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26K

2022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

2022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1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繫在一起,要滿足學生成長髮展需求和期待,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新時代,對於民族高校而言,要牢牢把握輿論主動權,讓互聯網成為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增量,就必須提高各族青年學生的媒介素養,即使用、解讀、評價各種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識、技巧和能力。

努力提高青年學生的媒介素養

在“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全媒體時代中,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傳媒對現實環境的再現絕不是“鏡子式”的再現,而是一種經過選擇、加工後的再現。傳媒反映怎樣的現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媒介體制、傳播者的意識形態以及經濟因素等。正因為信息環境不是現實世界,而人們的行為卻是直接面對現實環境,所以需要受眾具備辯證分析能力,具備對媒介信息進行準確、全面、客觀、公正判斷的能力。具備了媒介素養的受眾,才擁有對各種媒介信息的解讀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為個人生活、工作服務的能力。

高校青年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各種社會思潮在全媒體時代被傳播放大,在青年中形成了不可小覷的影響力。因此,在高校青年學生中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民族高校青年學生民族成分多,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媒介素養教育,不僅有利於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還有助於促進民族團結、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當前,民族高校青年學生的媒介素養狀況表現出以下特點:在媒介認知和媒介批判方面,對媒介類型、介質特點有一定感性認識,但對媒介歷史瞭解不夠;對媒介的商業屬性有較清醒的認識,但對受眾在傳播中的能動地位認識不足;能意識到媒介對自己知識結構、觀點思維方面的影響,卻相對忽視媒介對價值觀等其他深層次的影響,對媒介的表徵和建構能力也缺乏足夠的判斷和警惕。在媒介接觸動機和行為方面,表現出較強的目的性和功利性特點,選擇瞭解信息、消遣娛樂是媒介接觸的主要動機;手機媒體已成為大學生媒介接觸的主要載體,傳統媒體的接觸量比例很低。

自21世紀開始,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復旦大學、雲南大學等高校已經致力於媒介素養課題的實踐和研究。但我國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媒介素養教育機制。尤其在民校高校或者民族地區的高校,還需要建立和發展媒介素養教育機制,提高各族青年學生的媒介素養。

民族高校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着力點

在民族高校進行媒介素養教育,就是要教會學生正確理解、建設性地使用媒體資源,通過這種教育,使學生面對紛繁複雜的媒體報道或自媒體資訊時,能夠具有鑑別能力,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發展,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深刻理解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從專業課程設置入手,發揮組織傳播的先天優勢。民族高校可面向全校開設媒介素養通識選修課。尤其是開設有新聞傳播專業的高校,可以有針對性地開設專業必修課和通識選修課。媒介素養教育藉助高校課堂,憑藉高等教育制度化、持續性優勢,可使媒介素養教育理念和內容得到相對長期和穩定的貫徹。對於大學生尤其是非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來説,通過教師專業的、系統的講解,有助於他們瞭解新聞傳播的基礎知識,主動去閲讀相關書籍,有利於對大眾傳媒產生理性認識,對於怎樣接觸媒介、應該接觸哪些媒介、吸收相關媒介的哪些知識也會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有了這樣的基礎,對於大眾媒介中的報道內容和報道方式,該怎樣有選擇地接觸、有判斷地接受,自然而然就可以找到正確的路徑。

輻射課堂教育成效,發揮人際傳播的獨特影響。接受了媒介素養教育的大學生能夠在人際傳播中恰當傳遞自己的理解和體會。通過互相交流討論,大學生比較容易對熱點問題形成共識,形成媒介素養教育成果在校內的輻射。在畢業以後,大學生會把自己掌握的媒介素養知識傳播給同事或者是親朋好友,推動媒介素養教育向社會延伸、在朋輩間傳播。若干年後,他們為人父母,在對下一代的教育中,媒介素養知識必然會融入其家庭教育體系中,形成代際縱向傳承。

凸顯示範引領,建構科學的理解框架。在融媒體環境下,高校主流校園媒體已從報紙、廣播、電視、新聞網轉向微信、抖音、B站、微博。這些新媒體也是民族高校學生最常接觸到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容的平台,因此要在學生在校期間,讓他們接觸到更多優秀的校園新媒體資源,包括兩方面:一是人的資源。在校園從事新媒體工作的教職工和在校學生,由於長期與媒體接觸,在實踐層面獲取了一定的媒介知識,他們成為校園中具有較高媒介素養的人羣,在大眾傳播效果的形成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過濾的作用,由他們將信息擴散給受眾,形成信息傳遞的兩級傳播。因此,要善於發揮這部分人羣在理解和接受傳播內容方面起到的示範引領作用。二是內容的資源。高校學生在校期間對校園生活、身邊師生和校友關注度極高,民族高校校園新媒體可以充分利用多種媒體的多種宣傳報道形式,圍繞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策劃相關宣傳教育內容,如開通專題網站、製作專題節目、推送系列報道、製作播放短視頻、開展與受眾互動等,建構青年學生理解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內容的新聞框架,從而在實踐中自覺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2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2

偉大祖國的56個兄弟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和睦相處,團結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共同開拓了祖國的大好山河,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我國少數民族生活的地區,不僅有美麗如畫的自然風光,而且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還擁有珍貴的動植物資源、水力資源以及礦產資源等。

我國南方氣候温和,少數民族的服飾多種多樣。男子一般穿對襟上衣和褲子。婦女穿的飄逸輕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綢料筒裙,景頗族的毛織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壯族婦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層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繡花衣裙等。

由於我國各少數民族居住地區的地理、氣候條件不同,經濟、生活方式也不同,他們的住房結構各具特點。在濕潤多雨的南方少數民族地區,人們一般居住在幹欄式樓房裏。這種樓房分上下兩層,所用材料以竹木為主。樓房上層用於圈養家禽、牲畜,放置農具或雜物。有些少數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別緻的小竹樓。一棟棟造型獨特的小竹樓,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樹織成綠色帷幕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美麗極了!

不同少數民族,對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數民族,喜歡把米裝入竹筒放在火上燒烤,使米飯帶着竹子的清香味。壯族、布依族羣眾喜歡吃五色糯米飯和糯米餈粑。朝鮮族羣眾習慣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維吾爾、烏孜別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蘿蔔、洋葱,有的還加入葡萄乾、木瓜等,炒燜成噴香可口的什錦飯,由於燜好的飯用洗淨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飯”。

在春暖花開或秋收季節,壯族羣眾喜歡開展拋繡球的活動。拋繡球是壯族男女相互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青年們在草坪或空地上豎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杆,頂端釘一塊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圓孔。男女各為一隊,以拋出的繡球穿過木板上的圓孔為勝。也有在場中間搭歌棚,繡球拋不過棚或拋出界,或接不住對方拋過來的繡球,就要被罰唱歌,非常有趣。

少數民族也有許多風格各異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潑水節、那達慕大會、開齋節、洛薩節等。其中潑水節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四月中旬舉行,時間為三到五天。節日期間,人們身着盛裝,互相潑水祝福,還舉行划龍舟等活動。晚上燈火通明,人們點花燈,放煙花,縱情歡呼歌舞,洋溢着喜慶的氣氛。

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人啊。

2022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3

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曆史的文明大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而團結,正是中國必不可少的。

五千年來,也有許多著名的民族團結的事。比如,昭君出塞、孔繁森的故事等。

孔繁森出生於1944年7月,是山東聊城人。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幹部到西藏工作,時任地委宣傳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並寫下了“是七尺男兒生能捨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1993年春天,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書記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全地區106個鄉村他跑了98個,行程達8萬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上到處都留下了他深深地足跡。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就這樣,一個優秀的幹部永遠離開了我們。

在我們學校,也有些回族同學。如果我有幾個少數民族朋友的.話,範文寫作我會教他們説漢語,還會尊重他們的習慣。比如,回族人信伊斯蘭教,不吃豬肉;蒙古族人厭惡黑色,認為黑色是不祥的顏色……

對於一個小團體,團結可以成功,而對於一個國家來説,團結是和平的象徵,團結就是力量!

2022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4

在我的心底裏,隱藏着一個夢,那是一個美好的中國夢,那個夢聚集着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希望!承載着十三億顆中國心!我願:五十六個民族永遠團結在一起,在中國這個大家庭裏,如兄弟姐妹永不分離!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是一個巨大的團體。只要全民族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只要我們56個民族緊緊相依,就沒有什麼艱難險阻不能克服,就沒有什麼夢想不能實現。歷史一再表明,民族團結和睦,國家就繁榮發達;民族內亂分裂,國家就衰敗落後。洪澇災害衝不垮萬眾一心的中華兒女,地震垮塌壓不垮萬眾一心的中華兒女,狂風怒號也吹不倒萬眾一心的中華兒女。

“今天,我們都是汶川人!”六年前,這句話成為全體中國人共同的心聲。在玉樹大地震後,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中華兒女再次奏響心手相連、眾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們都是玉樹人!”鄰近的西藏,抽調拉薩、林芝、昌都的公安消防官兵,在第一時間分頭向玉樹挺進。昌都消防官兵成為最早進入災區一線的外地救援隊伍。18日上午,記者在玉樹抗震救災指揮中心,工作總結範文見到了志願者趙成才和29位戰友,組成“老兵聯盟”,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玉樹。哪裏有任務,他們就出現在哪裏,記者這幾天已在好幾個不同的場合見到過這些忙碌的“老兵”。趙成才告訴記者,“老兵聯盟”是個典型的多民族組織:成員有漢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在這兒,我們都屬於中華民族,我們都是一家人。”

民族團結一家親,這個夢想已經不遙遠了,它觸手可及。我們要共同努力,讓五十六個兄弟姐妹的笑聲灑滿每一個人的心中,灑滿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灑滿華夏大地!讓民族之花,開滿新疆,開滿祖國媽媽的心田!

2022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5

對多民族國家來説 ,民族團結是一個關係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 。我們黨自成立起 ,就將實現各民族之間的真正平等和團結 ,作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方針 。

新中國成立後 ,黨中央多次強調“國家的統一 ,人民的團結 ,國內各民族的團結 ,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 ,要求無論在什麼情況下 ,都要堅定不移地維護民族團結 。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 ,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 ,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 。

20_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各族人民親如一家 ,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 。”這一重要論述 ,站在黨的歷史使命的高度 ,深刻闡明瞭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指明瞭新時代民族工作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戰略任務 ,意義重大而深遠 。

縱觀歷史 ,團結穩定是福 ,分裂動亂是禍

在中國歷史上 ,凡是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時期 ,無一不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時期 。西漢文景之治、唐代貞觀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 。反之 ,歷史上發生過數不清的戰亂和紛爭 ,使國家和人民都飽受動盪之苦 。

新中國成立後 ,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消除了民族歧視和壓迫的總根源 ,從根本上奠定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基礎 。70多年來 ,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堅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 ,防範和化解國內外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 ,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提供了堅強保證 。

當前 ,我國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 。

放眼世界 ,民族宗教問題歷來是影響世界格局演變的重要因素

當前 ,一些國家因為民族矛盾、種族仇恨、宗教紛爭、領土爭端 ,導致戰亂頻仍、民不聊生 ,甚至國家解體、民族分裂、經濟衰退、滿目瘡痍 。民族宗教問題成為影響世界格局演變的重要因素 。

近代以來 ,面對西方列強船堅炮利和挑撥離間 ,中華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國滅種的空前危機 。當時的西方人普遍認為 ,中國肯定會像奧匈帝國等多民族國家一樣 ,分裂為無數個單一民族國家 。但是 ,他們的預言失敗了 。中華民族不僅沒有分裂 ,反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空前地團結起來 ,“把我們的血肉 ,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打敗了侵略者 ,贏得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浴血奮戰、浴火重生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 ,各民族在反對共同敵人的鬥爭中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休慼與共、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

新中國成立以來 ,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宗教問題對我滲透、破壞、顛覆的圖謀從未停止、愈演愈烈 。20_年美國參眾兩院出台直接涉華法案、決議共37項 ,大多是這類議題 。他們以“人權”之名行“霸權”之實 ,執意炮製涉港、涉台、涉藏、涉疆等法案 ,粗暴干涉中國內政、遏制中國發展的圖謀昭然若揭 。國內外敵對勢力越是要破壞民族團結 ,我們就越是要推動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不斷築牢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的人心防線 。

面向未來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是56個民族共同的夢 ,歸根到底要靠56個民族共同團結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 。我國近14億人口中 ,少數民族有1億多 ,都是我們黨緊緊依靠的對象;960多萬平方公里陸地國土面積中 ,155個民族自治地方佔64% ,都是我們黨領導下的地方 。

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 ,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在黨的領導下 ,都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 。從“彝海結盟”“犛牛革命”“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碑” ,到“三千孤兒入內蒙”“最好牧場為航天”“一家三代為國戍邊” ,再到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北煤南運 ,例子不勝枚舉 。黨的十八大以來 ,在打贏脱貧攻堅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 ,各族人民手足相親、守望相助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力量 。

當前 ,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上升 ,必將迎來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這些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把各族羣眾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 ,不斷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的良好局面 。

2022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6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原創性論斷,為我們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指明瞭根本方向。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鮮明主線,在中華民族發展史、我國民族工作史上無疑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

在中央的部署下,各級各方面積極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取得了重要進展。甘肅省委也高度重視這項工作,正在研究制定構建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體系的指導意見。但從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目前對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基本要求、實踐路徑、具體抓手等認識還不夠、研究還不深、工作還不細,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作推進慢、實踐抓手少等問題。因此,我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從中央和國家層面謀劃實施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同心共鑄”工程。

第一,構建國家話語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論斷,這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但目前理論界、學術界的研究總結還跟不上,存在解讀闡釋不繫統、不到位、不權威的問題,還沒有形成與之相適應的理論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以及教育培訓體系等。為此,建議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研究作出系統部署,構建成熟完善的理論研究體系,把黨的民族理論最新成果通過權威的國家話語體系傳播開來,講清楚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方向性、根本性、原則性、實踐性等重大問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理論指導。同時,也為世界範圍內的民族事務治理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第二,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要有法律法規作保障。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應當及時修訂完善,把新時代民族理論的新發展、民族關係的新變化、民族工作的新要求寫進去、體現好。黨內法規方面,建議以黨章為根本遵循,專門制定出台關於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黨內法規,使之成為各級黨組織的主體責任、全體共產黨員的行為準則。國家法律方面,建議遵循憲法,對現行涉民族法律法規進行調整完善、立改廢釋,將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嵌入到國家法律體系之中,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使之成為全體中國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

第三,形成組織動員體系。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既需要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雙輪驅動”,更需要黨內黨外、各行各業和各族人民的“同心共鑄”。因此,必須把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嵌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做到全面動員、全域覆蓋、全員參與、全力推進,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