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上企業戰略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1W

上企業戰略心得體會多篇

上企業戰略心得體會篇1

在公司成立、蓬勃發展五十週年的前夕,感謝公司黨委、經理部做出的具有前瞻性的決策,舉行的這期高層次的創新企業管理培訓學習班。我有幸作為公司第一批培訓人員來到祖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進行創新企業管理知識的培訓,並在清華大學感受到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獨特精神魅力。同時,聆聽了知名教授們所做的關於創新企業管理方面的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維方式,其內心震撼,且受益匪淺。

作為一名從事xx事業二十多年,將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xx企業的青年人,我有着濃厚的xx情結,深愛着為之傾注了心血奮鬥的企業,並以它的壯大、輝煌為自豪。同時,我也為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運行中的盲點盲區擔憂。

近幾年來,我一直堅持不斷地努力學習,尤其是進入審計這個賦有壓力和挑戰性的崗位後,我更加意識到個人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性,遺憾的是這次提升個人素質學習的時間太短了,但我還是接受到了很多新的信息、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維方式。

下面結合學習所涉及的內容,對應公司目前這些方面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談一點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公司目前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企業發展速度很快,市場施工領域不斷拓展,規模逐年增大,人均勞動生產率呈上升趨勢。但公司目前來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與同行業的比較競爭優勢也僅僅是在某個領域的相對工藝上,且這種相對工藝是可以複製的,隨時都有落後的可能,我們仍應保持高度的危機意識。

2、xxxx作為xxxxx的全資子公司,受國有企業原有的體制及制度上的影響和限制。許多企業經營管理上的新理念和有效的管理制度未能在公司內部得到推行。如:公司的戰略管理、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及其績效考核某種程度上受到傳統思想和舊體制的影響及母公司的限制,因而新的經營理念和管理制度不能在公司得到有效的落實和執行,甚至不能突破“水土不服”的障礙。公司核心領導為公司的發展在不斷地努力,但公司的改革仍受到上述因素的影響,其力度欠缺。

3、公司人力資源的管理需要進一步改革。目前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未提到一定的高度,其乃保留着舊的勞動人事管理制度的模式。因此,公司內部各崗位的編制沒有經過詳細調研、測算,編制的確定人為因素較大,沒有因崗設人,人員流動機制不健全,關鍵崗位未有效落實競聘制。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在公司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工資總額受控,許多方面仍存在國企的平均主義現象。

4、公司的各項內控制度很多,但是很多內控制度不夠科學,難以操作。如:公司縱向、橫向組織機構中的職責和各崗位職責劃分、界定不夠清晰,各崗位的職責和工作流程仍存在許多弊端,操作的難度極大,造成公司制度的執行力不足。

5、公司加強員工績效考核力度的意願,本人非常贊同,且認為應更加嚴格。但是,目前公司績效考核制度的制定不夠嚴密、不夠科學,企業對個人的績效考核、尤其是對管理人員的績效沒有定性定量考核,幹多幹少一樣,

6、企業的成本太大,尤其是管理費用居高不下,項目形成的利潤和企業施工的總規模失衡,除了外部因素外,內部管理還需進一步完善、改進和加強。

二、建議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逐步完成如下工作。

1、嚴格按照項目法施工管理,按項目進行成本核算,員工個人(尤其是管理人員)的績效與項目的經營成果掛鈎,提高績效考核的公平性和獎懲力度,避免吃大鍋飯。當然需要制定適合企業的績效考核體系。

2、公司內部的關鍵崗位,尤其是應在公司總部拿出幾個關鍵崗位,在全公司範圍內競聘。根據競聘人員的各類素質的綜合評價,擇優錄取競聘崗位所需的最合適的人,作到人崗匹配,努力達到公司和競聘者雙贏。

3、建議公司在內部組織一套班子或請外部諮詢公司對公司的現狀進行全方位的診斷,找毛病、開處方。以便公司黨委、經理部對症下藥,確定公司長遠的戰略發展目標。打造公司的比較競爭優勢和打造有利於適合公司發展的企業精神和企業價值觀的企業文化核心。

4、建議公司對不同的員工,針對員工的需求,制定出不同的培訓方案和員工的職業生涯設計。根據員工知識、才識、膽識的不同,用其所長,用我所需,充分挖掘員工的最大潛力,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達到企業和個人的雙贏。

5、公司應通過嚴格的績效考核讓大家看到,幹多幹少就是不一樣,績效考核一定要公平、公正、合理,並且落實到每一個員工身上。因此,公司迫切需要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公司利益的績效管理體系,並應嚴格對員工的工作實行績效考核評價。

6、公司的內控制度在編制時就應該清晰化,程序化和具有可操作性;在執行的過程中進行嚴格的考核,提高公司制度的執行力度。同時建議對目前的制度進行全面的整合,對各崗位的工作流程進行梳理、分析和優化,嚴格確立各崗位的職責和工作流程。

7、建議將類似此次高層次的培訓形式繼續開展下去,以便有利於提高公司員工的綜合素質,達到提升公司經營管理的高效運作。

通過本次學習和與老師、同學們的交流、溝通,感觸很深。以前,我也常常

看一些企業管理方面的書籍,收集、研究了一些經典審計案例和其它相關類型的案例,並從中也得到了許多的啟迪。但是,在具體的工作中仍遇到一些讓人感到困惑的問題不易解決。

當然,這些問題的形成既存在着主觀上因素,又存在着客觀上因素。如:受

傳統理念的影響;受舊的運行體制和經驗的影響;公司的管理制度、薪酬制度、分配製度、人力資源制度、激勵機制不完善等原因,也是形成這些問題的客觀因素之一。

我認為:在強者恆強的生存法則下,提升企業的戰略核心競爭力,才是企業

發展的最終根本。因此,不管企業在順境中還是在逆境中,也不管企業存在着什麼樣的問題,我們都應當以積極的心態,正確的理念去面對,認真解決問題。要敢於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要敢於知道自己哪裏不舒服,勇於找醫生診斷,做好病前的“保健”和“預防”工作。我堅信:xxxx的核心領導能夠使xxxx的明天更加輝煌。我們也將與xxxx一同健康成長。

上企業戰略心得體會篇2

戰略管理是企業的高層決策者根據企業的特點和對內外部環境的分析,確定企業的總體目標和發展方向,制定和實施企業發展總體謀劃的動態過程。它包括企業總體戰略和產品組合、商場競爭、技術創新以及企業文化、企業形象和人力、財務等戰略,基本上涵蓋了企業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

認識戰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地重視企業的戰略管理,有助於決策者從瑣碎的日常事務中解脱出來,及時發現和解決那些有關企業生死存亡、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問題;有助於用戰略眼光將企業經營活動的視野放在全方位的未來發展和廣闊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的發展。

在某市對企業戰略管理認識、重視深淺和應用程度不同,而造成不同結局的企業為數眾多。某市有兩家新辦企業,一個是以經營雜糧為主的貿易公司,一個是以回收廢鋼鐵為主的回收公司,這兩家企業都是購銷過3000萬元,連續兩年利潤超百萬,勢頭都很好。但如今,回收公司已經銷聲匿跡,貿易公司卻兼併了一家虧損企業,分立出一家盈利企業,本身發展成為一家副外貿、內貿、種植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成為當地頗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從情況分析來看,90年以後的8年間廢鋼鐵、雜糧市場都由旺盛轉向疲軟,經營在低谷中運行。而為何一家消亡,而另一家更興旺呢?對這兩家企業進行詳細的對比研究發現,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強者在順境時末而綢繆,制定了迎接未來市場的發展戰略,並楔而不捨地為戰略目標的實現而奮鬥,而亡者則沒做到。早在90年代初,某市貿易公司王經理就對企業未來進行了具體謀劃。指出,"兩條腿"走路,趁着經營優勢還在,把內貿搞上去。花了很大力氣,在全國10多個省開闢了十幾個內貿購銷基地,儘管當時這一經營並未給他們帶來多大利益,但90年代以後,出口形勢下滑時,他們已在國內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經營得以支撐、發展。如今,他們已在雜糧加工、種植、育種等多方面有所作為,形成了圍繞雜糧的多個經濟增長點。

近幾年來,全球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環境越來越複雜和變化莫測,競爭異常激烈,不僅對大企業提出了挑戰,而且對眾多的中小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沒有規模、沒有品牌、沒有特色就很有可能被淘汰,而具備這些,不是一時一刻就能得到的,需要有戰略眼光,從現在開始,對系統、對企業進行戰略策劃,從而尋求出適合自己成長的最佳道路。美國著名未來學家托夫勒在(企業必須面向未來、一書中説:"對沒有戰略的企業來説,就象在險惡的氣候中飛行的飛機,始終在氣流中顛簸,在暴雨中穿行,最後很可能迷失方向。"許多事實證明,如果對於將來沒有一個長期的明確的方向,對本企業的未來沒有一個適應市場的戰略規劃,不管企業規模多大,地位多穩定,現有的情況有多麼好,都將在這場革命性的技術和經濟的大變革中失去其生存條件。美國前500名企業每過xx年就有三分之一被淘汰就是一例。

總之,戰略決策者從各種可行的戰略選擇中找到一個最佳的選擇。在這一決策過程中,主要採取一些定量的方法,但並不是定量方法比較即能達到目標,因為他們決策過程,必將受文化、政治、董事會因素的影響。企業戰略管理是企業在宏觀層次通過分析、預測、規劃、控制等手段,實現充分利用本企業的人、財、物等資源,以達到優化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作為企業經營者,第一個應當考慮並着手解決問題,就是"先定必勝之計",把主要精力放在企業帶有全局性的戰略問題上,進行戰略思考和謀劃,確立戰略目標,制定戰略規劃,實施戰略決策。

感受了企業戰略決策的課程,我深受啟發:企業戰略管理是確定企業使命,根據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經營要素設立企業組織目標,保證目標的正確落實並使企業使命最終得以實現的一個動態過程。

戰略管理是一種嶄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

這種管理方式的特點是:指導企業全部活動的是企業戰略,全部管理活動的重點是制定戰略和實施戰略,而制定戰略和實施戰略的關鍵都在於對企業的內部條件和素質進行審核,對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分析,並依此為前提確定企業的戰略目標,使三者之間達成動態平衡。戰略管理的任務,就在於通過戰略制定、戰略實施和日常管理,在保持這種動態平衡的前提下,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1.通過《企業戰略管理》課程的學習,使我瞭解到該課程相關內容。目標‘管理辦法及應用等,使我充實了這方面的知識內容,獲益匪淺。通過自學、參加面授和網上學習,基本掌握了該門課程的知識點,現總結如下:企業戰略管理是工商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企業為了長期的生存和發展,在充分分析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基礎上,確定和選擇達到目標的有效戰略,並將其付諸實施而進行控制和評價的一個動態管理過程。

2.其結構與內容包括

(1)導論——研究戰略管理的本質與戰略管理過程、戰略的類型、戰略管理理論的演進與發展、戰略管理的研究對象和主要研究方法; (2)企業外部環境分析——研究外部環境的分類與性質、宏觀環境因素分析、行業概貌分析、行業結構分析、行業內部結構分析、競爭對手分析;

(3)企業內部環境分析——研究組織資產的分類與性質、企業的核心能力、公司戰略績效評估與企業財務分析;

(4)企業的使命與戰略目標——研究企業的使命與戰略目標的構成要素與制定方法;

(5)公司戰略選擇——研究公司戰略的種類及其各自的優缺點與適用條件;

(6)公司國際化經營戰略——研究公司國際化經營戰略形成的原因及其特點、公司國際化經營戰略選擇的影響因素、國際市場的進入方式和國際戰略聯盟;

(7)經營單位競爭戰略的選擇——研究經營單位競爭戰略的種類及其各自的優缺點與適用條件、不同產業結構下的競爭戰略的具體內容;

(8)戰略評價方法與戰略選擇過程——研究戰略評價的常見方法與戰略選擇過程;

(9)戰略與組織結構——研究戰略與組織結構的關係、組織結構設計的原則、不同組織結構的優缺點及其適用條件; (10)戰略控制——研究戰略控制的基本要素、戰略控制的常見方法。

通過學習《企業戰略管理》,知道了管理企業需要要丟掉“戰略管理是大、中型企業董事會、總裁、總經理這些大人物的專利,小企業用不着戰略管理”這種錯誤思想。

3.成功的小企業常常歸因於當初的某種正確的戰略選擇,只是它是自發形成的,不同於按照嚴格戰略設計程序產生的戰略。只是小企業的戰略和大企業的戰略有所不同,這種不同在於戰略的側重點不同。對於小企業來説,企業首要的目標是生存。所以其戰略的核心即在於賴以生存根基—產品。如何以合適的價格將適合的產品送到目標客户手中是此時企業戰略要考慮的中心議題。因為,此刻企業有限的資源都要圍繞這個目標來配置,配置的效率和效果決定企業未來的“生存質量”。衡量這個目標的主要指標是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這個階段的戰略主要包括營銷戰略和產品戰略兩個主要內容。小企業戰略的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在於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有意識地儲備戰略資源。這種戰略資源主要包括能力資源和人力資源。企業要成功,事前的調研、謀劃必不可少。因此,《企業戰略管理》是物流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

以上就是我學習《企業戰略管理》的心得體會,希望今後能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上企業戰略心得體會篇3

所有的企業都希望基業常青,對於相對年輕的中國企業來説尤其如此。

隨着經濟全球化、市場國際化的步伐不斷加快,世界範圍內大規模經濟結構調整正在興起,經濟資源跨國流動的勢頭更加強勁。中國自從加入wto之後,年輕的中國企業在機遇與挑戰並存、優勝劣汰的激烈競爭環境下迅速成長。在經歷“聯想”收購“ibm”、“中海油”競標收購美國“尤斯科”石油公司等一大批企業併購之後,世界看到了中國企業崛起在東方,國人為我們邁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而驕傲自豪。

但是,今天,中國的市場環境已經今非昔比,企業要永續發展比非易事!數以萬計的企業,由於缺乏戰略意識,常常想一艘無舵之船,隨風飄搖、無家可歸,難以駕馭外部世界的風風雨雨的潮起潮落。

哈佛商學院終身教授“邁克爾。波特”曾經説過:“戰略是一個企業成敗的關鍵”。

一位著名的經濟學教授曾經做過一個形象地比喻:一個企業如果沒有戰略,那麼它就像一個流浪漢一樣無家可歸。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説過這樣一段話:我們走在一片叢林,開始清除矮灌木林。當我們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清除完這一片灌木林,直起腰來,準備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時候,卻猛然發現,旁邊的一片灌木林才是我們要去清除的叢林!有多少企業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就如同這些砍伐灌木林的工人,常常只是埋頭砍伐,卻沒有意識到要砍的並非是那片叢林。當我們沉迷於尋找使企業發展、企業做大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回過頭來,看一看我們是否已經迷失了方向。

一、戰略與戰略管理的基本概念

企業戰略的概念主要來源於軍事戰略。從軍事的角度看,戰略是對戰爭全局的策劃和指揮,即依據敵對雙方的軍事、政治、經濟、地理等因素,遵從戰爭規律,照顧戰爭全局的各方面,所制定和採取的有關戰爭方針、政策和方法。

企業戰略目前有很多種流派的定義。“設計學派”認為戰略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形成的、邏輯性很強的完整計劃過程,“定位學派”將戰略制定過程制定過程視為理性的分析過程。認為戰略就是確定組織在市場上的位置。

亨利。明茨伯格在總結分析了一些戰略概念後,提出“戰略的5p概念”,從不同角度分析了戰略的基本含義。根據他的歸納,可以從計劃、模式、定位、觀念、計謀五個角度來理解戰略。

什麼又是戰略管理呢?它是以戰略的概念和本質為基礎。簡而言之,戰略是關於企業總體發展方向和對實現這已發展方向的途徑的規劃。而戰略管理就是對確定戰略和實現戰略目標過程的管理。而其過程主要是“戰略分析”、“戰略選擇”和“戰略實施和控制”。

那麼中國在戰略管理的推進中存在什麼問題呢?據某調查機構調查,許多企業管理者對開展戰略管理的成效有不同的意見,比如對“您覺得戰略管理很有用嗎?”一問,肯定的回答不到50%,有34%的被訪者認為已經實施的戰略管理效果一般,6%的認為效果不好或極差。調查結果也反映出目前企業對於戰略管理的認識有極大差異。這種情況對於企業推進戰略管理很不利,剖析目前企業開展戰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認識成為正確推進戰略管理的重要任務。

二、反思國內企業的戰略管理之痛

1、戰略管理不是計劃

戰略管理在本質上、功能上完全不同於5年計劃或10年規劃,即它不是按整數時間劃定期限,而是按解決問題對象所需來劃定時限;不是生產、銷售、財務、技術等各部門工作相加的結果,而是根據環境變化指導整個企業及各部門工作的依據;不僅追求企業經營利潤最大化,而且追求企業競爭安全性;它主要不是技術性的產物,而是思想性產物、創新性產物。戰略規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在研究制訂發展戰略時不應以熟悉本企業主要技術為依據,而是以包括軍事思想在內的戰略思想為主要依據。根據調查,相當多企業的戰略管理納置於“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品牌管理”等等局部範圍內,同時近一半的被訪者認為戰略規劃與5年規劃“是一回事”,還有不少被訪問者認為“5年以內是5年計劃,5年以外是戰略規劃”,這些認識偏差太遠,從根本上妨害了正確開展戰略管理。

2、戰略管理不是企業宣傳材料

戰略管理不應是在企業危機時、重組後、更換大股東後的工作,而是企業發展中的經常性的工作;不應是用來宣傳表彰的材料,而是事關企業生存安全的絕密資源。目前中國企業管理者這方面意識非常落後。反觀國際知名家電巨頭都把自己打入中國的戰略緊緊地封藏起來,不漏半點口風。

3、戰略管理不是一種程式

戰略管理是一種以思想性創新為特徵的管理,是不能按教科書來實施和規範的,更不能程式化、數字化,提取和整理若干數據輸入計算機,出一大堆打印件,再加上結論就完成的。對於戰略管理性質與其他管理的區別缺少正確的認識,導致採用不適合的方法,是嚴重妨害和侷限企業進行戰略管理的基本原因。由於這種誤識,造成在實踐中,或者很荒謬地把戰略規劃研究當作是一項任務,臨時抱佛腳,組織眾多專家和部門負責人集思廣益,而違反了思想性創造活動要通過少數人長時間的集中思考的規律;或者把戰略規劃程式化,造成眾多企業的戰略規劃如出一轍,既使戰略規劃缺少了高度針對性,不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又完全違背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戰略基本規則。這種戰略規劃毫無用處,也無密可保。

三、戰略化經營,多元化發展

系統化改革,規範化管理,戰略化經營,多元化發展是集團公司提出的新時期發展方向。多元化發展即為多元化戰略決策。一般來説,企業選擇多元化策略通常有以下幾種考慮:

1、最大限度的利用市場機會,贏得最大利潤。

利潤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企業對於利潤的追求是永遠沒有盡頭的。當企業發現,一種業務無法給企業提供利潤或者提供的利潤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時,它往往會開拓更多的領域、進入更多的行業和業務,以贏得更多的利潤。同時,在社會的發展變化過程中,產業結構的調整也會引起一些高利潤行業的出現,它們對企業有較強的吸引力。

2、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和能力,構建更多的競爭優勢

企業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爬滾打之後,就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積累一定的資源和能力,它們往往會藴藏在企業生產、技術、管理、營銷等各個環節之中。由於企業的各種資源和能力並不是平衡發展的,如果企業僅僅選擇專業化生產,那麼企業的一種能力可能會得到充分的發展,而另一種能力可能無法完全發揮。在這種情況下,木桶效應就發揮作用——木桶的蓄水量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塊。因此,為了讓企業的各種資源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利用和發展,企業往往會選擇多元化經營策略。

3、分散經營風險

人們常常把多元經營比喻為“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裏”,這樣就可以通過不同的業務組和分散經營風險,達到“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

4、擺脱產品週期對企業的束縛

對於某一種業務來説,產品週期對於企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產品的成熟期,企業往往會贏得較高的利潤;但是在產品的衰退期,企業就會面臨銷售停滯甚至虧損的影響;但是,在多元化經營的條件下,企業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擺脱它的影響,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

5、延伸品牌

如果一個企業已經在一個市場擁有了良好的品牌效應,那麼把這個品牌延伸到另一個市場中就可以節省塑造成功品牌的高額成本,從而實現最大的投入產出比。例如海爾集團在中國家電市場樹立了海爾品牌之後,將它延伸到手機、電腦等各個行業中去,既統一了海爾形象,又降低了品牌塑造成本。

物資集團大慶油田老牌供應系統,是一個具有較強購儲銷綜合實力的大型物資企業。它有着豐富的供應商資源,雄厚的儲運能力,合理分佈的物資配送網絡,完善的科技保障體系,不斷創新的經營模式。由於長期擔任大慶油田這個大型石油企業的物資供應,使它在金屬、機電、建材、物流、實業、再生資源、租賃等多方面均有涉獵,這就使它在各個方面均能可持續發展。分佈在薩爾圖、讓胡路、乘風地區的國家一級儲備倉庫的物流公司、讓胡路倉儲服務公司和銀浪倉庫三大物資總庫,及遍佈市區各個方位的各供應站的庫房使它具有雄厚的物資儲運實力。倉儲總面積534萬平方米,鐵路專用線27。9公里,大型衡器、吊車、推土機、抓車、卡車、掛車等裝卸倒運設備240多台套。這些配備齊全的硬件設備又使它具有發展各種生產型企業的能力。現今的物資裝備集團不僅僅是一個物資流通型企業,它更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生產資料。木材廠、建材公司混凝土加工廠、宏啟抽油杆廠等生產性質企業就是有力的證明。企業在極力向多元化發展的同時,多元化也在回報企業效益。在過去的幾年裏,物資集團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和能力,構建更多的競爭優勢。例如建築材料公司主贏的業務是水泥、砂、石等多種建築材料。那麼發展商品混凝土就是一個延伸企業發展的好項目。

同時,多種經營又使得企業能夠有效的分散經營風險,擺脱產品週期對企業的束縛,最大限度的利用市場機會,贏得最大利潤。

在發展多種經營的同時,物資集團也在努力的打造自己的品牌效應,xx年時大慶油田“打造優勢年”,以管理局“打造優勢年”活動為契機,以“四個過渡”為指導,抓住一個重點,激活兩個方面,努力打造“大慶物資”品牌優勢。災區的多種經營業績的同時,較好的延伸了品牌效應。

四、“四個過渡”是企業推進多元化戰略管理的有效保證。

“企業文化由骨幹引領向全員參與過渡、隊伍管理由單純制度約束向多元激勵過渡、內部關係由相對獨立運作向無縫隙交流團對過渡、未來發展由適應性企業向學習型企業過渡”的戰略思想是集團領導在xx年第二屆職工代表大會上提出的新工作主線。從總體上説,“四個過渡”是對企業文化的四個不同方面的論述。而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它對企業的發展具有導向、約束、凝聚、激勵等作用。他能有效的激發廣大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它是為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有效協同手段。

物資集團已經伴隨大慶油田走過了40多年的風風雨雨,在現今洶湧澎湃的改革大潮中,物資集團這個大家庭,一定會攜手邁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上企業戰略心得體會篇4

一、“溝通”的內涵及其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意義

“溝通”一詞在古代的意思是指開溝以使兩水相通。而現在“溝通”已經特指為人與人之間用各種行為體態來表達內心的思想及想要表達的意思,並且能夠準確地接收到對方所要傳遞和表達的思想。美國的企業家卡耐基説過: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於專業技術,85%取決於溝通能力,由於企業是單個人的聚集體,所以溝通在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中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強調個人創新力、但是決大多數進步卻需要團隊協作力的現代企業,企業間人與人的溝通愈現重要。可以説,溝通力是一種無形的生產力,是企業的軟實力,是企業在進行管理制度設計和管理職能設置中必須要進行考慮的重要方面,也是企業高級領導者必備的基本素質。

首先,具備良好溝通能力首先對個人的生活、學習有重要的意義。這表現在:能理解他人、善解人意;反過來,也讓他人能更好地理解自己,這樣就可以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其次,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個人能力的體現。個人管理事業上的成功有賴於溝通能力;良好的溝通能使你迅速獲取準確資訊,並在彼此交流意見、看法的基礎上產生新的創意;能夠避免無謂的爭執,對他人的迴應與批評做出正確的反應;使自己的批評更具有建設性;能夠激發他人對你的理念與建議產生興趣;在不損害旁人的前提下,通過談判獲得自己想要的西;良好的溝通能力有助於化解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是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環境的前提條件。

二、溝通的基本作用和目的

在企業中,溝通具有以下幾個基本作用:

(1)溝通是協調個體,使得企業成為一個整體的凝聚劑,是企業文化形成的推進劑;

(2)溝通是領導者激勵下屬,實現領導職能的基本途徑;

(3)溝通是企業與外部建立聯繫的橋樑,是企業獲取外部資源,外部瞭解企業情況的紐帶;

(4)溝通是企業內部員工進行信息交流,傳遞感情,增進了解的重要渠道。具體來説溝通的目的大致有四個:説明事物;表達情感;建立關係;實現企圖。一般的,在企業中,主要面臨的溝通對象有:上級領導、同級同事,下級同事,客户和供應商。在實際溝通中,可以根據不同溝通對象,不同的溝通場合,不同的溝通方式,採用適宜的溝通技巧來達到我們需要實現的溝通目標。

三、管理溝通的換位思考:望、聞、問、切

一般説來,管理溝通大都從溝通主體着眼,探索人際溝通、組織溝通的技能、包括危機溝通、跨文化溝通、與新聞媒體溝通、談判技巧以及衝突管理與溝通技能等,這是管理溝通的基礎,是管理溝通的根本和關鍵所在。我認為,為了優化管理溝通,發展管理溝通的換位思考,有效引進中醫的望、聞、問、切,善於從醫生對病人的探詢、溝通診斷的角度以對受眾進行進一步的觀察、瞭解,深入地、全面地通過對受眾的調查、研究、分析,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促進管理溝通更臻完善,是十分有益的。

善“望”。醫生對就診病人的“望”,是用其工作經驗、醫學學識、社會閲歷對病人的觀察,觀察就診者的臉色、舌苔、年齡、病態或姿態,從其表面進行初步觀察,進而結合看病人病歷、傾聽病人的傾訴,有一個初步的判斷。現代企業的管理溝通引進“望”,既要站在信息發佈者的角度,觀察受眾的表情、心態、談吐、言行,以窺測其願望、需求、愛好,又要善於從受眾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觀察信息發佈者的目的、態度、信息可信度、對受眾的尊重度等,以便從兩個角度、各個方面來優化管理溝通。相互交往,不僅要看對方的表情、着裝、氣質、風度,還要看其眼神,透視對方眼睛後面的神情,能入木三分而一葉知秋。進而,受眾對信息發佈者表達其希望、渴望、盼望、願望;信息發佈者則應深入瞭解受眾的各種願望與要求並盡力滿足。這種從觀察的“望”發展到瞭解對方的各種要求的“望”,是管理溝通理念提升及運作的進一步完善。

廣“聞”。醫生的“聞”在於聽診,認真傾聽患者説話的聲音、咳嗽、喘息、談吐,進而“嗅”患者的氣味、體味等,以綜合感受來自患者的信息,“望”“聞”結合,進一步分析、觀察其病情、病源,做到心中有數。現代管理引進“聞”,既要與前面的“聽”相結合,善傾聽,切忌只聽而不聞;更要善妙聽,聽出對方弦外之音,看對方欲言卻止而聽出其半句話;“望”“聞”結合,不僅聽其言,更要觀其行,“耳聞不如一見”,能洞察出“聞所未聞”的稀罕信息;“聞”“嗅”結合,更應提高管理者的經濟嗅覺、文化嗅覺、政治嗅覺。

勤“問”。“問”是醫護工作的重點。不僅要問現在的病情、病狀,還要問病史、藥物過敏史、就診史等。親切、自然、美好、關懷的語言,會消除患者的顧慮並給患者帶來親切感,增加信任度。語言交流是管理溝通的主要方式之一,管理者要勤“問”,善於向不同的對象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致以親切的問好、問候、問安,應問寒問暖、問長問短以表達關心致意;還要善“問”,善提問題,善有水平的提問題,無論是問津、問難,都要恰到好處,把握分寸,切忌問道於盲;要做到“不恥下問”。回答問題既要對受眾一視同仁,問候、答問都要在語言、表情、態度、動作中表達親切的關懷,又要誠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問”與“答”是雙向交流,雙向交流要力爭“雙贏”,以誠信、誠實、誠懇追求管理溝通優化。

深“切”。“切”在醫療中既是深入調研、全面分析的過程,又是診斷處方的程。既要在望、聞、問的基礎上進行手診、切脈、聽胸部腹部及進行必要的化驗、醫療器械檢查,更好綜合分析、全面診斷,還要掌握一些邊緣科學知識、如心理學、行為醫學,用以分析患者就診的心理變化,以進行更好的行為護理及對症下藥。現代企業管理溝通引進“切”的理念與技能,將實現管理溝通現代化的飛躍。“切”意味着“接”的藝術,親切地接待、接見,深入地接近、接觸,誠懇地接受、接應、接頭,是優化管理溝通不可或缺的;對管理溝通相關的事、物、人過程等,要善於“切”磋,切磋琢磨可提高管理溝通水平及深度、廣度。管理者才能更全面地思考、探索、邏輯推理,以提升管理溝通水平。“切”要做到深切,多用心思考。

四、結語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業管理過去是溝通,現在是溝通,未來還是溝通。”管理者的真正工作就是溝通。不管到了什麼時候,企業管理都離不開溝通。由此可見,做為企業管理人員,在工作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並在溝通中遵循一定的溝通法則,不斷總結溝通經驗,才能真正做好溝通工作,提高溝通效率,才能根據企業管理的發展和變化,不斷優化溝通理念和方法,更好的為企業服務。

上企業戰略心得體會篇5

很多人都指出,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企業必須通過制定並實施戰略規劃來謀求生存並進一步爭取繁榮和發展。戰略是一個過程,它的有效實施離不開戰略高度的人力資源管理。

隨着人力資源專業的發展與成熟,人力資源工作的使命不斷得到了提升,人力資源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的人事管理,已逐步上升到了戰略的高度,與企業的生存發展密切相關。縱觀全球,在未來的發展中,“競爭的全球化挑戰、滿足利益相關羣體的需要以及高績效工作系統的挑戰”這三大方面的競爭挑戰將會提高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性,人力資源職能沿事務中心__卓越績效中心__公司業務夥伴逐步轉化,由此對人力資源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從人力資源勝任者模型可以看出人力資源戰略伙伴、職能專家、員工支持者、變革倡導者等新的角色。

在整個企業戰略的形成過程中,人力資源專家開始參與戰略的制定與實施,人力資源職能與戰略規劃職能不再是單純的行政聯繫,而是逐步由行政管理聯繫經單向聯繫、雙向聯繫向綜合聯繫演繹。更確切的説,人力資源職能在戰略的形成與戰略的執行兩方面都得到了體現。

在戰略的形成階段,戰略規劃的羣體需要通過確定企業的使用和目標,通過分析企業外部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以及企業內部的優劣勢決定企業的戰略,人力資源對戰略形成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戰略選擇的限制來實現。人力資源對戰略形成的影響要麼是通過對戰略選擇的限制來實現,要麼是迫使高層管理者們去考慮企業應當怎樣以及以何種代價去獲取或者開發成功地實現某種戰略所必須的人力資源。

我們知道,戰略執行成功的與否主要取決於五個重要的變量:組織結構、工作任務設計、人員甄選、培訓與開發、報酬系統、信息及信息系統的類型。可以看出,變量中工作任務設計、人員甄選、培訓與開發、報酬系統都是人力資源的重要職能。也就是説,要想成功的實現企業戰略目標,人力資源在戰略的執行中一方面要確保戰略規劃所需要的不同層次、不同技能的員工,另一方面還要建立起“控制”系統,確保這些員工所採取的行為方式有利於推動企業戰略規劃中所確定的目標的實現,即通過資源管理的實踐來完成。

作為人力資源工作人員,要想成為企業真正的戰略伙伴,必須作到以下幾點:

一是具備瞭解企業經營,知道企業財務能力,能夠計算每一種人力資源決策成本和收益及其可能產生的貨幣影響的經營能力;

二是具備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專業和技術能力,如績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員開發與培訓等;

三是具備診斷問題,實施組織變革以及進行結果評判等方面高超的“變革過程管理”;更重要的是具備能綜合利用上述三方面的能力以增加企業價值。

為了理解人力資源與戰略結合的意義,戰略性人力資源工具以及麥肯錫的7s模型可能會給我們提供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