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做人做事心得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4W

做人做事心得多篇

做人做事心得篇1

剛剛開始上《中國近現代史》課時,我心裏充滿了疑惑:這段歷史我們國中學過兩遍,高中學過一遍,此刻來到了大學,怎樣還要學啊並且資料都是雷同的,都是從鴉片戰爭講到至今,沒什麼翻新嘛!

雖然嘴上沒説,但心裏卻覺得學校如此的安排純粹是剩餘。教師好象看出了我們的心思,他説:“別看你們歷史學過好幾遍,但我此刻問你們幾個問題,你們當中不必須有人能回答得上來。鴉片戰爭是哪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發的這些問題算是簡單的吧。誰能告訴我”不出所料,聽到這個問題後,全班同學都做低頭苦思冥想狀,半天都給不出回答。

讀本書,看到近代中國因愚昧僵化而錯失種種良機,不得不扼腕切齒,怒其不爭,恨其無知。

滿清之亡,非亡於革命黨。實際上國家衰敗不堪,各地異心早起,偏偏主少國疑,於是紛紛藉着革命的招牌獨立。

但不管怎樣説,清朝總是一個統一的政權,而對於革命黨而言,流弊太多,導致野心家四起,中國大亂,無怪此刻有人説孫中山革命是日本人的陰謀。

對於西方世界而言,遠東只需要一個合作者,甲午戰爭中國的失敗,使中國的虛弱完全暴露出來,這不單是對日本戰爭的失敗,更是在國際上的徹底失敗,所以日本成了西方列強的合作對象,而俄國人搶佔東北領土,更正式開啟瓜分中國的風潮,從此偌大中國,瓜分豆剖,任人分食。

時勢造英雄,英雄促時勢,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不分主次,也不必分主次。或者能夠説,研究具體問題時能夠分清,但對整體而言是分不清的。

變通是必然的,阻礙也是必然的。洋務運動的失敗,不是一人一時之誤,甚至不是滿清朝廷的錯誤。那裏有一個論點,中國積弱,是地理原因造成的,中國的周邊太過閉塞,與外界不相連通,雖然號稱禮貌古國,實際是禮貌世界的邊沿地帶。如果有邊界危機,中國還能夠發奮圖強,但就在於清朝幾乎統一了中華禮貌圈,有清一代,中國邊界總體安穩,於是導致了近代的衰敗。

教師的這個問題讓我意識到,雖然我們學的次數不少,但都沒怎樣用心。就算有些時候很用心,但等應付過考試後,就棄置不管了。此刻腦子裏的歷史事件已所剩無幾,跟當初沒學過的一樣。這樣的學習是沒有效果的,也沒有好處。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説,學校安排我們再學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們記住:落後就要捱打!引申到我們身上就是:不求上進就會被淘汰!

這次學習,我暗下決心,必須要好好學!多瞭解些中國近現代史,做個合格的炎黃子孫。

做人做事心得篇2

決定看盧勤的書,是因為自己一次深夜裏看電視,聽了她的講座,被她的觀點吸引。我上網瀏覽了關於她的介紹。這是我國教育界著名的青少年教育專家,她30年如一日地向廣大的家長和少年讀者奉獻她的愛心。人們稱她為“知心姐姐”,這就是盧勤。

?做人與做事》是一本青少年思想品德和價值教育的讀物,作者盧勤憑藉着多年從事少年兒童教育的經驗,結合當前素質教育的新形勢,探討了當代少年兒童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這本書行文流暢,娓娓道來,融思想性、教育性和可讀性為一體,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素質教育讀物。

學習做人與做事,不僅孩子需要,家長也需要。這本書的每一章節都有兩個部分:“寫給孩子”、“寫給爸爸媽媽”,是一本孩子和父母一起讀,進行互動教育的好書。它告訴我們家長要放下架子,與孩子“平起平坐”,學會與孩子交流。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認識世界的能力越來越強,他們的獨立傾向也在增加,他們對周圍的現象和父母的言行有了自己的看法,性格更加成熟起來。這時,家長放手讓孩子獨立面對處理一些事情是必要的,家長要學會與這一時期的孩子溝通的技巧,觀察、傾訴、關注、理解、鼓勵,注意自身的語氣、聲調,講民主,使孩子感到個人的人格受到尊重、平等,才能與家長傾心交流。

我認為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最具有影響力,成人的觀念直接影響孩子情感、思想的發育。現在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殊不知父母的每一個小節孩子都看在眼晨。學生在學校裏所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回到家被父母的一兩句話抵消了。這無形中使孩子對思想品德教育產生了不以為然的態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我認為孩子與父母、學校要互動才能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否則單方面針對孩子的教育將難以奏效。

讀完此書當自己開始接觸及瞭解這位教育專家的時候,我感歎自己的浮躁,惋惜自己的膚淺。從她的身上感受了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努力的方向,教師需要的不僅是專業知識,更是科學的態度,更是誨人不倦的愛心。早期智力開發,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早期思想、品德及情感的培養,早期行為習慣的養成,則更重要。因為它為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確定方向並提供動力。

做人做事心得篇3

讀完本書,能明白作者是懷了極大的熱情來寫的。也能夠明白,此本不特寫中國近代的史事,而是以近代之事求現代提高之要。

治史之法,似乎能夠分成兩種,一曰“以我注史”,二曰“以史注我”。以我注史者,專注史事之研究,必須有確鑿證據始可言之,目的是為了給今人留下歷史的真實。以史注我者,乃是於歷史中探尋夢想,實際上是為了繼往開來,給今人開啟發展未來的門徑。

我以為,這兩種方法沒有高下之分,只在於讀者自我讀書的目的。而對於本書來説,自然是取後一種。

記得上中學時,歷史教師曾對我們説,因為林則徐早死,所以沒有被派去圍剿太平天國起義,從而保全了名譽。謬矣!太平軍為禍之烈,舉世罕見,僅有中學教材為了樹立未成年人的三觀才把世界搞的黑白分明。學生學的歷史教材過於臉譜化,這是培養三觀的需要,但到了年歲長一些,應當多涉及一些其他資料。

其他史書講史事時,不會夾雜其他的史事,另外,講中國史的不講國際,講國際史的不講中國,割裂不明,難以暢通。但本書不一樣,比如講太平軍時,還講了太平軍對於清朝與外國之間戰與和的影響,令人思維為之一清。就像小時候先學中國歷史,但對於涉及外部的一些事總有些疑惑,待之後學習了世界歷史,才算明白。

作者在書中喜歡説“如果”,但我以為,歷史大勢,浩浩蕩蕩,絕不是一兩次“如果”能改變的,但對於書中記述的時代精英們的努力,不免悲壯。

各個國家中,俄國要的是土地,英國要的是利益,而日本,最需要錢財來壯大自我。因為一場甲午戰爭,中國人沒有被驚醒,被驚醒的乃是日本人,從此日本在軍國主義道路上一去不回頭。

另外,本書附錄中有“中國與近代世界的大變局”,從葡萄牙發現好望角開始,又講了明朝下西洋與西方地理大發現的不一樣等等,抽絲剝繭,將近代中國積弱的原因娓娓道來。

所謂“大變局”之類的詞,實際上,仍然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如果不明白根究,就無所適從了。所以學習歷史,應當本國史和世界史對照學習。

外國的風雲激盪不能在中國激起一點風浪,這或許能夠作為“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的另類解讀,中國近代的衰弱已經註定。所以中國衰敗,雖然令人挽傷,但並不可惜。

附錄中另有“琦善與鴉片戰爭”一文,將主和派的琦善塑造為一個明白中西差距並想要忍一時之辱奮起直追的有志青年。作者以為舉國皆醉而琦善獨醒,太過。但讀完此文,個人認為,琦善算是中人之才,只是舉國醉得太厲害了。

琦善的杯具在於,他和世界相貼合,卻與清廷不貼合,而清廷不與世界貼合,足以將琦善的努力湮沒。琦善領先清廷一步,所以終被貶黜;清廷落後世界一步,所以就要捱打。

做人做事心得篇4

在充分講究團隊精神的今天,我們開展有關做人做事的教育活動,解讀為人處事的理念,其目的就是為了使我們自己能夠真正體會和認識到誠信、互助、協作在現實生活當中的地位和作用;為我們在以後的學業研究和科技創作方面的協調分工、互幫互助做好準備!通過一個學年的學習和領導,同志的幫助,讓我自己有了以下幾點認識。

首先,要擺正自己做人的理念。擺正了自己做人的理念,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與同學、老師融洽相處,工作上和學習上的事情經常交流、相互幫助,推己及人。不在背後議論別人的缺陷和不足,待人接物有理有節,不驕不躁,不亢不卑。與同學平等相處,不欺負弱小,不搬弄是非。與大家一起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創作氛圍,使每一個人心情愉快,在這樣的環境中相互學習對方的長處並不斷提升綜合能力體現個人的價值。

其次,在大環境中培養自己做人做事的個性。一個大的環境,有很多性格各異的成員組成。我們不可能把每個人的思想、見解都統一到一起,所以要有節制地釋放自己的感情有益於個人成長,高興的時候適當張揚一下個性是現代人的優點,規範地與同事競爭可以促進大家共同發展,不過分地嫉妒一下別人然後想辦法做的比他更好不失為是一種有效的自我激勵,關心同事分享彼此的快樂可以增進感情。不管做什麼首先不是惡意的,對有些事情要能看得開,拿得起放得下。更要主義培養自己的上進心和競爭理念,有了上進心就會不斷髮現自己的不足,通過不斷的學習掌握更多知識,汲取別人的優點。有了競爭理念就會在工作中力爭做得更好,因為比較的尺度就是參照物的選擇,沒有了競爭對手,研究和創作就只能是一句空談。

通過這麼長時間的學習,我清楚,做人要大度,有包容心,不要斤斤計較。要講誠信,慎許諾。做事目標明確,方法得當,堅持原則,不輕言放棄。作人是做事的前提,做事是作人的意義,試想無所事事,一事無成那多可怕?當然更可怕的是失去別人的信任和作人的尊嚴。同時我也知道,好多話説的容易,但是要在實際當中,特別是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實踐卻很難。今天我在這裏説的,是我的感觸,體會,更是我以後學習和生活當中需要克服的,我將進一步向着更好的方向進步,完美自己的人格!

做人做事心得篇5

?做人與做事》是一本青少年思想品德和價值教育的讀物,作者盧勤是《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欄目主持人,她憑藉着多年從事少年兒童教育的經驗,結合當前素質教育的新形勢,探討了當代少年兒童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

學習做人與做事,不僅我們需要,家長也需要。這本書的每一章節都有兩個部分:“寫給孩子”、“寫給爸爸媽媽”,是一本我們和父母一起讀,進行互動教育的好書。它告訴我們家長要放下架子,與我們“平起平坐”,學會與我們交流。

每一個人的心靈裏都有兩扇大門,一扇門叫“我能行”,另一扇門叫“我不行”。

走進“我能行”大門的人,在“我能行”先生的引導下,個個都充滿自信,人人都有成功的經驗,能夠抬起頭大膽的往前走,有勇氣迎接風雨,樂於在困難中微笑。

走進“我不行”大門的人,在“我不行”先生的影響下,對自己沒有信心,總是自卑地低着頭走路,遇到一點困難就想往後退,即使成功的機會到來,他們也抓不住。

香港國小生叔雨趴在桌邊,有一天仔細觀察一隻螞蟻吃蛋糕的過全程,發現螞蟻的身軀雖然渺小,可精神卻很偉大。

叔雨是這樣寫的:

只見那可憐的小東西在桌面上蠕動着,好像很疲倦似的,我暗笑它無能。它不停地用觸角小心翼翼地向四周探索,它們像要找什麼東西,猶如一個獵人在尋找獵物似的。終於,它找到它的“獵物”——一快小蛋糕屑。它認真地圍着它心目中的龐然大物爬來爬去,好像為難了。忽然,又一隻螞蟻來幫忙了,可它們怎麼搬也搬不動……它們把觸角碰了碰,好像在發信號呢。不一會兒,一大羣黑乎乎的螞蟻排着整齊的隊伍浩浩蕩蕩地爬過來。到了蛋糕屑旁,它們立刻分散了。有的用頭頂,有的用背託旁邊還有一隻大螞蟻,彷彿在指揮呢。很快地食物被架起來了,也向前移動了。當它們好不容易才把蛋糕屑抬到桌邊淘氣地把蛋糕屑放回桌子中心。我頓時產生了一個怪念頭,我滿以為那些螞蟻一定會泄氣了,可出乎我的意料竟回來了,毫不猶豫地重新開始,好像不達目的絕不罷休。我被它們感動了。

一隻小螞蟻都有它的偉大之處,何況我們人呢?

人是地球上最偉大的動物,是人創造了這個多彩的世界。人類偉大的力量,是由沒個人的偉大之處組成的。所以你要相信,自己是很偉大的,就看你自己能不能發現。

怎樣才能做到“我能行”呢?北京崇文區光明國小的同學們總結出了8句話,很值得借鑑:

相信自己行,才會我能行;

別人説我行,努力才能行;

你在這點行,我在那點行;

今天若不行,爭取明天行;

不但自己行,幫助別人行;

能正視不行,也是我能行;

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

爭取全面行,創造才最行;

著名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知心姐姐"盧勤在《做人與做事》一書中提出了“快樂人生三句話”:“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難嗎?我來幫助你。”娓娓道來,沒有説教的痕跡,在中國小生中廣為流傳,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別小看了這三句話,它們甚至能影響我們的一生呢。

做人做事心得篇6

老子曾説過:“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也就是説有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身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不正是因為他們的無私嗎?所以能成就他自身。它在告訴我們,在與同事相處的過程中,如果能做到謙讓一些,不要總是以自己為中心,你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無論從哪方面講都應該學會踏實做事,快樂做人。

人人都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現實中,教師由於工作和社會壓力過大而備感疲倦,以致使教師對這個神聖的職業越來越厭煩。加之,校內外的教育相去甚遠,雖然這只是個別現象,但確實存在於自己的身邊。如有的家長竟然鼓勵甚至親眼目睹自己的孩子去肆意的欺負其他的孩子,而洋洋得意。老師發現情況後想去阻止,但遭到家長的一頓訓斥。這無形中也打擊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只是教師為了晉職稱和自己的良心,不得不每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按照上級的指揮棒,課堂上成績第一,德育則退居二線。

但是,我想告訴那些有職業倦怠感的老師們一個故事:在一個剛剛退潮的沙灘上,一個小男孩正俯身撿起一條被海潮湧來時帶到岸邊的小魚扔到大海里,有一個大人就感到非常奇怪,就問:“這麼多小魚都被帶到岸邊,你什麼時候能撿完呢?再説誰又在乎呢?”小男孩頭也沒抬的繼續撿起一條小魚又扔進了大海,並且自言自語道:“這條小魚在乎。”又撿起一條説:“這條小魚也在乎。”對呀,每條小魚都會在乎,它們希望得到小男孩的救助,因為他撿起一條,就意味着這條小魚有生的希望了。就像我們的學生,他肯定希望每一位老師都能關注自己,鼓勵自己,讓自己獲得更大的成功。所以,基於這一點,我們做教師的也要踏踏實實的教育好自己的學生,不僅教知識給他們,更重要的教會他們如何做人,這才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我想告訴家長的是:你們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是父母的縮影,你們如果不能教給孩子任何的文化知識,那麼請你們教會孩子如何做人。

早在20xx多年前,我國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就曾説:“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告訴年輕人,在家要孝順父母,在外要敬重兄長,做事謹慎而講信用,博愛眾人而親近有仁德的人。這些都做好了,如果還有餘力就可以學習文化知識了。他認為學習文化知識是在學習做人的前提下,也就是説如果你連做人都學不好,最好不要學習文化知識。所以,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要將學做人放在首位。

有一句話我一直很欣賞,它就是“如果你不能改變別人,請首先改變自己;如果你不能改變環境,請首先不要破壞環境。”它好象在告訴我,你不能改變別人,是因為你還沒有那麼優秀,你的人格魅力還不夠。那麼,你只能孜孜不倦的讀書充電,不斷的完善自己,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修養,讓自己做一個有源頭活水的湖泊,而不是做一杯靜止不變的死水。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你的耳濡目染中喜歡上讀書,學會思考。可見,接受現實,踏實做事,將自己的心態放平和一些,是多麼的重要啊!

既來之,則安之。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我就會竭盡全力的將它做好。因為我明白 “假如我們無精打采的焙制面包,那麼我們烤出的麪包將會變苦,只能使人半飽;假如我們勉為其難的壓榨葡萄,我們的憤懣就在葡萄酒中滴入了毒液。”

做人做事心得篇7

這本書的上篇“做人”有五章,分別寫了做人、溝通、性格、交友和品行五方面。這本書真是面面俱到。在這裏,我來講一下交友這方面。

俗話説呀,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堵牆。世上有很多路,但朋友之路是萬萬不可斷絕的。因為,人是感情動物,需進行感情上的交流,以獲得幫助和友誼。在邁向成功的道路上,要想堅持到底,僅僅靠信念的力量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友誼的滋潤。良好的人際關係會是你得到一種強大的力量和熱情,在成功的道路上得到分享,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得到傾訴和鼓勵,這不但有助於心理的平衡,還可提高勇氣邁向新的旅途。

一架飛機起飛前,一位女乘客請空姐給她倒一杯水,她需要吃藥。空姐很有禮貌的説:“小姐,飛機剛剛起飛,還在顛簸。為了您的安全,請稍等片刻,等飛機進入平穩飛行後,我會立刻把水給您送過來,好嗎?”

飛機進入了平穩飛行狀態很久後,那位空姐才猛然想到:糟了,由於太忙,她忘記給那位乘客倒水了!就在此時,有人按響了服務鈴。當空姐來到客艙,看見按響服務鈴的果然是那位女乘客,知道自己錯了,她小心翼翼的把水送到了那位乘客跟前,面帶微笑的説:“小姐,實在對不起,是我的疏忽,延誤了您吃藥的時間。”但是這位女乘客似乎並不領情,她指着手錶怒氣衝衝的説:“醫生要求我中午一定要吃藥,但現在已經三點了,你讓我怎麼吃藥?”空姐端着水,臉上帶着歉意的微笑,不停的解釋着可是無論怎麼説,這位女乘客都不肯原諒她的疏忽。

接下來的飛行途中,為了補償自己的過失,每次去客艙給乘客服務時,空姐都會問那位女乘客是否需要什麼服務。然而那位女乘客並不理會空姐。

臨到目的地前,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意見本送過去。此時空姐雖然心裏委屈,但面帶微笑的説:“小姐,請允許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誠的歉意,無論您提出什麼批評意見,我都欣然接受!”那位怒乘客沒有開口,接過留言本,寫了幾行字。等到飛機安全降落後,空姐驚奇的發現,那位女乘客在本子上寫的竟是一封熱情洋溢的表揚信!

由此可見,只要你誠懇,絕對能打動別人的心。

這本書的下篇“做事”有六章,分別是合作、謀略、思考、目標、行動和成功。

從前有一個老農,家裏又是個兒子,個個都是響噹噹的好漢。可是他的兒子卻非常不團結,每天不是大兒子跟小兒子吵架,就是小兒子跟大兒子吵架。日子過得特別不舒心,家庭關係也極度惡化。

一天,他把十個兒子都叫到牀前,給他們每人一根筷子,叫他們折斷。每個兒子都很輕鬆地折斷了筷子。接着,這個老農又拿來十根筷子捆在一起,叫他們輪流折,可誰也折不斷。於是,這個老農就告訴他們,你們十兄弟就像這十根筷子,單獨的一根不用費力就折斷了,可十根和在一起誰也折不斷。進而老農教育他們,兄弟要團結,不要分裂。這樣才能形成一股力量,克服困難,保護自己,過好日子。從此,十兄弟團結如一人,這個家庭也越來越發達。

看來,“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説得一點也沒錯呀。我們現實生活中,無論幹任何事情,都離不開團結。失去了團結,就失去了成就事業的力量,就失去了幹事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此外,我明白了做人要涵養品格,以德修身。要做一個誠信的人。對同學要負責,不欺騙,不講空話。要做一個謙虛的人。謙虛不僅是美德,更是一種付出。要有平和的心態,對榮耀、成績與進步能保持一種平常心;要坦蕩,不驕傲不氣餒,不妒忌別人的優點,也不嘲笑別人的缺點。尊重人、關愛人、團結人、支持人,為事業凝聚人心,體現形象。要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時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珍惜自己的崗位,增強社會責任感,以真心面對他人、面對社會,感恩他人,感恩社會。要做一個勤學的人。學習是進步的階梯。要發揮參謀助手作用,把學習當成一種責任,從書本、實踐中學習,做到學與思相結合,學以致用。

做人做事心得篇8

做事先做人,這是自古不變的道理。如何做人,不僅僅體現了一個人的智慧,也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一個人不管多聰明,多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做人,人品很差,那麼,他的事業將會大受影響。

只有先做人才能做大事,這是古訓,先人早就強調了“做人為先”的重要性。我們的先人_孔子,其思想能夠説是中國力千年文化底藴的沉澱,他告訴我們“子欲為事,先為人聖”“得才兼備,以德為由。

我們從小到大,有關做人的道理耳熟能詳。然而,品性優劣卻人各有異,做事的結果也大相徑庭。任何失敗者都不是偶然的,同樣,任何成功者的成功都是其必然性,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在於怎樣做人。

美國加州數碼影像有限公司需要招聘一名技術工程師,有一個叫史密斯的年輕人去面試,他在一間空曠的會議室裏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不一會兒,有一個相貌平平、衣着樸素的老者進來了,史密斯站了起來。那位老者盯密斯看了半天,眼睛一眨也不眨。正在史密斯不知所措的時候,這位老人一把抓住史密斯的手説;“我可找到你了,太感謝你了!上次要不是你,我可能再也看不到我的女兒了。”“對不起,我不明白你的意思。”史密斯一臉迷惑地説道。下雨的心情

“上次,在中央公園,就是你,就是你把我失足落水的女兒從湖裏救上來的!”老人肯定地説道。史密斯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來老人把自己當成他女兒的救命恩人了。“先生,你肯定認錯了!不是我救了你的女兒!”史密斯誠懇地説道。“是你,就是你,不會錯的!”老人又一次肯地地説。史密斯應對這個對他感激不已的老人只能作些無謂的解釋;“先生,真的不是我!你説的那個公園我至今還沒有去過呢!”聽了這句話,老人鬆開了手,失望地望着史密斯説;“難道我認錯了?”史密斯安慰老人説;“先生,彆着急,慢慢找,必須能夠找到救世主你女兒的恩人的!”

之後,史密斯接到了錄取通知書。有一天,他又遇到了那個老人。史密斯關切地與他打招呼,並詢問道;“你的女兒的救命恩人找到了嗎?”“沒有,我一向沒有找到他!”老人默默地走開了。

史密斯心裏很沉重,對旁邊的一位司機師傅説起了這件事。不料那師機哈哈大笑;“他可憐嗎?他是我們公司的總栽,他女兒落水的故事講了好多遍了,事實上他根本就沒有女兒!”朋友離別贈?

“噢”史密斯大惑不解。那位司機之後説;“我們總栽就是透過這件事來選拔人才的。他説過有德之人才是可塑之才!”

史密斯兢兢業業地工作,不久就脱穎而出,成為公司市場開發部總經理,一年為公司贏得了3500美元的利潤。當總栽退體的時候,史密斯繼承了總栽的位置,成為美國的財富巨人,家喻户曉。之後,他談到自己的成功經驗説;“一個一輩子做有德之人的人,絕對會贏得別人永久的信任!”

世間技巧無窮,唯有德者能夠其力,世間變幻莫測,唯有人品可立一生!這就是作為一個成功人士或期望成為一個成功人士就應具備的優秀品質。

具體到上方的故事,應對老者的“錯認”,史密斯完全能夠“將錯就錯”,反正這是一樁好事,況且又是老者主動認自己為女兒的救命恩人的,自己完全能夠理解這一美譽,此事也可能給自己的求職助一臂之力。然而,正真、誠實的史密斯卻沒有這樣做,他一口否認了這個事實,由此也憑着高尚的德行征服了公司的總栽,最終脱穎而出,不斷升遷,直至登上公司最高位置。

由此可見,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做人的重要性、道德和重要性、人品的重要性有多大。如果當初史密斯昧着良心將美益安到自己身上,也就不可能跨進那家數碼影像有限公司了,更不可能成為公司的最高領導了。

?左傳》記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傳之久遠,此之謂不朽。”意思是説;最上等的是確立高尚的品德,次一等的是建功立業,較次一等的是著書立説,如果這些都能夠長久地流傳下去,就是不朽了,此處所説的“立德”,便是指會做人,擁有好人品。

好人品是人生的桂冠和榮耀。它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產,它構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它是一個人信譽方面的全部財產。好人品,使社會中的每個職業都很榮耀,使社會中的每一個崗位都受到鼓舞。它比財富、潛質更具威力,它使所有的榮譽都無偏見地得到保障。

品行不佳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會喪失很多機會。管理學上有一種“中庸”理論,意思是説;任何一個想要穩步發展的組織,都要劃分出三個檔次,首先是德才兼備,其次是德高才中,最後才是德才中等,唯一不可用的是有才無德的人,正因這樣的人極其危險。正如《三國演義》中的呂布,能征善戰,英雄無敵,但品格低下,先認丁原做義父然後殺丁原,後認董卓做義父然後父董卓,最終被曹操抓起來,再也不敢用他,只得把他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