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微作業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9W

微作業心得體會多篇

微作業心得體會篇1

今年的暑假時,被父母視為“小公主”的我回到榆社老家體驗農村生活。

清晨,天剛矇矇亮,一聲清脆的雞鳴聲打破了鄉間的寂靜,村子一下變得熱鬧起來。到處雞鳴犬吠,炊煙裊裊。姥姥,姥爺吃過早飯就扛着鋤頭到田裏幹活,我也_顛_顛跟在後面,採山花,摘野果,哼小調,一路上追蝴蝶,抓昆蟲,好開心啊。

一會兒,我們就到了姥姥家的玉米地。我在前面幫着拔雜草,他們在後面鋤地。我伸手抓住野草的根部,使出我吃奶的勁往出拔,誰知由於慣性,草拔出來了,我也仰面朝天躺在了地上。

豆大的汗珠從我的臉頰上流下來,像有毛毛蟲在爬。我用髒乎乎的手去抹汗珠,結果抹成了花貓臉。鑽在玉米地裏,無數的小蟲和蚊子在我眼前飛來飛去,叮得我上身上到處是紅疙瘩。

一上午的工夫,我已經累得精疲力盡,真想插個翅膀,飛到我的席夢思牀上睡一覺。

這一天的鄉村生活,讓我知道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也知道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微作業心得體會篇2

我應聘的崗位是實習會計,被建業公司安置到了xxx置業有現公司。xxx公司的財務部並沒有太多人,設有一名財務經理,兩名出納,兩名會計。此次負責我實習的是公司出納—劉愛麗,劉姐根據我的實習時間,主要是讓我瞭解財務軟件的使用和會計處理的流程,並做一些會計憑證。公司採用的是金碟財務軟件,從編制記賬憑證到記賬、編制會計報表、結帳都是經過財務軟件完成。我認真學習了正規而標準的公司會計流程,真正從課本中走到了現實中,細緻地瞭解了公司會計工作的全部過程,掌握了金蝶財務軟件的操作。

開始單位不會讓我幹什麼,觀察我是否有耐性全身心的投入本行業。然後是大批量的工作,數量和難度都很大可是要求不高,這是考察我的本事,也讓我找到自我的位置。單位裏完全按本事來分配待遇,而不是學歷。社會的準則就是不能勞動的人就是廢物,即便你是大學生、文化高、素質高、説話有水平、氣質高、斯文做作等等。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虛心向他人學習有真材實學才是當務之急。

作為學習了這麼長時間會計的我們,能夠説對會計基本上能耳目能熟了。有關會計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結構體系,我們都基本掌握。經過實踐瞭解到,這些似乎只是紙上談兵。倘若將這些理論性極強的東西搬上實際上應用,那我們也會是無從下手,一竅不通。下頭就是我經過這次會計實習中領悟到的很多書本上所不能學到的會計的特點和積累,以及題外的很多道理。

以前,我總以為自我的會計理論知識還算紮實,正如所有工作一樣,掌握了規律,照蘆葫畫瓢準沒錯,那麼,當一名出色的會計人員,應當沒問題了。此刻才發現,會計其實更講究的是它的實際操作性和實踐性。離開操作和實踐,其它一切都為零!會計就是實際中學會做賬。

在實踐中我也發現,會計具有很強的連通性、邏輯性和規範性。其一,每一筆業務的發生,都要根據其原始憑證,登記入記賬憑證、明細賬、日記賬、三欄式賬、多欄式賬、總賬等等可能連通起來的賬户。其二,會計的每一筆賬務都有依有據,並且是逐一按時間順序登記下來的,極具邏輯性。其三,在會計的實踐中,漏賬、錯賬的更正,都不允許隨意添改,不容弄虛作假。每一個程序、步驟都得以會計制度為前提、為基礎。體現了會計的規範性。

在登帳過程中,首先,要根據業務的發生,取得原始憑證,將其登記記帳憑證。然後,根據記帳憑證,登記其明細賬。期末,填寫科目彙總表以及試算平衡表,最終才把它登記入總賬。結轉其成本後,根據總賬合計,填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損益表等等年度報表。這就是會計操作的一般順序和基本流程。

在實習期間,我曾覺得整天要對着那枯燥無味的賬目和數字而心生煩悶、厭倦,以致於登賬登得錯漏百出。愈錯愈煩,愈煩愈錯,這隻會導致“雪上加霜”,會計本來就是煩瑣的工作。可是慢慢覺得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又會左右逢源。越做越覺樂趣,越做越起勁。清朝改良派代表梁啟超説過:凡職業都具趣味味的,只要你肯幹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所以,做賬切忌:粗心大意,馬虎了事,心浮氣躁。做任何事都一樣,需要有恆心、細心和毅力,那才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總之,在這次會計實習中,我努力將自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向實踐方面轉化,儘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習期間我遵守了工作紀律,不遲到、不早退,認真完成領導交辦的工作。我可謂受益非淺。

不知不覺之間,崗位實習工作即將畫上句號,將這段時間的經歷進行一個回顧,我們都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歷,為了幫助我們總結實習中的經驗教訓,我們可以寫崗位實習心得體會,怎麼才能寫好一篇全面的崗位實習心得體會呢?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工程會計實習心得體會》,為防遺忘,建議你收藏本頁!

微作業心得體會篇3

作為一名大學生,平日在學校的日子裏,學習是我的頭號任務。而今年的暑假,我參加了學校的暑期三下鄉活動,這次活動讓我真正的從實踐中學習到知識,也把我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進入到農村,體會到和大城市不一樣的文化,在下鄉的日子裏,我感受到了很多,也體會到了很多,這次三下鄉的收穫對於我來説,是受益匪淺的。

20__年7月2日,驕陽似火,但是我們並不懼怕炎熱,那天上午,我們頂着烈日,踏出了我們三下鄉的第一步——前往高州市大坡鎮第一中學進行我們的三下鄉支教。直到現在,我還清晰的記得我們第一天到達學校後的樣子。下車後,我們開始先吃午飯,接着在隊長的安排下開始有序的整理宿舍內務,打掃衞生,與學校領導、老師接觸,準備學生接受工作,那一幕幕的場景,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裏,難以忘記。

我們這次三下鄉活動,可以説是策劃已久,而我作為財務組組長,安全組隊員,也早早的開始了三下鄉的準備工作,從一開始的遠赴千里同隊長去考察學校基地實際情況,到到中期的各種活動安排策劃,場地安排,物資購買,小組分工情況,到三下鄉活動實際開展中的經費調用,安全巡查等等一系列工作任務。不得不説,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三下鄉活動開始前,我就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各種各樣的準備工作雖然有時候會讓我忙的焦頭爛額,但是我並沒有抱怨和放棄,因為我知道,有付出就會有收穫,我所付出的努力,在三下鄉活動的過程中終究是有回報的。

在暑期三下鄉活動的過程中,我們舉辦了許許多多的特色活動,從一開始的開班儀式,到緊接着的安全知識宣講會,到中期的師生籃球賽,到最後期的文娛匯演。不得不説,在這短短的十二天的時間裏,讓我們一下子成功舉辦這麼多活動,還要管理好200多名學生,這對於我們團隊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是,多虧與前期充分的準備,我們的活動才能按照計劃有順序,完美的進行。

在三下鄉的這十二天裏,除了給山裏面的孩子們舉辦特色活動豐富他們的課外生活外,我們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三下鄉支教,以及處理好和他們的人際關係了。不得不説,在這次活動中,我們的支教組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在這短短的十二天裏,我們與孩子們的關係發生裏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們從一開始的好奇,反感,到後面的不捨,友好之情,我這個幕後人員,可是看的請清楚楚。在三下鄉過程中,我曾去旁聽過我們小老師上的課,課堂上,我們的小老師們按照早已準備好的備課方案,給我們的學生們講着課本上的內容,但是不同於平日課堂那本死板,我們的小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還加入很多的現代化的知識,使課堂內容變得豐富有趣多彩,很多學生從一開始想法的:放假了我為什麼還要呆在學校上課?到:小老師們的課真有趣,真是太好玩了。他們對我們的看法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特別是在我們的diy實驗課上,學生們第一次接觸到把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轉換到現實操作中,這對於他們來説,是前所未有的,正是因為如此,在實驗課上,我們小老師實驗課上的的每一步驟他們都覺得新奇無比,以至於在讓他們自己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整個實驗課的氣氛到達了潮。在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中,我積極參加了各種活動,精心為學生準備了歷史課,手工課,並擔任文藝匯演的主持,在各項活動中不斷鍛鍊自我,提升自我。在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得到以下一些認識:

1、提高了認識,明確了責任。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的思想認識水平有了相當程度的提高,深化了我們對新農村的思想。經濟落後,一切都免談。社會應該給予不發達地區以更多的關注,讓雨露惠及農村。我們大學生應該加倍努力,為祖國的強大多出力,多流汗,多動腦。實踐活動還促進了我們對國情、民情的認識,增強了適應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2、增長了才幹,發現了不足,激發了熱情。社會實踐活動給廣大同學提供了一個學習社會知識和展示自我才華的舞台,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鍛鍊了廣大同學的才幹。同學們一起努力做了很多事情,我們一起做問卷調查,一起上街進行宣傳,一起表演節目……在合作中鍛鍊了我們分工協作的能力,交際能力,組織能力等等。在這次下鄉實踐活動中我們充分發揮了專業知識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既為地方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思維、新的活力,又培養了我們的吃苦耐勞精神,使書本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了進一步消化,讓大家在實踐中學到了很多寶貴的、在書本中無法學到的社會經驗。而社會實踐,作為一種把理論知識運用於實際的重要形式,又能夠很順利的讓我們做到了校外實踐與校內實踐相結合,達到兩方面平衡的發展的理想目標。

3、展示了形象,發揚了學校作風,體現了專業特色。通過參加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展示了青年大學生的風采。我們都展現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不怕苦、不怕累。

我很感謝這次暑期三下鄉活動,他讓我學到了很多,也讓我成長了很多,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生活,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讓一個長期生活在城市裏的我體驗到了農村的生活,這讓我更加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相信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一定會再次回到那件學校,去看看那些可愛的學生們。

微作業心得體會篇4

一、研究背景

20xx年7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公開發布。“雙減”政策是教育部門針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的減負政策,具體指全面壓減孩子作業負擔,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國小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還需要減輕校外培訓負擔。

二、作業研究的意義

不斷反覆的練習和訓練是人類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方式。寫作業可以複習學過的內容,加深理解,在練習中真正掌握知識。

作業是服務於課堂,發展於課堂,所以一堂課下來以後,自己的目標是否達到,還有哪些欠缺?這些都可以通過作業來進行一定的彌補。

即使學生學會的知識,也是會遺忘的,需要温故而知新的。

作業本質上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正如本貝努蒂所説“作業本身是非常重要並且有效的教育活動之一,作業有助於繼續發展和擴充教育的價值”。

由此可見,研究作業,對於教師來説,是教育的需要。

三、作業設計的原則

(一)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語文要素為出發點。

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統編版國小語文教材將語文要素分解成若干知識點或能力訓練點,分佈並體現在每個單元導語、每一篇課文的課後練習、語文園地等欄目中。教師在教學中應以語文要素為指引,採用合理的教學策略,循序漸進地落實語文要素,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同時在作業設計中也要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語文要素為出發點。

例如,我在設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作業時,首先設計了這樣的題目(如圖):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對各年級學生的識字、寫字都有明確的要求。對於一個國小生來説,會認、會寫生字,是達到其它方面能力的基礎,就像蓋高樓大廈的一磚一瓦。所以,這個目標一定要讓所有學生都要達標。而課堂中識記時不能照顧到全體學生,所以通過作業檢測發現學生的掌握情況。

其次,設計了這樣的題目(如圖):

設計意圖:本單元是圍繞“提問”編排的閲讀策略單元。運用提問策略進行閲讀,有助於改變學生被動閲讀狀態,培養積極思考的習慣,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第一題:回顧提問的角度:針對課文局部內容和整體內容、聯繫生活經驗、課文寫法提問,並能根據判斷提出問題。這是所有學生都要達成的。

第二題:瞭解了提問的角度之後,結合具體內容,實踐操作,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提問的過程,也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同時老師能通過問題了解學生的學情,看看學生擅長從哪些角度提問,哪些角度不會提問,還可以進行跟蹤。像這樣的題,優等生能從寫法、啟發、聯繫生活經驗提出問題。中下等學生能根據內容提出問題就可以了。在理解的過程中,解答問題。解答問題更是檢測學生是否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在練習表達,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二)以“打好基礎,提高能力,發展思維”為目標。

閲讀能力——不會閲讀的學生是潛在的差生。閲讀能力其實就是葉聖陶講的“自能讀書”——自己讀懂教材。這個能力需要通過反覆多次的訓練才能達到標。所以課堂教學必須從以聽講為基礎走向以閲讀為基礎。羣文閲讀就是以“聽講”為主要學習方式向以“閲讀”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轉變。在羣文閲讀中,更加全面的考查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設計了這樣的羣文閲讀(如圖):

這樣的羣文閲讀,是在一個單元學習結束後的一次相關主題、相關語文要素的再閲讀,是對教師語文要素是否落實的再檢測,也是考查學生核心素養的很好的手段。《二郎神擔山趕太陽》緊緊圍繞語文要素設計了三個題目,第一個題目是訓練學生整體感知能力,這是學生第二層級的能力;第二個題目和第三個題目,圍繞語文要素,從不同側面既考查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又考查學生評價鑑賞的能力。《在磨練中成長》中的第三個題目考查的是學生鏈接生活運用能力。

在完成這兩篇閲讀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用心閲讀,細心思考。思考能力也顯得尤為重要——不會思考的學生是沒有潛力的學生。能思考的人才是力量無邊的人。用心表達,表達就是輸出語言,表達能力是學生看得見的成長——不會表達的學生是沒有影響力的學生。

四、作業實施中的問題

能否設計出高質量的作業,是老師的能力問題。作業設計出來,在執行的過程中,仍然有很多問題困擾着我。

首先,學生在閲讀中淺嘗輒止。閲讀只是嘴上的功夫,動動嘴皮子便草草了事,根本不去邊讀邊思考,所以,感覺老師辛辛苦苦設計出來的作業沒有充分發揮出它的價值。

其次,很多學生,不是為了在完成作業中檢測自己知識是否掌握,能力是否達標,而是為了給老師交差。所以,所寫題目沒有耐心去讀,用心去想,細心去寫,只要不放空便萬事大吉。

更有甚者,別人寫什麼,他照着抄什麼,所有的文字不經過自己的大腦。

對於上述的問題,是我在作業實施過程中很感苦惱的問題,感覺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這個問題也是接下來需要研究的課題。

教學路上本多波折,豈能事事順心?不管怎麼樣,做作業是學生的責任,設計、批改、分析和講評作業則是教師的義務。讓我們繼續行走在研究的路上。

微作業心得體會篇5

20××年11月8日下午,在xx縣教體局七樓聆聽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xxx博士的《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與實施》的報告,感受頗深:

首先,聽完王老師的報告,我認識到雙減是國之大計,是民生工程,是國家排除了各種困難,出台政策,為全民解決了外部環境大問題。所以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守好課堂教學這個陣地,一定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王老師在講座中談到,作業功能單一,缺乏目標意識,難度走極端,差異缺乏有效性,類型單一,內容與教學脱節,結構不合理,時間過長,批改單一,分析缺乏,設計能力弱,管理內涵不足等12個問題,貼近我們的實際教學,指導性非常強。對於幫助我們每一名教師,有針對性的解決教學問題,提出了明確的方向。

同時,結合自己的化學教學,我認識到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分層設計。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就不同。所以作業應該具有層次性。要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注重作業的開放性,要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作為一名化學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再次要儘量多的設計趣味性作業。因為只有學生有了興趣,才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比如作為化學教師,課下讓學生做一個簡單的家庭實驗:讓學生利用廚房的雞蛋殼與食醋,看兩者反應是否能產生一定的氣泡;或者把生鏽的鐵釘放入稀鹽酸中,看能否把鐵鏽除乾淨。目的是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化學源於生活,化學服務與生活。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作為我們每一名化學教師,應該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急先鋒。我們要在實驗中探究,在探究中實驗,要讓課堂真正成為探究的樂園、實驗的熱土,要讓化學探究永遠是一首田園詩,充滿着生活的氣息,演繹着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