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為時代育新人心得感受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06W

2022為時代育新人心得感受

2022為時代育新人心得感受1

教育是民族發展的靈魂,教育的發展有賴於教師,教師的教育理想與學生的未來、學校的未來、國家的未來息息相關。作為一名教師,五個字足以總結我的教育理想,那就是:用心做教育。

用心做教育,教師得時刻堅持一定的教育底線。

國家頒佈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明確規定教師的師德底線主要有: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

教育的底線最基礎的是德育。教師讓孩子守住道德底線,堅決不做壞人,努力做個好人,自己師德先得過關。試想,如果一個教師,自己的靈魂骯髒、品德低下,又怎麼能夠培養出道德高尚、心靈美好的人?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之靈魂。

用心做教育,教師得時刻謹記不能碰觸的教育紅線。

教師要尊重學生人格,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從事有償補課也不接受學生或家長禮品,不拔高對學生的教學要求,不加快所教學科的教學進度。只有心中時刻亮着紅燈,才能有敬畏之心,也才能守住心中的底線。

用心做教育,教師還得時刻關注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併為之提供微薄之力。

學校教師要隨着時代變遷,轉變讀書觀。以前讀書要符合國家的評價,讀書要符合企業的評價,未來讀書要符合社會的評價。注重點從意識形態到知識技能再到個人修養。要求學生,從利用碎片時間搞好閲讀以達到量的積累,到讀中有思、讀中有考實現質的飛躍。

學校教師要關注未成年的思想。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身體還在發育,各方面都有提升空間,思想決定了他們的品質,因此國小教育不要僅僅關注學生的成績,而是將重點放在學生的道德培養上。

學校教師繼續搞好課堂評價改革。進一步細化對學生的評價辦法,做到課堂評價、日評價、周評價、月評價、學期評價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形成相互督促、互相學習、彼此競爭的良好學習局面。

作為學校教師,我們要時刻把崇高師德內化為自覺價值追求和行為取向,真正做到知敬畏、存畏懼、守底線、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恪守師德底線,堅守教育理想,爭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2022為時代育新人心得感受2

家庭是安身之所,是人們的生活依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是人生的起點,人的成長與發展有賴於以社會人倫關係為基礎的家庭關係。每一個人均生於家,歸於家,一生為家所繫。在家庭中,個體不僅是一個獨立的權利主體,還是一個與他者緊密聯繫的主體,並且這種聯繫具有穩定性。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家庭始終是可以依靠和依賴的港灣。如今,儘管城鄉家庭結構和生活方式逐步經歷從擴大家庭到核心家庭的變化,但是血緣親情不會斷裂,家庭始終是維繫人們社會生活的基本組成單位。

家庭是連接之橋,其社會功能不可替代。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家庭就是夫妻之間的關係以及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這種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會關係。”家庭是個體道德養成的起點,個體以親子關係這一初始人際關係作為參照,以從家庭中習得的道德觀念、道德規範以及道德習慣,處理與親戚、朋友、鄰居等其他社會成員的關係,不斷建構和擴展屬於自己的社會關係。

家庭是精神之依,其文明作用不可替代。家庭不僅是安身之所,更是精神依歸之地。“倫理關係,始於家庭,而不止於家庭。”家庭是社會人倫關係建構的原點和基礎,由此外推,擴展延伸至組織、國家。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家的存在和延續為文化的傳承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家教是道德養成的基礎,影響着人們的道德情感、道德認知、道德意志

家庭教育是道德養成的基礎。相較於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良好道德品行的養成具有重要影響。父母以無言之愛激發子女的道德情感,而道德情感是道德信念、道德規範的動力之源,是踐行知行合一的重要保證。自出生之日起,在父母無私的關愛中,孩童對其形成強烈的情感依賴,並在血緣親情中,演繹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同理心,從而激發出道德情感,為良好道德品行的養成奠定基礎。

以言傳身教促進道德認知。道德認知是指人們對道德原則、具體道德行為準則以及執行道德行為意義的認識。然而,人具有道德認知並不表明其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道德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需要個體將獲得的道德知識內化為自覺的道德認識和情感,進而轉化為正確的道德信念,並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在家庭道德教育中,孩子會從父母的言行舉止中獲得道德認知,並以此為模板進行行為嘗試,進而形成道德行為。因此,父母一定要端正自己的道德態度、塑造良好的道德行為,對孩子的道德態度和道德行為作出明確要求和適當引導,從而促進孩子對道德的認知。

在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的反覆互動中鍛造道德意志。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在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的反覆互動中養成的。這個反覆互動的過程也是個體不斷磨練道德意志的過程。對此,父母要在具體實踐中磨礪孩子的道德意志,並根據其成長特點及道德情感變化,不斷調整和優化其道德行為,激發其道德自覺,使其形成積極向上的道德信念和堅忍不拔的道德意志。“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而現在的家長在教育方面似乎走入了重智輕德的誤區,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家長對家風建設的漠視及自身教育能力的不足。鑑於此,一要強化父母的家風建設意識,積澱崇尚道德的家風底藴,提升家風建設能力。二要依託家庭教育諮詢機構,不斷髮展和完善集諮詢、建檔、診斷、治療、指導和救助功能於一體的個性化家庭教育服務體系,為家長解決家庭教育問題提供諮詢幫助。三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教育部門和學校的作用,推動家校聯合、家庭融合,建立“多位一體”的道德教育主體結構。

2022為時代育新人心得感受3

百年大計在教育,教育事業靠教師。推動教育事業又好又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教師是關鍵。在9月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每個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做老師就要執着於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在中國教育歷上,具有里程牌意義,翻啟了中國教育體制改革創新的新篇章,對今後一個時期,如何展開教育體制改革創新,提出了具體丶明確、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指導意見和要求。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必須"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

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什麼樣的人,才是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也是我們必須弄清楚、講明白的事。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就是要為社會主義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人才。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不能為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建設所用,甚至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成為社會主義的敵人、社會主義建設的破壞者,那麼,我們的教育則是一種從根本上失敗的教育,是我們教育的失職和失敗、恥辱和悲哀!必須把教育同國家的發展、社會主義建設、民族的復興丶人民的需求聯繫起來,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怎樣培養人才?就是"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紮根人民、奉獻國家。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珍惜學習時光,心無旁騖求知問學,增長見識,豐富學識,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要在培養奮鬥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高遠志向,歷練敢於擔當、不懈奮鬥的精神,具有勇於奮鬥的精神狀態、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做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養綜合能力,培養創新思維。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

什麼樣的人才,才是合格的人才?就是有"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能"聽黨話、跟黨走,立志紮根人民、奉獻國家"、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有大愛大德大情懷″、能"珍惜學習時光,心無旁騖求知問學""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丶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人…一句話,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説:"着眼我國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對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作出了重點部署,為堅決破除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指明瞭方向和路徑,對於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義”。通過認真學習講話精神,我進一步明確了自己努力奮鬥的方向,步入新時代,踏上新徵程,我將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不忘初心、根植教育,積極進取、無私奉獻,自覺踐行提出的“四有”好老師標準,努力在日常教學和中心行政工作的崗位上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業,為學校創先爭優做出應有的貢獻。

家風是道德養成的關鍵,是家庭建設、家庭教育成果的凝結與昇華

重家教、樹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家風不僅是家庭建設、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家庭建設、家庭教育成果的凝結與昇華,還是家庭文化的精髓與靈魂;而家庭建設、家庭教育是家風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基礎。建設良好家風自古以來便是中國家庭建設的重要目標,也是中國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務。良好家風會使美好道德觀念在家庭成員們的心田紮根、發芽,使家庭成員得以正心養德,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健康人格;會增強家庭凝聚力,孕育良好家庭氛圍,建構和睦家庭。

家風即“門風”,是家庭成員整體精神風貌的體現,具體表現為家庭成員對待事物的態度、待人處事的風格,並具象化為家訓。中國傳統的家風家訓藴含着豐富的德育資源,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家庭成員的個性與品格。然而,傳統的家風家訓大多紮根封建土壤,不可避免地受封建意識與觀念的影響,具有侷限性。鑑於此,應結合當前的國情、社情與民情,對傳統家風進行現代建構,激活其價值基因,充分發揮其對道德品行的涵養作用。一要繼承傳統家風文化的合理內核。用傳統家風家訓中具有普遍性教育意藴的精華滋養家庭成員的道德。例如,用“仁”“義”“禮”“信”“孝”等具有普遍意義的道德要求引領新時代的家庭建設,使其在千千萬萬的家庭中發揮潤物無聲的育人作用。二要對傳統家風文化進行創新與轉化。結合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目標,對傳統家風家訓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範進行現代性轉化和創新,為其注入新活力、賦予新內涵。

以家庭建設涵養道德品行,是從公民道德建設的家庭視角,對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道德素質發展要求的具體迴應。“時代新人之‘新’,不在長幼之分、職業之別,核心在於具有在新時代為民族復興大業作貢獻的良好素質。”為此,應在以家庭為突破口和着力點涵養道德品行的同時,做好“聚力”功夫,緊扣育人主題,始終以“新人”建設為目標,使家庭“育新人”支流匯入公民道德建設“育新人”主流。

2022為時代育新人心得感受4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重要職責。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核心問題和根本要求,我們要不辱使命,履職盡責,自覺擔負起育新人的使命任務。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堅持用這一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是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職責。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持續深化,着力往深裏走、往實裏走、往心裏走,在拓展深度廣度上下功夫,在增強針對性實效性上下功夫,在融會貫通、做實落實上下功夫,結合黨員幹部、廣大羣眾、青年學生的實際,分類指導,分眾實施,統籌推進學習宣傳教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羣眾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統一思想、引領行動。要強化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的龍頭作用,深化黨員領導幹部學習教育,創新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質量,增強學習效果,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全面提高黨員領導幹部學習和運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能力水平。強化各級黨委講師團的作用,做實面向基層羣眾宣講工作,把集中宣講與經常性宣講、講理論與講實事結合起來,把黨的理論創新成果講清楚、講明白、講出真情實感,激發起各族羣眾團結奮鬥創造美好生活的精氣神。強化高校思想理論課教學,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結合貫穿學校教書育人全過程,武裝青年、引導青年,打牢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思想基礎。

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接續奮鬥的目標。時代新人肩負着民族復興的大任,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育新人的重中之重,持續深化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宣傳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激發起全體人民朝着共產主義理想奮鬥的堅定信念。要聯繫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以奮鬥的歷程、生動的實踐、鮮活的事例,廣泛開展宣傳教育,讓人民羣眾深切感受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一步步變為現實,激發起全體人民的奮鬥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自信,自覺成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着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培養時代新人,關鍵是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用其立心立德、鑄魂塑人。要以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為工作着力點,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廣泛深入開展宣傳教育,讓全體人民明白建設什麼樣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培養什麼樣的公民。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貫穿法律法規、政策制定之中,融入貫穿經濟社會發展之中,融入貫穿人們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建立健全具體實在的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員工守則、學生守則、社團章程、家規家訓,具體化為價值標準、行為規範、獎懲制度。要在落細落小落實、常態長效上下功夫,點點滴滴,久而久之,自然而然轉化為人們的思想自覺和行為習慣。要以革命先烈、道德模範、時代楷模等先進人物為示範引領,樹奉獻犧牲精神,立精忠報國志向。要把家庭和學校作為重要陣地,把家長和教師作為育人第一責任人,抓住青少年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從幼兒園到大學,編寫統一教材、建立實踐基地,把價值觀教育作為必修課,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要以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重要載體和途徑,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項目化、具體化,讓人們在實踐中受到教育,不斷提升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2022為時代育新人心得感受5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被譽為“撬動整個社會向上向善的槓桿”。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教育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必須更加重視教育,努力培養出更多更好能夠滿足黨、國家、人民、時代需要的人才。他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育新人,就是要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是馬克思主義人才思想的新發展,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

高校肩負培養青年人才、國家棟梁重任,必須深學篤行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理解、把握“育新人”的時代內涵,在擔當“育新人”的偉大使命中走在前列、展現新作為。

“育新人”,必須擦亮人才培養的政治底色

“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始終是高校必須廓清的根本問題。

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因此,人才素質和行為必須符合社會發展和歷史方位的需要,必須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鮮明的時代主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新人接續奮鬥的生動實踐。高校的歷史使命就是培養出更多具有共產主義堅定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充滿自信的時代新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黨的十九大報告用三個“意味着”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作出了闡釋,但當代大學生對此還普遍缺乏深刻認知和感悟。當代青年有朝氣、有夢想,是可愛、可信、可為的一代,但往往因為缺乏在艱苦環境中的鍛鍊,容易沉湎於“小我”感受、滿足於當下快樂,甚至嚮往“佛系”生活。因此,更需要擦亮人才培養的政治底色,始終把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打底工程”。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牢固樹立至誠報國的理想目標,腳踏實地、發憤圖強,切實擔負起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的責任。

作為高校,要善於詮釋、創新湖湘文化,努力把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優秀湖湘兒女在革命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傳承下來的紅色基因,植入大學生的思想靈魂,培養更多胸懷天下、心繫人民、勇於創新、敢於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育新人”,必須把握人才培養的本領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育新人”,是黨和國家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

“育新人”核心在“新”,就是要“求真學問、練真本領”,努力把理想之“魂”附於本領之“體”;“育新人”關鍵在“育”。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把“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培養一流人才的一項基礎工作就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

知識是每個人成才的基石,高校“育新人”必須把握人才培養的本領要求,不斷強化教學主業。要堅持問題導向,保持大學的純粹和寧靜,引導教師迴歸教書育人本分,把主要精力投入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使高校內涵建設、質量提升體現在青年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本領掌握上;引導學生迴歸刻苦讀書學習的本位,努力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汲取反映當今世界新發展的各類新知識,走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育人之路。

“育新人”,必須堅持人才培養的創新引領

創新,是人才的特質,更是民族前進的動力;創新引領是大學的使命。

青年大學生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羣體,高校必須大力鼓勵創新、追求創新,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養成創新習慣、鍛造創新精神、增強創新能力。高校更要以創新為引領,探索多元人才培養模式,以滿足經濟社會高質量、快速發展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峯會開幕式上指出:“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育新人”正是為造就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根之茂”,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的崇高使命。不斷提升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技能才幹,我們就能在擔當“育新人”時代使命中書寫更多亮麗新篇章。

2022為時代育新人心得感受6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黨媒,首先,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問題,必須自覺加強黨性錘鍊、政治涵養和個人修為,做到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緊跟黨的理論創新步伐,多讀多看多思多悟,在增強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上下功夫、見實效。着力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煉就一雙政治慧眼,掌握好看家本領;不斷培養敏鋭的觀察力,增強政治判斷和政治辨別力,堅持實事求是,培養科學的思想工作方法;提升理論邏輯能力,能夠深入淺出地闡釋清楚大道理,少一些抽象概念、呆板説教、空洞口號,用羣眾語言推出鮮活典型、生動故事,推出“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文章,全面提升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

其次,要充分藉助黨媒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廣大羣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自信心和踐行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先進典型宣傳和生動故事講述中,使其落細落小落實,引導廣大羣眾自覺踐行。深化和提升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紮實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擯棄陋習,淡化宗教消極影響,讓廣大讀者在喜聞樂見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增強跟黨走的定力。

再次,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要充分發揮黨媒在區內外有廣大青少年受眾的平台作用,抓住青少年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遵循其成長規律,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和責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融入黨媒中,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Tags:育新 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