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習慣培養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5W

習慣培養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習慣培養教育心得體會篇1

在同事家看到一本《教育漫話》,借來讀了,這是一本字數不多語言不是華麗,封面也不花哨的小冊子。他整體涉及三個方面的話題,按作者約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體育、德育和智育。本書中首先提及的是體育,實質談的就是健康教育。開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觀點健康之精神寓於健康之身體。圍繞如何使兒童擁有健康的身體,洛克先生從温暖、游泳、空氣、衣服、飲食、睡眠、藥物等多方面進行了講述。他認為第一件應該當是無論冬天夏天,兒童的衣着都不可過暖,因為大多數兒童的身體,都因嬌生慣養之故弄壞了,至少也受到了損害。他指出,身體強鍵的主要標準在能忍耐勞苦。也許日本小朋友與中國小朋友一同進行的友好夏令營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聞熟悉了,面對中國孩子較弱的身體素質,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是不是也該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給出的藥方,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應習慣涼水,應與水接觸。多麼簡單易行,可是在我們現在的教育環境下,能讓孩子做到幾項最近國務院又下發了《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共十二條,其中心還是要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而且要落到實處,應該要成為一種學校規範,學生的習慣。

教育上難於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洛克先生從英國當時社會的實際,從培養紳士的角度出發,必須具備理智、禮儀、智慧和勇敢這四方面的道德品質。而這些道德品質應該及早形成,那可是影響兒童一生一世的。在我們周圍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對孩子的錯誤放縱不管,他們認為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這恰恰是最危險的。洛克認為應該在兒童精神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要讓他們習慣於遵守約束,服從理智,免得以後難以糾正。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時培養的習慣不能太多,否則,花樣太多會把他們搞得暈頭轉向,反而不利於習慣的培養。在德育培養的過程中,榜樣示範的作用不可小視。我們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的,都愛模仿別人,特別是國小生。如果我們把他們熟識的人的正確的或錯誤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的面前,同時説明為什麼美麗或醜陋,這種榜樣的力量比任何説教的力量都大。當然作為教師我們還不能忽視我們自身的榜樣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認為他做的是一件過錯,你自己卻做了,那麼,他便一定會以你的榜樣為護身符,那時你再想用正當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錯誤就不容易了。那麼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錯誤該怎麼辦洛克指出,他認為懲罰應儘量避免,主張喚醒兒童內心深處的,觸及心靈的榮譽感和羞恥心,因為兒童對於名譽是極敏感的,他們覺得被別人看得起是一種快樂。他們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後,對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內心的羞恥心和不願見惡於人的畏懼心,才是一種真正的約束。

洛克先生認為,相比於品質,學問不是最重要的。學問是應該有的,但是它應該居於第三位,只能作為輔助更重要的品質之用。所以本書中,把智育放到最後來談。他首先提醒我們應該極力注意,決不可把讀書當作他的一種任務,也不可使他把讀書看成一種工作。一旦讀書成為兒童的負擔,他就會立刻討厭它,哪怕他們以前本來很喜歡讀書。應該把學習看做是一種遊戲、消遣,把它當作一件做了別些事情以後的獎勵。這種觀點,他在書中曾多次提起。在語文學習上,洛克先生是反對機械學習,反對靠文法學習語文的,他舉了個例子:一個法國婦人教一個英國女孩學習法文,只是和她閒談,一點不需要什麼文法,只是口語,有了一兩年的功夫,英國女孩就能把法文説得很好,讀得很好了。主張重視兒童的興趣,因為兒童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對兒童充滿求知慾望的好奇心給予鼓勵。在本書的最後,作者指出每個人的心理都與他的面孔一樣,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與別人區別開來。兩個兒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導的。對兒童的教育要根據兒童的不同特點進行,和我們的祖師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話》的教育思想主流是進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們繼續學習的。如這一段話,便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不掉的。這樣的話不能不讓人去審視自己:我犯的錯誤會給學生留下什麼影響,還能補救多少總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習慣培養教育心得體會篇2

炎熱高温,持續炎熱高温,今年的暑假在沒有不得不出門的情況下,我基本上是在空調屋度過的。在收穫了自己孩子的大學聯考與自己學生的會考後,慢慢的靜下心來看看書、細細地進行思考。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本教育的實用性很強的書--林格的《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我們都知道習慣的重要性,知道很多有關的名言:“如果人們已經忘記了他們在學校裏所學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這裏的教育就是習慣);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如果培養了好習慣,他一生都享用不盡那個利息,如果培養了壞習慣,他一輩子都還不清那個債務,所以習慣的意義毋庸置疑,肯定是教育的最終成果。(作者林格)

可見,習慣是一種多麼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不論是家長還是我們老師都應該盡最大努力培養孩子的好的習慣。通過再次閲讀這本上下冊的《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讓我深有感觸:認識到我們肩負着培養孩子習慣需要有思考、有行動、有成效!

那麼我們老師應該如何訓練、培養習慣就是關鍵了!我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談談自己的心得與感悟。

首先,訓練必須持之以恆。

訓練要持之以恆強調“反覆”二字,不反覆訓練形不成習慣。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工程,養成一個好習慣不是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的事,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恆;矯正一個不良習慣更不是三天兩日的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我們要從思想上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打持久仗。

比如,每年暑假開始上課都要訓練學生聽課、記筆記、做題的規範……因為我們學校七年級八年級的政治課應該是學生調節“神經”、愉悦身心的場所,與考試無關、特別是與中招考試無關。九年級學生政治學習的種種習慣最快也要一個月才能初見成效。

二是訓練必須嚴而又嚴。

訓練還要強調嚴格二字。訓練就要有個“狠勁”,不見實效不收兵。練習的過程是個痛苦的過程,就得咬着牙堅持下去。只有經過痛苦的磨鍊,才能養成好習慣。

比如:學生的作業如果不符合規範,必須重寫,不能“心慈手軟”放縱,否則將功虧一簣。

三是訓練必須要求具體。

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通過反覆的分解操作練習,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貫的、穩定的動力定型。有些操作過程較複雜的行為要求,可採用分解操作示範。如洗衣服這項行為訓練內容,如果我們認為要求高、過程複雜,可以把它分解成五個步驟,一浸、二抹、三搓、四漂洗、五晾曬。這樣就很容易掌握要領,且印象深刻。

在政治做題訓練時,一定要講清不同的題的內在要求,以及規律性的東西,只有要求到位,才能訓練到位。

習慣培養教育心得體會篇3

為了使自己的教學更完善,更為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最近,特地拜讀了孫雲曉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一書,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現已經讀完了六個章節。

我覺得這是一本給人思想影響深刻,指導我們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書。閒暇時讀讀孫老師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讓我學會了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同事,對待學生,對待自己正在牙牙學語的兒子。我不斷地告誡自己,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兒子長大。朱永新老師説:“雲曉是一個真正走進兒童世界的學者;而我們通過閲讀他的作品,在走進孫雲曉世界的同時,也走進了兒童世界。”

這本書強調的主要是好習慣的養成決非一日之功。據專家研究,一個習慣的養成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國小階段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不論什麼工作必須靠教師做長期的、耐心細緻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單憑説教,而是靠訓練。沒有強化訓練就養不成習慣。比如説要培養學生不亂扔紙的習慣,班主任老師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施加壓力,告訴他必須怎麼做,否則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直到養成習慣為止。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認真,怕就怕堅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認真,堅持去做,別的老師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這就是習慣的養成,堅持才有習慣,習慣在與堅持。

另外我們學生的寫字習慣,早讀習慣等等,都要經過老師的強化,學校的督察等強化手段,達到一定的效果。“許多養不成習慣的教育,都是一壺燒不開的水;教育習慣比一般的教育失誤更影響孩子成長”。這都是孫雲曉老師的至理名言。“什麼是教育?當你把你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愛因斯坦的這句話説的非常機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孫雲曉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質。什麼是忘不掉的?習慣就是忘不掉的,它成為一種自動化的行為、穩定的行為,它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的聯結。”從這句話裏我們可以再次看出,培養一個好習慣是多麼的重要。

本書第四章講做人的習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中説“‘做人’絕不僅僅是一個道德範疇內的概念,更不僅僅是一個空泛的詞語。它與我們的生活實踐聯繫得非常緊密。長期以來,‘做人’似乎總是停留在純粹的道德範疇,實際上它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做人離不開四塊基石,即真誠待人(愛心),誠實守信(誠信),認真負責(責任心),自信自強(自信)。”這裏的第一塊基石就是愛心。我們知道:愛,那是真正的智慧,沒有對人純潔的愛,沒有對美好人性的嚮往,沒有對生命的關懷,沒有最起碼的人間温情,也就沒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沒有陽光。讀孫老師的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為教育者,也必須是愛的使者,讓悲憫與同情成為我們的生命情感,通過我們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擁有以生命尊嚴為基礎的價值觀,擁有美好心靈,使整個社會真正地實現和諧。

習慣培養教育心得體會篇4

愛因斯坦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人們已經忘記了他們在學校裏所學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最初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感覺非常費解,後來走上了教育崗位之後才漸漸明白這裏説的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九月份校長推薦我讀《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本書是由教育專家、著名青年學者林格撰寫的一本有關養成教育的專着,主要包括養成教育的基本理論和養成教育的14項內容及操作兩部分,重點介紹學習習慣與學習個性的養成。看後總體感覺:實用且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教育的習慣,而所謂培養,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進行教育和訓練”。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指出:“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可見習慣的養成有多麼重要。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養成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養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使他們終身受益的事情。習慣,往往起緣於一件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卻藴含了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巨大能量。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享受優質生活的能力。因此尋求最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實踐和探索的目標,通過養成良好的習慣,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提高成績;同時健全人格,以便學生學會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認知,實現素質教育。作為一名國小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任重而道遠,

在培養習慣的方法中有提到這樣的一條: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是的,任何一種習慣的養成,反覆訓練,不斷強化,才是實現轉化的關鍵。由此我想到了雨露老師給家長講座時提到,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嗎,讓他重複33次,想改掉他的壞習慣嗎,讓他重複上百次。在平時的工作中,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也可以堅持這樣去做。首先保證訓練持之以恆,“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其次訓練必須嚴而又嚴。只經過痛苦的磨練,才能養成好習慣;再次訓練必須要求具體。這樣學生才容易掌握要領;最後訓練必須是紀律制約與自我要求想結合,只有把內部的意志力與外部的強制力結合起來,良好習慣的養成才有保障。國小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教孩子五年,給孩子五十年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習慣培養教育心得體會篇5

近來我有幸拜讀了《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一書,書裏面關於養成教育的一些深刻見解,讓我受益匪淺。本書是一本關於養成教育的專著,不僅科學嚴謹,而且實用新穎。我深深贊同作者的教育觀點: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習慣必須從小養成。

“有的孩子做作業,邊做邊玩,心思不能集中在作業上”,“有的孩子上課聽講靜不下心來,一會兒跟同學説話,一會兒玩手中的東西,一會兒看看窗外”相信很多老師在管教孩子方面都有過這些難題,有時還真讓我們對這些孩子們無可奈何。我認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造就一個人一生幸福的基石,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我們做老師的`責任,我們應更多的去關注一下他們的學習以及平時在校的生活習慣。當然學校也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了許多好的有關細節教育的要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習慣養成之後看上去很簡單,但是養成的過程卻不是簡單的。如果養成了不良習慣,要把它轉化成良好的習慣,就要經過一個痛苦的過程。為了不讓孩子經歷這種痛苦的磨練,我們從一開始就要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作為一名國小教師,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孩子們現在的模仿能力是最佳時期,他們會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教師首先要嚴於律己,從我做起,為人師表,言行一致。當然孩子的良好習慣的培養不是學校單方面就能做到的他需要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相互配合。

就那我們班的吳妙研同學來説,她以前逃過半天學這對於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是多麼惡歷的行為。問其原因才知道由於家庭作業沒有完成不敢來上學,怕老師告訴家長,自己回家又捱打了。通過了解我知道她和媽媽的關係很糟因為每當她犯錯誤時媽媽就會打她,而爸爸又在很遠的地方工作無法照顧她,因此她就對媽媽產生了恐懼的心理。

事後我找到她的媽媽通過我們相互溝通如何教育孩子,慢慢的她們母女的感情融洽了許多,學習上也進步了。如果我們對這件事情抱着無所謂的態度,孩子就有可能經常性的逃學形成習慣,到那時在去糾正它將會是一件很難的事。正如人們經常説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習慣的力量強大而頑固不可融化,習慣一旦形成,終其一生,便難以改變。這裏講的“本性”,當然不是人與生俱來的,很大程度上,是在後天養成的,也就是説,與自我長期來的習慣是密不可分的。

正如書中原序部分提到的我國古代第一部系統論述家庭教育的專著《顏氏家訓》就十分強調教育應從小抓起。顏之推説:“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歲數,可省笞罰。”其中藴涵着一個習慣養成的道理。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固而巨大的力量,也就是説習慣一但養成那麼就很難在改變。當然好的習慣是讓人們享受終生的,如果一個學生學習很認真那麼他踏上社會後工作、生活、做人處事都將會是一個嚴謹、負責任的人。

因此我認為,良好習慣的培養應滲透到教育教學中去與學科知識有機相溶來滲透做人道理,來養成學生的基本習慣。作為教師,應當擔負起相關責任以及承擔相應的任務。

習慣培養教育心得體會篇6

今年暑假我借了一本《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我用心讀了而且做了摘抄。這本書是由教育專家的、和青年學者撰寫的一本有關養成教育的專著,主要包括養成教育的基本理論和養成教育的14項內容及操作兩部分,重點介紹學習習慣與學習個性的養成。看後,我覺得不僅對於一個教師而且對於一個家長都是非常實用且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本書以養成教育為核心理念,介紹了養成教育的理論、內容、途徑以及方法,並具體解答了道德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思維習慣該如何培養的問題。

這位學者認為終生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既不是在學校學到的科學知識,也不是在實驗室裏獲得的科研實踐,而是幼時培養的良好習慣。這個例子就很好地説明了教育實際上也就是培養習慣。陶行知先生也説:“教育是什麼,往單方面説,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作者提倡“養成教育”,也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他認為養成好的習慣能使人終身受益,養成壞的習慣則是貽害無窮,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能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成才奠定較好的基礎。

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教育的習慣,而所謂培養,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進行教育和訓練”。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指出:“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享受優質生活的能力。因此尋求最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實踐和探索的目標,通過養成良好的習慣,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提高成績;同時健全人格,以便學生學會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認知,實現素質教育。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任重而道遠,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矯正壞習慣、培養好習慣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耐心地訓練學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協同配合,才能達到最終目的。

習慣培養教育心得體會篇7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本書是以養成教育為核心理念,是我國第一本養成教育系統著作,科學,嚴謹,新穎,實用,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這本書介紹了養成教育的理論、內容、途徑及方法,具體解答了道德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思維習慣該如何培養的問題。這裏的“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結果,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型的行為。是經過反覆練習而養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具有相對的穩定新性,具有自動化的作用,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習慣成自然”。良好的習慣能促人進步,誘人發展,當然良好習慣的形成要經歷一個相當漫長、艱難地過程。

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在社會競爭激烈的今天,家長、教師似乎更關注“德、智、體、美、勞”的智,而忽視了其他各方面的發展,“什麼叫素質教育?”書中指出:素質教育就一句話“我們給學生的東西能管孩子一輩子就是素質教育。也就是要使學生終生受益。”烏申斯基也曾説過:“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並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是的,一旦“習慣成了自然”,當然是好習慣,那會使一個人終身受益啊!如何培養孩子的習慣?習慣培養特別重視孩子第一次出現的行為。正如封面上的兩句話所寫“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當孩子第一次犯錯誤的時候,孩子的第一反應使先看自己的父母,他們會觀察父母的表情,當父母用嚴厲的表情看他的時候,他會意識到這樣做不好。但是相反,如果當孩子第一次犯錯誤的時候,父母還對他笑,那麼他就會認為這樣做是正確的。同樣,在學校我們老師也是一樣,當自己的學生第一次犯錯誤的時候,如果我們不去教育他們,而是認為無所謂,只是一點小事,那麼我們是在無形當中讓學生養成了壞習慣,當我們以後發現問題的嚴重性想要改變的時候,已經太晚了,因為學生的習慣已經養成了。

“什麼是教育?當你把你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愛因斯坦的這句話説的多麼機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什麼是忘不掉的?習慣就是忘不掉的,它成為一種自動化的行為、穩定的行為,它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的聯結。從這些話語中我們就可以得出,培養一個好習慣是多麼的重要。那麼我們教師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何養成自身的好習慣呢?也許,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習慣,因為品德只有靠品德去培養,性格只有靠性格去鍛鍊,情感只有靠情感去感染,行為只有靠行為去指導。

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是細節的日積月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應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成。而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將會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