的重要因素,有的下崗職工下崗後心理不平衡,帶着情緒找工作,且時常抱怨,愛發牢騷。還有部分下崗職工對於保潔、建築等一些髒活、累活都不情願幹,他們當中不少人存在“眼高手低”的情況,認為“這些髒活、累活我都能幹,並且能比農民工幹得好,但是寧願不掙錢也不想幹。

2、文化程度較低也是阻礙就業難的原因之一。下崗職工中國中以下文化程度佔絕大部分;大部分下崗職工技能單一、低下,缺乏技術專長,沒有參與過其他的工作;心理素質差,凡下崗職工均不同程度具有自卑感、挫折感,心理承受能力較弱,迷惑彷徨,悲觀失望。由於下崗職工文化程度相對比較低,難以適應現代企業的發展,在現代經濟浪潮中難以尋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

3、缺乏強烈的競爭意識和上進心。不少下崗職工在計劃經濟下形成的國家安排式、知足常樂的舊的就業觀念;就業完全靠國家“統包統配”,勞動者“一次分配定終身”,形成了“就業靠國家、吃飯靠企業”的依賴思想,“等、靠、要”的消極心態常常流露。在大多數下崗職工中,競爭意識和競爭理念非常欠缺,就業能力相對較弱。

四、解決下崗職工就業困難的對策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並根據我國就業問題的癥結提出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新思路。

1、幫助下崗青工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擇業觀、就業觀。政府有關部門、羣眾團體以及新聞宣傳等部門和單位應採取多種形式,對下崗青工進行改革開放形勢教育,幫助他們解放思想,認清形勢,樹立競爭意識,克服自卑心理,

轉變就業觀念,打破傳統的“鐵飯碗”觀念,做到自尊、自信、自強、自立,主動到市場經濟中去找出路、謀發展。幫助下崗青工開闊思路,引導他們向非公有制經濟轉移,向第三產業分流,動員下崗青工投身第一產業發展,在農業產業化進程中承包“四荒”,開發種、養、加等農業綜合項目,發揮他門在產、供、銷方面的優勢。

2、加強再就業的技能培訓,搞好中介服務。主要在於增強下崗青工的就業能力,拓寬下崗青工的就業渠道:(1)政府應加大對下崗青工轉崗培訓的投入,支持有組織、有計劃地對下崗青工開展培訓。(2)進一步規範各類職業培訓,並充分利用現有的職教陣地。依靠社會力量,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和下崗青工的需要,把知識教育與重點業務技能培訓結合起來,使下崗青工學有所長、學有所用。

(3)努力為下崗青工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就業渠道。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開發就業崗位,積極吸納下崗青工。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3、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與新的勞動用工制度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對於下崗青工的社會保障應從實際出發。探求多種多樣的解決辦法,幫助他們解除近憂、消除遠慮。

4、樹立宣傳再就業典型,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下崗青工再就業的輿論氛圍。大力宣傳下崗再就業中有代表性、有影響力的先進典型,形成強有力的輿論導向,用典型的生動事例帶動更多的下崗青工轉變觀念,勇於競爭,發奮自強。五、結語

儘管目前面臨着沉重的失業和就業壓力,但只要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發展信心,克服困難,繼續深化各項改革,堅持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中心,

注重擴大就業機會,依法處理勞動爭議,維護勞動關係雙方合法權益,就一定能夠解決好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

【參考文獻】

[1]劉升學,譚軍紅.我國目前失業的原因分析[m].湖南:南華大學區域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所,2014. (2)

[2]何亦農.民生之本在就業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

[3] 桂麗萍; 關於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的幾點研究[j];實事求是; 2014年03期; 61-62

[4] 張利輝; 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狀況調查與應對策略探討[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2014年

[5] 肖遠輝; 如何指導下崗職工走創業之路[a];江西崛起與就業研究——江西崛起與就業問題研討會論文集 [c]; 2014年

[6]李洪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及生活保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山東勞動保障.2014,(z1).

[7]鄭順生.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內蒙古統戰理論研究.2014,(01).

[8]李永周.我國實施再就業工程存在問題及其出路研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01)

[9].北京市市總工會、市委黨校,1997,“關於北京市下崗職工的調查”,《北京調研》(內部刊物)第2期。

[10].秦磚、王恆佑,1997,“下崗職工再就業與建立完善勞動力市場機制-本市下崗職工再就業情況調查”,《當代工運》(未公開發表刊物)第2期。

[11].王漢生、劉世定、孫立平,1997,“作為制度運作與制度變遷方式的變通”,《中國社會科學季刊》冬季卷。

第二篇:小區下崗工人的調查報告

我們小組在xxxx年11月1日與11月8日對xx小區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是該小區的下崗工人。調查目的是為了瞭解下崗工人的生活情況,下崗原因以及再就業情況,從而尋求能夠幫助下崗工人這一弱勢羣體的方法。

此次調查我們共發出問卷60張,回收55張,其中有效的有52張,佔絕大多數,説明調查的數據還是有一定的可信性的。以下是我針對調查資料作的簡要分析:

1.在下崗工人的年齡範圍方面,40~45和45~50歲的人佔了絕大多數,共約75%。這説明了該小區的下崗工人多為中年人。

2.在下崗工人的文化程度上,國中學歷的約佔40%,被調查人羣中沒有高校(大專、本科)畢業生,説明了該小區的下崗工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眾所周知,這也是所有下崗工人的一個基本特徵。

3.在下崗工人的生活方面,約有50%的被調查者遇到了經濟困難,尤其是家庭中有子女在上大學的,經濟困難特別明顯,説明該小區的下崗工人的生活條件普遍不容樂觀。

4.在下崗原因方面,由於單位效益不好而下崗的約佔50%,文化程度不夠的約佔20%,還有其他多種原因,例如與同事關係不好、嫌工作太苦等,説明目前該小區工人的下崗原因是呈多元化的,但仍以被動下崗為主。

5.在再就業問題上,我們的調查結果是有大多數人已經找到了工作,在仔細詢問之後,發現大多數都在私人老闆或過去關係較好的同事那裏工作,基本工資和以前相差不多,但許多保障基金現在的單位已經不為他們交納了。在尚未找到工作的下崗工人中,多數人只希望能找到工資與原來差不多的工作,而且不是那些大家認為只有外地人才會做的工作就可以了,一小部分人要求找到比以前更好的工作。這説明該小區的下崗工人對於再就業的態度還是比較保守的。

6.同時,我們還詢問了該小區下崗工人對於目前市政府的4050工程的看法時,近一半的人認為不感興趣,理由是投入的成本對於普通的下崗工人來説還是十分龐大的,較多的人不願去冒這個險,從中説明了市政府的4050工程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的。

通過調查,我們認為,下崗已成事實,下崗工人的生活困難也是客觀存在的,但更重要的還是下崗工人自己的心態問題。我們認為下崗工人首先要調整心態,不要以為自己低人一等,因為下崗是中國社會轉型期間必定出現的情況,這説明我們的社會在進步。下崗工人們只要改變觀念,找出自身優點,通過學習彌補不足,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只要肯吃苦,就能變失業的壓力為再就業的動力,就一定能用自己的雙手改善自己的生活、成就新的事業。

第三篇:關於下崗工人調查報告

叔叔、阿姨您好,我是來自重慶大學大二的學生,正在利用暑假的時間進行學校組織的“關注民生社會實踐活動”。感謝您抽空幫忙填寫調查表,請您儘量根據實際情況填寫以下信息。

1. 您的年齡?

______

2. 性別?

a .男b. 女

3. 您的文化程度?

a. 國小b. 國中c. 高中d. 中專

4. 您的子女接受教育的情況?

a. 國小b. 國中c. 高中d. 中專

5. 您之前的單位是?

a.國有b.集體c.私營d.個體e.其他

6. 您在之前的單位擔任什麼職位?

a. 職業工人 b.技術人員 c.幹部 d.銷售人員

7. 您在之前的單位工作了多少年?

______

8. 您是何時下崗?

______

9. 您目前所從事的職業?(沒有就寫無)

______

10. 您的職業屬於?

a.國有b.集體c.私營d.個體e.其他

11. 您的收入狀況能否滿足家庭日常開支 ?

a.完全能夠b.基本保證c.不怎麼夠

12. 醫療、養老保險是否自己購買?

a .是b. 不是

e. 大學 e. 大學 e.其他

重慶大學

關注“民生”社會實踐報告

——關於邛崍地區下崗工人再就業的調查報告

學院:機械學院

專業:工業工程1班

學號:20142815

姓名:李美琴

第四篇:下崗工人調查

假如要你組織個下崗工人調查,你如(我們一定會做的更好:)何組織這個調查?

【參考答案】

“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要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在如今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摸清工人下崗情況,擴大工人就業渠道, 保持工人穩定就業,對緩解各種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領導將這項工作交給我,我深感責任重大!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組織好這次下崗工人調查。

(一)如果由要我來組織個下崗工人調查,首先從流程上我會這樣安排:第一步是確定好計劃書。

第二步要向上級主管部門彙報,上級部門同意後開展調查工作。第三步是組織人力進行調查。

第四步是收集調查問卷,做相關的統計彙總的工作。

第五步,是彙總資料後,形成調查報告,向上級部門及相關領導彙報。徵得上級同意後,可以向公眾公佈調查結果。

(二)除此之外,為了能夠增強調查的有效性,在制定調查表時,我會考慮以下方面:

(1)應把下崗工人下崗後所獲得的社會幫助來源於哪些方面,收入來源哪些方面,下崗後的收入有多少,是否足夠,不夠的話還缺多少等等列入表格中。

(2)要設定一些調查項目去了解下崗的原因是什麼,是哪些因素制約下崗工人重新上崗,如何幫助下崗工人提高就業能力等等。

(3)在我們的調查表中要有心理方面的內容,要了解下崗工人心中所想,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社會問題。

(三)對於如何開展調查,我的觀點是:

(1)不要集中對一個工廠甚至是一個區域的下崗工人進行調查,而是要把面鋪開,儘可能多地擴大範圍。

(2)開展調查,首先要隨機,萬不可接受某些“事先安排”的受訪對象。其次,要匿名。匿名有利於消除受訪者的疑慮,使其可以暢所欲言。再次,就是要單獨面對受訪者。受訪者只有在沒有“旁人”在場的情況下,才能在“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響”的情況下,真實表達個人看法。

(3)要充分利用單位原有的“員工檔案”,通過原有的聯繫方式找到“下崗工人”。其次是調查表格派發的形式要多樣化,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街頭派發”

“人力派發”之外,還可以通過電視廣播告知、郵寄派發、電話訪問、網上調查、電子郵件等多種形式來全方位地讓廣大知道、瞭解本次調查。

(4)調查結果要透明化,讓大眾知曉“社會現實”,讓更多的人關注這一問題。只有這樣,下崗工人才能相信並支持該次調查。

1.這個調查的目的可能是什麼?從正常的角度來説,組織“對下崗工人的調查”目的就是要幫助下崗工人。那麼我們首先就要了解下崗工人在哪些方面需要獲得幫助。那麼請大家展開思維:首先我們會想到,下崗後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就是經濟上的困難,這裏我們需要了解的是下崗後所獲得的社會幫助來源於哪些方面,收入來源哪些方面,下崗後的收入有多少,是否足夠,不夠的話還缺多少等等。

其次,就是如何儘快結束“下崗”的狀態,重新找到工作。這裏我們需要了解的是下崗的原因是什麼,是哪些因素制約下崗工人重新上崗,如何幫助下崗工人提高就業能力等等。再次,就是一個心理的問題。坦誠地説,沒有人會願意下崗,沒有人能在下崗時保持“平和”的心態。這時,社會對下崗工人的幫助除了物質上,還應該在精神上有所體現,給予下崗工人更多社會關懷、重視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那麼在我們的調查表中就要有心理方面的內容,要了解下崗工人心中所想,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社會問題。

2.如何開展調查?

這裏就涉及到調查的有效性問題。這裏實際上有三個難點:

一是調查只可能針對一部分下崗工人,而不是全部,如何合理地選擇和確定受訪對象及受訪範圍,將直接影響調查的有效性。對此,認為應該遵循以下的大原則:調查面要廣。不要集中對一個工廠甚至是一個區域的下崗工人進行調查,而是要把面鋪開,儘可能多地擴大範圍。二是如何讓受調查者如實地反映心中所想,這也是一個關鍵問題,如果受調查者認真地、如實地填寫調查表格,很可能會收到“廢票”甚至是“錯票”(指反映“相反”民意的調查表格)。對此,認為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大原則:首先,要隨機。萬不可接受某些“事先安排”的受訪對象。其次,要匿名。匿名有利於消除受訪者的疑慮,使其可以暢所欲言。再次,就是要單獨面對受訪者。受訪者只有在沒有“旁人”在場的情況下,才能在“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響”的情況下,真實表達個人看法。

三是如何找到“下崗工人”。這裏我們要明白的是,“下崗工人”已經“下崗”,不像“在崗工人”那樣集中在統一的工作場所,方便調查表格的派發。這裏認為首先是充分利用單位原有的“員工檔案”,通過原有的聯繫方式找到“下崗工人”。其次是調查表格派發的形式要多樣化,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街頭派發”“人力派發”之外,還可以通過電視廣播告

知、郵寄派發、電話訪問、網上調查、電子郵件等多種形式來全方位地讓廣大知道、瞭解本次調查。

3.如何讓下崗工人支持該次調查?這裏的關鍵點是要讓廣大下崗工人相信調查的有效性,相信調查將有利於幫助其解決問題。坦誠地説,在的腦海中,實際上對於這類的調查最害怕的不是如何展開,而是如何避免其“流於形式”而“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在許多發達國家,有許多類型的“調查”,而任何的調查目的都是針對“社會中所存在的現象或問題”,調查是為了瞭解,調查是為了尋找“依據”, 調查是為了更好地做出決策。從這個角度看,調查實際上是很重要的,因為任何的解決社會問題的“對策”實際上都不可能是“憑空而來”,都需要“依據”。在本道題目中,讓下崗工人支持該次調查的關鍵是要結果透明化,讓大眾知曉“社會現實”,讓更多的人關注這一問題。只有這樣,下崗工人才能相信並支持該次調查。

好了,分析完上面的幾個關鍵問題後,我們可以轉入對“調查流程”的分析了。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看:首先是確定好計劃書。然後要向上級主管部門彙報,上級部門同意後開展調查工作。第三步是組織人力進行調查。第四步是收集調查問卷,做相關的統計彙總的工作。第五步,是彙總資料後,形成調查報告,向上級部門及相關領導彙報。徵得上級同意後,可以向公眾公佈調查結果。

第五篇:關於下崗工人再就業的調查

關於下崗工人再就業的調查

下崗,這一名詞是伴隨着改革開放、國門打開而來的。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原有的職工隊伍已顯得龐雜雍腫,在這樣的情況下,必然要有一些人走下自己的崗位,因此下崗人員的出現在當今是一種必然現象。

當下崗人員不斷增多,下崗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下崗工人的生活保障就是一個社會問題。社會怎樣養這樣一大羣人,當然這還是要靠下崗工人本身的力量。於是,下崗再就業就又成為另一熱門話題。筆者在春節前夕就下崗工人再就業問題走訪了一些下崗工人。

據筆者調查得知x市第一毛紡織廠在實行了市場經濟以後,先後下崗的人員2014多人,佔原有人數的20%,而這些下崗工人得到安置的僅300餘人,其餘人員只能定期發給生活保證金,就廠辦人員的介紹,筆者得到了一些下崗工人的地址,於是筆者首先來到了離工廠不遠處的一家便民飯店。店主和店員都是下崗工人,店主告訴筆者,她是工廠裏第一批下崗的女工。剛開始還以為還能再回去上班,可過了一年多,見沒什麼希望,況且家裏又鬧起了金融危機,便只好出來自謀出路,碰巧其他幾個人也是如此,大家便商量乾點什麼,於是便開了這麼一家飯店。因為剛開始什麼都不太懂,也着實吃了許多苦頭,但現在好多了,每個人的收入都比在工廠裏的工資高出許多,保障生活已不成問題。筆者在採訪的同時禁不住欽佩這些工人的膽識與和魄力。

筆者走出小店又來到了下崗工人函授學習班,這裏大都是剛剛下崗的職工。在接受再就業培訓,又一名男工人告訴筆者,如今的工作是難找但如果自身有着過硬的技術,不怕養不了自己。在以前的下崗工人中,就應聘到企業甚至是外企的也不足怪,關鍵要看你自身的能力與素質。還有一名工人告訴筆者,現在的再就業與知識層次明顯的連結起來,在國中畢業以下程度的工人找工作顯得更困難,知識水平越高,接受新事物越快,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也就越強。

而後,筆者又走訪了幾個下崗之後到其他企業任職的下崗工人,他們其中有的已經成為了“白領”,但他們都達成這樣一個共識:下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下崗後再不去尋找就業的機會,而整天等着天上掉餡餅。

筆者在走訪完以後,深深地感觸到社會競爭的激烈與殘酷。但同時也該看到在社會競爭的同時,也提供了廣闊的競爭天地和良好的機遇,筆者所要告訴下崗工人的是:腳下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