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孟子3.1心得體會和方法 《孟子》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34K

孟子3.1心得體會和方法 《孟子》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對於孟子3.1心得體會和方法 篇一

1、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2、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3、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4、不學詩,無以言。

5、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6、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7、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9、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10、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1、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12、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3、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5、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6、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7、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8、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19、禮之用,和為貴。

2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2、有教無類。

23、君子之行也,度於禮。

24、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25、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26、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27、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8、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3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1、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32、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33、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34、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35、放於利而行,多怨。

36、君於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37、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38、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39、聽其言而觀其行。

4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1、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42、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4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44、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45、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6、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47、剛毅木訥近仁。

48、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49、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50、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51、不學禮,無以立。

52、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53、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5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5、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56、巧言令色,鮮矣仁。

57、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58、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60、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61、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62、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3、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64、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6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以下是由名言網小編為您整理推薦的孟子和孔子的讀書名言,歡迎參考閲讀。

66、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67、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68、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69、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7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1、君子易事而難説(悦),説(悦)之不以道,不説(悦)也。

72、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73、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7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75、(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説乎?繹之為貴。説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6、過,則匆憚改。

77、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78、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7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80、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81、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82、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83、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84、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85、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86、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8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88、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8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90、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91、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92、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

9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94、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95、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96、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97、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98、苟正其身,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99、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00、巧言亂德。

對於孟子3.1心得體會和方法 篇二

1,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4,孟子曰:於我心有慼慼焉!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1,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2,孟子曰:“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悦而願立於其朝矣!”

3,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5,孟子曰:當今之世,捨我其誰!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孟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1,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出自——《孟子·離婁上》

1,孟子曰:“不以規距,無以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2,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3,孟子曰: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4,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出自——《孟子·告子上》

1,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2,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4,孟子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出自——《孟子盡心上》——( 孟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1,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2,孟子曰: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3,孟子曰: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4,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也,眾也!

5,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

6,孟子的名言警句

7,以五十步笑百步

8,永言思,思孝惟則

9,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10,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11,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12,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13,不以規矩不能成為方圓

14,長幼有序

15,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16,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9,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20,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

21,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2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矣!

23,盡信出自——《書》,則不如無出自——《書》

24,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25,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26,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27,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2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9,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30,情至之語,自能感人

31,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32,人皆可以為堯舜

33,人無廉恥,王法難治

34,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35,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36,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後發37,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38,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39,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40,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41,彼一時,此一時也

42,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43,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44,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

4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6,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47,盡信書,不如無書

48,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49,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50,人不可以無恥

51,仁人無敵於天下

52,仁者榮,不仁者辱

53,仁者無敵於天下

54,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5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6,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為政

57,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58,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5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養之至也!——孟子

60,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對於孟子3.1心得體會和方法 篇三

短文孟母三遷閲讀答案

孟子名叫孟軻(kē),是戰國時期的大教育家。他繼承了孔子的學説,在歷史上有“亞聖”的稱號。

孟子的父親去世很早,對孟子的教育,可費了他母親不少心血。

孟子五歲時,跟他母親住在城外公墓的旁邊。這裏經常有人送葬、築墳、祭弔、哭泣……起初,他和小朋友站得遠遠地看熱鬧,時間一長,也就看熟了。孟子和他的小朋友也做起了送葬的遊戲:用泥巴做棺材,再做個泥人放在裏面,兩個小朋友在前面抬,孟子和另外幾個跟在後面哭咿咿(yī)唔唔(wú)地唱起喪歌……孟子的母親看到他們的這種遊戲,心裏很發愁:這可怎麼得了,將來能成個什麼樣的人哪!於是,她決定搬家。

孟子的家搬到城裏來了,在一個市場的旁邊。市場可熱鬧了,從早到晚,人來人往,買的、賣的,男的、女的,什麼人都有。糧食、蔬菜、水果、器皿、魚、肉……各種東西都有。孟子高興極了,成天在人羣裏轉來轉去,騙人的、打架的、偷東西的、投機取巧的,什麼樣的新鮮事他都看到了。沒過幾天,孟子對這一切就熟悉了。他母親見此狀況心裏又很難過:孩子成天不學好、可怎麼得了,將來會變壞的。於是,她決定再次搬家。

這次孟子的家搬到了學堂旁邊,他漸漸地對學堂發生了興趣。每天看到學生很早就來上學,見了老師還鞠躬。有時,老師領着學生演習各種禮節和儀式,孟子看會了,也就跟着做起來,見了老師便鞠躬。學生演習禮節和儀式,他就模仿;學生唱歌,他也跟着唱……孟子成了一個彬彬有禮的孩子了。

孟子的母親看到兒子的進步,情不自禁地笑了。

1.中國古代有兩個很有名的大學問家、教育家,人稱“孔孟”,“孟”指的是( ),名叫( )。

a.孟子 孟獲

b.孟子 孟軻

c.孟獲 孟軻

正確答案:b

2.中國古代有兩個很有名的大學問家、教育家,人稱“孔孟”,“孔”指的是( ),名叫( )。

a.孔子 孔穎達

b.姓孔的人的兒子 孔丘

c.孔子 孔丘

正確答案:c

3.對這篇文章主要內容的概括,下列哪個詞語的表述最恰當? ( )

a.事不過三

b.知錯就改

c.擇鄰而居

d.知子莫如母

正確答案:c

4.孟子總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 ),第二次住在( ),第三次住在( )。

a.城外公墓旁 學堂旁 市場旁

b.城外公墓旁 市場旁 學堂旁

c.市場旁 學堂旁 城外公墓胖

正確答案:b

四年級閲讀理解考試方向

1、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體會句子的感情色彩

4、從描寫中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5、體會按照遊覽順序進行敍述

6、理解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7、揣摩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8、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9、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品質

10、體會按照一定順序説明事物的方法

閲讀理解如何提升

想做好閲讀理解題就要先把這些專業用詞掌握住。這麼抽象的東西該怎麼教給孩子呢?可以採取反覆強調認知的方法,那些專業用詞我們不能立刻讓孩子明白具體的意思。

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舉例,表面的現象來反覆強調學生的認知,先讓他了解具體的形式,然後多做題反覆強化,慢慢他認知裏看到類似的題就能準確把握正確的意思,才能在文章中找到相對應的答案。

反覆讀文章,鍛鍊提高學生對文章內容整體的一個感知能力。閲讀理解這種題型首先就是要先讀懂文章,知道文章寫了什麼內容。

對於孟子3.1心得體會和方法 篇四

孟子名叫孟軻,是戰國時期的大教育家。

孟子的父親去世很早,對孟子的教育,可費了他母親不少心血。

孟子五歲時,跟他母親住在城外公墓的旁邊。這裏經常有人送葬、築墳、祭弔、哭泣……起初,他和小朋友站得遠遠的看熱鬧,時間一長,也就看熟了。孟子和他的小朋友也玩起了送葬的遊戲:用泥巴做棺材,再做個泥人放在裏面,兩個小朋友在前面抬,孟子和另外幾個跟在後面哭,咿咿唔唔地唱起喪歌……孟子的母親看到他們的這種遊戲,心裏很發愁:這可怎麼得了,將來能成個什麼樣的人呀!於是,決定搬家。

孟子的家搬到城裏來了,在一個市場的旁邊。市場可熱鬧了,從早到晚,人來人往,買的、賣的,男的、女的,什麼人都有。糧食、蔬菜、水果、器皿、魚、肉……各種東西都有。孟子高興極了,成天在人羣裏轉來轉去,騙人的、打架的、偷東西的、投機取巧的,什麼樣的新鮮事他都看到了。沒過幾天,孟子對這一切就熟悉了。他母親見此狀況心裏又很難過:孩子成天不學好,可怎麼得了,將來會變壞的。於是,決定再搬家。

這次孟子的家搬到了學堂旁邊,他漸漸對學堂發生了興趣。每天看到學生很早就來上學,見了老師還鞠躬。有時,老師領着學生演習各種禮節和儀式。孟子看會了,也就跟着做起來:見了老師便鞠躬;學生演習禮節和儀式,他就模仿;學生唱歌,他也跟着唱……孟子成了一個彬彬有禮的兒童了。

孟子的母親看到兒子的進步,情不自禁地笑了。

1、填空。

(1)中國古代有兩個很有名的大教育家,人稱“孔孟”。“孔”指的是________,名叫________“孟”指的是________,名叫________。

(2)孟母一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________,第二次住在________,第三次住在________。

2、給第三、四、五自然段加上小標題。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____________

第五自然段:____________

3、孟母為什麼要一次又一次地搬家呢?

答案:略

解析:

1、(1)孔子,孔丘;孟子,孟柯

(2)城外公墓的旁邊;城裏一個市場的旁邊;學堂旁邊

2、孟母一遷;孟母二遷;孟母三遷

3、孟母認為周圍的人的品行對孟子的成長有着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她要擇鄰而居。

孟母三遷的社會影響

孟母教子的影響特別深遠,早在西漢時期韓嬰的《韓詩外傳》中,就用有關孟母的故事來解釋詩義,劉向的《列女傳》中,首次出現了“孟母”這個專用名詞。東漢女史學家班昭曾作《孟母頌》,西晉女文學家左芬也作《孟母贊》。

南宋時的啟蒙課本《三字經》引證的第一個典故就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一普及於封建社會後期的啟蒙讀物,雖經明、清學者陸續修訂補充,而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始終冠於篇首。

山東監察御使鍾化民《祭孟母文》讚揚道:“子之聖即母之聖”、“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來,一人而已。”

隨着孟母故事的廣泛流傳,封建統治者也竭力將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對其屢加封諡,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為“邾國端範宣獻夫人”。

對於孟子3.1心得體會和方法 篇五

1、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2、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4、孔子曰: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5、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7、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8、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9、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0、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11、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2、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1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14、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15、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6、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17、執子之手,將子拖走。子説不走,好吧,關門放狗。

18、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19、孔子曰:打架用磚乎!不亦亂乎!照頭乎!乎不死,再乎!

20、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1、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22、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3、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24、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潰。”孟子曰:“孔子説的對!”

2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26、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28、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29、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30、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31、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3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3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4、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3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37、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38、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39、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0、孔子曰:打架用磚乎,照臉乎,不宜亂乎,既然乎,豈可一人獨乎,有朋一齊乎,不亦樂乎,乎不着再乎,乎着往死裏乎,乎死拉倒也!

41、孔子周遊列國回,又遇頑童壘城堡擋道,童曰:“先生,請繞行!”“孔子曰:“城市改造,道路擴建,此城堡需拆除。”隨即碾壓過去。

42、孔子曰:打架用磚乎,照臉乎,不宜亂乎,既然乎,豈可一人獨乎,有朋一齊乎,不亦樂乎,乎不着再乎,乎着往死裏乎,乎死拉倒也!

43、當年找工作,主考官問我哪年畢業,我本來是要説兩千年的,結果一激動説:“兩千年前”,更汗的是,主考竟然噢了一聲説:“孔子的學生吧”。

44、問你一個問題答對了你是聰明的豬,答錯了你是大蠢豬:9月28日是孔子誕辰日,那10月28日是什麼節日?想想,再想想!告訴你,是孔子滿月!

45、孔子告訴你啥叫因“財”施教:三十而立–三十兩銀子站着聽課;四十不惑–四十兩能一直問到沒疑問為止;五十知天命–五十兩能知道明天考試命題。

46、子曰: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孔子説,一個人如果連短信都不發,還怎麼在江湖上混呢?給你發去我的一條短信,是為了證明我還在江湖混着。

47、給你出一道有趣的翻譯題:最自負的名字用孔子最討厭的名字打最謙卑的名字。翻譯是:老子用棍子打孫子。孔子怕棍子,有點邪惡哦,但願你沒猜出來!

48、孔子曰:“吾欲愚人而愚之。”,於是我問孔子:這句話是我想愚弄人就愚弄的意思嗎?孔子曰:你想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笨蛋!我忽悠你呢,孔子怎麼可能認識我呢!孔子更不會英文了!

49、據考證,上學收費,始於孔子。交三十兩銀子,沒座旁聽,子曰:三十而立。交四十兩,解答疑難,子曰:四十不惑。交五十兩,提前知考題,子曰:五十知天命。交六十兩,光表揚不批評,子曰:六十耳順。交七十兩,來不來均可,上課坐躺都行。子曰:七十而隨心所欲也。

50、孔子一直以來都沒有入户。一天,他想去派出所入户,到派出所後問户籍管理員:“我想入户。”“把你的出生證、計生證拿來。”管理員道。“我沒有啊!”“那不行!”“我是孔子啊!”“就是老子也不行。”“唉!連老子也不行,看來我只能到韓國入户了,他們都幫屈原老弟入了,那裏什麼證也不要!”孔子自言自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