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好書》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07W

《讀好書》心得體會多篇

《讀好書》心得體會篇1

?回到教育的原點》一書中,竇桂梅老師在打造團隊、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式上,提出了主題教學模式,即組成教師“專題學習”共同體。學校要想真正地發展,必須建立學科團隊,依託於學科教研與課程開發,教師方能形成自覺發展的專業發展共同體。其中策略之一就是“共讀一本書”。

對所有學校來説,教師都是學校發展的關鍵,專業素養已成為制約教師職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就是發展的機遇。竇桂梅老師就是從這一問題出發,把問題專題化、項目化、課程化,組成一個共同學習的團隊,摒棄“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教研方式,通過學習共同體的專題閲讀研究,讓老師與兒童共同分享閲讀經驗,都能獲得良好的根部滋養。

以2007年為例,竇桂梅老師組織教師共讀《西遊記》的主題系列活動。為什麼讀這本書?竇老師的解釋:為了以讀促教。國小語文教材中只是選取了書中的幾個章回,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猴王出世》等。於是她們力圖通過閲讀整本《西遊記》尋找到源頭活水,從原著中準確的提取出“教學價值”。圍繞原著,又組織教師讀了《四百年學術史》、《與民俗文化》等相關書籍以及上百篇評論。為了讓研究更加深入,還讀了《文學理論》和《文學概論》等相關文藝理論書籍。讀名著,讓老師和學生一道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中,最後收穫的不僅僅是一兩節好課,更有看不見的薰陶與浸染。“沒有被厚重的經典名著洗禮過的人無法擁有細膩的心靈”。正是這樣有計劃、有目的的培養機制,有力促進了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能夠認識到開展讀書活動、建設書香校園,無疑是我們農村國小從實際出發打造學校特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學生人生奠基的明智選擇。但對照竇桂梅老師的做法,我們的讀書活動目前只是停留在一個初級階段,就是為讀書而讀書、就是浮在表象上的讀書。讀書沒有和教書很好的結合,讀書沒有和培養學生做人很好的結合,讀書沒有和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很好的結合。竇桂梅老師“共讀一本書”的做法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開展領導共讀一本書活動、教師共讀一本書活動、學生共讀一本書活動。以讀促教(促進教師教書、專業素養提高),以讀促學(促進學生學習、養成教育),以讀促建(促進書香校園建設)。無獨有偶,期初領導計劃交流彙報會上,維武主任在彙報工作中也提到了開展領導共讀一本書活動,並且力薦了王宏甲創作的《新教育風暴》一書,令人欣慰,説明我們的領導、老師也都在思考讀書問題、都在想工作。於是,共識在領導會上達成:本學期開展共讀一本書活動(讀書的數量底線,提倡多讀):領導帶頭,共讀《新教育風暴》一書,教師先以教研組為單位共讀一本書(學校推薦、組內選擇),學生共讀一本書(分年組進行)。學期中、學期末要分別開展座談會、寫讀書心得、讀書知識競賽等進行檢查驗收,以期達到最佳效果,由此推動讀書活動持續健康開展,從“積跬步”出發,向“至千里”前進!

《讀好書》心得體會篇2

受到小説中八個人物(小耳朵李珥、張漾、吧啦、夏米米、夏吉吉、許弋、蔣皎)感情融合到一起的那種為了愛敢於付出的愛恨情仇讓人感觸頗深。

我最喜歡小説中的吧啦,她是一位敢愛敢恨,個性張揚的女孩為了讓張漾能夠開心一點不惜以自己感情為代價去欺騙許弋。在這個過程中,她很幸運的認識了一直單戀着許弋的小耳朵,小耳朵為了許戈付出了很多卻不得不心碎看着自己心愛的人許戈牽着好朋友巴拉的手。在這不得不感慨相愛永遠都是兩個人的事,一個人單方面的付出只會帶來傷心裂肺的痛。

當吧啦的出現改變許戈的生活的同時,也給許戈帶來了那一觸即發的痛。當許戈知道這一切的同時,他也開始懷疑愛情。沉入在痛苦情海的他再次遭受到殘酷的家庭變故。然而,善於算計的夏米米卻讓他找到初戀的感覺並深深的愛上了她。當蔣皎遭受到張漾的拋棄後不惜一切的想抓住許戈,甚至不惜害死夏米米。許戈為失去心愛的人傷心痛覺的同時製造了酒吧大火,此時張漾也因為吧啦死於車禍和父親述説的“母親改嫁”的真想放下了仇恨,在火災中搶救了很多人,最終也獲得了小耳朵的芳心。

米米,蔣皎,許弋,吧啦的離開讓我感受到命運來時是人們所無法抗拒了,活的人更應該珍惜身邊的親人,更應該要好好的活着。

《讀好書》心得體會篇3

讀書學習能提高人的自身素質,讀專業的書能提高員工的技能,那麼在學習專業技術的同時再讀一本生活中的好書,深刻領會其內涵,基本就到達了雙贏,技術提高了,素質提高了,就會真正的成為一名懂技術、有素質的員工。

書中自由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善學習的人愛書、讀書、悟書,一本好書傾注了作者的全部情懷,那麼在讀書的時候,就要融入其中,瞭解作者的內心世界,最終要明白看過之後有什麼收穫,學到了那些知識,受到了怎樣的教育和啟迪。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山有路就是告訴我們,書讀的多了,懂得的知識也就多了,把知識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生活中,學有所用,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業務水平提高了,生活質量提高了,自然就會更好的服務於企業、服務於社會。

工會組織的圖書進班組活動,大大的激發了員工的學習熱情,工作之餘,讀一本自己喜愛的書,既陶冶了情操,又增長了知識,可謂一舉多得。員工平時很少有機會接觸到一些生活中的著作,在單位看的也多是一些專業技術方面的書,因此知識面就顯得有些狹窄。這次工會組織的活動,受到了員工們的高度好評,一本好書大家互相傳閲,互相交流讀後心得,既活躍了大家的業餘生活,又增進了相互間的瞭解。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聞。古時交通、通訊等都沒有此刻這麼發達,很多人對世界的瞭解多是靠書本中所學,因此凡大智者必是讀書萬卷,方得無事不通。就算在這天看似發達的社會裏,人也需要學習,方能掌握其精髓,才會有一技之長,方可立足於社會。

書讀千遍,其義自現。讀好書、讀有好處的書,讀懂了,對人的精神素質提高,乃至於人生都是一份幫忙。正因人生本身就是一本書,一本在探索中追求進步的書,讀一本好書能減少你很多探索中的彎路,使你獲得更大的進步。

圖書進班組活動是我廠工會的一個創舉,也是想職工之所想,既豐富了職工的業餘生活又培養了職工的良好習慣,既提高了職工的學習熱情又能夠增強職工的精神禮貌素質,既更好的服務了企業又滿足了職工的精神需要。

《讀好書》心得體會篇4

20xx年對我來講,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我有機會接觸到了樊登讀書一書一課,,並且成為了會員。在這一年當中,我聽了各種類型的書籍,還參加了幾次線下活動,每次都受益匪淺。現在我就把這一年的收穫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聽的第一本書是《幸福的方法》,這是一本解讀幸福的書,我們大多數人會認為,過得不幸福是因為房子沒有別人的大,車子沒有別人的好,老婆沒有別人的漂亮温柔,老公沒有別人的官大,孩子沒有別人的乖巧聽話,成績優秀。總之,我們總會找出一項甚至幾項,來為我們的不幸福做佐證,讓我們的生活品質下降。這本書告訴我們幸福與這些外界物質化的內容關係不大,而是取決於我們內心的感受。幸福的反面不是不幸,而是麻木。一個人如果對什麼事情都缺乏興趣,都覺得沒意思,那麼他是沒有感知幸福的能力的。即使讓他住在別墅裏,開上豪車,月入過萬,身邊有很多粉絲追隨,他還是覺得無聊,這樣的人很多,張國榮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了!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提升自己感知幸福的能力呢?首先我們來了解四種類型的人生:第一種:及時行樂。這種人逃避責任,不願意努力,得過且過,今朝有酒今朝醉。吸毒者,賭博上癮者,網遊上癮者,夜店流連者,每天刷朋友圈的手機控,的員工等等。第二種:忍辱負重型。這種人認為,只要不斷努力,過了眼下的困難就會好,以為只要買上豪車就會幸福,只要住上別墅就會幸福,兒子考上一百分就會幸福。不注意工作和休息相結合的工作狂,累到猝死的企業家,不斷追求權力的官員,為了事業犧牲家庭的人們,為了孩子犧牲自我的家庭主婦,咬牙準備大學聯考的學子。第三種:無助型。這類人認為怎麼樣努力都沒有辦法幸福的,人生就是受苦的,怨婦,抑鬱症患者,這些人會永遠痛苦,遇到事情會本能的責怪自己和他人。第四種:幸福型。這類人即為未來努力,也懂得享受當下。孔子、顏回、釋迦摩尼、慧能、曼德拉,還有我們身邊所有積極又樂觀的普通人。其實我們很難把自己歸入哪一種類型,有時候覺得幸福喜樂,有時候覺得絕望無助,有時候也會放縱自己一把,得過且過。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反省和體察,爭取讓自己更多的時間做幸福型的人。這個過程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修煉。修煉的過程中,不是要改變事情本身,而是要改變自己的想法。比如,我在上課前就會想象着又有很多學生獲得了知識和方法,讓他們離自己的目標更近了一步,我在講課時就會輕鬆自在,充滿樂趣。

另外一本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書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很納悶,覺得父母怎麼會是孩子的玩具呢?父母不應該是孩子的榜樣嗎?於是我懷着好奇的心情讀了下去,看完後覺得這是我人生中看的最幸運的一本書。如果稀裏糊塗地當了爸爸媽媽,面對孩子帶來的種種問題一定會束手無策。憑藉本能,我們可能會發脾氣,可能會縱容,可能會不理他,實施冷暴力。但從專業的角度講,這都是錯誤的做法,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很多人為了做一份工作,回去學習、讀書、考研。但其實人生中哪一份工作會比做父母更重要呢?不學習一下就瞎當父母,是很危險的。這本書教給了我們一個與孩子相處的神奇的方法,就是“情感引導”的方法。父母管教孩子的常見誤區有如下幾種:第一種:控制型父母。命令和威脅是控制型的典型表現,這樣不會讓孩子有責任感,孩子長大後會更容易放縱自己。第二種:放任型父母。這樣的孩子學不會應有的社會規則,長大後缺乏約束和規矩,沒有羣體歸屬感。第三種:輕視、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當很多父母炫耀説自己的孩子不用大人管就自己站起來了的時候,父母並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去面對痛苦,只是學會裝出一副堅強的模樣。孩子並不知道如何面對痛苦,更不會關懷別人的痛苦。第四種:採用外部激勵和獎賞的手段。被賄賂教育長大的孩子並不喜歡遵守規矩或者好好表現這件事本身,他只是為了得到外部獎勵。他並沒有學會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做。第五種:以消極後果作為懲罰。孩子打碎了花瓶結果不準看動畫片,這就叫消極後果。孩子會感到家長負面的情緒,並學會用暴力溝通的方法來對待他人。請考慮一下,你有沒有用過上述方法對待過自己的孩子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考慮一下替代方案吧!情感引導就是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辨認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孩子哭鬧、吵嚷、冷暴力對待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從小沒有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感,可能父母也不會。情感引導就是在孩子表現出情緒的時候,準確地教會他這種情緒叫做什麼,我們可以怎麼做。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對我影響最深的兩本書,希望大家也能聽一聽或者買書讀一讀,相信你會受益匪淺的。在20xx我的讀書計劃中,我準備系統地學習時間管理和青少年心理課程,以提升我的專業和教育管理能力。

《讀好書》心得體會篇5

這是一本值得每個人深讀的一本好書,書裏講了很多很好用的方法和措施,能夠幫忙我們日常工作中的繁雜瑣事,但是知道的多,確實去做的也許就不多,這就是我們停滯不前或者説辦事潛質一向很低效率的原因所在。下方我談談這次學習的一些收穫。

做事情高效的一個祕訣就是要善於集中精力。高效的人,往往都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這就應説是我的首要問題,正因在的工作習慣中常常會同時想着很多件事情,並且都想做好,但是到之後常常是每件事都沒有做好。就應都做,但是都沒有體現出我的最好水平。我也因此苦惱了很久。

要事第一,需要能夠分出事情的重要程度,不能興之所至,便不顧一切:這就應説是我的另外一個問題或者致命的缺陷,對於很多事情在做之前我常常沒有先分清主次,但是常常我的時刻是有限的,但是我應對的事情又是無限的,我是不可能做完我遇到的所有事,故常會顧此失彼,重要沒有做,淨做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當然結果可想而知。

要事第一,還需要弄清楚哪些事情能夠緩一緩。當我們知道了主次,換機一般就不會再出差錯了。

要事第一,還需要學會拒絕。不懂拒絕的人活得最累,最少我是這麼覺得的,歷來總覺得自己的潛質很差,能幫忙的儘量幫忙別人,樂於幫忙別人沒有錯,只是就應在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完之後。不然就會本末倒置,最後常常時同事怨你不分主次,上級怪你不知輕重。而自己只能有苦無處訴,埋怨為什麼自己的行為總得不到別人的明白。

《讀好書》心得體會篇6

勵志和成功方面的書現在社會上流傳很多,但當我的視線進入《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被重重地撼動了,一本不足百頁,僅四萬字的薄薄小冊子,竟有如此衝擊和震撼力,我想這就是這樣一本全球最暢銷書的魅力所在吧,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我們正經歷一個多變的社會,體制的變革把我們從一條風平浪靜的計劃經濟的小溪推向了充滿驚濤駭浪的海洋。這種變化是徹底的、革命性的,又是客觀的,必然的。而《誰動了我的奶酪》用寓言式的故事討論了二個鮮明的主題;那就是變化。在變化來臨之前,怎樣預見變化,在變化到來之後,怎樣對待變化、適應變化。

要知道,事物的變化是客觀的、絕對的,而不變是主觀的、相對的。其實,我們周圍每天都在面對變化,只是因為這種變化是細微的,不易感知的,容易忽略。我們很多的人都習慣於這樣一種情形,即漠視身邊細微的變化,而面對急劇的變化表現出頑強的抗爭,抑或是徒勞的抗爭。然而,問題是很多情況下,變化是在悄然間發生,卻未被感知和覺察,以至於鑄成悲劇,就像一隻扔進冷水裏慢慢被加熱煮熟了的青蛙。當我們守着眼前的一片天空,習慣於自己擁有的工作、財富、幸福時,我們總是躊躇滿志,怡然自得或誇誇然暢談美好的未來,而很少想到萬一,想到去聞一聞“奶酪是否有變質”或看看否否正在少去。直到奶酪忽然沒有時,我們才開始追問為什麼,但為時晚矣。當我們真正意識到危險來臨的時候,可能已經無能為力,無法挽回了。我們中的一部分人平時象哼哼一樣,面對失去的那份安天天叫嚷着:“誰動了我的奶酪?”然後意志消沉,苦等所謂老天開眼的奇蹟,結局只可能是在空空蕩蕩的房間裏餓死。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書中的“嗅嗅”和“匆匆”恰是我們的榜樣。居安思危,對多邊的“奶酪”變化密切注意,把跑鞋掛在脖子上,隨時準備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尋找新的“奶酪”。只有敏鋭地注視着局面的細微變化發展,未雨綢繆,主動做好知識積累、技能積累、身體和精神積累,我們才能應付自如的面對發生的變化,

一本好的書就是能讀自己。從《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中所能悟出指導工作、學習、生活的理念,正如劃出了一個人走向成功和新生活的航線。當然,真正啟動航程的還是靠你自己。

一本好書就象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給我們諸多啟示。《自動自發》就是這樣一部勵志佳作,它涵蓋了勤奮、忠誠、敬業、自信等內容,是指導我們正確對待工作和學習的一位良師益友。當讀完《自動自發》後感覺受益非淺,對工作有了更多的認識。

什麼是自動自發呢?自動自發就是沒有人要求你,強迫你自覺而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事情。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工作呢?是一味推脱拖延還是積極主動,是做工作的奴隸還是做自己工作的主人?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做出自己正確的選擇:認真工作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工作的主人首先要做到:對待工作勤奮認真。如果你永遠保持勤奮的工作態度,你就會得到他人的稱許和讚揚。同時我們也知道:每一份成績的取得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不付出艱苦的努力是永遠不會有成功的。馬克思曾説過:“在科學的大道上,沒有坦途可走,只有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人才能最終到達成功的頂點。”勤奮工作是實現理想的基礎,貪圖安逸會使人墮落,無所事事而退化。勤奮工作還會給我們帶來真正的樂趣。同時還因為工作給予我們的要比我們為之付出的更多。如果將工作視為學習經驗的機會,那每一項工作中都包含着許多個人成長的機會,比如發展自己的專業技能,增加自己的社會經驗,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很多傑出人物所具有的創造能力、決策能力和敏鋭的洞察力是他們在長期工作中積累和學習的。在工作中他們學會了瞭解自我,發現自我,是自己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有所施必有所得。當我們盡職盡責,堅持不懈的努力工作,終將有獲得回報的機會,每個人的努力都不會白費的。

其次,做自己工作的主人還要求我們要敬業。敬業就是尊敬自己的職業,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忠於職守,盡職盡責。當把敬業當成一種習慣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知識,得到更多經驗,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得到樂趣。做事善始善終,一絲不苟是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敬業會帶來雙贏。

再次,做自己工作的主人,對待工作要忠誠,要自信。忠誠就是工作時真誠負責,尊重學生。工作時對自己要自信。正如書中所言:這個世界為那些具有真正使命感和自信心的人大開綠燈。無論出現什麼困難,無論前途多麼暗淡,他們總是相信能夠把心中的理想變成現實。自信使我們決心更堅定,自信使我們意志更堅強,它給我們思想以力量,給我們克服困難的勇氣,促使我們立刻採取行動把可能變成現實。

《讀好書》心得體會篇7

當我拿到《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第一眼看到書的名字時,首先在我腦海中閃現的是:怎麼可能呢?這麼多優秀的老師,再怎樣努力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在讀過了書的序言之後我才理解了這句話所藴涵的深意。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鎮西老師的話説,“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説:“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説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年紀在同行們中間算是偏大的了,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是無濟於事的,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了啟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一點,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進一步的提高。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看待孩子的行為,對他們做出的一些“小事”不以為然,甚至是不屑一顧。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父親到地裏幹活,發現了一束山草莓,他把它摘了下來,説要送給村裏最可愛的孩子,從村東走到村西,從村頭走到村尾,你知道他最後把山草莓送給誰了嗎?對!送給了他的兒子,可是你可能沒想到,他的兒子是一個傻兒子!在他的眼中,他的兒子雖然傻,但卻是全村最可愛的。這説明了什麼?如果我們都有了父母看待孩子的心,是不是我們的眼中孩子就會是另一個樣子了,他們所做的一切好事壞事我們是不是都能用理解之心、責任之心、包容之心來看待了呢?但李老師也説了,“師愛的最高境界不是母愛,也不是父愛,而是朋友之愛,同志之愛,因為這種愛的基礎是平等,以感情贏得感情,以心靈感受心靈。”我想我要先做到對孩子有母愛,進而做到有朋友之愛,同事之愛。

?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中最吸引我,讓我看得最入迷的是《走出教育誤區》這一章,讀着任安妮、王紅川、陶奇、曹辛的故事,我的心也一次次地被揪緊,這一件件“小事”讓我明白,教育無“小事”,所謂的“小事”,只是站在我們成人的角度來看問題的,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大的事”!特別是對於中班的孩子,他們的年齡更小,心靈更脆弱,對老師也更信任、更有依賴感。在他們的心中,老師更是神聖無比的,不允許有絲毫玷污的。教育,需要我們常常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問題,所謂的“理解兒童”,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兒童的心去理解兒童的心。

李老師對“優生”的培養和對“後進生”的思想改造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他讓“優生”更優和引導“後進生”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以幫助他們樹立“我是有缺點的一個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讓我深深折服。

總之,急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多試着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