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1W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精品多篇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篇一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閲讀課外書籍要有選擇,初步掌握選擇課外讀物的方法,培養選讀物的習慣。

2、使學生認真掌握讀書作記號的方法、要求、意義,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3、讓學生成為觀察訓練的主體,體會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意義和注意點,養成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目的:帶學生到圖書室實地練習選擇讀物,體會方法,交流意義。

教學設計:

一、步入實地,激發讀書激情。

1、活動:師生進入圖書室,安靜入座

2、談話:(體現學生為主,瞭解學生知識面)

3、小結:選擇讀什麼書,要根據需要而定,請大家活學活用書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時間選擇一位書本朋友。

二、看圖明法,交流經驗名理。

1、看圖交流步驟:確定書類,按類查找----通過書脊,發現書名----輕拿瀏覽,確定辦理

2、學生補充借書、購書經驗,提請大家注意:

(1)看書架上的標記或者諮詢有關人員尋找分類

(2)仔細查找,輕輕抽書----內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選擇,書回原位

三、靜靜默讀,實踐結交書友。

1、評選速度獎

2、評選專心獎

四、交流收穫,強化選讀意義

1、小隊交流假日讀書活動,評選優勝“讀書郎”

2、個人探討讀書選擇及其心得,評選“小博士”

3、發下調查表選填

(1) 我最想讀的3本書是--------、-----------、-----------。

(2) 我讀過最難忘的書是---------、---------、-------。

(3) 我願意為班級圖書角提供-------書。

(4) 我希望班級圖書角擁有-------書

五、作業:製作名言書籤。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由仿到創活學活用“讀書作記號”的學問,實踐體會,交流意義。

一、導入:

上一課我們知道了如何選擇圖書,選後不認真讀書那就失去了選擇的意義。該怎樣讀書才算認真呢?(學生交流:四到、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要做記號”相機板書課題)

二、自學做記號的方法與要求(看圖歸類討論)

1、姿勢同書寫:“三個一”不能忘

2、不同記號的意義探討,允許保留意見

生詞、疑難----?---- 妙詞佳句。。。。。重點句段關鍵詞句————————————————等

3、補充自己所習慣的記號,交流意義

三、交流明法

四、實踐深化

1、第一課上做記號,交流評選,表揚得法者(注意姿勢)

2、補充材料上自選一文,小組共做記號交流,評選合作小組

3、小結:讀書該怎樣做記號,要因文因人而異

4、各自讀16課,進一步理解要領、意義

五、總結提醒:

落筆要輕,保持整潔

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張甫七錄,善於摘抄

讀書動墨,受益匪淺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從圖啟思,感受“無字詞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觀察的方法。

教學準備:一缸金魚、一盆盆景、分組活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板書

問:查“無字詞典”就是要求我們怎麼做?

板書:留心觀察周圍事物

二、學習觀察靜物

1、回憶老師帶大家觀察南園一角的方法,結合第五頁下圖談談觀察靜物的方法

(1) 同桌討論----男女生比賽----小結板書:

按一定順序、要有重點、展開想象、勤於動筆

(2) 動靜結合----象什麼----當作活的----觀察日記----填寫表格

2、實踐運用

(1) 出盆景觀察----默默構思----小組交流----代表發言----小結評優

三、學習觀察動態事物

1、根據第四頁上、中的圖討論方法

2、交流(南北兩組學生對抗)

(1) 活動:按照進行順序,重經過

(2) 人物:注意神態、動作、語言,留心場面和善於抓住特點鮮明的人來觀察

(3) 動物:外形、動作、習性(注意動態時的生命力)

3、實踐分組

(1) 按照小隊選擇觀察對象(如:低年級的體動課、小小魚缸引力大)-------彙報交流------小結評優

四、總結、作業

1、總結:觀察不但要細心,更要耐心、恆心才能從變化中發現樂趣,養成好習慣,練出好眼力。

2、作業:一週觀察日記

(1) 選定目標反覆看

(2) 寫出所得至少3篇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篇二

提起習慣篇的教學恐怕很多老師都感到非常尷尬:一來,習慣太重要了,有話為證:“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威廉·詹姆士)“教育是什麼?簡單的方面説,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葉聖陶);二來,習慣篇的教學實際操作起來頗為不易,或因為“就圖講圖”缺少親身實踐的體驗而陷入“空洞説教”的樊籬,難以在學生心中播下“種子”;或因為“為講而講”,一講了之,忽略了學以致用,而“曇花一現”。君不見學生在課堂上該如何如何説得頭頭是道,可過後“濤聲依舊”,正應了這麼一句話“一説就懂,一做就錯”。那麼如何讓習慣篇的教學不再枯燥而又空洞,變得靈動富有情趣,讓學生學以致用,習以慣之呢?下面是我在備課和上課中的一點小花絮,儘管還是那樣的稚嫩,但多多少少也顯現出我思考的痕跡。

1、讀書有選擇

看到這個題目,我就在思考:這一課首先應給學生埋下愛讀書的“種子”(儘管這不是本次習慣篇教學的重點),然後才談得上去選擇有益的圖書,要讓濃郁芬芳的書香飄進學生的心田。該如何去做呢?思來想去,忽然想起開學第一天,我寫給學生的信中介紹過猶太人是最有智慧的民族,因為他們愛讀書,所以,我準備以“智慧”為突破口。

上課伊始,我便給學生講起了發生在猶太人家庭中的事:猶太家庭的孩子,幾乎都要回答大人這樣一個問題:“有一種沒有形態、沒有顏色、沒有氣味,任何人都搶不走的寶貝,它比金子、寶石更值錢,只要你活着,它就永遠跟着你。”“你們知道是什麼嗎?”我把這個問題拋向了學生,大概是學生很善於聯想的緣故,説到了猶太人便條件反射似的猜出了是“智慧”。接着,我給學生解讀了“智慧”:“智”由“知”、“日”組成,每天知道一點就是智;“慧”由“心”、“倒山”、“兩個豐”組成,意思就是心中的那座山被推倒(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獲得雙豐收。“智慧”就是用每天知道的,將遇到的問題解決,獲得雙豐收。(這是盜用了高子陽老師的解釋。)學生一聽可起勁了,小聲地議論起來,恐怕他們是在驚歎於漢字的奇妙。我沒有説話,靜靜地看着,讓孩子盡情享受着課堂上短暫的“空白”。

接着,我領着孩子走進愛讀書的猶太人,通過兩則趣聞,讓孩子更直觀地感受到猶太人是如何愛讀書的。第一則:在每一個猶太人的家庭裏,孩子出生後不久,母親就會讀《聖經》給他聽。而每讀一段後,就讓孩子去舔一下蜂蜜。當小孩稍微大一點時,母親就會取出《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小孩去舔《聖經》上的蜂蜜,這樣做是為了告訴孩子:書甜如蜜。(這則趣聞在信中已提及,學生再讀仍是饒有興致。)第二則:死人也讀書——古時候,猶太人的墓園裏常常放有書本。因為在夜深人靜時,死者會出來讀書,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但它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即:生命有結束的時候,求知卻永無止境。

讀完故事,學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教室上空飄蕩着輕鬆愉悦的空氣。這一環節大概用了十分鐘,卻似乎還沒有進入“正題”,不過,我認為是值得的,因為教學不再單薄,而變得豐厚起來,充滿語文味、書卷氣;課堂擯棄了照本宣科,而變得趣味盎然,想讓學生昏昏欲睡都難。相信這會給孩子留下鮮活生動的印象。

2、讀書做記號

師:同學們有讀書做記號的習慣嗎?你是怎麼做的呢?

生1:我今年暑假讀書的時候,遇到不懂的詞語,就把它畫下來,然後去問爸爸,知道意思後,如果覺得是好詞,我便記住它。

師:你這個方法不錯,讀書做記號,幫助你解決了問題,還積累好詞,這叫一箭——

生(齊):雙鵰。

師:一石——

生(齊):二鳥。

師:一舉——

生(齊):兩得。

生2:我在讀書的時候,如果遇到寫得精彩的地方,我就會把他們圈起來。

師:怪不得你能寫出好文章,被大家成為“作文大王”呢!大家都像你這樣,咱班不就成了“作文大王班”了嗎?

生3:我喜歡把重要的地方用雙橫線畫下來,多讀幾遍,把它背下來。

師:難怪你的學習效率比其他同學高,原來掌握了這個小竅門啊!

…………

這個班是我從三年級教起的,在以往的學習中,我發現一些孩子在讀書時喜歡圈圈畫畫。備課時,我就在想:可以將這些孩子轉化為有效的課堂資源。相信學生自身的力量,讓學生身邊的榜樣去影響、教育學生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遠比空洞的説教來得好。當孩子説完後,我適時地表揚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告訴學生:讀書做筆記好處多多。一句有意無意的“大家都像你這樣,咱班不就成了“作文大王班”了嗎?”就是在引領孩子要養成這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現在想來,這樣平常的教學環節應該會更容易激發孩子去效仿。哪個孩子不想被老師表揚呢?畢竟“任何一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想做好人的願望”啊!

3、留心觀察事物

“留心觀察事物”一進入我的眼簾,我的頭腦中一閃念,出現了這麼一個故事:一個秀才要去京城參加考試,憂慮萬分。他的妻子看見他如此為難,就説:“看你那愁眉苦臉的樣子,寫文章比我們女人生孩子還難嗎!”秀才説:“還是生孩子容易。”他妻子又説:“怎麼見得?”秀才解釋説:“你們女人生孩子,是有一個孩子在肚裏呀!這次我參加考試,肚裏什麼東西也沒有,讓我怎麼寫呢!”這個秀才説的肚子裏沒有東西,實際上就是指沒有寫作的材料,這不正是要告訴我們要留心觀察事物嗎?但僅此還不足以説明為什麼要要留心觀察事物。受“讀書做記號”的教學啟發,我想起我校今年有60多名學生的小發明在國家、省、市獲獎,有的還獲得國家專利號呢!他們之所以能有小發明,少不了要觀察身邊事物啊!於是,我就去網上搜索(輔導老師將這些獲獎的作品以及發明過程都發在網上了),很快就找到了,其中五(3)班袁一夫、鄒坤發明的公廁“用必衝”裝置就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經常發現公廁沒人沖洗,臭氣熏天,除了怕髒、嫌煩等不良品質外,大多數人的確是忘記了,在家裏類似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於是,他們就在一起琢磨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後來他們有了自己的小發明:在公廁蹲位上裝一個類似家用抽水馬桶蓋子的裝置(可設計成小巧玲瓏型),使人在方便前必須先掀起蓋子(另外,只有掀起蓋子才能拿到衞生紙),當人方便完離開時,蓋子會自動蓋下,就是利用蓋子蓋下來的力量帶動連桿啟動沖水裝置,起到用後必然會沖洗的作用,解決忘沖洗問題。如果沒有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他們也就發現不了這個問題,更不可能發明出公廁“用必衝”裝置。有了這兩件事難道還怕學生提不起興趣?難道學生還能體會不到留心觀察事物的重要作用?於是,我期待着上課的到來。

上課時,我寫下課題後,問學生:為什麼要留心觀察事物呢?孩子們面面相覷。這在我的意料當中,於是,我不急不緩地講道給學生講起了《比生孩子還難》的故事,學生笑得前仰後合。我手指課題問學生:“為什麼要留心觀察事物?你們明白了嗎?”話音剛落,孩子們紛紛舉手。“留心觀察事物對我們寫作文有好處。”“留心觀察事物就可以積累寫作文的材料。”“老師,我想起一句話,叫: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我一聽別提有多激動,連忙説道:“是呀,沒有米下鍋,再巧的媳婦,也做不出米飯來啊!我們寫作的材料不就像米嗎?你們説要不要留心觀察呢?”學生心領神會,大聲説道:“要。”“其實,留心觀察不但可以積累寫作文的材料,而且可以鍛鍊我們的觀察力,促使我們動腦筋思考問題,對學習其它學科也很有幫助。”接着我便講起了袁一夫、鄒坤發明的公廁“用必衝”裝置獲得了國家專利(“國家專利”學生不懂,我稍做了解釋),學生一聽臉上露出了羨慕敬佩之色,這時,我因勢利導講起了他們的發明經過。孩子們從身邊同學的真實事例中再次感受到留心觀察的重要性。

何謂“習慣”?我的理解是“習以慣之”,就是説要在實踐中不斷練習,久而久之就好象有了慣性,自然而然這樣去做了。因此,針對“讀書有選擇”、“讀書做記號”、“留心觀察事物”設計了三個不同的練習:碰巧學校要求每個班建裏圖書角,我便要求學生回家後選擇兩本適合學生閲讀的圖書帶來;用“讀書做記號”的方法預習第一課;雙休日回家後,留心觀察一處景色,或身邊的人、動物,寫一篇觀察日記。

現在想來,習慣7的教學好象扯得挺遠的,引用的一些語言文字材料似乎與教學重點並沒有很妥帖地糅合在一起,可是,從孩子們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中,我相信這三種習慣能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一絲痕跡。當然,僅此而已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在以後的學習中不斷去“塗抹”,以期“漸深漸濃”。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篇三

——上課和聽課後的對比

開學第一天,在我的第一節課上,上的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11》,主要的內容是“不懂就問”和“勤於收集資料”。當時因為有聽課的老師,思緒感覺比較亂,特別是對於第二部分的“勤於收集資料”,我讓學生圍繞“收集資料可以用哪些方法?我們怎樣去收集資料呢?”這兩個問題去展開合作探究。一開始,自己覺得這兩個問題設計得還不錯,可在學生接下來的集體交流中,我發現學生的回答不盡如人意,很是着急,還在心裏怪學生沒認真動腦筋思考,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照着書上的插圖説不就行了嗎?在我的一再引導下,一節課總算是上完,教學任務總算完成了。

在第二節課,我走進了劉永主任的課堂,想聽聽他是怎樣上習慣篇的。在他的課堂上,開始的環節處理很有見地,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例如:教學“不懂就問”這個習慣時,在對插圖的處理上,他能引導學生説自己喜歡説的、想説的圖片,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效果也很好;並且能引導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學會多問、善問。但在學習“勤於收集資料”這個內容時,我覺得他的處理也不夠妥當。

在聽課的過程中,我把自己的課與他的課作了一個對比,終於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他跟我犯了同樣的錯誤,對問題提煉得不夠準確,導致學生對插圖內容的混淆。並且靈光一閃,想到了教學“勤於收集資料”這一塊內容的更為有效的方式。首先問題要設計好,便於學生操作。可以設計如下問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看看這些同學是怎樣收集自己需要的資料的?他們又是如何處理收集到的資料的?從收集資料的途徑和處理資料的方法兩方面教給學生實實在在的方法。這是從理論上讓學生掌握方法,還要讓學生從實踐中掌握方法,佈置學生收集有關本地的革命烈士資料,事前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怎樣收集資料?你打算怎樣處理或保存收集來的資料?

經過這次的比課,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們同軌老師之間開展集體備課、互相聽課、同題異構的上課,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有的時候在思維的碰撞中會產生新的火花,給自己的教學注入新鮮活力,也會不斷地促使你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聽課者有益,教授者也受益……真希望,我們學校什麼時候能實實在在搞一次這樣的活動,純粹的教研活動,相信教師們的業務水平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篇四

今天和學生一起學習了習慣篇的讀書要有選擇和讀書做記號。為我的學生感動。

教學之前,我只想到了上屆教的四年級中有一篇與讀書做記號相關的文章,課前翻出來看了看,決定按照教材給予的內容,充分發揮。

課堂上,通過師生的共同討論得出讀書做記號中各記號的意思,以及讀書做記號的好處,通過學習討論學生基本總結出了結論,我很滿意。就在這時一位學生説:"老師,練習3的處處留心已經給我們總結好了。"翻開一看真的。

我感動啊,不在於他懂了,提出來了,而在於他拿到課本後認真地讀了。我很慚愧,我也讀了全書,而且讀了幾遍,都沒有發現,因為我只着重看了課文而忽視了練習,只看了作文,發現留心觀察事物可以與練習一的處處留心相結合,再配合完成第七篇習作。卻沒有發現練習三的奧祕。

我非常感動,立刻好好地表揚了這位學生。並繼續學習了練習三的處處留心,同時把練習三的練習:預習<説勤奮>,並根據需要做記號,改成了預習<老師,您好>.作為今天的家庭作業。

在課堂教學上,我一直講究師生共同學習。但這一次,讓我深深地體會了這樣做的好處。

有關習慣篇的教學

想着習慣篇的教學,覺得有關觀察的方法、習慣穿插在課文、習作中學習比較好,這樣會讓學生學習有例子,練習有內容,更便於學生理解、掌握。於是決定習慣篇中只講有關課外閲讀的內容及其選擇和閲讀方法。並作為本學期重點培養的一個習慣,時常加以督促、鼓勵。

想着曾學過一篇《讀書做記號的學問》,對習慣篇的學習作用很大,可翻閲教材,發現已被刪除了。想着還是找出來和學生一同學習吧,這樣就更有利學生掌握,也有助於形成習慣。

再讀第一單元的教材,覺得習慣篇中的“留心觀察事物”與練習一中“處處留心”極為吻合,把它們放到一起學習應該很好。

“處處留心”以一個小小的故事引入,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而這個語文從何得來,來自“留心觀察事物”,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這樣再出示習慣篇中的圖讓學生觀察,練習,模仿練習一中的故事寫一寫,讀一讀。

佈置作業,引導學生説説自己還從身邊的哪些事物得到啟發,有所收穫,試用自己的筆寫出來,形式不限。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要處處留心觀察事物,並動筆記下來,就會有所收穫。以此經常練習,就會形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