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綜合實踐課心得新版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77K

綜合實踐課心得新版多篇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一

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指出,鑑於塑料袋已成為“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自20xx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通過一個學期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禁塑令”在人們的生活中並沒有起多大的作用。在最初實施時,超市、市場的`塑料袋確實減少了,但現在人們的禁塑意識慢慢淡薄了,人們已習慣了付費購買塑料袋,塑料袋的用量又急速增長。所以本學期我們想繼續進行該主題,從我們自身做起,增強環保意識,然後去影響身邊的人,從而讓禁塑令深入人心,為環境保護貢獻出我們的一點微薄之力。

第一、二週:上網查詢塑料袋的生產過程以及污染情況,製成幻燈片

活動目的:加強學生自己上網查找資料的能力,進一步瞭解塑料袋的有關內容,並將查找到的資料進行整理製成幻燈片,在班級裏進行交流,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第三週:走訪超市、集市,調查塑料袋的使用情況。

活動目的:鍛鍊了學生與別人溝通的能力,使學生敢於並善於同陌生人打教道。在實踐的調查訪談中鍛鍊膽量與口才,提高社會交際能力。

第四周:彙總調查資料,製成幻燈片,

活動目的:通過活動過程中的交流和實踐,體會與人合作的快樂,培養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運用多媒體的能力

第五週:寫出調查感受,在班級中以辯論會的形式談談自己的感受

活動目的: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

第六週:製作減少塑料袋使用的宣傳標語

活動目的: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第七、八週:製作有關“減少塑料袋的使用”為主題的刊板

活動目的:培養學生樂於合作的情感和善於合作的技能。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第九、十週:編一個有關塑料袋的小品

活動目的: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鍛鍊學生的能力

第十一週:編一個有關塑料袋的歌曲

活動目的:發揮學生創造欲,提高他們合作精神

第十二週:給國家監管部門寫一封信

活動目的:以給國家監管部門寫信的方式,反映自己對環保的決心,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二

一、活動時間:20xx.8.1

二、活動計劃:

① 吃過早過早餐後,早上7:00在學校對面的人人樂超市門口集

② 預計7:00——7:10左右一同前往隨手公益志願者之家。

③ 預計11:00結束活動,所有組員在12:00之前回到家,保證安全

注意事項:因為連續40來天高温,天氣炎熱,請大家帶好帽子、水,注意防暑。

三、活動目的:

8.1日是建軍節,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隨手公益湖南省志願者之家要發送一批衣物到雙牌縣幾個敬老院。我們5個同學去志願者之家幫忙整理衣物和書籍,並將各種衣物整理歸類、消毒、摺疊、打包,發往雙牌縣。

四、活動過程:

氣温39°,連續40多天的高温,阻擋不住我們前往隨手公益湖南志願者之家的腳步。7:30,大家帶着要捐贈的衣物、書籍,踏着晨曦、烈日,興高采烈的來到志願者之家。因為今天要發送一批衣物去雙牌縣的幾個敬老院,我們來不及休息,就開始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中,第一步先把桌子抬出來,等下好擺放清理好的衣物。

我們把要整理的消過毒的衣物放在一起,為了方便、有序的整理,並把今天的任務給大家進行了説明:

1、陸舜負責整理褲子;祝明岐負責整理棉衣;唐嘉俊負責整理外套;楊照之負責整理夏裝;尹卓能負責整理毛衣。

2、整理完同學們一起打包,分類裝衣物,寫明數量及品種。

3、大家一起在打好包的袋子上寫發往地的地址、姓名、電話。

4、幫助他人將打包好的衣物送上貨運車

我們邊整理,邊打包,按照棉衣5件、毛衣10件、秋衣10件、褲子10條一摞各打好包。同學們清理的可仔細了,生怕弄錯了哦。

把消毒後的衣物分類整理、打包後,我們開始把衣物按類別裝入隨手公益特製的編織袋裏。又開始分工了,兩個扯袋子,一個裝衣服,一邊記下裝入衣物的數量。然後,我們就在打包好的編織袋上寫下要寄往的地址、接收人的姓名、電話。這個可不能寫錯,也不能塗改哦,大家都寫得非常認真、工整!

雖然天氣炎熱,我們平時也沒做過這些事情,但大家都乾得很認真,看着整理好的衣物,雖然很累但也很開心!想着我們親手整理的衣物即將發送到需要人的手中,內心激動啊。

五、活動評價:

隨手公益:隨手公湖南志願者之家的工作人員還給我們的這次活動發了新浪的微博上,非常感謝我們捐贈的衣服和書籍,並積極參與這次將各種衣物整理歸類、消毒、摺疊、打包,發往雙牌縣敬老院的活動,還傳了我們認真整理、打包衣服的系列照片。

六、活動總結:

今天我們將整理的衣服通過市忠彪貨運有限公司發往雙牌塘底鄉敬老院的衣服是: 毛衣55件、外套40件、棉衣25件、夏衣130件、褲子75條,共325件,5包(編號0008651-5)。雙牌縣上梧江鄉敬老院的衣服是:毛衣60件、外套50件、棉衣20件、夏衣140件、褲子70條,一共是340件,5包(編號0008652-5)。

通過本次活動,同學們都感受到了幫助他人的快樂。雖然天氣非常熱,但是同學們不怕苦不怕累,工作得都非常認真、用心,值得表揚。但是,由於是第一次參加類似的公益活動,我們做得還比較生疏,比如唐嘉駿同學經常放錯衣服、尹卓能同學不及時把收集的衣服放好、祝明岐同學老把褲子和衣服分錯,陸舜同學不及時數好衣物的數量,楊照之同學常把衣服褲子放一起……雖然我們都多多少少犯了一些小錯誤,但是我們還是很高興,和同學們一起當志願者,做公益。

的確,公益活動不是刻意,不是形式,它是我們隨手就可以做的事情。就像我們此次組織的活動——“隨手公益”。我們希望,同學們在放假的時候多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去温暖他人的一顆心,同時我們自己也會感到快樂,就如同一句話所説——“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同時,我們呼籲在放假時有條件的同學也積極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讓公益活動豐富我們的假期!

社會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三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藴含着社會歷史異常豐富的內容。一幅家庭照片,就是一幅凝結的歷史畫面,它以無言的形象,訴説一段令人難忘的歲月。一幅家庭照片像記憶中的一個小片段,又像觀察社會的一扇小窗口。

一、活動內容

收集、交流、展示反映不同時期社會風貌的家庭照片。

二、活動目標

展示不同時期的家庭照片,用歷史發展、社會進步的眼光看待家庭生活的變遷。由家庭生活的變化,看到社會主義祖國的強盛與發展、文明與進步。看照片,睹物思情,增強家庭成員的親情感。

三、活動步驟

1、請長輩講述家庭在幾年間、幾十年間發生的變化。動員家庭成員、親屬幫助收集反映家庭變化的照片。

2、為收集到的家庭照片配上文字,內容包括:照片拍攝年代、拍攝者,照片中人物與家人的關係、照片中景物與自己家庭的關係、與自己所住街區、村鎮的關係,照片所反映的社會、時代情況。

3、製作展板或電子演示文稿。形式、風格儘可能多樣。介紹主題思想、時代背景、照片內容、選取寓意等,可配上背景音樂。

四、建議:

1、選取某一側面的照片,有歷史意義和教育內涵。

2、照片可以以時間為線索、以人物為線索、也可以不同時期的家庭生活為線索,以同時期的不同生活方面為線索。

3、拍攝一組反映目前家庭生活狀況的照片,配上文字説明。

4、也可拍攝家庭紀念冊、榮譽證書、藏書、票證等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四

活動主題:我們和蔬菜

活動年級:三年級

活動主題的提出:蔬菜是孩子每天都應該吃的食物,但是看似非常熟悉的蔬菜,學生們知道的不多,尤其對蔬菜的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國小時期,正是孩子們長身體的最佳時期,每天需要從食物中不斷獲取各種營養物質。但是,滿街的燒烤小吃,肯德基、麥當勞芳香四溢,吸引了許多的國小生。餐桌上的蔬菜與之相比,不及其香、不及其脆。很多國小生存在不愛吃蔬菜、偏食的習慣。本活動的設計意圖就是要在引導學生通過活動認識各種各樣的蔬菜,探究蔬菜的營養價值,學習科學食用蔬菜的初步知識。通過活動使學生對蔬菜有個正確的認識,養成愛吃蔬菜、不偏食的好習慣。因此,我選定了“我們和蔬菜”為本次活動的主題,讓孩子們喜歡蔬菜。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認識更多的蔬菜,並瞭解它們的生長過程,營養價值,食用方法,以及栽培方法等。

2、通過對蔬菜的認識與探究,使學生了解蔬菜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初步樹立科學食用蔬菜的意識,體會“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的道理。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調查能力、探究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及與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

(1)學習有關蔬菜品種、分類、營養以及食用蔬菜與兒童成長健康等方面的知識。

(2)瞭解本地蔬菜銷售、種植等情況以及人們食用蔬菜的共性問題。

(3)與菜園、小商販、圖書室、微機室等地取得聯繫,爭取家長的配合,為學生進行市場調查和查閲資料作好條件與安全準備。

2、學生準備

(1)瞭解學校附近的蔬菜園都種植哪些蔬菜,為進行蔬菜市場調查作準備。

(2)設計調查記錄表格,並準備好筆記本和筆。

(3)有條件的同學可準備攝像機和照相機,並向老師和家長學習簡單的照相、攝像技術,以便在做市場調查時蒐集第一手材料。

活動時間安排

(1)選題階段:1周

(2)實施階段:3-4周

(3)成果交流評價階段:2周

活動實施過程

第一階段 選題指導階段

一、討論定活動主題

課前師出示三個與蔬菜有關的謎語,和學生開展猜謎遊戲。上課後延續遊戲,話説蔬菜。通過師生對話,讓學生知道蔬菜的營養是豐富的,而且要想讓蔬菜很好地為人類服務,在食用的時候要講究方法。再通過鮮活的各種種類的蔬菜圖片,使學生明白蔬菜除了我們常吃的外還有很多的種類。最後提醒學生,蔬菜的種植也要講究方法,方法得當,蔬菜的質量才會好,產量才會高。緊接着教師的“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有什麼感受?”這一問題,使學生確立本次活動的研究主題。

二、圍繞主題,展開討論,生成子課題研究內容。

三、自主結成子課題小組,設計小課題活動計劃。

(1)在老師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自由組合成研究小組。

(2)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設計子課題活動計劃。

四、交流小課題活動計劃,指導完善。

各小組代表介紹自己的課題活動計劃,師生共同評議,完善活動計劃。

第二階段 活動實施階段

一、開展活動

各小組分別按照活動計劃有步驟地展開活動,通過上網查閲資料、採訪、實地考察等方式解決本組的研究問題,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請家長、老師一起探討、研究。教師做好活動指導:

1、開展考察或其他活動時,要事先準備收集資料的相應工具,如筆記本、照相機等。

2、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資料,鼓勵學生在活動中要運用上網、訪問、觀察等多種方法蒐集、處理信息,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指導學生注意活動安全問題。課外外出活動,必須先徵得教師和家長的同意,告知具體的活動地點。

4、引導學生分析研究過程的碰到的困難,鼓勵學生開動腦筋靈活應對

二、交流階段性成果

1、各個小組進行本組階段性資料的整理和分類,並通過討論交流後彙報在活動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通過師生討論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2.討論下階段開展研究的計劃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下一階段所要開展的活動,教師加以指導。

(1)各小組討論本組還要通過哪些活動來達到本次實踐活動的目的。

(2)各小組彙報下一階段的活動。

(3)其他小組成員評價並提建議。

(4)教師指導評價,並進行研究方法的指導。

(5)小組修改、完善下一步研究計劃。

第三階段 整理信息階段

一、各小組組員對本組資料進行彙總、整理、分析、研究、刪選,形成結論。

二、指導學生進行信息處理的要求和注意事項。

三、指導學生進行成果總結。各小組組長負責引領小組成員,採取不同的彙報交流方式。

四、小組討論成果展示形式。

在小組確定自己的研究報告後,針對各自小組的特色,討論選用不同的方式來展示小組的研究成果,做好展示時的人員分工。

第四階段 成果展示階段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這段時間,我們開展了以“我們和蔬菜”為主題的課題研究,進行了分組,討論確定了研究課題,制定了研究方案,通過各種方式展開調查,

最後對資料進行了整理,形成結論,每一個同學在活動過程中都非常積極。在今天這個展示和交流活動成果的課堂上,相信你們會表現的更棒。

二、主持人 張博銘 張子涵上台主持活動

三、各小組展示課題成果

1、分小組以各自的形式展示本小組的課題成果。

2、課題互動提問、答辯、建議。

3、教師評價小結。

4、評選綜合實踐小能人,“我們和蔬菜”優勝團體,並給予獎勵。

四、主題活動的拓展延伸

1、師總結學生活動表現。

2、讓學生在卡片上寫下自己的金點子,或者寫下自己接下去最想去實踐的一個行動。

3、行動延伸。

學生寫,寫完的同學教師隨機採訪他,並請他把行動卡貼在黑板的主題旁。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五

一、指導思想:

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我們將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目標,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引導本年段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深切的體驗,產生積極的感情,激發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學的慾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從而進一步加強人際交往的能力。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瞭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過程目標: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教學重難點:

1、注重實踐的過程,實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走向社會,開展活動的方式方法

3、組織有關的活動素材。

四、具體工作:

1、設情境 列課題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將根據《綜合實踐活動》中所提供的內容,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創設問題的情景,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產生研究的慾望。激發學生去觀察生活,並對生活進行思考,制定好活動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從而解決問題。

2、重感受 促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無疑是學校課程形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而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則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這些評價與我們平時的評價有很多不同,他的評價側重於活動的過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參與者之間的平等交流,郵資我評價,小組評價,導師評價,家長評價等,為師生提供一種反思的參照,從而獲取新的動力。我們將加強小組間的評價交流,將不同的活動方案進行交流,取長補短,使活動更好地發展。

3、學理論 明目標

我們將繼續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理論叢書,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尋找有關理論,聯繫實際情況解決問題,使綜合實踐活動更能達到預想目標,而趨於完善。

五、全冊教學內容及進度安排

1、有趣的紙世界(2課時)

2、錢幣、歷史、生活 (3課時)

3、校園裏的浪費現象(3課時)

4、生活中的藝術(3課時)

5、我是社區小主人 (3課時)

6、我為交通繪藍圖(2課時)

7、小導遊(3課時)

六、對本學期的期望

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希望能夠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自主研究和主動探究、動手操作、團結合作的能力,讓學生體驗生活並學以致用。

綜合實踐課心得 篇六

一、理論聯繫實際

剛剛接手綜合實踐活動課時,我很茫然,不知從哪兒入手,上課總是機械地按照所學的理論指導學生,不敢越雷池一步。但是,當我生搬硬套地將我所知道的理論引到課堂時……

記得那一節課的主要任務是確定主題和學生的分組。我先介紹了一下綜合實踐活動課主題研究的一般過程:準備階段(確立主題、分組制定活動方案)……我剛説完,一個男同學站起來了説:“老師,我們可不可以先分組,大家一起商量選課題?”我馬上否定了他的意見,並告訴他,這是進行主題研究的一般規律。一會兒,又一個學生站起來:“老師,我們國小研究性課都讓我們先分組,小組同學一起商量選課題的。”我還是很有耐心地解釋:“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要求你們每個人自主地選擇,並提出活動題。”我還是很有耐心地解釋:“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要求你們每個人自主地選擇,並提出活動課題。”一陣沉默,學生似乎接受了我的理論,我又談話啟發大家選題。但是,除了幾個發言積極的學生提出了幾個課題外,其他人沉默無語,沒有我想像中的熱烈場面。這節課我沒有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

這是我的一堂課的片斷,由於我的教學還停留在“教”理論的層面上,導致沒有完成教學目標。這次“事故”使我認識到開發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光靠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照搬理論更是行不通的。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中,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學生是最好的驗證官。當你發現學生“有所不適”了,就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好意識,綜合實踐活動課具體實施的過程,內容和形式都是在實踐中動態生成的,只有真正做了,才能找到理論於實踐的 真正結合點。

二、為學生選題搭橋鋪路

愛因斯坦曾經説過,提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主題確定是首要階段,要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選出要研究的主題或課題。而每每在這個環境我都大傷腦筋……

第一次上研究性選題課時,我介紹了選題的原則:科學性、興趣性、實踐性、可行性。然後非常民主地告訴學生,尊重他們的個人興趣,讓他們自主徐骯髒探究內容。學生們七嘴八舌的,熱鬧場面前所未有。下課前,黑板上寫滿了題目:《我看二戰》、《ufo之謎》、《金字塔之謎》、《網絡遊戲》、《服飾》、《陶藝》……學生選的題目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我不能完全認同他們的課題,像《ufo之謎》、《金字塔之謎》等課題我馬上以“研究困難”為由將之“槍斃”了,學生不高興了:“老師,你不是説選什麼課題都可以嗎?”“老師,我就對金字塔感興趣。”……僵持中,下課鈴響了,我逃離了教室。

經歷是一種財富,只有善於從教學經歷中汲取養料,才能不斷地使自己更快地成長。那節沒有收場的課讓我反思了很久,也促使我更細緻地研究這門學科好關注學生們的實際。等到去年綜合實踐活動課選題是,我就有所準備地走進教室……

“我們很多同學都是來自於農村的,農村作為綜合實踐一個很好的基地,有很多值得我們驕傲的地方,今天,我們在這裏交流一下你眼中的新農村,或是你所瞭解的有關新農村的情況。”我的話音剛落,同學們紛紛舉手,“我、我”地嚷着,這個選題對於他們來説太熟悉了。讓我感動的是一個叫“王佳輝”的學生不但介紹了他的收集材料,還將剪貼的很多新農村的圖片資料提供給大家看。不管是講的同學,還是聽得同學都很興奮,我看到了我想要創設的情景。交流之後,我開始指導如何選擇課題。學生由於有了前面的興趣和經驗,主題的選擇有了一定的傾向性,而且研究的問題更是具體了,如《農村的變化》、《農村新能源使用的研究》、《農村旅遊資源的開發》等

我很欣喜,不是學生變了,而是我的認識改變了,中學生對各種自然好社會現象具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同時他們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志向,需要有適當的引導和扶持。而且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還要受教育資源的侷限,所以主題的確定要根據學校、學生生活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此,教師要為問題及課題的產生做好充分的鋪墊和引導工作,《走進新農村》這個主題設計的想法就是在我們學校組織學生到靈武中北村參觀後產生的。

三、放手實踐

進入實踐體驗階段,學生要在“做”、“考察”、“探究”中進行活動體驗。這時的學生就像放飛的風箏,在廣闊的社會環境中自由的翱翔,教師既要讓風箏飛得高,又要牽住手中的線。對於學生來説,“實踐體驗階段”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也是面臨困難最多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要深入社會,進行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實踐活動,教師不易調控,學生在困難面前容易退縮,滋生惰性。

那是一節階段總結交流課,經過一個月的資料收集和社會調查,以及兩週的總結整理,在我想像當中,學生應該是很有收穫的。每個人都準備了一份總結報告,形式多以小論文的形式,初聽起來寫得還真不錯,細細品味,覺得很多同學的總結缺乏真情實感,資料堆砌的現象很嚴重,這是怎麼回事?學生不是喜歡進行調查嗎,為什麼沒有人寫調查報告?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先肯定了他們的總結完成的都很及時,然後跟他們説出了我的疑惑。同學們七嘴八舌説開了:“老師,還是寫小論文簡單,網上有的是。”“老師,哪有時間去調查?再説調查報告多難寫。”學生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學生在實踐中走了捷徑,從中暴露出綜合實踐活動課主題活動在實施過程中極易出現的問題,我幾經思考,認識到自己在學生實踐基地忽視了具體的指導,放任城市自由活動,等到結果出來時才關注就太遲了。

於是我及時調整了自己在下一個階段的工作,首先做到跟蹤指導,在小組活動前我組織大家開展計劃交流會,一方面我自己做到心中有數,另一方面有助於學生間的相互借鑑和進一步完善。活動中我儘可能地作為他們的一個合作者去參與活動,活動後鼓勵他們寫活動體驗,同時我學生展示自我搭建平台,並組織開展“體驗交流會”、“我的新發現”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談困惑,有的談收穫,有的談自己遇到的小麻煩等。在相互的交流中,同學們分享着各自的經歷,並彼此啟發着。我在這個過程中要做的就是及時抓住契機鼓勵和引導他們,並提議,尋找解決的辦法。學生們在實踐中提出問題最多的是採訪難,很多小組總是依賴找熟人進行採訪。《噪音污染研究》小組的一個做法啟發了大家,為了進一步調查噪音的界定和危害問題,這一小組想到中山區環保局進行參觀採訪。在沒有教師和家長引薦的情況下,組長想到通過114查找環保局的電話,然後撥通了環保局領導的高度支持。他們不但派了兩名監測站的工程師接待了《噪聲污染研究》小組的同學。而且,在我校《我們身邊的環保》主題活動結題展示會上,環保局的工程師還親自臨會場對學生們的研究和實踐活動進行了點評。《噪聲污染研究》小組的做法使其他小組豁然開朗。實踐體驗使學生找回自己,體驗交流使學生學會了選擇。經過幾次體驗交流會之後,我越來越認識到利用學生這一活躍的資源為教學指導服務的重要意義,因為學生間的相互學習是不可忽視的。

學生在實踐中時時面臨困難的挑戰,為了激烈學生堅持到底,除通過加強指導這根線來調控學生,還必須要有另一根線牽住學生,那就是正面的評價激勵機制。為此,我在實踐中發現檔案帶評價比較適合我校的學生。評價方式主要採用全程評價和多元評價,全程評價從學生主題或課題的確立、資料收集、社會調查、社區服務、動手實踐等環節進行評定,多元評價是從學生主題研究的態度、參與實踐的熱情,學生實踐的體驗、感悟、反思等進行評定。評定的標準由我們師生共同商討決定,評價分自評和師評、組評。顯性的評價一般由師評和組評來完成,隱形評價主要由學生自評來完成。評價體系的建立在某種程度上約束了學生主題研究活動的隨意性,最重要的是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因為不管是“資料收集”還是“態度”,都與對自己的評價密切相關,他們還會大意嗎?

兩年來,在“學中做”、“做中學”的過程中,我和我的學生完成了《我們身邊的環保》主題活動的研究,這一課題在“中山區研究性成果展示會”上做了展示。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我又及時將學生的研究成果好實踐中的體驗及收穫彙編成冊,緊接着我校《新農村》主題活動也拉開了序幕。伴隨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成長,我的學生也成長起來。學生研究環保,不知不覺接受了生態倫理教育;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借鑑,不知不覺在接受了精神的互助薰陶;學生共同設計了活動主題,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合作精神。

走進綜合實踐活動課,我逐漸地感到自己在變化,我不僅僅是學生的指導者、合作者,更是一個跟他們一樣的學習者、研究者。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我和大家一樣渴望找到自己的方式,迎接成功的到來。光説不做,只能在成功的邊緣徘徊;只有去做了,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

綜合實踐課心得 篇七

7月29日到8月11日,我有幸參加了20xx—中西部農村骨幹教師短期培訓的的學習,通過十幾節課的學習,我懂得了很多,對綜合實踐這門課程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在選擇綜合實踐課時,應該尋找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素材,提高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綜合實踐課的實質就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隨着學生實踐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師不再是傳授者,而是促進者。作為促進者的關鍵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促使學生自己去感知體驗,實驗觀察、探究研討。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一個充滿主動精神的主體,師生之間是合作的關係,共同投身於問題的研究過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觀摩的這幾節課使我受益匪淺:首先,這幾節課無不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讓學生自己提出想法並實施,提高了積極性,學生走入社會親身參與實踐才能讓他們獲得真正的知識。其次,活動主題的設立非常符合學生的實際,也都能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如《美麗的扎染》、《魔罐》都激起了學生們深入研究的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從中獲取知識。另外,綜合實踐活動課動手能力比較多,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且還培養學生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能力。

同時我也深刻意識到: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角色很重要,從主題的確立,到方案、分組以及查找資料,及至最後的成果展示,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看似沒有做什麼,但實際上,每一個環節的順利進行都有着教師的參與和指導。所以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十分重要!

通過這短短十幾天的學習,使我瞭解到綜合實踐整合了各門學科的知識,有語文、數學、科學、品生、品社等,可以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就拿開原實驗國小舉辦的遠足綜合實踐活動,其中涵蓋了數學中一千米有多長,語文中體會紅軍長征,品社中團隊活動及科學中家鄉植物種類生長情況等,學生在此次的綜合實踐中得到了各方面能力的鍛鍊和發展,也掌握了各學科的知識。

此次學習活動,我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學生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這樣的活動真好,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增長學生們的學識,開闊視野,讓孩子在實踐中學到一些書本上沒有的東西。另外,綜合實踐鍛鍊學生多學科知識的整合、掌握與自覺探索、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真的值得借鑑。通過聽來自遼寧省的14位老師講課,我也對綜合實踐這門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今後的綜合實踐課中,要認真的尋找適合學生上的綜合實踐課,爭取上好綜合實踐這門課程。

綜合實踐課心得 篇八

今年9月27日上午,我有幸參加了在前進國小舉辦的全市國小綜合實踐優質課評選聽課活動。這次活動令我收穫頗深感觸良多,通過聽課我充分體會到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內容上的廣泛性,在活動過程中的實踐性,具體感受與心得如下:

一、綜合實踐學科內容豐富多彩:

綜合實踐這門學科在內容上有着十分豐富的內涵,學生可以在課堂中與老師一起手工製作,如《插花的心情》等;綜合實踐內容也可以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問題,如《包餃子》當然綜合實踐內容還可與科普知識相關,綜合實踐學科的教學內容甚至教師還可以自我創新教材、挖掘教材、自主設計編排教材,圍繞着鍛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這一主旨,綜合實踐內容有着極強的靈活性與廣泛性。

二、綜合實踐這門學科的綜合性強

突出體現在教學目標方面,由聽課總結,綜合實踐的目標既有實踐活動的目標,又有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學法目標等,目標的架構全面合理、和諧有序。每一節課不單純用到一門學科的知識,要調用到多門學科的知識,綜合實踐學科特別加強了學科間的聯繫。如《插花的心情》。

三、綜合實踐此門學科的綜合性很強,始終緊緊圍繞着“實踐”二字做細緻的文章。

如《包餃子》此節課郭穎老師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多角度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先觀察各種各樣的水餃,在盡情地觀看老師的示範,再動手實踐,極好地鍛鍊了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如蒐集資料的方法、採訪的方法、實驗的方法、分組合作的方法等,然後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活動。

此次聽課活動,不少教師在言談舉止中滲透了自身的知識與涵養,教學語言的功底頗深;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中又滲透出他們的功底之深、設計之巧妙,教法之靈活,應變能力之強,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教師的深厚功底在綜合實踐課堂的平台與舞台中,對學生是一種重要的深遠的薰陶和影響,特別是教師的綜合素養對於學生的影響甚至達到一生一世。再我將認真反思,在反思中繼續提升,搞好綜合實踐學科的研究與實踐,多多探討課堂模式,虛心好學埋頭鑽研,力爭將此次學習的先進理念付諸於教學實踐,大面積提高綜合實踐課程的質量,使每個學生更加喜歡綜合實踐課。

綜合實踐活動課 篇九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給爺爺奶奶過生日

活動思考:隨着社會的發展,現在家庭獨生子女多了,生活富裕了,講索取的多了,講奉獻、回報的少了。這是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不相適應的。開展關懷老年人的活動、拉近少年兒童和老年人的距離,在青少年中提倡尊老愛老,弘揚孝道,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項基本內容。

一、活動目的1、使學生知道社會是由許許多多家庭組成的;家中的老人曾為社會貢獻、付出,在年老力衰時理應得到關懷、幫助。

2、學生通過自己設計給爺爺、奶奶過生日的過程,參與家庭、社會生活,培養對家庭與社會的責任感和安排具體活動的能力。

3、培養學生尊敬老人、關注弱勢羣體的良好道德品質。

二、活動準備

1、準備家裏老人和社區敬老院老人生活的音像資料。

2、準備角色表演用的道具、給老人過生日用的禮物等。

三、教學課時:兩課時

四、活動內容與方法

1、家庭調查:關心爺爺奶奶的生活觀察、瞭解自己爺爺、奶奶的生活。學生在家中受別人照顧慣了,只由他們自己去做調查,不一定有預期的效果。但是學生組成小組研究,制定計劃後去調查,情況就會明顯不同。此環節也可以是在課堂上由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回憶、記錄;然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

2討論:我們能夠為爺爺、奶奶做哪些事情。在討論中相互啟發,開始討論如何履行義務和責任。學生的想法可能不會相同,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增感、意義以及力所能及的角度,討論大家的想法,歸納出一些可行的做法。3拓展與延伸:為爺爺奶奶過生日在此部分活動中,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參考做法,即給爺爺、奶奶過生日。這是學生能夠做到,而且是他們這種年齡的孩子感興趣的事情。這裏的老人泛指家裏的老人或社區敬老院的老人

A確定對象。過生日的對象應是大家公認的,對社會有一定意義的。比如,沒有子女或子女遠離身邊的老人、身有殘疾不能自理的老人,及曾經為社會做過突出貢獻的老人等。

B思考怎樣為老人過生日。這裏既可從學生心理出發,比照他們過生日的做法,也要考慮一般老人的特點和具體對象的特殊性。可由學生先提出自己的各種想法,然後小組討論擬定一個可行的方案

C模擬演示過生日的場景,是一次角色表演的過程。學生根據自己制定的計劃,扮演不同角色,嘗試實際過生日。學生雖然有想法,但年紀小、缺乏經驗,做起來與實際還有距離。對如何語言表達、贈送禮物等事前進行演練,是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