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課程標準讀書心得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9W

新課程標準讀書心得多篇

新課程標準讀書心得篇1

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我教學時注意緊密聯繫實際,從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入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用數學的概念與語言去反映和描述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中。如《噸的認識》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況中感受並認識噸,建立噸這一概念。這樣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信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新課程標準讀書心得篇2

讀完了xxxx版新課程標準,我受益匪淺,更加了解了《數學xxxx版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

新課標指出,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知道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特徵在於“基礎性”,即讓未來公民獲得所需要的基本數學素養。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

數學源於生活,並廣泛應用於生活,我們應該以生活中的數學事實為基石,從中歸納出數學模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和美感。《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我們應改變過去那種以教師教,學生學,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

在國小數學課外作業方面,新課程背景下國小數學課外作業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幾點:

1.能夠有效落實“雙基”

新課標強調國小數學課外作業在落實“雙基”上的有效性、可行性;強調以“遵循學生年齡和生理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為前提。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教學,雖不像傳統教學那樣只抓“雙基”,但也絕不能走向另一個極點,虛化或放棄。因此,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仍應是當前數學作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繼續學習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2.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新課程國小數學教材選取了自然、社會與其他學科中的素材,體現了數學知識的形成與運用的過程,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都體現了螺旋上升的原則。教材特別重視知識之間的聯繫與綜合,對有關的數學背景知識也作了重點介紹。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教材的核心要求就是提升數學素養。數學素養是指人用數學思想和觀點、數學思維方式和數學方法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其傾向性。那麼數學作業作為學生自主建構數學模型的主要過程,承載着提升素養的功能。良好的數學課外作業設計能夠啟蒙數學思想、訓練數學思維、培養科學態度。

3.進一步增強家校合作

在國小生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教育孩子的責任不能替代。家長和教師可以很好地利用數學課外作業的通道,把數學學習狀況、學習要求、學習建議等一系列教育信息通過作業、作業留言等方式進行交流傳遞。讓學校要求成為家長幫助學生的科學正確行為,也把家長對學生的期待變成學校教師改進教學、提升教育的目標任務。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經常看到家長在作業留言中的建設性意見,對教師教學提出的希望和請求等。這些意見和建議,促進了家校合作,既有利於教學,也有利於育人;既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又加速了教師的專業成熟。

總之,通過對《數學課程標準》的學習,我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不僅要認真做好教材的分析、教學設計,更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鑽研知識,找準課堂的學習重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知識,並根據所學知識設計出有層次、有針對性的數學課外作業,讓學生在課外也能及時地鞏固數學知識,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新課程標準讀書心得篇3

本人看了《國小數學新課標》之後,感覺它在舊版的課標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原來是一些基礎性的內容,主要是向學生們傳授知識,讓學生們能夠掌握好就可以了,現在並不只是這樣,而是重視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讓他們在實際生活情境中感受數學,數學學以致用,而且是快樂地學習數學。我膚淺地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原來國小數學中的“兩基”變成了現在的“四基”。多出的兩個方面是“基礎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新課標在以前要求的僅僅是國小數學基礎性的掌握,而現在卻是把國小數學的要求提高了層次,要求把數學的基本思想也要貫穿於數學教學中,同時要讓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數學的學習,這樣也就從國小階段開始培養學生們的數學素養,並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數學,確實這樣一種的教學方式可以給學生們更好地學習數學的環境,對於學生們今後的數學學習打下了深厚的獨立探究潛在習慣,也體現了新課標在指導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精益求精的態度。

其次,對比新舊課標的基本理念,我發現兩者都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但是新版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數學思想的培養。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羣體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差不多是“因材施教”的意思,但是並不是個別教學法,而是根據班級來衡量,這樣我們就可以讓不同的學習能力的學生在數學上有着不同的發展;另外,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應該把數學上一下數學思想融於學習數學之中,這樣從學生的國小階段就開始瞭解一些經典的數學思想,那麼對於學生今後數學的學習會有莫大的幫助。

再次,新課標中的應用意識,讓我們看到在數學教學應該去引導學生通過一些實踐活動來發現數學、應用數學,培養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因為大家都知道,不要做書呆子,應該儘可能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既可以為生活提供便利,也可以讓自己在知識的掌握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積累知識,那麼對於學生來説,這樣的一種通過在生活中來學習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是很好的掌握數學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也可以培養他們的通過實際生活來探索數學的興趣,對於以後的數學學習有着更好地獨立思考素養,更能在將來數學學習和進入社會都有着有益的助力。

以上,就是本人學習國小數學新課標的一些淺薄的心得體會,我想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應該把這些體會浸潤其中。當然,無論如何,作為教師要不斷探究數學教學,讓學生在高效學習數學過程中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

新課程標準讀書心得篇4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悦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悦,激發了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覺得數學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計算、數字,從思想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例如教學“因數與倍數”時,給每一位同學都編了一個號,然後根據因數與倍數的特點組織遊戲,大家很快就掌握了。同學們學習興趣非常濃,上課發言也非常積極。

我班有一批學困生,他們的學習習慣非常差,如:好動、淘氣、惡作劇等。應培養他們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要培養學生上課專心傾聽的習慣。

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習慣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的習慣。

三、培養他們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着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繫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

四、培養他們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書寫美觀、工整是學生的基本功。做數學作業一般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規範,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範。對於作業的書寫情況,教師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範,以表揚為主。應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

雖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於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並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紮根、結果。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這些天的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會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掩卷沉思,這次再學習讓我真正懂得了為什麼要進行新課改。

新課程標準讀書心得篇5

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目標,從2011年版課標的“三維目標”到2022年版課標的“素養導向”,完成了由知識、技能學習的課程目標到以課程為載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的跨越轉變。

2002版物理課標,立足學生全面發展,依據核心素養內涵及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確定了課程目標,體現了物理課程獨特的育人價值。

(一)對核心素養內涵的認識

核心素養是個體面對複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結構化的領域知識和技能,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品質,是一種廣義上的學習結果及其表現水平。

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物理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這四個方面。其中物理觀念是基礎,科學思維是核心,科學態度與責任貫徹始終,科學探究是學習物理觀念、發展科學思維、形成科學態度與責任的手段和途徑。

1、物理觀念

物理觀念是從物理學視角形成的關於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等內容的總體認識,是物理概念和規律等在頭腦中的提煉與昇華,是從物理學視角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物理觀念主要包括物質觀念、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要素。

物理觀念的提出超越了碎片化的知識與孤立的解題技能,是對學生知識理解和能力發展的更高要求。

2、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是從物理學視角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及相互關係的認識方式;是建構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過程;是分析綜合、推理論證等方法在科學領域的具體運用;是基於事實證據和科學推理對不同信息、觀點和結論進行質疑和批判,予以檢驗和修正,進而提出創造性見解的品格與能力。

科學思維主要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要素。

3、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指基於觀察和實驗提出物理問題、形成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制訂方案、獲取與處理信息、基於證據得出結論並作出解釋,以及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科學探究主要包括問題、證據、解釋、交流等要素。

4、科學態度與責任

科學態度與責任是指,在認識科學本質和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間關係的基礎上形成的,探索自然的內在動力,嚴謹認真、實事求是、持之以恆的品質,熱愛自然、保護環境、遵守科學倫理的自覺行為,以及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擔當。科學態度與責任主要包括科學本質觀、科學態度、社會責任等要素。

(二)對課程目標要求的理解

1、物理觀念方面

(1)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初步形成物質觀念、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

(2)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繫起來,應用物理觀念解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物理觀念素養中,特別強調應用這些觀念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和思維加工的過程,促進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內化,形成學科思想,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科學思維方面

(1)會用所學模型解釋物理現象和過程,闡明物理概念和原理,分析常見的物理問題(考慮到國中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發展水平,沒有對建構模型提出更高的要求);

(2)結合課程內容進行科學思維方法的學習,如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比較法、類比法等,能對相關問題和信息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形成初步的科學推理能力(從定性與定量兩個方面進行推理,找出規律,形成結論,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

(3)利用收集的證據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描述、分析和解釋,並使用簡單和直接的證據表達自己的觀點,形成初步的科學論證能力;

(4)獨立思考,對相關信息、方案和結論提出自己的見解,敢於質疑,提出新的方案,具有質疑創新的意識。

3、科學探究方面

(1)基於事實和生活中的現象,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形成猜想與假設,形成初步的觀察能力及提出問題的能力;

(2)能基於問題,制訂簡單的科學探究方案,會通過實踐操作等多種方式收集信息,初步發展獲取證據的能力;

(3)對收集的信息分析和處理,得出結論,初步形成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作出解釋的能力;

(4)能用書面或口頭等方式表述自己的觀點,能自我反思和聽取他人意見,具有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4、科學態度與責任方面

(1)科學本質觀:初步認識科學的本質,培養親近自然、崇尚科學、樂於思考與實踐、發展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科學態度:科學活動和生活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嚴謹認真,實事求是,善於與他人分享與合作,敢於提出並堅持個人見解,勇於放棄或修正不正確的觀點,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

(3)社會責任:通過物理課程的學習,能關注科學技術對自然環境、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遵守科學道德規範,有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能關心物理科技發展的歷史和現狀,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教育內容,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基於“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對我們一線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優化教學方式,儘快適應新時代的育人要求,切實把課程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我們要努力創設整合的、情境化的、開放性學習任務,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轉化為具象化的個體發展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進行有機聯繫,引導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品質、提升學科素養,塑造科學精神、厚植愛國情懷!

新課程標準讀書心得篇6

我從教國中物理近三十年,從剛任教時的純應試式和滿堂灌式教育到至今的應用多功能多媒體式教學,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也在不斷的變化,他(她)們獲得知識的渠道更多,知識的涉獵面更廣。國中階段正是他們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初步階段,在學校通過各個學科的學習,通過老師的啟發引導,使他們形成科學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不斷的學習,與時俱進,做好他們的引路人。

暑期我認真學習了物理新課標,課標中將整個國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分為五大知識板塊:(一)物質、(二)運動和相互作用、(三)能量、(四)實驗探究、(五)跨學科實踐。

我對五大知識板塊總體認識:通過學習我對國中階段的物理知識系統又有了新的認識。每個知識塊都要全面落實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培養目標,遵循學生身心規律提升課程科學性和系統性,減負提質細化育人目標,強化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堅持與時俱進體現課程的時代性。每個知識塊,都分為一二級主題,並細化到內容要求、活動建議、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等。為我們以後的教學提供了更具體、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我對五大知識板塊分塊認識:(一)對“物質”板塊的認識:這部分內容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從物理學的視角認識物質世界,瞭解身邊物質的形態變化,瞭解物質的屬性、結構與物質世界的尺度,初步形成物質觀念,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關心環境保護環境的責任感。(二)對“運動和相互作用”板塊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旨在引導學生從物理學視角認識運動和相互作用,瞭解身邊的運動形式和相互作用,形成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發展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三)對“能量”板塊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旨在引導學生從物理學視角認識能量,瞭解不同形式的能量,認識能量守恆與轉化的普遍規律,瞭解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初步形成能量觀念;發展學生初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對“實驗探究”板塊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旨在體現物理課程實踐性的特點,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和收集數據的能力、表達和交流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五)對“跨學科實踐”板塊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旨在發展學生跨學科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積極認真的學習態度和樂於實踐敢於創新的精神。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不保守、不落後在工作中盡力達到新課標的要求,貫穿新課標中的精神為培養祖國未來的建設者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