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溝通心理學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3W

溝通心理學心得體會多篇

溝通心理學心得體會篇1

《心理學》這門課程對於我們每一位大學生來説是必修的科目,也是我們瞭解心理知識的所要走的階梯,對我們瞭解人的心理尤為重要。

雖然我已經在老師的指導和教導下,學了這門課程大半個學期,還未學完,但我已經對心理知識的有關方面有了一定的瞭解,人的知識、情緒、行為、動機、感情等等都與心理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人的心理有積極與消極,主觀與客觀、好與壞、高興與悲哀……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現象令人愉悦,一些現象使人憂慮,美好的事物引發人的愛慕之心,醜惡現象惹人產人產生厭惡之感。人具有喜、怒、哀、懼以及自豪感、美感、理智感、自卑感等多種情感和情緒,而這些情感與情緒作為人對事物和自身的生活態度體驗、構成了人類心理生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課堂上,老師每講到新的知識,都會耐心地指導,並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授課,甚至還有一些比較經典的視頻以指導我們,讓我們掌握起知識的要點時容易理解和,使我們的思維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增加知識的“免疫力”,因為這樣我們在記憶知識時更加牢固。有時在講到一些重要理論時,還會出一些心理實驗來測試我們的能力和心理素質的承受能力,這些課堂實驗使我們感到十分有趣而且這樣別具心裁的課也十分生動和形色,是我們學生所喜歡的,上課時不會感到枯燥乏味,能夠引起我們的興致,因為它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活躍課堂氣氛,真正達到育人效果。學生在實實在在的活躍的生動的並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動中受到教益和啟迪,促進知行的結合。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激發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結,這也而況儀讓我們瞭解自己的心理能力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是好還是壞,是強還是弱,是積極還是消極的,是高還是低,這都是我們需要去了解的,因為可以從實踐中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的課程,它是以科學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以及它們活動規律科學,更加是人類為了認識、摸透、掌握和了解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門科學,這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同時也考察人的行為、感情、動機,並且探討心理現象與行為之間的規律性關係。有人説,心理是一種精神現象,它不具形體,難以直接考察和研究的。然而,人的心理與人的行為,可以瞭解人的心理。可以分為社會心理和個體心理。社會心理與個體心理是密不可分的。社會心理現象體現在個體心理活動當中,它離不開個體心理。但對個體而言,社會心理又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現實,直接影響個體心理的形成與發展。個體心理是社會現實在個體頭腦中的反映,雖然屬個體的主觀精神活動,但其中包含着豐富的社會心理因素。

受遺傳、教育、生活經歷、職業活動和其他因素影響,不同的人的心理會形成各不相同的特點;在不同的時間或條件下,人的心理活動具有不同的狀態。對於人類來説,人是個體的也是社會的,具有雙重屬性,即人作為個體而存在,又與周圍的環境、與他人發生着不可脱離的關係,這説明了人的心理受着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影響。人的心理是無法脱離這兩個關係而成為個體獨立存在的,沒有這兩個因素的影響,人類是無法能透徹地瞭解和認識自己。特別是在這個日益發展迅速以科技和信息為中心的社會,人的心理和行為的方式和現象也會越來越複雜,因為這個社會就是一個複雜的個體而存在於這個世上,如果人類不能跟上和掌握它們之間的規律關係,就無法進一步瞭解人類的心理關係,也就不無法使人類在社會中得到提高,社會也不能以良好的姿態前進到一個美好的世界。正因為如此,這個社會中又多了一份職業,就是心理醫生,為人類解決有關的心理問題和心中疑問,使人們有一個良好的心理以生活在這個社會中。

《心理學》對我來説是尤為重要的,這對我的心理能力和素質的成長缺它不可,我需要它剖析自己。但更重要的是我的職業,我的職業需要它,因為我選擇的是師範職業方向。它是我們師範專業所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也是培養未來教師師範技能與職業素質的重要基礎課。我通過心理學的學習,我可以瞭解到中國小生的心理髮展變化的特點和規律,理解和掌握學校教育教學中各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規律,為以後的教育實踐工作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和應用,注意心理學基本理論與學校教育實踐的結合、基礎知識與應用方式的結合、現實需要與未來發展的結合,這在培養人才質量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學習了這門課程,豐富了我的心理知識,提高了自我認識的水平,我學到了很多我從未接觸過的知識和問題,使我對心理的見識增長不少。隨着這課程的深入,我對這門課程越來越有濃厚的興趣了,而我也漸漸地發現並解決了我以前所疑慮的心結,並讓我不斷地完善個人,昇華到另一個自我的境界。我覺得這個學習過程和學習時間都是值得的,因為我學到了以前不能學習也沒有學到的知識。以後學習的過程中我還會更進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我記得老師曾經説過,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心理醫生,因為最瞭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雖然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説法,但不可否認的是隻有自己才知道自己。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更要努力去學習心理學知識,瞭解自己,掌握自己,同學也瞭解到別人,對提高自己的心理知識、能力和素質至關重要,使我們可以成為一個科學心理、健康心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的融於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對自己以後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培養足夠的人與人之間的親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質,創造親密的關係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間的交會溝通能力,只有這種親密關係才能使我們心理成長,因為它是滋養生命的最佳營養。從今以後,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爭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

溝通心理學心得體會篇2

工作的壓力經常讓人焦躁,進而會影響人際關係。總有人向我抱怨跟同事的關係難處,其實在我看來,和同事相處好,最重要的是凡事往積極的地方想。

我在企業工作的時候,到了年底,總有大批項目報告要總結。由於時間緊、要求高、任務量大,每個人都難免有些焦躁。一次,因為數據錄入的工作沒人做,同事和我吵了起來。由於這不在我的職責範圍內,所以我當時很生氣。但冷靜後想想,事情總要有人做,而且這個環節完不成,我負責的後期整理和總結工作就沒辦法開展,最終吃虧的還是我。想到這裏,我也不和同事賭氣了,調整好心態開始工作。後來,同事主動向我道歉,矛盾化解了,我倆在工作中的配合也更加默契,任務完成得更順利。

在緊張的工作環境中,人們總會因為壓力或焦慮而影響情緒,甚至大發雷霆。發脾氣是人之常情,但這麼做能解決問題嗎?顯然不能。不良情緒特別容易影響個人與團隊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態度。一次做項目,領導對我的報告非常不滿意,狠狠地訓了我一頓。當時,我的心情差到了極點,但工作還是要做。稍事休息後,我調整了下心態,繼續工作,最終將項目順利完成。事後想想,領導有領導的壓力,假如我第一次做得足夠好,領導自然不會無緣無故訓我。回過頭再看,每次修改後的方案的確比之前更好,而人的工作能力提高正是這麼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想到這裏,我反而慶幸能遇到這麼認真的領導,讓自己成長。但我同時也看到了一個問題:員工工作做得不好,指出其不足即可,過度責罵會影響情緒和工作積極性,進而影響工作效率,事倍功半。

現在,我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有了自己的團隊,奉行“凡事往積極的地方想”這一原則。有時也會遇到員工不能按時完工的情況,此時我總會先肯定他們的努力,因為我相信他們都是認真努力的人。隨後,我才會指出他們的問題。總體而言,我對我的團隊很滿意,而且只有凡事往積極的地方想,事情才不會向壞的方向發展。

人際心理:朋友間的楚河漢界

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際關係中,個體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力範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個人心理空間。

從心理髮展上看,自我界限是逐漸形成的。胎兒在母親體內,他感覺到他和母親是一體的,母親就是他,他就是母親的一部分。出生以後,雖然在肉體上與母親已經分開,但在心理上仍然是連在一起。沒有母親或母親的替代者,他一天也活不下去。

隨着孩子慢慢長大,與母親的心理距離也就越來越遠。成長的過程,也就是與母親在心理上分離的過程。分得越開,也就意味着成長得越好。遺憾的是,好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與母親一部分分開、另一部分還連在一起的狀況,這是一種不完全的成長。換一種説法,就是:處於這種狀況的人,他的自我與母親之間的界限不清楚。

這種界限不清楚的狀況會投射到他的所有人際關係中。具體表現是:一方面,他會過多地在他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內心世界,過分地渴望他人瞭解自己,並過度地依賴他人,希望他人在本來該自己做出決定的方面代替自己做出決定;另一方面,他會過多地想了解別人的內心世界,以便獲得與別人融為一體的感覺,還想別人依賴自己,希望參與別人即使是很私人化的決定,等等。

在自我界限不清楚的人的內心裏,總是存在着成長與不成長之間的衝突。成長的力量當然是十分巨大的。曾經有科學家做過植物成長的力量的試驗:用一些較薄的鐵條捆住小南瓜,小南瓜慢慢長大,輕而易舉就把鐵條繃斷了。然後逐漸增加鐵條的厚度,直到鐵條的厚度到了預計值的十倍時,才沒有被繃斷。植物的成長的力量都如此驚人,人的成長的力量就根本無法測量了。想想一個一歲的小孩能做什麼,再想想一個三十歲的男人能做什麼,就知道成長是怎麼回事了。

但是,不成長的力量同樣也是很大的。這是因為,不成長有很多的好處。第一個好處是安全。小孩在學步的過程中,走幾步就回頭,抱住媽媽的腿,那是為了安全;再長大一點,打開自己家的房門,看見有陌生人走過,把門一關,又跑回來抱住媽媽,那也是為了安全。在孩子心中,只要與媽媽融為一體,就什麼都不怕了。這種心理會保持到成年,一個沒有充分成長的成年人,他會下意識地感到,只要跟另外一個人變成一個人,就會有安全感。自我界限就在這樣的過程中變得模糊不清了。成長從來都是以喪失安全感為代價的,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其重要性僅次於人對食物和性的需要,所以對安全感的追求,可以強大到與成長的力量抗衡的程度。

不成長或者説自我界限不清的第二個好處是,可以獲得想象的、虛假的温情。從生理的角度看,在我們用手觸摸邊界很清楚的物品,比如表面光滑的硬物時,我們的感受是它是它、我是我,較少有交流的體驗。但當我們觸摸一件軟的、毛茸茸的物品時,我們就會感覺到與該物品在某種程度上的融合和某種意義上的温情。心理上也是如此,在我們覺得與一個人沒有邊界的時候,我們就會自然地感到來自他的温情,即使這些温情是我們自己想象的,也可以暫時幫助我們抵禦人世間的風寒。

自我界限不清的第三個好處是,可以控制他人。當然,這種控制感也是想象的、虛假的。需要這種控制感的原因是,自我界限不清的人往往都不太自信,他不能肯定別人會對他好,所以需要控制他人的態度,這樣可以讓自己感到有信心一些。

大家已經看得很清楚,這些好處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好處。如果把安全感建立在他人身上,這樣的安全感是很不穩定的;假想的温情,隨着時間的推移,也會露出其本來的面孔,結果是更令人難以承受的冷漠;而假想的控制感,會使人覺得自己對他人有巨大的權力,這遲早會導致關係的破壞。不僅如此,在他控制別人的同時,他自己實際上也失去了自由,他時常會有被別人控制的感覺,言行舉止都會過多地考慮別人會怎麼想,就好像在為別人而活着。

只有成長本身會帶來真正的安全感。因為這種安全感是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所以它非常穩定可靠。當然,即使是一個成長得很好的人,也會需要温情,但是他所感受到的温情是真實的,不帶任何虛情假意。至於控制感,他可能根本就不需要(理性的控制除外,比如作為行政首腦對下屬的必要控制),他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別人對他的態度的好壞,對他的自信心沒有任何影響。

要在心理上劃清與他人的界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久的努力。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自己在哪些看法、情感和行為上與別人的界限不清楚。然後一條一條慢慢地在那些不清楚的地方畫上清楚的線。這樣做會有一些痛苦,但也會有更多的成長的喜悦。

自我界限清楚的人,並不意味着他不需要別人,也就是説,他並非在任何情形下都自己承擔一切,拒絕別人在情感上和行動上的支持。自我界限清楚意味着,一個人與他人接近,但沒有近到他失去自己的程度,也沒有近到把別人當成了自己的一部分的程度,他還是他,別人還是別人;與此同時,他也不會離別人太遠,不會遠到喪失愛自己想愛的人的能力和可能性,在他真正需要的時候,他會從別人那裏獲得不虛假的安全感與温情。

即使在夫妻之間、父母與兒女之間、朋友之間,每個人也都應該有清楚的自我界限。那種消弭了自我界限的情感,遲早會對身處這種情感關係中的每一個人造成傷害。也許有人會説,在這樣親密的關係中把界限弄得那麼清楚,會不會使關係變得很冷漠?回答是不會。因為自我界限清楚,並不意味着沒有情感。而且,兩個都有着清楚的自我界限的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才是最深厚、最真實和最有價值的。

讓我們近一點吧,因為我們都互相需要,但也不要太近,不要近得分不清哪個是你,哪個是我;或者我們互相離遠一點吧,但是不要遠得在我們彼此需要愛的時候,聽不到對方的聲音。

溝通心理學心得體會篇3

通過學習《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我學會了很多,書中講述的知識和道理是我的永遠的收穫與收藏,讓我獲益匪淺。以後要是有機會,要多學些心理方面的知識,努力把自己的人生擺個好姿勢。如果可能,也可以幫助別的人,走出困惑,找到希望。

有兄弟兩人,哥哥叫樂觀,弟弟叫悲觀,兩個人一起洗手,一盆清水端過來了,兩個人洗了手,但水還是很乾淨,這時,悲觀説:“水還是這麼幹淨,怎麼手上的泥還是洗不掉啊”,樂觀卻説:“水還是這麼幹淨,原來我的手一點都不髒啊”。幾天後,兄弟倆又一起洗手,洗完了手,盆裏的清水變得很髒了,悲觀就説:“水變得這麼髒啊,我的手怎麼這麼髒啊”,樂觀卻説:“水變得這麼髒,瞧,我把手上的泥全洗掉了!”。一母所生的兄弟,面對一樣的問題,因為擁有不同的心態,所得出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真正的快樂是來自內心的,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

生活中的歡笑與悲哀常常源於一個人看世界的那雙眼睛。心中沒有陽光的人,很難發現陽光的燦爛,心中沒有花香的人,也難以感受花朵的芬芳。一個快樂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也是快樂的,我們要用樂觀的心態去真實地活在當下的每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不陷入完美主義情節,遇事冷靜,懂得控制情緒。人生中偶爾也有悲傷,也有失落,但悲傷、失落過後,陽光依舊燦爛,幸福的感覺依然存在。簡單的生活、給自己一個微笑,也是一種幸福!所以讓自己學會快樂,不讓悲傷包裹自己!

樂觀、希望、信念、信任和信心這些關於未來的積極情緒,我們要學習擁有這些態度和品質,將快樂和積極情感擴展到最大並把痛苦和消極情緒縮減到最小,這樣我們的生活會充滿光明,未來也更為廣闊!

溝通心理學心得體會篇4

溝通一直是我需要改善、需要突破的技能。聽完這個課程,我對溝通的“平等”和“有效”有了一些認識。

聽這個課程的最初,我對這幾個方面有着非常強烈的認同感:

我有一個正處於terrible2時期的孩子,作為一個一向強勢溝通、偏單向溝通的媽媽,我在幼兒教育和日常生活溝通中飽受痛苦,我的小孩也備受折磨。因為愛,面對孩子的我,比面對同事的我,更容易自我反省、接受批評,並自我調整。

在一次又一次的調整和進步當中,我跟我孩子之間的溝通有了明顯的改善,我們彼此理解和接受對方,以前的種種困難開始得到緩解,逐漸好轉。上面鞠強教授所講的三個辦法完全映照在我們的溝通上:

當我們講理解,講同理心,講尊重對方時,我們很容易就放棄了立場,忘記了初衷,做了一個工作上拿不出結果的老好人,或沒有辦法讓孩子得到正確引導的笨媽媽。

在現在的團隊中,在自由零單的項目管理中,我越來越認識到有效溝通的重要性。

關於項目,我有一些想法,常常我會認為要達成一些目標並不是那麼難的事,如果那些協作團隊和協作崗位上的人員能夠認同我,事情就會進展得很順利。於是,我跟他們反反覆覆地溝通,我做PPT,我跟他們講解,每次會議的效果似乎都還不錯,大家都挺認可的,也把任務答應下來。然而,事情的結果卻總是那樣差強人意,我總是在想,除了事務多,人手緊張,難道我的溝通辦法沒有什麼問題嗎?

最近有一次,我跟一個主管溝通產品開發、系列化的事情,我發了資料給他看,也做了PPT,我覺得我把概念講得很清楚了,這些都告訴他,他只需要照這個路子去開發供應商和產品資源就好了,後面的工作就可以做起來了,然後一切都會很順利了……只是,這都是想當然罷了。經過溝通,我認識到:OEM組在開發供應商時有他們的一些特點和困難,更重要的是,大家對“產品系列”的認識是不一樣的,彼此之間並沒有建立共識。

於是,我過去跟這位主管當面溝通,我指着產品圖片跟他詳詳細細地解釋我們的想法和需求,希望達成共識……恰好領導經過,他加入了溝通,幾句話言簡意賅地跟這位主管説明了我們對“產品系列化”的一個設想和期望,當他講到“通用性”的時候,我馬上醒悟,我囉囉嗦嗦,絮絮叨叨講了這麼多,不就是想講明一個通用性嗎?原來——

大家鑽進細節之後,就很難自拔,也就容易走偏了路,事情就會不了了之,達不成目標想要的結果。SL公司在給企業做工廠設計的項目初期,是要求不要車間管理員參與項目的:首輪會議只要總經理、決策者參加;初步方案出來後,要求廠長加入會議討論;直到第三次修改方案出來,才會接受車間管理員參與會議討論。這是因為,如果負責單個車間流程運作的車間管理員在一開始就參與設計討論的話,他們持續關注的細節會不斷地影響達成整體方案目標的設計。

不忘初衷,才能在細節之外始終奔向目標。

溝通心理學心得體會篇5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是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思想。在黨的十七大上,科學發展觀正式寫入了黨章。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以人為本,只有深刻理解以人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和科學內涵,切實做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

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科學發展觀的落腳點在人,歸根到底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因此,“以人為本”就是要從人的特點或實際出發,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要體現人性,要考慮人情,要尊重人權,不能超越人的發展階段,不能忽視人的需要。作為一名護理管理者,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內涵,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在工作中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於各方面的工作。“以人文本”的科學發展觀在護理管理工作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體現在對護理人員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其次,體現在為病人施行人性化護理服務。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對護理人員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科學發展觀把人作為社會發展的主體。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推動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不斷髮展。護士是醫院工作的主體,護理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醫院的生存和發展,做好護理管理提高護理質量是護士長的根本職責和任務。因此,在工作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在制定各項工作計劃時要充分考慮人的本性,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滿足人的基本需求和基本願望,一切管理活動都要以人為核心,以激發和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目的來進行,增加護士的職業認同感,更加熱愛臨牀護理工作,更好地為病人服務。

1、尊重護士的人格。人是社會的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人際交往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且只有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人們才可以更加安心地工作,更願意全心的付出,達到自我管理和自我實現。因此,在護理管理過程中,應經常提醒自己,要尊重護士人格,對護士給予人文關懷。如:在工作中要重視護士的想法;給予護士一定的自主權;讓護士有參與感;對護士偶爾出現的工作失誤,選擇適當的場合進行批評教育等。

2、加強關愛和溝通。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切管理活動均應以調動人的積極性、做好人的工作為主。作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不僅要有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還要對護士傾注愛心,時刻把護士的疾苦、冷暖掛在心上,儘自己最大努力為護士排憂解難,使護士感受到温暖和關愛,增強護理隊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在一個羣體中,如果彼此關係融洽,就會產生羣體增加作用,達到1+1+1>3的效果,這個羣體就會產生內聚力;反之,就會產生羣體減力作用,使1+1+1<3,這個羣體就會產生摩擦力。所以護士長的責任在於創造和維持一種有利於調動積極性和團結友愛和諧的環境氛圍。

3、做到公平和公正。在日常工作中,護士長要做到對事不對人,克服偏見,一視同仁,維護護理人員的心理平衡,給大家創造平等的競爭機會,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潛能,為實現護理目標而努力。

4、善於運用激勵方法。作為護理管理者,應善於運用激勵方法,充分發揮護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及時發現護士的優點,給她們機會和空間表現自己,充分發揮個人所長。

5、從自身做起,樹立榜樣。作為一個護理管理者,不僅是指揮者,更重要的是要帶動一羣人,這就需要管理者本身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使被領導者信服,從而尊重和服從領導,願意追隨。因此,護士長應把提高自身素質和敬業精神放在首位,其個人的政治態度、工作作風、品德修養、風度儀表、言談舉止等都應起到表率作用。

6、換位思考,增進溝通。要把“以人為中心”的管理作為最根本的指導思想,堅持一切從“人”出發的管理理念。護士長在平時工作中要多去換位思考,多從他人的角度去考慮、感受某些問題。從護士的角度出發,將護士看作朋友,而不是下級;遇事要冷靜,處理要得當,在護士面前講話要用詞得當,不要傷害護士的自尊心;在困難面前,要與護士同甘苦、共患難。這樣護士才會把你當作貼心人,有話願意對你講,有事才能同心協力去完成,工作才會積極主動。

7、合理安排,用人之長。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作為管理者,要有科學的、發展的眼光,要了解每名護士的特長,在工作中合理安排,做到揚長避短,讓每個人都處於最能發揮其長處的崗位上,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人的優勢,產生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二、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為病人實施人性化護理服務.在護理工作中,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體現在為病人實施人性化護理服務上,以病人為中心,尊重病人的權利,滿足病人的需要,為病人提供舒適的、安全的護理服務。

1、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觀念。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健康需求認識的不斷提高,護理人員首先應轉變服務觀念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使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務深深紮根于思想觀念當中,成為一種自覺行為,真正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變“要我服務”為“我要服務”,變“病人等我”為“我迎病人”。

2、尊重病人的生命價值、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隨着人們對健康需求及生存期望值的提高,護理人員不僅要滿足病人求生存、求健康的需求,還應維護病人的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意識到病人個人尊嚴不能因生命活動力降低而遞減,護理工作者有責任幫助病人維護人格尊嚴。

3、加強溝通,做好健康教育。整體護理作為一種理念,已滲透到臨牀工作的各個方面。病人的社會經歷、文化程度、疾病種類和病情嚴重程度不同,要求我們護理人員應理解和尊重病人,與病人多溝通,瞭解病人的需要、需求、期望和感受,進行個性化的服務和健康教育。

4、重視細節管理。細節決定成敗。護理人員的人性化服務體現在每一個細微之處,往往一個微笑、一句温暖的語言、一個得體的撫摸可起到藥物無法替代的作用。所以,護理人員應提高自身修養,精練技術,不斷完善自我,將端莊的儀表、美好的語言、得體的行為、精湛的技術體現在為病人提供的人性化服務中。

總之,在護理管理上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在護理工作中處處體現人性化服務理念,是時代發展的需求,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在臨牀護理工作中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們今後工作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我們將在工作中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並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和落實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為社會主義健康事業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